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832A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832A
CN104936832A CN201480005941.2A CN201480005941A CN104936832A CN 104936832 A CN104936832 A CN 104936832A CN 201480005941 A CN201480005941 A CN 201480005941A CN 104936832 A CN104936832 A CN 10493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mber enclosure
face
wall portion
tubul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9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832B (zh
Inventor
小林睦治
山崎征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发生器(10),其中,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工作时可以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多功能构件(30)具有筒状壁部(32),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倾斜端面(35)被设置成不与封闭构件(12)接触的状态,由于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从而使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移动,利用筒状壁部(32)的倾斜端面(35)破坏封闭构件(12)而使气体排出路径开口,工作前后的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的移动距离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使得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通过封闭构件(12),且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部分不通过封闭构件(12)。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等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中,利用封闭机构将封入有该加压气体的瓶的开口部封闭,在工作时通过破坏该封闭机构而排出加压气体的结构是一般结构。
进一步,在气体发生器中,以工作时(例如,向电点火器中流入点火电流时)作为起点,期望尽可能缩短到气体开始排出为止的时间,能够迅速地排出气体(迅速地使人员约束装置等工作)这样的结构。
US-A No.2006/0037662为使用了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在外壳16的一端安装的点火器20中,在填充了点火药的筒状体82上安装了飞行体22。填充有加压气体的室38和点火器20通过闭合构件14分开,飞行体22为与闭合构件14抵接的状态。
US-B Nо.7192052为使用了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瓶14中填充的气体由安装在开口82的爆破片84密封。针对爆破片84设置了室—开口机构90。
该机构90是如下的机构:在前端部安装有针94,通过点火器32的点火使气体发生剂54着火,开口机构90进行移动使针94贯通爆破片84。针94的前端为周缘倾斜的中空筒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以下气体发生器(10),其中:
容纳有点火器(25)和气体发生剂(38)、且具有气体排出口(27)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
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封闭构件(12)封闭,
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点火器(25)、气体发生剂(38)、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
点火器(25)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侧并得到固定,
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且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且倾斜端面(35)被设置成不与封闭构件(12)接触的状态,
形成有被点火机构室外壳(20)、基板部(31)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集气室(36),
在面向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7),
在包括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8),且所述集气室(36)与所述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相连通,
由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从而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移动,利用筒状壁部(32)的倾斜端面(35)破坏封闭构件(12)而使气体排出路径开口,
工作前后的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的移动距离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使得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通过封闭构件(12),且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部分不通过封闭构件(12)。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2]图2为图1的多功能构件的立体图。
[图3]图3为在(a)、(b)中示出图1的气体发生器的工作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4]图4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构件的立体图。
[图5]图5为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构件的立体图。
[图6]图6为示出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构件的工作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发明详述
就US-A No.2006/0037662的气体发生器而言,通过点火器20的工作飞行体22飞行,破坏闭合构件14从而从排出口18将加压气体排出至外部,但由于如果不破坏闭合构件14则不排出气体,因此在以工作时(点火器20工作时)为起点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排出气体需要花费时间的可能性,因此针对该点存在改良的余地。
