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585A -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585A
CN104943585A CN201510395070.6A CN201510395070A CN104943585A CN 104943585 A CN104943585 A CN 104943585A CN 201510395070 A CN201510395070 A CN 201510395070A CN 104943585 A CN104943585 A CN 104943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retracing spring
leg
connecting element
cushion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50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585B (zh
Inventor
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SHEN XIANGYANG AUTOMOBILE CO LTD
Dong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950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垫骨架组件,包括能够在车体内前后移动的座垫骨架;座垫骨架的前端延伸出至少一个座垫支脚,座垫支脚的末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座垫骨架前后移动的调节组件;其中,调节组件包括摆动件和固定件,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摆动件的上端与座垫支脚铰接,摆动件的下端与固定件铰接;在摆动件与座垫支脚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座垫骨架从前移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件,在摆动件与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座垫骨架从后移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本发明提供的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扩展了行李箱空间、并且便于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代步工具。现有车型中,尤其SUV车型中,其后排座椅设置在行李箱的上部,其座垫骨架固定设置在车体上,其座椅靠背向前翻转有限,导致翻转后的座椅靠背形成一台阶,影响了行李箱的空间。
并且,在座椅靠背从前摆位置或后摆位置复位时或者座垫骨架从前移位置或后移位置复位时,没有助力构件对其复位提供助力,操作人员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才能使得座垫骨架和座椅靠背复位,不利于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扩展行李箱空间、并便于复位的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排座椅中的座垫骨架组件,包括能够在车体内前后移动的座垫骨架,所述座垫骨架具有初始位置、朝向所述车体的前侧移动的前移位置和朝向所述车体的后侧移动的后移位置;所述座垫骨架的前端延伸出至少一个座垫支脚,所述座垫支脚的末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座垫骨架前后移动的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摆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件的上端与所述座垫支脚铰接,所述摆动件的下端与所述固定件铰接;在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所述座垫骨架从所述前移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件,在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所述座垫骨架从所述后移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为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两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位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坐垫支脚上设置有支脚挡块,在所述座垫骨架前移至所述前移位置时,两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分别被所述支脚挡块和所述座垫支脚作用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支脚包括支脚底板和设置在所述支脚底板两侧的支脚侧板,所述支脚侧板上设置有支脚侧板通孔;所述支脚挡块设置在其中一块所述支脚侧板上,并朝向另一块所述支脚侧板延伸设置;套接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所述第一转轴穿过两个所述支脚侧板通孔,并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中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支脚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在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支脚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未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装配预紧状态;在所述座垫骨架前移至所述前移位置时,该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所述支脚底板压缩储能。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挡块位于所述支脚侧板通孔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两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位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空间内;在所述座垫骨架后移至所述后移位置时,两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分别被所述摆动件和所述固定件作用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底板两侧的固定件侧板,在所述固定件侧板上设置有固定件侧板通孔,在其中一块所述固定件侧板上设置有朝向另一块所述固定件侧板延伸的固定件挡块;套接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转轴穿过所述固定件侧板通孔,并与所述摆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中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固定件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在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固定件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未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处于装配预紧状态;在所述座垫骨架后移至