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420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420A
CN104943420A CN201510131526.8A CN201510131526A CN104943420A CN 104943420 A CN104943420 A CN 104943420A CN 201510131526 A CN201510131526 A CN 201510131526A CN 104943420 A CN104943420 A CN 104943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limit
conveying
amount
medium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15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420B (zh
Inventor
塩出武
山崎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变得不正确的情况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辊;检测部,其包括取得所述介质的图像的图像取得部,并根据由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图像而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作为输送量的检测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量来计算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补正的补正量。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成为所述异常值之前的补正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刷装置具备对纸张等的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部、和具有对通过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的印刷部。输送部具有用于对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辊、用于使输送辊旋转的进给电机、和用于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在介质通过输送辊而被输送时,存在在介质与输送辊之间产生滑动的情况。在产生了这种滑动的情况下,介质的相对于输送辊的旋转量的输送量将与在介质与输送辊之间未产生滑动时的介质的相对于输送辊的旋转量的输送量产生偏差。为了消除该偏差,现有的印刷装置通过如下反馈控制而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控制,所述反馈控制使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作为介质的输送量的检测量接近于通过进给电机的单脉冲驱动来输送介质时的作为设计上的输送量的理论输送量。
但是,在检测部表示出与实际的输送量差距悬殊的检测量的情况下,即检测部作为检测量而检测出了异常值的情况下,如果现有的印刷装置根据异常值来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控制,则介质的输送将不正确。
针对这种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印刷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中,预先设定以理论输送量为基准的正常范围,并在检测量处于正常范围以外时、即检测量为异常值时,代替检测量而根据预定的规定输送量而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控制。由此,由于作为被用于介质的输送量的控制中的值未使用异常值,因此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不正确的情况。另外,规定输送量为被预先设定的固定值。
但是,将输送辊的、作为与其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圆周形状制造成正圆在技术上较困难。因此,存在进给电机的单脉冲驱动的输送辊的旋转量因输送辊的旋转位置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因此,存在由进给电机的单脉冲驱动的输送辊的旋转所输送的介质的输送量因输送辊的旋转位置不同而不同的情况。此外,还存在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因介质的种类(纸张的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印刷装置中,规定输送量为固定值,并未反映出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由介质的种类(纸张种类)造成的滑动量的变动、或者由输送辊的圆周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因此,即使根据规定输送量而对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控制,也有可能使介质的输送不正确,从而在这一点上仍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7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介质的输送不正确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印刷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辊;检测部,其包括取得所述介质的图像的图像取得部,并根据由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图像而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所测出的作为输送量的检测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量为正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和作为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指令值的指令量来计算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补正的补正量,并根据作为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目标值的、包括所述补正量的目标输送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成为所述异常值之前的补正量而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包括该替代补正量的目标输送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根据检测量和指令量而对介质的输送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从而反映在目标输送量中,因此在目标输送量中反映出了例如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由介质的种类造成的滑动量的变动、或由输送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而且,由于在检测量为异常值时,由控制部根据检测量成为异常值之前的补正量而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因此目标输送量成为了包含之前的输送工序的补正量的值。由此,目标输送量成为反映出了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由介质的种类造成的滑动量的变动、或由输送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的值。