CN105263714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3714B
CN105263714B CN201580000893.2A CN201580000893A CN105263714B CN 105263714 B CN105263714 B CN 105263714B CN 201580000893 A CN201580000893 A CN 201580000893A CN 105263714 B CN105263714 B CN 105263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ze
transfer materials
pane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3714A (zh
Inventor
山崎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63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3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3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3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6Print dens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14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Abstract

抑制在将转印材料区域部分使用时转印介质由于热受到的损伤。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搬送部(4A、4B),搬送按照预先决定了的顺序在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与多个转印材料分别对应的第1大小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Y、M、C、OP)的带状的转印介质(4);以及图像形成部(3),针对每个转印材料区域,通过加热,转印转印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第1大小或者作为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图像,图像形成部在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在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包含的未使用部分、或者转印介质的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按照比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低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针对在带状的转印介质的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的每一个转印转印材料而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已知能够在部分使用转印材料区域而以转印材料区域的一半以下的大小进行了图像形成之后,将转印介质卷回,使用被部分使用的转印材料区域的未使用部分而以相同的大小进行新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使用2L尺寸对应的墨带来进行L尺寸印字的情况下,代替如通常考虑从墨带的各墨水的开头方向(墨带卷取方向)使用,而从后方(墨带卷回方向)使用的热转印彩色打印机。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具有打印比墨带的墨水层的面更小的尺寸的多个张画面的功能,根据先前打印了的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判定墨带接受了的热损伤的大小,在接下来的图像的打印时,控制将墨带卷回而使用剩余的未使用部分、或者使用墨带的新的部分的打印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2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90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升华型的打印机、热熔融型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在将转印材料转印到记录介质时施加的热,墨带等转印介质受到损伤。特别是形成的图像的浓度越浓,该损伤越大,转印介质伸展。如果将这样的转印介质卷回,使用被部分使用的转印材料区域的未使用部分来进行新的图像形成,则在转印介质上在转印材料脱落了的部分中发生褶皱,所以存在所形成的图像的画质由于该褶皱受到损伤的担心。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将转印材料区域部分使用时转印介质由于热受到的损伤。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送部,搬送带状的转印介质,该带状的转印介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在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与多个转印材料分别对应的第1大小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以及图像形成部,针对每个转印材料区域,通过加热来转印转印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第1大小或者是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图像,图像形成部在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包含于在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被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