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5068B -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5068B
CN105045068B CN201510187719.5A CN201510187719A CN105045068B CN 105045068 B CN105045068 B CN 105045068B CN 201510187719 A CN201510187719 A CN 201510187719A CN 105045068 B CN105045068 B CN 105045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onveying
conveying path
transfer uni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77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5068A (zh
Inventor
明渡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5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5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5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5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包括显影槽,在显影槽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和第三输送路。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连通,显影剂在第一输送路和第二输送路中循环。第三输送路设置在第二输送路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当图像形成在用纸上,调色剂被消耗时,与消耗量相应的调色剂与载体一起从调色剂盒被补给至显影装置。并且,从第二输送路溢出到第三输送路的载体和显影剂从排出口被排出。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例如在显影槽内输送显影剂的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关联技术的一个例子公开有在2005年8月18日提出申请公开的日本特开2005-221852号公报[G03G 15/08](文献1)。在该文献1中公开的显影装置,在由显影仓内的供应螺杆输送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设置有滴流排出口。在这样的显影装置,由从显影剂供给部供给的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的补充量减去显影剂的消耗量后剩余的显影剂的一部分,通过滴流机构被依次排出。此外,在该显影装置中,具有与供应螺杆的卷绕方向相反的卷绕方向的回流发生螺杆,设置在比滴流排出口更靠供应螺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此外,滴流排出口与回流发生螺杆的外周之间的间隙区域在回流发生螺杆的上方侧局部地变窄。因此,显影剂的排出量被限制。
在上述的关联技术中,通过设置回流发生螺杆或使该回流发生螺杆的上方侧局部地变窄来限制废显影剂量,不过回流发生螺杆设置在与供应螺杆同轴的延长线上。因此,由供应螺杆输送的显影剂由于其冲力(势头,impetus)而到达滴流排出口,废显影剂量的限制不充分。此外,虽然上述的关联技术中公开有将回流发生螺杆与供应螺杆分别地设置于显影仓的结构,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明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的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第一发明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件、第二输送部件、第三输送路和第三输送部件。例如,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排列设置于显影槽内。第一输送部件在显影槽内的第一输送路中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此外,第二输送部件在与第一输送路平行配置的第二输送路中,一边搅拌一边与第一输送部件反向地输送显影剂,并且将该显影剂供给至显影辊那样的显影剂载持体。第三输送路在由第二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第二输送路连接。第三输送部件将从第二输送路溢出的显影剂输送至在第三输送路形成的排出口。
根据第一发明,从第二输送路溢出到第三输送路的显影剂被排出,因此,显影剂不受在第一输送路和第二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势头,impetus)的影响地被排出。即,防止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在第二发明的输送装置中,第二输送路和第三输送路为圆筒形状或大致圆筒形状。第三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相比圆筒的直径小(窄),且形成为与该第二输送路同轴。
根据第二发明,第三输送路比第二输送路窄,因此即使输送装置倾斜,也不会从第二输送路向第三输送路溢出大量显影剂。即,显影剂不会超过需要地被排出。
在第三发明的输送装置中,第一输送部件形成为在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使该显影剂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势头,impetus)降低。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防止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冲力不变地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冲力过大而溢出到第三输送路。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在第四发明的输送装置中,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的螺杆。在螺杆设置有板,该板在由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在螺杆槽的一部分从螺杆轴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且与该螺杆轴平行地配置。因此,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在设置有板的位置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滞留,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减弱。
根据第四发明,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的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减弱,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在第五发明的输送装置中,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的螺杆。在该螺杆,在由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螺杆的螺杆叶片的一部分缺失(省略)。因此,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在缺失螺杆叶片的位置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滞留,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减弱。
在第五发明中,与第四发明同样地使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的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减弱,因此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在第六发明的输送装置中,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的螺杆。此外,在由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使显影剂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的螺杆叶片,设置至对应于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因此,在第一输送路中,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滞留的显影剂堵塞连通部的一部分。
