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0389B -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0389B
CN105020389B CN201510099243.XA CN201510099243A CN105020389B CN 105020389 B CN105020389 B CN 105020389B CN 201510099243 A CN201510099243 A CN 201510099243A CN 105020389 B CN105020389 B CN 105020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hydraulic pressure
anchor ring
ring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9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0389A (zh
Inventor
松元隆志
新井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20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0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0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03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在内燃机停止后维持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同时提高用于起步的变速响应性。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具备:油泵(41),其由内燃机(E)驱动;第1油路(P1),其经由第1调压构件(46)将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增速用油室(37);第2油路(P2),其经由第2调压构件(50)将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液压致动器的减速用油室(38);以及蓄压器(48、52),其与第1油路和第2油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当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将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供给到增速用油室或减速用油室,因此即使内燃机停止并且来自油泵的液压的供给中断,也能够利用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使液压致动器动作。

Description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具备:旋转轴,其与内燃机连接;输入盘,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输出盘,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动力辊,其以翻滚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凸耳并夹在所述输入盘和所述输出盘之间;以及液压致动器,其沿凸耳轴线方向驱动所述凸耳来控制变速比。
背景技术
在进行怠速停止控制的车辆中,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已知如下结构:在怠速停止控制中,即使内燃机停止并且来自油泵的液压的供给中断,通过利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使起步所需的液压离合器接合,而能够进行内燃机再起动后的快速起步。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07145号公报
然而,上述现有的结构根据蓄压器的蓄压状态来确定内燃机的停止时间,当蓄压器为空时,内燃机被提早起动,存在燃料消耗量增加的问题。而且,在内燃机起动后为了起步而接合的液压离合器的液压的消耗量大,因此存在为了确保液压离合器的接合响应性而需要大型的蓄压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内燃机停止后维持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同时提高用于起步的变速响应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发明,提出了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具备:旋转轴,其与内燃机连接;输入盘,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输出盘,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动力辊,其以翻滚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凸耳并夹在所述输入盘和所述输出盘之间;以及液压致动器,其沿凸耳轴线方向驱动所述凸耳来控制变速比,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油泵,其由所述内燃机驱动;第1油路,其经由第1调压构件将所述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所述液压致动器的增速用油室;第2油路,其经由第2调压构件将所述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所述液压致动器的减速用油室;以及蓄压器,其与所述第1油路和第2油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当所述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将在所述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供给到所述增速用油室或所述减速用油室。
另外,根据第2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1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与驱动轮连接的电动机;和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旋转轴之间配置的离合器,在减速行驶中对所述离合器解除接合来对所述电动机进行再生制动。