但是就US-B Nо.7192052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在针94贯通爆破片84时,贯通了的部分容易成为碎片,存在该碎片通过气体的流动从瓶14流出至外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适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等时,在车辆的耐用年限间,可以保持高性能,在工作时不产生封闭构件的碎片,还可以在初期的较早阶段排出气体。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具有封闭构件的破坏功能、气体发生剂的保持功能、以及气体排出路径的确保功能。
多功能构件具有基板部和从基板部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另外,筒状壁部的与基板部的相反侧为具有倾斜端面的开口部。
通过具有该多功能构件,可以发挥下述(I)及(II)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一并发挥(III)的功能。
(I)封闭构件的破坏功能
在工作前(点火机构的工作前。以下相同),加压气体室外壳内高压填充有加压气体。
在工作时,多功能构件(基板部和具有倾斜端面的筒状壁部)沿轴向(封闭构件侧)移动,通过筒状壁部的开口部的倾斜端面破坏封闭构件,使加压气体的流出路径开口。
由于筒状壁部为在开口部具有倾斜端面的构件,有最大长度部分和最小长度部分,倾斜端面的最大长度部分具有锋利的前端部,而最小长度部分不具有锋利的前端部。由此在工作时,通过最大长度部分的前端部破坏封闭构件。
就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工作前后的多功能构件沿轴向的移动距离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使得筒状壁部的最大长度部分通过封闭构件,且筒状壁部的最小长度部分不通过封闭构件。
由此,利用多功能构件移动而倾斜端面的最大长度部分(具有锋利的前端部的部分)与封闭构件冲突并通过,从而封闭构件被切断,但倾斜端面的最小长度部分不贯通封闭构件因此未被切断而残留。
由此,由于封闭构件未被切断的部分被固定于封闭构件,所以就封闭构件而言,被锋利的前端部破坏的部分以向加压气体室外壳侧翻起的状态残存。
由此,不存在封闭构件成为小的碎片而飞散、或者封闭构件整体脱落而堵住气体排出路径的担心。
封闭构件只要是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与加压气体室外壳之间即可,其形态不受限制。
封闭构件可以使用以下构件:相对于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板部(环状突起部),从加压气体室外壳侧焊接固定的圆板构件(例如,日本特开2003-226222号公报的图3的破裂板40)。
就封闭构件的所述圆板构件而言,虽然受到来自加压气体室外壳内的压力会变形为向点火机构室外壳侧突出的碗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多功能构件也被设置为使得倾斜端面不与封闭构件接触。
封闭构件可以使用以下构件:由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形成一体的底板构件形成的构件,在工作时,中央部被破坏,周边部则保持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成为一体的状态残存(以与所述的环状板部相同的方式残存)(例如、日本特开2010-18132号公报的图4的破裂板10)等。也可以在所述中央部形成脆弱部。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限制机构只要是使多功能构件的基板部及筒状壁部这两者中的一者或者两者与另外的构件相接触,导致移动停止的移动限制机构即可。例如,可以在基板部及筒状壁部设有突起,在点火机构室外壳设有突起,使这些突起之间接触而抑制多功能构件的移动。
(II)气体排出路径的确保功能
基板部与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抵接,筒状壁部的外径小于基板部的外径。
通过将这样的多功能构件设置在点火机构室外壳内,形成了集气室。多功能构件的筒状壁部位于集气室内。
该集气室与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相连通。
工作时,确保了气体发生剂充填室内产生的燃烧气体的排出路径和加压气体的排出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就从气体发生剂充填室至集气室而言,可以设置为在工作前的状态下连通的状态。
就连通气体发生剂充填室与集气室的连通部的大小而言,设置开口面积,使得由于燃烧气体而在气体发生剂充填室和集气室之间产生压差或压力梯度。
进而,由于燃烧气体立即通过集气室排出到外壳外部,因此能够确实且迅速地使气囊膨胀。此外,同时,由于燃烧气体产生的压力,多功能构件移动,破坏封闭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就本发明而言,也存在以下情况:由于多功能构件的筒状壁部开口部具有倾斜端面,加压的气体从最小长度部分与向加压气体室外壳侧翻起状态的封闭构件的间隙直接流入集气室,并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III)气体发生剂的保持功能
气体发生剂的保持功能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直接发挥,也可以经由其他构件发挥。在通过多功能构件发挥气体发生剂的保持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为如下情况。
在工作前,利用多功能构件的基板部形成气体发生剂充填室的一面,填充的气体发生剂得到支持固定。
在搭载于车辆时,会在长时期内向气体发生器施加振动,如果气体发生剂的固定不充分,则还存在气体发生剂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粉化的担心。
在这样气体发生剂发生粉化的情况下,不会形成按照设计的燃烧状态,对于气体发生器的性能也会产生影响。
在本发明中,在使得气体发生剂利用多功能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被支持固定时,通过多功能构件防止了气体发生剂的粉化。
为了发挥上述功能(I)、(II),或为了使多功能构件(30)具有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而成的倾斜端面(35),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可以为如下的构件。
筒状壁部的最小长度(Lmin)相对于最大长度(Lmax)的比例优选为20~75%的范围,更优选为30~60%的范围。
倾斜端面的一部分向基板部方向凹陷
倾斜端面具有波形的凹凸。
就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为了发挥上述功能(I)、(II),作为多功能构件的移动限制机构,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机构中的至少一种。
(1)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具有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朝内形成的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
多功能构件为下述构件:
在工作前,以基板部与第1突起部抵接的方式设置于点火机构室外壳,
在工作时,基板部被限制在从第1突起部到第2突起部的距离内移动,
