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274B - 数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6274B CN104956274B CN201380071777.0A CN201380071777A CN104956274B CN 104956274 B CN104956274 B CN 104956274B CN 201380071777 A CN201380071777 A CN 201380071777A CN 104956274 B CN104956274 B CN 1049562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variable
- mutual exclusion
- processor
- exclusion control
- exec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155—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e execution, i.e. part programme or machine function execution, e.g. selection of a programm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4—Director, elements to supervisory
- G05B2219/34396—Control different groups of functions, commands simultaneously, synchronized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6—Nc in input of data, input key till input tape
- G05B2219/36095—Inhibit or permit override by program i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数控装置中,具有:程序存储部(25),其存储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以及程序解析部(3A),其通过对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进行解析,从而针对每个系统独立地执行加工程序,程序解析部(3A)在任意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均未执行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如果在某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内执行控制变量,则仅针对执行后的系统,许可控制变量的执行,并且即使在除了执行后的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内试图执行控制变量,也不许可控制变量的执行,如果在执行中的加工程序内,控制变量的执行完成,则针对某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许可控制变量的执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装置,该数控装置相对于多个系统,针对每个系统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在作为复合加工而进行多系统的加工的情况下,通过针对每个系统预先生成不同的加工程序,并执行各加工程序,从而进行加工。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加工的多系统的数控装置中,有时在1个系统执行加工程序的期间,其他系统使程序停止,有时多个系统同时执行加工程序。在利用多个系统使不同的程序同时执行的情况下,能够缩短加工时间。
在使多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同时执行时所使用的程序内的指令(数据)中,存在下述指令:即使在系统间是相同的指令,也能够针对每个系统保存不同的值的指令;以及在系统中能够共通地保存1个值(在系统之间是1个值)的指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43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96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利用多个系统同时执行不同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有时针对共通的指令,从多个系统同时进行访问,或者在某个系统将值向共通的指令进行设定后,其他系统立即针对该指令对值进行覆盖。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希望使用的值在使用前被其他系统改写,不能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数控装置,该数控装置在同时执行多个系统的加工程序时,即使是在系统间使用相同的指令而在系统间保存共通的1个值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程序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以及程序解析部,其通过对所述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进行解析,从而针对每个系统独立地执行加工程序,所述程序解析部在任意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均未执行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如果在某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内执行控制变量,则仅针对所述执行后的系统,许可所述控制变量的执行,并且即使在除了所述执行后的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内试图执行所述控制变量,也不许可所述控制变量的执行,如果在所述加工程序内所述控制变量的执行完成,则针对加工程序中的某一个许可所述控制变量的执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下述效果,即,在同时执行多个系统的加工程序时,即使是在系统间使用相同的指令而在系统间保存共通的1个值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NC装置中所使用的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将“0”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对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参照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C装置中所使用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执行了图6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每个系统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执行了图6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系统比特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C装置中所使用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执行了图11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每个系统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执行了图11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系统比特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用于对互斥控制指定参数的指定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表示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NC(Numerical Control)装置(数控装置)1A是进行具有多个系统的多系统的机械控制的装置。NC装置1A在多个系统同时执行各加工程序时,针对每个系统进行互斥的动作。NC装置1A具有:存储器2、程序解析部3A、插补处理部4、画面处理部5、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PLC 7、输入控制部8、轴数据输出部9。
