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782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7826B
CN104977826B CN201510166268.7A CN201510166268A CN104977826B CN 104977826 B CN104977826 B CN 104977826B CN 201510166268 A CN201510166268 A CN 201510166268A CN 104977826 B CN104977826 B CN 104977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aft member
box body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62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7826A (zh
Inventor
陶智博
藤原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77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7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7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7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被扫描体、光扫描部、盒体、盒体插入部和盒体引导部件。光扫描部使光在被扫描体上进行扫描。盒体引导部件配置于盒体插入部,并对盒体进行引导。光扫描部包括反射部件。反射部件配置为对应于被扫描体,并将光引导至各自所对应的被扫描体。盒体引导部件包括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配置为对应于反射部件中规定数量的反射部件、且数量与规定数量相同。调整机构的每一个对所对应的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形成于片材的图像上有时会发生歪斜。歪斜是指图像在片材上倾斜地形成。在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发生倾斜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歪斜。尤其是在彩色机中,当复数个主扫描方向相对于复数个感光鼓产生偏差时,由于歪斜而在图像上产生颜色偏移。
为了使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的倾斜变小,即为了对歪斜进行调整,需要对搭载于激光扫描单元(LSU)内部的反射镜的姿势进行调整。
有些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到达LSU而对歪斜进行调整。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上形成孔,并从孔中插入工具,使工具到达LSU,从而对反射镜的姿势进行调整。
然而,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存在下列技术问题。即,要求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面积,要求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尤其对于A4彩色机,减小设置面积的要求较强。此外,对于多功能一体机,高度容易变高,因此降低高度的要求特别强。
为了减小设置面积并实现高度的降低,可以想到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两侧面上配置基板。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两侧面上配置基板的情况下,由于难以使孔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侧面而到达LSU,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LSU后,难以从图像形成装置外部对反射镜的姿势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容易地对配置于光扫描部内部的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复数个被扫描体、光扫描部、盒体、盒体插入部和盒体引导部件。光扫描部使光在上述复数个被扫描体上进行扫描。盒体对片材进行收纳。在盒体插入部中插入上述盒体。盒体引导部件配置于上述盒体插入部,并对上述盒体进行引导。上述光扫描部包括复数个反射部件。复数个反射部件配置为对应于上述复数个被扫描体,复数个反射部件的每一个将上述光引导至各自所对应的上述被扫描体。上述盒体引导部件包括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配置为对应于上述复数个反射部件中规定数量的反射部件、且数量与上述规定数量相同。调整机构的每一个对各自所对应的上述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在盒体引导部件上设置有对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因此,用户通过从盒体插入部中取出盒体,就能够容易地到达调整机构。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对配置于光扫描部内部的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正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中(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盒体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盒体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机构、光扫描部的外观和鼓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机构、光扫描部的内部和鼓部的侧视图。
图8中(a)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反射部件姿势的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中(b)是用于对右上斜的歪斜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中(c)是用于对左上斜的歪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中(a)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例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中(b)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例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中(c)是用于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三例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正面和侧面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打印机。此外,本实施方式中,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面,Z轴与铅垂轴平行。