或者转印介质的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按照比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低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按照与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相同的速度或者与使用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相同的速度,进行使用包含于在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被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的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在按照比形成第1大小的图像时低的速度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按照比形成第1大小的图像时低的温度,对转印材料区域进行加热。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在使用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来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沿着转印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各转印材料区域的前半部分。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部在使用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来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沿着转印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各转印材料区域的前半部分。
另外,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搬送工序,搬送带状的转印介质,该带状的转印介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在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与多个转印材料分别对应的第1大小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以及图像形成工序,针对每个转印材料区域,通过加热来转印转印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第1大小或者是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图像,在图像形成工序中,在形成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包含于在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或者转印介质的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按照比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低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能够抑制在将转印材料区域部分使用时转印介质由于热受到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A)以及(B)是放大了图1的头3的周边的图。
图3(A)~(D)是用于说明墨带4的活动的图。
图4(A)~(C)是用于说明印刷速度、头温度以及带伸展量的关系的图形、以及按照通常的印刷速度印刷时和按照低速印刷时的头3的通电波形的例子的图形。
图5是示出打印机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2:辊纸保持架;3:头;4:墨带;4A:供给侧带辊;4B:卷取侧带辊;8:带传感器;9:压板辊;10:记录用纸;30:控制部;Ph:头位置;Ps:传感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或者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的图。另外,在图1中,在打印机1具备的各构成要素内,仅示出为了说明而所需的部分,关于其他构成要素省略。
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是通过相对头使辊状的记录用纸(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往返移动,在记录用纸上反复多次图像形成,从而在同一纸面上,按照例如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多个颜色形成图像的打印机。以下,将图像形成还称为“印刷”。
打印机1预先在辊纸保持架2上保持辊状的记录用纸10,在从该辊纸保持架2解除束缚的记录用纸10的记录面上形成图像。为了在辊纸保持架2上保持辊状的记录用纸10,例如,通过辊纸保持架2旋转自如地支撑辊状的记录用纸10具有的中心轴。由此,在辊纸保持架2上可旋转地收纳记录用纸10。
在使墨带4(转印介质的一个例子)抵接到记录用纸10的记录面的同时,通过头3在预定位置记录墨水,从而进行图像形成。此时,使墨带4和记录用纸10重叠地移动,通过头3与压板辊9之间。头3构成为能够相对压板辊9移动,在形成图像时被压板辊9按压而接触。打印机1通过使构成头3的发热体按照预定的图案发热,从墨带4在记录用纸10上转印图像,形成图像。
为了形成彩色图像,预先沿着墨带4的卷取方向,在墨带4上,依次准备与图像形成的颜色对应的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转印材料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区域,针对每个颜色,反复在将墨带4卷取的同时使墨水区域通过头3的动作。将墨带4从供给侧带辊4A供给并卷取到卷取侧带辊4B。以下,将这些辊还简称为“带辊4A、4B”。通过处于供给侧带辊4A与头3之间的带导辊15、与头3一体地构成了的带导引部16(参照图2(A))导引墨带4。
