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132B -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132B
CN103946132B CN201280054444.2A CN201280054444A CN103946132B CN 103946132 B CN103946132 B CN 103946132B CN 201280054444 A CN201280054444 A CN 201280054444A CN 103946132 B CN103946132 B CN 103946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mponent
component feed
elastomeric elemen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4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6132A (zh
Inventor
石河智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33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955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3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16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46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6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1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16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of vibrators, i.e. devices for producing movements of high frequency and small amplitude
    • B65G27/18Mechanic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能容易地将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部件输送构件。在安装有槽(部件输送构件)的上部振动体(2)与基台(3)之间设置中间振动体(4),利用两个水平振动用板簧(5)连结中间振动体(4)与基台(3),利用铅垂振动用板簧(6)连结上部振动体(2)与中间振动体(4),该装置配置为将各水平振动用板簧(5)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这两个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更换。由此能抑制因水平方向的振动引起在铅垂方向产生振动,也能抑制在水平面内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的振动,能容易将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槽。

Description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励振机构的驱动使部件输送构件振动来输送部件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中,存在以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最适合部件输送的振动为目的,形成为如下结构的复合振动式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利用朝向铅垂方向的水平振动用板簧连结基台与中间振动体,利用朝向水平方向的铅垂振动用板簧连结部件输送构件与中间振动体,从而能够分别调整部件输送构件的水平方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
但是,对于上述的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而言,水平振动用板簧被固定在铅垂方向的两个固定位置,因此在沿水平方向振动时沿铅垂方向也会产生振动。另外,通常,在部件输送构件(也包括安装于部件输送构件的上部振动体等)的重心G与支点的高度方向位置存在偏差,因此在部件输送构件沿水平方向位移时,会产生绕重心G的旋转运动(以下称为“俯仰运动”)。因此,存在实际无法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所期望的振动,难以稳定地输送部件的问题。
与此相对,本申请人开发出一项技术(专利文献2),即通过将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板簧等)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使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水平方向的变形不与铅垂方向的位移关联,从而抑制由水平方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振动引起的铅垂方向的振动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其配置为将铅垂振动用板簧设为两片为一组,并与部件输送构件以及中间振动体一同构成框架构造,从而防止俯仰运动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84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1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4041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也可以将水平振动用板簧的配置设置于两处以上,因此也能够考虑为例如如图15~图17所示的那样配置水平振动用板簧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该部件输送装置在安装有具有直线状的输送路51a的槽(部件输送构件)51的上部振动体52与基台53之间设置有中间振动体54,利用两片水平振动用板簧55连结中间振动体54与基台53,利用四片铅垂振动用板簧56连结上部振动体52与中间振动体54,并设置产生水平方向(部件输送方向、图中的X方向)的振动的第一励振机构57与产生铅垂方向(图中的Z方向)的振动的第二励振机构58。上述两片水平振动用板簧55以两端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方式将一端部固定于立设于基台53的一侧(图16的下侧、图17的左侧)的板簧安装部53a,将另一端部固定于设置于中间振动体54的另一侧(图16的上侧、图17的右侧)的板簧安装部54a。
在如上述那样配置水平振动用板簧55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各水平振动用板簧55向中间振动体54的固定位置与向基台53的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相同,因此若对中间振动体54朝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进行励振,则如图18所示,水平振动用板簧55不仅在X方向产生振幅为y的振动,在水平面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也产生振幅为y的振动。而且,该Y方向的振动传递至槽51而引起部件在输送路51a上蜿蜒行进,从而导致实际的部件输送速度降低。另外,除了X方向与Z方向的振动之外还对槽51施加Y方向的振动,从而将槽51的振动调整至最适合部件输送的振动变得困难。