所述后移位置时,靠近所述固定件挡块一侧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摆动件接触,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被所述固定件底板和所述摆动件压缩储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挡块位于所述固定件侧板通孔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骨架的前端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座垫支脚,每个所述座垫支脚的末端都设置有所述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垂直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摆动角度范围在0°-120°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座垫骨架组件的汽车后排座椅,还包括能够驱动座垫骨架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前移位置和所述后移位置之间切换的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通过安装轴安装在车体上,所述靠背骨架能够绕着所述安装轴转动;所述座垫骨架的后端通过摆动杆连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垫骨架上,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可相对于所述靠背骨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座垫骨架设置为可移动的,并在其前端的座垫支脚上连接有调节组件,在座椅靠背向前翻转时,座垫骨架向前移动,同时摆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向前摆动,从而使得座垫骨架能够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至前排座椅与常态的后排座椅之间,使得翻转的座椅靠背在座垫骨架上呈水平状态,并与行李箱平齐,拓展了行李箱的空间。
通过在摆动件与座垫支脚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助于座垫骨架从前移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复位;通过在摆动件与固定件之间还设置第二复位件,助于座垫骨架从后移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复位,从而无需使用太多的力,即可完成座垫骨架及座椅靠背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扩展了行李箱空间、并且便于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座垫骨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座垫骨架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座垫骨架组件的前视图;
图4为调节组件与座垫支脚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座垫骨架在初始位置、前移位置和后移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调节组件中的摆动件、固定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第一转轴、第一复位弹簧与座垫支脚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第二转轴、第二复位弹簧与固定件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摆动件朝向远离固定件侧摆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摆动件朝向靠近固定件的摆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汽车后排座椅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座垫骨架组件;  1-座垫骨架;          11-座垫支脚;
111-支脚底板;      112-支脚侧板;        113-支脚挡块;
114-支脚侧板通孔;  2-调节组件;          21-摆动件;
22-固定件;         221-固定件底板;      222-固定件侧板;
223-固定件挡块;    224-固定件侧板通孔;  225-安装孔;
23-第一转轴;       24-第二转轴;         3-第一复位件;
30-第一复位弹簧;   31-第一复位弹簧末端; 4-第二复位件;
40-第二复位弹簧;  41-第二复位弹簧末端;  200-汽车后排座椅;
201-靠背骨架;     202-摆动杆;           203-安装轴;
A-初始位置;       B-前移位置;           C-后移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和“后”分别指安装时朝向车体前侧的方向和朝向车体后侧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后排座椅中的座垫骨架组件100,包括能够在车体内前后移动的座垫骨架1,座垫骨架1具有初始位置A、朝向车体的前侧移动的前移位置B和朝向车体的后侧移动的后移位置C。
座垫骨架1的前端延伸出至少一个座垫支脚11,座垫支脚11的末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座垫骨架1前后移动的调节组件2。
其中,调节组件2包括摆动件21和固定件22,固定件22固定安装在车体上,摆动件21的上端与座垫支脚11铰接,摆动件21的下端与固定件22铰接。
在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B向初始位置A移动的第一复位件3,在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C向初始位置A移动的第二复位件4。
也即是,该座垫骨架组件100主要用于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其由座垫骨架1和调节组件2组成。
座垫骨架1为可以移动的骨架,其前端延伸有座垫支脚11,座垫支脚11通过调节组件2与车体连接。座垫骨架1的后端通过图11-12所示的摆动杆202与靠背骨架201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座垫骨架1能够前后移动,将其常态位置定义为初始位置A。
可以根据需要将座垫骨架1朝向车体前侧移动,达到前移位置B,便于将靠背骨架201翻折,扩大行李箱空间。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座垫骨架1朝向车体后侧移动达到后移位置C,以靠背骨架201的倾斜角度和座垫骨架1前侧的空间,调整坐姿。
该初始位置A、前移位置B和后移位置C仅为相对概念,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只要从常态位置或初始位置A朝向车头侧移动至指定位置即达到前移位置B,朝向车尾处移动指定位置即达到后移位置C。乘客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坐姿调整,分别能够调整至上述初始位置A、前移位置B和后移位置C。
调节组件2用于调节座垫骨架1前后移动。调节组件2包括摆动件21和固定件22,摆动件21的上端与座垫支脚11铰接,其下端与固定件22铰接,固定件22通过穿过安装孔225(图8所示)的螺栓固定安装在车体上。
由于摆动件21上下两端都为铰接,其上下两端都可转动。当需要对座椅靠背进行翻转时,推动座垫骨架1前移,此时摆动件21能够绕着其与固定件22之间铰接轴转动至图9所示的状态,从而使得座垫骨架1整体前移。同时,摆动件21的上端能够绕着其与座垫支脚11之间的铰接轴转动,从而使得座垫支脚11能够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还能够向下运动,实现向前下潜,最终使得座垫骨架1能够向前下潜运动。由于座垫骨架1的向前运动,拓展了座垫骨架1后部的行李箱空间,同时由于座垫骨架1的下潜运动,在将座椅靠背折叠在向前下潜的座垫骨架1上时,使得其顶部与行李箱上方骨架平齐,进一步扩大了行李箱的空间。
