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7641B -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 Google Patents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7641B
CN105037641B CN201510514721.9A CN201510514721A CN105037641B CN 105037641 B CN105037641 B CN 105037641B CN 201510514721 A CN201510514721 A CN 201510514721A CN 105037641 B CN105037641 B CN 105037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butadiene
acrylic acid
modified polyurethane
preparation
acid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47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7641A (zh
Inventor
高明志
金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Huaxuan Ruichua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147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7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7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7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7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7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合成工艺如下:先由端羟基聚丁二烯和低聚物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多元醇类扩链剂预聚,然后加入溶有引发剂的不饱和单体降低体系粘度,加水乳化,后扩链,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油溶性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乳液,再通过原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本发明得到的乳液具有稳定性好、固含量高、VOC含量低,凝胶量少等优点,由乳液制成的材料相容性高、耐低温性能和耐水性好、对非极性基材附着力强,可广泛用于涂料、皮革涂饰剂、胶粘剂等领域。

Description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PUA)是由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通过化学共聚或物理共混等方法制备而成,因其兼具聚氨酯优异的耐磨性、坚韧性、附着力和丙烯酸酯机械强度、耐候性好等优点而被誉为“第三代水性聚氨酯”。目前,化学共聚制备PUA 乳液大多是先合成端乙烯基PU 乳液,然后以该PU 乳液为种子,进行丙烯酸酯的种子乳液聚合而成。如安徽大学杨建军等人以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 封端的聚氨酯(PU)乳液作为种子乳液,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纺织学报,第27 卷,第1 期)。CN102153712 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及由其制备的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方法,该专利以HP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聚氨酯进行封端,先制备带有不饱和键的聚氨酯乳液,再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由于聚氨酯链段对末端双键的影响,导致末端双键活性较低,不饱和单体之间聚合的倾向大,生成的PUA 共聚物较少,产物实际上是含有少量PUA 共聚物,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合物之间相容性差。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共聚物为线性嵌段共聚物,在耐水性及机械强度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另外,在无皂乳液聚合中,由于单体溶胀至胶粒内部,单独使用水溶性引发剂,单体转化率低,聚合过程中凝胶量高。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既有1,4- 结构,又有1,2- 结构HTPB,1,2- 结构HTPB中含有反应活性较高的不饱和键,以其作为丙烯酸酯接枝点,PA 接枝率高,得到的聚合物为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之间相容性高。另外,在HTPB 中与双键相连的σ 单键的内旋转位垒只有2.09 kJ/mol,在室温下接近自由内旋转,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且分子链段中不含极性基团,因此以聚丁二烯改性PUA,可显著提高其耐低温性能、耐屈挠性、耐水解性及对非极性基材的附着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被设计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PUBA)乳液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PUBA 乳液具有较低的成膜温度,优异的耐水性、耐屈挠性和对非极性基材较高的附着力。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以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中非水组分的质量为基准,将占4~40wt% 端羟基聚
丁二烯、10~40wt% 的低聚物多元醇加入反应容器中,减压脱水后加入10~45wt%的二异氰酸酯于70~90℃反应1~2h,降温至50℃以下,再加入3~6wt% 的亲水性扩链剂、0~8wt% 的多元醇类扩链剂、0.05~0.5wt% 的催化剂,于50~75℃继续反应2~5h,降温,将溶有0.02~0.05wt% 的油溶性引发剂的10~40 wt % 不饱和单体加入上述体系中,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在800~8000 转/ 分钟的高速剪切下,加入1.5~6wt% 的三乙胺中和1~2min,然后在高速搅拌下依次加入100~500wt% 的15℃以下的去离子水和1~8wt% 的多元胺类扩链剂的水溶液,搅拌2~5min 后,搅拌速度降至80~200 转/分钟,继续搅拌20~3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引发剂和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乳液;将上述乳液的1/5~3/5 加入反应容器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 ~ 85℃,反应0.5-1h,滴加余下的上述乳液,1~2h 内滴加完毕后,滴加水溶性引发剂,继续反应0.5~2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所述不饱和单体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低聚物多元醇选自数均分子量1000~4000 的聚酯二醇、聚醚二醇。
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亲水性扩链剂选自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
所述多元醇类扩链剂选自1,4- 丁二醇、1,6- 己二醇、乙二醇、二羟甲基环己烷、氢醌- 二(β- 羟乙基)醚、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
所述多元胺类扩链剂选自乙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二乙烯三胺。
所述水溶性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
所述油溶性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端羟基聚丁二烯对聚氨酯- 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将聚氨酯附着力好、弹
性高,聚丙烯酸酯机械强度高、耐候性好及聚丁二烯耐低温性、耐屈挠性、耐水性优异结合
在一起,克服了单一树脂的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
2、本发明合成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一方面对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无需脱溶,节省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技术,避免了小分子乳化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本发明油溶性引发剂和水溶性引发剂配合使用,使得单体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凝胶量降低。
5、本发明合成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接枝共聚物PUB-g-PA 生成,接枝共聚物的存在能够提高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降低其相分离的趋向。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PUBA 合成工艺图。
附图2 为HTPB 透射红外光谱图,图中3370cm-1为OH 伸缩振动峰,3070cm -1为不饱和C-H 伸缩振动,1640cm-1为双键伸缩振动,966cm -1为反式C-H 弯曲振动、912cm -1和990cm -1为1,2- 加成产物的C-H 变形振动峰,723cm-1为顺式C-H 变形振动,这些谱带的出现,说明该实验中所用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中既有反式异构体和顺式异构体,也有1,2- 加成聚合物,1,2- 加成产物的存在使得乙烯基单体的接枝更加容易。
图3 中两条谱线分别为由PUB 乳液和PUBA 乳液制得的胶膜的表面红外光谱图,图中3330cm-1为N-H 伸缩吸收峰,1705cm -1为氢键化的氨基甲酸酯基的C=O 吸收峰,1537cm -1为N-H 弯曲振动和C-N 伸缩振动的混合谱带;1110cm-1处吸收峰是聚醚C-O-C伸缩吸收峰,1240cm-1为酯基C-O 伸缩吸收峰;在PUB 的谱图中于968cm -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预聚物中含有端羟基聚丁二烯链段,而PUBA 谱图中该峰几乎消失了,这种吸收峰强度的改变证实了聚丁二烯链段中的双键部分参与了共聚;762cm-1与700cm -1为单取代苯环特征峰。