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065B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065B
CN109863065B CN201780064222.1A CN201780064222A CN109863065B CN 109863065 B CN109863065 B CN 109863065B CN 201780064222 A CN201780064222 A CN 201780064222A CN 109863065 B CN109863065 B CN 109863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member
communication hole
igniter
combustion chamber
en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2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065A (zh
Inventor
小林睦治
薮田干夫
福井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3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variable source, e.g. plural stage or controlled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021/264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s or sub-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顶板、与所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周壁部,所述壳体内被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分离为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的所述顶板侧的第1燃烧室、和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的所述底板侧的第2燃烧室,所述隔壁具有一个第1连通孔,在配置于所述底板的第1点火器与所述第1连通孔之间,配置有在筒状壁部具有第2连通孔的筒状引导构件,所述筒状引导构件以第2端开口部与隔壁的第1连通孔连接的方式包围着所述第1点火器而配置,所述第2端开口部或所述第1连通孔以面向所述第1燃烧室的状态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2连通孔以面向所述第2燃烧室的状态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小于所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在汽车中搭载的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壳体内利用隔壁而被上下分离的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在US7950693B的图1~图3中,公开了在壳体12内部配置有分割壁36、在上侧形成有第1室40并在下侧形成有第2室42的气体发生器。点火器74、94是出于使各自室中的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目的而配置的。在分割壁36中形成有使杯82贯穿的孔46以及使销50嵌入的孔44。在点火器74工作时,杯82发生破裂而使第1室40的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在点火器94工作时,塞在分割壁36的孔44中的销50脱离,由此,使得由第2室42产生的气体直接通过开口了的孔44而向第1室40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顶板、位于与上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的底板、以及位于上述顶板与上述底板之间的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周壁部,
上述被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而分离为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的上述顶板侧的第1燃烧室、和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的上述底板侧的第2燃烧室,所述隔壁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
在上述底板配置有使上述第1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1点火器、和使上述第2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2点火器,
在上述第1点火器与上述隔壁的第1连通孔之间,配置有在筒状壁部具有第2连通孔的筒状引导构件,
上述筒状引导构件以第1端开口部位于上述底板侧、第2端开口部与隔壁的第1连通孔连接的方式包围着上述第1点火器而配置,
上述第2端开口部或上述第1连通孔以面向上述第1燃烧室的状态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第2连通孔以面向上述第2燃烧室的状态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小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顶板、位于与上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的底板、以及位于上述顶板与上述底板之间的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周壁部,
上述壳体内被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而分离为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的所述顶板侧的第1燃烧室、和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的所述底板侧的第2燃烧室,所述隔壁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
在上述底板配置有使上述第1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1点火器、和使上述第2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2点火器,
在上述第1点火器与上述隔壁的第1连通孔之间,配置有在筒状壁部具有第2连通孔的筒状引导构件,
上述筒状引导构件以第1端开口部位于上述底板侧、第2端开口部侧进入上述第1连通孔内而面向第1燃烧室内的方式包围着上述第1点火器而配置,