根据第六发明,连通部的一部分被滞留的显影剂堵塞,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在第七发明的输送装置中,在由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还形成有阻止该显影剂从第一输送路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的阻止部。
根据第七发明,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在第八发明的输送装置中,阻止部包括使连通部的宽度变窄的壁部。例如,将设置在第一输送路与第二输送路之间的分隔板(分隔壁)延长,或以将连通部分断的方式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板部(壁部)。
根据第八发明,与第七发明同样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在第九发明的输送装置中,阻止部包括向由第二输送部件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第二输送路的一部分。这样,从连通部至第三输送路的距离变长。因此,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难以冲力不变地直接溢出到第三输送路。
在第九发明,因为从连通部至第三输送路的距离变长,所以也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第一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冲力不变地直接溢出到第三输送路。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第十发明是具备上述任一输送装置和显影剂载持体的显影装置。
在第十发明也与第一的发明同样地能够防止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第十一发明是具备上述任一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第十一发明也与第一发明同样地能够防止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本发明的上述的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能够从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从斜上方看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具体的外观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侧面看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时的图。
图4是图3的IV-IV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7是表示图3的VII-VII截面图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将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9是将第三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0是将第四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1是将第五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2是将第六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从正面看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时的概略结构图。
参照该图1,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4个感光鼓12a、12b、12c、12d,感光鼓12a~12d以各自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隔地设置。在感光鼓12a的周边设置有显影装置14a、带电器16a和清扫单元18a。此外,在感光鼓12b的周边设置有显影装置14b、带电器16b和清扫单元18b。进一步,在感光鼓12c的周边设置有显影装置14c、带电器16c和清扫单元18c。再进一步,在感光鼓12d的周边设置有显影装置14d、带电器16d和清扫单元18d。
显影装置14a~14d以与对应的感光鼓12a、12b、12c、12d的旋转轴平行地排列显影辊的旋转轴的方式配置。此外,带电器16a~16d分别以与对应的感光鼓12a、12b、12c、12d的旋转轴平行地排列自身的旋转轴的方式配置。而且,清扫单元18a~18d分别以与对应的感光鼓12a、12b、12c、12d的旋转轴方向和清洁刮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其中,图1中,感光鼓12a~12d的旋转轴方向是从正面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的深度方向。
在感光鼓12a的旋转方向周围(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依次配置带电器16a、显影装置14a和清扫单元18a。此外,在感光鼓12b的旋转方向周围(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依次配置带电器16b、显影装置14b和清扫单元18b。进一步,感光鼓12c的旋转方向周围(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依次配置带电器16c、显影装置14c和清扫单元18c。而且,在感光鼓12d的旋转方向周围(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依次配置带电器16d、显影装置14d和清扫单元18d。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带20设置在感光鼓12a~12d的铅直方向的上侧。而且,中间转印带20张架于驱动辊22和从动辊24,以感光鼓12a~12d的表面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感光鼓12a~12d的铅直方向的上侧,在中间转印带20的背面(内周)侧,1次转印用的中间转印辊26a、26b、26c、26d以各自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隔地设置。此外,中间转印辊26a~26d各自的旋转轴与感光鼓12a、12b、12c、12d的旋转轴平行。中间转印辊26a设置在与感光鼓12a相对的位置,中间转印辊26b设置在与感光鼓12b相对的位置,中间转印辊26c设置在与感光鼓12c相对的位置,而且,中间转印辊26d设置在与感光鼓12d相对的位置。进一步,中间转印辊26a~26d分别以从中间转印带20的内周侧与相对的感光鼓12a~12d压接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在图1中为右侧)且与从动辊2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中间转印带20用的清扫单元。清扫单元以使得清洁刮板的长度方向与从动辊24的旋转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进一步,在中间转印带20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侧(在图1中为左侧)且与驱动辊2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2次转印用的转印辊28。转印辊28以其旋转轴与驱动辊22的旋转轴平行且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驱动辊22压接的方式配置。
进一步,在显影装置14a~14d的铅直方向的上侧,隔着中间转印带20设置有调色剂盒30a、30b、30c、30d。调色剂盒30a~30d各自与在对应的显影装置14a~14d形成的调色剂补给口连结(连接)。
此外,在显影装置14a~14d的铅直方向的下侧设置有曝光装置32,进一步,在该曝光装置32的下侧设置有供纸托盘34。在该供纸托盘34设置有拾取辊36。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输送辊38、定影装置40、输送辊42和排出辊44,从输送由拾取辊36拾取的用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去,依次配置输送辊38、定影装置40、输送辊42和排出辊44。其中,在输送辊38与定影装置40之间设置有转印辊28。
上述那样的各部件被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0a内,如后所述,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典型的是“用纸”)被排出至壳体10a的铅直方向的上表面的排出托盘46。