X轴、Y轴和Z轴互相正交。将Y轴的正方向定义为前方向,Y轴的负方向定义为盒体11的嵌入方向ID。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壳体2、供给部10、手动片材输送部50、图像形成部90、输送部95、2个基板B、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的手动托盘51和排出托盘96。壳体2收纳有供给部10、手动片材输送部50、图像形成部90、输送部95和2个基板B。基板B沿着壳体2的内侧面而配置。具体而言,2个基板B以夹着供给部10、手动片材输送部50和图像形成部90的方式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两侧面。通过在侧面配置基板B,能够减小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面积,而且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的高度降低。此外,基板B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供给部10包括收纳片材的盒体11。图像形成部90包括光扫描部55、鼓部75和一次转印部85。光扫描部55包括激光扫描单元55A(以下,记载为“LSU55A”)和激光扫描单元55B(以下,记载为“LSU55B”)。
鼓部75包括单元79BK、单元79Y、单元79C和单元79M。单元79BK、单元79Y、单元79C和单元79M分别包括感光鼓77BK(被扫描体)、感光鼓77Y(被扫描体)、感光鼓77C(被扫描体)和感光鼓77M(被扫描体)。单元20BK~单元20M的每一个还包括带电器、显影器、除电器和清洁器。
对图像形成过程进行说明。供给部10将收纳于盒体11中的片材供给到输送部95。放置在手动托盘51上的片材被供给到手动片材输送部50。手动片材输送部50将片材输送到输送部95。输送部95将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部90。
图像形成部90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具体而言,单元79BK~单元79M的带电器分别使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处于带电状态。光扫描部55使激光(光)在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上进行扫描。
具体而言,LSU55A通过使激光在带电状态下的感光鼓77BK上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鼓77BK上形成静电潜像。LSU55A通过使激光在带电状态下的感光鼓77Y上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鼓77Y上形成静电潜像。
LSU55B通过使激光在带电状态下的感光鼓77C上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鼓77C上形成静电潜像。LSU55B通过使激光在带电状态下的感光鼓77M上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鼓77M上形成静电潜像。
相对于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的主扫描方向分别是与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的旋转轴平行的。此外,相对于感光鼓77BK的主扫描方向与相对于感光鼓77Y的主扫描方向相反。相对于感光鼓77C的主扫描方向与相对于感光鼓77M的主扫描方向相反。此外,本说明书中,将相对于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的主扫描方向统称为主扫描方向。
根据由光扫描部55形成的静电潜像,在复数个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上分别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调色剂像(显影剂像)。具体而言,单元79BK、单元79Y、单元79C和单元79M的显影器分别使感光鼓77BK、感光鼓77Y、感光鼓77C和感光鼓77M的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77BK、感光鼓77Y、感光鼓77C和感光鼓77M的周面上形成黑色、黄色、青色和品红色的调色剂像。
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上形成的调色剂像重叠地转印到一次转印部85的一次转印带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形成部90还包括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在其与一次转印带之间夹持片材,将一次转印带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收纳于壳体2的定影部。输送部95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输送到定影部。定影部对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使图像定影于片材。输送部95将定影有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96。
参照图2和图3,对盒体11和盒体引导部件20进行说明。盒体11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的图。图3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中取出了盒体11的状态。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用于插入盒体11的盒体插入部12、盒体引导部件20。盒体插入部12形成于壳体2,盒体引导部件20被收纳于壳体2。
在盒体插入部12上形成有插入口12a。插入口12a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因此,调整人员能够面向图像形成装置1正面并经插入口12a将盒体11插入到盒体插入部12,或者从盒体插入部12中拉出盒体11。
盒体引导部件20配置于盒体插入部12的一个侧面,从插入口12a朝向盒体插入部12的深处(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延伸。盒体引导部件20配置于盒体插入部12,并对盒体11进行引导。此外,盒体引导部件20具有对盒体11的插入进行检测的功能、在对手动片材输送部50进行卡纸处理时作为引导部件的功能。
参照图4和图5,对盒体引导部件20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盒体引导部件20的引导面24F的立体图。盒体引导部件20沿着插入方向ID延伸,并具有引导面24F和轨26。引导面24F与插入到盒体插入部12中的盒体11相对。轨26形成于盒体引导部件20的下端。通过使盒体11在轨26上滑动,从而将其插入或拉出。
图5是盒体引导部件20的剖视图。盒体引导部件20包括配置于引导面24F的背面24B的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C和调整机构33M。调整机构33Y对由感光鼓77Y形成的图像的歪斜进行调整。调整机构33C对由感光鼓77C形成的图像的歪斜进行调整。调整机构33M对由感光鼓77M形成的图像的歪斜进行调整。
