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417B - 阴端子 - Google Patents

阴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8417B
CN105098417B CN201510244510.8A CN201510244510A CN105098417B CN 105098417 B CN105098417 B CN 105098417B CN 201510244510 A CN201510244510 A CN 201510244510A CN 105098417 B CN105098417 B CN 105098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ure strip
abutting part
male
side abutting
fema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45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8417A (zh
Inventor
柏田知
柏田知一
宇野雅文
居附清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98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8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端子,能够在弹性片不塑性变形的范围维持弹性片的性能。本说明书公开的阴端子(40)为与阳端子(80)连接的阴端子(40),其构成为具备:方筒部(41),由多个周壁构成为筒状;弹性片(46、47),在所述方筒部(41)的内部与所述周壁相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设置于所述周壁,具有前侧抵接部(92)和配置于该前侧抵接部(92)后方的后侧抵接部(93),通过在所述前侧抵接部(92)和所述后侧抵接部(93)这双方与所述弹性片(46、47)抵接来防止该弹性片(46、47)过度挠曲。

Description

阴端子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阴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与板状的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已知日本特开平7-30718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阴端子。该阴端子构成为具备将板状的阳端子弹性夹持的电连接部、与电线末端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以及覆盖电连接部的保护部件。电连接部构成为在弯折成矩形剖面的筒状基部的上下侧壁设有两组各一对弹性片部。弹性片部从侧壁向前方内侧倾斜,前端部朝向外侧弯成圆弧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7181号公報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没有阳端子转动等而对各弹性片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未设有防止各弹性片部过度挠曲的过度挠曲防止片。假设在将保护部件的上下壁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过度挠曲防止片的情况下,弹性片部由过度挠曲防止片在一个部位支承。其结果是,弹性片部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片的落座姿势不稳定,对阳端子的接触压力变得不稳定。而且,由于弹性片部受到的来自过度挠曲防止片的应力集中在一个部位,因此在弹性片部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对于阳端子的接触压力变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阴端子为与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构成为具备:筒部,由多个周壁构成为筒状;弹性片,在所述筒部的内部与所述周壁相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过度挠曲防止部,设置于所述周壁,具有前侧抵接部和配置于该前侧抵接部后方的后侧抵接部,通过在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这双方与所述弹性片抵接来防止该弹性片过度挠曲。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过度挠曲防止部的前侧抵接部和后侧抵接部这两个部位防止弹性片的过度挠曲,因此弹性片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部的落座姿势稳定。例如,在弹性片与一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下,弹性片在该抵接部的前后两侧容易挠曲,相对于此,在弹性片与两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下,以沿着连接各抵接部的直线的方式配置弹性片,至少在各抵接部之间防止了弹性片的过度挠曲。
此外,弹性片与两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比与一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下的应力更分散,因此难以因各抵接部而弹性片挠曲,难以发生塑性变形。因此,伴随着弹性片的挠曲的位移量减小,对阳端子的接触压力稳定。因此,能够在弹性片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范围内维持弹性片的性能。
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阴端子的结构,也可以是如下所述。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弹性片具备与所述阳端子弹性接触的触点部,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从与所述阳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触点部抵接。