另外,即便在如专利文献3所提出的那样配置铅垂振动用板簧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在部件输送构件因输送的部件的性质与状态、部件供给对象的构造等而变长、质量增加的情况下,绕部件输送构件的重心G的力矩也变大,因此往往产生俯仰运动。另外,在部件输送构件为非对称的形状,其重心G的位置从构成励振机构的电磁铁的吸引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其吸引力作用于从重心G偏离的位置,因此因其吸引力而产生绕重心G的力矩,从而产生俯仰运动。
另一方面,即便在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通常的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在为了切断振动向外部传递而在基台与地面之间设置防振橡胶、螺旋弹簧等防振部件的情况下,由励振机构的电磁铁产生的吸引力的反作用力、伴随着部件输送构件的振动的反作用力产生绕基台的重心G’的力矩,从而产生俯仰运动。绕该基台的重心G’的俯仰运动也对部件输送构件的振动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绕部件输送构件的重心G的俯仰运动。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复合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中,无法可靠地抑制绕部件输送构件的重心G的俯仰运动的产生,因俯仰运动的产生而无法将部件输送构件的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调整为所期望的振动,从而存在部件输送不稳定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一种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其能够容易将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部件输送构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具备: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供上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设置于上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之间的中间振动体;连结上述中间振动体与基台的第一弹性部件;以及连结上述上部振动体与中间振动体的第二弹性部件,将上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中的一方作为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将另一方作为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利用上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和第一励振机构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水平方向的振动,利用上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和第二励振机构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铅垂方向的振动,其中,上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在部件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并且以如下方式配置:各个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向上述中间振动体固定的固定位置和向上述基台或上部振动体固定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上述两个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相互交替。由此,能够如图19所示地抑制由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EA的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的振动引起的铅垂方向(Z方向)的振动的产生,并且也能够抑制在水平面内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振动,因此能够容易将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部件输送构件。
此处,若在基台与地面之间设置防振部件,则从地面上观察到的部件输送构件的俯仰运动是将部件输送构件相对于基台的相对俯仰运动(以下也简称为“相对的俯仰运动”。)和与此相反的相位的基台的俯仰运动合成的运动,所以通过在基台设置重锤,将基台的质量调整为基台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接近部件输送构件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从地面上观察到的部件输送构件的俯仰运动。
例如,在作用于部件输送构件的力矩较小的情况(部件输送构件较短的情况、质量较小的情况)下,部件输送构件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变小,因此只要减轻基台的质量来减小基台的俯仰运动的振幅即可。另一方面,在作用于部件输送构件的力矩较大的情况(部件输送构件较长的情况、质量较大的情况)下,部件输送构件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变大,因此只要增加基台的质量来增大基台的俯仰运动的振幅即可。
此外,虽然调整部件输送构件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在增加部件输送构件的质量的情况下,部件输送构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变小,设定于该固有振动频率附近的驱动频率(振动频率)也变低,从而部件输送速度变慢、针对励振机构的电磁铁的负荷变大,因此优选调整基台的质量。
上述重锤优选由多个重锤片构成,能够通过增减重锤片的数量来调整质量,设置于上述基台的端部。改变基台的质量的部位距重心越远,对因质量的增减而产生的俯仰运动的振幅的影响越大,因而质量调整变容易。
另外,上述重锤优选设置于多处。若改变基台的仅一处的质量,则基台的重心移动,从而俯仰运动的中心偏移,调整变困难,但若将重锤的设置位置设为多个,则能够调整重锤的质量以便基台的重心不移动。相反地,调整设置于多处的重锤的质量来使基台的重心的位置朝装置中心附近移动,从而也能够实现输送动作的稳定化。另外,即便能够将上述重锤的设置位置调整为沿铅垂方向,也能够使基台的重心朝装置中心附近移动而得到稳定的输送动作。
另一方面,上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只要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即可。