另外,根据第3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1或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由泵驱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油泵;和对所述第1油路或所述第2油路的液压进行检测的液压传感器,如果当所述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起动所述内燃机,或利用所述泵驱动马达驱动所述电动油泵。
另外,根据第4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1或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开闭阀,其配置在所述蓄压器和所述液压致动器之间;和液压传感器,其对所述第1油路或所述第2油路的液压进行检测,当所述内燃机停止时将所述开闭阀关闭,并且,如果在所述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将所述开闭阀打开。
另外,根据第5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1或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在所述蓄压器和所述液压致动器之间配置的开闭阀,当所述内燃机停止时,将所述开闭阀关闭,并且在起动所述内燃机时,将所述开闭阀打开。
另外,根据第6方面所述的发明,在第3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驱动马达是与所述内燃机连接的起动马达,所述电动油泵经由单向离合器而与所述起动马达连接,通过向一个方向驱动所述起动马达而能够起动所述内燃机,并且通过向另一方向驱动所述起动马达而能够驱动所述电动油泵,如果当所述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在利用所述起动马达驱动所述电动油泵后,利用所述起动马达起动所述内燃机。
另外,实施方式的输入轴13对应本发明的旋转轴,实施方式的第1线性电磁阀46对应本发明的第1调压构件,实施方式的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对应本发明的开闭阀,实施方式的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对应本发明的蓄压器,实施方式的第1液压传感器49和第2液压传感器53对应本发明的液压传感器,实施方式的第2线性电磁阀50对应本发明的第2调压构件,实施方式的起动马达54对应本发明的泵驱动马达。
根据第1方面的结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旋转轴,其与内燃机连接;输入盘,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轴;输出盘,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旋转轴;动力辊,其以翻滚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凸耳并夹在输入盘和输出盘之间;以及液压致动器,其沿凸耳轴线方向驱动凸耳来控制变速比。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还具备:油泵,其由所述内燃机驱动;第1油路,其经由第1调压构件将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液压致动器的增速用油室;第2油路,其经由第2调压构件将油泵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液压致动器的减速用油室;以及蓄压器,其与第1油路和第2油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当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将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供给到增速用油室或减速用油室,因此即使内燃机停止并且来自油泵的液压的供给中断,也能够通过将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供给至液压致动器的增速用油室或减速用油室,来防止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变化,并且能够在向用于内燃机再起动后的起步的低变速比(LOW ratio)变速时迅速提高液压,从而确保变速响应性。特别地,在环面式无级变速器中,液压致动器与液压离合器相比液压的消耗量少,因此能够以小容量的蓄压器在长时间内保持液压。
另外,根据第2方面的结构,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与驱动轮连接的电动机;和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旋转轴之间配置的离合器,在减速行驶中对离合器解除接合来对电动机进行再生制动,因此即使在环面式无级变速器为高变速比(OD ratio)的状态下内燃机停止,也能够在接下来的内燃机的再起动时以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响应性良好地进行向低变速比的变速。
另外,根据第3方面的结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由泵驱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油泵;和对第1油路或第2油路的液压进行检测的液压传感器,如果当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起动所述内燃机,或利用泵驱动马达驱动电动油泵,因此能够利用由起动后的内燃机驱动的油泵或电动油泵来提高液压,并对蓄压器再次蓄压,能够无妨碍地进行用于内燃机起动后的起步的变速。
另外,根据第4方面的结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开闭阀,其配置在蓄压器和液压致动器之间;和液压传感器,其对第1油路或第2油路的液压进行检测,当内燃机停止时将开闭阀关闭,并且,如果在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将开闭阀打开,因此能够防止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被白白消耗,并能够无妨碍地进行内燃机起动后的向低变速比的变速,从而使车辆不迟缓地起步。
另外,根据第5方面的结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在蓄压器和液压致动器之间配置的开闭阀,当内燃机停止时,将开闭阀关闭,并且在起动内燃机时,将开闭阀打开,因此能够防止在蓄压器中蓄积的液压被白白消耗,并能够无妨碍地进行内燃机起动后的向低变速比的变速,从而使车辆不迟缓地起步。
