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546B - 仪表板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546B
CN104943546B CN201510130298.2A CN201510130298A CN104943546B CN 104943546 B CN104943546 B CN 104943546B CN 201510130298 A CN201510130298 A CN 201510130298A CN 104943546 B CN104943546 B CN 104943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strument board
fixed part
vehicle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02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546A (zh
Inventor
浅井邦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该仪表板由能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构成,上仪表板(10)一体地包括顶壁(11)、上部前壁(12)以及上部侧壁(13),下仪表板(20)一体地包括下部前壁(22)和下部侧壁(23),该下部前壁配置于上部前壁(12)的下方,该下部侧壁配置于上部侧壁(13)的下方,该仪表板支承于转向支承件(3),该转向支承件借助侧托架(4)固定在车身侧部,在延伸设置于侧托架(4)的被固定部(40)上固定有固定部(30),该固定部设于下部侧壁(23)的上端部。

Description

仪表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板,
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
上述上仪表板一体地包括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
上述下仪表板一体地包括下部前壁和下部侧壁,该下部前壁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的下方,该下部侧壁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的下方,
该仪表板支承于转向支承件,该转向支承件借助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
背景技术
若将仪表板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上下双层拼合式构造,则能够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设定为彼此不同的颜色,从而能够提高车内装饰性。而且,能够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中的至少一者设定为复杂的形状,从而还能够具有多功能性。像这样,在欲提高仪表板的商品价值等情况下,将仪表板构成为上下双层拼合式的构造。
以往,在这种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中,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将设于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固定部分别固定于设于转向支承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被固定部。
然而,根据上述以往的固定构造,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相对于转向支承件等的固定强度并不充分。
通常,在下仪表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安装有音响设备等重物,从而下仪表板的上述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变重。因此,在上述的固定强度不充分的构造中,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容易下垂。而且,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也容易被下仪表板向车辆后方侧下方拖拽。
其结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仪表板整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使仪表板的质感、外观品质下降。
为了消除该问题,考虑有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非拼合式的仪表板的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专利文献2的固定构造为这样的构造:使被固定部自上述侧托架的下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利用安装螺栓将设于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处的固定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固定在上述被固定部上。
将该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则将设于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处的固定部固定在自侧托架的下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成的被固定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6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3084号公报
然而,即使将专利文献2的固定构造应用于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也只是能够借助侧托架将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端部牢固地固定在转向支承件上。
因此,在由上述音响设备等重物施加于下仪表板的上端部的力的作用下,下仪表板在上述安装螺栓的芯轴(横芯轴)附近车辆后方侧旋转,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容易下垂。另外,上仪表板也容易被下仪表板向车辆后方侧下方拖拽。
还考虑有在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之间的接合部分开配设许多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但在该构造中,会产生部件个数增加并且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这样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仪表板,其特征在于,
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
上述上仪表板由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构成,并且该顶壁、该上部前壁以及该上部侧壁形成为一体,
上述下仪表板由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下方的下部前壁和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下方的下部侧壁构成,并且该下部前壁和该下部侧壁形成为一体,
该仪表板由转向支承件支承,该转向支承件通过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
固定部固定在沿着上述侧托架延伸的被固定部上,该固定部设于上述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技术方案1)
根据该结构,上述固定部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因此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借助侧托架固定于刚性较高的转向支承件。由此,能够起到下述的(1)~(3)的作用。(1)能够提高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上端部相对于转向支承件的固定强度,从而能够防止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下垂。另外,由于上述固定部和被固定部位于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处,因此,能够防止在上述接合部形成间隙。其结果,能够提高仪表板的质感。(2)能够防止发生上仪表板被下仪表板拖拽从而向车辆后方侧下垂的情况。因而,能够防止将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组合而成的仪表板整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下垂,能够防止在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与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3)通过使下仪表板的、以往没固定于转向支承件且刚性较低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固定于转向支承件,能够有效地防止下仪表板的下垂。其结果,无需在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之间的接合部分开配置许多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就能够避免组装性的下降。
