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4116B -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4116B
CN110914116B CN201880047051.6A CN201880047051A CN110914116B CN 110914116 B CN110914116 B CN 110914116B CN 201880047051 A CN201880047051 A CN 201880047051A CN 110914116 B CN110914116 B CN 110914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narrow
combustion
discharge device
surfa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0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4116A (zh
Inventor
山本纮士
薮田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14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4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3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variable source, e.g. plural stage or controlled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04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for producing gas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1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filter through which the inflation gas p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60R2021/264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s or sub-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出装置,放出燃烧生成物,其中,具备点火器和形成收容火工品的收容空间的金属制的杯,在杯的底面部形成有将收容空间与杯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贯通孔由多个贯通孔周缘界定且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经由规定的连接点连接,贯通孔具有窄幅部,在窄幅部,由多个贯通孔周缘中的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一部分界定的该贯通孔的宽度随着从底面部的中心向周缘侧前进而缩窄,并且该窄幅部形成为与由该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其他部分界定的非窄幅部相比位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附近。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向放出装置的侧方的希望方向适当地放出火工品的燃烧生成物。

Description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外部放出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装置、以及包含该放出装置而构成并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其燃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使火药、气体发生剂等火工品燃烧而放出其燃烧生成物的装置正被广泛用来提供用于使其燃烧生成物实现希望的动作的动力源。这样的放出装置例如能够用作用来将搭载于车辆等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的驱动源。在这种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装置中,需要将在其内部生成的火工品的燃烧生成物向为了进行目标动作所需的方向准确地放出。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公开有朝向放出装置的侧方放出燃烧生成物的方式。具体而言,以覆盖使点火药燃烧的点火器的方式安装外壳而形成有放出装置。而且,在该外壳的侧方,沿外壳的周向以均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沿放出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刻痕。由于该刻痕与外壳的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状,因此若外壳内的点火器工作,生成其燃烧生成物而使外壳的内部压力上升,则刻痕在其延伸方向上开裂,燃烧生成物将会经由该开裂部位向放出装置的侧方放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0349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放出装置中,意图利用形成为薄壁状的刻痕向放出装置的侧方以放射状进行燃烧生成物的放出。在如此局部地设置强度弱的脆弱部位并利用火工品在燃烧时产生的压力使该脆弱部位开裂的情况下,需要将该脆弱部位形成为使脆弱部位的强度成为产生希望的开裂那样的强度。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样意图以放射状放出燃烧生成物的情况下,需要将薄壁状的刻痕的壁厚在所有刻痕中均等地进行调整。假设刻痕的壁厚有偏差的话,则最薄的刻痕将会优先开裂,根据情况的不同,可能有一部分的刻痕不会充分地开裂,难以使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成为希望的方向。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放出装置的侧方的希望方向适当地放出火工品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致力于在形成放出装置的外廓的部件的上表面侧设置的贯通孔的形状,采用了通过内部的点火药的燃烧使应力集中地施加于贯通孔的周缘的规定部位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以其应力集中部位为起点使外廓部件开裂至外廓部件的侧方并向其侧方放出燃烧生成物。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放出装置是一种放出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装置,具备:点火器,其具有点火药,并包含使该点火药燃烧的点火部;火工品,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燃烧而燃烧;以及金属制的杯,其包含以与所述点火部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底面部以及连接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且以包围该点火部的方式配置的周壁部,利用该周壁部与该底面部形成收容所述火工品的收容空间。而且,在所述杯的所述底面部形成有将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杯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由多个贯通孔周缘界定且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经由规定的连接点连接,所述贯通孔具有窄幅部,在该窄幅部,由所述多个贯通孔周缘中的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一部分界定的该贯通孔的宽度随着从所述底面部的中心向周缘侧前进而缩窄,并且该窄幅部形成为与由该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其他部分界定的非窄幅部相比位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附近。
本发明的放出装置以点火器所具有的点火药的燃烧为起点,使收容于由金属制的杯形成的收容空间中的火工品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向装置外部放出。作为火工品,可以是可根据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的应用目的而适当选择的规定的火药,此外也可以是规定的气体发生剂。这里,形成收容空间的杯的底面部被配置为与点火器的点火部对置,另外,杯的周壁部被配置为包围其点火部。因而,若火工品以点火部中的点火药的燃烧为起点燃烧,则其燃烧压将施加于杯的内壁面。而且,由于在杯的底面部设有贯通孔,在燃烧初期,火工品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一部分经由贯通孔向外部放出,因此界定贯通孔的贯通孔周缘被较大地施加伴随着燃烧的载荷(应力)。
这里,贯通孔由多个贯通孔周缘界定,且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经由上述规定的连接点连接。该规定的连接点是用于将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区别开的边界点。在本申请发明中,只要贯通孔周缘平滑地变化,就作为一个贯通孔周缘来处理。若从几何学的角度换言之,只要相对于贯通孔周缘的切线是连续的,就可将该贯通孔周缘作为一个贯通孔周缘来处理。而且,贯通孔形成为具有窄幅部,该窄幅部的宽度随着从底面部的中心向其周缘侧前进而缩窄。这里,贯通孔的宽度被定义为两个贯通孔周缘之间在与从底面部的中心向其周缘侧前进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随着从底面部的中心向周缘侧前进,被定义为该两个贯通孔周缘之间的距离的贯通孔的宽度既可以以一定的比例减少,也可以呈指数函数地减少。该两个贯通孔周缘既可以是邻接的贯通孔周缘,也可以不邻接但处于对置的位置关系的贯通孔周缘。另外,贯通孔可以为了调整收容于杯内的火工品的燃烧而使例如火工品的表面积与贯通孔的开口面积相关联。另外,在火工品需要防湿时,也可以用由铝箔等形成的公知的密封带封堵该贯通孔。所使用的密封带优选的是使杯内成为气密,且实质上不会给火工品的燃烧带来影响。