对阳端子的接触压力为弹性片的触点部按压阳端子时的压力,因此通过任意一方的抵接部与触点部抵接,从而抑制了触点部的位移,相对于阳端子的接触压力更稳定。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从与所述阳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触点部以线接触状态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抑制了弹性片在触点部的位置转动(从阳端子的插入方向观察,弹性片的两侧部呈跷跷板状摆动),从而弹性片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部的落座姿势更稳定。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过度挠曲防止部具备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配置于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之间并与所述弹性片以面接触状态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弹性片与过度挠曲防止部以面接触状态抵接,因此能够将弹性片从过度挠曲防止部受到的应力广泛地分散。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过度挠曲防止部通过使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向所述弹性片侧击打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击打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因此与切起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过度挠曲防止部的刚性更高。
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弹性地夹持所述阳端子的一对所述弹性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阳端子在弹性片的挠曲方向位移,来自一方的弹性片的接触压力减小,由于来自另一方的弹性片的接触压力增大,因此能够与阳端子的位移无关地防止接触压力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阴端子,能够在弹性片不塑性变形的范围内维持弹性片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屏蔽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屏蔽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装配屏蔽壳前的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装配屏蔽壳前的屏蔽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6是装配屏蔽壳前的屏蔽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将阳端子插入阴端子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将阳端子插入阴端子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而将阳端子相对于弹性片从斜前方接近的情况变形绘出的图。
图11是示出从图10的状态起将弹性片压入阳端子而与过度挠曲防止部的后侧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1的状态起将弹性片进一步压入阳端子而与过度挠曲防止部的前侧抵接部和后侧抵接部双方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作用,而将弹性片压入阳端子并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部的前侧抵接部和后侧抵接部这双方从一开始就同时抵接的情况变形绘出的图。
标号说明:
10:屏蔽连接器;
40:阴端子;
41:方筒部(筒部);
43:底壁(周壁);
45:顶壁(周壁);
46:下侧弹性片(弹性片);
47:上侧弹性片(弹性片);
48:触点部;
80:阳端子;
90: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过度挠曲防止部);
91:上侧过度挠曲防止部(过度挠曲防止部);
92:前侧抵接部;
93:后侧抵接部;
94:抵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2的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屏蔽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侧视L字状的壳体20、包围该壳体20的屏蔽壳30和从壳体20拉出的电线W。另外,在以下,前方为图1中的左方,上下方向以图2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宽度方向以图2的左右方向为基准。
在屏蔽连接器10的前端侧形成有可与形成于设备的框体的安装孔(未图示)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1,在屏蔽连接器10的下端侧形成有拉出电线W的电线拉出部12。在连接器嵌合部11组装有浮动壳体21。如图7所示,该浮动壳体21由保持器22保持成防止被向前方拔出的状态。浮动壳体21相对于壳体20的前端开口部23带有规定的间隙地装配,并且能够在该间隙的范围内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游动。
在浮动壳体21的内部保持阴端子40。另一方面,在壳体20的内部,由螺栓51保持呈L字形状的中继端子50。阴端子40和中继端子50由编织线60连接。编织线60是将金属线材编成筒状而形成的,并且在阴端子40和中继端子50之间呈鼓出的形状。
在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嵌接带密封的盖25。使工具从该后端开口部24的开口部分进入壳体20的内部来进行将螺栓51紧固于螺母52的作业。然后,在紧固后,由带密封的盖25将后端开口部24的开口部分在密封状态下封固。另一方面,在壳体20的前端开口部23的后侧嵌接呈环状的密封圈70,该密封圈70被夹持在设备的安装孔的内周面和壳体20的外周面之间,从而将壳体20的内部密封。
如图2所示,屏蔽壳30构成为具备铸铝制的上壳31、将金属板冲压加工而成的下壳32以及铆接在下壳32的下端部的铆接环33。在下壳32的下方拉出多条电线W,将这些电线W集中屏蔽起来的编织线(未图示)由铆接环33压接保持在下壳32的下端部。
在壳体20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壳固定部26,在上壳31形成有配置在上壳固定部26的左右两侧的一对导轨34。通过使上壳固定部26进入两导轨34之间,能够引导相对于壳体20从后方安装上壳31的动作。
如图5所示,在壳体20的后面形成有下壳固定部27,如图1所示,上壳31和下壳32由下螺栓36共同紧固固定在下壳固定部27。另一方面,上壳31由上螺栓35单独固定在上壳固定部26。
接着,参照图7至图9的附图说明阴端子40的结构。阴端子40是在将金属板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后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阴端子40构成为具备呈方筒状的方筒部41和形成于该方筒部41的后方的编织线连接部42。该编织线连接部42呈平板状,通过电阻焊接等焊接编织线60。