这些峰的出现及其变化说明合成了聚氨酯-丁二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57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55mgKOH/g 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 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各5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5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8.5g,一缩二乙二醇(DEG)6.2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 和1 滴辛酸亚锡(T-9),苯乙烯15g,丙烯酸丁酯5g,于75℃继续反应3 h,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5g、丙烯酸丁酯(BA)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4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15℃以下去离子水250g,溶有6.8g 乙二胺(DEA)的水溶液5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5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4/5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5℃,反应30min,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滴毕,保温反应30min,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2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5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110mgKOH/g 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80g,在机械搅拌下于85℃恒温反应2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8.5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 和1 滴辛酸亚锡(T-9),苯乙烯15g,丙烯酸丁酯5g,于70 继续反应3.5h,降温,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5g、丙烯酸丁酯(BA)1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7.4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15℃以下去离子水250g,溶有12.8g 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水溶液5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2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1/2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反应1.5h,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3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3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78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110mgKOH/g 的聚己内酯二醇(PCL)50g,羟值等于55mgKOH/g 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2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5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丁酸(DMBA)7.2g,1,4- 丁二醇(BDO)6.5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苯乙烯15g,丙烯酸丁酯5g,升温至65℃继续反应3.5h,加入溶有0.05g 过氧化苯甲酰(BPO)的苯乙烯1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4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15℃以下去离子水250g,溶有12.7g 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水溶液5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4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3/4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反应50min,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5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4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5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55mgKOH/g 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 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各5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8.0g,一缩二乙二醇(DEG)6.2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苯乙烯15g,丙烯酸丁酯5g,继续反应2h,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5g、丙烯酸丁酯(BA)5g,丙烯酸(AA)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5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5℃以下去离子水280g,溶有7.0g 乙二胺(DEA)的水溶液6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3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2/3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 ~ 85℃,反应45min,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加完毕后,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3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60min,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5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65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55mgKOH/g 的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5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5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10.0g,1,4- 丁二醇(BDO)6.2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和1 滴辛酸亚锡(T-9),丙烯酸丁酯25g,升温至60℃继续反应3.5h,降温,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g,丙烯酸丁酯1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4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15℃以下去离子水250g,溶有6.8g 乙二胺(DEA)的水溶液6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3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2/3 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5℃,反应1.5h,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4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5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6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5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55mgKOH/g 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70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3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8.5g,氢醌- 二(β- 羟乙基)醚(HQEE)13.8g, 2 滴辛酸亚锡(T-9),苯乙烯15g,丙烯酸丁酯5g,继续反应2h,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5g、丙烯酸丁酯(BA)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0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5℃以下去离子水280g,溶有7.0g 乙二胺(DEA)的水溶液7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3/5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2/5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 ~ 85℃,反应2h,滴加余下的乳液,1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3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7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32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55mgKOH/g 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100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50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DMPA)8.7g, 2 滴辛酸亚锡(T-9),苯乙烯5g,丙烯酸丁酯15g,于60℃继续反应2h,加入溶有0.05g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g、丙烯酸丁酯(BA)1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5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5℃以下去离子水280g,溶有3.1g 二乙烯三胺(DETA)的水溶液4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2/5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3/5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5℃,反应1.5h,滴加余下的乳液,1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3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实施例8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在N2的保护下,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78g,真空脱水后的羟值等于110mgKOH/g 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60g、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15g,在机械搅拌下于90℃恒温反应1h ;降温至50℃,加入二羟甲基丁酸(DMBA)8.5g,1,4- 丁二醇(BDO)8.5g,3 滴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T-12)和1 滴辛酸亚锡(T-9),甲基丙烯酸甲酯15g,丙烯酸丁酯10g,升温至65℃继续反应3.5h,加入溶有0.05g 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5g,搅拌均匀,在高剪切力作用下加入三乙胺6.0g 中和1min 后,在高速搅拌下先后加入15℃以下去离子水250g,溶有13.7g 异佛尔酮二胺(IPDA)的水溶液50g,高速搅拌2min,降速至12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氨酯(PUB)乳液;
将上述乳液的1/4 加入带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其余的3/4加入分液漏斗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反应50min,滴加余下的乳液,2h 内滴完,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50min 内滴完,保温反应1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Claims (10)