若如此将窄幅部处的贯通孔的宽度形成为缩窄,则窄幅部的最末侧的端部(从底面部的中心朝向周缘侧时距该中心最远的部位)在窄幅部之中宽度最小,其结果,在火工品的燃烧初期,该最末端部最容易被施加应力,能够使此处优先产生开裂。即,贯通孔具有与燃烧初期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相伴的上述应力在贯通孔的周缘中特别容易集中施加到窄幅部的形状。其结果,在燃烧初期,将会在杯的底面部引发以窄幅部为起点的开裂。另外,在贯通孔中,该窄幅部比不是窄幅部的部位即非窄幅部更靠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附近。因此,以窄幅部为起点的开裂迅速地到达底面部的周缘并且向周壁部延续,其结果,周壁部将沿杯的高度方向、即从底面部朝向点火器侧的方向(换言之是朝向与杯的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开裂。其结果,在放出装置中杯的周壁部将不再阻挡燃烧气体,因此火工品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能够向从周壁部朝向其外部的方向、即放出装置的侧方放出。
贯通孔的形成不要求现有技术所示的薄壁部的壁厚调整那种较高的加工精度,加工相对比较容易。另外,窄幅部从物理上的观点与非窄幅部相比能够更可靠使燃烧初期的应力集中,因此以上述窄幅部为起点的到周壁部为止的开裂的再现性极高,可期待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性能是有用的。另外,贯通孔中的窄幅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例如2~10处)。
这里,在上述放出装置中,所述窄幅部在最靠所述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部位具有形成为点状的最末端部。通过将窄幅部的最末端部形成为点状,能够在火工品的燃烧初期使应力更集中地并且更准确地作用于该最末端部。其结果,能够使以窄幅部为起点的到周壁部为止的开裂可靠地进行,能够实现燃烧生成物的适当放出。另外,如上所述,即使最末端部不形成为点状,通过在窄幅部将贯通孔的宽度形成为缩窄,也会在燃烧初期产生应力集。
另外,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最末端部处的界定所述窄幅部的所述两个贯通孔周缘之间在所述连接点处的连接角度为120度以下。这里,连接角度被定义为与连接点处的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对应的切线彼此所成的角度,该连接角度越小,则窄幅部处的贯通孔的形状为朝向最末端部越细且越尖的形状,能够使燃烧初期的应力集中有效地作用于最末端部。因此,在本申请发明中,通过使上述连接角度优选为120度以下,从而能够在最末端部处更可靠地产生开裂。
另外,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所述窄幅部也可以延伸至所述底面部的周缘。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在燃烧初期集中作地用于窄幅部的应力,迅速地使周壁部开裂。另外,底面部的周缘由于也是将周壁部与底面部连接的部位,因此在杯中强度容易变得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如此将窄幅部延伸至该周缘,能够利用上述应力顺畅地产生周壁部的开裂。
这里,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杯的所述周壁部,与所述窄幅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该杯的长度方向、即该杯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强度低于该周壁部的其他部位的脆弱部。在该情况下,所述脆弱部使所述周壁部能够沿该脆弱部开裂。如上所述,在燃烧初期,应力集中地作用于窄幅部,从而使杯开始以窄幅部为起点开裂。而且,通过在周壁部侧设置上述脆弱部,能够将该开始的开裂准确地引导到周壁部侧,由此,能够使燃烧生成物向放出装置的侧方的放出更可靠。该脆弱部例如能够在杯的周壁部沿杯的高度方向形成为实线状、或者点线状、或者虚线状。
另外,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杯的所述周壁部,在所述脆弱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该周壁部的与该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周缘之间的、与所述脆弱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所述脆弱部的开裂停止的停止部。若周壁部的沿着脆弱部的开裂过度进行,则担心周壁部的碎片从杯主体分离。因此,设置停止部以避免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超过可能的程度继而周壁部过度开裂。停止部也可以形成为使周壁部的顺着脆弱部进行的开裂的进行方向分散。
这里,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杯的收容空间内以覆盖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有多孔部件,该多孔部件具有所述火工品不能通过的大小的多个孔。通过如此配置多孔部件,能够抑制火工品经由杯的贯通孔向外部溢出,并且能够使火工品的燃烧生成物通过孔而通往贯通孔侧,能够避免对上述以窄幅部为起点的杯的开裂造成阻碍。另外,通过调整面向杯的贯通孔的上述多孔部件的孔的总开口面积,能够调整使用了该多孔部件的情况下的放出装置中的火工品的燃烧性能。
这里,在上述的放出装置中,作为能够应用的贯通孔的形状,以下例示两个方式。首先,在第一方式中,可以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窄幅部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所述贯通孔中,所述多个窄幅部可以以所述底面部的中心为中心轴沿该底面部的周缘方向均等地配置。通过如此界定贯通孔的形状,能够使集中地作用于各个窄幅部的应力为相同程度,由此,能够在实质上相同的时机产生以各窄幅部为起点的杯的开裂。因此,能够使燃烧生成物均等地以放射状向放出装置的侧方放出。
另外,在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窄幅部,将从所述底面部的中心朝向周缘位移单位距离时的该窄幅部的宽度的减少量定义为该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此时,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窄幅部中的一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形成为与其他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不同。若如此界定贯通孔的形状,则能够按照每个窄幅部有意识地调整集中地作用每个窄幅部的应力,由此,能够调整以窄幅部为起点的杯的开裂时机。由于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越小,则窄幅部为越细且越尖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作用于此处的应力而使产生开裂的时机提前。因此,在希望在以放出装置为中心时有意识地优先向规定的方向放出燃烧生成物的情况下,调整根据规定的方向调整了宽度减少率的窄幅部的位置来形成贯通孔即可。
另外,也可以利用上述放出装置来形成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可以具备上述放出装置和外壳,该外壳收容所述放出装置与气体发生剂,将该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由气体排出口排出,所述放出装置以所述底面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对置且所述气体发生剂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该外壳内。如此构成的气体发生器是利用从放出装置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进一步使外壳内的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生成其燃烧气体,并将该燃烧气体由气体排出口排出的装置。如上所述,能够利用本申请发明的放出装置对配置于其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放出燃烧生成物。因此,在气体发生器中,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不均,能够发挥适当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而且,在如此利用本申请发明的放出装置而构成的气体发生器中,有时如上述那样希望在以放出装置为中心的时优先向规定的方向放出燃烧生成物。例如,在具备上述放出装置和上述外壳的气体发生器中,如上述那样定义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在此基础上,例如可以是,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窄幅部中的一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形成为比其他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小,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收容有所述放出装置时,与配置于该外壳与该放出装置之间的所述气体发生剂相关的、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形成为不均等的状态,所述一窄幅部在该外壳的内部被定向为朝向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最长的远位区域,并且所述其他窄幅部在该外壳的内部被定向为朝向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比所述远位区域短的近位区域。