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390A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390A
CN104943390A CN201510126495.7A CN201510126495A CN104943390A CN 104943390 A CN104943390 A CN 104943390A CN 201510126495 A CN201510126495 A CN 201510126495A CN 104943390 A CN104943390 A CN 104943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nd
extension
bearing
liquid contain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64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390B (zh
Inventor
高际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43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纳体,容易对容纳液体的袋部进行卷绕。液体容纳体包括液体容纳袋和带口栓。液体容纳袋由两层片材形成。带口栓与液体容纳袋的第一端部连接。液体容纳袋包括液体容纳部和延伸部。液体容纳部容纳液体。延伸部在第二端部与液体容纳部连接并沿延伸方向延伸。延伸部不容纳液体。延伸部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缘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将带口栓与容纳液体的袋连接而成的液体容纳体。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02年第361882号公报所公开的墨水容器具备安装有墨水供给口的墨水容纳部。在墨水容纳部的表面安装有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在配置墨水供给口的方向上产生复原力。在墨水充满墨水容纳部时,墨水的重力克服施力部件的复原力而拉伸施力部件。如果消耗墨水容纳部的墨水而墨水容纳部的墨水量变少,则由于施力部件的复原力变得比墨水的重力大,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通过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残存在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向墨水供给口集中,墨水向墨水容纳部的外部流出。
除了利用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的情况之外,例如,也存在作业者用手朝向墨水供给口卷绕墨水容纳部而使墨水从墨水供给口导出的情况。由于墨水容纳部的卷绕起始部分容纳墨水,因此墨水容易残留在该卷绕起始部分。由于已卷绕的墨水容纳部卷入墨水,墨水容纳部的直径变大。当已卷绕的墨水容纳部的直径变大时,容易在墨水容纳部出现产生皱缩和弯折等的多余空间。存在液体残留于该液体容纳部的皱缩和弯折等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卷绕用于容纳液体的袋时液体不易残留在袋的内部的液体容纳体。
技术方案1的液体容纳体是,将中空状的带口栓与由具有挠性的两层片材形成的袋连接而成,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部,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带口栓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缘部,在所述袋在与所述片材的面平行且与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而形成;液体容纳部,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密封空间,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带口栓连接;以及延伸部,是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连接且不容纳所述液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缘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
例如在朝向带口栓卷绕液体容纳体来使液体容纳部的内部的液体从带口栓流出时,作为卷绕起始部分的延伸部不容纳液体。因此,液体不残留在卷绕起始部分。与将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作为卷绕起始部分时相比,利用最初卷绕后的延伸部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端部侧的液体向带口栓侧推压出。如果从容纳液体的部分开始卷绕,则需要在推压出液体的同时进行卷绕,在卷绕直径较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卷绕,液体容易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假设袋部的直径变大,则有着在液体容纳部出现产生皱缩和弯折等的空间而使液体残留于该液体容纳部的皱缩和弯折等的可能性。本发明能够降低液体卷入到已卷绕的袋部内而使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能够降低液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延伸部的长度比用于接合两层片材的缘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大,因此与延伸部的长度为缘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以下时相比,不容纳液体的延伸部的区域变大。因此作业者能够对容纳液体的袋部容易地进行卷绕,液体不易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
在技术方案2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延伸方向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锥部。在此情况下,与没有锥部时相比,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在没有锥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当卷绕袋时,延伸部的正交方向的端部的角弯折,并卷入该弯折的端部,从而使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本发明在延伸部具备锥部,能够降低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因此液体不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
在技术方案3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在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开口部。由于在延伸部具有开口部,因此容易在延伸部将空气从开口部排出,空气不易残留在延伸部内。如果空气残留在上述延伸部内中,则存在卷绕后的上述袋部的直径增大的可能性。技术方案3能够降低该可能性。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部。
在技术方案4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备多个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且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在此情况下,例如作业者将芯材从开口部放入在多个第一连接部之间且在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能够将袋卷绕于该芯材。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与不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情况相比,在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空间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因此,在两层片材彼此离开的情况下的两层片材彼此之间的距离变短,从开口部插入到空间内的芯材不易脱离。
在技术方案5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间隔比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在该情况下,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的间距为延伸部在延伸方向的长度以上的情况相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且在两层片材之间所产生的空间在延伸方向上变长。因此在将芯材从开口部放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时,该芯材不易从上述两层片材之间的空间脱离。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上述袋。
在技术方案6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比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大。在该情况下,在例如使芯材与延伸部的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袋时,与延伸部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为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以下的情况相比,延伸部不易相对于芯材打滑。另外,在作业者用手卷绕袋时,卷绕起始的延伸部不易打滑。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液体不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