这里,第1突起部可以是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周壁面从外侧凹陷的向内的突起,第2突起部可以是在面向集气室的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周壁面上形成台阶而成的。
多功能构件被限制在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的范围内移动,在该移动限制范围内破坏封闭构件。
(2)将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之间封闭的封闭构件,具有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成为一体的环状板部,或者与环状板部抵接,
筒状壁部在开口部具有相对于基板部倾斜的倾斜端面,
在筒状壁部的最大长度部分的外壁面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通过使所述突起部与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板部冲突,从而限制所述多功能构件沿轴向的移动。
(3)将点火机构室外壳与加压气体室外壳之间封闭的封闭构件,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成为一体,在工作时,中央部分被破坏而开口,周边的环状部分以与点火机构室外壳和加压气体室外壳这两者中的一者成为一体的状态残存,
筒状壁部在开口部具有相对于基板部倾斜的倾斜端面,
在筒状壁部的最大长度部分的外壁面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通过使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残存的环状部分冲突,从而限制所述多功能构件沿轴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通过使用新型多功能构件作为构成部件,在适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等时,在车辆的耐用年限间,可以保持高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1)图1~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就气体发生器10而言,通过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外罩容器。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封闭构件12封闭。
从加压气体室外壳40侧,在封闭构件12的周缘将封闭构件12焊接固定于从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板部13。环状板部13也可以是从加压气体室外壳40的内壁面向内侧突出。
封闭构件12也可以为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这两者中的一者形成一体的构件(例如,任意外壳的底板构件)。
封闭构件12为安装前是圆板状(平板状)的构件,其受到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加压气体的压力会变形为碗状。
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与封闭构件12相反侧的开口部)侧,利用固定电点火器25而得到封闭。
固定于套环的电点火器25,通过形成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21的向内的环状突起21a和内侧向内侧铆接的开口端部22从轴X方向的两侧夹持而得到固定。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能够发挥上述(I)~(III)的功能的多功能构件30。
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
基板部31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周壁部)2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抵接,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1贯通孔33。第1贯通孔33也可以通过容易被破坏的铝制胶粘带等封闭。
虽然图1中的第1贯通孔33形成在基板部31的中心,与筒状壁部32的内侧的空间(集气室36)相连通,但也可以将第1贯通孔33形成在靠近基板部31的周缘的位置,与集气室36相连通。
第1贯通孔33的数目没有限定。还可以在基板部31的周缘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和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21之间形成间隙,将该间隙作为第1贯通孔。
筒状壁部32与基板部31的中心轴X相同,筒状壁部32的外径小于基板部31的外径。
筒状壁部32具有朝厚度方向的多个第2贯通孔34。
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封闭构件12侧的端面),为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
就具有倾斜端面35的筒状壁部32而言,具有最大长度部分35a与最小长度部分35b,且包含最大长度部分35a的前端部分为锋利的形状。
将最大长度部分35a的前端部分和基板部31之间的长度设为最大长度(Lmax)。将最小长度部分35b的前端部分和基板部31之间的长度设为最小长度(Lmin)。
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部分35b的长度(Lmin)相对于最大长度部分35a的长度(Lmax)的比例Lmin/Lmax,为20~75%的范围。
在图2中,倾斜端面35是连续的倾斜端面(端面的断面为倾斜的直线),也可以是最大长度部分35a和最小长度部分35b之间的一部分(1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向基板部31方向凹陷。
筒状壁部32的倾斜端面35(最大长度部分35a)在工作前与封闭构件12不接触。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形成有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在工作前,多功能构件30的基板部31与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抵接,防止基板部31向点火器25方向移动。
另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多功能构件30被临时固定机构以以下方式临时固定:在工作前,不向封闭构件12方向移动(即,气体发生器安装于车辆后,在来自车辆的振动程度下,不会移动),在工作时,受到由燃烧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以向封闭构件12方向移动并进行破坏。
作为该临时固定机构,例如,可以使用能与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一起将基板部31从厚度方向夹持的突起,并且相比于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该突起向内侧突出的高度小、并且宽度窄。
另外,也可以在基板部31的周面形成浅且宽度窄的环状槽,在内壁面21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周面的环状槽的突起部,通过组合所述环状槽和所述突起部而进行临时固定。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第1突起部21b与封闭构件1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第2突起部)26。