这样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为全彩色打印机,能够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不过,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为复印机或传真机、或者具备它们的功能的复合机。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不仅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而且根据由扫描仪从原稿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件进行简单说明。如上所述,感光鼓12a~12d、显影装置14a~14d、带电器16a~16d、清扫单元18a~18d、中间转印辊26a~24d和调色剂盒30a~30d使用字母“a”~“d”进行区别。其中,被标注相同数字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认为不需要特别地进行区别。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标记为感光鼓12、显影装置14、带电器16、清扫单元18、中间转印辊26和调色剂盒30,将字母“a”~“d”省略。
不过,在图1及其说明中,“a”标注在用于对黑色(K)进行图像形成的各部件。此外,“b”标注在用于对青色(C)进行图像形成的各部件。进一步,“c”标注在用于对品红色(M)进行图像形成的各部件。而且,“d”标注在用于对黄色(Y)进行图像形成各部件。
感光鼓12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在轴线周围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包括在该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形成的光导电层。导电性基体能够采用各种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圆筒形、圆柱形、薄膜片形等。光导电层由通过照射光而显示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鼓12,使用包括由铝形成的圆筒状的导电性基体和在该导电性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由非晶硅(a-Si)、硒(Se)或有机光半导体(OPC)构成的光导电层的感光鼓。
显影装置14利用调色剂将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14,通过调色剂供给管连接调色剂盒30。显影装置14的详细情况后述。
带电器16是使感光鼓12的表面带规定的极性和电位的装置。作为带电器16,能够使用电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离子产生装置等。
清扫单元18在调色剂像从感光鼓12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之后,将残存于感光鼓12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清洁感光鼓12的表面。因此,例如清扫单元18包括用于刮取调色剂的板状部件和用于将所刮取的调色剂回收的回收容器。
中间转印带20是无端带状部件,由驱动辊22和从动辊24张架而形成环状的路径。如图1所示,在从正面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20顺时针旋转(右旋转)。
驱动辊22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在其轴线周围旋转的方式设置。驱动辊22通过进行旋转而使上述的中间转印带20旋转。从动辊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跟随驱动辊22的旋转地进行旋转,并且使上述的中间转印带20产生一定的张力。因此,能够防止中间转印带20的松弛。
中间转印辊26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感光鼓12压接,且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在其轴线周围旋转的方式设置。作为中间转印辊26,能够使用在金属(例如,不锈钢)辊的表面形成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的辊。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该中间转印辊26连接有施加转印偏压的电源,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
转印辊28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驱动辊22压接,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在轴线周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转印辊28与驱动辊22的压接部(转印压送部),由中间转印带20承载输送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从供纸托盘34供给的用纸。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转印带清扫单元以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从动辊24相对且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调色剂像承载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该转印带清扫单元在调色剂像转印至用纸后,将残留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
如上所述,调色剂盒30配置在显影装置14的铅直方向的上方,储存未使用的调色剂和载体。调色剂盒30通过调色剂供给管向显影装置14供给(补给)调色剂,并且补给载体。
曝光装置32射出光,所射出的光从带电器16与显影装置14之间照射至感光鼓12的表面。因此,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作为曝光装置32,例如能够使用具备激光照射部和多个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
定影装置40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加热辊被控制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加压辊是与加热辊压接的辊,与该加热辊一起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并夹持。因此,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熔化,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例如,根据来自对未图示的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控制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指示,感光鼓12通过带电器16而被带电。接着,曝光装置32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根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形成的静电潜像。接着,显影装置14将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即,形成调色剂像。之后,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辊26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0。而且,残存于感光鼓12的表面的调色剂被清扫单元18除去和回收。进一步,残存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调色剂被转印带清扫单元除去和回收。
拾取辊36从供纸托盘34拾取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被拾取的用纸通过输送辊38被输送至转印辊28。因此,使得用纸通过转印压送部,由此,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该用纸,被转印调色剂像后的用纸被输送至定影装置40。被转印至用纸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40被定影,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用纸通过输送辊42和排出辊44被排出至排出托盘46。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后所述那样显影装置14所包括的显影槽140积存由黑色、青色、品红色或黄色的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显影剂(二成分显影剂)。其中,载体是铁粉和铁素体那样的磁性材料。以下相同。