在技术方案7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具备粘接部件。在该情况下,与没有粘接部件时相比,在例如使芯材与延伸部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袋时,延伸部不易相对于芯材打滑。另外,在作业者用手卷绕袋部时,卷绕起始的延伸部不易打滑。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
在技术方案8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口栓具有插通部,该插通部位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端部且位于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并且插通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所述袋具有弯曲区域,该弯曲区域是在所述两层片材彼此离开的方向上沿所述插通部弯曲的区域,并从所述插通部向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设置了弯曲区域,因此作业者在卷绕袋时容易掌握结束卷绕的位置。能够降低例如超过所需程度的卷绕的可能性,能够降低袋和带口栓的接合部脱离的可能性。
在技术方案9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是在所述插通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侧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袋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延伸方向侧的角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插通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弯曲区域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之间。在此情况下,与角部位于比插通部的延伸方向端部靠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情况相比,当在比插通部靠延伸方向侧结束袋的卷绕时,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量。
在技术方案10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缘(150、151)以随着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朝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朝向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式倾斜。在该情况下,与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侧的端缘仅沿正交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液体容易沿着端缘流向插通部。因此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3是盒的立体图。
图4是盒的立体图。
图5是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
图6是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图7是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图8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一壳体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盒前端部的仰视图。
图11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12是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盒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一壳体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5A~15D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16A~16D是图15D的后续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作业者卷绕液体容纳袋后的状态的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图18是表示作业者使用板状部件卷绕液体容纳袋后的状态的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图19是变形例的液体容纳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是打印机1的上下、左右、前后。图2的箭头也相同。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对打印介质(省略图示)喷出液体墨水。本实施方式的打印介质是T恤等的布。打印介质也可以是纸等。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向下方喷出五种墨水。打印机1在布上进行彩色打印。五种墨水是白色、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
打印机1主要具备框体2、压盘驱动机构6、压盘5、托盘4、框架体10、引导传动轴9、轨道11、滑架20、支撑部(省略图示)、头单元100、200、驱动带101、驱动电动机19。框体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右前部具有操作部(省略图示)。操作部具备显示器和操作按钮。显示器显示各种信息。作业者在输入与打印机1的各种动作相关的指示时操作操作按钮。在压盘驱动机构6的内部具有一对引导轨道(省略图示)。一对引导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支撑压盘5和托盘4。压盘5和托盘4能够沿着一对引导轨道移动。压盘驱动机构6的驱动源是电动机(省略图示)。电动机位于压盘驱动机构6的后端部。压盘5和托盘4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而沿着一对引导轨道移动。压盘5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并位于框架体10的下方。压盘5的上表面载置布。托盘4是矩形形状,并位于压盘5的下方。当作业者将T恤载置于压盘5时,托盘4承接T恤的袖子。因此,袖子不会落入框体2内部。
框架体10是大致长方形的框形,位于框体2的上侧。在框架体10的内侧具有引导传动轴9和轨道11。框架体10支撑引导传动轴9和轨道11。引导传动轴9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件。轨道1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并与引导传动轴9相对。引导传动轴9和轨道1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
引导传动轴9和轨道11支撑滑架20。滑架20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并搭载头单元100、200。头单元100、200的各底面具有头部(省略图示)。头部具有多个微细的喷嘴。头部根据压电元件的动作而从喷嘴向下喷出墨水的液滴。
挠性的驱动带101是在框架体10的内侧沿左右方向架设的带状。驱动带101由合成树脂制成。驱动电动机19位于框架体10内侧的右前侧。驱动电动机19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引导传动轴9和轨道11之间。能够正反旋转的驱动电动机19经由驱动带101而与滑架20连接。由打印机1进行的对布的打印动作的概略如下所述。当驱动电动机19驱动驱动带101时,滑架20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头单元100、200的头部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压盘5沿前后方向传送布。压盘5对布的传送方向是前后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头部喷出墨水。
图2所示的盒安装部8在框体2外侧的右侧与框体2相邻。盒安装部8能够安装多个盒3。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六个盒3。安装于盒安装部8的盒3向头单元100、200的头部供给墨水。盒安装部8前部的框部38具有多个开口部120。开口部120能够供盒3进出。框部38具有沿上下方向三层且沿左右方向两列的开口部120。图3所示的盒3容纳液体容纳体31。液体容纳体31具有带口栓7。带口栓7具有橡胶栓(省略图示)。当将盒3安装于盒安装部8时,用于从液体容纳体31导出液体的中空针(省略图示)扎入橡胶栓。
参照图3~图16D说明盒3。在下文说明中,图3的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是盒3的上下、左右、前后。为了便于说明,图3所示盒3的左右、前后改变成图1所示打印机1的左右、前后。图4的方向指示箭头与图3相同。使图5之后的方向指示箭头与图3匹配。如图3、图4所示,盒3具备液体容纳体31和壳体32。壳体32容纳液体容纳体31。