另外,通过使上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在水平方向与铅垂方向不同,或使上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铅垂方向的刚性高于水平方向的刚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由水平方向的振动引起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上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能够使用将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板簧,但优选使用通过将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板簧沿着部件输送方向排列多个,并在各板簧的固定位置之间设置间隔件而成的构件。这是由于在因设置第一励振机构时的倾斜等而对中间振动体作用有力矩的情况下,若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为扭转刚性较低的一片板簧,则如图20所示,板簧EB扭曲,该扭曲成为伴随着水平方向的振动的扭曲振动,并使中间振动体产生相对于部件输送方向的俯仰振动,从而难以实现最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即,作为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而使用利用多个板簧夹着间隔件的扭转刚性较高的构件,从而即便在对中间振动体作用有力矩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图21所示地抑制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EC的扭曲,从而容易实现所期望的振动。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能够使用将正反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簧。
上述各励振机构由电磁铁和可动铁芯构成,若在针对上述励振机构中的一个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产生施加电压的基准波形的基准波形产生单元和相对于上述基准波形调整振幅的波形振幅调整单元,在针对励振机构的另一个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产生相对于上述基准波形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波形的相位差调整单元和相对于由相位差调整单元产生的波形调整振幅的波形振幅调整单元,能够自由地控制针对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的波形、周期、相位差以及振幅,则能够容易使水平方向的振动和铅垂方向的振动接近所期望的振动。
另外,在针对上述各励振机构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PWM信号产生单元,并以PWM方式驱动各励振机构,该PWM信号产生单元将利用各个上述波形振幅调整单元调整了振幅后的波形转换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将连结上部振动体或基台与中间振动体的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配置为针对该中间振动体的固定位置和针对基台或上部振动体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其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相互交替,因此均能够抑制由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部件输送方向的振动引起的铅垂方向的振动和在水平面内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振动。
而且,通过在基台设置重锤,调整基台的质量,以使基台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接近与此成为逆相位的部件输送构件相对于基台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能够可靠地抑制从地面上观察到的部件输送构件的俯仰运动,进而能够容易将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部件输送构件,能够实现稳定地输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2是除去了图1的槽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各励振机构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的简图。
图5是表示图1的铅垂振动用板簧的配置的变形例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6是除去了图5的槽后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简易模型的主视图。
图8a、图8b分别是图7的简易模型中的俯仰运动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通常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俯仰运动的动作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图1的部件输送装置的俯仰运动的动作的图表。
图11是表示通常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其他的俯仰运动的动作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图1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其他的俯仰运动的动作的图表。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4是除去了图13的槽后的俯视图。
图15是现有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6是除去了图15的槽后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5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5的水平振动用板簧的振动动作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通常的变形形态的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扭曲变形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其他的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变形形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该部件输送装置将形成有直线状的输送路1a的槽(部件输送构件)1安装于上部振动体2的上表面,在上部振动体2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3之间设置有中间振动体4,利用两个作为第一弹性部件的板簧5连结中间振动体4与基台3,利用四个作为第二弹性部件的板簧6连结上部振动体2与中间振动体4,在中间振动体4与基台3之间设置产生水平方向(部件输送方向、图中的X方向)的振动的第一励振机构7,在上部振动体2与基台3之间设置产生铅垂方向(图中的Z方向)的振动的第二励振机构8。
上述基台3形成为矩形,在其对角线的两个角立设有柱状的板簧安装部3a,并支承于固定于地面F的防振橡胶(防振部件)18。此外,作为防振部件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等。