记录用纸10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中,在进行了与一旦通过头3的位置而形成图像的长度对应的送纸(卷绕)之后,进行卷回。头3在将该记录用纸10卷回的过程中形成图像。打印机1在形成图像时,为了在记录用纸10的同一图像形成区域上重叠形成各颜色的图像,使记录用纸10往返移动。通过在记录用纸10的搬送路径中设置了的夹紧辊17和夹送辊18,进行该记录用纸10的往返移动。通过这些辊根据记录用纸10的搬送方向改变辊纸保持架2的旋转方向,反复记录用纸10的卷绕和卷回。在不进行图像形成时,夹送辊18相对夹紧辊17离开,而记录用纸10被解放。另一方面,在形成图像时,夹紧辊17和夹送辊18夹持搬送记录用纸10。这样,打印机1使记录用纸10相对头3往返移动,针对记录用纸10的同一图像形成区域反复进行多次的图像形成。
另外,墨带4除了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墨水区域施加以外还具备上涂层(转印材料的一个例子)。通过用该上涂层覆盖而保护全色的图像形成结束了的记录用纸10的记录面上。
另外,打印机1在排出路径13上且仅接着排出口6之前的位置具备记录用纸切断部5。图像形成结束了的记录用纸10在通过了头3的部分之后,通过排出路径13,从在打印机1的框体7上所设置的排出口6排出到打印机外部。记录用纸切断部5将从排出口6送出到外部的记录用纸10在排出口6的跟前的位置切断。由此,从排出口6取出被裁切的记录用纸10。
进而,打印机1具备控制部30、数据存储器31、记录用纸驱动部32、头驱动部33、墨带驱动部34、切断控制部35、通信接口36以及定时器37。
控制部30控制打印机1的整体的动作。控制部30包括CPU、RAM、ROM等,通过将在ROM中预先存储了的程序载入到RAM而执行,来执行后述图像形成处理。数据存储器31是积蓄经由通信接口36从主机计算机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
记录用纸驱动部32通过夹紧辊17和夹送辊18夹住记录用纸10而驱动记录用纸10。记录用纸驱动部32通过对夹紧辊17以及辊纸保持架2进行旋转驱动,送出记录用纸10。另外,记录用纸驱动部32通过使驱动方向反转而对夹紧辊17以及辊纸保持架2进行旋转驱动,将送出了的记录用纸10卷回。打印机1在送出了的记录用纸10被卷回时,在记录用纸10上形成图像。
头驱动部33根据图像数据驱动头3,在记录用纸10上形成图像。头3能够使用升华型的打印机、热熔融型打印机等与各种图像形成方式对应的机构。在打印机1中,作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个例子,设置有头3、压板辊9、头驱动部33。
墨带驱动部34驱动供给侧带辊4A和卷取侧带辊4B,与头3的驱动同步地使墨带4相对头3移动。墨带驱动部34还具备墨带4的卷回机构,能够在作为与卷取方向(正方向)相逆的方向的卷回方向上驱动墨带4。在打印机1中,作为搬送带状的转印介质的搬送部的一个例子,设置有带辊4A、4B、墨带驱动部34。
切断控制部35在经由排出路径13从排出口6向外部排出记录用纸10时,以切断记录用纸10的记录部分的后端而切分为各1张的方式,控制记录用纸切断部5。
通信接口36经由通信电缆在与主机计算机之间发送接收数据。定时器37在例如从主机计算机在预先决定了的时间内持续接收到比墨带4的墨水区域更小的尺寸的2张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将该2张图像数据分配到相同的墨水区域内而形成图像的处理,测量经过时间。
图2(A)以及图2(B)是放大了图1的头3的周边的图。图2(A)示出针对1个颜色开始形成图像时的头3和记录用纸10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图2(B)示出关于1个颜色的图像形成结束时的头3和记录用纸10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图2(A)中,将图像形成中的头3的位置,用实线,将未形成图像时的头3的位置,用虚线,分别重叠显示于1个图上。
如图2(A)所示,在针对1个颜色开始形成图像时,首先,根据记录用纸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长度,在箭头A方向上送出记录用纸10,记录用纸10的端部10E来到图中左侧。例如,在关于黄色的图像形成开始时,在头3形成图像的位置Ph,黄色的墨水区域的开头和记录用纸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开头对位。以下,将在墨带4的搬送路径上头3形成图像的位置称为“头位置Ph”。在墨带4和记录用纸10在头位置Ph重叠了的状态下,在箭头B方向上搬送记录用纸10,在箭头C方向上搬送墨带4的同时,通过头3在记录用纸10上进行关于黄色的图像形成。
当黄色的图像形成结束而成为图2(B)所示的状态后,再次在箭头A方向上送出记录用纸10。由此,头3和记录用纸10的位置关系再次成为与图2(A)相同的状态。然后,接下来的品红色的墨水区域的开头和记录用纸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开头被对位到头位置Ph,进行品红色的图像形成。这样,记录用纸10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来回的同时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形成图像。之后,在箭头A方向上送出记录用纸10,通过记录用纸切断部5,在图像后端切断并排出。
墨带4在被卷取到卷取侧带辊4B时在箭头C方向上被搬送,在被卷回到供给侧带辊4A时在箭头D方向上被搬送。箭头C方向和箭头D方向分别对应于卷取方向和卷回方向。关于墨带4,从供给侧带辊4A朝向卷取侧带辊4B的箭头C方向成为从上游向下游的朝向。其是与记录用纸10通过头3、压板辊9经由排出路径13排出的箭头A方向相逆的朝向。
在打印机1中,用于检测依次涂覆了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墨带4的各墨水区域的边界的带传感器8相对头3设置于墨带4的卷取方向的下游侧。带传感器8是检测转印材料区域彼此的边界的检测部的一个例子。带传感器在各颜色的印刷结束而墨带4被进一步卷取时,检测接下来的区域的边界。以下,将各颜色的墨水区域、上涂层的区域(转印材料区域的一个例子)称为“面板”,将各面板的边界称为“面板边界”。另外,将在墨带4的搬送路径上设置了带传感器8的位置Ps(检测位置)称为“传感器位置Ps”。