另外,本申请发明中的与气体发生剂相关的燃烧距离是由从放出装置放出的燃烧生成物产生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所传播的距离,换言之是在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延长线上延伸的气体发生剂所存在的区域的宽度。其中,即使在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延长线上存在气体发生剂以外的物质的情况下,燃烧距离的定义也不变。此外,远位区域并非由点表示,而是由包含距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最长的部分的、包含某种程度的宽度的区域来表示。如上所述,在外壳内部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距离不均等的情况下,存在于距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相对较远的远位区域中的气体发生剂与存在于燃烧距离相对较近的远位距离处的气体发生剂相比,配置于燃烧完成更加延迟的位置。这里,宽度减少率设定得相对较低的一窄幅部由于比其他窄幅部先产生集中应力所引起的开裂,因此通过使一窄幅部被定向为朝向远位区域,并且使其他窄幅部被定向为朝向近位区域,能够优先地朝向该远位区域放出燃烧生成物。其结果,能够使存在于距放出装置相对较远位的气体发生剂更可靠地燃烧,由此,能够使外壳内的气体发生剂与存在于近位的气体发生剂一起均匀地燃烧,能够较高地发挥作为气体发生器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向放出装置的侧方的希望方向适当地放出火工品的燃烧生成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放出装置所具有的杯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放出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第一变形例的放出装置所具有的杯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变形例的放出装置所具有的杯上表面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贯通孔的另一方式的第一图。
图7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贯通孔的另一方式的第二图。
图8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贯通孔的另一方式的第三图。
图9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贯通孔的另一方式的第四图。
图10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周壁部的薄壁部的另一方式的第一图。
图11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周壁部的薄壁部的另一方式的第二图。
图12是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放出装置的周壁部的薄壁部的另一方式的第三图。
图13是表示组装本发明的放出装置而形成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组装本发明的放出装置而形成的气体发生器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生成物向外部放出的放出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使用于放出装置100的杯104的俯视图,图3是放出装置100的剖面图。放出装置100由安装于底座部件103的电气式点火器(以下,简称作“点火器”)101和覆盖其点火部102的金属制的杯104构成,放出装置100使填充在形成于点火器101与杯104之间的收容空间120内的气体发生剂121(火工品)燃烧,将作为其燃烧生成物的燃烧气体向装置侧方放出。点火器101通过从外部供给的点火电流使点火部102所含的点火药燃烧。然后,通过该点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使形成点火部的外廓开裂,从而朝向收容空间120内的气体发生剂121放出。
这里,在放出装置100中,杯104具有以与点火部102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大致圆状的底面部107、以及被设为连接于该底面部107的周缘并包围点火部102的周壁部105。而且,在周壁部105的周缘中的未与底面部107连接的一侧的周缘设有凸缘部106,凸缘部106与底座部件103被敛缝接合。在如此进行了敛缝接合时,形成于杯104的内部的空间成为上述收容空间120。在该收容空间120内填充气体发生剂121。作为气体发生剂121,能够选择适当的火工品,以使由放出装置100放出的燃烧气体能够用作由该燃烧气体驱动的规定的装置等的适当的驱动源。例如,在作为驱动源优选的是相对较低温的气体温度(例如1000~1700℃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由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组成的组分,另一方面,在优选的是相对较高温的气体温度(例如1700~3000℃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由硝基胍(34重量%)、硝酸锶(56重量%)组成的组分。关于火工品的形状,能够采用盘状、颗粒状、从一端面到相反端面形成有贯通孔或非贯通孔的有孔圆筒形状等合适的形状。
这里,在杯104的底面部107,形成有将处于杯104的内部的收容空间120与其外部连通的贯通孔108。该贯通孔108整体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大,为粒状的气体发生剂121能够通过的程度。因此,为了避免填充于收容空间120的气体发生剂121通过贯通孔108而溢出到外部,以从收容空间120侧覆盖贯通孔108的方式配置有多孔部件109,多孔部件109具有粒状的气体发生剂121不能通过的程度的大小的多个孔。另外,多孔部件109所具有的孔的大小还需要是不会阻碍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燃烧生成的燃烧气体向贯通孔108侧流动的程度的大小。关于多孔部件109,例如,既可以是将上述大小的孔以格子状排列的部件,此外,也可以是具有多个与粒状的气体发生剂相比相对较小的网眼状的孔的部件。另外,该多孔部件109相对于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进行燃烧时的燃烧压具有充分的强度,以避免产生破损,并且该多孔部件109面向贯通孔108的部分的孔的总开口面积被调整为,使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最佳。
这里,基于图2对贯通孔108的形状进行说明。图2的上图(a)是杯104的俯视图,下图(b)是贯通孔108所具有的窄幅部115a的放大图。注意,在图2的(b)中,底面部107的周缘由虚线表示。贯通孔108由四条贯通孔周缘108a、108b、108c、108d界定而成,每条贯通孔周缘都为圆弧。而且,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形成为朝向内侧(底面部107的中心侧)凸起且以连接角度为规定角度(例如120度)以下的方式连接,其中连接角度被定义为与两者的连接点处的各贯通孔周缘对应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在图2的(b)中,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的连接角度由θ1表示。另外,贯通孔周缘108a、108b、108c、108d均为相同的大小、形状,贯通孔108的中心与底面部107的中心重叠,且贯通孔108为基于该中心的点对称形状。
而且,贯通孔108如图2的(b)所示,具有四个随着从底面部107的中心向其周缘侧前进而贯通孔108的宽度缩窄的窄幅部115。注意,贯通孔108的宽度由与设有贯通孔108的底面部107的半径垂直的方向上的、界定贯通孔108的两个贯通孔周缘的一部分界定。在图2所示的贯通孔108中,如图2的(b)所示,利用邻接的两个贯通孔周缘108a与108b中的两者的连接点附近的部分,界定贯通孔108的宽度。另外,关于窄幅部115,在区分识别各窄幅部115时,对附图标记115附加该识别用的a~d的符号来表示。例如,形成于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之间的窄幅部表示为115a,形成于贯通孔周缘108b与贯通孔周缘108c之间的窄幅部表示为115b,形成于贯通孔周缘108c与贯通孔周缘108d之间的窄幅部表示为115c,形成于贯通孔周缘108d与贯通孔周缘108a之间的窄幅部表示为115d。
而且,代表性地,对窄幅部115a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窄幅部115a中,随着从底面部107的中心向周缘侧前进,贯通孔108的宽度缩窄,最终到达最末端部Ep(在本实施例中是指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的连接点)。如图2的(b)所示,中心侧的贯通孔108的宽度例如由W1表示,比其靠周缘侧的贯通孔108的宽度由W2(W2<W1)表示。另外,最末端部Ep是窄幅部115a中的最靠底面部107的周缘侧的部位。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最末端部Ep大致位于底面部107的周缘上。注意,其他窄幅部115b、115c、115d的结构也与窄幅部115a相同。