根据本发明,
上述固定部通过紧固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2)
在下仪表板下垂的情况下,向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施加将该端部向车辆后方侧剥离的方向的力,从而使该端部下垂。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上述固定部被紧固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因此,与例如上述固定部被紧固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将由固定部和被固定部构成的固定构造做成对被施加的上述剥离方向上的力的抵抗性较强的构造。
其结果,能够防止将下仪表板和上仪表板组合而成的仪表板整体的下垂,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前柱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2)
根据本发明,
限制部件设置为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构成的固定构造相邻,用于限制上述上仪表板和上述下仪表板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
上述限制部件由设于上述一者的卡合部和设于上述另一者的被卡合部构成,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3)
能够防止上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就是说,还能够防止上述一者相对于上述另一者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能够提高仪表板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3)
根据本发明,
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被上述上仪表板覆盖,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的外观品质。(技术方案4)
根据本发明,
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由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技术方案5)
无需相对于侧托架独立地设置设有上述被固定部的托架,作为设置上述被固定部的方法,只需变更已设置的侧托架的一部分即可。因而,无需在侧托架上组装由相对于侧托架独立的构件构成的托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操作性。(技术方案5)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部件个数增加、组装作业的操作性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质感、外观品质的上下双层拼合式的仪表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身侧部、仪表板以及前柱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X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Y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转向支承件的立体图。
图5是侧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仪表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7的(a)是表示卡合爪和卡合孔的卡合构造的立体图,图7的(b)是示出有螺杆贯穿孔和卡合孔的固定部的立体图,图7的(c)是表示卡合爪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有仪表板1的左侧部分、与该仪表板部分相邻的前柱2的左侧部分以及车身侧部7。仪表板1为汽车的车厢内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的长度的合成树脂制的成形品,仪表板1配置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车辆前方侧Fr。上述仪表板1支承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管状的转向支承件3(参照图4)。
【转向支承件3的构造】
如图4、图5所示,在转向支承件3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有侧托架4。而且,侧托架主体6(相当于侧托架的主体部)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的表面6M与车身侧部7叠合且被螺栓固定于车身侧部7。侧托架4的侧托架主体6的板面由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金属板构成。
由此,转向支承件3借助侧托架4固定于车身侧部7。在转向支承件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有多个用于连结仪表板1的连结托架5。各连结托架5自转向支承件3向下侧或后上方延伸。
【侧托架4的构造】
自与上述车身侧部7抵接的侧托架主体6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伸出有侧托架凸缘9。由此,能够提高侧托架4的刚性。而且,在上述侧托架凸缘9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设有被固定部40,该被固定部40与仪表板1侧的后述的固定部30叠合并进行固定。在被固定部40上形成有螺杆孔41,被固定部40的固定面朝向车辆后方侧Rr。
【仪表板1的构造】
如图6所示,上述仪表板1构成为由彼此能够上下连结的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构成的上下双层拼合式。通过将仪表板1构成为上下双层拼合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即能够通过将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设定为彼此不同的颜色从而提高车内装饰性等效果。
【上仪表板10的构造】
上仪表板10一体地包括顶壁11、位于顶壁11后下方的上部前壁12以及位于顶壁11侧下方的上部侧壁13。上述顶壁11的壁面朝向上下方向,上部前壁12的壁面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部侧壁13的壁面朝向车辆宽度方向。
【上仪表板10的上部前壁12的构造】
上述上部前壁12越靠下侧越位于车厢内侧(车辆后方侧Rr)地平缓地倾斜。另外,顶壁11与上部前壁12之间的连接部呈圆弧状平缓地弯折。在上部前壁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空气吹出口12H(参照图6),该空气吹出口12H呈长方形形状,用于吹出被空气设备调节了温度调整后的空气,在该空气吹出口12H安装有百叶板12R(参照图1)。
而且,在上部前壁12的下端部设有向车辆前方侧Fr凹陷的台阶状的下侧第1连结部12A。该下侧第1连结部12A能与下仪表板20的上侧第1连结部22A相连结。
【上仪表板10的上部侧壁13的构造】
上述上部侧壁13与顶壁1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和上部前壁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相连接。另外,在上部侧壁13的靠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以上下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伸出的第1侧部凸缘13F。
如图7的(a)、图7的(c)所示,自第1侧部凸缘13F的下端部向背面侧(车辆前方侧Fr)突出有卡合爪33(相当于卡合部)。卡合爪33由爪主体33A和肋33B构成,该爪主体33A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时呈越朝向车辆前方侧Fr越窄的梯形形状,该肋33B为上下一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突出设置于爪主体33A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侧的表面。
【下仪表板20的构造】
如图1、图6所示,下仪表板20一体地包括下部前壁22和下部侧壁23,该下部前壁22配置于上仪表板10的上部前壁12的下方,该下部侧壁23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13的下方。下部前壁22的壁面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下部侧壁23的壁面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下仪表板20连结于转向支承件3的连结托架5。在下部前壁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安装有音响设备等重物(未图示)。