另外,关于带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各面板边界的范围内,可以配置于任何部位。例如,也可以相对头3在墨带4的卷取方向的上游侧配置带传感器。
在打印机1中,作为带传感器8,使用透过型彩色传感器。透过型彩色传感器由在夹着墨带4的搬送路径而对向的位置分别设置了的投光侧带传感器和受光侧带传感器构成。另外,也可以将投光侧带传感器和受光侧带传感器配置于相逆的位置。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带辊4A、4B的某一方或者两方具备检测墨带4的移送量的编码器。墨带驱动部34根据该编码器的脉冲数、带辊4A、4B的某一方或者两方的卷径、带传感器8的检测结果等,计算为了使各面板的开头定位到头3的头位置Ph而所需的给送量。墨带驱动部34通过根据该给送量搬送墨带4,使各面板的开头定位到头位置Ph。
在记录用纸10上能够形成图像的长度依赖于墨带4的各颜色的长度。打印机1在形成与例如L版、2L版的照片相当的图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具有与L版、2L版的尺寸对应的长度的墨带4。但是,打印机1还能够形成比墨带4对应的长度更短的图像。例如,在安装了2L版的墨带时,打印机1除了2L版以外,还能够形成L版的图像。
另外,在带辊4A、4B的某一方中,内置有存储与墨带4的特性有关的数据、累计使用量(剩余可使用量)等信息的RFID标签。该RFID标签的信息被用于设定打印机1的印刷条件(头3的通电条件)。
这样,打印机1能够对比墨带4的面板的尺寸更小的尺寸的图像进行印刷。以下,例如,说明使用各面板的尺寸是6×8英寸(152×203mm)的墨带4来形成尺寸是6×8英寸或者其一半即6×4英寸(152×101mm)的图像的情况。但是,尺寸不限于这些,关于面积相差2倍以上的2个尺寸的组,能够应用以下的动作例。例如,2个尺寸的组也可以是A5尺寸(148×210mm)和A6尺寸(105×148mm)、2L尺寸(127×178mm)和L尺寸(89×127mm)等。另外,以下,将尺寸是6×8英寸称为“6×8尺寸”,将尺寸是6×4英寸称为“6×4尺寸”。6×8尺寸是第1大小的一个例子,6×4尺寸是作为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一个例子。
在从主机计算机指示了6×8尺寸的图像形成时,打印机1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各个,使用6×8尺寸的面板的全面,在记录用纸10上形成该图像。
另一方面,在从主机计算机指示了6×4尺寸的图像形成时,打印机1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各个,使用针对墨带4的卷取方向(正方向)的6×8尺寸的面板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在记录用纸10上形成该图像。此时,在无由于前面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而成为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情况下,打印机1使用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在有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情况下,打印机1使用该未使用部分(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后半部分)。
在打印机1中,头3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低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即,控制部30在使用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通过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时更长的印刷周期使头3按压到压板辊9,使墨带4的各色墨水以及上涂层更低速地转印到记录用纸10。这样,在打印机1中,通过在将新的面板部分使用时降低速度来印刷,减少在转印时墨带4受到的损伤。由此,在使用该面板的未使用部分(后半部分)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在该面板中不发生褶皱。
另一方面,关于使用了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后半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头3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低的速度或者与6×8尺寸的图像形成相同的速度进行。
为了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在打印机1中,在使用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来形成了6×4尺寸的图像时,将该面板的后半部分是未使用预先存储到在例如带辊4A、4B的某一方中内置了的RFID标签。然后,打印机1的控制部30根据该信息和从主机计算机指示了的印刷对象的图像尺寸,判定使用新的面板或者将墨带4卷回而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
在控制部30判定为使用新的面板的情况下,墨带驱动部34使新的黄色的面板的开头对位到头位置Ph。另一方面,在控制部30判定为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情况下,墨带驱动部34直至一半未使用的黄色的面板中的未使用部分的开头位置来到头位置Ph,通过墨带4的卷回机构将墨带4卷回。
图3(A)~图3(D)是用于说明墨带4的活动的图。
图3(A)示出6×8尺寸的墨带4。区域40是已全面使用的面板,区域41是未全面使用的面板。区域40包括黄色Y0、品红色M0、青色C0以及上涂层OP0的面板,区域41包括黄色Y1、品红色M1、青色C1以及上涂层OP1的面板。设为在区域40的左侧以及区域41的右侧的未图示的范围内,也依次反复配置了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各面板。图3(A)示出了直至区域40的面板被全面使用,使用了区域41的印刷开始前的状态。黄色Y1的开头部分位于头位置Ph。