因此,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变得不正确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取得作为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输送指令量的单位指令量、以及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检测量的单位检测量,并且对累积了多个所述单位检测量的累积检测量进行存储,并根据所述累积检测量而对每所述单位指令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并且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将所述累积检测量之中的包括异常值的所述单位检测量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相对应的所述单位指令量的基础上,对所述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根据累积检测量而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因此在将累积检测量之中的包括异常值的单位检测量替换为单位指令量的情况下,累积检测量的不包括异常值的其他的单位检测量也将包含之前的输送工序的影响。因此,由于根据这种累积检测量而对补正量(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从而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因此目标输送量成为包括了之前的输送工序的补正量(替代补正量)的值。因此,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变得不正确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累积检测量累积至少所述输送辊一周的量的所述单位检测量。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累积了输送辊一周的量的输送量进行计算,从而能够在目标输送量的计算时对由输送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介质的输送量的变动进行平滑化。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累积检测量为累积了N次所述单位检测量的输送量,其中,N≥2且N为整数,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单位检测量新追加到所述累积检测量中时,从所述累积检测量中删除N次前的所述单位检测量。
随着所累积的单位检测量的数量增多,各个单位检测量中的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由介质的种类造成的滑动量的变动、或由输送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的反映将变小。因此,通过在累积检测量的计算时对单位检测量的数量设置上限,从而能够在保留有各个单位检测量中的介质与输送辊之间的滑动量、由介质的种类造成的滑动量的变动、或由输送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的反映的状态下,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
此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取得作为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输送指令量的单位指令量,并且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下次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上加上所述替代补正量而对所述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为该打印机的摄像单元的截面模式图。
图3(a)、(b)为模板匹配处理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由该打印机执行的输送控制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5为累积检测量中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的追加的说明图。
图6(a)为在一个单位检测量中摄像单元出现检测错误时的累积检测量中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的替换的说明图,(b)为在累积检测量的所有单位检测量中摄像单元出现检测错误时的累积检测量中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的替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印刷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为“打印机11”)具备对长条薄片状的连续纸P进行输送的作为输送部的一个示例的输送装置12、和对通过输送装置12而被输送的连续纸P喷射油墨(液体)而实施印刷的印刷头13。输送装置12具备对连续纸P进行放卷的放卷部14、和对从放卷部14被放卷并通过印刷头13而被实施印刷的连续纸P进行收卷的收卷部15。
即,在图1中,在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在图1中为右方向)上的成为上游侧的左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放卷部14,另一方面,在成为下游侧的右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收卷部15。而且,在放卷部14与收卷部15之间的位置处,印刷头13以与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印刷头13的与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向被输送的连续纸P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13a。
此外,在隔着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而与印刷头13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对连续纸P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16。支承部件16形成在与印刷头13侧相反侧的下表面侧具有开口部17的有底四角箱状。在支承部件16的下表面上,以堵塞开口部17的方式设置有对支承部件16的内部进行抽吸的抽吸风扇18。而且,支承部件16中的、与印刷头13对置的面被设为,对被输送的连续纸P进行支承的水平的支承面19。在支承面19上开口有多个抽吸孔19a。
在放卷部14中以能够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有在与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正交的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X(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放卷轴20。在放卷轴20上在被预先收卷成卷筒状的状态下以能够与放卷轴20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有连续纸P。而且,通过放卷轴20的旋转驱动,从而使连续纸P从放卷轴20朝向该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被放卷。
在放卷轴20的右斜上方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有第一中继辊21,所述第一中继辊21用于卷绕从放卷轴20被放卷的连续纸P并将其向印刷头13侧进行引导。在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上的第一中继辊21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输送辊的一个示例的供纸辊对22,所述供纸辊对22夹持通过旋转驱动而从第一中继辊21侧被输送的连续纸P并将其向支承面19进行引导。