而且,界定贯通孔108的贯通孔周缘108a等中的、形成窄幅部115a等的部分以外的一部分贯通孔周缘被设为非窄幅部。在图2的(a)中,在窄幅部115a与窄幅部115d之间界定出非窄幅部125a。同样,在窄幅部115a与窄幅部115b之间界定出非窄幅部125b,在窄幅部115b与窄幅部115c之间界定出非窄幅部125c,在窄幅部115c与窄幅部115d之间界定出非窄幅部125d。如图2所示,与该非窄幅部125a等相比,窄幅部115a等位于底面部107的周缘侧的附近。即,贯通孔108具有在窄幅部115a等处接近底面部107的周缘且在非窄幅部125a等处远离该周缘的形状。
在具有这种贯通孔108的杯104中,若填充于收容空间120的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燃烧,则在杯104内生成燃烧气体。这里,由于在杯104上设有贯通孔108,因此形成所产生的燃烧气体经由贯通孔108向其外部流出的气流。此时,由于杯104的底面部107处于抵抗该气流的位置,因此在燃烧气体的产生初期(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初期),燃烧气体对底面部107施加抵抗力(图1的朝上箭头表示抵抗力)。
特别是,贯通孔108具有上述窄幅部115a等与非窄幅部125a等,燃烧气体带来的载荷容易施加到非窄幅部125。这里,由于窄幅部115a等形成于非窄幅部125a等之间,越接近最末端部Ep则贯通孔108的宽度越窄,因此沿着界定窄幅部115a等的两个贯通孔周缘(例如界定窄幅部115a的两个贯通孔周缘108a与108b)越接近窄幅部115a等的最末端部Ep,则由对从杯104的内部流出来的燃烧气体的抵抗力引起的应力越大,由此,在该最末端部Ep附近,施加于底面部107的应力变极得大。另一方面,在非窄幅部125a等处,虽然由于压力而作用欲沿杯104的轴向变形的力,但未形成窄幅部115a等那样容易集中应力的部分。因此,通过在底面部107设置具有上述形状的贯通孔108,能够在最末端部Ep附近的部位设定在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初期应力容易集中施加于底面部107的部位,能够控制杯104的开裂。
其结果,在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初期,应力集中地施加于底面部107上的最末端部Ep附近的部位,从而与其他部位相比能够优先产生以该部位为起点的底面部107的开裂。另外,如上所述,包含最末端部Ep的窄幅部115a等比非窄幅部125a等更靠底面部107的周缘侧的附近配置,因此以最末端部Ep附近的部位为起点的底面部107的开裂迅速地到达其周缘,之后向周壁部105延续。换言之,由于非窄幅部125a等呈难以被集中施加应力的形状,并且配置于离底面部107的周缘远的位置,因此难以产生以非窄幅部125a等为起点的底面部107的开裂,另外,其难以到达周壁部105。
如上,在放出装置100中,在点火器101的工作所引起的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初期,应力集中于底面部107的规定部位(最末端部Ep附近的部位),其结果,以该规定部位为起点而使底面部107开裂,并且,接着使周壁部105开裂。然后,若根据从底面部107开始开裂的情况,预计周壁部105的开裂沿杯104的高度方向(长度方向)进行。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促进这种沿着杯104的高度方向的周壁部105的开裂,在周壁部105上,在与四个窄幅部115a等对应的位置设有沿杯104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薄壁部105a。薄壁部105a为与周壁部105的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形成得较薄的、相对脆弱的结构。如此,若周壁部105沿杯104的高度方向开裂,则将会成为将放出装置100的侧方敞开的状态,因此在燃烧初期以后生成的燃烧气体还会向放出装置100的侧方(图1、图3所示的空心箭头的方向)放出。
而且,本实施例的底面部107中的、应力所集中的上述规定部位由于由贯通孔108的形状决定,因此能够以较高的再现性按照设想使杯104开始开裂。在放出装置100中,由于窄幅部115a等分别形成为相同,因此能够以各窄幅部115为起点大致均等地使底面部107以及周壁部105开裂。因此,燃烧气体可均等地以放射状向放出装置100的侧方放出。
另外,就贯通孔108的形成而言,能够通过利用冲压装置等而相对较容易地形成,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薄壁状刻痕那样的壁厚调整,制造负荷极轻。注意,设于杯104的周壁部105的薄壁部105a由于用于引导已经开始的杯104的开裂的方向,因此其壁厚调整不需要高精度。
<变形例1>
基于图4对放出装置100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4是杯104的俯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贯通孔108的窄幅部115a在未到达底面部107的周缘的位置终止这一点。即,在本变形例中,在窄幅部115a的最末端部Ep与底面部107的周缘之间存在ΔL的距离。即使在如此形成了贯通孔108的情况下,也会在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燃烧并生成燃烧气体时,在贯通孔108的窄幅部115a和其他窄幅部集中地施加载荷,使底面部107以该窄幅部115a等为起点开始开裂。若该开裂到达底面部107的周缘,则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该开裂接着在周壁部105沿杯104的高度方向进行,能够向放出装置100的侧方放出燃烧气体。
<变形例2>
基于图5对放出装置100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设于杯104的贯通孔108的窄幅部115a附近的放大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未直接连接,而是隔着极短的另一贯通孔周缘108x而将两贯通孔周缘108a、108b相连。贯通孔周缘108x的长度设为ΔW0。在这种情况下,对置的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之间的、沿着与底面部107的半径垂直的方向的距离被设为贯通孔108的宽度。而且,在图5中,窄幅部115a处的贯通孔108的宽度也随着从底面部107的中心向周缘侧行进而缩窄。即使在如此形成了贯通孔108的情况下,也会在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燃烧并生成燃烧气体时,对贯通孔108的窄幅部115a和其他窄幅部集中地施加载荷,使底面部107以该窄幅部115a等为起点开始开裂。若该开裂到达底面部107的周缘,则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该开裂接着在周壁部105沿杯104的高度方向进行,能够向放出装置100的侧方放出燃烧气体。
<变形例3>
基于图6~图9对放出装置100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图9是杯104的俯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贯通孔108的形状。在本变形例的各图中,作为贯通孔108的窄幅部,虽然例示了由贯通孔周缘108a与贯通孔周缘108b界定的窄幅部115a,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看完各图后能够理解其他部分也包含相同的窄幅部。
首先,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贯通孔108形成为正三角形。在该情况下,形成贯通孔108的三个贯通孔周缘为直线状。而且,包含图6所示的窄幅部115a在内的同一形状的三个窄幅部沿底面部107的周缘均等地配置。而且,在两个窄幅部之间界定的非窄幅部与窄幅部相比位于距该周缘更远的位置。接着,在图7所示的方式中,贯通孔108形成为所谓的星形。在该情况下,形成贯通孔108的十个贯通孔周缘为直线状。而且,包含图7所示的窄幅部115a在内的同一形状的五个窄幅部沿底面部107的周缘均等地配置。而且,在两个窄幅部之间界定的非窄幅部与窄幅部相比位于距该周缘更远的位置。
另外,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贯通孔108由同一形状的三个圆弧形成。而且,包含图8所示的窄幅部115a在内的同一形状的三个窄幅部沿底面部107的周缘均等地配置。而且,在两个窄幅部之间界定的非窄幅部与窄幅部相比位于距该周缘更远的位置。最后,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贯通孔108由不同形状的两个圆弧形成,成为所谓的月牙形状。而且,包含图9所示的窄幅部115a在内的同一形状的两个窄幅部沿底面部107的周缘配置。而且,在两个窄幅部之间界定的非窄幅部与窄幅部相比位于距该周缘更远的位置。
即使在如图6~图9所示那样形成了贯通孔108的情况下,也会在气体发生剂121通过点火器101的工作而燃烧并生成燃烧气体时,对贯通孔108的窄幅部115a和其他窄幅部集中地施加载荷,使底面部107以该窄幅部115a等为起点开始开裂。若该开裂到达底面部107的周缘,则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该开裂接着在周壁部105沿杯104的高度方向进行,能够向放出装置100的侧方放出燃烧气体。
<变形例4>
基于图10~图12对放出装置100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放出装置100的侧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与设于周壁部105的薄壁部相关的构造。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周壁部105上,为了促进周壁部105向杯104的高度方向开裂而设有薄壁部105a,而在本变形例中,设有用于使该周壁部105的开裂在规定的位置停止的停止用薄壁部。
具体而言,在图10所示的方式中,在薄壁部105a的点火器101侧(与底面部107相反的一侧)的终止端设有与该薄壁部105a相连的环状的薄壁部105b。注意,薄壁部105b未与周壁部105的点火器101侧的周缘相连。根据这种环状的薄壁部105b,就在薄壁部105a进行的开裂而言,产生该开裂的应力会被薄壁部105b分散而使该应力减小,由此周壁部105将停止进一步开裂。另外,在图11所示的方式中,在薄壁部105a的点火器101侧的终止端设有与该薄壁部105a分离的圆弧状的薄壁部105b。注意,薄壁部105b未与周壁部105的点火器101侧的周缘相连。通过这种圆弧状的薄壁部105b,就在薄壁部105a进行的开裂而言,产生该开裂的应力会被薄壁部105b分散而使该应力减小,由此周壁部105将停止进一步开裂。另外,在图12所示的方式中,在薄壁部105a的点火器101侧的终止端设有与该薄壁部105a相连并分支为两叉的薄壁部105b1、105b2。注意,薄壁部105b1、105b2都不与周壁部105的点火器101侧的周缘相连。通过这种分支的薄壁部105b1、105b2,就在薄壁部105a进行的开裂而言,产生该开裂的应力会被薄壁部105b1、105b2分散而使该应力减小,由此周壁部105将停止进一步开裂。