1.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中非水组分的质量为基准,将占4~40wt% 端羟基聚丁二烯、0~40wt%的低聚物多元醇加入反应容器中,减压脱水后加入10~45wt% 的二异氰酸酯于70~90℃反应1~2h,降温至50℃以下,再加入3~6wt% 的亲水性扩链剂、0~8wt% 的多元醇类扩链剂、0.05~0.5wt% 的催化剂,于50~75℃继续反应2~5h,降温,将溶有0.02~0.05wt% 的油溶性引发剂的10~40 wt % 不饱和单体加入上述体系中,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在800~8000 转/ 分钟的高速剪切下,加入1.5~6wt%的三乙胺中和1~2min,然后在高速搅拌下依次加入100~500wt% 的15℃以下的去离子水和1~8wt% 的多元胺类扩链剂的水溶液,搅拌2~5min 后,搅拌速度降至80~200 转/ 分钟,继续搅拌20~30min,即得到含有不饱和单体、引发剂的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乳液;将上述乳液的1/5~3/5 加入反应容器中,通N2,加热升温至80 ~ 85℃,反应0.5-2h,滴加余下的上述乳液,1~2h 内滴加完毕后,滴加水溶性引发剂,继续反应0.5~2h,测量单体的转化率,直至单体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出料,经细筛过滤即得到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单体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多元醇选自数均分子量1000~4000 的聚酯二醇、聚醚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扩链剂选自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
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类扩链剂选自1,4- 丁二醇、1,6- 己二醇、乙二醇、二羟甲基环己烷、氢醌- 二(β- 羟乙基)醚、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类扩链剂选自乙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二乙烯三胺。
9.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
10.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
CN201510514721.9A 2015-08-21 2015-08-21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Active CN105037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721.9A CN105037641B (zh) 2015-08-21 2015-08-21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721.9A CN105037641B (zh) 2015-08-21 2015-08-21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7641A CN105037641A (zh) 2015-11-11
CN105037641B true CN105037641B (zh) 2018-01-05

Family

ID=5444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4721.9A Active CN105037641B (zh) 2015-08-21 2015-08-21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7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7433A (zh) * 2020-01-02 2020-04-24 孙夏芬 一种改性丙烯酸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5182A (zh) * 2020-11-11 2021-02-19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端羟基聚丁二烯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59718B (zh) * 2020-12-30 2023-05-26 广东卓和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剥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930B (zh) * 2022-01-20 2024-04-0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丁二烯胶乳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abs树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4135B (zh) * 2010-04-13 2012-03-28 江苏工业学院 封端型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2020967B (zh) * 2010-11-17 2013-06-19 常州大学 丙烯酸酯类低聚物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02115518B (zh) * 2011-01-04 2012-08-29 合肥市科天化工有限公司 用于合成革粘接料的无溶剂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5992B (zh) * 2011-04-22 2012-10-03 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2245A (zh) * 2012-05-03 2013-11-06 高明志 一种有机硅改性交联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7641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5129B (zh) 聚丁二烯基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5037641B (zh) 聚丁二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CN102020967B (zh) 丙烯酸酯类低聚物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03031093B (zh)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压敏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1182405B (zh) 一种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4193946B (zh) 自消光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28A (zh) 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2703015B (zh) 低单体残留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06866923A (zh) 高官能度端羟基聚氨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79030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580703B (zh) 可固化聚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組成物及方法
CN107286303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的水性塑料油墨
CN107266654A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3712B (zh)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由其制备的可再分散乳胶粉
CN110156952B (zh) 一种可双重固化聚氨酯增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77282A (zh) 一种阴离子型无有机溶剂无乳化剂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5669990B (zh) 一种水分散型丙烯酸酯改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182406A (zh) 多重改性的自交联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7141441A (zh) 一种低折射率高透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286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弹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4770B (zh) 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制备方法及二氧化碳基水性聚氨酯压敏胶
CN105295781A (zh) 一种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16254A (zh)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6913A (zh) 弹性体、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752880A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油亮皮革涂饰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ao Mingzhi

Inventor after: Jin Shaojie

Inventor before: Gao Mingzh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236112 north of weiqi road and west of Guihua Jingsi road in Fuyang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yang Yitong Prin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36032, No. 50, No. 11, Fu clam Road, flower Town People's residential committee, Yingdong Town, Fuyang, Anhui

Patentee before: Gao Mingzh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5

Address after: 236112 No. 9-1, Xinyang Avenue, Development Zone,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yang Huaxuan Ruichua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36112 The north side of Weiqi Road and the west side of Planning Jingsi Road, Development Zone,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yang Yitong Prin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