在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上的支承面19的下游侧配置有排纸辊对23,所述排纸辊对23通过旋转驱动而将连续纸P的印刷完成的区域从支承面19上向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夹持并引导。在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上的排纸辊对23的下游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有第二中继辊24,所述第二中继辊24用于卷绕从排纸辊对23侧被输送的连续纸P并将其向收卷部15进行引导。收卷部15位于第二中继辊24的右斜下方。
在收卷部15中以能够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有在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收卷轴25。而且,通过收卷轴25的旋转驱动,从而使从第二中继辊24侧被输送的印刷完成的连续纸P被收卷轴25顺次收卷。
如图2所示,在支承面19的中央部处形成有贯穿支承部件16的内外的贯穿孔16a。而且,在支承部件16上,以上端部被插入至贯穿孔16a中的状态固定有摄像单元26,所述摄像单元26以非接触方式对连续纸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摄像单元26被配置在支承部件16的内部。摄像单元26具有实施摄像单元26整体的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
摄像单元26具备呈有底四角筒状的壳体27。壳体27的上部呈越向上端则宽度越窄的锥状。壳体27以其上端部从支承部件16的内侧插入至被形成于支承部件16上的贯穿孔16a中的状态,而被固定于未图示的固定部上。在该情况下,壳体27的上端与支承部件16的支承面19处于同一个面上。
壳体27的上端的矩形形状的开口部被设为,向支承面19露出的检测窗27a。在检测窗27a中嵌入有容许光穿过的无色透明的透光玻璃28。
此外,在壳体27的上端部的内周面的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形状的支承板29。在支承板29上的作为检测窗27a侧的面的安装面29a上安装有光照射部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照射部30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并从与印刷面相反侧的下表面侧(非印刷面侧)隔着透光玻璃28而对在支承面19上被输送的连续纸P照射光。在该情况下,光照射部30被配置为,使光从宽度方向X侧向连续纸P的下表面(非印刷面)斜向照射。
在相对于壳体27内的连续纸P而与光照射部30相比较远的位置处,即与壳体27内的光照射部30相比靠下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集光透镜31。
集光透镜31经由保持部件32而被保持在被壳体27的内周面上并聚集如下的反射光,即,从光照射部30出射并穿过透光玻璃28的光在通过连续纸P的下表面进行反射之后,再次穿过透光玻璃28而入射至壳体27内的反射光。
而且,在相对于壳体27内的连续纸P而与集光透镜31相比较远的位置处即壳体27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摄像元件33,所述摄像元件33具有使由集光透镜31集光的连续纸P的下表面上的像成像的摄像面33a。摄像元件33例如由二维图像传感器构成。
此外,集光透镜31以能够使摄像元件33的摄像面33a上的连续纸P的下表面上的像成像的高度,经由保持部件32而被保持在壳体27的内周面上。在该情况下,集光透镜31被配置为,其光轴穿过检测窗27a的中心以及摄像面33a的中心。
由摄像单元26拍摄得到的图像被输出至控制部34(参照图1)中,所述控制部34被构成为,包括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及存储器等。控制部34根据摄像单元26的图像而对连续纸P的实际输送量(检测量)进行计算。而且,控制部34根据目标输送量以及实际输送量而执行对连续纸P的输送进行控制的输送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3来对由控制部34实施的连续纸P的输送量的检测进行说明。
图3(a)、(b)为表示由摄像单元26拍摄并在时间序列上进行比较的前后两张图像。在图像F1、F2上,分别拍摄有连续纸P的背面的纹理。首先,控制部34在图3(a)所示的第M张(其中,M为自然数)图像F1中,将例如矩形区域的模板TP决定为该图像中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预先决定的位置(模板决定位置)。模板决定位置被确定为如下位置,即,图像F1中的作为模板TP而被决定的矩形区域能够容纳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下一张图像F2内的位置。该模板TP的纹理为,未出现在连续纸P(图1参照)的背面的其它的位置的固有的纸面纹路。
接下来,控制部34在图3(b)所示的第M+1张图像F2中,使在上次的第M张图像中被决定的模板TP在图像F2上移动的同时顺次计算与虚线表示的矩形区域(实际为,每间距远小于该图的矩形区域)的相似度,从而实施找出相似度成为最大的、匹配区域MA的位置的模板匹配处理。当控制部34找到了模板匹配处理的结果、如图3(b)所示找到了作为与模板TP最大相似度的区域的匹配区域MA时,将对在图像F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模板决定位置(例如模板TP的中心坐标)和匹配区域MA的位置(例如匹配区域MA的中心坐标)的输送方向Y上的距离进行计算。
而且,将该计算出的距离设为每预定时间的移动量Δy。控制部34通过在一次输送工序中对移动量Δy进行积算,从而对作为每一次输送工序的输送量的单位检测量进行计算。另外,一次输送工序表示,打印机11在印刷处理中,通过历经多次从连续纸P的输送到由印刷头13实施的连续纸P的印刷的执行的循环从而对连续纸P实施印刷时的、一个循环的连续纸P的输送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4来对控制部34所执行的输送控制的详细的内容进行说明。另外,在参照图4的以下的说明中,被标有符号的打印机11的各个结构要素表示图1或图2中所记载的打印机11的各个结构要素。
控制部34在步骤S1中,取得作为一次输送工序的输送指令量的单位指令量。该单位指令量根据与打印机1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存储的印刷数据而被设定,并被发送至控制部34中。此外,存在单位指令量在各个输送工序中成为不同的值的情况。例如,与连续纸P的印刷开始的端部以及印刷结束的端部相对应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与连续纸P的印刷开始的端部和印刷结束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相对应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相比而较小。此外,单位指令量根据印刷模式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对连续纸P进行快速印刷的印刷模式时单位指令量较大,在使对连续纸P进行印刷的画质优先的印刷模式时单位指令量较小。
控制部34在步骤S2中,根据单位指令量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而且,控制部34在步骤S3中,对是否印刷结束进行判断。控制部34在判断为印刷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是),结束输送控制。另一方面,控制部34在判断为未印刷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否),在步骤S4中,根据摄像单元26所取得的图像而对单位检测量进行计算,在步骤S5中,对摄像单元26是否发生了检测错误进行判断。
