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56707A - 交通工具头枕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56707A
CN108556707A CN201810169034.1A CN201810169034A CN108556707A CN 108556707 A CN108556707 A CN 108556707A CN 201810169034 A CN201810169034 A CN 201810169034A CN 108556707 A CN108556707 A CN 108556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cipal part
sliding axle
headrest
pushe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90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纮司
森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5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56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38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Abstract

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至少一个侧部;基部,所述基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主部;以及压力接收操作机构,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被构造成起操作以响应于由倚靠在所述主部上的头部输入的负荷将所述主部从初始位置向后推动至缩回位置,其中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包括推动机构部,所述推动机构部被构造成根据被推动至所述缩回位置的所述主部的移动量而将所述至少一个侧部相对于所述基部从初始位置推动至侧支撑位置,所述侧支撑位置是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其侧方由所述至少一个侧部支撑的位置。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头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3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03821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头枕,特别是一种包括主部和侧部的交通工具头枕,所述主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所述侧部形成头枕的前表面的侧面部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座椅中,已知一种用于从其后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具有侧支撑部,该侧支撑部也能够从其侧方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参见JP-A-2010-512278)。侧支撑部被联接到主部的侧面,从而以向前铰接旋转的形式从就座者的头部的后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并且处于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从其侧方支撑的状态中。头枕被构造成包括侧支撑部,并且因此头枕能够以从头部的后部至其侧方围绕头部的方式支撑就座者的头部。
在现有技术中,必须手动地执行向前铰接旋转侧支撑部的操作,这很麻烦。然而,为了电动地执行上述操作,需要诸如驱动源的大构造,所以整个结构可能变复杂。
发明内容
已经做出本公开已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待由本公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支撑部,这种侧支撑部能够在不使用交通工具头枕中的动力装置的情况中通过简单构造来容易地转换至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从其侧方支撑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所述主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至少一个侧部,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侧面部分;基部,所述基部被构造成支撑主部;以及压力接收操作机构,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被构造成操作以响应于由从主部的前侧倚靠在主部上的就座者的头部输入的负荷而将主部从初始位置向后推动至缩回位置,其中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包括推动机构部,所述推动机构部被构造成根据被推动至缩回位置的主部的移动量而将该至少一个侧部相对于基部从初始位置推动至侧支撑位置,侧支撑位置是就座者的头部能够由至少一个侧部从其侧方支撑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主部被向后推动至缩回位置,并且侧部通过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响应于由从所述主部的前侧倚靠在主部上的就座者的头部输入的负荷而被推动至侧支撑位置,在所述侧支撑位置处,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从其侧方支撑。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侧支撑部,该侧支撑部能够在不使用专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中通过倚靠在交通工具头枕上的就座者的头部容易地转换至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从其侧方支撑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交通工具头枕,其中推动机构部包括:铰链联接部,所述铰链联接部在其中该至少一个侧部能够绕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状态中将该至少一个侧部联接至基部;和滑动连接部,所述滑动连接部在其中该至少一个侧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的状态中将在宽度方向上比旋转轴位于更内侧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侧部的一部分联接至主部,并且其中,随着主部移动到缩回位置,该至少一个侧部被在滑动联接部处向后推动,并且该至少一个侧部在被绕旋转轴朝着侧支撑位置旋转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主部向外滑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即使侧部绕与主部联接的部分(滑动联接部)旋转至侧支撑位置,内部角部空间也能够扩大,而不引起布置在主部和侧部的角部部分处的缓冲构件,诸如缓冲垫由于旋转而被强烈地压缩。