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6178A -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6178A
CN105166178A CN201510578460.7A CN201510578460A CN105166178A CN 105166178 A CN105166178 A CN 105166178A CN 201510578460 A CN201510578460 A CN 201510578460A CN 105166178 A CN105166178 A CN 105166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m
minutes
tea
black tea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84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影
耿宁
陈宗勇
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Dazir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Dazir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Dazir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Dazir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784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6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6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6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24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杀青、棕苞去皮切分、护色、揉捻、干燥和包装等生产方法,生产出来一种口感好、口味独特、棕苞味甘微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和多种氨基酸,棕苞制成的茶,具有降血压和清凉解暑的作用,与绿茶组合,不仅增加茶的口感,更能加强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棕榈树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棕榈树,别名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或山棕,系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树干圆柱形,直立挺拔没有分枝,常残存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棕榈浑身是宝,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棕苞又叫棕笋、棕苞花或棕苞米,是棕榈树上未开放的幼嫩花序,蕊如鱼子状,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无公害特种蔬菜。棕苞树栽培管理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较好,一棵成年棕苞树一年可产棕苞4~5kg。棕苞一般从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可以采摘,剥去外层棕皮即可取得,棕苞味甘微苦,口感较好,具有降血压和清凉解暑的作用,含有多种氨基酸、丰富的单宁和黄酮等,是山珍食谱中的佼佼者,现有的市场上并没有关于棕榈红茶相关的产品,所以将棕榈花苞和红茶结合还处于尚未开发的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杀青、棕苞去皮切分、护色、揉捻、干燥和包装等生产方法,生产出来一种口感好、口味独特、棕苞味甘微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和多种氨基酸的棕榈茶,棕苞制成的茶,具有降血压和清凉解暑的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棕榈花苞红茶,所述棕榈花苞红茶由完成护色的棕苞和杀青后的茶叶混合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完成护色的棕苞与杀青后的茶叶质量比为1:4。
所述的护色液,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其他的为水。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叶: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为9~10cm,摊放时间为8~10小时,中间适当翻叶;当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2%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00°~300°,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5min,春茶嫩叶投叶量180~20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200~22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棕苞去皮切分:选取优质新鲜,无褐变的棕榈花苞,将花苞外面的硬皮完全剥去直至剥到里层柔软的最后一层,将外皮弃去,留下最柔软的一层皮及米黄色的花苞,将其切分成适宜的大小,迅速放入防褐变护色液内浸泡;
护色:配制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的护色液,将去皮切分后的棕榈花苞立即投入护色液中,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以免发生褐变,影响品质,在护色液中浸泡1~2小时,浸泡过程中需将棕榈花苞完全浸没于护色液下,使之护色完全;
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跟护色完成的棕苞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
揉捻:发酵完成后进行揉捻;
干燥:冰冻干燥,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干燥均匀,含水量降低至3%以下;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
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分罐包装。
所述揉捻过程中要进行四次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重压与轻压交替进行,加压10分钟,放松5分钟;
所述第四次揉须用人工解块,不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捻须较重,第四次的45分钟可分为三次15分钟进行揉捻;
所述发酵过程为首先进行日光发酵,然后在进行室内静置发酵。
所述日光发酵,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发酵时间8~10小时,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
所述室内静置发酵是延续日光发酵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发酵时间15~16小时。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红茶和混合茶的茶多酚总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红茶的茶多酚含量为76.54mgGAE/L,而混合茶的茶多酚含量达到87.55mgGAE/L。采用ABTS法测定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低于棕苞混合后的茶。棕苞与红茶组合,不仅增加茶的口感,更能加强茶叶抗氧化的特殊功能。
棕榈花苞与茶叶比例的优化试验
棕榈花苞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棕榈花苞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口味独特、棕苞味甘微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和多种氨基酸,而棕苞制成的茶,具有降血压和清凉解暑的作用,与红茶组合,不仅增加茶的口感,更能加强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特殊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杀青机筒径60~80cm,筒长400cm。
实施例1:一种棕榈花苞红茶,所述棕榈花苞红茶由完成护色的棕苞和杀青后的茶叶混合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完成护色的棕苞与杀青后的茶叶质量比为1:4。
所述所述的护色液,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其他的为水。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叶: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为9cm,摊放时间为8小时,中间适当翻叶;当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00°,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min,春茶嫩叶投叶量18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20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棕苞去皮切分:选取优质新鲜,无褐变的棕榈花苞,将花苞外面的硬皮完全剥去直至剥到里层柔软的最后一层,将外皮弃去,留下最柔软的一层皮及米黄色的花苞,将其切分成适宜的大小,迅速放入防褐变护色液内浸泡;