另外,在基台3的部件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重锤19。上述各重锤19由多个可拆装的重锤片19a构成,通过增减重锤片19a的数量能够调整质量。此处,虽省略图示,但重锤19向基台3安装的安装方法可以是在各重锤片19a设置通孔并利用螺栓等进行螺纹紧固的方法。此时,将在基台3设置的螺纹孔沿高度方向配置多个,能够在铅垂方向调整重锤19向基台3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为了实现输送动作的稳定化而使基台3的重心的位置向装置中心附近移动、或者避免重锤19与其他的机器干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由多个重锤片19a构成重锤19,但也可以使用单体为所期望的质量的重锤。
上述中间振动体4形成为矩形框形状,并配置为其对角线的两个角在外周侧与基台3的板簧安装部3a的上端部对置,内周面与上部振动体2的下部对置。另外,在其外周面设置有从不与基台3的板簧安装部3a对置的对角线的两个角向部件输送方向(X方向)突出的板簧安装部4a。
上述第一板簧5为水平振动用板簧(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其以其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且两端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方式,将一端部固定于基台3的板簧安装部3a,将另一端部固定于中间振动体4的板簧安装部4a,从而中间振动体4被支承为能够在水平方向振动。此处,基台3的两个板簧安装部3a与中间振动体4的两个板簧安装部4a设置为连结相同的安装部的设置位置彼此的直线在俯视观察时交叉,因此两个水平振动用板簧5配置为各自的两个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交替。
另外,该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水平方向的厚度尺寸比铅垂方向的宽度尺寸小很多,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与铅垂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差很大,另外,铅垂方向的刚性比水平方向的刚性高很多。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板簧6为铅垂振动用板簧(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其以其正反面朝向铅垂方向、且两端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方式,将一端部固定于上部振动体2的下部,将另一端部固定于中间振动体4的长度方向边缘部,从而上部振动体2被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振动。
另外,上述第一励振机构7由设置于基台3上的交流电磁铁9、和以与该电磁铁9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的方式安装于中间振动体4的可动铁芯10构成。此外,可动铁芯10在该例中安装于中间振动体4,但也可以安装于上部振动体2。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励振机构8由设置于基台3上的交流电磁铁11、和以与该电磁铁11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的方式安装于上部振动体2的可动铁芯12构成。
若对第一励振机构7的电磁铁9通电,则在电磁铁9与可动铁芯10之间作用有断续的电磁吸引力,利用该电磁吸引力与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回复力,在中间振动体4产生水平方向的振动,该振动经由铅垂振动用板簧6传递至上部振动体2以及槽1。另外,若对第二励振机构8的电磁铁11通电,则在电磁铁11与可动铁芯12之间作用有断续的电磁吸引力,利用该电磁吸引力与铅垂振动用板簧6的回复力,在上部振动体2以及槽1产生铅垂方向的振动。而且,利用该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被供给至槽1的部件沿着直线状输送路1a被输送。
因此,通过分别设定对各励振机构7、8的电磁铁9、11施加的电压,能够分别调整槽1的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
图4表示对对各励振机构7、8的电磁铁9、11施加的电压进行设定的电路。在第一励振机构7的电路设置有产生施加电压的基准波形的基准波形产生单元13。在基准波形产生单元13,产生与波形的种类(例如正弦波)和该波形的周期(频率)的设定值对应的基准波形。另一方面,在第二励振机构8的电路设置有产生相对于由基准波形产生单元13产生的基准波形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波形的相位差调整单元14。
而且,在各励振机构7、8的电路中,利用波形振幅调整单元15将由基准波形产生单元13或相位差调整单元14产生的波形调整至规定的振幅,并利用PWM信号产生单元16转换为PWM信号,然后利用电压放大单元17进行升压,并施加于各个电磁铁9、11。由此,能够自由地控制对各电磁铁9、11施加的电压的波形、周期、相位差以及振幅,从而能够分别调整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此外,在不以PWM方式驱动各励振机构的情况下,不需要PWM信号产生单元16。
该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为上述的结构,在通过第一励振机构7的驱动在中间振动体4产生振动时,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被固定的水平振动用板簧5反复进行仅在水平方向变形而后返回初始状态的动作(参照图19)。由此,在中间振动体4产生的振动几乎不包含铅垂方向的振动,几乎是仅沿水平方向的振动。并且,配置为两个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交替,因此也能够抑制在水平面内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图3的Y方向)的振动。
另外,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与铅垂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差很大,由此也能够抑制由水平方向的振动引起的铅垂方向的振动的产生。
即,通常,当在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欲增大部件输送速度时,为了利用较少的电力高效地增大水平方向的振动的振幅,多按照槽的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附近的频率驱动各励振机构。此时,在水平振动用板簧的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与铅垂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仅差数赫兹左右的情况下,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产生的中间振动体的铅垂方向的振动达到无法忽略的大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在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与铅垂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相差很多,因此能够将由水平振动引起的中间振动体4的铅垂方向的振动抑制得很小。
