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3608A -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3608A
CN105073608A CN201480017457.1A CN201480017457A CN105073608A CN 105073608 A CN105073608 A CN 105073608A CN 201480017457 A CN201480017457 A CN 201480017457A CN 105073608 A CN105073608 A CN 10507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mponent feed
reversal
vibrating mas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4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3608B (zh
Inventor
石河智海
高桥亨
向井浩气
松岛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776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33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452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1696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65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679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7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3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6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08Supports or mountings for load-carriers, e.g. framework, bases, spr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16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of vibrators, i.e. devices for producing movements of high frequency and small amplitude
    • B65G27/24Electromagnet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28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with provision for dynamic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借助由激振机构、第一板簧(3)以及第二板簧(5)构成的两组振动产生机构产生的振动直线性地输送部件,在该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中,将借助各振动产生机构施加振动的上部振动系统(上部振动体(1)、排列供给用槽(20)以及可动铁芯(7)的集合体)与反向振动系统(反向振动体(4)与可动铁芯(8)的集合体)的重心配置于由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与铅垂方向(Z方向)构成的同一平面(XZ平面)P上,从而不产生绕通过基台2的重心的铅垂轴(Z轴)的力矩,以此方式防止产生由排列供给用槽(20)与上部振动体(1)构成的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

Description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激振机构的驱动使槽等部件输送构件振动从而直线性地输送部件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中,通常,相互反向地直线性输送部件的排列供给用槽与返回用槽隔开微小的间隔地并列设置,边使部件在两槽之间循环边对部件矫正姿势,从而向下一工序仅供给成为所希望的姿势的部件。
如上所述,在边使部件循环边对部件矫正姿势的部件输送装置中,通常,如图21至图23的简易模型所示,将分别支承安装了排列供给用槽的上部振动体(部件输送部)81与安装了返回用槽的反向振动体(部件输送部)82的板簧83、84相互反向倾斜地安装于基台85,借助省略图示的激振机构使各振动体81、82沿水平方向(部件输送方向,图中的X方向)以及铅垂方向(图中的Z方向)振动,从而相互反向地输送各振动体81、82的槽的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
此处,以往,使上部振动体81与反向振动体82以反相位且相同的振幅振动,借助各振动体81、82的振动使基台85承受的水平方向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抑制振动从基台85向供基台85固定的设置面的传播,以此减小对设置于相同的设置面上的其他装置的动作的影响(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4401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如图22所示,包括上部振动体81在内一体振动的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G1与包括反向振动体82在内一体振动的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G2不位于由X方向与Z方向构成的同一XZ平面上(图中的Y方向为在水平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若对上部振动体81给予A方向的位移,对反向振动体82给予B方向的位移,则如图23所示,在基台85的一侧(图中的上侧)的板簧固定部85a作用有由上部振动体81的位移带来的B方向的反作用力F1,在另一侧(图中的下侧)的板簧固定部85b作用有由反向振动体82的位移带来的A方向的反作用力F2。而且,这些反作用力F1、F2产生绕通过基台85的重心G3的铅垂轴(Z轴)的力矩。
因此,在基台85产生水平面(XY平面)内的旋转运动,所谓的偏摆运动(yawingmotion)。该偏摆运动经由板簧83、84也在各振动体81、82产生。而且,若为了加快部件输送速度而提高各振动体81、82的振动频率或增大振动位移,则在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产生的激振力同时增大,从而反作用力F1、F2也增加,因此各振动体81、82的偏摆运动增大。该偏摆运动引起安装于各振动体81、82的槽的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的蜿蜒,而导致实际的部件输送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借助多个振动产生机构产生的振动而直线性地输送部件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借助至少两组振动产生机构使具有大致水平的直线状的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部产生由沿着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的分量与铅垂方向(Z方向)的分量构成的振动,从而沿部件输送方向输送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上述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借助上述各振动产生机构施加振动的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由部件输送方向与铅垂方向构成的同一平面(XZ平面)上,或者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根据上述的结构,各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产生于同一XZ平面上,因此难以产生绕通过基台的重心的Z轴的力矩,从而能够抑制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并且,在将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与X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各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中的X方向的反作用力相对于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对称(相互反向并且大小相同)而相互抵消,因此也难以产生绕通过基台的重心的Y轴的力矩,从而也能够抑制部件输送部的俯仰运动(pitchingmotion)。