如此,通过设置作为用于使周壁部105的开裂在规定的位置停止的停止用薄壁部的薄壁部105b(105b1、105b2),能够使为了向侧方放出燃烧气体而开裂的周壁部105的碎片维系在杯104的主体上,能够避免开裂的周壁部105的碎片伴随着燃烧气体的放出而分离的情况。薄壁部105b(105b1、105b2)以能够确保维系开裂的周壁部105的碎片的程度的足够的强度、并且能够排除周壁部105的一部分以避免阻碍燃烧气体向侧方的放出的方式,配置于薄壁部105a的终止端与周壁部105的周缘之间的规定位置。
<实施例2>
基于图13,对组装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放出装置100而形成的气体发生器1进行说明。图13是气体发生器1的高度方向的剖面图。气体发生器1构成为,使填充于由上部壳体2以及下部壳体3形成的外壳4内的气体发生剂燃烧,放出燃烧气体。注意,气体发生器1是如后述那样上下配置有两个燃烧室、并在各燃烧室中配置有对应的点火器(其中的一个设为放出装置100)以及气体发生剂的所谓的双重气体发生器。这里,上部壳体2具有周壁部2c与顶面部2d,由它们形成凹状的内部空间。顶面部2d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一起在俯视时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周壁部2c以及下部壳体3的周壁部3a分别形成了包围在顶面部2d、底面部3b的周围并从各面部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环状的壁面。上部壳体2的内部空间如后述那样成为填充第一传火药24以及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第一燃烧室21。在周壁部2c的一端侧连接有顶面部2d,周壁部2c的另一端侧成为上部壳体2的开口部。而且,在周壁部2c的该另一端侧,从该开口部起依次设有嵌合壁部2a、抵接部2b。由嵌合壁部2a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形成为比由靠近顶面部2d的周壁部2c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嵌合壁部2a经由抵接部2b与周壁部2c相连。
另外,下部壳体3具有周壁部3a与底面部3b,由它们形成凹状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成为填充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第二燃烧室25。在周壁部3a的一端侧连接有底面部3b,周壁部3a的另一端侧成为下部壳体3的开口部。而且,由周壁部3a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与由上部壳体2的周壁部2c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致相同。在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设有分别固定第一点火器23与作为第二点火器的上述放出装置100的孔。
而且,在外壳4内,在上部壳体2与下部壳体3之间配置有分割壁10。分割壁10具有终止端部15、分割壁部14、周壁部13以及端部12,分割壁部14与该终止端部15相连并将外壳4的内部大致分割为上下的空间,周壁部13与分割壁部14相连并沿后述的收容壁部件16延伸,端部12以局部覆盖收容壁部件16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注意,端部12形成有贯通孔11。另外,在底面部3b,以沿高度方向将安装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的第一点火器23的周围包围的方式,设有筒状的收容壁部件16。该收容壁部件16的上方的开口部由上述分割壁10的端部12覆盖。而且,在收容壁部件16的内部空间中的除去第一点火器23所占据的空间以外的规定空间20中,填充第一传火药24。注意,第一传火药24填充于以大致占据规定空间20的方式配置的铝制的收容容器18内。注意,作为第一传火药24,能够使用点火性好且燃烧温度比第一气体发生剂22高的气体发生剂。第一传火药24的燃烧温度能够设为1700~3000℃的范围。作为这种第一传火药24,例如能够使用由硝基胍(34重量%)、硝酸锶(56重量%)构成的颗粒状、圆柱状的传火药。而且,在第一燃烧室21中,实质上成为规定空间20的开口部的贯通孔11被铝带36封堵,可防止与填充于规定空间20的上方的空间(大致位于比分割壁部14靠上方的位置的空间)中的第一气体发生剂22混合。
另外,在收容壁部件16的周壁部中的与放出装置100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设有贯通孔17,贯通孔17使由分割壁10分割而形成的两个空间(第一燃烧室21与第二燃烧室25)连通。注意,贯通孔17被收容容器18的壁面从规定空间20侧封堵。通过这种结构,使收容容器18的壁面的破裂压产生差异,仅后述的第二燃烧室25中的放出装置100工作时收容容器18开裂。
而且,在像这样在下部壳体3上安装了分割壁10的状态下,从上方进一步安装上部壳体2。如上所述,由于由上部壳体2的嵌合壁部2a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形成为比由周壁部2c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因此上部壳体2向下部壳体3嵌入至其抵接部2b抵接于分割壁10的终止端部15。注意,在外壳4中,上部壳体2与下部壳体3的嵌合部位及接触部位通过适合填充于内部的气体发生剂的防湿等的优选接合方法(例如焊接等)接合。
如此,在外壳4中,由分割壁10将其内部空间大致分割为上下两个空间。在外壳4的内部空间中的由上部壳体2与分割壁10界定的第一燃烧室21中配置第一点火器23、第一传火药24、第一气体发生剂22,在由下部壳体3与分割壁10界定的第二燃烧室25中配置放出装置100、第二气体发生剂29,由此将气体发生器1构成为具备第一点火器23、放出装置100的双重气体发生器。注意,第一点火器23与放出装置100都被固定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因此,第一点火器23成为第一点火器23的侧方被收容壁部件16包围的状态。
这里,在第一燃烧室21的、封堵规定空间20的开口部的铝带36的上方的空间中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22,以包围该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方式配置有环状的过滤器32。此时,第一气体发生剂22为了避免在第一燃烧室21内不必要地振动而通过缓冲件31的作用力以被按压在过滤器32、分割壁部14等上的状态进行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22使用了燃烧温度低于第一传火药24的气体发生剂。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燃烧温度期望为1000~1700℃的范围,例如能够使用由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构成的单孔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剂。
注意,过滤器32通过将不锈钢制平针组织的金属网沿半径方向重叠并沿半径方向以及轴向压缩而形成,对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冷却,并捕集其燃烧残渣。作为过滤器32,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多层金属线卷绕于芯棒而形成的卷线型的构造。注意,过滤器32也捕集填充于第二燃烧室25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燃烧残渣。另外,利用在上部壳体2的周壁部2c与过滤器32之间形成的间隙33,在过滤器32的周围形成半径方向剖面呈环状的气体通路。利用该间隙33,燃烧气体通过过滤器32的全部区域,可实现过滤器32的有效利用与燃烧气体的有效冷却和净化。流过间隙33的燃烧气体到达设于周壁部2c的气体排出口5。另外,为了阻止湿气从外部侵入外壳4内,在气体发生器1工作前,利用铝带34从外壳4的内部封堵气体排出口5。
接下来,在第二燃烧室25中,与固定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的放出装置100对应地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29。该第二燃烧室25是以下部壳体3的周壁部3a的内壁面以及收容壁部件16为侧面、以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为底面、以分割壁10的分割壁部14为上表面而界定的空间。而且,作为第二气体发生剂29,与第一气体发生剂22相同,例如能够使用由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构成的单孔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剂。
在如此构成的气体发生器1中,首先,若第一点火器23工作,则第一传火药24点火,之后第一气体发生剂22燃烧。然后,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产生的燃烧气体经由过滤器32从气体排出口5向外部放出。接着,放出装置100工作,从而第二气体发生剂29燃烧。