另外,根据第6方面的结构,泵驱动马达是与内燃机连接的起动马达,电动油泵经由单向离合器而与起动马达连接,通过向一个方向驱动起动马达而能够起动内燃机,并且通过向另一方向驱动起动马达而能够驱动电动油泵,因此将起动马达兼用作泵驱动马达而削减了部件数量,并且能够使起动马达发挥内燃机的起动和电动油泵的驱动这两个功能。而且,如果当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液压传感器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时,则在利用起动马达驱动电动油泵后,利用起动马达起动内燃机,因此能够对液压降低的蓄压器再次蓄压,并能够无妨碍地进行内燃机起动后的向低变速比的变速,从而使车辆不迟缓地起步。
附图说明
图1是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骨架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车辆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内燃机停止和起动时的作用的时序图。(第1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变速差压及加载器压相对于变速比的关系的曲线图。(第1实施方式)
图8是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图。(第2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内燃机停止和起动时的作用的时序图。(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图。(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电动油泵的驱动系统的说明图。(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内燃机停止和起动时的作用的时序图。(第3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3:输入轴(旋转轴);
15:输入盘;
16:输出盘;
17:凸耳;
19:动力辊;
21:凸耳轴线;
33:液压致动器;
37:增速用油室;
38:减速用油室;
41:油泵;
46:第1线性电磁阀(第1调压构件);
47:第1电磁阀(开闭阀);
48:第1蓄压器(蓄压器);
49:第1液压传感器(液压传感器);
50:第2线性电磁阀(第2调压构件);
51:第2电磁阀(开闭阀);
52:第2蓄压器(蓄压器);
53:第2液压传感器(液压传感器);
54:起动马达(泵驱动马达);
58:电动油泵;
59:离合器;
60:驱动轮;
E:内燃机;
M:电动机;
P1:第1油路;
P2:第2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7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车辆用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具备经由减震器12而与内燃机E的曲轴11连接的输入轴13,在输入轴13上支承有实质上为相同结构的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和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具备:大致圆锥状的输入盘15,其固定于输入轴13;大致圆锥状的输出盘16,其以相对旋转自如且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输入轴13;一对凸耳17、17,它们以夹着输入轴13的方式配置;一对曲轴状的枢轴18、18,它们的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凸耳17;以及一对动力辊19、19,它们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枢轴18、18的另一端,并能够与输入盘15和输出盘16抵接。
输入盘15和输出盘16的对置面由环形曲面构成,当一对凸耳17、17沿着凸耳轴21、21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一对动力辊19、19绕凸耳轴21、21翻滚,动力辊19、19相对于输入盘15和输出盘16的抵接点变化。
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以与所述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实质上夹着驱动齿轮22成面对称的方式配置,第1、第2无级变速机构14F、14R的输出盘16、16及驱动齿轮22形成为一体。但是,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的输入盘15固定安装于输入轴13,与此相对,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的输入盘15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输入轴13沿轴向移动,并由液压加载器23沿轴向施力。
液压加载器23具备:第1缸体外壳24,其固定于输入轴13;第1活塞25,其外周和内周分别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第1缸体外壳24的周壁24a的内周面和输入轴13的外周面;第2缸体外壳15a,其从输入盘15沿轴向突出并与第1活塞25抵接;第2活塞26,其外周面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第2缸体外壳15a的内周面,并且其内周面固定于输入轴13;第1油室27,其被限定在第1缸体外壳24的侧壁24b和第1活塞25之间;以及第2油室28,其被限定在输入盘15的背面和第2活塞26之间。
当向第1油室27供给的液压相对于第1缸体外壳24向图中右方向驱动第1活塞25时,第1活塞25按压第2缸体外壳15a的左端,由此向右对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的输入盘15施力,并且向第2油室28供给的液压相对于第2活塞26向右对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的输入盘15施力。其结果为,动力辊19、19被夹压在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的输入盘15和输出盘16之间,并且动力辊19、19被夹压在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的输入盘15和输出盘16之间,能够产生抑制输入盘15、15及输出盘16、16与动力辊19…之间的打滑的夹压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压加载器23具备第1油室27和第2油室28,但也可以是仅具备单个油室的结构,也可以是具备转矩凸轮式的加载器的结构。