【下仪表板20的下部前壁22的构造】
在下部前壁22的上端部设有向车辆前方侧Fr凹陷的台阶状的上侧第1连结部22A。该上侧第1连结部22A能与上仪表板10的下侧第1连结部12A相连结。
【下仪表板20的下部侧壁23的构造】
在下部侧壁23的靠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以上下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伸出的第2侧部凸缘23F。另外,在下部侧壁23的上端部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凹陷的台阶状的上侧第2连结部23A。该上侧第2连结部23A被上仪表板10的上部侧壁13的下端部覆盖。
而且,如图6所示,在上侧第2连结部23A的靠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伸出的凸缘状的固定部30。该固定部30与第2侧部凸缘23F的上端部相连接,固定部30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的端缘和第2侧部凸缘23F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的端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外,在固定部30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的部分形成有横长的长孔状的螺杆贯穿孔31,在固定部30的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的部分形成有纵长的长方形长孔状的卡合孔32(相当于被卡合部)。也就是说,螺杆贯穿孔31和卡合孔3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卡合孔3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A(参照图7的(b))和上述卡合爪3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B(参照图7的(c))设定为大致相同。
【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的组装构造】
下仪表板20与转向支承件3的连结托架5(参照图4)连结。而且,如图6所示,上仪表板10的下侧第1连结部12A与下仪表板20的上侧第1连结部22A连结。如图1所示,下侧第1连结部12A和上侧第1连结部22A被车辆宽度方向上细长的罩构件16覆盖。
如图6所示,下仪表板20的上述固定部30自车辆后方侧Rr叠合于上述侧托架4的上述被固定部40,螺杆17(相当于紧固构件)自车辆后方侧Rr贯穿于固定部30的螺杆贯穿孔31,并与被固定部40的螺杆孔41螺纹结合。
另外,上仪表板10的第1侧部凸缘13F的下端部自车辆后方侧Rr叠合于下仪表板20的上述固定部30,自第1侧部凸缘13F的下端部向车辆前方侧Fr突出的卡合爪33贯穿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30的卡合孔32(参照图7的(a))。在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第1侧部凸缘13F和第2侧部凸缘23F成为上下连续的状态。
如上所述,上述固定部30被螺杆1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40。另外,上述卡合爪33和卡合孔32卡合,从而限制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利用上述卡合爪33和卡合孔32构成用于限制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18。如上所述,上述限制部件18被设为与固定构造19相邻,该固定构造19由上述固定部30和被固定部40构成。
如图3所示,上述固定部30和被固定部40被上仪表板10自车辆后方侧Rr覆盖。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1的外观品质。
根据本发明,上述固定部30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40,因此下仪表板20的下部侧壁23的上端部借助侧托架4固定于刚性较高的转向支承件3。其结果,能够起到下述的(1)~(3)的作用。(1)能够提高下仪表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上端部相对于转向支承件3的固定强度,从而能够防止下仪表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下垂。另外,上述固定部30和被固定部40位于上仪表板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处,因此,能够防止在上述接合部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提高仪表板1的质感。
(2)能够防止发生上仪表板10被下仪表板20拖拽从而向车辆后方侧Rr下垂的情况。因而,能够防止将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组合而成的仪表板1整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下垂,能够防止在仪表板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前柱2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
(3)通过使下仪表板20的、以往没固定于转向支承件3且刚性较低的下部侧壁23的上端部固定于转向支承件3,能够有效地防止下仪表板20的下垂。其结果,无需在上仪表板10和下仪表板20之间的接合部分开配设许多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就能够避免组装性的下降。
(4)由于上述固定部30被螺杆17沿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40,因此,能够起到以下作用。即,在下仪表板20下垂的情况下,向下仪表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施加将该端部向车辆后方侧Rr剥离的方向上的力(图3中的Z方向的力),从而使该端部下垂。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上述固定部30被螺杆17沿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40,因此,与例如上述固定部30被螺杆17沿车辆宽度方向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40的构造相比,能够将由固定部30和被固定部40构成的固定构造19做成对被施加的上述剥离方向上的力的抵抗性较强的构造。
其结果,能够防止将下仪表板20和上仪表板10组合而成的仪表板1整体的下垂,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仪表板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前柱2之间的接合部产生间隙。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接合部的外观品质。
(5)上述限制部件18被设为与由上述固定部30和被固定部40构成的固定构造19相邻,因此,能够防止上仪表板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和下仪表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就是说,还能够防止上述一者相对于上述另一者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1的外观品质。
(6)由于在上述侧托架4上一体设有上述被固定部40,因此,无需相对于侧托架4独立地设置设有上述被固定部40的托架,作为设置上述被固定部40的方法,只需变更已设置的侧托架4的一部分即可。因而,无需在侧托架4上组装由相对于侧托架4独立的构件构成的托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操作性。

Claims (9)

1.一种仪表板,其中,
该仪表板由彼此连结的上仪表板和下仪表板构成,
上述上仪表板由顶壁、位于上述顶壁后下方的上部前壁以及位于上述顶壁侧下方的上部侧壁构成,并且该顶壁、该上部前壁以及该上部侧壁形成为一体,
上述下仪表板由配置于上述上部前壁下方的下部前壁和配置于上述上部侧壁下方的下部侧壁构成,并且该下部前壁和该下部侧壁形成为一体,
该仪表板由转向支承件支承,该转向支承件通过侧托架固定在车身侧部,
固定部固定在沿着上述侧托架延伸的被固定部上,该固定部设于上述下仪表板的下部侧壁的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上述固定部通过紧固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被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限制部件设置为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构成的固定构造相邻,用于限制上述上仪表板和上述下仪表板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