如图4、图5所示,液体容纳体31具备液体容纳袋13和带口栓7。如图5、图6所示,液体容纳袋13是袋状的容器。液体容纳袋13包括具有挠性的长方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两片片材13A、13B。片材13A、13B是重合并通过将周缘部分热熔接而连接的状态。液体容纳袋13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体容纳袋13的前端部称作第一端部131,将第一端部131的相反侧的后端部称作第二端部132。将从第一端部131朝向第二端部132的后方向称作延伸方向。将片材13A、13B的表面称作片材面。在将液体容纳体31配置于壳体32时,将与处于在液体容纳袋13未容纳液体的状态下的片材面平行且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称作正交方向。
对液体容纳袋13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液体容纳袋13具备液体容纳部133和延伸部134。液体容纳部133从第一端部131向延伸方向即后方延伸。液体容纳部133在内部容纳液体。液体的例示包含墨水和拔染材料。拔染材料将染色后的布脱色。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是墨水。延伸部134是不容纳墨水的部分。延伸部134在第二端部132侧与液体容纳部133连接。延伸部134从液体容纳部133向延伸方向延伸。将在液体容纳部133的正交方向的端部且通过将两片片材13A、13B相互热熔接而连接的部位称作缘部135、136。将在液体容纳部133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且通过将两片片材13A、13B在正交方向相互热熔接而连接的部位称作后缘部142。缘部135、136延伸至延伸部134。延伸部134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1比缘部135、136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L2长。
延伸部134具备锥部137、138、第一连接部140、141、开口部143、144、145。锥部137、138是随着朝向延伸方向而缩短正交方向上的延伸部134的长度的部位。延伸部134的延伸方向的端缘与正交方向平行。该端缘位于正交方向的延伸部134的中央部。在下文将该端缘称作“中央部139”。
第一连接部140、141是两片片材13A、13B在延伸部134相互热熔接的部分。第一连接部140、141在正交方向上位于缘部135、136的内侧。第一连接部140从后缘部142向延伸方向延伸,并到达正交方向的中央即中央部139的右端部。第一连接部141从后缘部142向延伸方向延伸,并到达中央部139的左端部。正交方向上比缘部135、136靠内侧的位置也包含比缘部135、136的后端靠后侧的区域和比其前端靠前侧的区域。将延伸部134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称作L1。将第一连接部140、141在正交方向上彼此的间隔称作L3。L3比L1小。
开口部143、144、145位于延伸部134的延伸方向侧的端部。开口部143、144、145位于片材13A和片材13B之间。开口部143、144、145是延伸部134的延伸方向侧端部中的片材13A、13B未热熔接的部分。开口部143位于锥部137。开口部144位于中央部139,并位于第一连接部140和第一连接部141之间。开口部145位于锥部138。
带口栓7的插通部76位于第一端部131的片材13A和片材13B之间。在第一端部131具有弯曲区域146。在弯曲区域146中,片材13A和片材13B沿着插通部7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上下方向)弯曲。弯曲区域146比插通部76更向延伸方向延伸。
在第一端部131具有通过将片材13A和片材13B相互热熔接而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47、148。第二连接部147、148在正交方向上位于插通部76的外侧。即,在正交方向上,插通部76位于第二连接部147、148之间。第二连接部147、148是大致矩形形状,并各自具备角部154、155。角部154、155位于比液体容纳袋13的正交方向上的缘部135、136靠内侧且比插通部76靠延伸方向前侧的位置。角部154、155分别具有圆角,并在延伸方向上位于插通部76的端部762和弯曲区域146的端部156之间。在第二连接部147、148各自的延伸方向侧的端缘150、151中,端缘150随着在正交方向上朝向从端缘151离开的方向而向延伸方向倾斜。端缘151也同样地设置。端缘也称作边。
对带口栓7进行说明。如图5、图6所示,带口栓7与液体容纳袋13的第一端部131连接。带口栓7沿轴线X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轴线X方向与延伸方向平行。带口栓7具备前端部713、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支架90、电基板98、插通部76。带口栓7的前侧的前端部713是沿轴线X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如图7所示,带口栓7具有中空部712。中空部712从前端部713的主视中央向后方延伸。中空部712将液体容纳部133的内部和带口栓7的外部连通。橡胶栓(省略图示)位于轴线X方向的中空部712的一部分。由于橡胶栓将中空部712密封,因此液体容纳部133内的墨水不泄漏。
如图5所示,在前端部713的后侧具有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支架90。如图7所示,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位于带口栓7的右侧。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在从带口栓7向下方延伸后,再向斜右下方延伸,下端再向下方延伸。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下端部具有第一卡合爪834。第一卡合爪834从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下端部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
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位于带口栓7的左侧。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是弯曲的板状,并向朝向带口栓7的右方向弹性变形。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从带口栓7向下方延伸,在下端部弯曲并向上侧延伸。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具有第二卡合爪856。第二卡合爪856从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的左侧面向左方突出。
如图9所示,在将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时,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与壳体32的第一开口部372卡合,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与壳体32的第二开口部391卡合。详细内容将在下文叙述。
如图5、图7所示,在带口栓7的上侧具有支架90。在支架90的上表面具有作为开口部的支架开口901。支架90保持电基板98。支架开口901将电基板98的上表面露出。在支架90的延伸方向侧具有载置部75。载置部75是从带口栓7的周围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支架90也可以不搭载电基板98。插通部76是带口栓7的延伸方向的端部。插通部76是向延伸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配置在两片片材13A、13B之间并插通到液体容纳部133的内部。片材13A和片材13B将插通部76夹持在两者之间并进行热熔接。
对壳体32进行说明。在下文说明中,前方向也称作“第一方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后方向也称作“第二方向”。后述的第一内表面344和第二内表面644相对地排列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也称作“相对方向”。
如图3所示,壳体32是沿前后方向较长的箱状,并具备在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开口的端部开口部321。如图3、图4、图8所示,壳体32包含第一壳体33、第二壳体60、轴部43、弹性部件45、检测部46。第一壳体33支撑液体容纳体31。将第二壳体60配置在第一壳体33的上侧。第二壳体6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参照图3、图4)。
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33具备支撑壁部34、一对侧壁51、52、后壁部334、壳体凹部335、安装部336(参照图10)。支撑壁部34具备从第一壳体33的底部的后端侧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上侧的第一内表面344和与第一内表面344相反一侧的第一外表面345。正交方向是与平行于第一内表面344且正交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一对侧壁51、52从第一内表面344的正交方向端部向上方延伸。后壁部334从第一内表面344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后壁部334的正交方向端部具有从后壁部334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切槽351、352。在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二方向滑动时,第二壳体60的突出壁部65、66(参照图11,下文叙述)通过切槽351、352内。第一壳体33的第一方向端部不具有壁部并开口。
如图8、图9所示,支撑壁部34的第一方向侧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具有朝向第二方向呈矩形状凹陷的凹部341。第一外表面345具有向上方向凹陷的两个槽部361、362。槽部361位于凹部341的左侧,并从支撑壁部34的前端延伸至后端的前侧。槽部362位于凹部341的右侧,并从支撑壁部34的前端延伸至后端的前侧。由于在第一外表面345设置了槽部361、362,因此在第一内表面344的槽部361、362的上侧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363、364。