这里,如图13所示,在下部壳体3侧的第二燃烧室25中,在放出装置100的侧方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29。关于这一点,能够理解为与填充于上部壳体2侧的第一燃烧室21的第一气体发生剂22位于第一点火器23的上方的状态不同。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所示,放出装置100向其侧方适当地放出燃烧气体(气体发生剂121燃烧生成的燃烧气体)。即,除了燃烧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杯104的底面部107的贯通孔108碰撞于分割壁10而向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侧反射的气流以外,还形成从杯104的周壁部105向侧方以放射状排出的气流。因此,在图13所示的双重的气体发生器1中,能够有效地对填充于第二燃烧室25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供给燃烧气体,由此,能够使第二气体发生剂29有效地燃烧而生成其燃烧气体。从放出装置100放出的燃烧气体以及通过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穿过贯通孔17,经由第一燃烧室21而从气体排出口5向外部放出。
<变形例1>
基于图14对气体发生器1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是从上方观察本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的下部壳体3内的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设于放出装置100的杯104的底面部107的贯通孔108的形状。在本变形例中,贯通孔108形成为等腰三角形。具体而言,由相同长度的贯通孔周缘108a、108b和比它们短的贯通孔周缘108c界定出贯通孔108。伴随于此,如图14所示,放出装置100的杯形状设为椭圆形状。
另外,将由贯通孔周缘108a、108b界定的窄幅部表示为115a,将由贯通孔周缘108b、108c界定的窄幅部表示为115b,将由贯通孔周缘108c、108a界定的窄幅部表示为115c。此时,若将窄幅部中从底面部107的中心朝向其周缘位移单位距离时的该窄幅部的宽度的减少量定义为该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则窄幅部115a的宽度减少率比其他窄幅部115b、115c的宽度减少率小。注意,窄幅部115b的宽度减少率与窄幅部115c的宽度减少率相同。
在如此形成有贯通孔108的放出装置100中,就宽度减少率被设定为更小的窄幅部115a而言,与其他窄幅部115b、115c相比,在气体发生剂121的燃烧初期,被施加的应力较大,其结果,相比于其他窄幅部115b、115c,附近的底面部107更早产生开裂。因而,在第二燃烧室25中,能够使配置于窄幅部115a的附近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与配置于窄幅部115b、115c的附近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相比更优先地燃烧。
这里,在第二燃烧室25中配置有第一点火器23,由此,放出装置100的配置为偏离第二燃烧室的中心的位置(偏向图14的右侧的位置),另外,在第二燃烧室25的内部成为配置有收容壁部件16的状态。这里,在将由从放出装置100放出的燃烧生成物引起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燃烧所传播的距离定义为燃烧距离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的第二燃烧室25中的放出装置100和收容壁部件16的配置的原因,在第二燃烧室25中,距放出装置100的燃烧距离为不均等的状态。例如,当在图14中以放出装置100为中心时,下部壳体3的右侧的内壁面附近的区域距放出装置100的燃烧距离相对较近,另一方面,下部壳体3的左侧的内壁面附近和收容壁部件16的背面侧的区域距放出装置100的燃烧距离相对较远。在以放出装置100为中心时,基于燃烧距离将前者称作近位区域,将后者称作远位区域。
根据这种放出装置100的特性、以及第二燃烧室25中的放出装置100及收容壁部件16的配置,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4所示,在放出装置100的窄幅部115a被定向为朝向作为远位区域的收容壁部件16的背面侧的区域、并且其他窄幅部115b、115c被定向为朝向作为近位区域的下部壳体3的右侧的内壁面附近的区域的状态下,将放出装置100固定于下部壳体3。其结果,在窄幅部115a附近优先放出的燃烧气体如图14所示那样碰撞于收容壁部件16并分开,迅速地到达下部壳体3的左侧的内壁面附近和收容壁部件16的背面侧的远位区域。通过如此配置放出装置100,能够使距放出装置100较远位置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适当地燃烧,能够实现第二燃烧室25内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燃烧的均匀化。另外,亦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示,贯通孔108的形成能够通过利用加压装置等而相对较容易地形成,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形成薄壁部那样的壁厚调整,能够在将制造负荷抑制得极轻的同时,如上述那样使第二气体发生剂29的燃烧均匀化。
附图标记说明
1:气体发生器
2:上部壳体
3:下部壳体
4:外壳
5:气体排出口
10:分割壁
16:收容壁部件
21:第一燃烧室
22:第一气体发生剂
23:第一点火器
24:第一传火药
25:第二燃烧室
29:第二气体发生剂
31:缓冲件
32:过滤器
100:放出装置
101:点火器
102:点火部
103:底座部件
104:杯
105:周壁部
105a、105b、105b1、105b2:薄壁部
107:底面部
108:贯通孔
108a、108b、108c、108d、108x:贯通孔周缘
109:多孔部件
115、115a、115b、115c、115d:窄幅部
120:收容空间
121:气体发生剂
125a、125b、125c、125d:非窄幅部
Ep:最末端部

Claims (11)

1.一种放出装置,放出燃烧生成物,其中,具备:
点火器,其具有点火药,并包含使该点火药燃烧的点火部;
火工品,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燃烧而燃烧;以及
金属制的杯,其包含以与所述点火部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底面部以及连接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且以包围该点火部的方式配置的周壁部,利用该周壁部与该底面部形成收容所述火工品的收容空间;
在所述杯的所述底面部形成有将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杯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由多个贯通孔周缘界定且邻接的贯通孔周缘彼此经由规定的连接点连接,
所述贯通孔具有窄幅部,在该窄幅部,由所述多个贯通孔周缘中的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一部分界定的该贯通孔的宽度随着从所述底面部的中心向周缘侧前进而缩窄,并且该窄幅部形成为与由该两个贯通孔周缘各自的其他部分界定的非窄幅部相比位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附近,从而使伴随着所述燃烧生成物的放出的应力施加于该窄幅部,而该底面部以该窄幅部为起点开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所述窄幅部在最靠所述底面部的周缘侧的部位具有形成为点状的最末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所述最末端部处的界定所述窄幅部的所述两个贯通孔周缘之间在所述连接点处的连接角度为120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所述窄幅部延伸至所述底面部的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杯的所述周壁部,在与所述窄幅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该杯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强度低于该周壁部的其他部位的脆弱部,
所述脆弱部使所述周壁部能够沿该脆弱部开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杯的所述周壁部,在所述脆弱部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该周壁部的与该底面部相反的一侧的周缘之间的、与所述脆弱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所述脆弱部的开裂停止的停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杯的收容空间内以覆盖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有多孔部件,该多孔部件具有所述火工品不能通过的大小的多个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所述窄幅部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所述贯通孔中,多个所述窄幅部以所述底面部的中心为中心轴沿该底面部的周缘方向均等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窄幅部,将从所述底面部的中心朝向周缘位移单位距离时的该窄幅部的宽度的减少量定义为该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
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所述窄幅部中的一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形成为与其他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不同。
10.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以及
外壳,其收容所述放出装置与气体发生剂,将该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由气体排出口排出;
