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4158A - 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158A
CN102084158A CN2008801302020A CN200880130202A CN102084158A CN 102084158 A CN102084158 A CN 102084158A CN 2008801302020 A CN2008801302020 A CN 2008801302020A CN 200880130202 A CN200880130202 A CN 200880130202A CN 102084158 A CN102084158 A CN 102084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hydraulic chamber
hydraulic
power roller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02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158B (zh
Inventor
田渊元树
菅谷正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4Friction gearings
    • F16H61/6649Friction gea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of the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04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 F16H15/06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 F16H15/32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 F16H15/36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cave friction surface, e.g. a hollow toroid surface
    • F16H15/38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cave friction surface, e.g. a hollow toroid surface with two members B having hollow toroid surfaces opposite to each other, the member or members A being adjustably mounted between the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4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06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 F16H63/065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hydraulic actu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具备:变速比变更单元(5),其能够通过使动力滚子(4)倾斜而变更变速比,所述变速比是输入盘(2)与输出盘(3)的旋转速度比;夹压单元(15),其能够通过从液压控制单元(9)经由连结油路(101)供给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介质的压力,作用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所述液压控制单元控制工作介质的压力;和压力开放单元(100),其设置于连结油路(101),能够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102)开放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在压力开放单元(10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开放部(102)在铅直方向上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上侧,所以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特别涉及通过配置在输入盘与输出盘之间的动力滚子的移动进行变速比的变更的所谓环(toroidal)式的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车辆中,为了以与车辆的行驶状态最适应的条件向路面传递来自作为驱动源的内燃机、电动机的驱动力即输出转矩,在驱动源的输出侧设有变速器。在该变速器中有无级(连续)控制变速比的无级变速器和阶段性(不连续)控制变速比的有级变速器。在这里,在这样的无级变速器即所谓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中,例如有:经由夹在输入盘与输出盘之间的动力滚子(power roller)在各盘之间传递转矩、并且使动力滚子倾斜而使变速比变化的所谓环式的无级变速器。
该环式无级变速器,在具有环面的输入盘与输出盘之间夹入将外周面设为与环面相对应的曲面的动力滚子等旋转单元,利用形成在这些输入盘、输出盘以及动力滚子之间的牵引油(traction oil,曳引机油)的油膜的剪切力,传递转矩。而且,该动力滚子由万向节十字轴(trunnion)支撑得旋转自如,该万向节十字轴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且例如通过向变速控制液压(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使变速控制按压力对设置于万向节十字轴的活塞作用,由此能够向沿着该旋转轴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由万向节十字轴支撑的动力滚子与该万向节十字轴一起从相对于输入盘以及输出盘的中立位置向变速位置移动,在动力滚子与盘之间切向力作用,产生侧滑,该动力滚子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输入盘以及输出盘旋转即倾斜,其结果,使作为输入盘与输出盘的转速比的变速比变更。并且,作为输入盘与输出盘的转速比的变速比基于动力滚子相对于输入盘以及输出盘倾斜的角度即倾斜角而确定,该倾斜角基于作为该动力滚子从中立位置向变速位置侧移动的移动量的行程量(偏置量)的积分值而确定。
在这里,这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例如通过夹压单元作用用于将动力滚子夹入输入盘与输出盘之间的预定的夹压力,从而在输入盘、输出盘与动力滚子的接触部分维持适当的牵引状态。
作为这样的以往的环式的无级变速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装置,通过液压式的按压装置(夹压单元)确保由输出侧、输出侧两盘的内侧面与动力滚子的圆周面构成的牵引部的表面压力,在连结在输出盘侧的输出轴停止或者以极低速度旋转时,将上述按压装置产生按压力降低。由此,该无级变速装置的上述牵引部的蠕变率升高,将传递于上述输出轴的转矩抑制得低,从而抑制该输出轴的转矩变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在动力滚子以及支撑该动力滚子的万向节十字轴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与输出转矩相应地使抵抗作用于输入盘、输出盘与动力滚子的接触点的切向力的大小的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的活塞,使作用于动力滚子的切向力与变速控制按压力互相平衡,由此,将动力滚子以及支撑该动力滚子的万向节十字轴的位置固定在中立位置,将变速比固定。在这里,例如在与发动机等驱动源的输出轴的旋转联动而驱动的泵的驱动停止、为了在万向节十字轴上作用变速控制按压力而向液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下降、变速控制按压力没有作用于该万向节十字轴的状态下,若搭载该环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由于牵引、惯性行驶等而移动,则输出盘旋转、从输出盘向动力滚子作用切向力、动力滚子向变速位置移动,由此变速比向减少侧(增速侧)变速、进行升档。因此,在下一次起动、起步时,必须在变速比比较小的状态下起步,其结果,会由于转矩不足等导致起步性恶化。由此,在这样的无级变速器中,希望在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的运行状态下防止上述的无意图的变速。
在处于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装置那样,能够通过降低上述按压装置(夹压单元)产生的按压力,防止上述的无意图的变速。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装置中,没有具体公开用于降低按压装置(夹压单元)产生的按压力的结构,希望更适当防止无意图的变速,例如按压装置(夹压单元)产生的按压力的降低、按压力的恢复的响应性的提高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防止无意图的变速的无级变速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盘,驱动力被输入于所述输入盘;输出所述驱动力的输出盘;设置在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之间的动力滚子;变速比变更单元,其将所述动力滚子支撑得旋转自如并且倾斜自如,并且能够通过使所述动力滚子倾斜而变更变速比,所述变速比是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的旋转速度比;夹压单元,其能够通过从液压控制单元经由连结油路供给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工作介质的压力,作用将所述动力滚子夹入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之间的夹压力,所述液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和压力开放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连结油路,能够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开放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开放部在铅直方向上比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经由所述开放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开放的开放状态;在所述驱动源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所述开放部的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处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所述开放部的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所述怠速停止控制是自动停止怠速运行的控制。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具有分支开放油路,所述分支开放油路的一端侧能够与所述连结油路连通、且另一端侧的开口形成所述开放部。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具有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能够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与所述液压控制单元连接的封闭状态、和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与所述开放部连接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切换单元由在通电时变为所述封闭状态、在不通电时变为所述开放状态的电磁阀构成。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切换单元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比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优选:所述变速比变更单元,通过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滚子的支撑单元,由此使所述动力滚子与该支撑单元一起从相对于所述输入盘以及所述输出盘的中立位置移动到变速位置,使该动力滚子倾斜;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具有加压单元,所述加压单元能够与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的输出轴的旋转联动地驱动,从而对所述工作介质加压;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为所述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设为通过所述开放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开放的开放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具备压力开放单元,其设置于连结油路,能够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开放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在压力开放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开放部在铅直方向上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所以能够适当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重要部分的示意结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的动力滚子相对于输入盘的中立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的动力滚子相对于输入盘的变速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供给工作油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供给工作油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环式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
2:输入盘
3:输出盘
4:动力滚子
5:变速比变更部(变速比变更单元)
6:万向节十字轴(支撑单元)
7:移动部
8:液压活塞部
9: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单元)
9a:液压泵(加压单元)
10:输入轴
11:变速器轴
15:液压按压机构(夹压单元)
15a:夹压力产生液压室
15b:夹压按压力活塞
15c:导入排出口
21:发动机(驱动源)
21a:曲轴(驱动源的输出轴)
60:ECU
100:压力开放机构(压力开放单元)
101:连结油路
101a:液压室侧油路
101b:控制装置侧油路
102:开放部
103:分支开放油路
103a:开放开口
104:切换阀(切换单元)
104a:螺线管
104b:弹性构件
105:贮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并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重要部分的示意结构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的动力滚子相对于输入盘的中立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具备的动力滚子相对于输入盘的变速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供给工作油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另外,图2是表示构成作为无级变速器的环式无级变速器的各动力滚子中任意的动力滚子和与该动力滚子接触的输入盘的图。另外,图3、图4是从输出盘侧观察输入盘的图,输入盘与动力滚子分别仅示意图示出1个。