如图9所示,在凹部341的后侧具有支撑带口栓7的带口栓支撑部37。带口栓支撑部37包含第一开口部371、372、开口壁部381、382、第一支撑部346、第二支撑部347。第一开口部371、372分别在槽部361、362的前部呈俯视矩形形状地沿上下方向贯通支撑壁部34(参照图9、图10)。开口壁部381、382分别从突出部363、364向上方延伸。开口壁部381、382分别在正交方向内侧具备侧视呈矩形形状的第二开口部391、392。第一开口部371、372分别在形成正交方向上的第二开口部391、392的开口壁部381、382所包围的突出部363、364的面形成。
在将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第一壳体33时,带口栓7的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下端从第一开口部372突出并位于槽部362。第一卡合爪834与槽部362卡合(参照图10)。第二卡合爪856与第二开口部391卡合。第一开口部371、372以第一支撑部346(后述)为中心在正交方向上对称。第二开口部391、392以第一支撑部346为中心在正交方向上对称。因此,例如当带口栓7是将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配置在左侧并将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配置在右侧的带口栓时,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下端从第一开口部371突出并位于槽部361内。第一卡合爪834与槽部361卡合。第二卡合爪856与第二开口部391卡合。
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部346在支撑壁部34位于凹部341的第二方向侧且槽部361和槽部362之间。第一支撑部346向上方突出,俯视呈矩形形状。第一支撑部346支撑带口栓7的底面。在第一支撑部346的第二方向侧具有第二支撑部347。第二支撑部347是从支撑壁部34向上方延伸的左右方向较长的壁部。第二支撑部347的上端呈主视U字状地向下方凹陷。在第二支撑部347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遍及左右方向地向下方凹陷的凹部348。当作业者将带口栓7支撑于带口栓支撑部37时,将带口栓7的载置部75(参照图5)的下端配置于第二支撑部347的凹部348。壳体凹部335位于带口栓支撑部37的第二方向侧。如图8所示,壳体凹部335是在突出部363和364之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壳体凹部335从支撑壁部34的后端部的前侧向第一方向延伸。弹性部件45位于壳体凹部335的内侧。壳体凹部335支撑弹性部件45。弹性部件45是变载荷的板簧。
如图10所示,安装部336位于带口栓支撑部37的第二方向侧。安装部336是在从第一壳体33的底面即第一外表面345和第一内表面344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的内侧以向下方开口的方式形成的凹部。安装部336具备从第一外表面345向下方突出的两个凸部337。两个凸部337沿正交方向排列。壳体凹部335具有安装开口部339。安装开口部339在安装部336的第二方向侧沿上下方向贯通支撑壁部34。弹性部件45的第一方向侧端部具有沿正交方向排列的两个圆孔部451。当将弹性部件45配置于壳体凹部335并安装于安装部336时,弹性部件45的第一方向侧端部经由安装开口部339位于第一外表面345侧。两个凸部337插通于两个圆孔部451。如图4和图8所示,弹性部件45向第二方向延伸。轴部43卷绕弹性部件45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弹性部件45向第一方向产生复原力。因此弹性部件45对轴部43向第一方向施力。
对一对侧壁51、52进行说明。图11省略了液体容纳袋13的图示。如图8和图11所示,左侧的侧壁51具备第一部位511、第二部位512、第三部位513。右侧的侧壁52具备第一部位521、第二部位522、第三部位523。第一部位511、521是分别从侧壁51、52的下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壁部。第一部位511、521从第一内表面344的正交方向的两侧的端部向上方突出。第一部位511、521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壳体33的第二方向侧端部形成。第一部位511、521的上端和第二壳体60的突出壁部65、66的下端夹持并支撑轴部43的突出端部431、432(参照图11)。
第二部位512、522从第一部位511、521的上端向第一壳体33外侧正交方向突出。第三部位513、523从第二部位512、522的端部向上方延伸。
对轴部43进行说明。如图8和图11所示,轴部43沿正交方向延伸。轴部43是外周面433在周向上光滑的圆柱。轴部43具备突出端部431、432和轴凹部434。突出端部431、432分别从轴部43的正交方向的一对端部沿正交方向突出。轴凹部434是在轴部43的外周面向轴部43的轴心凹陷的凹部。轴凹部434位于轴部43的正交方向的中央部。轴凹部434卷绕弹性部件45的第二方向侧端部。
如图11所示,突出端部431、432位于第一壳体33的第一部位511、521和第二壳体60的突出壁部65、66(后述)之间。在轴部43通过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而移动时,突出端部431、432沿着由第一部位511、521和突出壁部65、66形成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移动路径53(参照图11、图15A)移动。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袋13并将墨水向带口栓7聚集,并且向第一方向行进。轴部43的位置越靠第一方向,则液体容纳部133内的墨水残量越少。如果显示轴部43的第一方向的位置,则能够显示液体容纳部133内的墨水残量。壳体32具有用于显示墨水残量的检测部(省略图示)。
对第二壳体60进行说明。如图8、图11~图13所示,第二壳体60具备上壁部64、一对侧壁61、62、突出壁部65、66(参照图11)、槽部611、612(参照图11)、按压壁部67、68(参照图12)。上壁部64从后端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作为其底面的第二内表面644和与第二内表面644相反一侧的第二外表面645。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33的第一内表面344和第二壳体60的第二内表面644彼此在上下方向相对。第二外表面645的第二方向侧端部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外表面凹部641。外表面凹部641是在俯视图中正交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当作业者将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滑动时,作业者例如将手指伸入外表面凹部641来使第二壳体60移动。
一对侧壁61、62分别从第二内表面644的正交方向端部向下方延伸。如图12、图13所示,一对侧壁61、62的下端部分别具有多个前端壁部613、623。前端壁部613、623分别从侧壁61、62向正交方向内侧突出。
如图13所示,在将第二壳体60安装于第一壳体33时,第二壳体60的一对侧壁61、62位于第一壳体33的一对侧壁51、52的外侧。即,第一壳体33是内壳体,第二壳体60是外壳体。侧壁51、52的第二部位512、522分别与前端壁部613、623的第二内表面644侧的面即上表面614、624相对。因此第二部位512、522与前端壁部613、623彼此卡合。
如图12所示,第二壳体60的第一方向侧端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开口部642。第二壳体60的第二方向侧端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开口部643。
如图11所示,突出壁部65、66分别是在侧壁61、62的正交方向内侧与侧壁61、62相对设置的壁部。突出壁部65、66在从第二壳体60的第二方向侧端部到第一方向侧端部附近的范围从第二内表面644向第一内表面344延伸(参照图12)。槽部611是突出壁部65和侧壁61之间的向上方凹陷的槽。槽部612是突出壁部66和侧壁62之间的向上方凹陷的槽。第一壳体33的一对侧壁51、52的第三部位513、523分别位于槽部611、612的内侧。
如图12所示,按压壁部67、68从第二内表面644的第一方向侧端部向第一内表面344侧即下方突出。按压壁部67、68位于比位于后述第二位置的轴部43靠第一方向侧(参照图15A)。如图13所示,按压壁部67、68位于第二壳体60的正交方向的端部。弹性部件45位于按压壁部67和按压壁部68之间。如图12和图13所示,按压壁部67具备第一壁部671和两个第二壁部672。按压壁部68具备第一壁部681和两个第二壁部682。第一壁部671、681分别具有与正交方向平行的平面,是与轴部43相对的壁部。两个第二壁部672从第一壁部671的正交方向中央部和右端部向第一方向突出。两个第二壁部682从第一壁部681的正交方向的端部向第一方向突出。
对作业者组装壳体32,将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再安装到盒安装部8的作业进行说明。例如在盒3的生产工厂生产盒3时,或在使用打印机1的工厂或家庭使用盒3时,作业者进行壳体32的组装和液体容纳体31向壳体32的安装作业。在使用打印机1的工厂等中,在更换盒3内的液体容纳体31时,作业者将使用后的液体容纳体31从壳体32拆下后,将新的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5B所示,将轴部43的移动范围中的最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称作第一位置。如图15A所示,将比第一位置靠第一方向侧的移动范围中的最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称作第二位置。图15A~图15D和图16A~图16D简化了附图,省略了检测部46等的图示。图15A~图15D和图16A~图16D仅图示了按压壁部67、68中的按压壁部68。在图15A~图15D和图16A~图16D中,移动路径53仅在图15A中图示。