图3(B)示出通过来自主机计算机的印刷指示,使用区域41的面板中的、针对箭头C方向(正方向、卷取方向)的前半部分,形成了6×4尺寸的图像之后的状态。墨带4在印刷时通过墨带驱动部34被卷取到卷取侧带辊4B,在箭头C方向上搬送。如上所述,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低的速度,进行关于使用了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的各色墨水以及上涂层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作为在印刷之前未全面使用的面板的区域41使用针对卷取方向的前半部分而成为一半未使用的面板。
图3(C)示出进而从主机计算机接收6×4尺寸的印刷指示,使用作为区域41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的针对箭头C方向的后半部分时的印刷前的状态。此时,通过墨带驱动部34,朝向供给侧带辊4A,在箭头D方向(逆方向、卷回方向)上搬送墨带4。然后,直至在前面的图像形成中使用了前半部分的黄色Y1的后半部分的开头来到头位置Ph,墨带4被卷回。
图3(D)示出使用区域41的面板的后半部分而形成了6×4尺寸的图像之后的状态。墨带4在印刷时通过墨带驱动部34被卷取到卷取侧带辊4B,在箭头C方向上搬送。如上所述,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低的速度或者与6×8尺寸的图像形成相同的速度,进行关于使用了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后半部分的各色墨水以及上涂层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作为在印刷之前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区域41使用针对卷取方向的后半部分而成为已全面使用的面板。之后,使用接下来的区域42的面板来进行新的图像形成。
图4(A)是用于说明印刷速度、头温度以及带伸展量的关系的图形。图4(A)的左侧的图形示出印刷时的经过时间t、和头3的温度T的关系的例子。另外,图4(A)的右侧的图形示出头3的最高温度Tmax、和面板的伸展量ΔL的关系的例子。伸展量ΔL的大小与墨带4的面板受到的损伤的大小对应。
P1是进行6×8尺寸的图像形成时的印刷周期。即,在6×8尺寸的图像形成中,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各个,使头3按压到压板辊9时的头3的温度以周期P1如图4(A)那样变化。为了使各色墨水转印(发色),需要将头3加热到某个温度T0以上。在6×8尺寸的图像形成中,对各面板施加与图4(A)所示的Q1的面积对应的热量。
另一方面,P2是使用新的面板的前半部分来进行6×4尺寸的图像形成时的印刷周期。即,在此时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中,针对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上涂层的各个,使将头3按压到压板辊9时的头3的温度按照比P1更长的周期P2如图4(A)那样变化。在此时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中,对各面板施加与图4(A)所示的Q2的面积对应的热量。发色所需的能量与印刷速度无关而相同,所以以使热量Q2成为与Q1相同的大小的方式,设定印刷速度和头3的峰值温度的大小。
如图4(A)所示,在打印机1中,头3在使用新的面板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相比于形成6×8尺寸的图像时低速并且低温地对该新的面板进行加热。在印刷速度快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发色所需的能量,需要提高头3的峰值温度(图4(A)的T1),瞬间施加大量的热量。另一方面,如果减小印刷速度,则即使相对地降低头3的峰值温度(图4(A)的T2),也能够经过更长的时间施加相同的热量,所以得到发色所需的能量。
图4(B)以及图4(C)分别是示出按照比按照通常的印刷速度印刷时更低的速度印刷时的头3的通电波形的例子的图形。即,图4(B)是按照印刷周期P1印刷的情况的图形,图4(C)是按照印刷周期P2印刷的情况的图形。各图形的纵轴表示用于对头3进行加热的电流I,横轴表示时间t。通过斩波驱动进行通电,所以波形成为带状。在图4(B)所示的通常的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时,1行线的周期是0.75ms,平均电流是6.3A。另一方面,在图4(C)所示的低速下的印刷时,通过使1行线的周期延迟到1.38ms,将平均电流抑制为4.88A,按照比通常的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时更低的温度,对墨带4的各面板进行加热。
当头3的温度上升后,墨带4受到更大量的损伤而延伸。但是,如图4(A)所示,头3的峰值温度是更低温的T2时的各面板的伸展量ΔL2比头3的峰值温度是更高温的T1时的各面板的伸展量ΔL1更小。因此,在使用新的面板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通过降低印刷速度来抑制峰值温度,能够减小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中产生的伸展。
另外,在打印机1中,头3在使用新的面板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对该新的面板施加每单位面积与形成6×8尺寸的图像时相同的热量(设为Q1=Q2)。为此,控制部30通过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实时地检测头3的温度变化,控制头3的加热器(发热体),而使头3的温度大致实时地变化。一般地当使印刷速度变化后,所形成的图像的色调也变化,但通过这样控制头3的加热温度(热量),即使降低印刷速度,发色特性也相同。