此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具备: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由供上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构成的部件输送部;并列设置于上述上部振动体的反向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将上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一弹性构件;将上述反向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二弹性构件;以及由对上述上部振动体以及上述反向振动体分别作用激振力的激振机构构成的振动产生机构,在上述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中,可以形成为: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在水平面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设置有两处以上的上述第二弹性构件,在上述第二弹性构件彼此之间配置上述第一弹性构件,或者,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在水平面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两处以上的上述第一弹性构件,在上述第一弹性构件彼此之间配置有上述第二弹性构件。另外,若使上述第一弹性构件与第二弹性构件的各自的组装位置为三处以上,其中的至少两处配置为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则能够抑制部件输送部的绕X轴的力矩,从而能够抑制滚转运动(rollingmotion)。
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上述激振机构在安装于上述上部振动体与反向振动体中的一方的电磁铁、和安装于另一方的可动铁芯之间,产生激振力。这是因为,若在基台与上部振动体之间、以及基台与反向振动体之间分别设置激振机构,则因各激振机构的电磁铁与可动铁芯等部件的个体差异、电磁铁与可动铁芯之间的间隙或安装角度的误差等,而难以使两激振机构产生的激振力正好形成反向且大小相同,从而存在各振动系统(包括上部振动体在内一体振动的上部振动系统以及包括反向振动体在内一体振动的反向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不会有效地相互抵消的忧虑,但若如上述那样将激振机构设为一个,则能够使各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容易地形成反向并且大小相同,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俯仰运动。
此处,若将安装于上述上部振动体的电磁铁或者可动铁芯配置于上部振动体的下方,则能够降低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容易调整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关系,使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与激振力产生位置在X方向接近,从而容易抑制成为俯仰运动的原因的绕Y轴的力矩。
另外,在上述反向振动体的下方,配置有用于调整反向振动系统的铅垂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或者,在上述反向振动体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配置有用于调整反向振动系统的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或者,在上述上部振动体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配置有用于调整上部振动系统的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关系。
另外,优选具备能够使上述基台与上部振动体中的至少一方沿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伸缩并以任意的长度固定的角度调整机构。具体而言,上述角度调整机构调整上述第一弹性构件相对于部件输送构件的倾斜角度。据此,当为了获得与部件的形状、重量等对应的最佳的输送速度而调整振动角时,装置在处于能够使基台或者上部振动体伸缩的状态的期间也稳定,因此能够容易并且精度良好地调整振动角。
作为上述角度调整机构,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将上述基台与上部振动体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主体部、与嵌入该主体部的任意一端或两端的滑动部,能够使上述滑动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沿部件输送方向滑动并且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固定。
此时,使用基于长孔与螺栓的紧固来固定上述主体部与滑动部,从而能够以廉价并且简单的构造调整振动角。
另外,若上述基台由上述主体部、与嵌入该主体部的一端的滑动部构成,上述上部振动体由上述主体部、与沿部件输送方向在与上述基台的滑动部相反的一侧嵌入上述主体部的滑动部构成,则能够借助基台的滑动部的滑动来进行装置安装时的微调,在装置安装后使上部振动体的滑动部滑动来调整振动角。由此,装置的设置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将借助多个振动产生机构施加振动的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由部件输送方向与铅垂方向构成的同一平面上,或者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因此能够抑制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实现最适于部件输送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是图1的除了排列供给用槽之外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右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除了排列供给用槽之外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第八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4b是图14a的右视图。