调整机构33Y包括轴部件28Y和旋转机构32Y。轴部件28Y沿着盒体引导部件20的长度方向(插入方向ID)延伸。旋转机构32Y连结于轴部件28Y的顶端部,并对应于轴部件28Y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具体而言,旋转机构32Y包括蜗杆30Y和5个齿轮31Y。5个齿轮31Y互相连结。蜗杆30Y固定于轴部件28Y的顶端部。蜗杆30Y连结于最下层的齿轮31Y。因此,当轴部件28Y绕轴部件28Y的轴线进行旋转时,蜗杆30Y就进行旋转,进而,5个齿轮31Y也进行旋转。
调整机构33C包括轴部件28C和旋转机构32C。轴部件28C沿着盒体引导部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旋转机构32C连结于轴部件28C的顶端部,对应于轴部件28C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具体而言,旋转机构32C包括蜗杆30C和4个齿轮31C。4个齿轮31C互相连结。蜗杆30C固定于轴部件28C的顶端部。蜗杆30C连结于最下层的齿轮31C。因此,当轴部件28C绕轴部件28C的轴线进行旋转时,蜗杆30C就进行旋转,进而,4个齿轮31C也进行旋转。
调整机构33M包括轴部件28M和旋转机构32M。轴部件28M沿着盒体引导部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旋转机构32M连结于轴部件28M的顶端部,并对应于轴部件28M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具体而言,旋转机构32M包括蜗杆30M和3个齿轮31M。3个齿轮31M互相连结。蜗杆30M固定于轴部件28M的顶端部。蜗杆30M连结于最下层的齿轮31M。因此,当轴部件28M绕轴部件28M的轴线进行旋转时,蜗杆30M就进行旋转,进而,3个齿轮31M也进行旋转。
轴部件28Y的基端面23Y被配置得比轴部件28Y的顶端部更靠盒体插入部12上形成的插入口12a。轴部件28C的基端面23C被配置得比轴部件28C的顶端部更靠插入口12a。轴部件28M的基端面23M被配置得比轴部件28M的顶端部更靠插入口12a。具体如下。
盒体引导部件20上形成有具有通路长度(相同的规定长度)相同的插入通路22Y、插入通路22C和插入通路22M。插入通路22Y~插入通路22M沿着盒体引导部件20的长度方向,从插入口12a朝向盒体插入部12的深处延伸。轴部件28Y的基端面23Y、轴部件28C的基端面23C和轴部件28M的基端面23M分别位于插入通路22Y、插入通路22C和插入通路22M的最深处。
插入通路22Y~插入通路22M的通路长度被设定为与用于到达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工具的长度相对应。因此,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对应于工具的长度而被配置得比插入口12a更靠深处。
参照图6和图7,对LSU55A和LSU55B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LSU55A和LSU55B的外观、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的侧视图。光扫描部55的LSU55A和LSU55B的每一个包括壳体CS。壳体CS的内部配置有光学零件和电子零件之类的元件。
图7是表示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LSU55A和LSU55B的内部、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的侧视图。光扫描部55包括复数个反射镜69(反射部件)。复数个反射镜69配置为对应于复数个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具体如下。
LSU55A和LSU55B的每一个包括多面镜59、马达61、出射光学系统64a和出射光学系统64b。马达61使多面镜59进行旋转。多面镜59在旋转的状态下使入射的激光反射。出射光学系统64a和出射光学系统64b配置为相对于马达61的旋转轴对称。出射光学系统64a和出射光学系统64b的每一个包括fθ透镜63、反射镜65、反射镜67和反射镜69。
被LSU55A的多面镜59反射的激光,经由出射光学系统64a的fθ透镜63、反射镜65和反射镜67,入射到反射镜69。反射镜69将所入射的激光引导至感光鼓77BK。有时将该反射镜69记载为反射镜69BK。
被LSU55A的多面镜59反射的激光,经由出射光学系统64b的fθ透镜63、反射镜65和反射镜67,入射到反射镜69。反射镜69将所入射的激光引导至感光鼓77Y。有时将该反射镜69记载为反射镜69Y。
同样地,被LSU55B的多面镜59反射的激光,由出射光学系统64a的反射镜69引导至感光鼓77C。有时将该反射镜69记载为反射镜69C。同样地,被LSU55B的多面镜59反射的激光,由出射光学系统64b的反射镜69引导至感光鼓77M。有时将该反射镜69记载为反射镜69M。
LSU55A还包括着包括齿轮57Y的连结机构70Y。LSU55B还包括着包括齿轮57C的连结机构70C、包括齿轮57M的连结机构70M。
这里,对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之后,再对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进行说明。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配置为对应于复数个反射镜69BK~反射镜69M中规定数量Q的反射镜69Y~反射镜69M。也就是说,盒体引导部件20包括数量与规定数量Q相同的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数量Q为3。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分别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
回到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的说明。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配置为对应于规定数量Q的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也就是说,光扫描部55包括数量与规定数量Q相同的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
连结机构70Y使互相对应的旋转机构32Y和反射镜69Y连结,并对应于旋转机构32Y的旋转而使反射镜69Y的姿势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连结机构70Y连结于旋转机构32Y的最上层的齿轮31Y。也就是说,连结机构70Y的齿轮57Y连结于旋转机构32Y的最上层的齿轮31Y。因此,当轴部件28Y绕轴线进行旋转时,通过旋转机构32Y,齿轮57Y就进行旋转。连结机构70Y对应于齿轮57Y的旋转,使反射镜69Y的姿势发生变化。
连结机构70C使互相对应的旋转机构32C和反射镜69C连结,并对应于旋转机构32C的旋转而使反射镜69C的姿势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连结机构70C连结于旋转机构32C的最上层的齿轮31C。也就是说,连结机构70C的齿轮57C连结于旋转机构32C的最上层的齿轮31C。因此,当轴部件28C绕轴线进行旋转时,通过旋转机构32C,齿轮57C就进行旋转。连结机构70C对应于齿轮57C的旋转,使反射镜69C的姿势发生变化。
连结机构70M使互相对应的旋转机构32M和反射镜69M连结,并对应于旋转机构32M的旋转而使反射镜69M的姿势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连结机构70M连结于旋转机构32M的最上层的齿轮31M。也就是说,连结机构70M的齿轮57M连结于旋转机构32M的最上层的齿轮31M。因此,当轴部件28M绕轴线进行旋转时,通过旋转机构32M,齿轮57M就进行旋转。连结机构70M对应于齿轮57M的旋转而使反射镜69M的姿势发生变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数量Q的轴部件28M~轴部件28Y的长度对应于规定数量Q的反射镜69M~反射镜69Y的配置而不同。也就是说,规定数量Q的轴部件28M~轴部件28Y的长度对应于规定数量Q的感光鼓77M~感光鼓77Y的配置而不同。