如图8所示,在组装壳体32时,作业者将弹性部件45配置在第一壳体33的壳体凹部335内。作业者将弹性部件45的第一方向侧端部安装于安装部336,将第二方向侧端部卷绕于轴部43的轴凹部434。作业者将轴部43的突出端部431、432放置在第一部位511、521的上侧,将轴部43配置在第一壳体33内。作业者使第二壳体60从第一壳体33的第一方向侧向第二方向滑动,并且将第二壳体60配置在第一壳体33的上方。此时,轴部43的突出端部431、432位于第一壳体33的第一部位511、521和突出壁部65、66之间(参照图11)。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二方向滑动。作业者将检测部46配置于第一壳体33。如上所述,作业者组装壳体32。组装各部件的顺序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上述顺序。
如图15A所示,在未将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的情况下,轴部43利用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壳体60的按压壁部67、68位于轴部43的第一方向侧,如图15B所示,作业者使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二方向滑动,打开构成壳体32的盖的第二壳体60。伴随着第二壳体60的滑动,按压壁部67、68向第二方向按压轴部43,轴部43沿着移动路径53移动至第一位置。伴随着轴部43向第一位置的移动,拉伸弹性部件45。
作业者握持液体容纳体31的带口栓7。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向带口栓7侧弹性变形。如图15C所示,作业者从第一壳体33的上方将液体容纳体31配置于第一壳体33。此时,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从第一开口部372向下方突出。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下端部位于槽部362内(参照图13)。第一带口栓突出部83的第一卡合爪834与槽部362的第一外表面345侧卡合。第一支撑部346和第二支撑部347支撑带口栓7的底面。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的第二卡合爪856与第二开口部391(参照图9)卡合。第二带口栓突出部85在弹性变形状态下与第二开口部391卡合。带口栓支撑部37支撑带口栓7。
如图15C所示,与弹性部件45的第一内表面344侧的下端部452相比,在相对方向上,带口栓支撑部37所支撑的带口栓7的中心位置(轴线X所示位置)位于第二内表面644侧即上侧(参照图11)。换言之,弹性部件45的上端部453和下端部452位于隔着带口栓7的中心位置的位置。上端部453是卷绕在轴部43上的弹性部件45的上端,下端部452(参照图15C)是弹性部件45中的与第一内表面344(参照图8)接触的部位。带口栓7的中心位置是与中空部712(参照图7)的中心相同的位置。液体容纳袋13位于支撑壁部34和弹性部件45的上表面侧。位于第一位置的轴部43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435位于比液体容纳袋13的第二方向侧的第二端部132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如图15D所示,作业者使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一方向滑动,关闭构成壳体32的盖的第二壳体60。伴随着第二壳体6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按压壁部67、68向第一方向移动。由于按压壁部67、68对轴部43的按压解除,因此轴部43利用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而沿左侧视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同时向第一方向移动。弹性部件45顺时针转动地卷绕,轴部43将液体容纳袋13从第二方向侧的第二端部132向第一方向侧卷绕。延伸部134是未容纳墨水的区域,因此较平坦,轴部43容易卷绕延伸部134。轴部43从延伸部134开始卷绕液体容纳部133。在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部133时,轴部43朝向带口栓7向第一方向挤压液体容纳部133内的墨水。在由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引起的使轴部43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力与液体容纳部133将轴部43向第二方向按压的力相等的位置,轴部43停止移动。作业者获得将新的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的盒3的完成体。此外,当按压壁部67、68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如图13所示,由于按压壁部67、68位于第二壳体60的正交方向的端部,因此与液体容纳部133不发生干扰。
作业者从盒3的前端侧开始将盒3插入开口部120,将盒3安装于盒安装部8(参照图2)。如上所述,用于从液体容纳体31将液体导出的中空针扎入容纳于盒3的液体容纳体31的带口栓7所设置的橡胶栓。在打印动作时,液体容纳部133内的墨水经由中空针向液体容纳体31的外部流出,并流动到喷嘴。打印机1的喷嘴喷出墨水。如图16A~16D所示,伴随着墨水从液体容纳体31向外部导出,利用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部133并同时向第一方向移动。
如图16C所示,轴部43移动至液体容纳袋13的弯曲区域146为止。弯曲区域146如上所述地,片材13A和片材13B沿着插通部76向彼此离开的方向(上下方向)弯曲(参照图5),因此与第二方向侧的部位相比,弯曲区域146难以卷绕。因此,轴部43的移动在弯曲区域146停止。轴部43停止的位置成为轴部43的移动的结束位置。轴部43的移动的结束位置也可以比图16C所示位置靠第一方向侧。
作业者从盒安装部8拆下盒3,更换墨水导出后的液体容纳体31。当作业者使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二方向移动时,按压壁部67、68克服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使卷绕了液体容纳袋13的轴部43向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6D所示,液体容纳袋13从轴部43分离。作业者将墨水导出后的液体容纳体31拆下,如图15B、15C所示,将新的液体容纳袋13安装于壳体32。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31即使不设置于打印机1,作业者也能用手卷绕液体容纳袋13来向外部导出墨水。如图17所示,与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袋13相同地,作业者从延伸部134侧向第一方向(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卷绕液体容纳袋13。当作业者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与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袋13相同地,也可以将液体容纳袋13卷绕在图17中所示的沿正交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件971的周围。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从开口部144(参照图5)将矩形状的板状部件972放入到延伸部134中的处于片材13A和13B之间的空间,并将液体容纳袋13卷绕在板状部件972的周围。另外,也可以是,在将液体容纳体31装载在第一壳体33内的状态下,作业者进行卷绕液体容纳体31的作业。
如以上所述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盒3,并在打印中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作业者的手工作业或轴部43来卷绕液体容纳袋13(参照图15~图18)。在液体容纳体31中,成为卷绕起始部分的延伸部134不容纳墨水。因此墨水不残留在卷绕起始部分内。本实施方式从不容纳墨水的延伸部分134朝向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部133来卷绕液体容纳袋13。与从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部133开始卷绕时相比,通过已卷绕的延伸部134容易地将液体容纳部133中的与带口栓7相反侧端部的墨水向带口栓7侧压出。因此墨水不易残留在已卷绕的墨水容纳部133中。由于不将墨水卷入到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因此能够降低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因此,例如用手卷绕液体容纳袋13的作业者也能容易地卷绕液体容纳袋13。假设当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变大时,容易在液体容纳部133出现产生皱缩、弯折等的空间。存在墨水残留在该空间内的可能性。另外,在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如果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变大,则存在液体容纳袋13被夹在壳体32的第一内表面344和第二内表面644之间而使轴部43难以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该可能性。如果墨水卷入到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则存在从液体容纳体31流出的墨水量减少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该可能性。
如图5所示,在延伸部134设置了锥部137、138,因此与不设置锥部137和138时相比,随着延伸部134朝向延伸方向的端部,延伸部134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假设在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在延伸部134的正交方向端部存在角,则存在由于该角弯折并卷入弯折后的端部而使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该可能性。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液体容纳袋13。墨水不易残留在液体容纳袋13中。另外,能够降低轴部43难以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可能性。