这些第1突起部21b和台阶部(第2突起部)26的组合,成为限制多功能构件30在轴X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移动范围)的移动限制机构。
利用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和台阶部(第2突起部)26的组合所限制的移动距离(图3(a)的r1)为,使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35a通过封闭构件12,优选通过封闭构件12和环状板部13间的边界面50(移动r2以上的距离),且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部分35b不通过边界面50的距离(r3以下的距离)。
在这里,边界面50是作为经过封闭构件12和环状板部13的边界的平面而考虑的假设的面。
由此,r1、r2、r3的关系为r1>r2,且r1<r3,在满足所述关系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调节。
例如,可以使r1/r2=1.3~4,且r3/r1=1.3~4。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在台阶部26和封闭构件12之间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27。多个气体排出口27出于防湿的目的,从内侧利用铝制的胶粘带等封闭。
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被基板部31、内壁面21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空间形成构成气体排出路径的集气室36。由于筒状壁部32位于集气室36内,筒状壁部32的内侧和外侧这两者成为集气室36。气体排出口27面向集气室36。
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为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在内部填充有公知的气体发生剂成形体38。
气体发生剂成形体38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器的类型来适当地决定。
在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高压填充有氩气、氦气等气体。
气体从插入底面41侧的细孔的销42和细孔的间隙填充,填充结束后,通过焊接底面41和销42将细孔封闭。
针对作为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用而使用如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混合型的气体发生器)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25工作时,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的气体发生剂成形体38着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
产生的燃烧气体,立即从第1贯通孔33进入筒状壁部32内部的集气室36,从第2贯通孔34进入筒状壁部32外部的集气室36后,突破防湿用的密封带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使气囊膨胀。
由此,在气体发生器工作的同时,迅速地排出气体,可以使气囊等约束装置的工作(展开)开始较早地进行。
另外,另一方面,通过燃烧气体的产生,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的压力升高,多功能构件30的基板部31沿轴X方向被按压,具有倾斜端面35的筒状壁部32沿轴X方向移动。
此时,如图3(a)、(b)所示的,利用基板部31从突起部(第1突起部)21b移动到台阶部(第2突起部)26并停止,带有锋利的形状的最大长度部分35a通过边界面50,从而使封闭构件12被从环状板部13切断而开口(图3(a)的r1>r2,需要说明的是,环状板部13的内径比筒状壁部32的外径稍大)。
此时,最小长度部分35b也与封闭构件12冲突,但最小长度部分35b不通过边界面50(图3(a)的r1<r3),优选为不通过封闭构件12,并且最小长度部分35b不是锋利的形状,因此正对的封闭构件12不会被切断。
就封闭构件12而言,由于与多功能构件30冲突,以及集气室36内的压力上升,封闭构件12会如图3(b)所示地变形而向加压气体室外壳40的方向翻起,之后,因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放出、压力降低,所以维持这样的状态。
就最小长度部分35b而言,可以调节移动距离(r3)使得与开口而翻起的封闭构件12抵接,也可以调节移动距离(r3)使得与开口而翻起的封闭构件12之间形成作为气体排出路径的间隙。
另外,当使筒状壁部32的倾斜端面35是一部分(1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向基板部31方向凹陷的形状的情况下,即使调节移动距离(r3)使最小长度部分35b与开口而翻起的封闭构件12抵接时,凹陷的部分与第2贯通孔34一起作为气体排出路径发挥作用。
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12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通过第2贯通孔34、筒状壁部32的外侧的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使气囊膨胀。
需要说明的是,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进入筒状壁部32的外侧的集气室36后,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使气囊膨胀。
(2)图4的多功能构件
图4为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130的立体图,与图1的多功能构件30相比,除倾斜端面135的形状不同之外,与图1的多功能构件30相同地发挥作用。
多功能构件130具有基板部131和从基板部1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132。
基板部131与图1的基板部31相同地具有第1贯通孔。
就筒状壁部132而言,倾斜端面135具有波形的凹凸,具有最大长度部分135a和最小长度部分135b。在最大长度部分135a和最小长度部分135b之间形成凸部。
倾斜端面135的凹部分的功能为与第2贯通孔134一起,作为气体从加压气体室外壳40的流出路径。
(3)图5的多功能构件
图5为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230的立体图。
多功能构件230具有基板部231和从基板部2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232。
基板部231与图1的基板部31相同地具有第1贯通孔。
就筒状壁部232而言,开口端面为倾斜端面235,具有最大长度部分235a和最小长度部分235b。
使筒状壁部232最大长度部分235a的厚度为最小,最小长度部分235b的厚度为最大(Tmax)。
厚度为最小的最大长度部分235a的前端部为锋利的形状,在工作时,多功能构件230沿轴X方向移动时,切断封闭构件12而发挥作用。
厚度为最大的最小长度部分235b,在工作时,多功能构件230沿轴X方向移动时,限制与封闭构件12冲突时多功能构件230进一步的移动从而发挥作用。