为了助于座垫骨架1移动,在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件3,在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件4。第一复位件3用于助于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B向初始位置A移动,第二复位件4用于助于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C向初始位置A移动。
当座垫骨架1从初始位置A向前移位置B移动时,能够给予第一复位件3一弹性力,在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B向初始位置A移动时,第一复位件3起作用,对座垫骨架1的移动提供助力。
当座垫骨架1从初始位置A向后移位置C移动时,能够给予第二复位件4一弹性力,在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C向初始位置A移动时,第二复位件4起作用,对座垫骨架1的移动提供助力。
上述第一复位件3及第二复位件4可以为任意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簧、弹性片等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构件。
通过在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设置第一复位件3,助于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B向初始位置A移动复位;通过在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还设置第二复位件4,助于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C向初始位置A移动复位,从而无需使用太多的力,即可完成座垫骨架1及座椅靠背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座垫骨架组件,扩展了行李箱空间、并且便于座垫骨架及靠背骨架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较佳地,如图6-7所示,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3连接。
第一复位件3为第一复位弹簧30,第一复位弹簧30套接在第一转轴23上,第一复位弹簧30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位于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的空间内。
在坐垫支脚11上还设置有支脚挡块113,在座垫骨架1前移至前移位置B时,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分别被支脚挡块113和座垫支脚11作用压缩。
即为,摆动件21通过第一转轴23连接在座垫支脚11上,其能够绕着第一转轴23转动或随着第一转轴23一体转动。
将第一复位件3设置为第一复位弹簧30,该第一复位弹簧30套接在第一转轴23上。第一复位弹簧30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并将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布置在摆动件21与座垫支脚11之间的空间内,并在坐垫支脚11上还设置有支脚挡块113。
如此设置,当座垫骨架1前移至前移位置B时,摆动件21绕着第一转轴23转动至指定角度,例如摆动件21从在座椅骨架1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常态位置朝向座垫支脚11侧转动15°等角度,此时,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支脚挡块113接触,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座垫支脚11接触,两个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分别被支脚挡块113和座垫支脚11作用压缩,从而对第一复位弹簧30提供了弹性力,使得第一复位弹簧30储能。当座垫骨架1复位时,该第一复位弹簧30释放该弹性力,从而助于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较佳地,如图7所示,座垫支脚11包括支脚底板111和设置在支脚底板111两侧的支脚侧板112,支脚侧板112上设置有支脚侧板通孔114。支脚挡块113设置在其中一块支脚侧板112上,并朝向另一块支脚侧板112延伸设置。
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0的第一转轴23穿过两个支脚侧板通孔114,并与摆动件21连接。
第一复位弹簧30中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能够与支脚挡块113接触,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能够与支脚底板111接触。
在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支脚挡块113接触,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未与支脚底板接触111时,第一复位弹簧3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
在座垫骨架1前移至前移位置B时,该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支脚底板111接触,第一复位弹簧30被支脚底板111压缩储能。
也即是,该座垫支脚11包括支脚底板111和两块支脚侧板112,两块支脚侧板112设置在支脚底板111两侧。在支脚侧板112上设置有支脚侧板通孔114,支脚挡块113设置在其中一块支脚侧板112上,支脚挡块113朝向另一块支脚侧板112延伸设置。
组装时,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30的第一转轴23穿过两个支脚侧板通孔114,并与摆动件21连接。此时,第一复位弹簧30中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支脚挡块113接触,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未与支脚底板111接触,第一复位弹簧3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装配预紧状态是指将第一复位弹簧30安装在第一转轴23上的初始状态。
在摆动件2还未转动至指定角度或座垫骨架1还未前移至指定位置时,该第一复位弹簧30处于预紧受力状态或初始状态。
在座垫骨架1前移至前移位置B或指定位置时,该另一端的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与支脚底板111接触。此时,两个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分别被支脚挡块113和支脚底板111作用压缩储能,从而对第一复位弹簧30提供了弹性力。当座垫骨架1复位时,该第一复位弹簧30释放该弹性力,从而助于座垫骨架1从前移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通过设置支脚挡块113,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复位弹簧30的安装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座垫骨架1还未前移至指定位置时,该第一复位弹簧30处于预紧受力状态或初始状态。
较佳地,如图7所示,支脚挡块113位于支脚侧板通孔114的边缘处,可以缩短第一复位弹簧末端31的长度,减小结构尺寸。