当在整个延伸部134将片材13A和13B接合时,接合面积增大,用于熔接的热量增大。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优选延伸部134中的片材13A和13B的接合面积小。在未设置开口部143、144、145的情况下在延伸部134的周围将片材13A和13B接合时,存在空气残留在延伸部134中的可能性。此时,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卷入残存在延伸部134中的空气,从而使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变大。
本实施方式在延伸部134设置了开口部143、144、145。与在延伸部134的周围整体地将片材13A和13B接合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卷绕延伸部134时,能够容易地将空气从开口部143、144、145向液体容纳袋13的外侧排出,因此空气难以残留在延伸部134中。如果空气残留在延伸部134中,则存在已卷绕的液体容纳袋13的直径增大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该可能性。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液体容纳袋13。容纳袋13不易在内部残留墨水。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轴部43难以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可能性。
如图18所示,能够通过从开口部144将作为芯材的板状部件972插入在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之间且在片材13A和13B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卷绕液体容纳袋13。因此作业者容易以芯材为轴来卷绕液体容纳袋13。与没有第一连接部140、141的情况相比,由片材13A和13B形成的空间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与由片材13A和13B形成的空间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较长时相比,所需的芯材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较短即可。另外,作为从开口部144插入到空间内的芯材的板状部件972不易脱离。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之间的长度L3比延伸部134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1小。在此情况下,与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之间的长度为延伸部134在延伸方向的长度以上时相比,在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之间,在作为在片材13A和13B之间产生的空间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区域中,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在将作为芯材的板状部件972从开口部144放入到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之间时,能够一定程度地确保从后缘部142至开口部144的距离,因此板状部件972不易从片材13A和13B之间的空间脱离。因此作业者能够以芯材为轴容易地卷绕液体容纳袋13。
由于设置了弯曲区域146,因此在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作业者容易掌握结束卷绕的位置。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卷绕液体容纳袋13。在利用轴部43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能够利用弯曲区域146停止卷绕。如果将液体容纳袋13卷绕到插通部76的位置,则存在由于在轴部43和插通部76之间夹持液体容纳袋13而将液体容纳袋13损伤的可能性。当液体容纳袋13损伤时,存在墨水从损伤处泄漏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该可能性。
第二连接部147和148的角部154和155在延伸方向上位于插通部76的延伸方向的端部762和弯曲区域146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56之间。在插通部76的端部762的前侧具有角部154和155的情况下,墨水残留在从液体容纳部133的卷绕结束位置即弯曲区域146到角部154、155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比插通部76靠延伸方向侧结束液体容纳袋13的卷绕时,尽量减少了从卷绕结束位置到角部154、155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133中的墨水量。利用向带口栓7侧推压的墨水,向第二连接部147和148施加负荷。
端缘150和151以随着在正交方向上朝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朝向延伸方向的方式倾斜。因此与端缘150和151仅在正交方向上延伸时相比,由于端缘150、151对墨水进行引导,因此墨水容易沿着端缘150和151流向插通部76。因此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133中的墨水量。
在制造液体容纳体31时,制造者经由带口栓7将墨水注入到液体容纳部133中。此时,由于端缘150和151倾斜,因此注入到液体容纳部133内的空气沿着端缘150和151朝向插通部76移动,并通过带口栓7流动到外部。因此空气不易残留在液体容纳部13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作业者使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向第二方向滑动的动作连动地,按压壁部67、68克服弹性部件45的作用力而使轴部43向第二方向移动(参照图15B)。因此,被卷绕于轴部43的弹性部件45拉伸。在拉伸了弹性部件45的状态下,作业者能够将液体容纳体31容纳在壳体32内(参照图15C)。因此,与在第二壳体60相对于第一壳体33移动之后用手拉伸弹性部件45来安装液体容纳体31时相比,能够容易地将液体容纳体31安装于壳体32。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袋13是本发明的袋部的一例。缘部135和136是本发明的缘部的一例。后缘部142是本发明的连接部的一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液体容纳袋13通过将两片片材13A和片材13B彼此热熔接而形成,但也可以采用除了热熔接以外的方法来彼此接合。例如液体容纳袋13也可以通过利用粘接剂将两片片材13A和片材13B相互粘接而形成。液体容纳袋13由两片片材13A和片材13B形成,但构成液体容纳袋13的片材只要是能够形成可容纳液体的密封空间的两层即可,也可以不是两片。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将具有挠性的一片片材弯折而形成两层,并将正交方向的一端熔接来形成液体容纳袋13。
在实施方式中,缘部135和136延伸至延伸部134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然而,缘部135和136只要位于液体容纳部133的正交方向的端部即可。即,也可以是,不熔接延伸部134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也可以是,不设置开口部143、144、145而熔接相应部分。端缘150和151也可以与正交方向平行地延伸。对角部154和155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位于插通部76的端部762的前侧。也可以是,没有弯曲区域146。
也可以是,正交方向上的第一连接部140和第一连接部141之间的长度L3是延伸部134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1以上。第一连接部140和141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还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没有第一连接部140和141。也可以是,没有锥部137、138。
也可以是,延伸部134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比液体容纳部133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大。例如,也可以是,在液体容纳体31的支架90搭载电基板98一侧,延伸部134的表面的摩擦系数也可以比液体容纳部133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大。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延伸部134的外侧的面形成凹凸。另外,也可以将例如合成树脂制的片材等摩擦系数比液体容纳部133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大的部件粘贴于延伸部134外侧的面。在此情况下,与延伸部134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为液体容纳部133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以下的情况相比,当作业者使卷绕时所使用的圆柱部件971或盒3的轴部43与延伸部134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延伸部134不易相对于圆柱部件971或轴部43打滑。另外,在不使用圆柱部件971等芯材的情况下,在作业者用手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卷绕起始的延伸部不易打滑。因此,作业者或轴部43容易卷绕液体容纳袋13。