方筒部41构成为具备底壁43、从底壁43的两侧缘呈直角立起的一对侧壁44以及从任意一方的侧壁44的上缘向另一方的侧壁44的上缘延伸的顶壁45。一对侧壁44平行地配置,顶壁45与底壁43平行地配置。因此,从正面观察方筒部41的话,方筒部41形成为长方形状,呈朝前后方向开口的四方筒状。
在方筒部4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弹性片。这些弹性片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形成,由配置于底壁43侧的下侧弹性片46和配置于顶壁45侧的上侧弹性片47构成。各下侧弹性片46和各上侧弹性片47大致平行且上下方向相对地配置。由此,阳端子80由上下一对弹性片46、47弹性地夹持。各下侧弹性片46从底壁43的前缘呈U字状折回从而通过方筒部41内而向后方延伸,各上侧弹性片47从顶壁45的前缘呈U字状折回从而通过方筒部41内而向后方延伸。
在各弹性片46、47的后端侧分别形成有触点部48。该触点部48通过向下侧弹性片46和上侧弹性片47彼此相对的相对面49侧击打而呈圆顶状突出形成。具体来说,下侧弹性片46的触点部48被从底壁43侧向顶壁45侧击打而形成,上侧弹性片47的触点部48被从顶壁45侧向底壁43侧击打而形成。各触点部48配置在方筒部41的靠后端且不从后端向后方突出的位置,在浮动壳体21内形成的单臂梁状的凸部28从后方卡定于顶壁45的后端时,凸部28的前端和各触点部48配置在前后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
当阳端子80从前方以正确的姿势进入方筒部41内时,一边与各弹性片46、47的相对面49滑动接触一边与各触点部48抵接。各触点部48之间的距离比呈平板状的阳端子80的板厚小,但是通过形成于阳端子80的前端的尖细状的前端部81进入各触点部48之间,在向使各触点部48分离的方向扩开各弹性片46、47并且阳端子80进入后方。接着,当从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跟后方相连的主体部82与各触点部48滑动接触的同时阳端子80到达图9所示的插入完成位置时,各触点部48成为与阳端子80的主体部82弹性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比顶壁45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但由从左右一对侧壁44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保护壁44A从左右两侧包围保护前端部81。另外,该保护壁44A与两侧壁44的后端缘和底壁43的两侧缘这双方连接。
并且,在方筒部44的内部设有防止各弹性片46、47过度挠曲变形的上下一对过度挠曲防止部。其中,位于下侧的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设于底壁43,位于上侧的上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1设于顶壁45。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通过将底壁43向顶壁45侧击打而形成,上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1通过将顶壁45向底壁43侧击打而形成。另外,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和上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1的结构上下对称,因此,对于重复的部分,以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为代表进行说明。
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具有前侧抵接部92和配置于该前侧抵接部92后方的后侧抵接部93,在下侧弹性片46相对于正确的状态更向下方挠曲的情况下,以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这双方与下侧弹性片46抵接。即,在阳端子80以正确的插入姿势与阴端子40连接的情况下,在下侧弹性片46的下表面和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之间确保稍许的间隙,下侧弹性片46的下表面与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以非接触状态配置。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中的任意一方相对于触点部48从与阳端子80相反的一侧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后侧抵接部93相对于触点部48从与阳端子80相反的一侧以线接触状态抵接。而且,前侧抵接部92相对于下侧弹性片46的触点部48的前方部分从与阳端子80相反的一侧以线接触状态抵接。进而,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具备抵接面94,所述抵接面94配置在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之间且与下侧弹性片46以面接触状态抵接。另外,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是将底壁43的一部分向下侧弹性片46侧击打而形成的,因此与通过切起而形成的情况相比,具备较高的刚性。
如图8所示,当阳端子80以正确的插入姿势从前方插入到方筒部41内时,前端部81进入到上下一对弹性片46、47的相对面49之间,通过与触点部48抵接,使各弹性片46、47向分离方向挠曲。如图9所示,当阳端子80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时,成为各弹性片46、47的触点部48的里侧以非接触状态正确插入到上下一对后侧抵接部93的状态。
即使万一发生阳端子80在到达图9所示的正确插入位置后意外地向下方摆动位移的动作的情况下,下侧弹性片46稍向下方位移而从仅与下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0的后侧抵接部93线接触的状态成为与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这双方线接触的状态,与抵接面94成为面接触的状态,但触点部48不会向下方大幅位移。与此相反地,当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向上方摆动位移时,上侧弹性片47稍向上方位移而从仅与上侧过度挠曲防止部91的后侧抵接部93线接触的状态成为与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这双方线接触的状态,与抵接面94成为面接触的状态,但触点部48不会向上方大幅位移。因此,即使是在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向上下方向摆动位移的情况下,也不存在阳端子80与各触点部48的接触压力大幅变化的情况。