因此,能够在不引起缺陷(诸如皱纹或浮起)的情况中将侧部推动至侧支撑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二方面的交通工具头枕,其中侧部包括分别被设置在主部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滑动联接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且分别能够在第一细长孔和第二细长孔中轴向地转动,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被联接至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细长孔和第二细长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主部中的对称位置处形成,并且其中压力接收操作机构还包括联接机构部,其中被设置在主部的中央部分处的跷跷板型连杆与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联接,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在其中能够经由跷跷板型连杆在宽度方向上彼此传递动力的状态中彼此联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能够通过联接机构部来抑制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于主部的摆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将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推动至与被推动和移动的主部的移动量对应的位置。此外,也能够执行如下的布置,使得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被相对于彼此对称地推出,或当强制位移力被施加至一个侧部时,力被传递至另一侧部,另一侧部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头枕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其中头部靠在头枕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当从其前侧观察时的头枕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当从其后侧观察时的头枕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当从其上侧观察时的头枕的框架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头枕的框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初始状态中的头枕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其中头靠在处于初始状态中的头枕上的状态的平面图;以及
图9示出其中头枕被头部负荷推动和移动,并且转换至侧面支撑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模式。
实施例1
<头枕1的示意性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1至9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头枕1的构造。顺便提及,在下文说明中,诸如前、后、上、下、左和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均涉及每幅图中所示的方向。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头枕1被构造成汽车的座椅(未示出)的头部休息部。
具体地,头枕1被设置成将被安装至座椅(未示出)的靠背的上部上。头枕1被构造成包括:主部1A,所述主部1A包括头枕1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和侧部1B,所述侧部1B位于主部1A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并且包括头枕1的前表面的侧面部分。头枕1被构造成使得主部1A和每个侧部1B均在头枕1的初始状态中保持在形成基本齐平的前表面的状态中。通过上述构造,即使施加轻负荷,诸如就座者的头部临时地从其前侧抵靠在主部1A或每个侧部1B上,头枕1也能够从其处于初始位置的后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
然而,如图2中所示,响应于施加相对重的负荷,诸如就座者的头部从其前侧连续地倚靠在主部1A上,头枕1的主部1A被从初始位置推动至缩回位置,并且每个侧部1B均被转换至倾斜突出状态(侧支撑状态),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侧向地支撑。
具体地,头枕1被构造成使得能够弹性地接收就座者的负荷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靠垫被设置在形成头枕1的构架的金属内部框架10的前表面部分上,并且构造成头枕1的设计表面的织物套30被进一步覆盖至靠垫20,以便覆盖其全部表面。此外,头枕1被构造成设置有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将主部1A从初始位置向后推动至缩回位置,同时引起每个侧部1B响应于被输入至头枕1的内部框架10的负荷(诸如从其前侧连续地倚靠在主部1A上的就座者的头部)而向前倾斜地突出。下面将详细地描述内部框架10的特定构造。
<内部框架10>
即,如图3至图6中所示,内部框架10具有:竖直板状基部11,所述竖直板状基部11具有面对前侧的表面,并且用作内部框架10的基部;一对左滑轨和右滑轨12,其被装配至基部11,并且在其中基部11能够在高度方向上滑动的状态中支撑基部11;大致平板状主板部13,其被装配至基部11的前部,并且形成在头枕1的主部1A内部的强度构件;一对左大致平板状侧板部和右大致平板状侧板部14,其被装配至主板部13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形成头枕1的侧部1B内部的强度构件;以及推动机构部15,所述推动机构部15用于推动每个侧板部14从而根据其中主板部13被向后推动的移动而倾斜地向前突出。
基部11被构造成使得以向前突出形式弯曲的侧向板部11A被形成在具有面对前侧的表面的大致平板状金属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上。该一对左侧轨道和右侧轨道12具有单独地在高度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轨道形状,并且被构造成使得滑块12A被装配成能够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滑轨12滑动。每个滑块12A均被整体地附接至基部11的背表面部,并且能够通过从外部施加力而相对于滑轨12移动滑块12A的高度位置自由地调节。在自由状态中,每个滑块12A均被保持在如下的状态中,其中每个滑块12A在相对于滑轨12的重力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相对于滑轨12的滑动摩擦力引起的阻力锁定。
主板部13由具有面朝前侧的表面的大致平板状金属板形成。以凸缘形状朝着其后侧突出的弯曲件被形成在主板部13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两者处,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细长孔13A以在高度方向上穿透的形式形成在弯曲件的左侧和右侧两者处。