较佳地,如图8-10所示,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通过第二转轴24连接。
第二复位件4为第二复位弹簧40,第二复位弹簧40套接在第二转轴24上,第二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两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位于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的空间内。
在座垫骨架1后移至后移位置C时,两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分别被摆动件21和固定件22作用压缩。
也即是,摆动件21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24与固定件22连接。摆动件21可以绕着第二转轴24转动或者随着第二转轴24一体转动。
将第二复位件4设置为第二复位弹簧40,该第二复位弹簧40套接在第二转轴24上。该第二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并将两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布置在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之间的空间内。
如此设置,当座垫骨架1后移至指定位置或后移位置C时,摆动件21绕着第二转轴24转动至指定角度,例如摆动件21从在座椅骨架1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常态位置朝向固定件22侧转动10°等角度,此时,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摆动件21接触,另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固定件22接触,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分别被摆动件21和固定件22作用压缩,从而对第二复位弹簧40提供了弹性力。当座垫骨架1复位时,该第二复位弹簧40释放该弹性力,从而助于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较佳地,如图8-10所示,固定件22包括固定件底板221和设置在固定件底板221两侧的固定件侧板222,在固定件侧板222上设置有固定件侧板通孔224,在其中一块固定件侧板222上设置有朝向另一块固定件侧板222延伸的固定件挡块223。
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40的第二转轴24穿过固定件侧板通孔224,并与摆动件21连接。
第二复位弹簧40中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能够与固定件挡块223接触,另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能够与固定件底板221接触。
在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固定件挡块223接触,另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未与固定件底板221接触时,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
在座垫骨架1后移至后移位置C时,靠近固定件挡块223一侧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摆动件21接触,另一侧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固定件底板221接触,第二复位弹簧40被摆动件21和固定件底板221压缩储能。
也即是,该固定件22包括固定件底板221和两块固定件侧板222,两块固定件侧板222设置在固定件底板221两侧。在固定件侧板222上设置有固定件侧板通孔224,在其中一块固定件侧板222上设置有固定件挡块223,固定件挡块223朝向另一块固定件侧板222延伸设置。
组装时,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40的第二转轴24穿过两个固定件侧板通孔224,并与摆动件21连接。此时,第二复位弹簧40中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固定件挡块223接触,另一端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31未与固定件底板221接触,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或初始状态。装配预紧状态是指第二复位弹簧40安装在第二转轴24上的初始初始状态。
在摆动件2还未转动至指定角度或座垫骨架1还未后移至后置位置C或指定位置时,该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或初始状态。
在座垫骨架1后移至指定位置或后移位置C时,靠近固定件挡块223侧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摆动件21接触,另一侧的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与固定件底板221接触。此时,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分别被摆动件21和固定件底板221作用压缩,从而对第二复位弹簧40提供了弹性力。当座垫骨架1复位时,该第二复位弹簧40释放该弹性力,从而助于座垫骨架1从后移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通过设置固定件挡块223,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复位弹簧40的安装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座垫骨架1还未后移至指定位置时,该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装配预紧状态。
如图9所示,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处于装配预紧状态,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受力初始状态。
如图10所示,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分别被摆动件21和固定件22作用,处于压缩受力状态,第二复位弹簧40处于压缩受力状态或储能状态。
较佳地,如图8所示,固定件挡块223位于固定件侧板通孔224的边缘处,可以缩短第二复位弹簧末端41的长度,减小结构尺寸。
较佳地,如图1-4所示,座垫骨架1的前端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座垫支脚11,每个座垫支脚11的末端都设置有调节组件2,进一步提高座垫骨架1的调节能力。
较佳地,固定件22垂直连接在车体上,摆动件21相对于固定件22的摆动角度范围在0°-120°之间。具体地,如图8所示,固定件22通过穿过其安装孔225的螺栓垂直连接在车体上,摆动件21可以相对于固定件22转动,其转动范围在0°-120°。当摆动件21转动角度为0°时,摆动件21与固定件22重合在一起,此时座垫骨架1后移至极限位置。当摆动件21转动角度为120°时,座垫骨架1前移至极限位置。当然上述角度范围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为合适数值范围,不仅仅局限于0°-120°之间。
如图11-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座垫骨架组件100的汽车后排座椅200,还包括能够驱动座垫骨架1在初始位置A、前移位置B和后移位置C之间切换的靠背骨架201。
靠背骨架201通过安装轴203安装在车体上,靠背骨架201能够绕着安装轴203转动;座垫骨架1的后端通过摆动杆202连接在靠背骨架201上,摆动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座垫骨架1上,摆动杆202的另一端可相对于靠背骨架201转动地连接在靠背骨架201上。