由此,图5的多功能构件230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时,也可以没有限制多功能构件230的移动的台阶部26。
(4)图6的多功能构件
图6为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330的轴向截面图。
多功能构件330具有基板部331和从基板部3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32。
基板部331与图1的基板部31相同地具有第1贯通孔。
就筒状壁部332而言,开口端面形成为倾斜端面335,具有最大长度部分335a和最小长度部分335b。
在筒状壁部332的最大长度部分335a的外壁面设有向外侧的突起部337。
在工作时多功能构件330沿轴X方向移动时,突起部337与焊接固定有封闭构件12的环状板部13冲突,限制多功能构件330进一步的移动,从而发挥作用。
由此,图6的多功能构件330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时,也可以没有限制多功能构件330的移动的台阶部2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只要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可,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多功能构件的形状、形成在点火机构室外壳的环状突起、台阶部等只要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明显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气体发生器(10),其中:
容纳有点火器(25)和气体发生剂(38)、且具有气体排出口(27)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
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封闭构件(12)封闭,
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点火器(25)、气体发生剂(38)、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
点火器(25)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侧并得到固定,
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且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且倾斜端面(35)被设置成不与封闭构件(12)接触的状态,
形成有被点火机构室外壳(20)、基板部(31)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集气室(36),
在面向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7),
在包括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8),且所述集气室(36)与所述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相连通,
由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从而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移动,利用筒状壁部(32)的倾斜端面(35)破坏封闭构件(12)而使气体排出路径开口,
工作前后的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的移动距离被移动限制机构限制,使得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通过封闭构件(12),且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部分不通过封闭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0),其中,多功能构件(30)具有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而成的倾斜端面(35),
筒状壁部(32)的最小长度(Lmin)相对于最大长度(Lmax)的比例为20~75%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0),其中,所述多功能构件(30)具有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而成的倾斜端面(35),
倾斜端面(35)的一部分向基板部(31)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0),其中,所述多功能构件(30)具有筒状壁部(32)的开口部的环状端面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而成的倾斜端面(35),
倾斜端面(35)具有波形的凹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具有在轴向隔开间隔地朝内形成的第1突起部(21b)和第2突起部(26),
多功能构件(30)为下述构件:
在工作前,以基板部(31)与第1突起部(21b)抵接的方式设置在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且
在工作时,基板部(31)被限制在从第1突起部(21b)到第2突起部(26)的距离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第1突起部(21b)为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面从外侧凹陷而成的向内的突起,
第2突起部(26)是在面向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面形成台阶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的封闭构件(12),具有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成为一体的环状板部(13),或者与环状板部抵接,
筒状壁部(32)在开口部具有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
在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的外壁面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利用所述突起部与从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板部(13)冲突,从而限制所述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的移动。
8.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的封闭构件(12),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这两者中的一者的内壁面成为一体,在工作时,中央部分被破坏而开口,周围的环状部分以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这两者中的一者成为一体的状态残存,
筒状壁部(32)在开口部具有相对于基板部(31)倾斜的倾斜端面(35),