护色:配制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的护色液,将去皮切分后的棕榈花苞立即投入护色液中,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以免发生褐变,影响品质,在护色液中浸泡1h,浸泡过程中需将棕榈花苞完全浸没于护色液下,使之护色完全;
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跟护色完成的棕苞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
揉捻:发酵完成后进行揉捻;
干燥:冰冻干燥,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干燥均匀,含水量降低至3%以下;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
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分罐包装。
所述揉捻过程中要进行四次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重压与轻压交替进行,加压10分钟,放松5分钟;
所述第四次揉须用人工解块,不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捻须较重,第四次的45分钟可分为三次15分钟进行揉捻;
所述发酵过程为首先进行日光发酵,然后在进行室内静置发酵。
所述日光发酵,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发酵时间8小时,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
所述室内静置发酵是延续日光发酵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发酵时间15小时。
实施例2:一种棕榈花苞红茶,所述棕榈花苞红茶由完成护色的棕苞和杀青后的茶叶混合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完成护色的棕苞与杀青后的茶叶质量比为1:4。
所述所述的护色液,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其他的为水。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叶: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为10cm,摊放时间为10小时,中间适当翻叶;当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72%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300°,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5min,春茶嫩叶投叶量20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22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棕苞去皮切分:选取优质新鲜,无褐变的棕榈花苞,将花苞外面的硬皮完全剥去直至剥到里层柔软的最后一层,将外皮弃去,留下最柔软的一层皮及米黄色的花苞,将其切分成适宜的大小,迅速放入防褐变护色液内浸泡;
护色:配制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的护色液,将去皮切分后的棕榈花苞立即投入护色液中,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以免发生褐变,影响品质,在护色液中浸泡2h,浸泡过程中需将棕榈花苞完全浸没于护色液下,使之护色完全;
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跟护色完成的棕苞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
揉捻:发酵完成后进行揉捻;
干燥:冰冻干燥,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干燥均匀,含水量降低至3%以下;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
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分罐包装。
所述揉捻过程中要进行四次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重压与轻压交替进行,加压10分钟,放松5分钟;
所述第四次揉须用人工解块,不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捻须较重,第四次的45分钟可分为三次15分钟进行揉捻;
所述发酵过程为首先进行日光发酵,然后在进行室内静置发酵。
所述日光发酵,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发酵时间10小时,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
所述室内静置发酵是延续日光发酵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发酵时间16小时。
实施例3:一种棕榈花苞红茶,所述棕榈花苞红茶由完成护色的棕苞和杀青后的茶叶混合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完成护色的棕苞与杀青后的茶叶质量比为1:4。
所述所述的护色液,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其他的为水。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叶: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为9.5cm,摊放时间为9小时,中间适当翻叶;当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70%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60°,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5min,春茶嫩叶投叶量19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21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棕苞去皮切分:选取优质新鲜,无褐变的棕榈花苞,将花苞外面的硬皮完全剥去直至剥到里层柔软的最后一层,将外皮弃去,留下最柔软的一层皮及米黄色的花苞,将其切分成适宜的大小,迅速放入防褐变护色液内浸泡;
护色:配制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的护色液,将去皮切分后的棕榈花苞立即投入护色液中,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以免发生褐变,影响品质,在护色液中浸泡1.5h,浸泡过程中需将棕榈花苞完全浸没于护色液下,使之护色完全;
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跟护色完成的棕苞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
揉捻:发酵完成后进行揉捻;
干燥:冰冻干燥,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干燥均匀,含水量降低至3%以下;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
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分罐包装。
所述揉捻过程中要进行四次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重压与轻压交替进行,加压10分钟,放松5分钟;
所述第四次揉须用人工解块,不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捻须较重,第四次的45分钟可分为三次15分钟进行揉捻;
所述发酵过程为首先进行日光发酵,然后在进行室内静置发酵。
所述日光发酵,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发酵时间9小时,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
所述室内静置发酵是延续日光发酵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发酵时间15.5小时。

Claims (8)

1.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榈花苞红茶由完成护色的棕苞和杀青后的茶叶混合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完成护色的棕苞与杀青后的茶叶质量比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的护色液,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其他的为水。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叶: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为9~10cm,摊放时间为8~10小时,中间适当翻叶;当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2%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00°~300°,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5min,春茶嫩叶投叶量180~20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200~22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棕苞去皮切分:选取优质新鲜,无褐变的棕榈花苞,将花苞外面的硬皮完全剥去直至剥到里层柔软的最后一层,将外皮弃去,留下最柔软的一层皮及米黄色的花苞,将其切分成适宜的大小,迅速放入防褐变护色液内浸泡;