图15a~图15c是分别对图14的基台一端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6a、图16b分别是图14的部件输送装置的角度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17a、图17b分别是第九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以及角度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18a、图18b分别是第十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以及角度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19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除了排列供给用槽之外的俯视图。
图21是以往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简易模型中的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简易模型的俯视图(偏摆运动的说明图)。
图23是图21的简易模型的基台的俯视图(偏摆运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该部件输送装置利用设置于大致矩形的基台2的两短边的中央附近的第一板簧(第一弹性构件)3,来支承安装形成有大致水平的直线状的部件输送路20a的排列供给用槽(部件输送构件)20的上部振动体1。而且,包围(不接触)上部振动体1的矩形框状的反向振动体(countervibratingbody;カゥンタ振動体)4被设置于基台2的四个角的第二板簧(第二弹性构件)5支承。此外,基台2可以直接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地面上的设置台),也可以经由防振橡胶、防振弹簧那样的防振构件固定于地面上。
上述第一板簧3与第二板簧5相互反向倾斜地安装于基台2,借助后述的激振机构产生的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以及铅垂方向(Z方向)的振动来输送排列供给用槽20的部件输送路20a上的部件。
在上述基台2设置有电磁铁6,在上部振动体1以及反向振动体4的与电磁铁6在X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可动铁芯7、8。由上述电磁铁6与可动铁芯7、8构成对上部振动体1以及反向振动体4分别作用激振力的激振机构。
此处,上述激振机构的可动铁芯7、8配置为隔着电磁铁6对置,因此若对电磁铁6通电而作用吸引力,则上部振动体1与反向振动体4在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反向位移。
即,该部件输送装置借助由具有激振力产生功能的激振机构与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一板簧3、第二板簧5构成的两组振动产生机构,而使由排列供给用槽20与上部振动体1构成的部件输送部产生由沿着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的分量以及铅垂方向(Z方向)的分量构成的振动,由此沿部件输送方向输送排列供给用槽20的部件输送路20a上的部件。
上述上部振动体1与排列供给用槽20以及可动铁芯7一同构成一体振动的上部振动系统,反向振动体4与可动铁芯8一同构成一体振动的反向振动系统。对于该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而言,上部振动体1以及排列供给用槽20的材料主要采用铝等轻型的材质,反向振动体4的材料主要采用铁等比较较重的材质,从而质量大致相同。另外,第一板簧3与第二板簧5通过调整其各自的弹簧片的片数,从而弹簧常数相同。由此,两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频率响应相同,因此无论以怎样的频率驱动电磁铁6,两振动系统的在X方向的振动波形均为反相位且振动的大小相同。此外,通常,以两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附近的频率驱动电磁铁6,从而产生共振,以较少的电力高效地振动,或者获得较大的振动振幅。
另外,上述上部振动体1与反向振动体4分别通过装置整体的宽度方向(与部件输送方向在水平面正交的方向,Y方向)尺寸的中央,并相对于沿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与铅垂方向(Z方向)延伸的XZ平面P成为对称形状,从而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也配置于同一XZ平面P上。
由此,在该部件输送装置中,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在同一XZ平面P上产生。而且,其中的X方向的反作用力相互反向并且大小相同,因此不产生绕通过基台2的重心的铅垂轴(Z轴)的力矩。因此,在部件输送部不产生偏摆运动,而能够实现适于部件输送的振动。
此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包围配置于装置中央的上部振动体1的方式配置反向振动体4,但两振动体的配置也可以相反。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在反向振动体4,以相对于通过Y方向尺寸的中央的XZ平面P对称的方式安装有与排列供给用槽20反向地输送部件的返回用槽。
图4至图6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排列供给用槽10分割成两个槽构件11、12,将其一方的槽构件11安装于上部振动体1,将另一方的槽构件12安装于反向振动体4,并且使第二板簧5向与第一板簧3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与一体地形成排列供给用槽10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各槽构件11、12的质量变小,从而固有振动频率增高,因此能够以更高频进行驱动,能够增大部件输送速度。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由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与铅垂方向(Z方向)构成的同一平面(XZ平面)P上,但也可以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例如,通过上部振动体1的大致中央的X轴)上。据此,各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中的X方向的反作用力相对于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对称而相互抵消,因此均不产生绕通过基台2的重心的Z轴的力矩以及绕通过基台2的重心的Y轴的力矩,能够抑制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与俯仰运动双方。此外,即使将各振动系统的重心设为同一位置,也当然能够获得与此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于第一板簧3、第二板簧5的配置而言,在Y方向设置有两处以上的第二板簧5,在第二板簧5彼此之间配置第一板簧3,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在Y方向设置有两处以上的第一板簧,在第一板簧彼此之间配置第二板簧。
另外,反向振动体4成为一体形状,但也可以进行分割并利用螺钉等进行连结。
另外,使用电磁铁6与板簧3、5来产生振动,但只要为压电元件等能够产生相同的振动的促动器即可。另外,也能够代替一体的电磁铁6,而背对背地配置两个E型铁芯的电磁铁等,以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方式配置两个电磁铁。
图7表示第三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两个振动系统的重心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且变更了激振机构的结构,将安装于上部振动体1的电磁铁6与安装于反向振动体4的可动铁芯8配置为在X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而构成激振机构。由此,由激振机构产生的激振力不经由基台2而直接作用于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反作用力容易反向并且大小相同,而容易防止产生部件输送部的偏摆运动以及俯仰运动。