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或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具备设于液压控制块31、32上的一对液压致动器33、33。各液压致动器33由如下部分构成:活塞杆34,其一体地形成于凸耳17的下部,并经由滚柱轴承30、30旋转自如且上下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下部支承板29;缸体35,其形成于液压控制块31;活塞36,其一体地形成于活塞杆34并滑动自如地嵌合于缸体35;增速用油室37,其被限定在活塞36的上下一侧;减速用油室38,其被限定在活塞36的上下另一侧。
合计4根凸耳17…的上端经由各个球面连接器39…枢轴支承于上部支承板40的四角,并且当2根凸耳17、17向上移动且另外2根凸耳17、17向下移动时,其动作同步。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具备由电子控制单元U控制的液压回路C,利用液压回路C对向液压加载器23和液压致动器33、33供给的液压进行控制。
接下来,基于图4对液压回路C的结构进行说明。
由内燃机E驱动的油泵41所排出的油借助由线性电磁阀42控制的调节阀43被调压成管路压,在利用线性电磁阀44调整成规定的加载器压后,被供给至液压加载器23的第1油室27和第2油室28。利用液压传感器45检测向液压加载器23供给的加载器压。
管路压在由第1线性电磁阀46调压成规定的PH压后,经由第1油路P1被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增速用油室37。第1油路P1与第1蓄压器48连接,第1油路P1的液压由第1液压传感器49检测。管路压在由第2线性电磁阀50调压成规定的PL压后,经由第2油路P2被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减速用油室38。第2油路P2与第2蓄压器52连接,第2油路P2的液压由第2液压传感器53检测。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除了内燃机E还具备兼用于行驶和再生制动的电动机M的混合动力车辆,并具备:经由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和离合器59将内燃机E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轮60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将电动机M的驱动力直接传递至驱动轮60的动力传递路径。
内燃机E与发电机61连接,并且电动机M利用由发电机61发电产生的电能、或由发电机61发电并积蓄在电池62中的电能而被驱动。并且在车辆减速时,对离合器59解除接合,利用从驱动轮60逆向传递来的驱动力使电动机M进行再生制动,利用其发电电能对电池62充电。
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作用进行说明。例如,当利用液压致动器33、33向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的一对凸耳17、17时,动力辊19、19向图1的箭头a方向翻滚,与输入盘15接触的接触点相对于输入轴13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同时与输出盘16接触的接触点相对于输入轴13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因此输入盘15的旋转增速并传递至输出盘16,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连续地减小。另一方面,当动力辊19、19向图1的箭头b方向翻滚时,与输入盘15接触的接触点相对于输入轴13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同时与输出盘16接触的接触点相对于输入轴13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因此输入盘15的旋转减速并向输出盘16传递,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连续地增加。
第2无级变速机构14R的作用与上述第1无级变速机构14F的作用相同,第1、第2无级变速机构14F、14R同步地进行变速作用。因此,从内燃机E的曲轴11向输入轴13输入的驱动力以环面式变速机构T的变速比范围内的任意的变速比无级地变速,并从驱动齿轮22输出。
如图4所示,在内燃机E的运转过程中,油泵41进行动作,由油泵41产生的液压借助由线性电磁阀42控制的调节阀43被调压成规定的管路压。管路压在由第1线性电磁阀46调压成PH压后,经由第1油路P1被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增速用油室37,但同时PH压被蓄积到第1蓄压器48中。管路压在由第2线性电磁阀50调压成PL压后,经由第2油路P2被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减速用油室38,但同时PL压被蓄积到第2蓄压器52中。另外,管路压在由线性电磁阀44调压成规定的加载器压后,经由第3油路P3被供给到液压加载器23的第1油室27和第2油室28。
如上所述,在内燃机E的运转过程中,利用油泵41所产生的液压,液压致动器33、33和液压加载器23进行动作,但当行驶中的车辆进入减速运转状态时,通过怠速停止控制而使得内燃机E停止,随之油泵41停止并且不再产生液压,因此在怠速停止控制中及从怠速停止控制恢复时需要确保液压源。
在图6的时序图中,当在时刻t1内燃机E停止时,油泵41也停止,因此由第1液压传感器49检测出的增速用油室37的PH压和由第2液压传感器53检测出的减速用油室38的PL压因泄漏而降低。然而,在此之前的内燃机E的运转过程中,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被蓄压,因此通过放出其液压而使得PH压和PL压缓缓降低。
油从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液压致动器33泄漏的泄漏量大幅少于油从液压离合器泄漏的泄漏量,因此能够利用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的液压长时间保持PH压和PL压,能够防止在内燃机E的停止过程中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变化。并且,由于液压的降低缓慢,所以不需要为了提高在怠速停止控制中降低的液压而提早起动内燃机E,从而能够节省内燃机E的燃料消耗量。
然而,当怠速停止控制的持续时间变长,PH压、PL压或加载器压因泄漏而降低并接近车辆的再起步所必须的液压(例如,1.2MPa)时,与驾驶员的意思无关地起动内燃机E使油泵41动作,提高起步所需的液压。
图7(A)示出了由第1液压传感器49检测出的PH压和由第2液压传感器53检测出的PL压的差压,在需要将变速比变速为低的车辆起步时,所需液压为1.2MPa。图7(B)示出了由液压传感器45检测出的加载器压,在车辆起步时所需液压为1.0MPa。从而,要使车辆再起步,需要确保1.2MPa以上的液压。