也即是,该汽车后排座椅200包括座垫骨架组件100和靠背骨架201。座垫骨架组件100已在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靠背骨架201通过安装轴203安装在车体上,且靠背骨架201能够绕着安装轴203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坐姿调整。
座垫骨架组件100中的座垫骨架1的后端通过摆动杆202与靠背骨架201连接。该摆动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座垫骨架1上,摆动杆202的另一端连接在靠背骨架201上,摆动杆202能够相对于靠背骨架201转动。
从而在靠背骨架201调整坐姿时,能够带动座垫骨架1前后移动,实现能够驱动座垫骨架1在初始位置A、前移位置B和后移位置C之间切换。
由于,座垫骨架组件100中的调节组件2能够使得座垫骨架1前移并下潜,一方面拓展了座垫骨架1和靠背骨架201后部的行李箱空间,同时在将靠背骨架201折叠在向前下潜的座垫骨架1上时,使得其顶部与行李箱上方骨架平齐,进一步扩大了行李箱的空间。
由于,在座垫骨架组件100中设置有第一复位件3和第二复位件4,助于座垫骨架1复位,而在座垫骨架1复位时,靠背骨架201也复位,从而第一复位件3和第二复位件4能够帮助靠背骨架201复位,节省操作用力,提高了乘车舒适度。
综合,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后排座椅,扩展了行李箱空间、并且便于座垫骨架及靠背骨架复位,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后排座椅中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在车体内前后移动的座垫骨架,所述座垫骨架具有初始位置、朝向所述车体的前侧移动的前移位置和朝向所述车体的后侧移动的后移位置;
所述座垫骨架的前端延伸出至少一个座垫支脚,所述座垫支脚的末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座垫骨架前后移动的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摆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件的上端与所述座垫支脚铰接,所述摆动件的下端与所述固定件铰接;
在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所述座垫骨架从所述前移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件,在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助于所述座垫骨架从所述后移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件为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两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位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座垫支脚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坐垫支脚上设置有支脚挡块,在所述座垫骨架前移至所述前移位置时,两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分别被所述支脚挡块和所述座垫支脚作用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支脚包括支脚底板和设置在所述支脚底板两侧的支脚侧板,所述支脚侧板上设置有支脚侧板通孔;
所述支脚挡块设置在其中一块所述支脚侧板上,并朝向另一块所述支脚侧板延伸设置;
套接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所述第一转轴穿过两个所述支脚侧板通孔,并与所述摆动件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中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支脚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
在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支脚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未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装配预紧状态;
在所述座垫骨架前移至所述前移位置时,该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支脚底板接触,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所述支脚底板压缩储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挡块位于所述支脚侧板通孔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件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两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位于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空间内;
在所述座垫骨架后移至所述后移位置时,两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分别被所述摆动件和所述固定件作用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底板两侧的固定件侧板,在所述固定件侧板上设置有固定件侧板通孔,在其中一块所述固定件侧板上设置有朝向另一块所述固定件侧板延伸的固定件挡块;
套接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二转轴穿过所述固定件侧板通孔,并与所述摆动件连接;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中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固定件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能够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
在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固定件挡块接触,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未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处于装配预紧状态;
在所述座垫骨架后移至所述后移位置时,靠近所述固定件挡块一侧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摆动件接触,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末端与所述固定件底板接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被所述固定件底板和所述摆动件压缩储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挡块位于所述固定件侧板通孔的边缘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骨架的前端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座垫支脚,每个所述座垫支脚的末端都设置有所述调节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垂直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摆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摆动角度范围在0°-120°之间。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垫骨架组件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驱动座垫骨架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前移位置和所述后移位置之间切换的靠背骨架;