此处,电磁铁与可动铁芯的配置若能够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取得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关系以及质量的平衡,则也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反。而且,电磁铁、可动铁芯的安装位置为任意,但若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配置于上部振动体的下方,则能够降低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容易调整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关系,使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与激振力产生位置在Z方向接近,从而容易抑制成为俯仰运动的原因的绕Y轴的力矩,因此优选。
接下来,对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设置反向振动系统或者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的调整机构的例子(第四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首先,在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反向振动体4的下表面安装配重13,从而与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的铅垂方向(Z方向)位置同第三实施方式相比降低的情况对应地,降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Z方向位置。另外,在该图8的例子中,即便在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的Z方向位置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也使配重13沿着省略图示的引导件下降(图中的双点划线),由此容易使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Z方向位置一致。
另一方面,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在反向振动体4的两侧面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配重14,使两方的配重14的重量不同,从而能够调整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水平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位置。在该例子中,排列供给用槽20考虑与省略图示的上下工序的连接而在从装置整体的Y方向中央向一侧(图9的下侧,图10的左侧)偏移的位置安装于上部振动体1,从而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也从通过Y方向中央的XZ平面向一侧偏移,因此与此对应地,使一侧的配重14比另一侧的配重14重使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向一侧偏移,而使两振动系统的重心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此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使配重14沿X方向移动使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向X方向偏移,因此能够使两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尽可能接近而使部件输送进一步稳定。另外,配重14也可以仅安装于反向振动体4的任意一侧面。
另外,图11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代替第五实施方式的反向振动体4的配重14,而在上部振动体1的上表面安装配重15,由此能够调整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的Y方向位置。在该例子中,也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以向一侧偏移的状态配置排列供给用槽20,但通过调整配重15的重量,能够使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不从Y方向中央偏移,而使两振动系统的重心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此外,配重15也可以安装于上部振动体1的两侧。
图12以及图13表示第七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部振动体31与反向振动体32以上下组合(未接触)的方式配置,并分别利用三个板簧34、35支承各振动体31、32。在该上部振动体31安装有具有大致水平的直线状的部件输送路的排列供给用槽(省略图示),借助激振机构产生的振动来输送排列供给用槽的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这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相同。
上述上部振动体31的部件输送方向的一端侧被一个第一板簧34支承,另一端侧被两个第一板簧34支承。另一方面,上述反向振动体32的部件输送方向的一端侧被配置于第一板簧34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板簧35支承,另一端侧被配置于第一板簧34之间的一个第二板簧35支承。各板簧34、35以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姿势组装,上端部被图示省略的螺栓等固定于上部振动体31或者反向振动体32,下端部被图示省略的螺栓等固定于大致矩形的基台33的短边。
上述激振机构由安装于上部振动体31的电磁铁36与安装于反向振动体32的可动铁芯37构成,该电磁铁36在设置有两处第一板簧34的一侧(另一端侧)配置于反向振动体32的下方,可动铁芯37在设置有两处第二板簧35的一侧(一端侧)配置于反向振动体32的下方。而且,与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地,设定为上部振动系统的重心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振动系统的质量以及弹簧常数相同。
该第七实施方式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为上述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地,不在排列供给用槽产生偏摆运动以及俯仰运动,并且分别在三处位置组装各板簧34、35,其中的两处配置为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抑制绕X轴的力矩,而抑制排列供给用槽的滚转运动。
另外,将第一板簧34与第二板簧35的组装位置设为数目相同,因此仅通过在各组装位置组装相同片数的例如相同形状的弹簧片,就能够容易地将两振动系统的弹簧常数设定为相同。此外,各板簧34、35的组装位置也可以形成四处以上。
接下来,基于图14至图20对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设置能够使基台2与上部振动体1中的至少一方沿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伸缩并以任意的长度固定的角度调整机构的例子(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上述各例子的反向振动系统的结构以及上部振动系统与反向振动系统的重心的位置关系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对这些的说明,并且在图14至图20中,省略和反向振动系统以及基台1与电磁铁6的反向振动系统对应的部分的图示。