输入控制部8与输入操作部41连接。如果输入操作部41由操作者进行操作,则输入控制部8对开关信号等的变化及加工程序的编辑、参数的变更等进行检测。输入控制部8基于检测到的内容,访问存储器2内的各部分,执行对存储器2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改写的处理及进行读出的处理等。输入操作部41具有鼠标及键盘等而构成。
存储器2具有:加工程序存储部25、参数存储部26、画面显示数据存储部27、共享区域28。加工程序存储部25对工件(被加工物)的加工中所使用的加工程序进行存储。在加工程序中,将对工件进行加工所需的机械的动作内容及刀具的移动路径等,利用能够由NC装置1A解读的格式进行了记述。本实施方式的加工程序存储部25将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作为1个加工程序进行存储。
参数存储部26对在被加工物的加工中所使用的参数进行存储。在参数存储部26所存储的参数中,包含对NC装置1A的规格进行决定的数据及机械控制所需的条件数据等。
画面显示数据存储部27对在画面上显示的数据进行存储。画面显示数据存储部27对与刀具等的当前位置相关的信息、与主轴的旋转位置相关的信息、NC装置1A的控制模式、各种选择信号的输出状态等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共享区域28对加工程序的解析所需的临时数据、及对机械动作进行控制过程中的系统控制所需的临时数据等进行存储。
画面处理部5与显示部42连接。画面处理部5对画面显示数据存储部27内的数据进行读取,使显示部42进行数据显示。显示部42是将由画面处理部5所指示的数据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程序解析部3A在加工程序存储部25所存储的加工程序中,从起始依次读出由输入操作部41所指定的加工程序。程序解析部3A按照针对各种NC指令而指定出的处理步骤,对加工程序进行解析并执行。程序解析部3A一边使解析处理中的数据等向共享区域28中暂时存储,一边对加工程序进行解析,将解析结果向插补处理部4传送。本实施方式的程序解析部3A针对每个系统对加工程序进行解析,并针对每个系统执行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程序解析部3A具有互斥控制解析部33。互斥控制解析部33对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解析。互斥控制变量是使多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同时执行时所使用的加工程序内的指令(数据)。
互斥控制解析部33在向某一个系统赋予了向共通数据的访问许可的状态下,针对其他系统,禁止向共通数据的访问。互斥控制解析部33在针对其他系统禁止向共通数据的访问的状态下,直至许可其他系统访问为止,向期望访问的其他系统重复进行访问许可的确认。互斥控制解析部33在被许可向共通数据的访问的系统完成了向共通数据的访问后,针对期望访问的其他系统中的某一个,许可向共通数据的访问。
插补处理部4针对各轴(第1轴~第n轴(n为自然数)),对根据加工程序而求出的相对移动量进行直线或圆弧等的插补处理。插补处理部4将进行了插补处理而得到的相对移动量作为输出数据,向轴数据输出部9发送。
轴数据输出部9向各轴的主轴放大器43及伺服放大器44输入进行了插补处理而得到的相对移动量。主轴放大器43通过将与进行了插补处理而得到的相对移动量相应的驱动电力向主轴电动机45输出,从而使主轴电动机45进行加工。伺服放大器44通过将与进行了插补处理而得到的相对移动量相应的驱动电力向伺服电动机46输出,从而使伺服电动机46进行加工。
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对与程序解析部3A向存储器2输出的机械周边装置的控制相关的信息进行读取。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将所读取的信息向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7输出,向梯形电路赋予控制信息。另外,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将从未图示的外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发送来的各种接通/断开等控制信号向机械侧输出。另外,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经由PLC 7将从机械侧输入的外部信号向存储器2内的共享区域28写入。由此,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6使控制用的信号及外部信号在NC装置1A的控制中起作用。其结果,使对机械的控制正确地进行。
下面,对在本实施方式的NC装置1A中使用的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NC装置1A中所使用的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说明的图。互斥控制变量11包含下述区域而构成:设定值存储区域12,其对设定值进行存储;以及系统比特存储区域13。
设定值存储区域12是对在向各系统的共通指令中进行设定的值进行存储的区域。向各系统的共通指令是在各系统中能够共通地保存1个值(在系统间为1个值)的指令。在图2中示出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在作为共通指令的互斥控制变量#3101中设定有“1”的值的情况。
系统比特存储区域13是存储每个系统的比特(系统比特)的区域。系统比特表示是否是可以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系统。在系统比特为“0”的情况下,表示是不能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系统,在为“1”的情况下,表示是能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系统。在图2中,示出向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设定有“1”,向其他系统的系统比特设定有“0”的状态。此外,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针对每个互斥控制变量11的种类设定有各系统的系统比特。
图3是表示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某一个系统试图将值(表示处理开始的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互斥控制解析部33对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存储的系统比特是否全为“0”、或者执行(开始)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是否成为“1”进行确认(步骤S1)。
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存储的系统比特全为“0”的情况下,或者在执行(开始)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的情况下(步骤S1、Yes),互斥控制解析部33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的设定值存储区域12进行设定,将执行了指令的系统的系统比特设置为“1”(步骤S2)。
例如,在第1系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了设定时,在系统比特全为“0”或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的情况下,互斥控制解析部33将值向设定值存储区域12进行设定。另外,如果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0”,则互斥控制解析部33将系统比特设置为“1”。此外,在执行了第1系统时,即使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已经成为“1”,也进行将系统比特设置为“1”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试图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时,在除了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以外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的情况下(步骤S1、No),互斥控制解析部33不将值向设定值存储区域12进行设定,并且将系统比特保持为“0”不变。例如,在开始了第2系统的执行时,如果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则互斥控制解析部33不将值向设定值存储区域12进行设定,将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保持为“0”不变。