参照图8,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的调整、歪斜的调整进行说明。此外,反射镜69C和反射镜69M的姿势的调整与反射镜69Y的姿势的调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通过调整反射镜69C和反射镜69M而调整歪斜,与通过调整反射镜69Y而调整歪斜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8(a)是用于对反射镜69Y的姿势的调整进行说明的图。图8(a)表示从图7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观察到的感光鼓77Y和反射镜69Y的状态。连结机构70Y对应于调整机构33Y的轴部件28Y沿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C1)的旋转,使反射镜69Y的姿势沿着规定方向D1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连结机构70Y以反射镜69Y的固定端部E1为支点P使反射镜69Y旋转,从而使反射镜69Y的移动端部E2沿着规定方向D1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连结机构70Y对应于调整机构33Y的轴部件28Y沿逆时针(参照箭头C2)的旋转,使反射镜69Y的姿势沿着与规定方向D1相反的规定方向D2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连结机构70Y以反射镜69Y的固定端部E1为支点P使反射镜69Y旋转,从而使反射镜69Y的移动端部E2沿着规定方向D2发生变化。
此外,通过对复数个齿轮31Y(参照图7)的数量进行调整,能够对轴部件28Y的旋转方向与反射镜69Y姿势发生变化的方向的组合进行调整。
此外,轴部件28Y的每单位旋转角度的反射镜69Y的姿势变化量是规定量V。关于单位旋转角度,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反射镜69Y的姿势变化量例如是移动端部E2的移动距离或者反射镜69Y的旋转角度。
此外,通过对蜗杆30Y和复数个齿轮31Y的齿数进行调整,就能够对轴部件28Y的每单位旋转角度的反射镜69Y的姿势变化量进行调整。
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77Y的倾斜,对应于反射镜69Y姿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对由感光鼓77Y形成的图像的歪斜进行调整。此外,主扫描方向的倾斜是相对于感光鼓77Y的旋转轴线的倾斜。
图8(b)是用于对右上斜的歪斜进行说明的图。发生了右上斜的歪斜时,在片材T上形成有右上倾斜的线状图像AR。在发生了右上斜的歪斜的情况下,当使轴部件28Y沿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C1)旋转时,连结机构70Y就使反射镜69Y的移动端部E2沿着规定方向D1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77Y的倾斜发生变化,从而右上斜的歪斜得到校正。
图8(c)是用于对左上斜的歪斜进行说明的图。发生了左上斜的歪斜时,在片材T上形成有左上倾斜的线状图像AL。在发生了左上斜的歪斜的情况下,当使轴部件28Y逆时针(参照箭头C2)旋转时,连结机构70Y就使反射镜69Y的移动端部E2沿着规定方向D2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77Y的倾斜发生变化,从而左上斜的歪斜得到校正。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歪斜的形态而使用“右上斜”和“左上斜”,但也可以使用任意的表达方式。
参照图9,对轴部件28Y~轴部件28M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用于对轴部件28Y~轴部件28M进行说明的图。规定数量Q的轴部件28Y~轴部件28M的每一个包括单位基端部件41。规定数量Q的轴部件28Y~轴部件28M中至少一个轴部件(轴部件28Y)包括复数个单位轴部件40(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单位轴部件40)。轴部件28C包括一个单位轴部件40。轴部件28M包括单位基端部件41。
单位基端部件41构成轴部件28Y~轴部件28M各自的基端部。单位基端部件41的长度和形状是固定的,并且,单位轴部件40的长度和形状也是固定的。
例如,为了执行结合,在单位基端部件41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十字槽、十字突起、螺母或螺栓。例如,为了执行结合,在单位轴部件40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形成有十字槽和十字突起,或者螺母和螺栓。
具体而言,轴部件28Y是通过使单位基端部件41和3个单位轴部件40结合为直线状而形成的。位于顶端的单位轴部件40的顶端部与蜗杆部件42结合。蜗杆部件42包括蜗杆30Y。此外,单位基端部件41具有基端面23Y。
轴部件28C是通过使单位基端部件41和1个单位轴部件40结合为直线状而形成的。单位轴部件40的顶端部与蜗杆部件42结合。蜗杆部件42包括蜗杆30C。此外,单位基端部件41具有基端面23C。
轴部件28M由单位基端部件41形成。单位基端部件41的顶端部与蜗杆部件42结合。蜗杆部件42包括蜗杆30M。此外,单位基端部件41具有基端面23M。
此外,蜗杆部件42的长度和形状是固定的。例如,为了执行结合,在蜗杆部件42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十字槽、十字突起、螺母或螺栓。
参照图9,对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具有与工具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具有与通用的工具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形成有与十字螺丝刀顶端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十字槽。因此,通过利用十字螺丝刀使轴部件28Y~轴部件28M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
基端面23Y的颜色与感光鼓77Y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颜色相对应,是黄色。基端面23C的颜色与感光鼓77C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颜色相对应,是青色。基端面23M的颜色与感光鼓77M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颜色相对应,是品红色。
参照图10,对第一接触部45和第二接触部46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对第一接触部45和第二接触部46进行说明的图。在轴部件28Y~轴部件28M各自的周面,形成有第一接触部45。优选第一接触部45形成于轴部件28Y~轴部件28M各自的单位基端部件41的周面。
在盒体引导部件20上形成有第二接触部46。具体而言,在盒体引导部件20的背面24B形成有第二接触部46。此外,优选第二接触部46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每当轴部件28Y~轴部件28M各自进行单位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60度)的旋转时,第一接触部45与第二接触部46接触。此外,单位旋转角度并不局限于360度。例如,在将单位旋转角度设定为90度的情况下,只要在轴部件28Y~28M各自的周面上等间隔地设置4个第一接触部45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位旋转角度构成规定角度。