在筒状壁部(32)的最大长度部分的外壁面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利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残存的环状部分冲突,从而限制所述多功能构件(30)沿轴向的移动。
CN201480005941.2A 2013-01-30 2014-01-15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04936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5406 2013-01-30
JP2013015406A JP6154147B2 (ja) 2013-01-30 2013-01-30 ガス発生器
PCT/JP2014/050488 WO2014119361A1 (ja) 2013-01-30 2014-01-15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832A true CN104936832A (zh) 2015-09-23
CN104936832B CN104936832B (zh) 2017-05-10

Family

ID=5122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941.2A Active CN104936832B (zh) 2013-01-30 2014-01-15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70222B2 (zh)
EP (1) EP2952394B1 (zh)
JP (1) JP6154147B2 (zh)
KR (1) KR20150111914A (zh)
CN (1) CN104936832B (zh)
WO (1) WO201411936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2058A (zh) * 2016-02-12 2017-08-22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充气机、操作混合充气机的方法、气囊模块和车辆安全系统
CN108349457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0914116A (zh) * 2017-07-14 2020-03-2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5463B2 (ja) * 2013-04-22 2017-03-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2015205661A (ja) * 2014-04-23 2015-11-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284420B2 (ja) * 2014-04-23 2018-02-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JP6312545B2 (ja) * 2014-07-24 2018-04-1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6312571B2 (ja) * 2014-09-29 2018-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251662B2 (ja) * 2014-09-29 2017-12-2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GB201707283D0 (en) * 2014-11-09 2017-06-21 Hip Hope Tech Ltd Air bag mechanism
CN107531209A (zh) 2015-05-22 2018-01-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JP2016222117A (ja) * 2015-05-29 2016-12-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9863442B2 (en) * 2015-07-17 2018-01-09 Goodrich Corporation Collapsible/extendable aspirator system
JP6504963B2 (ja) 2015-08-05 2019-04-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筒状ハウジング開口部の閉塞構造とガス発生器
JP6514067B2 (ja) 2015-08-19 2019-05-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ローリングかしめ具とそれを使用した筒部材開口部の閉塞方法
JP6813997B2 (ja) * 2016-09-02 2021-01-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小型飛行体
JP6876539B2 (ja) * 2017-06-20 2021-05-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耐圧容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8724A (ja) * 1997-04-11 1998-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ガス発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010153A (en) * 1997-02-21 2000-01-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Hybrid inflator for airbags
US6234522B1 (en) * 1996-09-21 2001-05-22 Dynamit Nobel Gmbh Explosivstoff-Und Systemtechnik Hybrid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 bag with a mechanical opening mechanism for the storage chamber
WO2002012020A2 (en) * 2000-08-03 2002-02-14 Nxgen Technologies, Llc Inflator for vehicle protection apparatus
US20020074787A1 (en) * 1997-06-17 2002-06-20 Lothar Anacker Gas generator
US20050062272A1 (en) * 2003-09-24 2005-03-24 Smith Bradley W. Inflation assembly with extended filling capability
CN101331039A (zh) * 2005-12-13 2008-12-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包括金属填充物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
CN201506324U (zh) * 2009-06-26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5476A1 (de) * 1997-06-17 1998-12-24 Dynamit Nobel Ag Gasgenerator