在这里,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产生向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传递的驱动力的驱动源,使用产生发动机转矩的内燃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产生马达转矩的马达等电动机。另外,也可以并用内燃机以及电动机作为驱动源。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用于以与车辆的行驶状态相应的最合适的条件,向驱动轮27传递来自作为搭载于车辆的驱动源的发动机21的驱动力即输出转矩,是能够无级(连续)地控制变速比的所谓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是在经由夹在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动力滚子4在各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传递转矩、并且使动力滚子4倾斜而使变速比变化的、所谓的环式的无级变速器。即,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在具有环面2a、3a的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夹入外周面设为与环面2a、3a相对应的曲面的动力滚子4,利用形成于这些输入盘2、输出盘3以及动力滚子4之间的牵引油的油膜的剪切力传递转矩。
具体地说,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如图1、图2所示,具备输入盘2、输出盘3、动力滚子4和作为变速比变更单元的变速比变更部5。变速比变更部5具有作为支撑单元的万向节十字轴6和移动部7。进而,移动部7具有液压活塞部8和作为液压控制单元的液压控制装置9。另外,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具备作为控制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各部分的控制单元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60。在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被设置成与输入盘2和输出盘3接触的动力滚子4,通过移动部7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从中立位置移动到变速位置,由此使作为输入盘2与输出盘3的转速比的变速比变更。
经由例如作为起步机构的、为流体传动装置的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2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等,来自发动机21侧的驱动力(转矩)传递(输入)到输入盘2。
发动机21输出用于使搭载有该发动机21的车辆前进或者后退的发动机转矩,即驱动力。另外,发动机21与ECU60电连接,由该ECU60控制其驱动,控制输出的驱动力。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经由曲轴21a向变矩器22传递。
变矩器22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将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传递。变矩器22具备泵(泵叶轮)、涡轮(涡轮转子)、定子、锁止离合器。泵经由前盖等连结于发动机21的曲轴21a,被设置得能够与曲轴21a、前盖一起旋转。涡轮被配置成与上述泵相对。该涡轮经由输入轴22a、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连结于输入轴10,被设置得能够与输入轴10一起以与曲轴21a相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被配置于该泵与涡轮之间。锁止离合器被设置于该涡轮与前盖之间,被连结于涡轮。
因此,该变矩器22中,发动机21的驱动力(发动机转矩)从曲轴21a经由前盖向泵传递。而且,在锁止离合器分离着的情况下,传递于该泵的驱动力经由介于泵与涡轮之间的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向涡轮、输入轴22a、输入轴10传递。此时,变矩器22能够通过定子使在泵与涡轮之间循环的工作油的流动变化、得到预定的转矩特性。而且,变矩器22中,在连结于涡轮的锁止离合器卡合于前盖的情况下,经由前盖向泵传递的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不经由工作油而直接向输入轴10传递。在这里,锁止离合器的卡合以及卡合的解除、即进行ON、OFF的ON/OFF控制通过从后述的液压控制装置9供给的工作油进行。液压控制装置9与后述的ECU60连接。因此,锁止离合器的ON/OFF控制由ECU60进行。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将经由变矩器22传递的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输入盘2传递。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例如由行星齿轮机构、前进离合器(摩擦离合器)以及止回闸(摩擦制动器)等构成,将发动机21的驱动力直接向输入盘2传递或者翻转而向输入盘2传递。即,经过了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的发动机21的驱动力,作为在使输入盘2正旋转的方向(车辆前进时输入盘2旋转的方向)上作用的正向旋转驱动力,或者作为在使输入盘2反向旋转的方向(车辆后退时输入盘2旋转的方向)上作用的反向旋转驱动力,向输入盘2传递。由该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方向的切换控制,通过执行前进离合器、止回闸卡合以及卡合的解除、即进行ON、OFF的ON/OFF控制而进行。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进行的驱动力的传递方向的切换控制,换而言之前进离合器、止回闸的ON/OFF控制,通过从后述的液压控制装置9供给的工作油而进行。因此,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的切换控制由ECU60进行。
输入盘2在基于发动机21的旋转而旋转的输入轴10上结合有2个,被设置得通过该输入轴10而旋转自如。进而言之,各输入盘2由进行与输入轴10相同的旋转的变速器轴(variator shaft)11旋转。因此,各输入盘2能够以作为盘旋转轴线的输入轴10的旋转轴线X1为旋转中心旋转。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对于变速器轴11,在前侧(发动机21侧)设有前侧输入盘2F,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于前侧输入盘2F隔着预定的间隔地在后侧(驱动轮27侧)设有后侧输入盘2R
前侧输入盘2F经由滚珠花键11a支撑于变速器轴11。即,前侧输入盘2F能够伴随着变速器轴1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该变速器轴11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移动地支撑于变速器轴11。进而换而言之,前侧输入盘2F,相对于变速器轴11,不会绕旋转轴线X1相对地旋转变位,而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变位。另一方面,后侧输入盘2R经由花键嵌合部支撑于变速器轴11,并且通过设置于变速器轴11的后侧端部的卡环11b限制向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的移动。即,后侧输入盘2R能够伴随着变速器轴1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能够伴随着变速器轴11的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的移动而移动地支撑于变速器轴11。进而换而言之,后侧输入盘2R,相对于变速器轴11,不会绕旋转轴线X1相对旋转变位,并且也不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变位。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别前侧输入盘2F与后侧输入盘2R的情况下,仅简称为“输入盘2”。
各输入盘2形成在中央形成有开口、从外侧向中央侧逐渐突出的形状。各输入盘2的突出部分的斜面形成为沿着旋转轴线X1方向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弧形状,形成各输入盘2的环面2a。2个输入盘2被设置成环面2a互相相对。
输出盘3将传递(输入)到各输入盘2的驱动力向驱动轮27侧传递(输出),与各输入盘2对应各设置1个、合计设置2个。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对于变速器轴11,在前侧(发动机22侧)设有前侧输出盘3F,在后侧(驱动轮27侧)设有后侧输出盘3R。前侧输出盘3F与后侧输出盘3R都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设置于前侧输入盘2F与后侧输入盘2R之间,进而言之,后侧输出盘3R设置于前侧输出盘3F与后侧输入盘2R之间。即,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从前侧开始按顺序设有前侧输入盘2F、前侧输出盘3F、后侧输出盘3R、后侧输入盘2R。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别前侧输出盘3F与后侧输出盘3R的情况下,仅简称为“输出盘3”。
各输入盘2与各输出盘3被设置成与旋转轴线X1同轴地相对于输入轴10相对旋转自如。因此,各输出盘3能够以旋转轴线X1为旋转中心旋转。而且,各输出盘3形成为与各输入盘2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各输出盘3形成在中央形成有开口、从外侧向中央侧逐渐突出的形状。各输出盘3的突出部分的斜面形成为沿着旋转轴线X1方向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弧形状,形成各输出盘3的环面3a。而且,各输出盘3被设置成:如上所述那样在沿着旋转轴线X1方向上设置于2个输入盘2之间,并且,各环面3a分别与各输入盘2的环面2a相对。即,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截面内,一方的前侧输入盘2F的环面2a与前侧输出盘3F的环面3a相对,形成前侧(发动机21侧)半圆腔CF,另一方的后侧输入盘2R的环面2a与后侧输出盘3R的环面3a相对,形成另外的后侧(驱动轮27侧)半圆腔CR
另外,各输出盘3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变速器轴11。在这2个输出盘3之间,连结有输出齿轮12,该输出齿轮12能够与2个输出盘3一起一体旋转。在输出齿轮12上,啮合有中间轴齿轮(counter gear,反转齿轮、分配轴齿轮、副轴齿轮)13,在该中间轴齿轮13上连结有输出轴14。因此,伴随着各输出盘3的旋转,输出轴14旋转。而且,该输出轴14经由动力传递机构24、差动齿轮25等连接于驱动轮27,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24、差动齿轮25等向驱动轮27传递(输出)。
动力传递机构24在环式无级变速器1与差动齿轮25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动力传递机构24被配置于输出盘3与差动齿轮25之间。差动齿轮25在动力传递机构24与驱动轮27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差动齿轮25被配置于动力传递机构24与驱动轮27之间。在差动齿轮25上,连结有驱动轴26。在驱动轴26上,安装有驱动轮27。
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与输出盘3接触地设置于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将来自输入盘2的驱动力向输出盘3传递。即,动力滚子4,其外周面形成为与环面2a、3a相对应的曲面状的接触面4a。而且,动力滚子4被夹持于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接触面4a能够与环面2a、3a接触,各动力滚子4分别通过后述的万向节十字轴6被支撑成一边使该接触面4a与环面2a、3a接触,一边动力滚子4以作为动力滚子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X2为旋转中心旋转自如。动力滚子4使用由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供给的牵引油形成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环面2a、3a与动力滚子4的接触面4a之间的油膜的剪切力而传递驱动力(转矩)。
动力滚子4相对于由一对输入盘2与输出盘3形成的1个腔分别设置2个,合计4个。即,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在前侧半圆腔CF,一对地设有2个动力滚子4,在后侧半圆腔CR,一对地设有2个动力滚子4。在前侧半圆腔CF、后侧半圆腔CR分别以一对设置的动力滚子4被设置成夹着旋转轴线X1互相相对。
更具体地说,动力滚子4由动力滚子本体41和外轮42构成。动力滚子本体41在外周面上形成有与输入盘2、输出盘3的环面2a、3a接触的上述的接触面4a。动力滚子本体41相对于形成于外轮42的旋转轴42a,经由轴承部(向心轴承)43a支撑得旋转自如。另外,动力滚子本体41经由轴承部(推力轴承)43b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外轮42的与动力滚子本体41相对的面。因此,动力滚子本体41能够以旋转轴42a的旋转轴线X2为旋转中心旋转。
外轮42中,与上述的旋转轴42a一起形成有偏心轴42b。偏心轴42b形成为旋转轴线X2’在相对于旋转轴42a的旋转轴线X2偏移的位置。偏心轴42b,经由轴承部(向心轴承)43c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嵌合部6d,嵌合部6d作为凹部形成于后述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滚子支撑部6a。因此,外轮42能够以偏心轴42b的旋转轴线X2’为中心旋转。也就是说,动力滚子4能够相对于万向节十字轴6以旋转轴线X2以及旋转轴线X2’为中心旋转,即,能够以旋转轴线X2’为中心公转并且以旋转轴线X2为中心自转。由此,动力滚子4成为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例如能够允许部件变形、部件精度的偏差。
在这里,输入轴10被连接于作为夹压单元的液压按压(后方装载)机构15。液压按压机构15用于作用夹压力,该夹压力使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接触,将动力滚子4夹入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该液压按压机构15具有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和夹压按压力活塞15b。液压按压机构15,通过使向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的作为工作介质的工作油的压力、即液压,作用于伴随着输入盘2的旋转而旋转的作为压力作用面的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以及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能够作用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
具体地说,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相对于2个输入盘2被设置于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的一侧。在这里,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相对于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被设置于前侧输入盘2F侧,被配置于输入轴10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根据运行状态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内部供给工作油。
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形成为圆板状,以其中心与旋转轴线X1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于变速器轴11的一端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被设置在变速器轴11的与设有后侧输入盘2R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即前侧(发动机21侧)。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与前侧输入盘2F隔着间隔地配置于输入轴10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上述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被设置于该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