图10(a)~图10(c)分别是对第一例、第二例和第三例所涉及的第一接触部45和第二接触部46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0(a)所示,第一接触部45具有凸形状,第二接触部46具有凹形状。如图10(b)所示,第一接触部45具有凸形状,第二接触部46具有凸形状。图10(c)所示,第一接触部45具有凹形状,第二接触部46具有凸形状。
以上,如参照图1~图8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盒体引导部件20上设置有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因此,调整人员通过从盒体插入部12中取出盒体11,就能够容易地到达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对配置于光扫描部55内部的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容易地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容易地调整主扫描方向相对于感光鼓77Y~感光鼓77M的倾斜,进而能够容易地对由感光鼓77Y~感光鼓77M形成的图像的歪斜进行调整。
例如,即使在将光扫描部55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之后,也能够容易地从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执行调整。例如,即使是将基板B配置于两侧面而减小设置面积、并实现高度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1,由于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正面到达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所以也能够容易地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执行调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从盒体插入部12中取出盒体11,就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正面到达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因此,与从图像形成装置侧面到达光扫描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削减确保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进行调整所需的空间的工作量。
此外,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对应于工具的长度,配置得比插入口12a更靠深处。因此,为了到达基端面23Y~基端面23M而需要工具,而通过使人的手指到达基端面23Y~基端面23M来使轴部件28Y~轴部件28M旋转是困难的。其结果是,能够预防误操作,或防止最终用户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进行随意的调整。
并且,如参照图5~图8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轴部件28Y~轴部件28M、旋转机构32Y~旋转机构32M和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来容易地得到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的机构。
并且,如参照图8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轴部件28Y~轴部件28M的顺时针旋转,使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沿规定方向D1发生变化,而通过轴部件28Y~轴部件28M的逆时针旋转,使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沿规定方向D2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和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中,轴部件的旋转方向与反射镜69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
因此,通过使轴部件28Y~轴部件28M沿相同方向旋转,例如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对右上斜的歪斜进行调整,而通过使轴部件28Y~轴部件28M沿相同方向旋转,例如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就能够对左上斜的歪斜进行调整。在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中,由于轴部件的旋转方向和被调整的歪斜的形态一致,所以调整工作变得容易。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轴部件28Y~轴部件28M的每单位旋转角度的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变化量是规定量V。也就是说,在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和连结机构70Y~连结机构70M中,轴部件的每单位旋转角度的反射镜69的姿势变化量是相同的。因此,在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中,由于轴部件的旋转角度的大小是相同的,被调整的歪斜的变化量也是相同的,所以调整工作变得容易。
并且,如参照图9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端面23Y~基端面23M具有与通用的工具(例如,十字螺丝刀)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利用容易得到的工具,对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的姿势进行调整。此外,通用的工具并不局限于十字螺丝刀,例如,也可以是一字螺丝刀。在此情况下,在基端面23Y~基端面23M上形成有一字槽。此外,无需用于对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进行操作的机械,而使用通用的工具,就能够手工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颜色分别对应于由感光鼓77Y~感光鼓77M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颜色。也就是说,基端面23Y~基端面23M是使用歪斜调整对象的图像的颜色进行着色的。因此,调整人员能够根据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颜色,容易地识别出轴部件28Y~轴部件28M中要到达的轴部件。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单位轴部件40形成轴部件28Y和轴部件28C。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用零件的使用率,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复数个单位轴部件40的长度和形状相同,所以通过对所结合的单位轴部件40的数量进行调整,就能够容易地设定轴部件的长度。也就是说,能够容易地对应于感光鼓之间的距离而形成长度不同的轴部件。此外,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规格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感光鼓之间的距离与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所结合的单位轴部件40的数量进行调整,也能够容易地形成适合的轴部件。