上述第2端开口部以面向上述第1燃烧室的状态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上述第2连通孔以面向上述第2燃烧室的状态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小于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得到更加全面的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面图。
[图2]图2为图1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3]图3为用于说明第2连通孔和第2点火器的位置关系的包含局部剖面图的概略俯视图(将对于说明上述位置关系而言不需要的部件省去)。
[图4]在图4中,(a)为示出气体发生器的第2封闭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b)为使用了(a)的第2封闭构件时的运转的说明图。
[图5]图5为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为不同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可以使第1点火器和第2点火器隔着时间差工作而分别使第1气体发生剂和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且不会由先工作的第1点火器而引起第2气体发生剂发生着火燃烧。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是在以壳体的底板为下、顶板为上的状态时,将壳体内部利用隔壁分离为上下两室的气体发生器,上侧成为第1燃烧室、下侧成为第2燃烧室。第1燃烧室内的第1气体发生剂利用第1点火器而发生着火燃烧,第2燃烧室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利用第2点火器而发生着火燃烧。第1点火器和第2点火器均被安装在形成于底板的孔中。
第1点火器和第1燃烧室(第1气体发生剂)是经由筒状引导构件而连接的,第1点火器与第1气体发生剂未接触。筒状引导构件的配置状态为第1端开口部位于上述底板侧、第2端开口部或第1连通孔面向上述第1燃烧室的形态即可。例如可以为第2端开口部与第1连通孔抵接而形成为一个孔的形态。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2端开口部或第1连通孔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由此使得从筒状引导构件内部到达第1燃烧室的路径被封闭。在筒状引导构件内,根据需要可以收纳公知的传火药、作为传火药起作用的气体发生剂。
壳体、隔壁及筒状引导构件均为铁、不锈钢等金属制。
由于第2点火器被配置在第2燃烧室内,因此,第2点火器与第2气体发生剂是接触的。
对于将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封闭的第1封闭构件、以及将在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形成的第2连通孔封闭的第2封闭构件而言,可以粘贴在不锈钢、铝等金属带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金属制粘合带等而进行封闭。也可以代替将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利用第1封闭构件封闭的方式,而利用第1封闭构件将隔壁的第1连通孔封闭。另外,就第2端开口部和第2连通孔而言,也可以在筒状引导构件内配置由铝制成的袋容器或杯容器(内部填充有传火药的袋容器或杯容器),并将袋容器的面向第2端开口部和第2连通孔的部分分别作为第1封闭构件和第2封闭构件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第1封闭构件与第2封闭构件被形成为一体。
在第1点火器工作而产生了火焰等燃烧产物(在使用了传火药时,为由传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等燃烧产物)时,由筒状引导构件内部的压力升高而破坏塞住第2端开口部的第1封闭构件,从而进入第1燃烧室内而使第1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第1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从在壳体周壁部形成的气体排出口排出。在筒状引导构件内部产生的压力,大于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且小于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在第2点火器工作而产生燃烧产物时,直接使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产生的燃烧气体在破坏了在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形成的第2连通孔的第2封闭构件后,进入筒状引导构件内,从发生了开口的第1连通孔进入第1燃烧室内,从在壳体周壁部形成的气体排出口排出。由于在第2燃烧室中,第2封闭构件成为脆弱部,而且在隔壁并没有使第1燃烧室与第2燃烧室直接连通的机构,因此,在第2燃烧室内的压力升高时必然会使第2封闭构件发生开裂。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在第2燃烧室的气体发生剂燃烧时,可以再现性良好地使第2封闭构件开裂。因此,不需要像US7950693B的发明那样以高加工精度来调整用于使第1燃烧室与第2燃烧室连通的贯穿孔和销的尺寸及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有“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的关系,在工作时第1封闭构件先破坏、并在第1封闭构件先破坏之后压力降低,因此在第1点火器工作时第2封闭构件不会发生破裂。像这样,利用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之差,可以阻止燃烧气体从第1燃烧室向第2燃烧室流入。由此,可以单纯地用精简的结构来实现对由第1点火器的工作而导致第2燃烧室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的误动作的防止。就破裂压力的调整而言,可以使封闭构件的规格(材质、厚度等)不同,也可以使被封闭构件覆盖的孔的直径不同。还可以使以上两者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中,除了第1连通孔和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侧的位置关系不同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相同。就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侧而言,包括进入第1连通孔内而面向第1燃烧室内的形态、以及在进入第1连通孔内的状态下进一步穿过第1连通孔而位于第1燃烧室内的形态。因此,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跨过了隔壁而位于第1燃烧室内,与顶板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与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运转。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连通孔仅形成于上述筒状壁部的相对于面向上述第2点火器的面而言相反侧的面。