另外,夹压按压力活塞15b能够与变速器轴11一起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且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移动地设置于变速器轴11。即,夹压按压力活塞15b能够伴随着变速器轴1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能够伴随着变速器轴11的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的移动而移动地支撑于变速器轴11。进而换而言之,夹压按压力活塞15b,相对于变速器轴11,不绕旋转轴线X1相对旋转变位,并且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也不相对变位。因此,后侧输入盘2R、变速器轴11以及夹压按压力活塞15b能够一体地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移动。另外,前侧输入盘2F能够与后侧输入盘2R、变速器轴11以及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一起一体地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另一方面,通过滚珠花键11a,能够相对于该后侧输入盘2R、变速器轴11以及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进而,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也被连结于输入轴10,被设置得能够与该输入轴10一起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另外,能够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即,后侧输入盘2R、变速器轴11以及夹压按压力活塞15b能与输入轴10一体地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另一方面,能够相对于该输入轴10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来自输入轴10的驱动力向变速器轴11传递,从变速器轴11向前侧输入盘2F、后侧输入盘2R传递。
另外,前侧输入盘2F具有上述的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另一方面,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具有上述的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在前侧输入盘2F上设置于作为与动力滚子4接触的接触面的环面2a的背面。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上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与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相对的面上。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被设置成夹着上述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相对。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通过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与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划分。即,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与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中,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在后侧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相对,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在前侧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相对。
因此,液压按压机构15,通过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内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使夹压按压力作用于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以及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之间作用,由此使前侧输入盘2F从液压按压机构15侧向朝后侧分开的方向移动,使后侧输入盘2R与变速器轴11一起从后侧向接近液压按压机构15侧的方向移动。此时,前侧输入盘2F相对于变速器轴11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且,液压按压机构15使前侧输入盘2F从液压按压机构15侧向后侧移动,使后侧输入盘2R与变速器轴11一起向接近前侧的方向移动,由此使前侧输入盘2F接近前侧输出盘3F侧并且使后侧输入盘2R接近后侧输出盘3R侧,在前侧输入盘2F与前侧输出盘3F之间以及后侧输入盘2R与后侧输出盘3R之间产生夹压力。由此,液压按压机构15在前侧输入盘2F与前侧输出盘3F之间以及后侧输入盘2R与后侧输出盘3R之间产生夹压力,所以能够将各动力滚子4分别以预定的夹压力夹入前侧输入盘2F与前侧输出盘3F之间以及后侧输入盘2R与后侧输出盘3R之间。其结果,能够防止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滑动,能够维持适当的牵引状态。
在这里,通过后述的液压控制装置9控制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的工作油的量或者液压,由此,由液压按压机构15产生的夹压按压力换而言之夹压力,被控制为基于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输入的输入转矩的预定的大小。液压控制装置9被连接于后述的ECU60。因此,由液压按压机构15产生的夹压按压力的大小的控制由ECU60进行。
变速比变更部5如上所述那样具有万向节十字轴6和移动部7,通过移动部7,使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旋转轴线X1移动,使动力滚子4相对于该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由此变更变速比。在这里,所谓变速比,为输入盘2与输出盘3的旋转速度比,换而言之转速比,典型地能够这样表示:变速比=输出侧接触半径(动力滚子4与输出盘3相接触的接触半径(接触点与旋转轴线X1的距离))/输入侧接触半径(输入盘2与动力滚子4相接触的接触半径)。
具体地说,各万向节十字轴6将动力滚子4分别支撑得旋转自如,并且使该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移动、支撑得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自如。万向节十字轴6具有滚子支撑部6a和作为轴部的旋转轴6b。
滚子支撑部6a形成有配置动力滚子4的空间部6c,在该空间部6c形成有凹部状的嵌合部6d。而且,万向节十字轴6,在该空间部6c,如上所述那样将动力滚子4的偏心轴42b插入嵌合部6d,由此将动力滚子4旋转自如地支撑。另外,滚子支撑部6a被设置得能够与旋转轴6b一体地移动。旋转轴6b形成得从滚子支撑部6a的肩部6e突出。
在这里,滚子支撑部6a的肩部6e是在滚子支撑部6a上相对于设有嵌合部6d的壁面部立设而设置的壁面部。肩部6e在滚子支撑部6a上相对于设有嵌合部6d的壁面部设置一对,这一对肩部6e被设置成互相相对。于是,通过这一对肩部6e互相相对,滚子支撑部6a形成有上述的空间部6c。在这里,滚子支撑部6a中,设有嵌合部6d的壁面部以及一对肩部6e形成为一体。
而且,旋转轴6b如上所述那样形成得从滚子支撑部6a的一对肩部6e分别突出。各旋转轴6b形成为柱状,并被设置成能够以相互同轴的旋转轴线X3为旋转中心旋转。万向节十字轴6,以滚子支撑部6a与该旋转轴6b一起以旋转轴线X3为旋转中心旋转自如的方式,经由后述的下连杆16a、上连杆17a、缸体86等支撑于壳体1a。另外,万向节十字轴6,以滚子支撑部6a与该旋转轴6b一起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经由下连杆16a、上连杆17a、缸体86等支撑于壳体1a,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后述的移动部7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对于该下连杆16a以及上连杆17a,在后面详细说明。
万向节十字轴6相对于由一对输入盘2与输出盘3形成的1个腔分别设置2个,合计4个,分别支撑4个动力滚子4的各个。即,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相对于前侧半圆腔CF以一对设有分别支撑2个动力滚子4的2个万向节十字轴6,相对于后侧半圆腔CR以一对设有分别支撑2个动力滚子4的2个万向节十字轴6。
在这里,万向节十字轴6以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与垂直于旋转轴6b的旋转轴线X3的平面平行的方式支撑动力滚子4。另外,万向节十字轴6被配置成旋转轴6b的旋转轴线X3与垂直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旋转轴线X1的平面平行。即,万向节十字轴6通过在与旋转轴线X1垂直的平面内沿着旋转轴线X3移动,能够使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旋转轴线X1沿着旋转轴线X3移动。另外,万向节十字轴6通过以旋转轴线X3为旋转中心旋转,能够使动力滚子4在与旋转轴线X3垂直的平面内以该旋转轴线X3为中心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自如。另外,换而言之,通过后述的倾斜力作用于动力滚子4,万向节十字轴6将该动力滚子4支撑得倾斜自如。
移动部7,使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上移动,如上所述,具有液压活塞部8、和液压控制装置9。
液压活塞部8构成为包含作为活塞的变速控制活塞81、和变速控制液压室82,通过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承受导入变速控制液压室82的工作油的液压,由此使万向节十字轴6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2个方向(A1方向以及A2方向)上移动。即,液压活塞部8,通过向变速控制液压室82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设置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凸缘部84。
具体地说,变速控制活塞81由活塞基础部83与凸缘部84构成。活塞基础部83形成为圆筒形状,旋转轴6b的一端部插入,相对于旋转轴线X3方向以及围绕旋转轴线X3的方向被固定。
凸缘部84以从活塞基础部83向活塞基础部83的径向换而言之旋转轴6b的径向突出的方式固定地设置,能够与活塞基础部83以及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轴6b一起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上移动。凸缘部84围绕旋转轴6b的旋转轴线X3形成为环板状。
变速控制液压室82由液压室形成构件85形成。该液压室形成构件85由作为第1形成构件的缸体86以及作为第2形成构件的下盖87构成。即,液压室形成构件85形成变速控制液压室82的壁面,并且在万向节十字轴6的移动方向(行程方向)即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被分割为缸体86与下盖87。缸体86形成有成为变速控制液压室82的空间部的凹部。下盖87以将缸体86的凹部的开口堵住的方式固定于该缸体86,由此,变速控制液压室82通过缸体86与下盖87划分为以旋转轴线X3为中心的圆筒状(筒状)。该缸体86与下盖87在缸体86的与下盖87侧相反一侧固定于壳体1a。另外,在缸体86与下盖87之间,设有防止变速控制液压室82内的工作油向外部泄漏的密封垫88。
而且,凸缘部84被收纳于供工作油导入的变速控制液压室82内,并且将该变速控制液压室82内在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上分割划分为2个液压室,即,第1液压室OP1与第2液压室OP2。第1液压室OP1通过向内部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使万向节十字轴6与凸缘部84一起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移动,另一方面,第2液压室OP2通过供给到内部的工作油的液压,使万向节十字轴6与凸缘部84一起向作为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2方向A2移动。
在凸缘部84的径向外侧的顶端部,设有环状的密封构件S1,因此,由该凸缘部84划分的变速控制液压室82的第1液压室OP1与第2液压室OP2分别由该密封构件S1密封得工作油互不泄漏。另外,在活塞基础部83的外周部,在其与作为形成变速控制液压室82的液压室形成构件85的缸体86、下盖87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构件S2、S3、S4,因此,活塞基础部83的外周部与缸体86、下盖87之间,由该密封构件S2、S3、S4密封得变速控制液压室82内的工作油不会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每一对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分别设有2个动力滚子4、万向节十字轴6,所以该第1液压室OP1以及第2液压室OP2,在每一对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分别设有2个。在这里,在这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中,第1液压室OP1以及第2液压室OP2的位置关系在每个万向节十字轴6交换。即,作为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第1液压室OP1的液压室成为另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第2液压室OP2,作为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室成为另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第1液压室OP1。因此,在图2所示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设置于每一对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2个动力滚子4通过第1液压室OP1或者第2液压室OP2内的液压,沿着旋转轴线X3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移动。
液压控制装置9,向变速器的各部分例如液压活塞部8的变速控制液压室82、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变矩器2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3等供给工作油。在这里,液压控制装置9至少控制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变速控制液压室82供给的工作油的量或者液压。
液压控制装置9通过作为加压单元的液压泵9a,吸引、加压、排出储存于油罐、向变速器的各部分供给的工作油。在这里,液压泵9a例如与作为产生驱动力的发动机21的输出轴的曲轴21a的旋转联动地驱动,吸引、加压、排出储存于油罐的工作油。
液压控制装置9中,由液压泵9a加压的工作油经由压力调节阀向各种流量控制阀等供给。各种流量控制阀包含滑阀阀芯、电磁螺线管等而构成,包括:控制向第1液压室OP1、第2液压室OP2供给工作油或者从第1液压室OP1、第2液压室OP2排出工作油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工作油或者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排出工作油的流量控制阀等。液压控制装置9的流量控制阀,例如通过由驱动电流驱动的电磁螺线管使滑阀阀芯的位置变位,控制相对于第1液压室OP1、第2液压室OP2、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或者液压,所述驱动电流基于从ECU60输入的控制指令值输入。另外,压力调节阀,在比压力调节阀靠下游侧的液压为预定液压以上即作为液压控制装置9的初始压力(original pressure)而使用的主压力(line pressure)以上时,使位于下游侧的工作油返回到油罐、调压为预定的主压力。