如上所述,如果互斥控制解析部33将值向某一个系统的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则不会使其他系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如上所述,在NC装置1A中,为了能够从其他系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必须利用设定了值的系统将“0”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
图4是表示将“0”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互斥控制解析部33在利用某一个系统执行互斥控制变量11而设定了值之后,在希望将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定为“0”的情况下,对希望向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定“0”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是否成为“1”进行确认(步骤S3)。
在希望向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定“0”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的情况下(步骤S3、Yes),互斥控制解析部33向互斥控制变量11设定“0”,将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的系统比特设置为“0”(步骤S4)。
另一方面,如果希望向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定“0”的系统的系统比特不为“1”(步骤S3、No),则互斥控制解析部33不使互斥控制变量11及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的系统比特变化。因此,互斥控制变量11保持设定为“1”不变,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的系统比特保持为“1”不变。
如上所述,在利用某一个系统执行互斥控制变量11并设定了值之后,在要将该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置为“0”的情况下,仅允许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比特成为“1”的系统将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所设定的值设置为“0”。换言之,仅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系统,能够作为步骤S4的处理而将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所设定的值设置为“0”,将指令出的系统的系统比特设置为“0”。
图5是表示对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参照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互斥控制解析部33在某一个系统执行互斥控制变量11并对值进行设定后,在对该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设定值)进行参照的情况下,对希望参照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是否为“1”进行确认(步骤S11)。
在希望参照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的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的情况下(步骤S11、Yes),互斥控制解析部33将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设定的值作为参照值返回(步骤S12)。另一方面,如果希望参照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的系统的系统比特不为“1”(步骤S11、No),则互斥控制解析部33作为参照值而返回“0”(步骤S13)。
如上所述,在某一个系统执行互斥控制变量11并对值进行设定后,对该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进行参照的情况下,互斥控制解析部33仅针对系统比特成为“1”的系统返回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所设定的值(有效),针对系统比特成为“0”的系统返回“0”(无效)。
换言之,对于互斥控制解析部33,如果在某一个系统(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内执行互斥控制变量11,则即使在除了该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中对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参照,也将互斥控制变量作为无效,且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对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了参照的情况下将互斥控制变量11作为有效而返回设定值。
如上所述,在任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均未执行互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如果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内执行互斥控制变量,则仅针对第1系统许可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并且,即使在除了第1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内试图执行互斥控制变量,也不许可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
如上述所述,由于NC装置1A向互斥控制变量11预先设定了针对每个系统的比特,基于每个系统的比特,仅使1个系统对互斥控制变量11的值进行设定,所以能够实现针对每个系统的互斥指令。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C装置中所使用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执行了图6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每个系统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8是执行了图6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系统比特的时序图。
加工程序51是用于控制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加工程序52是用于控制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在加工程序51、52中使用互斥控制变量#3100。另外,在加工程序51、52中,以不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同时进行访问及在使用前不进行覆盖的方式,对各系统进行控制。换言之,作为互斥控制变量11,使用互斥控制变量#3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互斥控制解析部33执行加工程序51、52的处理。
如果同时执行加工程序51、52,则第1系统中的处理P1和第2系统中的处理P2同时执行。在此时的动作中,如图7所示,由第1系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由于在该动作之前,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系统比特的状态全为“0”,所以互斥控制解析部33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设定“1”。
另一方面,互斥控制解析部33即使通过第2系统试图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也不会进行设定。原因在于,在处理P1中从第1系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有效)。因此,在第2系统中,不能将值向#3100进行设定,第2系统中的互斥控制变量#3100为“0”(步骤S41)。
由此,在步骤S41的阶段中,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从“0”变为“1”,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保持为“0”不变。