此处,对于水平振动用板簧而言,例如,即便形成为水平方向的厚度尺寸比铅垂方向的宽度尺寸大的形状,也能够使水平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与铅垂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之间存在差,但从后述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形状。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水平方向尺寸比铅垂方向尺寸小很多,该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铅垂方向的刚性比水平方向的刚性高很多,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中间振动体4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而言,在槽1产生的铅垂方向的振动几乎是仅由第二励振机构8与铅垂振动用板簧6产生的振动,从而也能够抑制在水平面内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振动,因此通过分别调整水平方向的振动与铅垂方向的振动,能够容易将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施加于槽1。
图5以及图6表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铅垂振动用板簧6的配置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图中的X方向)平行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将铅垂振动用板簧6固定于上部振动体2与中间振动体4的短边方向边缘部。
接下来,基于图7~图12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重锤19的作用进行说明。图7表示复合振动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简易模型。该简易模型的上部刚体A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槽1(包括上部振动体2在内)。另外,弹簧Ka相当于铅垂振动用板簧6,下部刚体B相当于中间振动体4以及基台3,弹簧Kb相当于防振橡胶18。而且,重心Ga表示上部刚体A的重心,重心Gb表示下部刚体B的重心。此外,实际上,中间振动体4与基台3被水平振动用板簧5连结,但水平振动用板簧5不作用在铅垂方向,因此在该简易模型中不考虑。
若使用上述简易模型表示通常的复合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铅垂方向的振动动作,则如图8(a)、图8(b)所示,上部刚体A绕重心Ga做俯仰运动,下部刚体B绕重心Gb做俯仰运动。图8(a)是上部刚体A相对于下部刚体B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比下部刚体B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更小的情况,图8(b)是与图8(a)相反的情况。
图9是表示在部件输送装置进行图8(a)的振动动作的情况下,图7中的上部刚体A的A1点以及下部刚体B的B1点在铅垂方向位移的时间变化。图9中的虚线是从B1点观察到的A1点的相对位移(上部刚体A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点划线是从地面上观察到的B1点的绝对位移(下部刚体B的俯仰运动),实线是从地面上观察到的A1点的绝对位移(上部刚体A的俯仰运动)(后述的图10~图12也相同)。A1点的相对位移与B1点的绝对位移为逆相位,其合成为A1点的绝对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如图10所示,通过减轻下部刚体B的质量(设置于基台3的重锤19的质量),能够减小下部刚体B的俯仰运动的振幅,而使其接近上部刚体A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从而抑制上部刚体A的俯仰运动。
图11是表示部件输送装置进行图8(b)的振动动作的情况下的上部刚体A的A1点以及下部刚体B的B1点的铅垂方向位移的时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中,如图12所示,通过增加下部刚体B的质量(设置于基台3的重锤19的质量),能够增大下部刚体B的俯仰运动的振幅,而使其接近上部刚体A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从而抑制上部刚体A的俯仰运动。
此外,实际上,下部刚体B的俯仰运动也伴随着上部刚体A的俯仰运动减少而减少,因此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A1点的相对位移、B1点的绝对位移也减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在基台3与地面F之间设置有防振橡胶18,并且在基台3设置有重锤19,调整基台3的质量以使基台3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接近与此成为逆相位的槽1相对于基台3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从地面上观察到的槽1的俯仰运动,因此能够实现稳定地输送部件。
图13以及图1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振动用板簧5而利用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0连结中间振动体4与基台3。该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0是通过将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图中的X方向)的两片板簧21沿着部件输送方向排列,并在各板簧21的固定位置之间设置间隔件22而成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振动用板簧5相同,该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0配置为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被固定,且该两个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交替。另外,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相同,铅垂振动用板簧6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固定于上部振动体2与中间振动体4的短边方向边缘部。其他部分的结构,包括针对各励振机构7、8的电磁铁9、11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在内,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对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而言,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0的扭转刚性高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平振动用板簧5的扭转刚性,因此即便在因设置第一励振机构7时的倾斜等而对中间振动体4作用有力矩的情况下,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0也不扭转,几乎仅在水平方向变形(参照图21)。因此,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中存在水平振动用板簧5产生扭曲的担忧(参照图20)相比,更容易实现适合部件输送的所期望的振动。