如图5中点划线所示,也可以是,在延伸部134外侧的面具备粘接部件891和892。粘接部件891和892例如可以是粘接剂,也可以是双面胶带。粘接部件也可以设置一个,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在此情况下,与没有粘接部件891和892的情况相比,当作业者使卷绕时所使用的圆柱部件971或盒3的轴部43与延伸部134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液体容纳袋13时,延伸部134不易相对于圆柱部件或轴部43打滑。因此作业者或轴部43容易卷绕液体容纳袋13。
在壳体32设置弹性部件45的结构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如图19所示,也可以是,弹性部件455贴附在液体容纳袋13的底面侧的片材13B的正交方向中央部。弹性部件455从设置在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带口栓7的第二方向侧向第二方向(延伸方向)延伸。弹性部件455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位于延伸部134。在使用液体容纳体311时,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33不设置安装部336(参照图10)和弹性部件45(参照图8)。通过将液体容纳体311载置于未设置弹性部件45的壳体32,并将弹性部件455的第二方向侧端部与延伸部134一起卷绕于轴部43,从而能够与图15A~15D和图16A~16D所示时同样地卷绕液体容纳袋13,并能够向带口栓7压出液体容纳部133的液体。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容纳体(31),将中空状的带口栓(7)与由具有挠性的两层片材(13A、13B)形成的袋(13)连接而成,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部(131),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带口栓连接的一侧的端部;
第二端部(132),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
缘部(135、136),在所述袋在与所述片材的面平行且与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而形成;
液体容纳部(133),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密封空间,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带口栓连接;以及
延伸部(134),是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连接且不容纳所述液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缘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延伸方向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锥部(1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在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开口部(143、144、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备多个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且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40、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间隔比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比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具备粘接部件(891、8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口栓具有插通部(76),该插通部位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端部且位于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并且插通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
所述袋具有弯曲区域(146),该弯曲区域是在所述两层片材彼此离开的方向上沿所述插通部弯曲的区域,并从所述插通部向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连接部(147、148),该第二连接部是在所述插通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侧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的部分,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袋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延伸方向侧的角部(154、155)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插通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762)和所述弯曲区域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156)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缘(150、151)以随着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朝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朝向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式倾斜。
CN201510126495.7A 2014-03-31 2015-03-23 液体容纳体 Active CN104943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4600 2014-03-31
JP2014074600 2014-03-31
JP2015-010797 2015-01-23
JP2015010797A JP6372369B2 (ja) 2014-03-31 2015-01-23 液体収容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390A true CN104943390A (zh) 2015-09-30
CN104943390B CN104943390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59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6495.7A Active CN104943390B (zh) 2014-03-31 2015-03-23 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70931B2 (zh)
EP (1) EP2927000B1 (zh)
JP (1) JP6372369B2 (zh)
CN (1) CN1049433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0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31647A (ja) * 2019-02-25 2020-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131648A (ja) * 2019-02-25 2020-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13126B1 (ja) 2021-09-13 2022-08-04 收 浅井 ペイントスプレー型撃退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755A (en) * 1994-04-18 1997-11-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llapsible ink cartridge
CN1193570A (zh) * 1996-11-14 1998-09-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制造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的方法
CN1579783A (zh) * 2003-08-08 2005-02-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3781104B2 (ja) * 2001-06-01 2006-05-31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02640061A (zh) * 2009-09-25 2012-08-15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墨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6767A (en) * 1984-02-09 1992-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with dual-member sealing closure
US6264314B1 (en) * 1991-05-27 2001-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5359353A (en) * 1991-06-19 1994-10-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pring-bag printer ink cartridge with volume indicator