另外,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长的周期P2或者与6×8尺寸的图像形成相同的周期P1,进行使用了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后半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特别地,为了使使用了面板的前半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和使用了后半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的画质(色调等)相同,按照比6×8尺寸的图像形成更长的周期P2,进行使用了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即可。即使在按照印刷周期P2进行使用了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的6×4尺寸的图像形成时,按照比形成6×8尺寸的图像时更低的温度,对该被部分使用的面板进行加热。另外,即使在使用被部分使用的面板的未使用部分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头3也对该被部分使用的面板施加每单位面积与形成6×8尺寸的图像时相同的热量。
图5是示出打印机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依照在控制部30内的ROM中预先存储了的程序,由控制部30内的CPU,执行图5所示的流程。设为在打印机1中设置了6×8尺寸的墨带4。
打印机1首先从主机计算机接收印刷指示以及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S1)。于是,控制部30判定该图像数据是否为6×4尺寸(S2)。在例如6×8尺寸等而图像数据并非6×4尺寸的情况下(在S2中“否”),处理进入到后述S31。另外,在是比6×8尺寸的面板更大的尺寸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进行错误处理(未图示)。
在图像数据是6×4尺寸的情况下(在S2中“是”),控制部30进而通过参照例如在打印机内保持了的表示有无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信息,判定使用新的面板、或者将墨带4卷回而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S3)。
在判定为使用新的面板的情况、即无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情况下(在S3中“是”),头3使用1张面板(最初黄色Y),按照低速的印刷速度,如图3(B)那样,进行图像形成(S11)。具体而言,记录用纸驱动部32与记录用纸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尺寸符合地送出记录用纸10。另外,头驱动部33使头3移动而针对压板辊9按压。然后,在将记录用纸驱动部32送出了的记录用纸10卷回的同时,针对1个颜色(最初黄色Y),按照图4(A)所示的印刷周期P2,通过头3,形成图像。此时,墨带4也一起移动。取得同步来进行该记录用纸10的卷回、墨带4的卷取、以及利用头3的图像形成。当关于1个颜色的图像形成结束后,头驱动部33使头3从压板辊9离开。
然后,直至接下来的颜色(第2颜色是品红色M)的面板的开头来到头位置Ph为止,墨带驱动部34卷取墨带4(S12)。此处,控制部30判定直至上涂层OP的印刷是否结束(S13)。在尚未印刷至上涂层OP的情况下(在S13中“否”),处理返回到S11,针对品红色M、青色C以及上涂层OP,也与黄色Y时同样地进行图像形成。这样,在记录用纸10的相同的图像形成区域上,形成黄色Y、品红色M以及青色C的各色彩色图像,包覆上涂层而形成保护层。当直至上涂层OP的印刷结束后(在S13中“是”),处理进入到S40。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30判定为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的情况下(在S3中“否”),墨带驱动部34如图3(C)那样,直至被部分使用的黄色Y的面板中的未使用的后半部分的开头来到头位置Ph为止,将墨带4卷回(S20)。此时,墨带驱动部34根据各面板的间距、编码器的脉冲数、带辊4A、4B的卷径等,计算必要的给送量,依照该给送量,在箭头D方向上卷回墨带4。
接下来,头3使用1张面板(最初黄色Y),按照低速的印刷速度或者通常的印刷速度,如图3(D)那样,进行图像形成(S21)。此时的处理在通常的印刷速度的情况下,针对各颜色,按照图4(A)所示的印刷周期P1,通过头3形成图像,除了该点以外,与上述S11相同。之后,控制部30判定直至上涂层OP的印刷是否结束(S22)。在尚未印刷至上涂层OP的情况下(在S22中“否”),直至接下来的颜色(第2颜色是品红色M)的面板中的未使用的后半部分的开头来到头位置Ph为止,墨带驱动部34卷取墨带4(S23)。
然后,处理返回到S21,针对品红色M、青色C以及上涂层OP,也与黄色Y时同样地进行图像形成。这样,打印机1在记录用纸10的相同的图像形成区域上,形成黄色Y、品红色M以及青色C的各色彩色图像,包覆上涂层来形成保护层。如果直至上涂层OP的印刷结束(在S22中“是”),则处理进入到S40。
另外,在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并非6×4尺寸的情况即6×8尺寸的情况下(在S2中“否”),头3使用新的面板的全面,按照通常的印刷速度(即按照图4(A)所示的印刷周期P1),与上述S21同样地进行图像形成(S31)。然后,如果直至上涂层OP的印刷结束(在S32中“是”),则处理进入到S40。
在印刷结束之后,记录用纸驱动部32送出记录用纸10,记录用纸切断部5切断记录用纸10,而从排出口6排出(S40)。以上,打印机1结束动作。
如以上说明,在打印机1中,在使用6×8尺寸的新的面板的一半来进行6×4尺寸的印刷时,通过使印刷速度比通常成为更低速,减少被使用了一半的面板受到的损伤。由此,在将墨带4卷回使用该面板的未使用部分来形成6×4尺寸的图像时,在该面板中不发生褶皱。
另外,由此,在打印机1中,即使在将面板使用部分来形成了浓度浓的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剩余的未使用部分用于新的图像形成。在打印机1中,不进行基于之前印刷了的图像的浓度的面板可否再使用的判定,所以不会判定为不再使用一半未使用的面板而浪费该面板,能够印刷面板的剩余的张数。
另外,在打印机1中,被部分使用的面板受到的损伤被降低,所以无需将使用新的面板来进行6×4尺寸的印刷时的最初的使用区域限定于面板的后半部分。在上述中,说明了在新的面板中进行6×4尺寸的印刷时,从沿着墨带4的搬送方向的前半部分使用各面板,但该最初的使用区域可以是各面板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中的任意一个。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搬送部,搬送带状的转印介质,该带状的转印介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在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与多个转印材料分别对应的第1大小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以及