例如,显影装置14是滴流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所谓的滴流显影方式,简单而言就是使载体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于调色剂盒30内的调色剂中,在供给(补给)调色剂的同时,新的载体(未使用的载体)被供给(补给)到显影装置14内,另一方面,劣化了的载体从显影装置14被排出。
其中,不仅劣化了的载体而且混合有劣化了的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也被排出。以下,本说明书中,仅称为“显影剂被排出”等,表示劣化了的载体或混合有劣化了的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被排出。
这样,劣化了的载体被替换成未使用的载体。虽然并不是一定使得劣化了的载体被替换成未使用的载体,但是基本上以使得劣化了的载体被替换成未使用的载体的方式构成显影装置14。
因此,在显影装置14中,通过在用纸等记录介质形成图像,当调色剂被消耗时,被补给与消耗量相当的调色剂。因此,例如在显影槽140的底部设置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根据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显影槽140内的调色剂浓度(T/D:T为调色剂,D为显影剂)。而且,根据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调色剂的补给。
另外,一般使用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或导磁率传感器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例如优选使用导磁率传感器。导磁率是显影剂中的磁性材料比例。因此,当显影剂中的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的混合比即磁性材料的相对浓度发生变化时,导磁率传感器的输出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显影剂的导磁率进行检测而测定显影剂中的作为磁性材料的载体的浓度。或者测定显影剂中的作为非磁性材料的调色剂的浓度。
在这样的显影装置14中,为了尽量长时间地进行使用并且使显影槽140内的调色剂均匀且充分地带电,在如上述那样从调色剂盒30补给未使用的调色剂的情况下,也补给未使用的载体。此外,积存在显影槽140的一部分显影剂被排出。因此,如上述那样,劣化了的载体被替换成未使用的载体。
因此,对补给的调色剂和载体的量进行控制重要,而且对载体和显影剂的排出量适当地进行设定也重要。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4中采用以下那样的结构。
图2是从斜上方看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具体的外观结构时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从左侧面看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14时的侧面图。进一步,图4是图3的IV-IV截面图。
其中,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左侧配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前面)侧,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右侧配置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背面侧。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槽140、隔壁部142、显影槽罩144、第一输送部件150、第二输送部件152、显影辊(磁铁辊)154和第三输送部件156。
其中,显影槽罩144是在显影槽140的铅直方向的上方覆盖第一输送部件150、第二输送部件152和显影辊154的部件,在图2中,省略显影槽罩144的一部分。
此外,显影装置14还包括刮片和上述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但是在图2将刮片和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也与显影槽罩144的一部分一起省略。
如上所述,显影槽140积存混合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二成分显影剂)。此外,在该显影槽140的内部设置有上述的第一输送部件150、第二输送部件152、显影辊154和第三输送部件156。
其中,对各调色剂和载体以及混合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省略图示。
此外,显影装置14中除显影辊154和刮片以外的部分有时称为输送显影剂输送装置。
此外,在显影槽140内,第一输送部件150和第二输送部件152能够进行旋转,如由图2~图4也可知的那样,以各自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式配置。此外,第三输送部件156与第二输送部件152同轴地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显影槽140内,在第一输送部件150与第二输送部件152之间,设置有在该第一输送部件150和第二输送部件152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而将该显影槽140分隔的分隔板即隔壁部142。因此,在显影槽140内,形成有显影剂由第一输送部件150输送的第一输送路140a,并且形成有显影剂由第二输送部件15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140b。此外,在显影槽140内形成有用于由第三输送部件156将显影剂排出的第三输送路140c。该第三输送路140c与第二输送路140b连接(连结)。
此外,在隔壁部142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狭缝142a和142b。通过这些狭缝(连通部)142a和狭缝(连通部)142b连通第一输送路140a与第二输送路140b。
进一步,在显影槽140内,在第二输送部件152的铅直方向的上方配置有显影辊154。显影辊154作为显影剂载持体发挥作用,配置在与感光鼓12相对的位置(参照图1)。显影辊154在表面承载显影槽140内的显影剂,将所承载的显影剂中所含的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12的表面。因此,如上述那样,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显影槽140相对于显影辊154的表面具有规定的间隙地固定有刮片。其中,刮片是在显影辊154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片状的部件。通过该刮片,由显影辊154承载的显影剂的量被限制在规定量内。
此外,如图2所示,在显影装置14,在显影槽罩144的一个端部且第一输送部件150的上方,形成有用于从调色剂盒30补给调色剂和载体的调色剂补给口144a。如上述那样,在该调色剂补给口144a连结有从调色剂盒30延伸的调色剂供给管。
其中,显影槽罩144的一个端部是利用第一输送部件150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输送部件150是在旋转轴(螺杆轴150a)形成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的叶片(螺杆叶片150b)的螺杆。在该第一输送部件150,在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端(在图2和图4中为右端部),螺杆叶片150b反向卷绕(recersed)。
此外,第二输送部件152也是在螺杆轴152a形成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的螺杆叶片152b的螺杆。在第二输送部件152,在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端(在图2和图4的中为右端部),螺杆叶片152b的间距短。此外,在第二输送部件152,在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端(图2和图4的左端部),螺杆叶片152b反向卷绕,并且螺杆叶片152b的间距短。
此外,第三输送部件156与第二输送部件152设置成一体。第三输送部件156,与第二输送部件152同轴,且设置在第三输送路140c内。第二输送路140b和第三输送路140c形成为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第一输送路140a也同样)。第三输送路140c,与第二输送路140b同轴,且圆筒的直径形成得比第二输送路140b小。因此,在第二输送路140b与第三输送路140c的连接部形成有台阶差(参照图7)。因为这样形成第二输送路140b和第三输送路140c,所以能够防止例如在显影装置14倾斜的情况下,从第二输送路140b向第三输送路140c溢出大量的显影剂。因此,不会超过所需地从第三输送路140c排出显影剂。