在第2点火器工作时,第2燃烧室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从距第2点火器近的那些起,依次着火燃烧下去。此时,如果在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形成的第2连通孔是朝向第2点火器侧的,则形成以下状态:在第2燃烧室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的一部分发生燃烧的时刻,仅仅是位于第2点火器与第2连通孔之间的第2气体发生剂优先发生燃烧,而存在于除此以外的部位的第2气体发生剂难以发生燃烧。另外,还认为,当直接接受在第2点火器工作时产生的着火能量(高温气体、火焰、压力等),会在第2燃烧室内的压力还没有上升至给定压力时第2封闭构件就会发生破裂。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气体发生剂整体的燃烧性能受损。可以认为,如果像这样,在第2气体发生剂的一部分未燃烧的状态下第2连通孔就被开口而使燃烧气体可以流出,则会发生未燃烧的第2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延后的问题。于是,如果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得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连通孔仅形成于筒状壁部的相对于面向第2点火器的面而言为相反侧的面(在半径方向上的相反侧的面),则可使得在由第2燃烧室产生的燃烧气体到达第2连通孔为止的期间,实质上与第2燃烧室内的全部第2气体发生剂发生接触,因此可促进第2气体发生剂整体的燃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2连通孔和壳体的周壁部的距离太过接近,则第2连通孔与周壁部之间的第2气体发生剂的量变少、或不复存在,而使得到第2封闭构件破裂为止的时间费时过多,因而不优选。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第1封闭构件和上述第2封闭构件由相同材质及相同厚度的材料制成,
上述第2连通孔形成有多个,上述第2连通孔的各自的孔径小于上述第2端开口部的孔径。
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满足“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的关系而最为简单的方式之一。由于仅对第2端开口部和第2连通孔的孔径的大小进行调整,因此比US7950693B的对孔44和销50的尺寸及形状进行调整的方式更容易。
作为其它方式,可以采用下述方法:
使第1连通孔的孔径与第2连通孔的各自的孔径相同,而对第1封闭构件与第2封闭构件的强度(拉伸强度)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的方法;
对第1连通孔的孔径与第2连通孔的各自的孔径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进一步对第1封闭构件与第2封闭构件的强度(拉伸强度)的大小关系进行调整的方法;
对第1封闭构件进行损伤而使之容易破裂的方法等。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为:将上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设为1时,上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为0.90以下。
在满足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p1)<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p2)的关系的情况下,如果p1/p2≤0.90,则可靠性提高,因而优选。对于p1/p2,例如,在第1封闭构件与第2封闭构件相同、且第2端开口部的面积为第2连通孔的各个孔的面积的2倍时,由于在第1封闭构件上施加的是第2封闭构件的2倍的压力,因此为p1/p2=0.5。
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为:上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具有向内侧方向突出的环状面部,上述第1封闭构件相对于上述环状面部从内侧配置而使上述第2端开口部封闭,
上述第2封闭构件相对于上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从内侧配置而使上述第2连通孔封闭,
第1封闭构件处于与第1点火器的着火部(收纳有点火药的部分)相对的位置,如果第1封闭构件被配置于环状面部内侧,则即使受到点火器工作时的着火能量(高温气体、火焰、压力等)也不易发生开裂。另外,如果将第2封闭构件从筒状引导构件的外侧粘贴的情况与从内侧粘贴的情况相比,则在同样地第1点火器工作而从内侧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从内侧粘贴的情况下不易发生破裂,可使筒状引导构件内部的传火药的燃烧性能得以保持,故优选。
或者,如果可将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保持为大于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则也可将第1封闭构件配置于筒状引导构件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可以用第1封闭构件封闭第1连通孔的内侧和外侧中的任一侧。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对将第2端开口部封闭的第1封闭构件与将第2连通孔封闭的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的大小关系进行了规定,因此,在第1点火器先工作的情况下仅第1封闭构件发生破裂而第2封闭构件不破裂,也不会导致第2燃烧室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发生着火燃烧。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可以用作汽车中搭载的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气体发生器1具有包含扩散壳11和闭合壳21的壳体10。扩散壳11和闭合壳21均由铁、不锈钢等制成。扩散壳11具有顶板12和上部周壁部13,在上部周壁部13沿周向隔着均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14。上部周壁部13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15。多个气体排出口14从内侧被金属制的密封带封闭。