JP3060295U (ja) * 1998-12-09 1999-08-17 二三生 古川 緊急用ガス噴出装置及び人体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59622B1 (en) 2000-08-03 2007-01-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nflator for vehicle protection apparatus
JP2003226222A (ja) 2001-11-30 2003-08-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US7134689B2 (en) 2001-11-30 2006-11-1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lator
FR2876968B1 (fr) * 2004-10-26 2007-01-12 Livbag Soc Par Actions Simplif Generateur de gaz equipe de moyens de regulation de pression et dispositif de securite qui en est pourvu.
JP5242268B2 (ja) 2008-07-10 2013-07-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の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4522B1 (en) * 1996-09-21 2001-05-22 Dynamit Nobel Gmbh Explosivstoff-Und Systemtechnik Hybrid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 bag with a mechanical opening mechanism for the storage chamber
US6010153A (en) * 1997-02-21 2000-01-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Hybrid inflator for airbags
JPH10278724A (ja) * 1997-04-11 1998-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ガス発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20074787A1 (en) * 1997-06-17 2002-06-20 Lothar Anacker Gas generator
WO2002012020A2 (en) * 2000-08-03 2002-02-14 Nxgen Technologies, Llc Inflator for vehicle protection apparatus
US20050062272A1 (en) * 2003-09-24 2005-03-24 Smith Bradley W. Inflation assembly with extended filling capability
CN101331039A (zh) * 2005-12-13 2008-12-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一种包括金属填充物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
CN201506324U (zh) * 2009-06-26 2010-06-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9457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8349457B (zh) * 2015-11-26 2020-10-1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7082058A (zh) * 2016-02-12 2017-08-22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充气机、操作混合充气机的方法、气囊模块和车辆安全系统
CN110914116A (zh) * 2017-07-14 2020-03-2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CN110914116B (zh) * 2017-07-14 2022-09-23 株式会社大赛璐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08975A1 (en) 2014-07-31
EP2952394A1 (en) 2015-12-09
KR20150111914A (ko) 2015-10-06
JP6154147B2 (ja) 2017-06-28
CN104936832B (zh) 2017-05-10
WO2014119361A1 (ja) 2014-08-07
EP2952394B1 (en) 2017-08-02
US8870222B2 (en) 2014-10-28
EP2952394A4 (en) 2016-08-24
JP2014144736A (ja)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832A (zh) 气体发生器
US8011303B2 (en) Gas generator
CN104755328A (zh) 气体发生器
KR102073632B1 (ko) 가스 발생기
CN102791537B (zh) 气体发生器
KR102162699B1 (ko) 인원 구속 장치용 가스 발생기
CN102753401A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装配方法
JP5769943B2 (ja) ガス発生器
CN109641567B (zh) 气体发生器
JP2006248372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US6899351B2 (en) Gas generator
JP2001163171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7314102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6297988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2015009666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7118788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5784917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US8870221B2 (en) Gas generator
KR20170063562A (ko) 가스 발생기
JP2005212708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インフレータ
JP2005335649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2029362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200719697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JP2003089338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349934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