例如,当ECU60控制液压控制装置9的流量控制阀、将由液压泵9a加压的工作油向第1液压室OP1供给、将第2液压室OP2内的工作油排出时,第1液压室OP1的液压作用于凸缘部84,成为第1液压室OP1的液压>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由此,液压活塞部8的凸缘部84被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按压,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移动。同样,当ECU60控制液压控制装置9的流量控制阀、将由液压泵9a加压的工作油从第1液压室OP1排出、向第2液压室OP2内供给时,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作用于凸缘部84,成为第1液压室OP1的液压<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由此,液压活塞部8的凸缘部84被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2方向A2按压,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2方向A2移动。此时,与流量控制阀的滑阀阀芯的移动量相应地,调整动力滚子4的向第1方向A1或者第2方向A2的移动。
因此,该移动部7,通过由ECU60驱动液压控制装置9,控制液压活塞部8的各变速控制液压室82内的液压,由此能够使预定的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使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2个方向即第1方向A1与第2方向A2移动。此时,如上所述,设置于每一对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以及一对动力滚子4沿着旋转轴线X3向互相相反方向移动。于是,变速比变更部5,能够通过该移动部7,使一对动力滚子4与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从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中立位置(参照图3)向与变速比相应的变速位置(参照图4)向互相相反方向移动,使该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由此变更变速比。
在这里,如图3所示,动力滚子4的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中立位置为变速比固定的位置,是使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的倾斜力不能作用于该动力滚子4的位置。即,在动力滚子4位于中立位置、变速比固定的状态下,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被设置于包含旋转轴线X1并且与旋转轴线X3垂直的平面内。换而言之,在动力滚子4的中立位置(变速比固定时),动力滚子4的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的位置被设定于该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通过(正交)旋转轴线X1的位置。此时,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输出盘3的接触点,动力滚子4的旋转方向(滚动的方向)与输入盘2、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一致,其结果,在动力滚子4上没有作用倾斜力,因此,动力滚子4一边停在该中立位置一边与输入盘2一起持续旋转,这期间的变速比被固定。
此时,从输入盘2作用于动力滚子4力基本上只是驱动力(转矩),所以移动部7的液压活塞部8与液压控制装置9通过液压使仅抵抗该驱动力的力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即,在动力滚子4以及支撑动力滚子4的万向节十字轴6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抵抗切向力F1(参照图3)的大小的变速控制按压力F2(参照图3)作用于凸缘部84,使作用于动力滚子4的切向力F1与变速控制按压力F2平衡,由此将动力滚子4以及支撑动力滚子4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位置固定于中立位置,将变速比固定。所述切向力F1是与输入转矩相应地作用于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的接触点的力。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动力滚子4的变速位置为变速比被变更的位置,是使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的倾斜力作用于该动力滚子4的位置。即,在动力滚子4位于变速位置、变速比变更的状态下,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被设定在从包含旋转轴线X1并且与旋转轴线X3垂直的平面内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或者第2方向A2移动了的位置。换而言之,在动力滚子4的变速位置(变速时),动力滚子4的沿着旋转轴线X3的方向的位置,被设定为从该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通过旋转轴线X1的位置、即中立位置偏置的位置。此时,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输出盘3的接触点,动力滚子4的旋转方向与输入盘2、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错开,由此,倾斜力作用于动力滚子4。其结果,通过作用于动力滚子4的倾斜力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之间产生侧滑,动力滚子4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的输入侧接触半径、和动力滚子4与输出盘3的输出侧接触半径被变更,因此,变速比被变更。
例如,如本图4所示,在输入盘2向图4中的箭头B方向(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下,使动力滚子4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2方向A2(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处与输入盘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输入盘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沿着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的方向))偏置。于是,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输入盘2的圆周方向的力作用于动力滚子4,使动力滚子4向输入盘2的周边侧移动的方向(使动力滚子4从输入盘2的旋转轴线X1离开的方向)的倾斜力作用。其结果,动力滚子4以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向输入盘2的径向外侧移动并且与输出盘3的接触点向输出盘3的径向内侧移动的方式倾斜,变速比向减小侧变更,进行升档。然后,动力滚子4再次返回到中立位置,由此将变更后的变速比固定。
相反,在降档时,使动力滚子4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处的输入盘2的移动方向,即沿着输入盘2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与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置。于是,在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输入盘2的圆周方向的力作用于动力滚子4,使动力滚子4向输入盘2的中心侧移动的方向(使动力滚子4接近输入盘2的旋转轴线X1的方向)的倾斜力作用。其结果,动力滚子4以与输入盘2的接触点向输入盘2的径向内侧移动并且与输出盘3的接触点向输出盘3的径向外侧移动的方式倾斜,变速比向增大侧变更,降档。然后,通过动力滚子4再次返回到中立位置而将变更后的变速比固定。
在这里,该动力滚子4的位置由行程量和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倾斜角确定。动力滚子4的行程量,是将动力滚子4的旋转轴线X2通过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旋转轴线X1的中立位置设为基准位置、作为从该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A1或者第2方向A2移动的移动量的行程量,进而言之,是与距中立位置的行程量(偏置量)相应的量。动力滚子4的倾斜角,是将作为动力滚子4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线X2与作为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线X1正交的位置设为基准位置、从该基准位置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倾斜角度(锐角侧的倾斜角度),换而言之,是围绕旋转轴线X3的旋转角度。而且,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比由动力滚子4的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倾斜角确定,该倾斜角由动力滚子4的距中立位置的行程量(偏置量)的积分值确定。
在这里,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作为用于使设置于每一对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一对动力滚子4以及万向节十字轴6的沿着旋转轴线X3的相反方向的移动同步的机构,具备下连杆机构16以及上连杆机构17。
下连杆机构16具有作为连杆构件的下连杆16a,另一方面,上连杆机构17具有作为连杆构件的上连杆17a。下连杆16a,在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轴6b中设有变速控制活塞81的一端部侧(缸体86与滚子支撑部6a的一方的肩部6e之间),经由作为球面轴承的轴承部(向心轴承)6f连结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上连杆17a,在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轴6b中另一端部侧(滚子支撑部6a的另一方的肩部6e侧),经由作为球面轴承的轴承部(向心轴承)6f连结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
而且,下连杆16a、上连杆17a分别由经由缸体86固定于壳体1a的下柱16b的下支撑轴16c、固定于壳体1a的上柱17b的上支撑轴17c支撑。下支撑轴16c、上支撑轴17c都形成为圆柱状,以其中心轴线成为与旋转轴线X1平行的方向的方式,固定设置成不会相对于壳体1a相对移动。而且,下连杆16a、上连杆17a分别由该下支撑轴16c、上支撑轴17c支撑,由此构成为能够以该下支撑轴16c、上支撑轴17c为支点、即以下支撑轴16c、上支撑轴17c的中心轴线为摆动轴线X4,跷跷板状地摆动。
因此,下连杆机构16以及上连杆机构17,通过下连杆16a、上连杆17a以作为下支撑轴16c、上支撑轴17c的中心轴线的摆动轴线X4为中心摆动,能够使一对万向节十字轴6的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相反方向的移动同步。另外,在上柱17b上安装有喷嘴17d,在该喷嘴17d上设有喷射孔17e,从该喷射孔17e喷射上述的牵引油。
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作为促进多个万向节十字轴6的以旋转轴线X3为旋转中心的旋转的同步的机构,具备同步机构18。同步机构18具有同步线19和多个固定滑轮20。同步机构18,通过固定设置于各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轴6b的固定滑轮20与同步线19的摩擦力,将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转矩向另一方的万向节十字轴6传递,由此能够促进多个万向节十字轴6的以旋转轴线X3为旋转中心的旋转的同步,同步线19在旋转轴线X1方向或者旋转轴线X2方向上相邻的固定滑轮20之间以交叉一次的方式反转而张紧架设。
其结果,在各动力滚子4、各万向节十字轴6的倾斜动作(变速动作)中,即使在由于作为多个动力滚子4的支撑构造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部件精度、安装精度的不均等,液压夹压机构15的夹压力没有均等地作用于多个动力滚子4的情况下、由液压控制装置9的油路阻力的差等导致变速响应性要产生微小的偏差的情况下,该同步机构18也能够使多个万向节十字轴6的旋转互相联动、同步,使多个动力滚子4的倾斜动作互相同步,所以能够提高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控制精度。
ECU60控制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驱动,特别是控制变速比γ,在这里,还基于从安装于搭载有发动机21的车辆的各处的传感器输入的各种输入信号、各种映射图,进行发动机21的运行控制,例如进行未图示的燃料喷射阀的喷射控制、控制发动机21的吸入空气量的未图示的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控制、火花塞的点火控制等。而且,ECU60,与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运行状态相应地控制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各部分的驱动,控制作为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实际的变速比的实际变速比。即,ECU60例如基于各种传感器检测出的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油门(加速踏板)开度、发动机转速、输入转速、输出转速、档位等运行状态、倾斜角、行程量等,确定作为目标的变速比的目标变速比,并且通过驱动变速比变更部5,使动力滚子4从中立位置向变速位置侧移动到预定的行程量,倾斜到预定的倾斜角,从而执行变速比的变更。进而言之,ECU60基于控制指令值对向液压控制装置9的流量控制阀供给的驱动电流进行占空控制,由此控制液压活塞部8的第1液压室OP1、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使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从中立位置向变速位置侧移动到预定的行程量,倾斜到预定的倾斜角,由此将实际变速比控制为目标变速比。
上述那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当驱动力(转矩)输入到输入盘2时,驱动力向经由牵引油与该输入盘2接触的动力滚子4传递,进而驱动力从该动力滚子4经由牵引油向输出盘3传递。在该期间,牵引油由于被加压而玻化,通过伴随与此的大的剪切力传递驱动力,所以各输入盘2、输出盘3由液压按压机构15按压,以使得在其与动力滚子4之间产生与输入转矩相应的夹压力。另外,动力滚子4的圆周速度与各输入盘2、输出盘3的转矩传递点(动力滚子4经由牵引油接触的接触点)的圆周速度实质相同,所以与输入盘2和动力滚子4的接触点距旋转轴线X1的半径、以及动力滚子4和输出盘3的接触点距旋转轴线X1的半径相应,各输入盘2、输出盘3的转速(旋转速度)不同,该转速(旋转速度)的比例成为变速比。
并且,ECU60在将变速比变更为设定的目标变速比的情况下,即变速比的变速的情况下,基于输入盘2(或者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向液压控制装置9的流量控制阀供给驱动电流,控制第1液压室OP1、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由此使万向节十字轴6从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A1或者第2方向A2移动,直到动力滚子4变为与目标变速比相应的倾斜角。例如,在输入盘2向图2中的箭头B方向(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下,当通过第1液压室OP1的液压使动力滚子4从中立位置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1方向A1移动时,如上所述,变速比增大,进行降档。另一方面,在输入盘2向图2中的箭头B方向(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下,当通过第2液压室OP2的液压使动力滚子4从中立位置向沿着旋转轴线X3的第2方向A2移动时,如上所述那样变速比减小,进行升档。另外,在将所设定的变速比固定的情况下,使万向节十字轴6向第1方向A1或者第2方向A2移动,直到动力滚子4再次变为中立位置。
另外,该ECU60例如基于由倾斜角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的动力滚子4的倾斜角与由行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的行程量,进行级联(cascade)式的反馈控制,使得实际变速比(实际的变速比)变为目标变速比(变速后的目标的变速比)。即,该ECU60基于油门开度以及车速确定作为与目标变速比相对应的目标的倾斜角的目标倾斜角,基于该目标倾斜角与作为由倾斜角传感器检测出的实际的倾斜角的实际倾斜角的偏差,确定作为与目标变速比、目标倾斜角相对应的目标的行程量的目标行程量,控制移动部7的液压控制装置9,使得行程传感器检测出的行程量变为该目标行程量。