闭合壳21具有底板22和下部周壁部23。在底板22隔着间隔形成有两个孔,在上述两个孔中安装有第1点火器32和第2点火器42。第1点火器32被配置于接近壳体10的中心轴X的位置,第2点火器42与第1点火器32相比被配置于离壳体10的中心轴X更远的位置。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1点火器32被配置为使得第1点火器32的中心轴位于从中心轴X到下部周壁部23为止的距离的20~30%的范围。另外,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2点火器42被配置为使得第2点火器42的中心轴位于从中心轴X到下部周壁部23为止的距离的40~60%的范围。
就壳体10而言,在扩散壳11的上部周壁部13的开口部附近的内侧面13a与闭合壳21的下部周壁部23的开口部附近的外侧面23a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接触部分经过了焊接固定。由于壳体10处于闭合壳21进入了扩散壳11内的状态,因此如图2所示地,在上部周壁部13和下部周壁部23的环状端面之间,形成了环状阶梯面24。
壳体10内利用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50而被分离成顶板12侧的第1燃烧室30和底板22侧的第2燃烧室40。
在第1燃烧室30内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31,在第2燃烧室40内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41。
隔壁50在从壳体10的中心轴X朝向周壁部(上部周壁部13和下部周壁部23)侧偏离中心的位置,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51。隔壁50具有平面部52、从平面部52的外周缘部向顶板12侧延伸的外侧环状壁部53、从外侧环状壁部53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外侧环状面部54。进一步,隔壁50具有:沿着配置于第2燃烧室40的筒状引导构件60而从平面部52向顶板12侧延伸的内侧环状壁部55、以及从内侧环状壁部55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内侧环状面部56。隔壁50的外侧环状面部54与环状阶梯面24抵接、内侧环状面部56与筒状引导构件60的环状面部63抵接。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配置有筒状过滤器70。筒状过滤器70的第1端面71与顶板12抵接、第2端面72与平面部52抵接、外侧周面73的下部(底板22侧)与外侧环状壁部53抵接。在筒状过滤器70与具有气体排出口14的上部周壁部13之间,形成有筒状间隙。
在第1点火器32与隔壁50的第1连通孔51之间,包围着第1点火器32而配置有筒状引导构件60。筒状引导构件60以第1端开口部61与底板22抵接、第2端开口部62与隔壁50的第1连通孔51连接的方式配置,并面向第1燃烧室。在第2端开口部62侧形成有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面部63。环状面部63与隔壁50的内侧环状面部56的下表面侧(底板22侧)的面抵接。第2端开口部62(环状面部63的开口部)为与第1连通孔51(内侧环状面部56的开口部)相同或以上的大小。筒状引导构件60在面向第2燃烧室40的筒状壁部64形成有多个第2连通孔65。多个第2连通孔65也可以沿筒状壁部64的周向以均等间隔形成,但优选如图1、图3所示那样,仅在筒状壁部64的与面向第2点火器42的面在半径方向上为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筒状引导构件60的内部成为第1点火器32的收纳空间,在收纳有传火药的情况下,除了第1点火器32以外的余部空间成为传火药室66。
就第1连通孔51而言,第2端开口部62被相对于筒状引导构件60的环状面部63而从内侧粘贴的由金属制粘合带形成的第1封闭构件57所封闭,由此,在工作前,筒状引导构件60的内部与第1燃烧室30之间是封闭的。第1封闭构件57虽也可以相对于第1连通孔51的内侧环状面部56而从内侧粘贴,但在贴附于筒状引导构件60的环状面部63时,由于与第1点火器32的间隔变小而更容易破坏,因而优选。第2端开口部62的直径大于第2连通孔65的每一个的开口直径。多个第2连通孔65利用由金属制粘合带形成的第2封闭构件67而从筒状壁部64的内侧被封闭。
第1封闭构件57和第2封闭构件67使用了相同厚度的相同的金属制粘合带。多个第2连通孔65的各自的孔径(约1~2mm)充分小于第1连通孔51的孔径(约5~10mm)。因此,第1封闭构件57的破裂压力小于第2封闭构件67的破裂压力,在将第1点火器32工作时的第2封闭构件67的破裂压力设为1时,第1封闭构件57的破裂压力为0.1~0.4。
图4为示出第2封闭构件67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在第2封闭构件67中,在内侧包含有多个第2连通孔65的区域(区域67a)中,形成有倒U字形状的切口(或狭缝)68。但是,即使形成有切口(或狭缝)68,也是满足“第1封闭构件57的破裂压力<第2封闭构件67的破裂压力”的关系的。另外,由于第2封闭构件67是相对于筒状壁部64从内侧粘贴的,因此,即使第1点火器32在工作时从内侧被施加了压力时,也不会在切口部68发生破裂。
下面,针对气体发生器1的组装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闭合壳21的底板22的两个孔中安装第1点火器32和第2点火器42。然后,将筒状引导构件60固定至第1点火器32。然后,将第2气体发生剂41收纳于第2燃烧室40。然后,进行配置,使得隔壁50的外侧环状面部54与环状阶梯面24抵接、外侧环状壁部53与下部周壁部23抵接、内侧环状面部56与环状面部63抵接、内侧环状壁部55与筒状壁部64抵接。此时,第1连通孔51与第2端开口部62的各自的中心轴一致,并实现了第1连通孔51的大小<第2端开口部62的大小,因此,在第1封闭构件57破裂时,第1连通孔51整体开口。然后,在配置了筒状过滤器70后,收纳第1气体发生剂31。然后,将扩散壳11覆盖至闭合壳21,并将接触部分焊接。
对将图1的气体发生器1安装在气囊装置时的运转进行说明。就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而言,在第1点火器32首先工作而第2点火器42延后工作的实施方式、或者仅第1点火器32工作的实施方式中均具有效果。在以下例子中,对于第1点火器32首先工作而第2点火器42延后工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点火器32首先工作时,由第1点火器32产生的火焰等引起传火药室66内的传火药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产物。在传火药室66内产生的燃烧产物导致第1封闭构件57发生破裂而使第1连通孔51开口,燃烧产物流入第1燃烧室30内,使第1气体发生剂31着火燃烧。此时,由于第2封闭构件67是从筒状壁部64的内侧安装的,并且满足第1封闭构件57的破裂压力<第2封闭构件67的破裂压力的关系,从而必然是第1封闭构件57先发生破裂而开口,燃烧产物向第1燃烧室30内流出而使传火药室66内的压力降低,因此,第2封闭构件67不发生开口。
由第1气体发生剂31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在通过筒状过滤器70后,破坏密封带而从气体排出口14排出并使气囊膨胀。