每个侧板部14均由具有面对前侧的表面的大致平板状金属板形成。在其中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背表面部通过构成下文将描述的推动机构部15的一对左旋转铰链和右旋转铰链15A而能够旋转地单独铰链联接至基部11的侧向板部11A的外表面部的状态中构成侧板部14。每个旋转铰链15A均处于如下的状态中,其中每个侧板部14均被在前方向和后方向上绕每个旋转轴15A1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至基部11的每个侧向板部11A,每个旋转轴15A1均在高度方向上指向其轴线。这里,旋转铰链15A对应于本公开的“铰链联接部”。
此外,每个侧板部14均处于如下的状态中,其中其内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被铰链联接至一对上细长孔和下细长孔13A,其在主板部13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中形成,能够在宽度方向上通过一对左滑动轴和右滑动轴15B旋转和滑动,左滑动轴和右滑动轴15B在高度方向上指向其轴线,并且构成下文将描述的推动机构部15。在自由状态中,每个侧板部14均被保持在如下的状态中,其中其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基部11的每个侧向板部11A的旋转均被每个旋转铰链15A中设定的滑动摩擦阻力停止。每个侧板部14的位置均由每个旋转铰链15A保持,使得经由处于自由状态中的滑动轴15B而联接在侧板部14之间的主板部13的位置也被保持在停止状态中。
推动机构部15具有:一对左旋转铰链和右旋转铰链15A,用于将每个侧板部14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至基部11的每个侧向板部11A;以及一对左滑动轴和右滑动轴15B,用于在宽度方向上能够旋转并能够滑动地将每个侧板部14铰链联接至主板部13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如图6至图7中所示,推动机构部15还包括:跷跷板连杆15C,所述跷跷板连杆15C通过在高度方向上指向其轴线的联接轴15C2而通过支架15C1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至主板部13的背表面;右侧连杆15D,所述右侧连杆15D被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在从联接轴15C2朝着右后侧延伸的跷跷板连杆15C的前端部和右侧上的滑动轴15B之间;以及左侧连杆15E,所述左侧连杆15E被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在从联接轴15C2朝着左前侧延伸的跷跷板连杆15C的前端部和左侧上的滑动轴15B之间。这里,跷跷板连杆15C对应于本公开的“跷跷板型连杆”。
如图7中所示,右侧连杆15D处于通过在高度方向上指向其轴线的联接轴15D1而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至朝着右后侧延伸的跷跷板连杆15C的前端部的状态中。此外,左侧连杆15E处于通过在高度方向上指向其轴线的联接轴15E1而能够旋转地铰链联接至朝着左前侧延伸的跷跷板连杆15C的前端部的状态中。在头枕1的初始状态中,即当主板1A和每个侧板1B都被构造成处于其前表面彼此基本平行的状态中时,由于内部框架10的主板部13和每个侧板部14都类似地保持在其中主板部13和侧板部14的前表面基本彼此齐平的状态中,所以使得具有上述构造的推动机构部15处于被保持在如下形式的状态中。
即,在初始状态中,推动机构部15处于如下姿态,其中跷跷板连杆15C从前后方向稍微指向其左前侧,并且每个滑动轴15B均经由被连接至跷跷板连杆15C的右侧连杆15D和左侧连杆15E而定位在主板部13的左细长孔和右细长孔13A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处。从上述姿态开始,如图8中所示,当施加轻负荷,诸如就座者的头部临时地抵靠头枕1的主部1A时,则朝着后侧的挤压力被施加给内部框架10的主板部13。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即使朝着后侧的推动力经由推动机构部15的滑动轴15B从主板部13施加给每个侧板部14,侧板部14也难以被向后推动和移动,并且在每个滑动铰链15A的滑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主板部13从处于相对固定位置的其后侧支撑。
然而,当施加相对重的负荷,诸如当就座者的头部从其前侧连续地倚靠在头枕1的主部1A上时,如图9中所示,内部框架10的主板部13克服推动机构部15的每个旋转铰链15A的滑动摩擦阻力,并且接收将主板部13从初始位置朝着其后侧推动的推动力。因此,每个侧板部14均以如下形式绕推动机构部15的旋转铰链15A的旋转轴15A1旋转,其中每个侧板部14的外部部分均在经由推动机构部15的每个滑动轴15B从主板部13施加至每个侧板部14的向后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前对称地突出。
然后,随着每个侧板部14旋转,每个滑动轴15B均被在主板部13的右细长孔和左细长孔13A中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推动和移动,并且因此推动机构部15朝着后侧移动从而接收主板部13的缩回移动,同时在如图9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上,经由被连接至滑动轴15B的右侧连杆15D和左侧连杆15E逐渐地旋转跷跷板连杆15C。
通过上述联锁结构,每个移动的自由度均被约束,使得左侧板部和右侧板部14根据主板部14的缩回移动对称地向前突出,而左右不变。这里,被构造成使得在其中动力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经由跷跷板连杆15C传递的状态中,跷跷板连杆15C和每个滑动轴15B彼此联接,并且滑动轴15B彼此联接的推动机构部15对应于本公开的“联接机构部”。
推动机构部15被推动和移动的移动量与头枕1的主部1A被就座者的头部向后推动的移动量对应,并且被最大程度地推动和移动至缩回位置(图9中所示状态中的位置),其中每个滑动轴15B均抵靠在每个细长孔13A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上,并且被锁定在其中。通过上述操作,就座者的头部被在其中主部1A被从初始位置推动至缩回位置的位置从其后侧支撑,并且头枕1的每个滑动部1B均被转换至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侧向地支撑的倾斜突出状态(侧支撑状态)。
在这种情况中,头枕1的每个侧部1B均处于如下的状态中,其中内部框架10的侧板部14被向前推动,同时在每个细长孔13A中相对于主板部13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滑动,因此,即使滑动部1B以相对于主部1A向前升高的形式弯曲,侧部1B和主部1A之间的内部角部空间也在宽度方向上扩大,使得侧部1B和主部1A之间的内部靠垫难以被压皱。因此,能够以良好外观将头枕1的每个侧部1B均转换为侧支撑状态,而不在主部1A和每个侧部1B之间引起皱纹和浮起。