此外,第三输送部件156具有与第二输送部件152同轴的旋转轴(螺杆轴152a),并且具有与第二输送部件152的螺杆叶片152b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6b。其中,螺杆叶片156b的外径小于螺杆叶片152b的外径。
图5是在图4的截面图表示显影剂输送方向的示意图。此外,图6是将图4的右端部放大后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图3的VII-VII截面图的一部分的图。
另外,在图7中,图示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部分和第三输送路140c,省略显影辊154和刮片。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部件150的螺杆轴150a与第二输送部件152的螺杆轴152a(154a)向相反方向旋转。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输送路140a,显影剂从狭缝142a侧向狭缝142b侧输送,在第二输送路140b,显影剂从狭缝142b侧向狭缝142a侧输送。即,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与在第二输送路140b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为相反方向。
此外,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与滞留在该下游端的显影剂和/或显影槽140的壁部(内侧壁部)冲突。因此,显影剂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被滞留,从狭缝142b被挤出(移动)到第二输送路140b。
此外,输送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与滞留在该下游端的显影剂和/或显影槽140的壁部(内侧壁部)冲突。因此,显影剂在第二输送路142b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被滞留,从狭缝142a被挤出(移动)到第一输送路140a。
这样,在显影槽140内,由于通过狭缝142a和狭缝142b连通第一输送路140a和第二输送路140b,因此,通过第一输送部件150和第二输送部件152旋转,显影槽140内的显影剂进行循环。在图5中,显影剂如以箭头A、B、C和D所示那样在显影槽140内进行循环。
此处,如上述那样,调色剂补给口144a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图4和图5中为左端部)形成。因此,来自调色剂盒30的未使用的调色剂与未使用的载体一起被补给至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此外,如从图6和图7也可知的那样,第三输送路140c,与第二输送路140b同轴,且形成输送路的圆筒的直径(大小)比该第二输送路140b小。因此,在铅直方向上,第三输送路140c的底部位于第二输送路140b的底部的上方。即,在第二输送路140b与第三输送路140c的连接(连结)部分具有台阶差。另外,在图7中,以虚线的圆包围台阶差的部分。
因此,当显影剂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超过上述的台阶差而从第二输送路140b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时,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的显影剂,通过第三输送部件156,向与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输送。因此,溢出了的显影剂从调色剂排出口146被排出。例如,如图7的粗虚线所示那样,当显影剂的液面在第三输送路140c超过台阶差时,超过台阶差的部分的显影剂向以图5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被输送至调色剂排出口146。
这样,在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4中,构成为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端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侧的显影剂被排出。进一步,以积存在显影槽140内的显影剂的量和调色剂浓度被保持为一定的方式,决定第二输送路140b和第三输送路140c的大小等,调整显影剂的排出量。
另外,假设以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方式构成显影装置14(显影槽140)。即,假定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侧设置有第三输送路140c,第三输送部件156与第一输送部件150同轴地形成为一体。这样,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会冲力几乎不降低地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因此,导致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令在第一输送部件150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螺杆叶片150b反向卷绕的长度长,也难以使输送方向上的输送的冲力降低,导致显影剂被过度排出。此外,如果使第一输送部件150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螺杆叶片150b反向卷绕的长度过长,则显影剂在显影槽140内不循环。
此外,在假设以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像剤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方式构成显影装置14(显影槽140)的情况下,也如上述那样,与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情况相同。
进一步,在假设以向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方式构成显影装置14(显影槽140)的情况下,被补给的未使用的调色剂和未使用的载体会被直接排出,不能替换劣化了的载体和未使用的载体。
由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将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的显影剂排出。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将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的显影剂排出,因此不受在第一输送路140a和第二输送路140b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的影响地防止显影剂被过度排出。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输送路140c的圆筒的直径小于第二输送路140b的圆筒的直径,在第二输送路140b与第三输送路140c的连结部设置有台阶差,因此,即使显影装置14倾斜,在第三输送路140c侧也不会有溢出过多的显影剂。即,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显影剂被无益地排出。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变更一部分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简单而言,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使在该输送方向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减弱。