即,ECU60根据油门开度与车速等确定作为目标的变速比的目标变速比。在这里,例如,基于通过油门开度等表示的要求驱动量与车速计算出要求驱动力,根据该要求驱动力与车速求得目标输出,求出以最小的燃料消耗达成该目标输出的发动机的转速,求得目标变速比使得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输入转速变为与该发动机的转速相当的目标的转速、即目标输入转速。然后,若得知动力滚子4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接触点,则变速比与倾斜角的关系仅由几何学性状确定,所以能够根据目标变速比求得目标倾斜角。
另外,在这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控制中,基本上,仅对由倾斜角传感器检测出的倾斜角(换而言之,变速比)进行反馈控制即可,但行程量相当于倾斜角的微分,所以通过一并进行由行程传感器检测出的行程量的反馈控制,能够得到抑制倾斜控制中的振动的阻尼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变速比的响应性,该ECU60也可以与该反馈控制一起一并进行前馈控制。
但是,这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例如在为了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而向变速控制液压室82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下降、变速控制按压力没有作用于该万向节十字轴6的状态下,使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动作的情况下,会使得变速比向减小侧(增速侧)变速、进行升档。即,在例如如上所述那样用于对向变速控制液压室82供给的工作油进行加压的液压泵9a,与发动机21等驱动源的曲轴21a的旋转联动地驱动的情况下,例如在该液压泵9a与发动机21一起停止驱动、适当的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设置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下,若驱动轮27由于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牵引、惯性行驶等而旋转,则经由传动轴等向输出盘3反向输入旋转力,该输出盘3也旋转,其结果,将输入盘2侧的摩擦作为反作用力接受体,切向力从输出盘3作用于动力滚子4。当切向力作用于动力滚子4时,由于变速控制按压力没有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所以动力滚子4不能抵抗该切向力,其结果,在输出盘3的前进侧旋转、后退侧旋转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使动力滚子4向沿着输出盘3的旋转方向的方向偏置。而且,在动力滚子4与输出盘3之间作用切向力,产生侧滑,会使得动力滚子4倾斜、变速比向减小侧变速、升档到高速侧变速比。因此,在下一次起动、起步时,必须在变速比较小的状态下起步,其结果,会使得起步性由于转矩不足等而恶化。由此,在这样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希望防止在例如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运行状态下上述的无意图(非故意)的变速。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如图5所示,作为液压控制单元连结液压控制装置9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连结油路101上,设有能够与运行状态相应地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工作介质)的液压(压力)开放的作为压力开放单元的压力开放机构100,由此防止无意图的变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开放部102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上侧的位置,由此提高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液压的降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液压的恢复的响应性,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该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如上所述,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通过前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8与后侧输入盘夹压按压力作用面29,在沿着旋转轴线X1的方向上被划分出。更具体地说,液压按压机构15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与前侧输入盘2F的圆筒部分的外周面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构件S5。因此,供给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内部的工作油在夹压按压力活塞15b与前侧输入盘2F之间通过该密封构件S5密封得不会向外部泄漏。
而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在对于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工作油或者从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排出工作油的导入排出口15c上连接有连结油路101。连结油路101,工作油能够在内部流动,连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即,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经由连结油路101连结于液压控制装置9。因此,液压按压机构15,能够通过从控制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控制装置9经由连结油路101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的该工作油的液压,作用使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参照图1)与动力滚子4(参照图1)接触、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
压力开放机构100被设置于连结油路101,能够与运行状态相应地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在这里,开放部102经由连结油路101的一部分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开放部102是连结油路101的内部侧的空间部与连结油路101的外部侧的空间部连通的部分,与运行状态相应地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向例如连结油路101的外部侧的空间部的大气开放,降低到预定的开放压(例如,与大气压相当)。另外,该压力开放机构100具有分支开放油路103和作为切换单元的切换阀104。
分支开放油路103是从连结油路101分支的油路,工作油能够在内部流通。分支开放油路103,其一端侧连接于切换阀104,能够经由该切换阀104与连结油路101连通。另外,分支开放油路103的作为另一端侧的开口的开放开口103a形成开放部102。即,分支开放油路103在一端侧设有切换阀104,另一方面在另一端侧设有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在环式无级变速器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设置在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更具体地说,开放开口103a被配置于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铅直方向上侧端部的铅直方向位置H1靠铅直方向上侧的铅直方向位置H2。在这里,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被设置成在比铅直方向位置H1靠铅直方向上侧的铅直方向位置H2,朝向铅直方向下侧。
另外,压力开放机构100,在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下侧设有能够贮存从开放开口103a排出的工作油的贮存部105。贮存部105被设置于在铅直方向上与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相对的位置。
切换阀104被设置于连结油路101上,能够与运行状态相应地切换连结油路101与分支开放油路103的连接状态。分支开放油路103构成为通过该切换阀104从连结油路101分支。
在这里,连结油路101,包含以切换阀104为边界位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侧的液压室侧油路101a和位于液压控制装置9侧的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液压室侧油路101a是在连结油路101中位于切换阀104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之间的油路。液压室侧油路101a的一端侧连接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导入排出口15c,另一端侧连接于切换阀104。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是在连结油路101中位于切换阀104与液压控制装置9之间的部分的油路。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的一端侧连接于液压控制装置9,另一端侧连接于切换阀104。
切换阀104在这里应用通过向螺线管104a供给预定的电流而驱动的电磁阀,能够切换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和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开放部102连接的开放状态。切换阀104在封闭状态下,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通并且将与开放部102的连通切断。
切换阀104在封闭状态下,将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连接,从而使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之间的工作油的流通变得可能。即,切换阀104在封闭状态下,将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连接,由此经由该液压室侧油路101a、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连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由此,压力开放机构100能够切断状态,该切断状态下将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液压控制装置9通过控制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供给的工作油的量或者液压,能够将由液压按压机构15产生的夹压按压力控制为基于向环式无级变速器1输入的输入转矩的预定的大小。
切换阀104在开放状态下,将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分支开放油路103连接,从而使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分支开放油路103之间的工作油的流通变得可能。即,切换阀104在开放状态下,将液压室侧油路101a与分支开放油路103连接,从而经由该液压室侧油路101a、分支开放油路103连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由此,压力开放机构100能够设为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阀104被连接于ECU60,通过该ECU60控制驱动。切换阀104由在螺线管104a的通电时(接通(ON)控制时)变为封闭状态、在螺线管104a的不通电时(切断(OFF)控制时)变为开放状态的电磁阀构成。切换阀104构成为例如与螺线管104a一起包含弹性构件104b。切换阀104,当将向螺线管104a供给的驱动电流设定为预定量时,作用于未图示的滑阀阀芯的由螺线管104a产生的按压力变得比作用于该滑阀阀芯的由弹性构件104b产生的加载力大,滑阀阀芯向接通(ON)位置移动,由此变为接通状态(图5所示的ON部分的状态),即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切换阀104,当向螺线管104a供给的驱动电流设定为0A时,作用于未图示的滑阀阀芯的由螺线管104a产生的按压力变得比作用于该滑阀阀芯的由弹性构件104b产生的加载力小,滑阀阀芯向切断(OFF)位置移动,由此变为切断状态(图5所示的OFF部分的状态)、即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连接的开放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阀104,在环式无级变速器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更具体地说,切换阀104被配置得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铅直方向上侧端部的铅直方向位置H1靠铅直方向上侧。在这里切换阀104在连结油路101上被设置于铅直方向最上侧的位置。
而且,ECU60,通过与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发动机21等的车辆的运行状态相应地控制向螺线管104a供给的驱动电流,控制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工作状态。基本上,在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发动机21处于通常的停止状态,通过与曲轴21a的旋转联动地驱动而能够对工作油加压的液压泵9a的驱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压力开放机构100,通过由ECU60控制而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
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开放机构100,在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由ECU60将切换阀104控制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开放部102连接的开放状态,设为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
另一方面,压力开放机构100,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由ECU60将切换阀104控制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设为将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ECU60能够基于从安装于搭载有环式无级变速器1、发动机21的车辆的各处的传感器输入的各种输入信号判定发动机21的停止状态、工作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开放机构100,在发动机21处于所谓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由ECU60将切换阀104控制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设为将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在这里,发动机21的怠速停止控制是将怠速运行自动停止的控制。ECU60在该怠速停止控制中,例如检测车辆的停车,将发动机21暂时停止,检测起步动作,再起动发动机21。ECU60例如在判断为车辆停止并且显然在预定期间内不会行驶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怠速停止控制。即,ECU60例如,在十字路口等待交通信号灯等时驾驶者操作车辆的制动踏板而暂时停止的情况下使发动机21自动停止(怠速停止),此时,压力开放机构100通过ECU60的控制设为将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然后,ECU60在制动踏板的操作解除、油门踏板被踩下时,再起动发动机21。ECU60能够基于从安装于搭载有环式无级变速器1、发动机21的车辆的各处的传感器输入的各种输入信号,判定发动机21的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通过点火打开、发动机21起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变为液压泵9a驱动、变速控制按压力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变速控制按压力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下,通过ECU60将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控制为封闭状态,变为将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并且,环式无级变速器1,通过由液压控制装置9控制向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内部供给的工作油的量或者液压,通过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使各输入盘2接近各输出盘3,以基于输入转矩的预定的大小作用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防止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滑动,维持适当的牵引状态,能够在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适当地传递动力。