此外,如参照图10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调整人员能够根据第一接触部45与第二接触部46接触时的触感,识别出轴部件28Y~轴部件28M旋转了一圈。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歪斜的调整工作。
以上,参照附图(图1~图10)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下列所示的(1)~(3))。另外,附图中各个结构要素为了便于理解而相对于壳体示意性地表示,图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等为了便于作图而与实际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图4~图7中,省略了蜗杆30Y~蜗杆30M的齿和齿轮31Y~齿轮31M的齿的图示。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结构要素的形状、尺寸只是一个例子,而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1)本实施方式中,基端面23Y~基端面23M的每一个具有与通用的工具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与专用于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的工具(例如,专用螺丝刀)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能够防止最终用户随意到达而执行不恰当的调整,以维持图像形成装置1的性能。
(2)本实施方式中,就相对于黑色图像而倾斜的图像歪斜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为了调整相对于作为基准色的黑色的图像而倾斜的黄色、青色和品红色图像,对于与4个感光鼓77BK~感光鼓77M中规定数量Q的感光鼓77Y~感光鼓77M相对应的规定数量Q的反射镜69Y~反射镜69M,用规定数量Q的调整机构33Y~调整机构33M进行调整。不过,规定数量Q并不局限于3,也可以是1或2。也就是说,规定数量Q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复数个。
此外,规定数量Q也可以是4。也就是说,也可以对所有颜色进行歪斜的调整。具体而言,进一步设置对反射镜69BK的姿势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33BK和连结机构70Bk。调整机构33BK和连结机构70Bk分别具有与调整机构33Y和连结机构70Y相同的结构。不过,调整机构33BK的轴部件28BK的长度和齿轮31BK的数量是对应于反射镜69BK的位置而设定的。由于能够对所有颜色进行歪斜的调整,所以能够调整相对于片材而倾斜的图像歪斜。
(3)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打印机,但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一体机。多功能一体机具备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至少2个设备。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光引导至被扫描体的反射部件。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复数个被扫描体;
光扫描部,使光在上述复数个被扫描体上进行扫描;
盒体,对片材进行收纳;
盒体插入部,用于插入上述盒体;和
盒体引导部件,配置于上述盒体插入部,并对上述盒体进行引导,
上述光扫描部包括复数个反射部件,该复数个反射部件配置为对应于上述复数个被扫描体,该复数个反射部件的每一个将上述光引导至各自所对应的上述被扫描体,
其特征在于,上述盒体引导部件包括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配置为对应于上述复数个反射部件中规定数量的反射部件、且数量与上述规定数量相同,该调整机构的每一个对各自所对应的上述反射部件的姿势进行调整,
上述规定数量的调整机构的每一个包括:
轴部件,沿着上述盒体引导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和
旋转机构,连结于上述轴部件的顶端部,并对应于上述轴部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上述光扫描部还包括数量与上述规定数量相同的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配置为对应于上述规定数量的调整机构,
上述规定数量的连结机构的每一个使互相对应的上述旋转机构与上述反射部件连结,并对应于上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而使上述反射部件的姿势发生变化,
上述轴部件的基端面配置得比上述顶端部更靠上述盒体插入部上所形成的插入口,并具有与工具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上述轴部件的上述基端面对应于上述工具的长度而配置得比上述插入口更靠深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由上述光扫描部形成的静电潜像,在上述复数个被扫描体上分别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显影剂像,
上述轴部件的基端面配置得比上述顶端部更靠上述盒体插入部上所形成的插入口,上述基端面的颜色与上述被扫描体上所形成的上述显影剂像的颜色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部件的周面形成有第一接触部,
在上述盒体引导部件上形成有第二接触部,
每当上述轴部件进行规定角度的旋转时,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第二接触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数量是复数个,
上述规定数量的轴部件中至少一个轴部件包括长度和形状固定的复数个单位轴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数量的连结机构的每一个对应于所对应的上述轴部件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所对应的上述反射部件的姿势沿着规定方向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规定数量的连结机构中,上述轴部件的每单位旋转角度的上述反射部件的姿势变化量是相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机构的每一个包括蜗杆和互相连结的复数个齿轮,
上述蜗杆固定于上述轴部件的上述顶端部,并连结于上述复数个齿轮中最下层的齿轮,
上述复数个齿轮中最上层的齿轮连结于上述连结机构。