此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51中执行处理P2,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执行处理P12。具体来说,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51中,对互斥控制变量#3100进行参照,返回“1”的值。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对互斥控制变量#3100进行参照,返回“0”的值。换言之,如果在除了第1系统以外的加工程序中对互斥控制变量#3100进行参照,则返回“0”的值。
因此,在第1系统中,由于#3100=0不成立,所以进入下一个处理即处理P3。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中,由于#3100=0成立,所以返回处理P10(步骤S42)。
然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51中,作为处理P3,将数据(100等的值)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由于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所以第2系统无法对值进行设定,处于重复进行处理P10~P12的状态(步骤S43)。
然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51中,利用希望由进行了设定的第1系统使用的#40000的值,在第1系统中进行独有的动作(处理P4)。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处于重复进行处理P10~P12的状态(步骤S44)。
即,如图8所示,在步骤S41~S44之间,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为“0”。
此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51中,作为处理P5,向设定有“1”的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0”,由此,第1系统独有的动作完成(步骤S45)。并且,在步骤S45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从“1”变为“0”。
由此,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能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步骤S45)。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作为处理P11,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然后,在步骤S45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从“0”变为“1”。
此后,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执行处理P12。具体来说,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对互斥控制变量#3100进行参照,返回“1”的值。因此,在第2系统中,#3100=0不成立,所以进入下一个处理即处理P13(步骤S46)。
然后,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作为处理P13,将数据(200等的值)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进行设定(步骤S47)。并且,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利用希望由进行了设定的第2系统使用的#40000的值,在第2系统中进行独有的动作(处理P14)(步骤S48)。
即,如图8所示,在步骤S45~S48之间,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0”,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
此后,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52中,作为处理P15,向设定有“1”的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0”,由此,第2系统独有的动作完成(步骤S49)。并且,在步骤S49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从“1”变为“0”,由此,全部系统比特变为“0”。此后,从任一个系统均可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发出指令。
如上所述,在NC装置1A中,通过使用互斥控制变量#3100,只能由先前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的系统进行值的参照、变更、清除。因此,根据系统间的动作的定时,不存在例如在第1系统执行过程中第2系统被执行之类的情况。因此,在使用作为共通数据的互斥控制变量#40000的期间,能够防止#40000被同时访问,或者在不可预期的定时被覆盖。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各系统不进行所期望的动作。由此,能够利用加工程序执行系统独有的所希望的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在将表示向共通数据的访问许可的系统比特针对每个系统预先进行设定、对某一个系统赋予了访问许可的情况下,由于未对其他系统赋予访问许可,所以能够防止向共通数据的同时访问及使用前的覆盖。由此,在同时执行多个系统的加工程序时,即使是在系统间利用相同的指令在系统间对共通的1个值进行保存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实施方式2
下面,利用图9~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针对期望访问共通数据的系统,直至许可访问为止,使加工程序停止。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对图9的各结构要素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NC装置1A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NC装置1B与NC装置1A相比,取代程序解析部3A而具有程序解析部3B。在程序解析部3B中,取代互斥控制解析部33而具有程序停止控制部34。
程序停止控制部34在向某一个系统赋予了向共通数据的访问许可的状态下,针对其他系统禁止向共通数据的访问。具体来说,程序停止控制部34在针对其他系统禁止向共通数据的访问的状态下,直至许可其他系统访问为止,使期望进行访问的其他系统的程序停止。被允许向共通数据的访问的系统在向共通数据的访问完成后,程序停止控制部34针对期望进行访问的其他系统中的某一个,使加工程序的停止解除(重新开始)。
图10是表示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设定的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图10所示的处理中,关于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数据设定处理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
在利用某一个系统试图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程序停止控制部34对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储存的系统比特是否全为“0”、或者开始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执行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是否成为“1”进行确认(步骤S21)。
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储存的系统比特全为“0”的情况下,或者在开始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执行的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的情况下(步骤S21、Yes),程序停止控制部34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将执行了指令的系统的系统比特设置为“1”(步骤S22)。
另一方面,在试图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了设定时,在除了开始了互斥控制变量11的执行的系统以外的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的情况下(步骤S21、No),程序停止控制部34对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储存的系统比特是否全为“0”进行确认(步骤S23)。