图14至图16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排列供给用槽省略图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簧3(以及图示省略的第二板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地倾斜,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地输送部件。
该实施方式的基台2分割成在一端面具有长方体状的凸部41a的主体部41、与形成为方筒状并从与主体部41对置的对置面的开口嵌入主体部41的凸部41a的滑动部42。在主体部41的凸部41a的两侧面设置有螺纹孔41b,在滑动部42的两侧壁以沿部件输送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旋入主体部41的螺纹孔41b的螺栓43通过的长孔42a。由此,使滑动部42在滑动部42的长孔42a的长度的范围内相对于主体部41向部件输送方向滑动,并能够在任意的位置通过螺栓43的紧固而进行固定,作为基台2整体,能够沿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伸缩并以任意的长度固定。
而且,对于部件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14(a)的右侧)的第一板簧3而言,将上端部固定于上部振动体1的一端部,将下端部固定于基台2的滑动部42的一端部,对于下游侧(图14(a)的左侧)的第一板簧3而言,将上端部固定于上部振动体1的另一端部,将下端部固定于基台2的主体部41的另一端部。
因此,通过使基台2的滑动部42相对于主体部41滑动,而使基台2整体伸缩,由此能够连续地调整第一板簧3相对于排列供给用槽的倾斜角度即振动角(图14(a)中的θ)。例如,图16(a)示出了相对于图14(a)的状态(中立状态),为了增大部件输送速度而以下游侧的振动角θ变小的方式调整的例子,图16(b)示出了为了减小部件输送速度而以下游侧的振动角θ增大的方式调整的例子。
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具备使基台2整体伸缩而连续地调整振动角θ的角度调整机构,因此通过与部件的形状、重量等对应地适当调整振动角θ,从而能够获得最佳的部件输送速度。并且,在调整振动角θ时,在形成松动螺栓43而能够使基台2伸缩的状态(滑动部42能够滑动的状态)的期间,装置也被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并且精度良好地调整振动角θ。另外,振动角θ的调整仅使基台2沿部件输送方向伸缩,因此排列供给用槽被保持为大致水平。
另外,基台2的滑动部42形成为矩形箱状,并在嵌入主体部41的长方体状的凸部41a的状态下被内侧的四个面引导而滑动,因此即便在将基台2安装于基座后,也能够简单地调整振动角θ。另外,将主体部41与滑动部42形成上述的简单的形状,并且使用基于长孔42a与螺栓43的紧固来固定两者,因此能够抑制加工成本,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动部42的相对于主体部41的定位、止转。
图17表示第九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基台2分割成主体部41、与嵌入该主体部41的两端的滑动部42,且基台2的另一端侧也形成与一端侧相同的构造。图17(a)示出了中立状态,图17(b)示出了从图17(a)的状态使一端的滑动部42滑动而进行装置安装时的微调,然后使另一端的滑动部42滑动以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的振动角θ增大的方式调整的例子。
图18表示第十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与第八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上部振动体1分割成主体部44、与嵌入该主体部44的另一端的滑动部45。该主体部44与滑动部45的连接构造与第八实施方式、第九实施方式相同,使用基于长孔45a与螺栓43的紧固来固定两者。图18(a)示出了中立状态,图18(b)示出了从图18(a)的状态使基台2与上部振动体1的滑动部42、45滑动以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振动角θ增大的方式调整的例子。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基台2的滑动部42的滑动进行装置安装时的微调,在装置安装后使上部振动体1的滑动部45滑动而调整振动角θ。由此,装置的安装变得容易。
图19以及图20表示将上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应用于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将上部振动体51形成为矩形框形状,利用两个第一水平板簧53连结基台52与该上部振动体51,利用四个第二水平板簧55连结供排列供给用槽20安装的槽安装台54与上部振动体51。而且,由设置于基台52的电磁铁6与设置于上部振动体51的可动铁芯7构成的激振机构在基台52与上部振动体51之间产生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的振动,并且由设置于基台52的另一个电磁铁56与设置于槽安装台54的可动铁芯57构成的另一个激振机构在槽安装台54与基台52之间产生铅垂方向(Z方向)的振动。
上述基台52在图示的矩形状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20的下侧)的两角立起设置有柱状的弹簧安装部52a。另一方面,上述上部振动体51配置为其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两角在外周侧与基台52的弹簧安装部52a的上端部对置,内周面与槽安装台54的下部对置。另外,在上部振动体51的外周面,设置有从未与基台52的弹簧安装部52a对置的两角向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突出的弹簧安装部51a。
上述第一水平板簧53以两端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形成规定角度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方式,将一端部固定于基台52的弹簧安装部52a,将另一端部固定于上部振动体51的弹簧安装部51a,如图20所示,配置为两个板簧成为俯视观察呈倒ハ字形的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水平板簧55以两端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方式,将一端部固定于槽安装台54的下部,将另一端部固定于上部振动体51的长边方向边缘部。
而且,借助将基于上述两个激振机构的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组合而得的复合振动,排列供给用槽20上的部件沿着直线状部件输送路20a被输送。此时,第一水平板簧53如上所述配置为两个板簧成为俯视观察呈倒ハ字形的形状,而相对于部件输送方向以相互不同的角度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排列供给用槽20的偏摆运动。
此处,上部振动体51分割成主体部58、与形成一端的弹簧安装部51a的滑动部59。该主体部58与滑动部59的连接构造与第八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相同,使用基于长孔59a与螺栓60的紧固来固定两者。因此,使滑动部59相对于主体部58滑动,使上部振动体51的另一侧部伸缩,从而能够调整一端侧的第一水平板簧53的安装角度(图20中的γ),以便有效地抑制排列供给用槽20的偏摆运动。