被转换为侧支撑状态的每个侧部1B均能够通过用于支撑侧部1B的每个旋转铰链15A的滑动摩擦阻力施加力,从而侧向地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在就座者的头部与头部休息状态间隔开之后,头枕1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将每个滑动部1B推动和移动从而向后旋转而恢复为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本实施例的头枕具有如下构造。即,交通工具头枕(头枕1)包括: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其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和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其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侧面部分。交通工具头枕(头枕1)包括基部(基部1),其被构造成支撑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交通工具头枕(头枕1)包括被构造成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其响应于从所述主部的前侧倚靠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上的就座者输入的负荷而将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相对于基部(基部11)从初始位置向后推动至缩回位置。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包括推动机构部(推动机构部15),其被构造成根据被推动至缩回位置的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移动量而将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相对于基部(基部11)从初始位置推动至侧支撑位置。侧支撑位置是如下的位置,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从其侧方支撑。
通过这种构造,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被推动至缩回位置,并且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通过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响应于从所述主部的前侧倚靠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上的就座者的头部输入的负荷推动至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从其侧方支撑的侧支撑位置。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侧支撑部,其能够在不使用专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就座者头部倚靠在交通工具头枕(头枕1)而容易地转换至其中能够从其侧方支撑就座者头部的状态。
此外,推动机构部(推动机构部15)包括:铰链联接部(铰链联接部15A),其在该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能够绕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轴15A1)旋转的状态中将该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联接至基部(基板11);和滑动联接部(细长孔13A和滑动轴15B之间的联接部),其在该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的状态中将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旋转轴(旋转轴15A1)更内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的一部分联接至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并且随着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移动至缩回位置,该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被在滑动联接部(细长孔13A和滑动轴15B之间的联接部)处向后推动,并且该至少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向外滑动,同时绕旋转轴(旋转轴15A1)朝着侧支撑位置旋转。
通过这种构造,即使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绕联接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部分(滑动联接部(细长孔13A和滑动轴15B之间的联接部))旋转至侧支撑位置,内部角部空间也能够扩大,而不引起布置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的角部部分处的缓冲构件(垫20),诸如缓冲垫由于旋转而被强烈地压缩。因此,能够将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推动至侧支撑位置,而不引起缺陷,诸如皱纹或浮起。
此外,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包括分别被设置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和第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滑动联接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滑动轴(滑动轴15B)和第二滑动轴(滑动轴15B)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且分别能够在第一细长孔(细长孔13A)和第二细长孔(细长孔13A)中轴向地转动,所述第一滑动轴(滑动轴15B)和第二滑动轴(滑动轴15B)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被联接至第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和第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第一细长孔(细长孔13A)和第二细长孔(细长孔13A)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形成在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中的对称位置处。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压力接收操作机构10A)还包括联接机构部(推动机构部15),其中被设置在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中央部分处的跷跷板型连杆(跷跷板连杆15C)与第一滑动轴(滑动轴15B)和第二滑动轴(滑动轴15B)联接。第一滑动轴(滑动轴15B)和第二滑动轴(滑动轴15B)在其中能够经由跷跷板型连杆(跷跷板连杆15C)在宽度方向上彼此传递的状态中彼此联接。