由摄像单元26实施的检测错误的判断以如下方式被实施。即,控制部34通过在单位指令量上乘以系数k(例如,k=0.2),从而对阈值进行计算。具体而言,控制部34作为阈值而通过在单位指令量上乘以(1+k)从而对上限阈值进行计算,并通过在单位指令量上乘以(1-k)从而对下限阈值进行计算。而且,控制部34对单位检测量是否处于大于下限阈值且不足上限阈值的范围内进行判断。控制部34在单位检测量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判断为单位检测量为正常值、即摄像单元26未发生检测错误,在单位检测量处于上述范围外时,判断为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即摄像单元26发生了检测错误。
控制部34在摄像单元26未发生检测错误时(步骤S5:否),在步骤S6中,对通常时的补正量进行计算。
对通常时的补正量的计算方法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在连续纸P的输送动作的过程中,存在在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之间产生滑动的情况。因此,存在单位检测量相对于单位指令量而根据其滑动量不同而不同的情况。
此外,在加工上,将供纸辊对22的各个辊的、作为与其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圆周形状制造为正圆较困难。因此,存在供纸辊对22的各个辊的圆周形状为椭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供纸辊对22中的一个辊(以下,称为“驱动辊”)旋转驱动的进给电机(图示略)的每一步的驱动辊的旋转量(不足辊转一周),在驱动辊的旋转角度上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输送指令量是以驱动辊的周面形状为正圆为前提而被设定的。因此,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指令量与驱动辊的旋转角度无关而为定值。由此,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驱动辊的旋转量与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指令量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由于驱动辊的周面形状而使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驱动辊的旋转量与进给电机的每一步的指令量差异较大的情况。
因此,控制部34预先设定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的每一周的进给电机的步数。由此,设定了作为驱动辊的每一周的指令量的累积指令量。此外,控制部34通过历经驱动辊的一周的量而对单位检测量进行累积,从而对作为驱动辊的每一周的检测量的单位检测量进行计算。而且,控制部34根据累积指令量以及累积检测量来计算用于下一次的输送工序中的目标输送量的计算的补正量。因此,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的周面形状的影响被平滑化了。
针对这种输送量的变动,为了相对于印刷头13而将连续纸P输送至合适的位置上,有必要以反映出上述的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以及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连续纸P的输送量的变动的方式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
因此,控制部34根据以下的式子(1)而对每单位指令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
C=(RV-CV)/CV×NCV…(1)
在此,“C”表示每单位指令量的补正量。“RV”表示累积检测量,“CV”表示累积指令量。“NCV”表示在下一次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
在上述式子(1)中,通过从累积检测量中减去累积指令量,从而对供纸辊对22的每一周的滑动量进行计算。通过用该值除以累积指令量,从而对每单位指令量的滑动量进行计算。而且,通过在每单位指令量的滑动量上乘以下一次的单位指令量,从而对在下一次的输送工序中用于使利用供纸辊对22而被实际输送的输送量与下一次的单位指令量相一致的补正量进行计算。
此外,由于存在单位指令量在印刷过程中有所不同的情况,因此控制部34在印刷过程中不断对累积指令量进行计算。因此,控制部34对于累积检测量也同样地在顺次追加实际输送量的同时从累积检测量的数据中消除最早的数据。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在累积检测量的数据中,在被顺次追加的同时累积检测量的数据中的最早的数据被消除。例如,在通过N个单位检测量的累积而对累积检测量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在下一个输送工序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n+1被追加到累积检测量的数据中时,累积检测量的数据中的最新的数据DRn向相邻一位偏移而成为数据DRn-1。这种数据的移动在累积检测量的全部数据中被实施。而且,N-1次前的输送工序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2向相邻一位偏移而成为N次前的输送工序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1。由此,原本存在的最早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1被删除。以此方式,控制部34对累积检测量进行更新。此外,同样地,控制部34也对累积指令量进行更新。
此外,如图4所示,控制部34在步骤S5中摄像单元26发生检测错误时(步骤S5:是),在步骤S7中,对作为异常时的补正量的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
对替代补正量的计算方法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替代补正量的计算方法与通常时的补正量的计算方法在以下几点上有所不同。
控制部34将摄像单元26发生检测错误时的单位检测量变更为该情况下的单位指令量。详细而言,如图6(a)所示,控制部34在判断出由点表示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n-1为检测错误时,将该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n-1替换为与该数据相对应的单位指令量的数据DCn-1。而且,控制部34根据上述式子(1)作为替代补正量而对每单位指令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
但是,在由于摄像单元26的故障等而连续产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则将产生了检测错误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顺次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的数据相对应的单位指令量的数据。而且,在历经供纸辊对22的一周都产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则如图6(b)所示,所有的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1~DRn都被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的数据DR1~DRn相对应的单位指令量的数据DC1~DCn。因此,在上述式子(1)中,由于RV-CV的值为“0”,因此替代补正量为“0”。
而且,控制部34在对补正量(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之后,在步骤S8中,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详细而言,控制部34根据以下的式子(2)而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另外,“GV”表示目标输送量。
GV=RV/CV×NCV+C…(2)