上述限制部件由设于上述一者的卡合部和设于上述另一者的被卡合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被上述上仪表板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上述固定部和上述被固定部被上述上仪表板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其中,
该仪表板设有凸缘,该凸缘自上述侧托架的与上述车身侧部抵接的主体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在上述凸缘设有上述被固定部。
CN201510130298.2A 2014-03-24 2015-03-24 仪表板 Active CN104943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9742A JP6384078B2 (ja) 2014-03-24 2014-03-24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2014-059742 201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46A CN104943546A (zh) 2015-09-30
CN104943546B true CN104943546B (zh) 2017-11-03

Family

ID=5415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0298.2A Active CN104943546B (zh) 2014-03-24 2015-03-24 仪表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84078B2 (zh)
CN (1) CN104943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6247B (zh) * 2016-07-14 2019-03-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JP7025723B2 (ja) * 2018-02-28 2022-02-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構造
JP7002488B2 (ja) * 2019-02-26 2022-0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固定構造
CN110510003B (zh) * 2019-09-25 2024-05-17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10吨叉车的双层仪表架
JP7468793B2 (ja) 2021-07-07 2024-04-16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ジュール固定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762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構造
CN1680131A (zh) * 2004-04-08 2005-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仪表板构造
CN101480973A (zh) * 2009-02-20 2009-07-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支撑与车体侧围的连接结构
JP2011156919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uzuki Motor Corp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CN102529724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铃木株式会社 仪表板支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4751B2 (ja) * 1996-03-28 2005-05-11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内装品
JP2998745B2 (ja) * 1997-10-09 2000-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ドア部を一体に有する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2001163084A (ja) * 1999-12-06 2001-06-19 Fuji Heavy Ind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取り付け構造
JP2002200931A (ja) * 2000-12-28 2002-07-16 Suzuki Motor Corp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3883416B2 (ja) * 2001-11-08 2007-02-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およびその組付方法
JP2006008113A (ja) * 2004-05-21 2006-01-12 Showa Denko Kk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取付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762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shikawa Kasei Co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構造
CN1680131A (zh) * 2004-04-08 2005-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仪表板构造
CN101480973A (zh) * 2009-02-20 2009-07-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支撑与车体侧围的连接结构
JP2011156919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uzuki Motor Corp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CN102529724A (zh) * 2010-12-29 2012-07-04 铃木株式会社 仪表板支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2542A (ja) 2015-10-22
CN104943546A (zh) 2015-09-30
JP6384078B2 (ja) 2018-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546B (zh) 仪表板
US8157303B2 (en) Vehicle end structure
JP4486996B2 (ja) 車体構造
CN104968558B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8926006B2 (en)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t least two motor vehicles
US20150090510A1 (en) Rough terrain vehicle
CN103648894B (zh) 车体的地板增强结构
US9227665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modular body
JP601795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9586627B2 (en) Off-road vehicle
KR101326826B1 (ko) 차량용 크로스 멤버 조립체
CN104097582B (zh) 车辆行李舱结构
JP4848550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外装構造
CN105745140B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693045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6654096U (zh) 车身结构的翼子板、车身结构及车辆
US1032895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riving cabin of a railway vehicle, more particularly for a tramway
CN206938596U (zh) 一种汽车踢脚板及其与氛围灯的装配结构
JP655074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5904059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20150291108A1 (en) Motor vehicle
CN208393306U (zh) 安全带高调器安装支架、安全带高调器总成、b柱及汽车
CN205930539U (zh) 汽车控制箱储物盒安装支架
JP201708123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8889246B2 (en) Molded interior trim panel with undercut fl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