而且,在图10至图12中,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过度挠曲防止部90的作用,将阴端子的结构变形绘出,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的结构,采用在各标号加100得到的标号。如图10所示,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以朝向斜下方向插入的姿势靠近下侧弹性片146后,如图11所示,由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将下侧弹性片146向下方压入。由此,成为下侧弹性片146仅与后侧抵接部193接触的状态,在由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进一步将下侧弹性片146向下方压入后,如图12所示,成为下侧弹性片146与前侧抵接部192和后侧抵接部193这双方线接触的状态,成为与抵接面194面接触的状态。此时,虽然下侧弹性片146受到来自抵接面194的应力,但是应力不会集中在下侧弹性片146的一个部位,而是应力分散到下侧弹性片146的与抵接面194接触的接触面整体,因此能够由抵接面194抑制下侧弹性片146塑性变形并防止过度挠曲。而且,比下侧弹性片146的与抵接面194的接触面靠前方的部分成为稍向下方位移并挠曲的状态,但该向下方的位移量为下侧弹性片146没有发生塑性变形的程度的位移量。同样地,虽未图示,当阳端子80的前端部81以朝向斜上方的插入姿势接近上侧弹性片时,应力不会集中在上侧弹性片的一个部位,而是应力分散到上侧弹性片的与抵接面接触的接触面整体,因此能够由抵接面抑制上侧弹性片塑性变形并防止过度挠曲。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的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这两个部位防止弹性片46、47的过度挠曲,因此弹性片46、47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的落座姿势稳定。例如,在弹性片46、47与一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下,弹性片46、47在该抵接部的前后两侧容易挠曲,相对于此,在弹性片46、47与两个部位的抵接部92、93抵接的情况下,以沿着连接各抵接部92、93的直线的方式配置弹性片46、47,至少在各抵接部92、93之间防止弹性片46、47的过度挠曲。
此外,弹性片46、47与两个部位的抵接部92、93抵接的情况比与一个部位的抵接部抵接的情况下的应力更分散,因此难以由各抵接部92、93使弹性片46、47挠曲,难以发生塑性变形。因此,伴随着弹性片46、47的挠曲的位移量减小,对阳端子80的接触压力稳定。因此,能够在弹性片46、47不塑性变形的范围内维持弹性片46、47的性能。
也可以构成为,弹性片46、47具备与阳端子80弹性接触的触点部48,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的任意一方从与阳端子80相反的一侧与触点部48抵接。
对阳端子80的接触压力为弹性片46、47的触点部48按压阳端子80时的压力,因此通过任意一方的抵接部92、93与触点部48抵接,从而抑制了触点部48的位移,对于阳端子80的接触压力更稳定。
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中的任意一方相对于触点部48从与阳端子80相反的一侧以线接触状态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抑制了弹性片46、47在触点部48的位置转动(从阳端子80的插入方向观察,弹性片46、47的两侧部呈跷跷板状摆动),因而弹性片46、47相对于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的落座姿势更稳定。
也可以构成为,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具备抵接面94,所述抵接面94配置在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之间,与弹性片46、47以面接触状态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弹性片46、47与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以面接触状态抵接,因此能够将弹性片46、47从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受到的应力广泛地分散。
也可以构成为,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通过将周壁43、45的一部分向弹性片46、47侧击打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击打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因此与利用切起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的刚性更高。
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弹性地夹持阳端子80的一对弹性片46、47。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阳端子80在弹性片46、47的挠曲方向位移,来自一方弹性片的接触压力减小,由于另一方的弹性片的接触压力增大,因此能够与阳端子80的位移无关地防止接触压力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例如以下所述的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筒部例示出了呈四方筒状的筒部,但也可以是圆筒状,还可以是五边以上的筒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了以在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之间形成的抵接面94与弹性片46、47在面接触状态下抵接的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但也可以是仅以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这两个部位与弹性片46、47抵接的过度挠曲防止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了以前侧抵接部92和后侧抵接部93与弹性片46、47在线接触状态下抵接的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但也可以是以前侧抵接部和后侧抵接部与弹性片46、47以点接触状态抵接的过度挠曲防止部,还可以是前侧抵接部和后侧抵接部的一方与弹性片46、47以点接触状态抵接,另一方与弹性片46、47以线接触状态抵接的过度挠曲防止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击打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但也可以是通过将侧壁44的一部分切起来形成过度挠曲防止部90、91。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了弹性夹持阳端子80的上下一对弹性片46、47,但例如也可以不设置上侧弹性片47而在下侧弹性片46与顶壁45之间弹性地夹持阳端子80。