图像形成部,针对每个所述转印材料区域,通过加热来转印所述转印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第1大小或者是所述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图像,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形成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包含于在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被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或者所述转印介质的新的转印材料区域,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按照比所述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低的速度并且相同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所述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和使用包含于在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被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的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按照比形成所述第1大小的图像时低的速度形成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时,按照比形成所述第1大小的图像时低的温度,对所述转印材料区域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形成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时,对所述转印材料区域施加单位面积受到的热量与形成所述第1大小的图像时相同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使用所述新的转印材料区域来形成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沿着所述转印介质的搬送方向的各转印材料区域的前半部分。
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搬送工序,搬送带状的转印介质,该带状的转印介质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在长度方向上反复配置了与多个转印材料分别对应的第1大小的多个转印材料区域;以及
图像形成工序,针对每个所述转印材料区域,通过加热来转印所述转印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第1大小或者是所述第1大小的一半以下的第2大小的图像,在所述图像形成工序中,在形成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时,使用包含于在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或者所述转印介质的新的转印材料区域,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工序中,按照比所述第1大小的图像形成低的速度并且相同的速度,进行使用了所述新的转印材料区域的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和使用包含于在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中已经被使用了的各转印材料区域中的未使用部分的所述第2大小的图像形成。
CN201580000893.2A 2014-03-31 2015-01-07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5263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205A JP5822973B2 (ja) 2014-03-31 2014-03-3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073205 2014-03-31
PCT/JP2015/050269 WO2015151538A1 (ja) 2014-03-31 2015-01-07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3714A CN105263714A (zh) 2016-01-20
CN105263714B true CN105263714B (zh) 2016-12-07

Family

ID=54239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893.2A Active CN105263714B (zh) 2014-03-31 2015-01-07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882B2 (zh)
EP (1) EP2993049B1 (zh)
JP (1) JP5822973B2 (zh)
CN (1) CN105263714B (zh)
WO (1) WO2015151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1491A1 (de) * 2018-01-23 2019-07-25 Cewe Stiftung & Co. Kgaa Thermosublimations-Druck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8944A (ja) 1990-10-12 1992-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転写方法