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在其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与滞留在其附近的显影剂和/或显影槽140的内侧壁部冲突,由此,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被减弱。但是,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中,还包括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不减弱地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的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去的冲力不减弱,因此存在冲力不变地直接越过台阶差而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的情况。这样,则导致显影剂过度排出。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使在该输送方向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减弱。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第一输送部件150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与设置有狭缝142b的位置相对(对应)的位置的螺杆槽,设置有从螺杆轴150a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且与螺杆轴150a平行地设置的一个板(桨)150c。
另外,在图8,为了将桨150c容易明白地进行表示,附上斑点纹样地进行表示。
通过设置该桨150c,能够使显影剂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且桨150c的上游侧滞留。因此,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在桨150c的上游侧减弱。此外,能够防止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不减弱向其输送方向去的冲力地,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一个螺杆槽设置一个桨150c,但是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螺杆槽以在轴周围错位的方式设置多个桨150c。此外,也可以在多个螺杆槽设置一个或多个桨150c。不过,桨150c设置在第一输送部件150的右端部,使显影剂在狭缝142b的附近且狭缝142b的箭头A所示方向的上游侧滞留。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变更一部分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也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使在该输送方向输送的显影剂的冲力减弱。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与设置有狭缝142b的位置相对(对应)的位置,使第一输送部件150的螺杆叶片150b的一部分缺失(省略)。其中,如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为了防止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不减弱冲力地经由狭缝142b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因此,使相比与狭缝142b的中央对应的位置位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螺杆叶片150b缺失。或者,在该位置,螺杆叶片150b的间距变长。
在第三实施例中也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地能够有效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变更一部分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第四实施例中,使从第一输送路140a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的量减少。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增加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的圈数。即,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的长度变长。因此,在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与将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延长的量相应地,显影剂滞留的范围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扩展。因此,由于滞留了的显影剂而狭缝142b的一部分被堵塞,使从第一输送路140a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的量减少。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如以虚线的四角框所示那样延伸至与狭缝142b的中央相对(对应)的位置。其中,在将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延长的情况下,代替将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的圈数增加的方式,也可以使圈数增加并且使螺杆叶片150b的间距变长。
另外,当使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向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过多时,在显影槽140内显影剂变得不循环,因此需要以不产生这样的问题的程度地将反向卷绕的螺杆叶片150b延伸至上游侧。
根据第四实施例,使从第一输送路140a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变更一部分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第五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同样地,使从第一输送路140a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的量减少。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狭缝142b的宽度变窄。即,隔壁部142的长度向第一输送路140a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延长。例如,在图11中,隔壁部142被延长的部分以虚线的方框表示。因此,该被延长的部分(阻止部)作为壁部发挥作用,能够阻止在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的显影剂经由狭缝142b被直接输送至第二输送路140b。
不过,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将隔壁部142延长,也可以为将狭缝142b分断并且与隔壁部142平行的方式设置一个或多个板部(壁部)。
另外,如果使狭缝142b的宽度过窄,则存在难以从第一输送路140a向第二输送路140b挤出显影剂,在显影槽140内显影剂不循环的情况,因此需要以不产生这样的问题的程度地将隔壁部142延长等。
在该第五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同样地也能够有效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将显影装置14的结构变更一部分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简单而言,即使从第一输送部140a经由狭缝142b直接向第二输送路140b输送显影剂,也不会或不易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
如图12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路140b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该第二输送路140b和第二输送部件152延长。因此,从狭缝142b至第三输送路140c的距离长。即,利用将第二输送路140b延长而得到的部分(阻止部),阻止从第一输送路140a输送来的显影剂冲力不变地直接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
另外,随着将第二输送路140b延长,第二输送部件152也延长,其右端部的螺杆叶片152b的圈数增加。
其中,如果将第二输送路140b过度延长,则要排出的显影剂变得不会溢出到第三输送路140c,因此需要以不产生这样的问题的程度地延长第二输送路140b。
在第六实施例中,也与第四实施例同样地能够有效防止显影剂过度排出。
另外,上述第二~第六实施例所示的显影装置14的结构的变更分别单独地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二实施例、第四~第六实施例的变更也可以同时采用它们中的两个以上。同样,第三~第六实施例的变更也可以同时采用它们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图示,不过这只是用作图解和一个例子,显然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添付的权利要求的文字限定。