如果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储存的系统比特不全为“0”(步骤S23、No),则程序停止控制部34不执行试图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系统的下一个命令,而是使加工程序停止。换言之,在执行了互斥控制变量时,在已经向其他系统的系统比特设定了“1”的情况下,试图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的系统使加工程序停止。
如果在互斥控制变量11中储存的系统比特全为“0”(步骤S23、Yes),则程序停止控制部34使停止了加工程序的系统执行下一个处理。换言之,程序停止控制部34使停止了的加工程序重新开始。
如上所述,如果将值向某一个系统的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则无法从其他系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为了使其他系统能够将值向互斥控制变量11进行设定,必须利用设定了值的系统向互斥控制变量11设定“0”。对互斥控制变量进行清除时的流程与实施方式1相同,是图4。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C装置中所使用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执行了图11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每个系统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3是执行了图11所示的加工程序的情况下的系统比特的时序图。
加工程序61是用于控制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加工程序62是用于控制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在加工程序61、62中使用互斥控制变量#3100。另外,在加工程序61、62中,以不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同时进行访问及在使用前不进行覆盖的方式,对各系统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程序停止控制部34执行加工程序61、62的处理。
如果同时执行加工程序61、62,则第1系统中的处理P21和第2系统中的处理P31同时执行。在此时的动作中,如图13所示,由第1系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由于在该动作之前,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系统比特的状态全为“0”,所以程序停止控制部34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设定“1”。
另一方面,即使通过第2系统试图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程序停止控制部34也不进行设定。原因在于,在处理P21中从第1系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成为“1”。因此,在第2系统中不能将值向#3100进行设定。此时,程序停止控制部34使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停止(步骤S51)。
由此,在步骤S51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从“0”变为“1”,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保持为“0”不变。
然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61中,作为处理P22,将数据(100等的值)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由于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所以第2系统不能对值进行设定,加工程序62处于停止状态。在第2系统中,只要在第1系统中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系统比特不为“0”,则维持停止了加工程序62的状态(步骤S52)。
然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61中,利用希望由进行了设定的第1系统使用的#40000的值,在第1系统中进行独有的动作(处理P23)。另一方面,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加工程序62处于停止状态(步骤S53)。
即,如图13所示,在步骤S51~S53之间,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为“0”。
此后,在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61中,作为处理P24,向设定了“1”的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0”,由此,第1系统独有的动作完成(步骤S54)。然后,在步骤S54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从“1”变为“0”。
由此,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能够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作为处理P31,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1”(步骤S54)。然后,在步骤S54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从“0”变为“1”。
然后,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作为处理P32,将数据(200等的值)向互斥控制变量#40000进行设定(步骤S55)。并且,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利用希望由进行了设定的第2系统使用的#40000的值,在第2系统中进行独有的动作(处理P33)(步骤S56)。
即,如图13所示,在步骤S54~S57之间,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1系统的系统比特为“0”,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为“1”。
此后,在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62中,作为处理P34,向设定了“1”的互斥控制变量#3100设定“0”,由此,第2系统独有的动作完成(步骤S57)。并且,在步骤S57的阶段,互斥控制变量#3100的第2系统的系统比特从“1”变为“0”,由此,全部系统比特变为“0”。此后,从任一个系统均可向互斥控制变量#3100发出指令。
如上所述,在NC装置1B中,如果利用某个系统针对互斥控制变量向系统比特设定了“1”,则在利用其他系统试图将数据向互斥控制变量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直至能够进行数据设定为止,预先使加工程序停止。并且,由于预先使加工程序停止,所以不需要如加工程序51、52所示,生成直至针对互斥控制变量能够进行数据设定为止,重复什么也不做的循环动作的程序。因此,针对每个系统执行互斥动作的加工程序的编程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在将表示向共通数据的访问许可的系统比特针对每个系统预先进行设定、向某一个系统赋予访问许可的情况下,使期望进行访问的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停止。由此,能够防止向共通数据的同时访问及使用前的覆盖。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加工程序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实施方式3