CN201510166268.7A 2014-04-10 2015-04-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77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1064A JP6185424B2 (ja) 2014-04-10 2014-04-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1064 2014-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7826A CN104977826A (zh) 2015-10-14
CN104977826B true CN104977826B (zh) 2018-05-22

Family

ID=5299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6268.7A Active CN104977826B (zh) 2014-04-10 2015-04-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56155B2 (zh)
EP (1) EP2930569B1 (zh)
JP (1) JP6185424B2 (zh)
CN (1) CN10497782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7294A (ja) * 2002-05-20 2003-11-28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8132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186382A (ja) * 2010-03-11 2011-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820A (ja) * 2011-10-11 2013-05-09 Ricoh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5020A (ja) * 1999-10-25 2001-05-11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5341B2 (ja) * 2004-12-27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3400B2 (ja) * 2005-12-27 2009-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749A (ja) * 2006-04-10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
JP2008003414A (ja) * 2006-06-23 2008-01-10 Kyocera Mita Corp 走査光学装置の光学素子の調整機構、走査光学装置の光学素子の調整方法、走査光学装置
JP5472818B2 (ja) * 2010-09-16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走査線調整機構、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112921B1 (en) * 2014-02-26 2020-07-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7294A (ja) * 2002-05-20 2003-11-28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8132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186382A (ja) * 2010-03-11 2011-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820A (ja) * 2011-10-11 2013-05-09 Ricoh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5424B2 (ja) 2017-08-23
EP2930569B1 (en) 2019-03-06
US20150293467A1 (en) 2015-10-15
CN104977826A (zh) 2015-10-14
US9256155B2 (en) 2016-02-09
JP2015199324A (ja) 2015-11-12
EP2930569A1 (en)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7555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7782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3806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83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826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2462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調整方法
JP7218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55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色ずれ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332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17947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578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39942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760484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of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5026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584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582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57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47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2317B2 (ja) 走査光学装置
JP20221811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75988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948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850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70040150A (ko) 사진화상 인쇄용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를이용한 사진화상 인쇄방법
JP201400767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