所述放出装置以所述底面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对置且所述气体发生剂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该外壳内。
1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出装置;以及
外壳,其收容所述放出装置与气体发生剂,将该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由气体排出口排出;
在所述窄幅部,将从所述底面部的中心朝向周缘位移单位距离时的该窄幅部的宽度的减少量定义为该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
在所述贯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窄幅部,该多个所述窄幅部中的一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形成为比其他窄幅部的宽度减少率小,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收容有所述放出装置时,与配置于该外壳与该放出装置之间的所述气体发生剂相关的、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形成为不均等的状态,所述一窄幅部在该外壳的内部被定向为朝向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最长的远位区域,并且所述其他窄幅部在该外壳的内部被定向为朝向距该放出装置的燃烧距离比所述远位区域短的近位区域。
CN201880047051.6A 2017-07-14 2018-07-09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10914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8143 2017-07-14
JP2017138143A JP6880505B2 (ja) 2017-07-14 2017-07-14 放出装置、及びガス発生器
PCT/JP2018/025935 WO2019013180A1 (ja) 2017-07-14 2018-07-09 放出装置、及び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4116A CN110914116A (zh) 2020-03-24
CN110914116B true CN110914116B (zh) 2022-09-23

Family

ID=6500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7051.6A Active CN110914116B (zh) 2017-07-14 2018-07-09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8072B2 (zh)
JP (1) JP6880505B2 (zh)
KR (1) KR102542216B1 (zh)
CN (1) CN110914116B (zh)
DE (1) DE112018003619T5 (zh)
WO (1) WO20190131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8228B2 (ja) * 2017-07-20 2021-06-1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N110211461B (zh) * 2019-05-15 2021-04-1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透明型压力温度关系测试仪
DE102019134899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Zf Airbag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5394A (ko) * 1998-09-28 2001-09-07 고지마 아끼로, 오가와 다이스께 에어백용 가스발생기 및 에어백장치
WO2002051673A1 (fr) * 2000-12-26 2002-07-04 Nippon Kayaku Kabushiki-Kaisha Generateur de gaz
CN104936832A (zh) * 2013-01-30 2015-09-23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5121233A (zh) * 2013-04-15 2015-12-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6255625A (zh) * 2014-04-23 2016-12-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充气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18837E (en) * 1930-05-29 1933-05-23 rolland
US4068862A (en) * 1974-11-20 1978-01-17 Nissan Motor Co., Ltd. Safety bag inflation apparatus with extendible guard member against contact of bag with heated gas generator
US4943086A (en) * 1989-06-30 1990-07-24 Morton Thiokol, Inc. Gas bag inflator with a two welded joint housing
US5836610A (en) 1994-05-31 1998-11-17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le level fluid fueled airbag inflator
US5470104A (en) 1994-05-31 1995-11-28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Fluid fueled air bag inflator
US5531473A (en) 1994-05-31 1996-07-02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Fluid fuel-containing initiator device for an air bag inflator
US5803492A (en) 1994-05-31 1998-09-08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Fuel containment for fluid fueled airbag inflators
US5494312A (en) 1994-05-31 1996-02-27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utoignition of a fluid fueled inflator
US5533752A (en) * 1994-11-08 1996-07-0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US5603525A (en) * 1995-06-22 1997-02-18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initiator housing with stored fluid pressure relief
US6012737A (en) * 1997-11-06 2000-01-11 Trw Inc.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6062599A (en) * 1998-05-12 2000-05-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inflator
US7131663B1 (en) * 1999-08-10 2006-11-0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or for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6412811B1 (en) * 1999-02-26 2002-07-02 Trw Inc. Inflator
EP1227016A4 (en) * 1999-10-14 2005-01-26 Nippon Kayaku Kk GAS GENERATOR
EP1343658A4 (en) * 2000-11-28 2006-04-19 Automotive Systems Lab GAS GENERATOR AND ASSEMBLY PROCEDURE
US20020109339A1 (en) * 2001-02-09 2002-08-15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with initiator retainer
US6540257B2 (en) * 2001-04-10 2003-04-01 Trw Inc. Air bag module with vent
DE20114664U1 (de) * 2001-09-05 2002-01-17 Trw Airbag Sys Gmbh & Co Kg Hybrid-Gasgenerator
WO2004012965A1 (ja) * 2002-07-19 2004-02-12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ガス発生器
ATE548627T1 (de) * 2002-08-30 2012-03-15 Nippon Kayaku Kk Mikrogaserzeuger mit automatischer zündfunktion
WO2005019002A1 (ja) * 2003-08-06 2005-03-03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ガス発生器の取付構造及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WO2005052496A1 (ja) * 2003-11-26 2005-06-09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点火器及びガス発生器
US20050189753A1 (en) * 2004-02-10 2005-09-01 Kazuhiro Kato Gas generator