下面,利用图14及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将希望设置为互斥控制变量的变量例如如#3100、#3101所示预先进行设定,将设定后的变量作为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处理,并且将未设定的变量作为通常的控制变量进行处理。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NC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对图14的各结构要素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NC装置1A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NC装置1C与NC装置1A相比,取代程序解析部3A而具有程序解析部3C。在程序解析部3C中,取代互斥控制解析部33而具有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参数存储部26中预先设定被指定为互斥控制变量的控制指令的变量(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被指定为互斥控制变量的控制变量例如是在实施方式1、2中所说明的互斥控制变量。在参数存储部26中未被指定为互斥控制变量的控制变量被作为通常的控制变量进行处理。
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基于设定在参数存储部26中的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进行所要执行的控制变量是互斥控制变量还是通常的控制变量的切换。
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针对利用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而指定出的互斥控制变量,通过与互斥控制解析部33或程序停止控制部34相同的处理,执行加工程序。
图15是用于对互斥控制指定参数的指定处理进行说明的图。NC装置1C将“互斥控制变量1”、“互斥控制变量2”等参数项目在显示部42上显示。操作者将希望指定为互斥控制变量的变量(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如#3100、#3101所示设定在参数项目中。操作者利用输入操作部41,对希望指定为互斥控制变量的变量进行设定。此时,通过来自操作者的外部输入而指定出的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由参数存储部26进行存储。由此,参数存储部26中的设定为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的变量作为互斥控制变量使用。
图16是表示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的结构的图。如果向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输入控制变量,则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基于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进行互斥控制和通常控制的切换。
具体来说,如果所输入的控制变量是作为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进行了指定的控制变量,则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切换为使用互斥控制变量进行的互斥控制。另一方面,如果输入的控制变量不是作为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而进行了指定的控制变量,则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35切换为使用通常的控制变量进行的通常控制。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进行控制的切换,即使是针对当前作为互斥控制变量而生成的程序,也能够通过对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进行切换而使用加工程序,而无需针对新的互斥控制变量的变量而对加工程序进行改写。因此,即使是针对当前作为通常的控制变量而生成的加工程序,也能够容易地执行在实施方式1、2中所说明过的互斥控制变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将希望设置为互斥控制变量的变量作为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而进行了设定,所以能够将所设定的变量作为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处理,并且将未设定的变量作为通常的控制变量进行处理。因此,即使是针对当前作为互斥控制变量而生成的加工程序,也能够通过对互斥控制指定参数29进行切换,从而容易地执行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过的互斥控制变量。
在这里,对利用现有的加工程序进行了互斥控制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现有的加工程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这里,示出用于进行互斥控制的2个系统的加工程序71、72。加工程序71是第1系统的加工程序,加工程序72是第2系统的加工程序。
在这些加工程序71、72中,利用系统共通的变量即#1709,在处理P43~处理P48的部位、以及处理P53~处理P58的部位,向系统共通的变量#40000对不同的值进行设定。由此,针对每个系统使用独有的#40000的值,进行针对每个系统的动作。
在加工程序71、72中,在首先在第1系统中执行了处理P41的情况下,如果#1709的值为“0”,则由于条件成立,所以执行处理P43。由此,#1709的值变为“1”。在执行了处理P43后,如果在第2系统中执行处理P51,则在处理P51中,条件变为不成立。
直至在第1系统中#1709变为“0”为止,处理P51的条件不成立,在第2系统中重复进行处理P51~处理P53。在第2系统重复进行处理P51~处理P53的期间,在第1系统中,利用处理P45向#40000设定希望由第1系统使用的值“16”,由此,进行第1系统独有的动作。然后,如果在第1系统的处理P48中,#1709变为“0”,则第2系统的处理P51的条件成立,本次利用处理P55向#40000设定希望由第2系统使用的值“30”。由此,进行第2系统独有的动作。以上述方式,进行每个系统的独有的动作。
但是,在加工程序71、72中,在执行处理P43和处理P53中的某一个之前,有时执行了处理P41和处理P51双方。在该情况下,由于#1709为“0”,所以处理P41和处理P51双方的条件均成立,其结果,处理P43和处理P53双方均被执行。
在这里,在处理P43及处理P53中,即使将#1709设置为“1”,由于处理P41及处理P51均已经执行,所以在双方的系统中,在处理P43及处理P53以后,不互斥地执行。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尽管在处理P45及处理P55中,在第1系统和第2系统中,#40000希望使用不同的值,但是会使用之后执行的那一方的值。其结果,不能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3中,在向某一个系统赋予了访问许可的情况下,由于未向其他系统赋予访问许可,所以能够防止向共通数据的同时访问及使用前的覆盖。因此,在实施方式1~3中,能够针对每个系统执行所期望的动作。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控装置适用于针对每个系统的互斥控制。
标号的说明
1A~1C NC装置,2 存储器,3A~3C 程序解析部,6 机械控制信号处理部,9 轴数据输出部,11 互斥控制变量,12 设定值存储区域,13 系统比特存储区域,25 加工程序存储部,26 参数存储部,29 互斥控制指定参数,33 互斥控制解析部,34 程序停止控制部,35 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51、52、61、62、71、72 加工程序。
Claims (6)
1.一种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程序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以及
程序解析部,其通过对所述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进行解析,从而针对每个系统独立地同时执行加工程序,
所述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包含向所述每个系统的共通指令即互斥控制变量,在所述互斥控制变量中,所述每个系统共通地保存1个值,
所述程序解析部,
在所述加工程序的同时执行中,在任意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均未执行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如果在某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开始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则仅针对开始了所述执行的系统,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并且即使在除了开始了所述执行的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内试图执行所述互斥控制变量,也不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