并且,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变速比的变更时(变速时),通过液压控制装置9使预定的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由此能够使动力滚子4与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倾斜,变更变速比。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变速比的固定时(变速比固定时),通过液压控制装置9使抵抗切向力的大小的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由此能够将动力滚子4以及支撑动力滚子4的万向节十字轴6的位置固定于中立位置、将变速比固定,所述切向力是与输入转矩相应地作用于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的接触点的力。
另一方面,环式无级变速器1例如在由于由点火关闭引起的运行停止等、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变为液压泵9a的驱动停止、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在这里,该液压泵9a通过与产生驱动力的发动机21的曲轴21a的旋转联动地驱动,对使变速比变更部5的液压活塞部8工作的工作油以及使液压按压机构15工作的工作油加压。即,使变速比变更部5的液压活塞部8工作的工作油以及使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工作的工作油,通过公用的液压泵9a加压为主压力,使变速比变更部5的液压活塞部8工作的工作油的初始压力以及使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按压力活塞15b工作的工作油的初始压力为共同的初始压力。因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为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时,夹压按压力也不能够作用于液压按压机构15的夹压按压力活塞15b。
此时,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下,通过ECU60将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控制为开放状态,变为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环式无级变速器1,通过切换阀104控制为开放状态,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变为开放状态,由此能够迅速地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降低到预定的开放压(例如,与大气压相当)。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停止时切换阀104切换为开放状态,由此迅速地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降低到预定的开放压,所以能够迅速地降低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能够相对于发动机21的停止响应性优异地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
而且,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向变速控制液压室82供给的工作油的液压降低、变速控制按压力不作用于该万向节十字轴6的状态(在这里是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由此即使在由于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牵引、惯性行驶等,驱动轮27旋转、输出盘3也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切向力从输出盘3作用于动力滚子4。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防止了切向力从输出盘3作用于动力滚子4,所以能够防止动力滚子4倾斜、防止无意图的变速,即,能够防止变速比向减小侧变速、升档为高速侧变速比。由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防止由转矩不足等引起的起步性的恶化。另外,也不需要为了使抵抗例如在驱动轮27旋转的情况下从输出盘3作用于动力滚子4的切向力的按压力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而另外设置在通常的行驶中不特别使用的输出旋转驱动泵,所以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成本上升等。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另外设置输出旋转驱动泵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的牵引中必须持续执行预定的变速控制,但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则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在车辆的牵引中也可以不执行变速控制,所以能够抑制例如浪费的电力消耗。
而且,如上所述,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停止时切换阀104切换为开放状态,由此相对于发动机21的停止,迅速地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降低到预定的开放压力,响应性优异地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能够防止由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残余压力导致动力在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传递,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在这里,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在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变为开放状态时,伴随着该液压的开放(即,液压的降低),从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向贮存部105将工作油排出。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位于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所以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在比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会残留工作油。即,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中,在比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残留的工作油以保持原样填充的状态残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切换阀104位于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所以即使例如由切换阀104的变形、与部件精度相应的不均等导致工作油从切换阀104与液压室侧油路101a、控制装置侧油路101b、分支开放油路103连接的连接部分等泄漏,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至少在比工作油的泄漏部分的铅直方向位置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能够可靠地使工作油残留。
而且,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在通过点火打开,发动机21再起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液压泵9a驱动,变为变速控制按压力能够作用于变速控制活塞81的凸缘部84的运行状态时,通过ECU60将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控制为封闭状态,变为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此时,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中,在比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残留的工作油以保持原样填充的状态残留,所以通过以填充于该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的状态残留的工作油的作用,能够从液压控制装置9经由连结油路101迅速地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上升。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迅速上升,所以能够使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迅速上升,能够相对于发动机21的起动,响应性优异地作用用于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由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相对于发动机21的起动响应性优异地转移到由变速比变更部5进行的变速控制。即,能够防止在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再起动、再起步中产生延迟。
另外,在图5中图示出了连结油路101为一部分位于比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上侧的构成,但更优选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构成为其整体位于比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下侧的位置。即,压力开放机构100如图6所示那样构成为: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在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的位置关系中位于铅直方向最上侧。此时,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中,工作油以保持原样填充的状态残留的部分增加,所以更优选。
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成为所谓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时,由ECU60将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控制为封闭状态,即,切换阀104被维持为封闭状态,以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维持。此时,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虽然由于发动机21成为暂时停止状态,使得液压泵9a的驱动也停止,但是通过切换阀104被维持为封闭状态,由此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也被维持为切断状态,所以包含连结油路101在内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基本上为相对于外部封闭的系统,构成封闭回路。因此,残留填充于构成封闭回路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状态的工作油的液压,经由能够存在于包含连结油路101在内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各种间隙而自然下降,与将切换阀104设为开放状态时比较,逐渐下降,工作油自身也大部分以保持原样填充于工作油供给系统的状态残留。残留填充于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状态的工作油的液压,从发动机21由于怠速停止控制暂时自动停止开始到例如在经过与在十字路口等待交通信号灯等相应的预定期间后踩踏油门踏板、发动机21再起动为止的期间,逐渐下降,但也残留。另外,在车辆在该状态下惯性行驶的情况下,环式无级变速器1通过通常的变速控制将变速比控制为预定的变速比。
而且,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发动机21的暂时停止状态再起动时,由于在包含连结油路101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中,残留着工作油以及由工作油产生的液压,所以通过该残留的工作油以及由工作油产生的残压的作用,能够从液压控制装置9经由连结油路101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迅速上升。此时,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例如与通常的发动机21的起动时相比较,也能够更迅速地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上升。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迅速上升,所以能够使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迅速上升,能够相对于发动机21的起动响应性优异地作用用于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由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相对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发动机21的再起动,响应性更优异地转移到由变速比变更部5进行的变速控制。即,能够防止在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再起动、再起步中产生延迟。
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也可以在包含连结油路101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中进而具备蓄压装置。蓄压装置通过贮存经由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流入的工作油而保持预定的液压。由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成为所谓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切换阀104被维持为封闭状态时,能够在更长期间内,将残留于包含连结油路101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的工作油的液压维持为预定的液压。