第2点火器42工作时,使第2气体发生剂41着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需要说明的是,第2点火器42与隔壁50相对配置,使得工作时产生的火焰等易于与隔壁50碰撞而扩散,由此使第2气体发生剂41的着火性提高,故优选。第2气体发生剂41从处于接近第2点火器42的位置的那些起,依次着火燃烧下去,但由于筒状引导构件60的第2连通孔65形成于与面向第2点火器42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因此,实现了利用来自第2气体发生剂41的燃烧气体向第2连通孔65流动的过程而使未燃烧的第2气体发生剂41着火燃烧。由此,使第2燃烧室40内的第2气体发生剂41整体的燃烧性提高。
在通过破坏第2封闭构件67而使第2连通孔65开口时,第2燃烧室40内的燃烧气体流入传火药室66内,在通过第1连通孔51后流入第1燃烧室30内,在筒状过滤器70通过后从气体排出口14排出,进一步使气囊膨胀。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在隔壁50中没有使第1燃烧室30与第2燃烧室40直接连通的机构。因此,来自第2气体发生剂41的燃烧气体必然通过第2连通孔65。因此,必然发生工作时中的第2燃烧室40的压力升高,因此,再现性良好地使第2封闭构件67开裂。
尤其是,其为使来自第2气体发生剂41的燃烧气体必然通过第2连通孔65的结构,这使得在第1点火器32和第2点火器42同时工作时,即使第1点火器32发生故障,至少会通过第2点火器42工作而得到与两个点火器32、42同时工作时基本相同的输出。即,这是由于,来自第2气体发生剂41的燃烧气体使传火药室66内的传火药、第1燃烧室30内的第1气体发生剂31着火,因而可得到与两个点火器32、42同时工作时类似的燃烧模式。
在使第2封闭构件67为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第2气体发生剂燃烧时,第2封闭构件67如图4(b)所示那样在切口68的部分发生开裂,使区域67a的部分向内侧弯折,由此使第2连通孔65开口。
像这样,利用第1封闭构件57及第2封闭构件67的破裂压的差异,可切实地防止由第1气体发生剂31的燃烧气体等产物向第2燃烧室40流入而导致的误动作。
结合图5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
在图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A中,隔壁150的第1连通孔151和筒状引导构件160的第2端开口部162侧的位置关系不同,除此以外,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相同。与图1标记了同一编号的部分与图1是相同的。
壳体10内利用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150被分离成顶板12侧的第1燃烧室30和底板22侧的第2燃烧室40。在第1燃烧室30内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31、在第2燃烧室40内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41。
隔壁150在从壳体10的中心轴X朝向周壁部(上部周壁部13和下部周壁部23)侧偏离中心的位置,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151。隔壁150具有平面部152、从平面部152的外周缘部向顶板12侧延伸的外侧环状壁部153、从外侧环状壁部153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外侧环状面部154。并且,隔壁150具有:沿着配置于第2燃烧室40的筒状引导构件160而从平面部152向顶板12侧延伸的内侧环状壁部155。隔壁150的外侧环状面部154与环状阶梯面24(参考图2)抵接、内侧环状壁部155与筒状引导构件160的第2端开口部162侧的筒状壁部164抵接。
在第1点火器32与隔壁150的第1连通孔151之间,包围着第1点火器32而配置有筒状引导构件160。筒状引导构件160以使第1端开口部161与底板22抵接、第2端开口部162侧穿过隔壁150的第1连通孔151内而使第2端开口部162位于第1燃烧室30内的方式配置。在第2端开口部162侧,形成有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环状面部163。筒状引导构件160在面向第2燃烧室40的筒状壁部164形成有多个第2连通孔165。多个第2连通孔165也可以是沿筒状壁部164的周向以均等间隔形成,但优选如图5(及也参考图3)所示地,仅形成于筒状壁部164的与面向第2点火器42的面在半径方向上为相反侧的面。筒状引导构件160的内部成为第1点火器32的收纳空间,在收纳有传火药的情况下,除第1点火器32以外的余部空间成为传火药室166。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端开口部162被相对于筒状引导构件160的环状面部163而从内侧粘贴的由金属制粘合带形成的第1封闭构件157所封闭,由此,在工作前,筒状引导构件160的内部与第1燃烧室30之间是封闭的。第2端开口部162的直径大于第2连通孔165中的每一个的开口直径。多个第2连通孔165利用由金属制的粘合带形成的第2封闭构件167而从筒状壁部164的内侧被封闭。
图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A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同样地运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利用图1至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的筒状引导构件、第2端开口部及第2连通孔的配置而言,只要在能够利用封闭构件的破裂压之差而阻止燃烧气体从第1燃烧室流入第2燃烧室的范围内,则不受限于实施例。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内包括各种形式的变形,这些变形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明确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的情形,均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顶板、位于与所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周壁部,
所述壳体内被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分离为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的所述顶板侧的第1燃烧室、和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的所述底板侧的第2燃烧室,所述隔壁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
在所述底板配置有使所述第1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1点火器、和使所述第2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2点火器,