此外,该第二实施方式也与图1~图3所示的例子相同,也可以形成为将铅垂振动用板簧6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固定于上部振动体2与中间振动体4的长度方向边缘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连结中间振动体与基台的第一板簧作为水平振动用板簧,将连结上部振动体与中间振动体的第二板簧作为铅垂振动用板簧,但与此相反,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板簧为铅垂振动用板簧,第二板簧为水平振动用板簧。另外,板簧在各位置分别配置一片,但也可以将重叠两片以上的板簧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
另外,水平振动用板簧配置在两处,但也可以配置在三处以上,在该情况下,只要配置为各个水平振动用板簧向中间振动体固定的固定位置与向基台固定的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相互交替即可。另一方面,铅垂振动用板簧配置在四处,但也可以配置在两处以上。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以及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使用板簧,但当然也能够使用除了板簧以外的弹性部件。另外,各励振机构使用由电磁铁与可动铁芯构成的机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产生相同的励振力的促动器即可。
符号说明:
1…槽(部件输送构件);2…上部振动体;3…基台;4…中间振动体;5…第一板簧(水平振动用板簧);6…第二板簧(铅垂振动用板簧);7…第一励振机构;8…第二励振机构;9、11…电磁铁;10、12…可动铁芯;18…防振橡胶(防振部件);19…重锤;19a…重锤片;20…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21…板簧;22…间隔件。

Claims (16)

1.一种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具备:形成有部件输送路的部件输送构件;供所述部件输送构件安装的上部振动体;设置于地面上的基台;设置于所述上部振动体与基台之间的中间振动体;连结所述中间振动体与基台的第一弹性部件;以及连结所述上部振动体与中间振动体的第二弹性部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中的一方作为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将另一方作为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利用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和第一励振机构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水平方向的振动,利用所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和第二励振机构对部件输送构件施加铅垂方向的振动,所述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在部件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并且以如下方式配置:各个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向所述中间振动体固定的固定位置和向所述基台或上部振动体固定的固定位置位于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所述两个固定位置的位置关系在部件输送方向相互交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设置重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与地面之间设置防振部件,调整基台的质量以使所述基台的俯仰运动的振幅接近所述部件输送构件相对于基台的相对的俯仰运动的振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锤由多个重锤片构成,能够通过增减所述重锤片的数量来调整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重锤设置于所述基台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重锤设置于多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沿铅垂方向调整所述重锤的设置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正交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固定在与部件输送方向平行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固有振动频率在水平方向与铅垂方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的铅垂方向的刚性高于水平方向的刚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使用将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板簧。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水平振动用弹性部件,使用通过将正反面朝向部件输送方向的板簧沿着部件输送方向排列多个,并在各板簧的固定位置之间设置间隔件而成的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铅垂振动用弹性部件,使用将正反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励振机构由电磁铁和可动铁芯构成,在针对所述励振机构中的一个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产生施加电压的基准波形的基准波形产生单元和相对于所述基准波形调整振幅的波形振幅调整单元,在针对所述励振机构中的另一个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产生相对于所述基准波形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波形的相位差调整单元和相对于由相位差调整单元产生的波形调整振幅的波形振幅调整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针对所述各励振机构的电磁铁的施加电压设定电路设置PWM信号产生单元,该PWM信号产生单元将利用各个所述波形振幅调整单元调整了振幅后的波形转换为PWM信号。
CN201280054444.2A 2011-11-07 2012-10-16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6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3355A JP2013095596A (ja) 2011-11-07 2011-11-07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1243393A JP6081695B2 (ja) 2011-11-07 2011-11-07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1-243393 2011-11-07