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构成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在螺线管104a的通电时(接通控制时)变为封闭状态,另一方面,在螺线管104a的不通电时(切断控制时)变为开放状态。因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例如在搭载了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行驶中,假设螺线管104a断线或者在向螺线管104a供给电流的电源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使切换阀104转移到开放状态并维持该状态,即,能够迅速转移到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经由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开放的状态并维持该状态。其结果,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即使在车辆的行驶中螺线管104a断线或者在向螺线管104a供给电流的电源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无意图的变速,由此,能够防止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产生突然变速,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例如由突然减速引起的冲击等而在车辆的动作产生异常。
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具备:输入盘2,驱动力被输入于该输入盘2;输出驱动力的输出盘3;设置在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动力滚子4;变速比变更部5,其将动力滚子4支撑得旋转自如并且倾斜自如,并且能够通过使动力滚子4倾斜而变更变速比,所述变速比是输入盘2与输出盘3的旋转速度比;液压按压机构15,其能够通过从液压控制装置9经由连结油路101供给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作用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所述液压控制装置9控制工作油的液压;和压力开放机构100,其设置于连结油路101,能够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102开放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在压力开放机构10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开放部102在铅直方向上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上侧。
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102开放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由此能够迅速降低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所以能够响应性优异地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能够防止无意图的变速。而且,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开放部102至少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由此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时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工作油残留于比开放部102的铅直方向位置H2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由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使液压按压机构15的工作油的夹压按压力再次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迅速上升,能够响应性优异地作用用于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即,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能够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并且该开放部102至少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所以能够兼顾无意图的变速的防止和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液压的降低、恢复的响应性的提高,由此,能够适当防止无意图的变速。另外,例如与通过摩擦构件对万向节十字轴6进行摩擦卡合、防止万向节十字轴6的围绕旋转轴线X3的旋转、限制动力滚子4的倾斜,由此防止无意图的变速的情况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例如还能够防止摩擦构件的摩擦粉末的产生,所以在这一点也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在产生驱动力的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开放部102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压力开放机构100设为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由此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即使由于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牵引、惯性行驶等,驱动轮27旋转,输出盘3也旋转,也能够防止无意图的变速,能防止由转矩不足等引起的起步性的恶化。另外,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压力开放机构100设为将通过开放部102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由此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变得可能,所以能够通过变速比变更部5适当地变更、固定变速比。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在产生驱动力的发动机21处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开放部102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所述怠速停止控制是自动停止怠速运行的控制。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成为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的情况下,维持为将通过开放部102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所以在发动机21再起动之前的期间内,在包含连结油路101的从液压控制装置9向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供给系统中残留有工作油的液压。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发动机21的暂时停止状态再起动时,能够使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迅速上升,能够响应性更优异地作用用于将动力滚子4夹入输入盘2与输出盘3之间的夹压力。由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能够相对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发动机21的起动,响应性更优异地转移到由变速比变更部5进行的变速控制,能够防止在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再起动、再起步时产生延迟。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具有分支开放油路103,所述分支开放油路103的一端侧能够与连结油路101连通、且另一端侧的开放开口103a形成开放部102。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通过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能够兼顾无意图的变速的防止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液压的降低、恢复的响应性,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压力开放机构100具有切换阀104,所述切换阀能够在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和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开放部102连接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通过压力开放机构100的切换阀104变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液压控制装置9连接的封闭状态,能够设为将通过开放部102的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通过变为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与开放部102连接的开放状态,能够设为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的开放状态。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切换阀104由在通电时变为封闭状态、在不通电时变为开放状态的电磁阀构成。因此,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即使例如在搭载该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行驶中,切换阀104的螺线管104a断线或者在向螺线管104a供给电流的电源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切换阀104转移到开放状态、迅速转移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经由开放部102开放的状态,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能够防止产生突然变速。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切换阀104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上侧。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切换阀104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靠铅直方向上侧,所以即使例如工作油从切换阀104泄漏,在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连结油路101、液压控制装置9,也能够可靠地使工作油至少残留于比工作油的泄漏部分的铅直方向位置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
进而,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1中,变速比变更部5,通过工作油的液压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支撑动力滚子4的万向节十字轴6,由此使动力滚子4与该万向节十字轴6一起从相对于输入盘2以及输出盘3的中立位置移动到变速位置,使该动力滚子4倾斜;液压控制装置9具有液压泵9a,所述液压泵能够与产生驱动力的发动机21的曲轴21a的旋转联动地驱动,从而对工作油加压;压力开放机构100,在为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设为通过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因此,环式无级变速器1,在发动机21处于通常的停止状态、液压泵9a的驱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变为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运行状态。此时,环式无级变速器1,设为压力开放机构100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的开放状态,由此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即使在为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万向节十字轴6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搭载了环式无级变速器1的车辆的牵引、惯性行驶等,驱动轮27旋转、输出盘3也旋转,也能够防止无意图的变速,能够防止由转矩不足等引起的起步性的恶化。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环式无级变速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面的说明中,以无级变速器为双腔型的环式无级变速器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单腔型的环式无级变速器。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以使变速比变更单元工作的工作油的初始压力与使夹压单元工作的工作油的初始压力为共同的初始压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必为共同的,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也可以在变速比变更单元与夹压单元分别具备液压控制单元。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加压单元设为与驱动源的输出轴的旋转联动地驱动的机械式液压泵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电动式的液压泵。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也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即,在加压单元为电动式的液压泵的情况下,不管驱动源的工作状态如何,都能够通过该电动式的液压泵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支撑单元,但在该情况下,例如必须在车辆的牵引中持续执行预定的变速控制,因此,电力消耗量增加。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压力开放机构100经由开放部102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15a的工作油的液压的开放,将输入盘2、输出盘3与动力滚子4之间的动力的传递切断,所以在例如车辆的牵引中也可以不执行变速控制,所以能够抑制浪费的电力消耗。其结果,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能够兼顾无意图的变速的防止与浪费的电力消耗的抑制,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以切换单元由在通电时变为封闭状态、在不通电时变为开放状态的电磁阀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在通电时变为开放状态、在不通电时变为封闭状态的电磁阀构成。也可以由电磁阀以外的构件构成。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以切换单元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位于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同等的位置或者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铅直方向下侧。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在图5中,图示了连结油路的一部分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铅直方向上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连结油路的全部比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铅直方向下侧。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图示了形成开放部102的开放开口103a朝向铅直方向下侧,但也可以设为朝向铅直方向上侧或者水平方向。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作为处于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支撑单元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例示说明了驱动源处于停止状态、加压单元的驱动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液压控制单元的各部分的密封构件破损的情况下,也变为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支撑单元的运行状态,所以也可以构成为在该情况下通过压力开放单元将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工作油的液压开放。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也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能够适当地防止无意图的变速,适于用作以与车辆的行驶状态相应的最适合的条件将来自作为驱动源的内燃机、电动机的驱动力向路面传递的无级变速器。