在所述第1点火器与所述隔壁的第1连通孔之间,配置有在筒状壁部具有第2连通孔的筒状引导构件,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以第1端开口部位于所述底板侧、第2端开口部与隔壁的第1连通孔连接、且不使第1燃烧室和第2燃烧室直接连通的方式包围着所述第1点火器而配置,
所述第2端开口部或所述第1连通孔以面向所述第1燃烧室的状态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2连通孔以面向所述第2燃烧室的状态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小于所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2.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顶板、位于与所述顶板在轴向上相对的位置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周壁部,
所述壳体内被沿半径方向配置的隔壁而分离为收纳有第1气体发生剂的所述顶板侧的第1燃烧室、和收纳有第2气体发生剂的所述底板侧的第2燃烧室,所述隔壁具有一个包含贯穿孔的第1连通孔,
在所述底板配置有使所述第1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1点火器、和使所述第2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2点火器,
在所述第1点火器与所述隔壁的第1连通孔之间,配置有在筒状壁部具有第2连通孔的筒状引导构件,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以第1端开口部位于所述底板侧、第2端开口部侧进入所述第1连通孔内而面向第1燃烧室内的方式包围着所述第1点火器而配置,
所述第2端开口部以面向所述第1燃烧室的状态被第1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2连通孔以面向所述第2燃烧室的状态被第2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小于所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连通孔,仅在与所述筒状壁部的面向所述第2点火器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第1封闭构件和所述第2封闭构件由相同材质及相同厚度的材料制成,
所述第2连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第2连通孔的各自的孔径小于所述第2端开口部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将所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设为1时,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为0.9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具有向内侧方向突出的环状面部,所述第1封闭构件相对于所述环状面部从内侧配置而使所述第2端开口部封闭,
所述第2封闭构件相对于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从内侧配置而使所述第2连通孔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连通孔,仅在与所述筒状壁部的面向所述第2点火器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第1封闭构件和所述第2封闭构件由相同材质及相同厚度的材料制成,
所述第2连通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第2连通孔的各自的孔径小于所述第2端开口部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将所述第2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设为1时,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破裂压力为0.9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第2端开口部具有向内侧方向突出的环状面部,所述第1封闭构件相对于所述环状面部从内侧配置而使所述第2端开口部封闭,
所述第2封闭构件相对于所述筒状引导构件的筒状壁部从内侧配置而使所述第2连通孔封闭。
CN201780064222.1A 2016-11-10 2017-10-16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098630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9327 2016-11-10
JP2016-219327 2016-11-10
PCT/JP2017/037319 WO2018088134A1 (ja) 2016-11-10 2017-10-16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065A CN109863065A (zh) 2019-06-07
CN109863065B true CN109863065B (zh) 2021-09-03

Family

ID=6211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222.1A Active CN109863065B (zh) 2016-11-10 2017-10-16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1534B2 (zh)
JP (1) JP6908619B2 (zh)
KR (1) KR102309123B1 (zh)
CN (1) CN109863065B (zh)
DE (1) DE112017005654T5 (zh)
WO (1) WO20180881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8663B1 (ko) * 2016-08-29 2021-08-11 주식회사 다이셀 가스 발생기
JP6714495B2 (ja) * 2016-11-10 2020-06-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797072B2 (ja) * 2017-05-01 2020-12-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7233855B2 (ja) * 2018-05-22 2023-03-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US11484855B2 (en) * 2018-05-29 2022-11-01 Daicel Corporation Gas generator
JP7190320B2 (ja) * 2018-10-12 2022-12-15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7085960B2 (ja) * 2018-10-22 2022-06-17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11548470B2 (en) * 2020-12-22 2023-01-10 Autoliv Asp, Inc. Inflator for a passive vehicle safety device