JP3696870B1 (ja) * 2004-03-30 2005-09-2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FR2877082B1 (fr) * 2004-10-21 2007-01-19 Ncs Pyrotechnie & Tech Initiateur comportant une zone de fragilisation
US20060267322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JP4907931B2 (ja) * 2005-09-15 2012-04-0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7325829B2 (en) * 2005-10-03 2008-02-0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irbag inflator
US20070085314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airbag
DE202006003312U1 (de) * 2006-03-02 2006-06-14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JP4878206B2 (ja) * 2006-04-28 2012-02-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US20070257476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or with improved rupture disk support
US7658406B2 (en) * 2007-07-22 2010-02-09 Key Safety Systems, Inc. Venting device for an airbag inflator
US7845278B2 (en) * 2008-01-14 2010-12-07 Autoliv Asp, Inc. Pyrotechnic cup
JP2009286218A (ja) * 2008-05-28 2009-12-10 Nippon Kayaku Co Ltd ガス発生器
JP5255967B2 (ja) * 2008-09-19 2013-08-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5462051B2 (ja) * 2010-03-30 2014-04-0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クッション部材を含む燃焼室構造
JP5450306B2 (ja) * 2010-07-29 2014-03-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9079808B2 (en) * 2010-10-06 2015-07-14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Gas generator, gas generator hol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as generator holder
DE102011009309B4 (de) * 2011-01-24 2024-02-08 Zf Airbag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JP5638996B2 (ja) * 2011-03-30 2014-12-1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JP2013043595A (ja) * 2011-08-25 2013-03-04 Takata Corp インフレータ
DE102011086838A1 (de) * 2011-11-22 2012-07-19 Takata-Petri Ag Gasgenerator
DE102013018886A1 (de) * 2013-11-12 2015-05-13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Berstmembran,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Gasgenerator, Gasgenerator, Gassackmodul und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JP2015223962A (ja) * 2014-05-28 2015-12-1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TWI588045B (zh) * 2014-12-12 2017-06-21 元翎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級式混合型氣體發生器及其觸發方法
CN107531208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JP6521834B2 (ja) * 2015-10-27 2019-05-29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6691442B2 (ja) * 2016-06-27 2020-04-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10760880B2 (en) * 2017-06-22 2020-09-0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Igniter case
DE102017116868A1 (de) * 2017-07-26 2019-01-31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Gassackmodul und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5394A (ko) * 1998-09-28 2001-09-07 고지마 아끼로, 오가와 다이스께 에어백용 가스발생기 및 에어백장치
WO2002051673A1 (fr) * 2000-12-26 2002-07-04 Nippon Kayaku Kabushiki-Kaisha Generateur de gaz
CN104936832A (zh) * 2013-01-30 2015-09-23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5121233A (zh) * 2013-04-15 2015-12-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6255625A (zh) * 2014-04-23 2016-12-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充气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08072B2 (en) 2021-12-28
DE112018003619T5 (de) 2020-05-20
US20200216011A1 (en) 2020-07-09
WO2019013180A1 (ja) 2019-01-17
CN110914116A (zh) 2020-03-24
JP2019018678A (ja) 2019-02-07
KR102542216B1 (ko) 2023-06-12
KR20200029524A (ko) 2020-03-18
JP6880505B2 (ja)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4116B (zh) 放出装置以及气体发生器
US11230254B2 (en) Gas generator and container
EP2957468B1 (en) Gas generator
KR102093194B1 (ko) 가스 발생기와 그의 조립 방법
CN109311445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9863065B (zh) 气体发生器
US7607688B2 (en) Rupturable member
US8136452B2 (en) Gas generator
US20070057496A1 (en)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H02501853A (ja) 金属製火工品用破片外殻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20536B2 (ja) ガス発生器
KR102165044B1 (ko) 가스 발생기
EP2416106B1 (en) Blasting method and blasting device
JP3906910B2 (ja) イニシエータ
CN109927664B (zh) 一种双级式气体发生器
KR102622079B1 (ko) 가스 발생기
US10308211B2 (en) Support structure of closing member for gas generator and gas generator using same
WO2019111566A1 (ja) ガス発生器
JP7354033B2 (ja) ガス発生器
KR102022138B1 (ko) 인원 구속 장치용 가스 발생기
CN103857566B (zh) 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JP7485263B2 (ja) 二次電池用ケース、その二次電池用ケースを含む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二次電池用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JP2022066250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24004149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JP2004058930A (ja) インフレータ用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