在上述式子(2)中,通过用累积检测量除以累积指令量,从而对累积检测量与累积指令量的偏差程度进行计算。通过在该偏差程度上乘以下一次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进而加上补正量,从而对加入了累积检测量与累积指令量的偏差量的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此外,在上述式子(2)中,在历经供纸辊对22的一周都产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由于累积指令量与累积检测量相一致、且替代补正量为“0”,因此目标输送量与下一次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相一致。因此,在连续纸P的印刷中,在历经供纸辊对22的一周以上连续出现的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将不实施这种补正,而实施基于累积指令量的连续纸P的输送。
而且,如图4所示,控制部34在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之后,转变至步骤S1而取得单位指令量,并根据目标输送量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如此,输送控制被重复执行,直至对连续纸P的印刷结束。
对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包括该单位检测量的累积检测量被替换为预先规定的固定值从而计算出目标输送量的情况下,累积检测量中所包含的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或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累积检测量相对于累积指令量的变动量未被反映在目标输送量中。因此,存在连续纸P的输送不正确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控制部34在输送控制中,在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在该情况下,即使累积检测量中的一部分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也由于累积检测量中其他的单位检测量为正常值,从而即使成为异常值的单位检测量被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相对应的单位指令量,之前的输送工序的影响也将残留在累积检测量中。而且,由于控制部34根据这种累积检测量而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对反映出了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以及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累积检测量相对于累积指令量的变动量的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
此外,还存在如下情况,即,在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上的端部处单位指令量变小,在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上的中央部处单位指令量变大等的、单位指令量根据连续纸P的输送位置而被变更的情况。由此,单位检测量也根据单位指令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将该单位检测量替换为被预先规定的固定值而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固定值与单位检测量之差变大的情况。而且,当在固定值与单位检测量之差为较大的状态下对累积检测量进行计算时,与实际的累积检测量之差将变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控制部34在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将该单位检测量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相对应的单位指令量。因此,能够抑制单位检测量与单位指令量之差变大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将单位检测量替换为单位指令量而计算出的累积检测量与实际的累积检测量之差变大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单位检测量为异常值时,由于控制部34根据替代补正量而对反映了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以及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累积检测量相对于的累积指令量的变动量的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抑制连续纸P的输送变得不正确的情况。
(2)控制部34根据从累积检测量中减去累积指令量而得出的值除以累积指令量而对补正量(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对每单位指令量(单位检测量)的补正量(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
(3)控制部34根据作为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的每一周的检测量的累积检测量而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对平滑化了的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累积检测量的变动的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因此,即使预定的单位检测量因驱动辊的周面形状而成为了背离于其他的单位检测量的值,也能够抑制目标输送量发生较大变动。因此,能够抑制连续纸P的输送变得不正确的情况。
(4)随着所累积的单位检测量的数量增多,在各个单位检测量中的连续纸P与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以及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的反映将变小。因此,控制部34在累积检测量的计算时,在加上下一个单位检测量的同时删除累积检测量的最早的单位检测量。如此,通过在累积检测量的计算时对单位检测量的数量设置上限,从而能够在保留有各个单位检测量中的连续纸P与驱动辊之间的滑动量、以及由驱动辊的周面形状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的反映的状态下,对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这样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累积检测量以及累积指令量可以为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的一周的量以外的累积量。另外,优选为,累积检测量以及累积指令量为供纸辊对22的驱动辊的至少一周的量的累积量。总而言之,累积检测量以及累积指令量只要为多次的单位检测量的累积以及多次的单位指令量的累积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位检测量以及单位指令量可以为摄像单元26的每一次的每单位检测正时的检测量以及指令量。此外,单位检测量以及单位指令量可以为进给电机的每一脉冲驱动的检测量以及指令量。
·印刷装置只要为能够对连续纸等的介质进行印刷的装置即可,也可以为点阵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此外,印刷装置并不限定于仅具备印刷功能的打印机,也可以为多功能打印机。而且,印刷装置并不限定于串行打印机,也可以为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介质只要为能够对纹理进行摄像的介质即可,并不限定于连续纸,也可以为树脂制的薄膜、金属箔、金属薄膜、树脂与金属的复合体薄膜(复合薄膜)、纺织品、无纺布、陶瓷薄片等。