护色:配制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柠檬酸、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焦亚硫酸钠、质量百分比浓度0.2%的食盐的护色液,将去皮切分后的棕榈花苞立即投入护色液中,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以免发生褐变,影响品质,在护色液中浸泡1~2小时,浸泡过程中需将棕榈花苞完全浸没于护色液下,使之护色完全;
发酵:杀青后的茶叶跟护色完成的棕苞按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进行发酵;
揉捻:发酵完成后进行揉捻;
干燥:冰冻干燥,茶叶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下,干燥均匀,含水量降低至3%以下;产品干燥后呈海绵状的多孔性,产品的复水性好,泡茶时内容物易溶出;
包装:将干燥好的茶叶分罐包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过程中要进行四次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重压与轻压交替进行,加压10分钟,放松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次揉须用人工解块,不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捻须较重,第四次的45分钟可分为三次15分钟进行揉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过程为首先进行日光发酵,然后在进行室内静置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发酵,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发酵时间8~10小时,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棕榈花苞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静置发酵是延续日光发酵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发酵时间15~16小时。
CN201510578460.7A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66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460.7A CN105166178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460.7A CN105166178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6178A true CN105166178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89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8460.7A Pending CN105166178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61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2496A (zh) * 2018-09-26 2019-03-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促进榉树秋季红色叶片加深的方法
CN110235970A (zh) * 2019-07-17 2019-09-17 刘代筠 一种野柿叶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012A (zh) * 2008-06-26 2008-11-12 吕坤秋 茶叶的加工生产方法
CN102613336A (zh) * 2012-03-19 2012-08-01 西乡县汉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
CN102986951A (zh) * 2012-12-10 2013-03-27 普定县绿源苗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刺梨嫩叶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3190498A (zh) * 2013-05-03 2013-07-10 福建省柘荣县天康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3976043A (zh) * 2014-04-16 2014-08-13 安徽省石台县日新茶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1012A (zh) * 2008-06-26 2008-11-12 吕坤秋 茶叶的加工生产方法
CN102613336A (zh) * 2012-03-19 2012-08-01 西乡县汉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
CN102986951A (zh) * 2012-12-10 2013-03-27 普定县绿源苗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刺梨嫩叶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3190498A (zh) * 2013-05-03 2013-07-10 福建省柘荣县天康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3976043A (zh) * 2014-04-16 2014-08-13 安徽省石台县日新茶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TTP://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052039.HTM: ""茶叶揉捻方式"", 《中国食品科技网》 *
余小领等: "棕苞保健饮料的研制", 《江苏调味副食品》 *
周玲仙: "《云南特有食物图鉴》", 31 March 2012, 云南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2496A (zh) * 2018-09-26 2019-03-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促进榉树秋季红色叶片加深的方法
CN110235970A (zh) * 2019-07-17 2019-09-17 刘代筠 一种野柿叶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534B (zh) 一种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585380B (zh) 老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2870901B (zh) 炒青类绿茶的初制加工工艺
CN103947781B (zh) 一种低发酵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472771A (zh) 一种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02388993A (zh) 一种黄汤茶加工方法
CN103478332A (zh) 一种低咖啡因、高γ氨基丁酸桑叶复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53363A (zh) 一种桑叶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CN103250839A (zh) 一种水芹绿茶的制作工艺
CN105192168A (zh) 一种棕榈花苞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1055A (zh) 茶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801799A (zh) 一种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041606B (zh) 一种益生元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4585365A (zh) 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430957A (zh)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78198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1390543A (zh) 大叶螺形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45941A (zh) 一种棕榈花香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3542B (zh) 一种制备阳羡雪芽茶的工艺流程
CN104798939A (zh) 一种具有消除色斑功效的六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6178A (zh) 一种棕榈花苞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3174A (zh) 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8104B (zh)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6359695A (zh) 一种金丝毫红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50014 No. 777, Gaochuan East Road, Guiyang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tu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aiyun District of Guizhou province 550017 Abdullah camp in Guiyang City

Applicant before: Guizhou Daziran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