US6074050A (en) * 1997-12-03 2000-06-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nting an ink container
US5806717A (en) * 1996-05-10 1998-09-15 Jesus Hernan Herrera-Gutierrez Low cost dispensing bags for liquid soap with a measuring chamber and sealed exit spout for dispensing in a simplified dispensing mechanism
US6505924B2 (en) * 1998-09-30 2003-0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6220702B1 (en) * 1998-12-24 2001-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bag for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ackage suitable for packing such ink bag
US6331053B1 (en) * 1999-01-29 2001-12-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surizing ink in an inkjet printer ink supply using spring force
DE20122653U1 (de) * 2000-01-21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 Tintenkartusche und diese verwendende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einrichtung
US6609789B1 (en) * 2002-03-11 2003-08-26 Banctec, Inc. Ink cartridge
US20040012660A1 (en) * 2002-07-18 2004-01-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cartridge having connectable-disconnectable housing and ink supply bag
JP3098669U (ja) * 2003-06-19 2004-03-11 株式会社柳風水野商店 袋状のパッケージ
JP4052257B2 (ja) * 2004-02-16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体
JP3125779U (ja) * 2006-05-23 2006-10-05 康勢 本間 密閉型収容器、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防災用具及び救命用具
JP2008200971A (ja) * 2007-02-20 2008-09-04 Sii Printek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337894B2 (ja) * 2007-03-14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収容容器
US8136932B2 (en) * 2007-07-10 2012-03-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and liquid refill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5417706B2 (ja) * 2007-12-14 2014-0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把手用貫通孔付き袋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7513B2 (ja) * 2008-04-01 2013-10-16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多層フィルム、薬液バッグ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薬液バッグの滅菌処理方法
JP5141348B2 (ja) * 2008-04-14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液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0591B2 (ja) * 2008-09-01 2014-09-17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液剤用バッグ
JP5273473B2 (ja) * 2008-09-12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注出口及び注出口付き液体収容体
JP5455755B2 (ja) * 2009-06-08 2014-03-26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60423B2 (ja) * 2011-03-04 2016-08-02 株式会社Okiデータ・インフォテック ケース、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755A (en) * 1994-04-18 1997-11-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llapsible ink cartridge
CN1193570A (zh) * 1996-11-14 1998-09-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制造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的方法
JP3781104B2 (ja) * 2001-06-01 2006-05-31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579783A (zh) * 2003-08-08 2005-02-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2640061A (zh) * 2009-09-25 2012-08-15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墨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0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单元
CN109203710B (zh) * 2017-06-30 2020-12-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9338A (ja) 2015-11-12
US20150273845A1 (en) 2015-10-01
US9370931B2 (en) 2016-06-21
EP2927000B1 (en) 2019-10-23
JP6372369B2 (ja) 2018-08-15
CN104943390B (zh) 2017-08-08
EP2927000A2 (en) 2015-10-07
EP2927000A3 (en)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0827B2 (en) Liquid containers
US6550894B2 (en) Ink bottle
CN104943390A (zh) 液体容纳体
JP584556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封止部材、及びキャップ
CN101318410B (zh) 流体容纳容器以及使用该流体容纳容器的再填充方法
US20130176367A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39152B2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on same
US10293615B2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TWI314104B (en) Liquid passage forming member guiding device
CN104723675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9969172B2 (en)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JP2009172851A (ja) チューブクランプ、記録装置
CN204977813U (zh) 包装盘、包装体
CN102991124B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4943391A (zh) 盒壳体
JP544026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67499B2 (en) Head cap having air communicating channel, and liquid droplets ejection head recover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droplets ejection printer therefor
CN204340385U (zh) 记录装置
JP6795876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CN103171305A (zh) 供墨装置
JP2014083758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6413442B2 (ja) 記録装置
JP2013226728A (ja) 記録装置
JP2018001579A (ja) 供給装置
JP689148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