所述靠背骨架通过安装轴安装在车体上,所述靠背骨架能够绕着所述安装轴转动;
所述座垫骨架的后端通过摆动杆连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座垫骨架上,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可相对于所述靠背骨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靠背骨架上。
CN201510395070.6A 2015-07-03 2015-07-03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Active CN104943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5070.6A CN104943585B (zh) 2015-07-03 2015-07-03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5070.6A CN104943585B (zh) 2015-07-03 2015-07-03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85A true CN104943585A (zh) 2015-09-30
CN104943585B CN104943585B (zh) 2017-10-17

Family

ID=5415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5070.6A Active CN104943585B (zh) 2015-07-03 2015-07-03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35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2018A (en) * 1991-08-05 1992-05-12 Itt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track apparatus
DE19860300A1 (de) * 1998-12-18 2000-06-29 Brose Fahrzeugteil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CN101837746A (zh) * 2010-04-28 2010-09-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高装置
CN202088921U (zh) * 2011-05-11 2011-12-28 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升降机构
CN102555857A (zh) * 2010-12-07 2012-07-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折叠下俯式装置
CN204915389U (zh) * 2015-07-03 2015-12-30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2018A (en) * 1991-08-05 1992-05-12 Itt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track apparatus
DE19860300A1 (de) * 1998-12-18 2000-06-29 Brose Fahrzeugteile Sitz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CN101837746A (zh) * 2010-04-28 2010-09-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高装置
CN102555857A (zh) * 2010-12-07 2012-07-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折叠下俯式装置
CN202088921U (zh) * 2011-05-11 2011-12-28 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升降机构
CN204915389U (zh) * 2015-07-03 2015-12-30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85B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253C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616821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6143241B (zh) 头枕装置
EP1221396A2 (en) Retractable headrest for seat assembly
CN102076521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234612B (zh) 儿童座椅
KR101307281B1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CN103857558A (zh) 车辆用座椅
CN204915389U (zh)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CN108556707A (zh) 交通工具头枕
CN204749894U (zh) 车辆座椅用座垫翻转控制机构
CN203331879U (zh) 车载座椅
CN104943585A (zh) 座垫骨架组件及汽车后排座椅
KR200475520Y1 (ko) 차량용 리어시트의 숄더 어저스터
CN201694072U (zh) 座椅的头枕机构
CN204161383U (zh) 一种城际动车组及其座椅总成
JP523505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1381576B1 (ko) 차량용 시트
CN21379935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后靠背的外连接支架
JP515409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
CN204383256U (zh) 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的可调节肩部支撑器
KR101307280B1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JP5766621B2 (ja) 自動車用衝撃吸収シート
JP2017087893A (ja)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JP2015157521A (ja) 小型移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4

Address after: 510800, Fengshen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12

Co-patentee after: DONGFENG MO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FENGSHEN XIANGYANG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800, Fengshen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12

Patentee before: DONGFENG MOT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