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阳端子80正确插入到方筒部41内时,各后侧抵接部93不与各弹性片46、47线接触,但也可以是各后侧抵接部93与各弹性片46、47接触,还可以是各抵接面94与各弹性片46、47面接触。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存在阳端子80如图10至图12所示向斜下方插入这样的意外的动作时,首先,下侧弹性片246与后侧抵接部293抵接,接着,与前侧抵接部292和后侧抵接部293这双方抵接,但也可以是,如图13所示,下侧弹性片246从一开始就与前侧抵接部292和下侧抵接部293这双方同时抵接,并与抵接面294面接触。在该情况下,下侧弹性片246的与抵接面294接触的接触面的前方的部分为不挠曲的自然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下侧弹性片246发生塑性变形。另外,在图13中,为了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说明过度挠曲防止部90的作用,将阴端子的结构变形绘出,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对应的结构,采用在各标号加200得到的标号。

Claims (6)

1.一种阴端子,是与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阴端子具备:
筒部,由多个周壁构成为筒状;
弹性片,在所述筒部的内部与所述周壁相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过度挠曲防止部,设置于所述周壁,具有前侧抵接部和配置于该前侧抵接部后方的后侧抵接部,通过在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这双方与所述弹性片抵接来防止该弹性片过度挠曲,
在各所述弹性片后端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阳端子弹性接触的触点部,在所述阳端子从前方以正确的姿势进入所述筒部内时,一边与各所述弹性片的相对面滑动接触一边与各所述触点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从与所述阳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触点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从与所述阳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触点部以线接触状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过度挠曲防止部具备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配置于所述前侧抵接部和所述后侧抵接部之间并与所述弹性片以面接触状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过度挠曲防止部通过将所述周壁的一部分向所述弹性片侧击打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具备弹性地夹持所述阳端子的一对所述弹性片。
CN201510244510.8A 2014-05-14 2015-05-14 阴端子 Active CN105098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0613 2014-05-14
JP2014100613A JP6269309B2 (ja) 2014-05-14 2014-05-14 雌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417A CN105098417A (zh) 2015-11-25
CN105098417B true CN105098417B (zh) 2018-01-26

Family

ID=5453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4510.8A Active CN105098417B (zh) 2014-05-14 2015-05-14 阴端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01855B2 (zh)
JP (1) JP6269309B2 (zh)
CN (1) CN105098417B (zh)
DE (1) DE102015005326B8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2327A (ja) * 2014-02-27 2015-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299703B2 (ja) * 2015-08-05 2018-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
JP6988921B2 (ja) 2018-01-16 2022-01-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JP7001961B2 (ja) * 2018-03-02 2022-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端子
DE102019207983A1 (de) * 2019-05-31 2020-12-03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ringerung mechanischer Belastungen unter und in einem Funktionsbauteil
JP2022182737A (ja) * 2021-05-28 2022-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51A (zh) * 1994-04-21 1996-04-10 惠特克公司 阴型触头
CN1148282A (zh) * 1995-06-16 1997-04-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和采用该端子的联合接头
US6193567B1 (en) * 1999-09-27 2001-02-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male terminal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1838840U (zh) * 2010-08-06 2011-05-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8895A (en) * 1971-02-01 1973-02-27 Amp Inc Connecting devic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3535211B2 (ja) 1994-05-11 2004-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