如果在所述加工程序内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完成,则针对加工程序中的某一个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解析部,
在仅针对执行后的系统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的期间,即使在所述其他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对所述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参照,也将所述互斥控制变量作为无效而进行处理,并且在所述加工程序内对所述互斥控制变量进行参照的情况下,将所述互斥控制变量作为有效而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解析部,
对许可信息进行管理,该许可信息表示针对所述每个系统是否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
基于所述许可信息,对所述有效及所述无效进行判断。
4.一种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程序存储部,其存储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以及
程序解析部,其通过对所述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进行解析,从而针对每个系统独立地同时执行加工程序,
所述每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包含向所述每个系统的共通指令即互斥控制变量,在所述互斥控制变量中,所述每个系统共通地保存1个值,
所述程序解析部,
在所述加工程序的同时执行中,在任意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均未执行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如果在某一个系统的加工程序内开始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则仅针对开始了所述执行的系统,许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及覆盖,
将除了开始了所述执行的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中的、试图执行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系统的加工程序停止,
如果在所述加工程序内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执行完成,则使停止的加工程序中的某一个重新开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解析部,
对执行信息进行管理,该执行信息针对所述每个系统表示是否正在执行所述互斥控制变量,
基于所述执行信息,判断是否使所述加工程序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数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参数存储部,其设定被指定为所述互斥控制变量的控制变量;以及
互斥控制变量确定部,其基于在所述参数存储部中设定的内容,进行在加工程序中执行的控制变量是所述互斥控制变量还是通常的控制变量的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52083 WO2014118918A1 (ja) | 2013-01-30 | 2013-01-30 | 数値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6274A CN104956274A (zh) | 2015-09-30 |
CN104956274B true CN104956274B (zh) | 2016-11-09 |
Family
ID=5061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1777.0A Active CN104956274B (zh) | 2013-01-30 | 2013-01-30 | 数控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46714A1 (zh) |
JP (1) | JP5456208B1 (zh) |
CN (1) | CN104956274B (zh) |
DE (1) | DE112013005628B4 (zh) |
WO (1) | WO20141189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45319B1 (ja) | 2014-06-30 | 2016-01-20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アンバランスが少ない送風翼を製造する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WO2017195259A1 (ja) * | 2016-05-09 | 2017-11-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数値制御装置 |
JP6407919B2 (ja) * | 2016-06-15 | 2018-10-17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数値制御装置および変数判定方法 |
JP6532610B2 (ja) * | 2016-08-30 | 2019-06-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ム編集装置、プログラム編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編集プログラム |
JP6498362B1 (ja) * | 2017-12-18 | 2019-04-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数値制御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8461A (zh) * | 2001-02-06 | 2004-05-19 | ���﹫˾ | 用于动态带宽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CN1759357A (zh) * | 2003-03-17 | 2006-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数控系统 |
CN101489718A (zh) * | 2006-07-18 | 2009-07-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数控装置 |
CN102402991A (zh) * | 2010-09-10 | 2012-04-04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复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12283A (en) * | 1980-05-30 | 1983-10-25 | Fairchild Camera & Instrument Corp. | High performance microprocessor system |
JPH01142806A (ja) * | 1987-11-30 | 1989-06-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数値制御装置の制御方式 |
JP2824921B2 (ja) * | 1989-12-26 | 1998-11-18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多系列制御nc装置 |
US5237694A (en) * | 1991-05-30 | 1993-08-17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lock buffer for controlling exclusive critical problem accesses by each processor |
US5453933A (en) | 1993-09-08 | 1995-09-26 | Hurco Companies, Inc. | CNC control system |
JP3872118B2 (ja) * | 1995-03-20 | 2007-01-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キャッシュコヒーレンス装置 |
CA2199108C (en) * | 1996-03-05 | 2002-04-23 | Hirotoshi Maegawa |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ame |