Claims (9)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部件,其在显影槽内的第一输送路中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显影剂;
第二输送部件,其在所述显影槽内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平行配置的第二输送路中,一边搅拌一边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反向地输送所述显影剂,并且将该显影剂供给至显影剂载持体;
第三输送路,其在由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第二输送路连接;和
第三输送部件,其将从所述第二输送路溢出到所述第三输送路的所述显影剂输送至排出口,
在由所述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输送路与所述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还形成有阻止该显影剂从所述第一输送路被直接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路的阻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路和所述第三输送路为圆筒形状或大致圆筒形状,
所述第三输送路与所述第二输送路相比圆筒的直径小,且形成为与该第二输送路同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形成为在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使该显影剂向输送方向去的冲力降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所述显影剂的螺杆,
在所述螺杆设置有板,该板在由所述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输送路与所述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在螺杆槽的一部分从螺杆轴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且与该螺杆轴平行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具有用于一边搅拌一边输送所述显影剂的螺杆,
在由所述第一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输送路与所述第二输送路的连通部的位置,所述螺杆的螺杆叶片的一部分缺失。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包括使所述连通部的宽度变窄的壁部。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部包括向由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输送的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的所述第二输送路的一部分。
8.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和显影剂载持体。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CN201510187719.5A 2014-04-18 2015-04-20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045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5959 2014-04-18
JP2014085959A JP5925240B2 (ja) 2014-04-18 2014-04-18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5068A CN105045068A (zh) 2015-11-11
CN105045068B true CN105045068B (zh) 2019-11-05

Family

ID=5432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7719.5A Active CN105045068B (zh) 2014-04-18 2015-04-20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05230B2 (zh)
JP (1) JP5925240B2 (zh)
CN (1) CN105045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2288B1 (ko) * 2014-11-24 2016-05-18 주식회사 신도리코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현상제 배출 장치
JP6648920B2 (ja) 2015-08-31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7211611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694332B2 (ja) * 2016-06-08 2020-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90036322A (ko) * 2017-09-27 2019-04-0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7139738B2 (ja) * 2018-07-11 2022-09-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78737A (ja) 2021-11-26 2023-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3297C (zh) * 2005-04-26 2009-08-26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0334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6703A (en) * 1994-05-02 1995-07-25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unit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having a spillover barrier for used developer material
JP4325425B2 (ja) 2004-02-06 2009-09-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8889B2 (ja) * 2005-01-26 2008-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23238A (ja) * 2005-05-20 2006-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2213A (ja) * 2005-08-17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US7333753B2 (en) * 2005-10-31 2008-02-19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er housing design with improved sump mass variation latitude
JP5181421B2 (ja) * 2006-02-06 2013-04-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器
JP4884245B2 (ja) * 2006-05-19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6264A (ja) * 2007-01-17 2008-07-31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95737B2 (en) * 2007-01-26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4492667B2 (ja) * 2007-10-17 2010-06-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97241B2 (ja) * 2008-02-21 2011-06-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4267B2 (ja) * 2008-02-21 2011-1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1576B2 (ja) * 2008-02-27 2011-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66B2 (ja) * 2008-03-03 2010-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7427A (ja) * 2008-03-28 2009-10-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の充填方法