通过这种构造,能够通过联接机构部(推动机构部15来抑制第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和第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相对于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摆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将第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和第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推动至与被推动和移动的主部(主部1A(主板部13))的移动量对应的位置。此外,也能够执行如下的布置,使得第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和第二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被相对于彼此对称地推出,或当强制位移力被施加至侧部中的一个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时,力被传递至另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并且另一侧部(侧部1B(侧板部14))也位移。
<其它实施例>
已经通过一个实施例描述了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模式,但是能够以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模式执行本公开。例如,本公开的交通工具头枕不仅能够应用于汽车的座椅,而且也能够应用于除了汽车之外的车辆(诸如火车)的座椅,以及为其它交通工具诸如飞机和舰船设置的座椅。此外,除了用于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之外,交通工具座椅还可被用作所谓的颈枕以支撑就座者的颈部。此外,侧部可被构造成设置在主部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任何一侧上,而非在左侧和右侧两者上。
此外,只要推动机构部被构造成相对于被向后推动的主部的移动量而相对于基部将侧部向前从初始位置推动至侧支撑位置,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侧向地支撑,则不是始终必需将主部和侧部彼此连杆联接。此外,推动机构部可被构造成使得侧部以向前的直线移动,而非根据被推动至缩回位置的主部的移动量的旋转移动相对于基部被向前推动至侧支撑位置,其中就座者的头部能够被侧向地支撑。此外,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可被构造成使用弹簧,并且通过弹簧的推进力而非铰接联接部的滑动摩擦阻力来将头枕保持在初始位置处。

Claims (3)

1.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
主部,所述主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
至少一个侧部,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侧面部分;
基部,所述基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主部;和
压力接收操作机构,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被构造成操作以响应于由从所述主部的前侧倚靠在所述主部上的就座者的头部输入的负荷来将所述主部相对于所述基部从初始位置向后推动到缩回位置,
其中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包括推动机构部,所述推动机构部被构造成根据被推动到所述缩回位置的所述主部的移动量来将所述至少一个侧部相对于所述基部从初始位置向前推动到侧支撑位置,所述侧支撑位置是所述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其侧方由所述至少一个侧部支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头枕,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部包括:
铰链联接部,所述铰链联接部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部能够绕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状态中将所述至少一个侧部联接到所述基部;和
滑动联接部,所述滑动联接部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的状态中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相比位于内侧区域的所述至少一个侧部的一部分联接到所述主部,并且
其中,随着所述主部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在所述滑动联接部处被向后推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在绕所述旋转轴朝着所述侧支撑位置旋转的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主部向外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头枕,
其中所述侧部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分别被设置在所述主部的左侧和右侧上,
其中所述滑动联接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滑动且分别能够在第一细长孔和第二细长孔中轴向地转动,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被联接到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一细长孔和所述第二细长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对称位置处形成在所述主部中,并且
其中所述压力接收操作机构还包括联接机构部,其中被设置在所述主部的中央部分处的跷跷板型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动轴和所述第二滑动轴联接,所述第一滑动轴和所述第二滑动轴在其中能够经由所述跷跷板型连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传递动力的状态中彼此联接。
CN201810169034.1A 2017-03-01 2018-02-28 交通工具头枕 Pending CN108556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217 2017-03-01
JP2017038217A JP2018144507A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ヘッドレス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56707A true CN108556707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17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9034.1A Pending CN108556707A (zh) 2017-03-01 2018-02-28 交通工具头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9718B2 (zh)
JP (1) JP2018144507A (zh)
CN (1) CN108556707A (zh)