回到图6的时序图,将对作为下限液压的1.2MPa加上规定的富余量而得到的液压设定为P,而且将其加上与内燃机E的起动所需要的延迟时间对应的进一步的富余量而得到的液压设定为P′,当在时刻t2,PH压或PL压降低至液压P′时,从电子控制单元U输出内燃机E的起动要求,在经过了用于通信的延迟时间的时刻t3,起动马达进行动作从而内燃机E被起动。其结果为,油泵41被驱动而使液压升高,因此在时刻t4,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从高变速比向低变速比变速以备再次起步,起动马达在时刻t5停止。
即,当车辆进入减速行驶状态时,利用怠速停止控制使内燃机E停止,同时对离合器59解除接合,将驱动轮60与内燃机E切断来使电动机M进行再生制动,但在此期间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保持为高(OD),并且在车辆再起步时从高变速比向低变速比变速。从高变速比向低变速比的变速通过将由第2线性电磁阀50调压后的PL压供给到液压致动器33的减速用油室38来达成。
而且在时刻t6向低变速比的变速完成时,以为了使动力辊19、19不打滑而利用线性电磁阀44提高了液压加载器23的加载器压的状态使车辆再起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内燃机E停止而使得油泵41停止,也能够利用在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中蓄积的液压使第1油路P1和第2油路P2的液压降低迟缓,因此即使不提早再起动内燃机E而是维持停止状态,也能够无妨碍地进行用于再起步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C在第1蓄压器48和第1油路P1之间具备第1电磁阀47,同时在第2蓄压器52和第2油路P2之间具备第2电磁阀51,利用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来控制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的蓄压及释放。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在内燃机E的运转过程中始终打开,始终利用油泵41所产生的液压进行蓄压,但当内燃机E停止时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关闭,保持在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中蓄积的液压。
如图9的时序图所示,当在时刻t1内燃机E停止时,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关闭,因此PH压和PL压因泄漏而比较快地降低。当在时刻t2,PH压和PL压降低至P′时,在该时刻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打开,释放在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中蓄积的液压,因此PH压和PL压维持在P′。然后当在时刻t3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变空时,由于泄漏而使得PH压和PL压再次降低。
当在时刻t4,PH压和PL压降低至P时,从电子控制单元U输出内燃机E的起动要求,在经过了延迟时间的时刻t5,起动马达被驱动,当在时刻t6内燃机E起动并且油泵41进行动作时,液压升高,与此同时,利用第2线性电磁阀50使PL压增加,由此执行从高变速比向低变速比的变速。然后在时刻t7停止起动马达。粗虚线表示不具有蓄压器的现有例,可知由于PH压和PL压减少至不足1.2MPa,即使内燃机E起动,液压也不会迅速升高,向低变速比的变速缓慢,车辆的起步迟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蓄压器48和增速用油室37之间配置第1电磁阀47,同时在第2蓄压器52和减速用油室38之间配置第2电磁阀51,当内燃机E停止时,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关闭,当在内燃机E停止期间PH压和PL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时,将第1电磁阀47和第2电磁阀51打开,因此防止了在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中蓄积的液压被白白消耗,将怠速停止控制的可持续时间最大限度地延长,并能够无妨碍地进行内燃机起动后的向低变速比的变速,使车辆不迟缓地起步。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用于起动内燃机E的起动马达54具备能够与在内燃机E的曲轴11上设置的从动齿轮55啮合的跳入式的驱动齿轮56。另外,起动马达54经由单向离合器57和由例如链轮及环链构成的传动机构63而与设于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的电动油泵58连接,并且电动油泵58所排出的油被供给至油泵41和调节阀43之间的油路。
当向一个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时,跳入式的驱动齿轮56与从动齿轮55啮合而使内燃机E起动,此时单向离合器57解除接合并且电动油泵58未被驱动。另外当向另一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时,单向离合器57接合而电动油泵58被驱动。此时,跳入式的驱动齿轮56不与从动齿轮55啮合,内燃机E与起动马达54被切断。
如图12的时序图所示,即使在时刻t1内燃机E停止而使得油泵41停止,通过从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供给液压,PH压和PL压缓缓降低。当在时刻t2,PH压和PL压降低至P′时,向另一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经由单向离合器57和传动机构63驱动电动油泵58,由此提高液压。然后利用第2线性电磁阀50使PL压增加,开始环面式无级变速器T从高变速比向低变速比的变速。在该变速的过程的时刻t3停止电动油泵58,在时刻t4向一个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并经由驱动齿轮56和从动齿轮55起动内燃机E。其结果为,油泵41开始动作而PH压和PL压增加,当在时刻t5向低变速比的变速完成时,车辆能够起步。然后在时刻t6停止起动马达。