JPH1195825A (ja) * | 1997-09-17 | 1999-04-09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数値制御プログラムの実行方法 |
JP2000330615A (ja) * | 1999-05-25 | 2000-11-30 | Toyoda Mach Works Ltd | 多系統数値制御装置のヒューマン・マシン・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
US7114157B2 (en) * | 2001-11-27 | 2006-09-26 | Kuka Roboter Gmbh | System controlling exclusive access by control programs to system resources |
JP2003186514A (ja) * | 2001-12-14 | 2003-07-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数値制御装置 |
JP2003196306A (ja) * | 2001-12-28 | 2003-07-11 | Canon Inc | 画像検索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 |
US7237236B2 (en) * | 2002-08-22 | 2007-06-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optimum placement of privileged code locations in existing code |
JP2004139232A (ja) * | 2002-10-16 | 2004-05-13 | Fanuc Ltd | 数値制御装置 |
JP4376692B2 (ja) * | 2004-04-30 | 2009-12-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セッサ、プロセッサ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キャッシュメモリ |
JP4127315B2 (ja) * | 2006-05-24 | 2008-07-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0113700A (ja) * | 2008-10-07 | 2010-05-20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フィールドデバイス |
JP2010157595A (ja) * | 2008-12-26 | 2010-07-15 | Panasonic Corp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555422B2 (ja) * | 2008-12-26 | 2014-07-23 | 株式会社アマダ | 数値制御装置及び数値制御方法 |
JP2011232956A (ja) * | 2010-04-27 | 2011-11-17 | Clarion Co Ltd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とプログラム |
US9002890B2 (en) * | 2012-03-14 | 2015-04-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ule-based access control list management |
-
2013
- 2013-01-30 CN CN201380071777.0A patent/CN10495627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1-30 DE DE112013005628.3T patent/DE112013005628B4/de active Active
- 2013-01-30 JP JP2013524283A patent/JP5456208B1/ja active Active
- 2013-01-30 WO PCT/JP2013/052083 patent/WO20141189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1-30 US US14/654,574 patent/US2015034671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8461A (zh) * | 2001-02-06 | 2004-05-19 | ���﹫˾ | 用于动态带宽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CN1759357A (zh) * | 2003-03-17 | 2006-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数控系统 |
CN101489718A (zh) * | 2006-07-18 | 2009-07-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数控装置 |
CN102402991A (zh) * | 2010-09-10 | 2012-04-04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复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3005628T5 (de) | 2015-08-27 |
JPWO2014118918A1 (ja) | 2017-01-26 |
JP5456208B1 (ja) | 2014-03-26 |
DE112013005628B4 (de) | 2018-06-28 |
WO2014118918A1 (ja) | 2014-08-07 |
CN104956274A (zh) | 2015-09-30 |
US20150346714A1 (en) | 2015-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56274B (zh) | 数控装置 | |
US948304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grammable numerical control | |
US7949422B1 (en) | Machine tool control system | |
JPWO2003067345A1 (ja) | 数値制御方法及び数値制御システム | |
JP5558646B2 (ja) |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設計支援装置 | |
JP2010287034A (ja) | 外部機器とPLCとのModbusプロトコル通信アドレス表示方式 | |
JP5295061B2 (ja) |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 |
JP2735209B2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US11320800B2 (en) | Optimization device | |
JPH01134605A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US10671053B2 (en) | Numerical controller and machine tool system | |
JP2004013239A (ja) | モ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のモーションデータ指令システム及び制御信号定義システム | |
JP2009053823A (ja) | 加工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 |
JP2008108205A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JP2009223779A (ja) | 制御装置 | |
JP2008532130A (ja) | 制御装置のインタプリタによるサブプログラムの翻訳のための方法 | |
JP3890462B2 (ja) | 設備の動作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JP5855882B2 (ja) | Nc工作機械における加工方法 | |
JP2779797B2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JP2779796B2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JP2005131775A (ja) | 工作機械の軸平行処理装置 | |
JP2003228418A (ja) | 産業用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表示方法 | |
JP2694639B2 (ja) | 数値制御装置 | |
JP2005242486A (ja) | サーボ制御装置 | |
JP2006251969A (ja) | 数値制御装置及び数値制御工作機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