此外,在上述的第八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中能够伸缩的基台、上部振动体的主体部与滑动部以立方体、四棱筒嵌合,但该嵌合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圆棒与圆筒的组合,利用键与键槽来止转。另外,若利用沿部件输送方向延伸的螺钉调整主体部与滑动部的相对位置,则能够进一步容易调整振动角。
附图标记说明
1、31、51…上部振动体;2、33、52…基台;3、34…第一板簧(第一弹性构件);4、32…反向振动体;5、35…第二板簧(第二弹性构件);6、36、56…电磁铁;7、8、37、57…可动铁芯;10…排列供给用槽;11、12…槽构件;13、14、15…配重;20…排列供给用槽;20a…部件输送路;41、44、58…主体部;42、45、59…滑动部;42a、45a、59a…长孔;43、60…螺栓;53…第一水平板簧;54…槽安装台;55…第二水平板簧。

Claims (13)

1.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借助至少两组振动产生机构使具有大致水平的直线状的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部产生由沿着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方向的分量与铅垂方向的分量构成的振动,从而沿部件输送方向输送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
所述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借助所述各振动产生机构施加振动的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由部件输送方向与铅垂方向构成的同一平面上。
2.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借助至少两组振动产生机构使具有大致水平的直线状的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部产生由沿着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方向的分量与铅垂方向的分量构成的振动,从而沿部件输送方向输送部件输送路上的部件,
所述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借助所述各振动产生机构施加振动的各振动系统的重心位置配置于与部件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由供所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构成的部件输送部;并列设置于所述上部振动体的反向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将所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反向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二弹性构件;以及由对所述上部振动体以及所述反向振动体分别作用激振力的激振机构构成的振动产生机构,
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在水平面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两处以上的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彼此之间配置所述第一弹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由供所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构成的部件输送部;并列设置于所述上部振动体的反向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将所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反向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二弹性构件;以及由对所述上部振动体以及所述反向振动体分别作用激振力的激振机构构成的振动产生机构,
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在水平面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两处以上的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彼此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二弹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由供所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构成的部件输送部;并列设置于所述上部振动体的反向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将所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反向振动体与基台连结并具有回复力产生功能的第二弹性构件;以及由对所述上部振动体以及所述反向振动体分别作用激振力的激振机构构成的振动产生机构,
使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与第二弹性构件的各自的组装位置为三处以上,其中的至少两处配置为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振机构在安装于所述上部振动体与反向振动体中的一方的电磁铁、和安装于另一方的可动铁芯之间,产生激振力。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向振动体的下方,配置有用于调整包括反向振动体在内一体振动的反向振动系统的铅垂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向振动体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配置有用于调整包括反向振动体在内一体振动的反向振动系统的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振动体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配置有用于调整包括上部振动体在内一体振动的上部振动系统的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的配重。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使所述基台与上部振动体中的至少一方沿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伸缩并以任意的长度固定的角度调整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调整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对于部件输送构件的倾斜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将所述基台与上部振动体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主体部、与嵌入该主体部的任意一端或两端的滑动部,能够使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沿部件输送方向滑动并且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由所述主体部、与嵌入该主体部的一端的滑动部构成,所述上部振动体由所述主体部、与沿部件输送方向在与所述基台的滑动部相反的一侧嵌入所述主体部的滑动部构成。
CN201480017457.1A 2013-04-03 2014-04-02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3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652A JP6163343B2 (ja) 2013-04-03 2013-04-03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3-077652 2013-04-03