如上所述,通过向一个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能够起动内燃机E,并且通过向另一方向驱动起动马达54能够驱动电动油泵58,因此将起动马达54兼用作泵驱动马达而削减了部件数量,并能够使起动马达54发挥内燃机E的起动和电动油泵58的驱动这两个功能。而且当内燃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如果PH压和PL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利用起动马达54驱动电动油泵58,之后利用起动马达54起动内燃机E,因此能够对液压降低了的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再次蓄压,同时能够无妨碍地进行内燃机E起动后的向低变速比的变速,使车辆不迟缓地起步。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与增速用油室37连接的第1蓄压器48、和与减速用油室38连接的第2蓄压器52,但也可以仅设置第1蓄压器48和第2蓄压器52中的一方。

Claims (5)

1.一种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具备:旋转轴(13),其与内燃机(E)连接;输入盘(15),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13);输出盘(16),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转轴(13);动力辊(19),其以翻滚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凸耳(17)并夹在所述输入盘(15)和所述输出盘(16)之间;以及液压致动器(33),其沿凸耳轴线(21)方向驱动所述凸耳(17)来控制变速比,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油泵(41),其由所述内燃机(E)驱动;第1油路(P1),其经由第1调压构件(46)将所述油泵(41)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所述液压致动器(33)的增速用油室(37);第2油路(P2),其经由第2调压构件(50)将所述油泵(41)产生的液压供给到所述液压致动器(33)的减速用油室(38);蓄压器(48、52),其与所述第1油路(P1)和第2油路(P2)中的至少一方连接;以及开闭阀(47、51),其配置在所述蓄压器(48、52)和所述液压致动器(33)之间,
当所述内燃机(E)处于停止状态时,将在所述蓄压器(48、52)中蓄积的液压供给到所述增速用油室(37)或所述减速用油室(38),
当所述内燃机(E)停止时,将所述开闭阀(47、51)关闭,并且在起动所述内燃机(E)时,将所述开闭阀(47、51)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与驱动轮(60)连接的电动机(M);和在所述内燃机(E)和所述旋转轴(13)之间配置的离合器(59),在减速行驶中对所述离合器(59)解除接合来对所述电动机(M)进行再生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由泵驱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油泵(58);和对所述第1油路(P1)或所述第2油路(P2)的液压进行检测的液压传感器(49、53),如果当所述内燃机(E)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49、53)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起动所述内燃机(E),或利用所述泵驱动马达驱动所述电动油泵(5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具备:液压传感器(49、53),其对所述第1油路(P1)或所述第2油路(P2)的液压进行检测,
如果在所述内燃机(E)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49、53)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将所述开闭阀(47、51)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面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驱动马达是与所述内燃机(E)连接的起动马达(54),所述电动油泵(58)经由单向离合器(57)而与所述起动马达(54)连接,通过向一个方向驱动所述起动马达(54)而能够起动所述内燃机(E),并且通过向另一方向驱动所述起动马达(54)而能够驱动所述电动油泵(58),
如果当所述内燃机(E)处于停止状态时由所述液压传感器(49、53)检测出的液压降低至规定值以下,则在利用所述起动马达(54)驱动所述电动油泵(58)后,利用所述起动马达(54)起动所述内燃机(E)。
CN201510099243.XA 2014-04-23 2015-03-06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0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089134 2014-04-23
JP2014089134A JP6187914B2 (ja) 2014-04-23 2014-04-23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0389A CN105020389A (zh) 2015-11-04
CN105020389B true CN105020389B (zh) 2017-08-11

Family

ID=5441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92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0389B (zh) 2014-04-23 2015-03-06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87914B2 (zh)
CN (1) CN10502038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8535A (ja) * 1987-01-28 1988-08-04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00313252A (ja) * 1999-04-30 2000-11-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エンジン再始動の制御装置
JP2001254744A (ja) * 2000-03-10 2001-09-21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高面圧疲労強度を有するトロイダル式無断変速機用転動部材
JP2003056663A (ja) * 2001-08-20 2003-02-26 Toyota Motor Corp 支持構造および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KR20050042650A (ko) * 2003-11-04 2005-05-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무단변속기의 유압 제어시스템