Claims (8)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盘,驱动力被输入于所述输入盘;
输出所述驱动力的输出盘;
设置在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之间的动力滚子;
变速比变更单元,其将所述动力滚子支撑得旋转自如并且倾斜自如,并且能够通过使所述动力滚子倾斜而变更变速比,所述变速比是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的旋转速度比;
夹压单元,其能够通过从液压控制单元经由连结油路供给于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工作介质的压力,作用将所述动力滚子夹入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之间的夹压力,所述液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和
压力开放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连结油路,能够根据运行状态,通过开放部开放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
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所述开放部在铅直方向上比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经由所述开放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开放的开放状态;在所述驱动源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所述开放部的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处于怠速停止控制中的暂时停止状态的情况下,设为将通过所述开放部的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的开放切断的切断状态,所述怠速停止控制是自动停止怠速运行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具有分支开放油路,所述分支开放油路的一端侧能够与所述连结油路连通、且另一端侧的开口形成所述开放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具有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能够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与所述液压控制单元连接的封闭状态、和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与所述开放部连接的开放状态之间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切换单元由在通电时变为所述封闭状态、在不通电时变为所述开放状态的电磁阀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所述切换单元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在铅直方向上比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靠上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
所述变速比变更单元,通过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使变速控制按压力作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滚子的支撑单元,由此使所述动力滚子与该支撑单元一起从相对于所述输入盘以及所述输出盘的中立位置移动到变速位置,使该动力滚子倾斜;
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具有加压单元,所述加压单元能够与产生所述驱动力的驱动源的输出轴的旋转联动地驱动,从而对所述工作介质加压;
所述压力开放单元,在为所述变速控制按压力不能作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设为通过所述开放部将所述夹压力产生液压室的所述工作介质的压力开放的开放状态。
CN2008801302020A 2008-12-15 2008-12-15 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72772 WO2010070718A1 (ja) 2008-12-15 2008-12-15 無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58A true CN102084158A (zh) 2011-06-01
CN102084158B CN102084158B (zh) 2013-06-05

Family

ID=4226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20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158B (zh) 2008-12-15 2008-12-15 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5273A1 (zh)
JP (1) JP5136656B2 (zh)
CN (1) CN102084158B (zh)
WO (1) WO20100707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3135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级变速器的牵制控制
CN103470749A (zh) * 2013-09-06 2013-12-25 浙江德孚力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适用于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的故障保护装置
CN105020389A (zh) * 2014-04-23 2015-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5463B2 (en) * 2009-08-11 2012-10-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pressure sensor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5742280B2 (ja) * 2011-02-16 2015-07-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無段変速装置
JP5723312B2 (ja) * 2012-03-23 2015-05-2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四輪自動車用のシフトバイワイヤ制御システム
JP5620948B2 (ja) * 2012-07-09 2014-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6029211B2 (ja) * 2013-07-19 2016-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変速機構の制御装置
US11105417B2 (en) 2013-10-23 2021-08-31 Antonio Francisco Cesaroni Traction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ITPD20130292A1 (it) * 2013-10-23 2015-04-24 Antonio Francisco Cesaroni Gruppo di trazione per veicoli ibridi
JP6505477B2 (ja) * 2015-03-13 2019-04-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発電システム
JP6627259B2 (ja) * 2015-05-19 2020-01-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7008992A (ja) * 2015-06-18 2017-01-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706A (ja) * 2000-09-20 2002-03-27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2327836A (ja) * 2001-05-08 2002-11-15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03185003A (ja) * 2001-12-13 2003-07-03 Jatco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CN1594919A (zh) * 2004-07-09 2005-03-16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无级变速器动力切换传动机构
CN101089428A (zh) * 2006-06-15 2007-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6114Y2 (zh) * 1986-07-23 1993-09-13
US7318786B2 (en) * 2001-03-29 2008-01-15 Torotrak (Development) Limited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for a variator
JP2004522103A (ja) * 2001-05-01 2004-07-22 トロトラック・(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リミテッド 無段変速機用の油圧制御回路
JP4220503B2 (ja) * 2005-07-25 2009-02-0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バルブボディ油路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706A (ja) * 2000-09-20 2002-03-27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2327836A (ja) * 2001-05-08 2002-11-15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03185003A (ja) * 2001-12-13 2003-07-03 Jatco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CN1594919A (zh) * 2004-07-09 2005-03-16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无级变速器动力切换传动机构
CN101089428A (zh) * 2006-06-15 2007-1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3135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级变速器的牵制控制
CN103453135B (zh) * 2012-05-29 2017-04-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级变速器以及用于其的速度比牵制的方法
CN103470749A (zh) * 2013-09-06 2013-12-25 浙江德孚力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适用于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的故障保护装置
CN103470749B (zh) * 2013-09-06 2015-08-26 浙江德孚力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适用于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的故障保护装置
CN105020389A (zh) * 2014-04-23 2015-1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CN105020389B (zh) * 2014-04-23 2017-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环面式无级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58B (zh) 2013-06-05
WO2010070718A1 (ja) 2010-06-24
US20110105273A1 (en) 2011-05-05
JPWO2010070718A1 (ja) 2012-05-24
JP5136656B2 (ja)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15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0484798C (zh) 双桥液驱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JP2002039351A (ja) 変速比無限大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1522974A (ja) 油圧装置
JP2000009197A (ja) 車両用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CN102341623A (zh) 无级变速器的介质压力控制装置及无级变速器
KR20020068067A (ko) 유압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
CN102725188A (zh) 车辆控制装置
JP2004308853A (ja) 無段変速装置
US6287232B1 (en) Non-finite speed ratio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1535633A (zh) 长寿命伸缩式齿轮泵及马达
US6409625B1 (en) Controller of toroid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4010145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無段変速装置
JP3716568B2 (ja) トロイダル式無段変速機
JP2009097646A (ja) 可変容量型流体圧ポンプモータ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1108047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KR100544220B1 (ko) 최소의 오비터를 갖는 트랜스미션
JP4035317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4957647B2 (ja) 無段変速機
JP4882965B2 (ja) トロイダル式無段変速機
US7273440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9127826A (ja)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モータ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9127825A (ja) 可変容量型ポンプモータ式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003669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923429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