JP2023000015A (ja) * 2021-06-17 2023-01-0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9388A (zh) * 1996-09-09 1999-09-22 大西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量可变的驾驶员侧混合式充气机
DE102008033442A1 (de) * 2008-07-16 2010-01-21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mit Distanzstück
CN105644491A (zh) * 2016-01-04 2016-06-08 百利得(湖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延迟引爆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3494A (en) * 1996-08-07 1998-09-08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DE69923054T2 (de) * 1998-09-28 2005-05-2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akai Gasgenerator für luftsack und luftsackvorrichtung
TW469235B (en) * 1999-10-04 2001-12-21 Daicel Chem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air bag device
JP2003089339A (ja) * 2000-10-31 2003-03-2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354774A4 (en) * 2000-12-26 2005-03-23 Nippon Kayaku Kk GAS GENERATOR
JP4970671B2 (ja) * 2001-08-27 2012-07-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3965050B2 (ja) * 2001-12-26 2007-08-2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EP1473202A1 (en) * 2002-02-06 2004-11-03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Gas generator
US6966578B2 (en) * 2003-01-24 2005-11-22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output, toroidal-shaped pyrotechnic inflator
US6983956B2 (en) * 2003-08-14 2006-01-1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tage pyrotechnic inflator
US7044502B2 (en) * 2004-02-24 2006-05-16 Key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tage pyrotechnic driver inflator
US7950693B2 (en) 2008-05-20 2011-05-31 Autoliv Asp, Inc. Dual stage inflator
CN103124658B (zh) * 2011-05-12 2017-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充气装置及安全气囊装置
KR102288663B1 (ko) * 2016-08-29 2021-08-11 주식회사 다이셀 가스 발생기
JP6714495B2 (ja) * 2016-11-10 2020-06-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9388A (zh) * 1996-09-09 1999-09-22 大西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量可变的驾驶员侧混合式充气机
DE102008033442A1 (de) * 2008-07-16 2010-01-21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mit Distanzstück
CN105644491A (zh) * 2016-01-04 2016-06-08 百利得(湖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延迟引爆充气式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8619B2 (ja) 2021-07-28
KR102309123B1 (ko) 2021-10-06
KR20190077339A (ko) 2019-07-03
DE112017005654T5 (de) 2019-09-05
US10981534B2 (en) 2021-04-20
US20190241149A1 (en) 2019-08-08
CN109863065A (zh) 2019-06-07
JPWO2018088134A1 (ja) 2019-09-26
WO2018088134A1 (ja)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065B (zh) 气体发生器
US9487182B2 (en)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US8011303B2 (en) Gas generator
EP2957468B1 (en) Gas generator
US10974687B2 (en) Gas generator
CN109311445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9641567B (zh) 气体发生器
JP2011207326A (ja) ガス発生器
US20220276030A1 (en) Gas Generator
US10981535B2 (en) Gas generator
WO2017179421A1 (ja) ガス発生器
US20220268558A1 (en) Gas generator
JP4576282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KR20150024310A (ko) 가스 발생기
WO2016189971A1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5202825A (ja) 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