符号说明
11…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2…作为输送部的一个示例的输送装置、22…作为输送辊的一个示例的供纸辊对、26…作为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的摄像单元、33…作为图像取得部的一个示例的摄像元件、34…控制部、P…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连续纸。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辊;
检测部,其包括取得所述介质的图像的图像取得部,并根据由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图像而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作为输送量的检测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量来计算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补正的补正量,
并且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成为所述异常值之前的补正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2.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包括输送介质的输送辊;
检测部,其包括取得所述介质的图像的图像取得部,且根据由所述图像取得部所取得的图像而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作为输送量的检测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量为正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和作为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指令值的指令量来计算对所述介质的输送量进行补正的补正量,并根据作为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的目标值的、包括所述补正量的目标输送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根据所述检测量成为所述异常值之前的补正量而对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包括该替代补正量的目标输送量而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取得作为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输送指令量的单位指令量、以及作为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检测量的单位检测量,
并且对累积了多个所述单位检测量的累积检测量进行存储,并根据所述累积检测量而对每所述单位指令量的补正量进行计算,
并且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将所述累积检测量之中的包括异常值的所述单位检测量替换为与该单位检测量相对应的所述单位指令量的基础上,对所述替代补正量进行计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累积检测量累积至少所述输送辊一周的量的所述单位检测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累积检测量为累积了N次所述单位检测量的输送量,其中,N≥2且N为整数,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单位检测量新追加到所述累积检测量中时,从所述累积检测量中删除N次前的所述单位检测量。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取得作为所述介质的每一次的输送工序的输送指令量的单位指令量,
并且在所述检测量为异常值时,在下次的输送工序中的单位指令量上加上所述替代补正量而对所述目标输送量进行计算。
CN201510131526.8A 2014-03-24 2015-03-24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4943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870A JP6299318B2 (ja) 2014-03-24 2014-03-24 印刷装置
JP2014-060870 201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420A true CN104943420A (zh) 2015-09-30
CN104943420B CN104943420B (zh) 2018-11-09

Family

ID=5303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1526.8A Active CN104943420B (zh) 2014-03-24 2015-03-2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87037B2 (zh)
EP (1) EP2923848A1 (zh)
JP (1) JP6299318B2 (zh)
CN (1) CN10494342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1125A (zh) * 2016-03-17 2016-0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一种印刷机用卷纸机构
CN10673956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打印纸的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406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株式会社宫腰 连续标签纸的裁切剩料卷取装置及裁切剩料卷取方法
CN110154555A (zh) * 2018-02-15 2019-08-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151433A (zh) * 2019-07-03 2019-08-23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icu病床专用床头卡
CN110281663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介质的输送方法
CN110515283A (zh) * 2018-05-21 2019-11-2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22450A (ja) * 2016-06-14 2017-12-21 キヤノン・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搬送検出装置、搬送装置、記録装置、搬送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83678A (ja) * 2016-11-22 2018-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および検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301A (ja) * 1994-12-19 1996-07-02 Kubota Corp 農用トラクタのロータリ耕耘装置昇降構造
JPH11307279A (ja) * 1998-04-22 1999-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US20030156150A1 (en) * 2002-01-11 2003-08-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3267591A (ja) * 2002-01-11 2003-09-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3440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用于连续印刷的印刷介质的输送控制方法