JP4636122B2 (ja) * 2008-05-21 2011-0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1543B2 (ja) * 2008-05-21 2010-1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0645A (ja) * 2008-06-12 2009-12-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5258B2 (ja) * 2008-06-12 2011-0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689B2 (ja) * 2008-06-19 2011-03-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5987A (ja) * 2008-07-15 2010-02-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4335A (ja) * 2008-08-18 2010-02-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4492742B2 (ja) * 2008-09-19 2010-06-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1357A (ja) * 2009-02-20 2010-09-02 Panasonic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7870A (ja) * 2009-02-26 2010-09-09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501A (ja) * 2009-03-17 2010-09-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4105A (ja) * 2009-03-23 2010-10-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0214B2 (ja) * 2009-04-27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911196B2 (ja) * 2009-05-28 2012-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263B2 (ja) * 2009-06-22 2011-10-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9367B2 (ja) * 2009-07-17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003779B2 (ja) * 2010-03-19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03780B2 (ja) * 2010-03-24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8142B2 (ja) * 2010-07-01 2013-03-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
JP5251948B2 (ja) * 2010-09-21 2013-07-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581B2 (ja) * 2011-01-20 2013-08-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144A (ja) * 2011-01-26 2012-08-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4817A (ja) * 2012-02-27 201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8033B2 (ja) * 2012-06-25 2014-12-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752B2 (ja) * 2013-01-21 2015-05-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54467B2 (ja) * 2013-06-12 2015-07-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1294B2 (ja) * 2013-11-15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261314B2 (ja) * 2013-12-12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3297C (zh) * 2005-04-26 2009-08-26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0334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5230B2 (en) 2016-08-02
CN105045068A (zh) 2015-11-11
US20150301477A1 (en) 2015-10-22
JP2015206848A (ja) 2015-11-19
JP5925240B2 (ja)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5068B (zh)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78B (zh)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416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728970B2 (ja) 現像剤量検知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8865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5446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27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417B2 (ja)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48899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veloper conveying section with a spiral blade
JP20121283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7911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827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397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3852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7631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493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4332B2 (ja)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0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搬送装置
JP2018036538A (ja) 現像装置
US2018023192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1905689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2978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1611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1330A (ja) 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3133A (ja) トナー濃度検知方法、トナー補給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