JP2013145272A JP2015016965A (ja) 2013-07-11 2013-07-11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3-145272 2013-07-11
JP2013236558A JP6267940B2 (ja) 2013-11-15 2013-11-15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3-236558 2013-11-15
PCT/JP2014/059720 WO2014163105A1 (ja) 2013-04-03 2014-04-02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3608A true CN105073608A (zh) 2015-11-18
CN105073608B CN105073608B (zh) 2018-02-23

Family

ID=5165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45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3608B (zh) 2013-04-03 2014-04-02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50138259A (zh)
CN (1) CN105073608B (zh)
WO (1) WO20141631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7029A (zh) * 2015-12-25 2016-03-23 黄丽 一种摆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1243A (ja) * 2014-02-17 2015-08-24 Ntn株式会社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KR101867273B1 (ko) * 2016-07-19 2018-06-15 (주)피토 전자부품용 로딩 유닛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071623B2 (ja) * 2018-02-07 2022-05-19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KR102224129B1 (ko) * 2020-04-20 2021-03-08 박정준 리니어피더의 진동기 방수장치
JP2023175304A (ja) * 2022-05-30 2023-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およびピ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010A (ja) * 1982-02-22 1983-08-27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振動部品供給装置
CN101648646A (zh) * 2009-08-07 2010-02-17 南京创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振子直线振动送料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5716A (ja) * 1984-09-19 1986-04-18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振動機
JPS62171814A (ja) * 1986-09-12 1987-07-28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振動部品供給装置
JP2838355B2 (ja) * 1993-12-10 1998-12-16 株式会社日東電機製作所 部品供給装置
JP4298741B2 (ja) * 2006-01-17 2009-07-22 ナックフィ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振動型搬送装置
JP5677783B2 (ja) * 2010-08-16 2015-02-25 Ntn株式会社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010A (ja) * 1982-02-22 1983-08-27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振動部品供給装置
CN101648646A (zh) * 2009-08-07 2010-02-17 南京创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振子直线振动送料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7029A (zh) * 2015-12-25 2016-03-23 黄丽 一种摆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3105A1 (ja) 2014-10-09
CN105073608B (zh) 2018-02-23
KR20150138259A (ko)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608A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US8283834B2 (en)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ball bearings
CN104736460B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CN102442525B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04590830A (zh) 振动式输送装置
JP5677783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KR101316490B1 (ko) 부품 반송 장치
TWI686340B (zh) 直線送料機
KR101401033B1 (ko) 수평 수직 가진기
CN103946132B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TWI717495B (zh) 物品搬運裝置
JP6041730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516881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KR102018933B1 (ko) 진동식 부품 반송 장치
WO2015098492A1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3193813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6163343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6081695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6267940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5016965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TW201532919A (zh) 振動式零件搬送裝置
JP2014005129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3095596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5151243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