FR2749441B1 (fr) * 1996-06-03 1998-07-10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Borne de contact electrique femelle a pression de contact controlee
ES1034476Y (es) 1996-06-21 1997-06-01 Mecanismos Aux Ind Hembrilla perfeccionada para circuito impreso.
JPH10321278A (ja) 1997-05-16 1998-12-04 Amp Japan Ltd 電気コンタクト
ES1038628Y (es) 1997-10-30 1999-01-01 Mecanismos Aux Ind Terminal hembra perfeccionado.
JP3807646B2 (ja) * 1997-10-31 2006-08-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のへたり防止構造
JP3473521B2 (ja) * 1999-10-08 2003-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2002063961A (ja) 2000-06-07 2002-02-28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3767506B2 (ja) * 2002-04-03 2006-04-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側端子金具
JP2004047269A (ja) * 2002-07-11 2004-02-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US7175487B2 (en) * 2004-06-28 2007-02-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element
JP2006107934A (ja) 2004-10-06 2006-04-20 Jst Mfg Co Ltd 雌コンタクト
JP5142813B2 (ja) * 2008-05-13 2013-02-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接続構造
KR101598633B1 (ko) * 2009-11-11 2016-02-29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커넥터용 단자
JP2011181330A (ja) * 2010-03-01 2011-09-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DE102011078545A1 (de) * 2011-07-01 2013-01-03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JP2014082158A (ja) * 2012-10-18 2014-05-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51A (zh) * 1994-04-21 1996-04-10 惠特克公司 阴型触头
CN1148282A (zh) * 1995-06-16 1997-04-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和采用该端子的联合接头
US6193567B1 (en) * 1999-09-27 2001-02-2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male terminal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1838840U (zh) * 2010-08-06 2011-05-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01855B2 (en) 2017-03-21
DE102015005326B4 (de) 2023-10-05
CN105098417A (zh) 2015-11-25
DE102015005326A1 (de) 2016-01-21
DE102015005326B8 (de) 2023-11-30
JP6269309B2 (ja) 2018-01-31
US20150333428A1 (en) 2015-11-19
JP2015219977A (ja) 201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17B (zh) 阴端子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CN103904513B (zh) 接头连接器
US7811140B2 (en) Terminal fitting with a wire restriction
US9331411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US9490551B2 (en) Fitting equipp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heet
CN104682026A (zh) 连接器
CN104979662A (zh) 连接器
CN102859806A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210255A1 (en) Terminal fitting
JP5942930B2 (ja)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およびホルダ
US10819056B2 (en) Female terminal
EP2511985B1 (en) Bo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xing member therefor
JP6405235B2 (ja) 雌型電気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154944A (ja) 雌型端子金具
CN107851925A (zh) 屏蔽连接器
JP2017027842A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66301B1 (ko) 수단자 금구
JP2007141769A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EP2575215B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5703139A (zh) 电连接器
JP2021057184A (ja)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CN104979663A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103545644B (zh) 电连接器
CN105789973B (zh) 加强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