CN10164431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无级变速器
CN101806356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机构的变速控制器及变速控制方法
CN102084158A (zh) * 2008-12-15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CN10240112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及液压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959U (ja) * 1991-09-11 1993-04-02 株式会社アツギユニシア 車両用アクチユエータの駆動装置
JP3515420B2 (ja) * 1999-05-10 2004-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JP3842150B2 (ja) * 2002-03-08 2006-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JP2004036653A (ja) * 2002-06-28 2004-02-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5533150B2 (ja) * 2010-04-01 2014-06-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5791986B2 (ja) * 2011-07-14 2015-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8535A (ja) * 1987-01-28 1988-08-04 Fuji Heavy Ind Ltd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00313252A (ja) * 1999-04-30 2000-11-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エンジン再始動の制御装置
JP2001254744A (ja) * 2000-03-10 2001-09-21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高面圧疲労強度を有するトロイダル式無断変速機用転動部材
JP2003056663A (ja) * 2001-08-20 2003-02-26 Toyota Motor Corp 支持構造および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KR20050042650A (ko) * 2003-11-04 2005-05-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무단변속기의 유압 제어시스템
CN10164431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无级变速器
CN102084158A (zh) * 2008-12-15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CN101806356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自动变速机构的变速控制器及变速控制方法
CN10240112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及液压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0389A (zh) 2015-11-04
JP6187914B2 (ja) 2017-08-30
JP2015206447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7578B2 (ja) 制御装置
CN100364827C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CN102019923B (zh) 混合动力电动力系中发动机的再起动方法
US8700243B2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N103732464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4684780B (zh) 混合车辆的起动控制装置
CN107406069B (zh) 车辆用起步控制装置及起步控制方法
JP355006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WO2011122114A1 (ja) 制御装置
JP5915666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KR20020032376A (ko) 차량의 시동제어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JP2009001165A (ja) 摩擦クラッチ
CN103826949B (zh) 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JP5900642B2 (ja)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CN103796890A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装置
CN1945061B (zh) 车辆传动装置
US9267448B2 (en) Vehicle travel control device
US20140221152A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JP6109292B2 (ja) 油圧供給装置
JP356496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車両の発進装置
CN106627563B (zh) 用于在滚动车辆的发动机停止和启动期间使变速器运转的系统和方法
US8708082B2 (en) Transmission oil deliver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5020389B (zh)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US20140195086A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US20170305277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dri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