JP2011-243355 2011-11-07
PCT/JP2012/076681 WO2013069416A1 (ja) 2011-11-07 2012-10-16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132A CN103946132A (zh) 2014-07-23
CN103946132B true CN103946132B (zh) 2016-03-16

Family

ID=4828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4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6132B (zh) 2011-11-07 2012-10-16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77429B1 (zh)
CN (1) CN103946132B (zh)
TW (1) TWI609827B (zh)
WO (1) WO20130694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3308B2 (ja) * 2012-10-10 2017-06-28 Ntn株式会社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KR102224129B1 (ko) * 2020-04-20 2021-03-08 박정준 리니어피더의 진동기 방수장치
CN113184465B (zh) * 2021-04-20 2022-08-26 辛集市旭昶矿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送料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729B2 (ja) * 1978-08-08 1985-04-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ユニツト式ボウルフイ−ダ
JPS6014730B2 (ja) * 1978-08-18 1985-04-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楕円振動型多段ボウルフイ−ダ
JPS5584707A (en) * 1978-12-20 1980-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ibration feeder
US4405043A (en) * 1981-06-12 1983-09-20 Burghart George L Dynamically balanced vibratory system
DE3331050A1 (de) * 1983-08-29 1985-03-14 Rhein-Nadel Automation GmbH, 5100 Aachen Vorrichtung zur reihenfoermig geordneten zufuhr von werkstuecken mit einem vibrationsantrieb
JPH08217224A (ja) * 1995-02-10 1996-08-27 Nisshin Technos:Kk 部品移送装置
JP4211073B2 (ja) * 1997-12-15 2009-01-21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楕円振動フィーダ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180525A (ja) * 1997-12-18 1999-07-0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楕円振動フィーダ
JP4977934B2 (ja) * 2001-08-01 2012-07-18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楕円振動フィーダ
JP4303258B2 (ja) * 2005-10-20 2009-07-29 株式会社ダイシン 振動式搬送装置
JP5168816B2 (ja) * 2006-04-28 2013-03-27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5314930B2 (ja) * 2008-05-14 2013-10-16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直進フィーダ、その固定方法、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組合せ秤
CN101837878B (zh) * 2009-03-20 2012-07-11 株式会社大伸 振动式输送装置
JP4563497B1 (ja) * 2009-10-26 2010-10-13 株式会社ダイシン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5677783B2 (ja) 2010-08-16 2015-02-25 Ntn株式会社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77429B1 (ko) 2019-05-10
TW201341286A (zh) 2013-10-16
TWI609827B (zh) 2018-01-01
CN103946132A (zh) 2014-07-23
WO2013069416A1 (ja) 2013-05-16
KR20140094587A (ko)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460A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JP5677783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CN103086125B (zh) 振动式输送装置
CN103676072B (zh) 控制装置、致动器、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置换透镜、成像装置和自动台
CN103946132B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CN105073608A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CN103052576B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JP5996895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CN105073609A (zh) 振动式部件输送装置
KR102018933B1 (ko) 진동식 부품 반송 장치
JP6081695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5718606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5677784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CN102530494A (zh) 振动式碗状送料器
JP2013047132A (ja) 振動フィーダ、振動フィーダ駆動装置および振動フィーダ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73254B2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12041137A (ja) 振動式直進フィーダ
JP2013095596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