DE (1) DE1020182028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386A (zh) * 2021-11-29 2022-05-13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耳片单侧锁止的无极调整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1543B1 (ko) * 2014-05-14 2018-05-29 존슨 컨트롤스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머리 받침대를 위한 조절 기구
JP6814110B2 (ja) * 2017-08-25 2021-01-1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KR20230097570A (ko) * 2021-12-24 2023-07-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윙아웃 헤드레스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4239B2 (en) 2000-09-20 2008-04-29 Robert Clough Seat headrest
SE524721C2 (sv) * 2002-07-29 2004-09-21 Upglaze Hb Fästanordning vid glasfasader för montering av isolerglas
DE10317036B3 (de) 2003-04-11 2004-06-03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20050006941A1 (en) * 2003-07-08 2005-01-13 Ji-Whan Park Headrest for vehicles
KR20060120000A (ko) * 2003-10-06 2006-11-24 비이 에어로스페이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머리 받침 지지 조립체
JP4431480B2 (ja) * 2004-10-28 2010-03-17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ヘッドレスト
FR2909609B1 (fr) 2006-12-11 2009-10-02 Renault Sas Appui tete pour un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tel appui-tete
DE102007039063B4 (de) 2007-08-17 2011-05-19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7041995A1 (de) 2007-09-04 2009-03-05 Volkswagen Ag Crashaktive beziehungsweise Precrashaktive Komfort-Kopfstütze
JP5323557B2 (ja) * 2009-03-30 2013-10-2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2010062575B4 (de) 2010-10-04 2019-01-31 Lear Corporation Sitzanordnung mit einer verstellbaren Kopfstützenanordnung
US8657378B2 (en) 2010-10-04 2014-02-25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n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DE102013001336A1 (de) 2013-01-26 2014-07-31 Joachim Bofinger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CN107406145B (zh) * 2015-03-16 2021-08-27 索斯科公司 摩擦模块、摩擦铰链和包括摩擦模块和/或摩擦铰链的可调节头枕
US10399474B2 (en) * 2016-03-02 2019-09-03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Multi-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WO2017173400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Encore Seats, Inc. Aircraft seating assembly and componen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386A (zh) * 2021-11-29 2022-05-13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耳片单侧锁止的无极调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9718B2 (en) 2019-05-07
DE102018202865A1 (de) 2018-09-06
US20180251055A1 (en) 2018-09-06
JP2018144507A (ja)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6707A (zh) 交通工具头枕
EP1683678B1 (en) Seat apparatus
JP4223495B2 (ja) 乗物シート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シートを備えた乗物
CN110053525B (zh) 车用座椅
CN106068205B (zh) 车用座椅
CN102085821A (zh) 用于车辆的折叠下俯式座椅组件
US10071659B2 (en)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stowing a seat element
JP6871046B2 (ja) 乗物用ラゲッジフロアの隙隠し構造
WO2015190274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02230B2 (ja) チルトダウン式乗物用シート
JP4693478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KR20050063665A (ko) 승용물용 시트
JP5441146B2 (ja) 乗物シート用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JP685263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343710B2 (ja)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5412949B2 (ja) ダブルフォールド式乗物用シート
JP4494171B2 (ja) 助手席シートの位置調節装置
JP2008273399A (ja) 荷室ボード連動構造
JP5023574B2 (ja) シート構造
JP4095008B2 (ja) 乗り物用座席
KR101359985B1 (ko) 차량용 시트백 트레이
JP4077389B2 (ja) 乗り物用座席
JP201908502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22948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037783B2 (ja) チップアップシートの保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518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