JPH04348982A (ja) 1991-05-10 1992-12-03 Tokyo Electric Co Ltd 記録装置
JP2868370B2 (ja) * 1992-07-20 1999-03-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6143720A (ja) * 1992-10-30 1994-05-24 Canon Inc 記録媒体及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11245493A (ja) 1998-02-27 1999-09-14 Canon Inc 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及びそのインクシートカセット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6796732B2 (en) * 2001-05-31 2004-09-28 Nisca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3665035B2 (ja) * 2002-04-04 2005-06-29 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4202941A (ja) 2002-12-26 2004-07-22 Casio Comput Co Ltd 昇華型プリンタ印刷制御方法
US7397489B2 (en) * 2005-02-17 2008-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donor material use
JP2007038442A (ja) * 2005-08-01 2007-02-15 Shinko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843830B2 (ja) 2005-09-30 2011-12-21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制御方法
JP4940673B2 (ja) 2006-01-27 2012-05-30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制御方法
US20080012928A1 (en) 2006-07-13 2008-01-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ducing standard format and wide-format prints with efficient donor material use
WO2012095893A1 (ja) 2011-01-14 2012-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印画制御装置
JP6008502B2 (ja) * 2012-01-16 2016-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転写型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2973B2 (ja) 2015-11-25
US9429882B2 (en) 2016-08-30
EP2993049A1 (en) 2016-03-09
CN105263714A (zh) 2016-01-20
EP2993049A4 (en) 2016-08-03
US20160070211A1 (en) 2016-03-10
WO2015151538A1 (ja) 2015-10-08
EP2993049B1 (en) 2017-09-27
JP2015193188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7775B (zh)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53462A (zh) 打印装置及纸张发放方法
EP3360685B1 (en)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JP2010042513A (ja) プリンタ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5313493A (zh) 热敏打印机的热敏纸输送方法及热敏打印机
JP2007313848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483793A (zh) 图像形成系统
US20150029290A1 (en) Printer
CN10526371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0357111C (zh) 打印机
US11203200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5531117B (zh) 热敏打印机
CN10543129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609079B2 (ja) 直接感熱方式プリンタ
US1131875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00363187C (zh) 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JP5684879B2 (ja) プリンタ及び印字方法
CN102407681B (zh)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43724B (zh) 打印机
US9623673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395119B2 (ja) プリンタ及び印字方法
JP5988352B2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制御装置及びプリンタ制御方法
JPH09309217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0052611A (ja) プリンタ
JP2006110925A (ja)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after: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