CN101450556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输送量修正方法、以及程序
CN102815557A (zh) * 2011-06-08 2012-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印刷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9731A (ja) * 1992-10-27 1994-05-20 Fujitsu Ltd ディスク装置のヘッド位置補正方法
JP2009096099A (ja) * 2007-10-18 2009-05-07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014462B2 (ja) * 2010-05-11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948799B2 (ja) * 2011-11-09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媒体搬送制御方法
JP5939829B2 (ja) * 2012-02-17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301A (ja) * 1994-12-19 1996-07-02 Kubota Corp 農用トラクタのロータリ耕耘装置昇降構造
JPH11307279A (ja) * 1998-04-22 1999-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US20030156150A1 (en) * 2002-01-11 2003-08-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3267591A (ja) * 2002-01-11 2003-09-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3440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用于连续印刷的印刷介质的输送控制方法
CN101450556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输送量修正方法、以及程序
CN102815557A (zh) * 2011-06-08 2012-1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印刷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1125A (zh) * 2016-03-17 2016-0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一种印刷机用卷纸机构
CN105731125B (zh) * 2016-03-17 2018-05-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一种印刷机用卷纸机构
CN10673956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打印纸的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4066A (zh) * 2017-08-09 2019-02-26 株式会社宫腰 连续标签纸的裁切剩料卷取装置及裁切剩料卷取方法
CN109384066B (zh) * 2017-08-09 2023-09-12 株式会社宫腰 连续标签纸的裁切剩料卷取装置及裁切剩料卷取方法
CN110154555A (zh) * 2018-02-15 2019-08-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154555B (zh) * 2018-02-15 2021-03-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281663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介质的输送方法
CN110515283A (zh) * 2018-05-21 2019-11-2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15283B (zh) * 2018-05-21 2022-09-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51433A (zh) * 2019-07-03 2019-08-23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icu病床专用床头卡
CN110151433B (zh) * 2019-07-03 2020-10-30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icu病床专用床头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6321A1 (en) 2015-09-24
JP2015182309A (ja) 2015-10-22
US9487037B2 (en) 2016-11-08
CN104943420B (zh) 2018-11-09
JP6299318B2 (ja) 2018-03-28
EP2923848A1 (en)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420A (zh) 印刷装置
JP200627277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7264079A (zh) 印刷装置
EP3636440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US8708450B2 (en) Indirect media flatness measurement
CN107265151A (zh) 印刷装置
JP2011240628A (ja) プリント装置
EP375374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97440B2 (en) Image formation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JP502917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1777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7584908B (zh) 介质检测装置、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45919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4192977B2 (ja) 記録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60133A (ja) 印刷装置
JP2016064605A (ja)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シートの切断の制御方法
US7140708B2 (en) Method of edge-to-edge imaging with an imaging apparatus
JP5278771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2018001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92978B2 (ja) 記録装置、搬送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27264B2 (ja) 給紙装置
JP6278357B2 (ja) プリンタ
JP2021070255A (ja)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24014078A (ja) 印刷装置
JP20100583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