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619A -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9619A
CN104919619A CN201380070050.0A CN201380070050A CN104919619A CN 104919619 A CN104919619 A CN 104919619A CN 201380070050 A CN201380070050 A CN 201380070050A CN 104919619 A CN104919619 A CN 104919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joint portion
storage battery
group
conj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00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9619B (zh
Inventor
池田光希
外薗清志
宫下敏也
樱井智纮
中村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19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9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4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9Composit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具有:蓄电池框架(20),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经由多个第一结合部(40)而被结合固定在车身(12)上;电池(30),其经由多个第二结合部(50)而被结合固定在蓄电池框架(20)上;延展性部件(52、54),其被架设于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结构,其利用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来使蓄电池框架成形,并将之固定于被配置在地板部的下表面的左右处的侧边框架(车身侧)上,其中,所述蓄电池框架对被配置在电动汽车的地板部的下侧处的驱动用蓄电池(电池)进行支承(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3606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驱动用蓄电池经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而被支承于侧边框架上,因此,在由于车辆的碰撞而使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上时,存在于该蓄电池框架上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并且存在驱动用蓄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可能性。如此,在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上时,在对驱动用蓄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的结构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载荷被输入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也能够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具有:蓄电池框架,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经由多个第一结合部而被结合固定在车身上;电池,其经由多个第二结合部而被结合固定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延展性部件,其被架设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延展性部件被架设于将蓄电池框架结合固定在车身上的第一结合部、与将电池结合固定在蓄电池框架上的第二结合部之间。因此,即使载荷被输入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且在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产生裂纹,也通过延展性部件而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所述延展性部件被架设于邻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延展性部件被架设于邻接的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因此,延展性部件采用紧凑的结构即可,从而抑制了由设置有延展性部件所引起的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增加。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由邻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构成的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所述延展性部件以将所述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结或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的方式而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方式,由邻接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构成、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分离的多个结合组,通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而被连结、或者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而被连结。因此,在通过于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而使结合组连结的情况下,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被输入有载荷并在结合组之间产生了裂纹,也稳定地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而且,在通过于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而使结合组连结的情况下,即使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载荷并在结合组之间产生了裂纹,也稳定地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由相邻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构成的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所述延展性部件以将所述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的方式而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方式,由邻接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构成、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分离的多个结合组,通过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而被连结。因此,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有载荷并在结合组之间产生了裂纹,也稳定地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所述延展性部件被形成为平板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方式,延展性部件被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延展性部件采用简单的结构即可。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所述蓄电池框架具有蓄电池框架上部和蓄电池框架下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部和蓄电池框架下部通过使各自的外周部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封闭截面,所述延展性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封闭截面内。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方式,延展性部件被设置于蓄电池框架内,所述蓄电池框架被设为封闭截面结构。因此,即使蓄电池框架上被输入有载荷,也有效地抑制了在该蓄电池框架上产生裂纹的情况,并更稳定地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七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为,在第六方式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中,所述延展性部件具有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通过使各自的凸缘部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封闭截面,所述外周部侧的所述上部部件的凸缘部和所述下部部件的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蓄电池框架下部的外周部之间而被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七方式,将延展性部件设为封闭截面结构,并且上部部件的凸缘部和下部部件的凸缘部被夹在蓄电池框架上部的外周部与蓄电池框架下部的外周部之间而被相互接合。因此,提高了蓄电池框架中的耐冲击性,并且即使蓄电池框架上被输入有载荷,也有效地抑制了在该蓄电池框架上产生裂纹的情况。由此,更稳定地抑制了电池从蓄电池框架上脱落的情况。
发明效果
以上,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即使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被输入有载荷,也能够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能够紧凑地构成延展性部件,从而能够对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方式,即使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从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有载荷,也能够稳定地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方式,即使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从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有载荷,也能够稳定地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方式,能够简单地构成延展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方式,即使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上被输入有载荷,也能够更稳定地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七方式,能够提高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中的耐冲击性,并且即使蓄电池框架上被输入有载荷,也能够更稳定地对电池从该蓄电池框架上的脱落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改变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B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C-C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D-D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E-E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改变例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的F-F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的改变例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的G-G线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在各附图中所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UP设为车身上方,将箭头标记FR设为车身前方,将箭头标记OUT设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记载而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身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身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电动汽车等车辆所应用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具有:在构成车辆的地板的金属制的地板面板(车身)12上经由多个第一结合部40而被结合固定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电池组框架)20、经由多个第二结合部50而被结合固定在该蓄电池框架20上作为电池的燃料电池电池组30、被架设于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多个(例如两个)延展性部件52、54。
地板面板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上具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通道部14,在该通道部14的左右两侧中的车身前方侧上,设置有在从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截面上呈凹状的左右一对前侧安装部16。而且,在通道部14的左右两侧中的车身后方侧,设置有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截面上呈凹状的左右一对后侧安装部18。
在各前侧安装部16上,于车身前后方向上并排地形成有两个用于使凸缘螺栓92插穿的贯穿孔16A,并且在各后侧安装部18上,形成有一个用于使凸缘螺栓92插穿的贯穿孔18A。通过利用凸缘螺栓92及螺母94而将蓄电池框架20结合固定在各前侧安装部16以及各后侧安装部18上,从而将该蓄电池框架20配置在地板面板12的车身下方侧上(参照图3)。
蓄电池框架20至少具有作为蓄电池框架上部的平板状的上部框架22、和作为蓄电池框架下部的托盘状的下部框架24。如图2所示,上部框架22与后述的燃料电池电池组30的外部装饰部32的形状一起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前端中央部向车身前方侧伸出的“凸”型形状,并且下部框架24也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的“凸”型形状。
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下部框架24具有: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凸”型形状的平板状的底部25、被一体地直立设置于底部25的边缘部上的侧壁部26、从侧壁部26的上端部朝向外侧一体地伸出的平板状的外伸部(外周部)27,在俯视观察时包括外伸部27的外部形状被设为,与上部框架22相同的尺寸。
而且,通过利用粘合剂以及螺栓和螺母(省略图示)而将下部框架24的外伸部27与上部框架22的外周部23接合,从而构成矩形封闭截面结构的蓄电池框架20。因此,在外周部23(外伸部27)的左右两侧部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用于使螺栓插穿的贯穿孔21(参照图2)。
此外,向外周部23的车身前方侧突出的前端中央部被设为突出部23A,向外伸部27的车身前方侧突出的前端中央部被设为突出部27A。而且,在外周部23的突出部23A中的左右两侧部上,各形成有两个于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的贯穿孔23B,并且在外周部23的后端部中的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个贯穿孔23C。
此外,在外伸部27的突出部27A中的左右两侧部上,各形成有两个于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与贯穿孔23B连通的)贯穿孔27B,并且在外伸部27的后端部中的左右两侧,各形成有一个(与贯穿孔23C连通的)贯穿孔27C。这些各个贯穿孔23B、23C、27B、27C成为用于将蓄电池框架20结合在地板面板12上的轴环部件48以及凸缘螺栓92的插穿孔(参照图1、图3)。
此外,在外周部23的突出部23A上,与各两个的贯穿孔23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邻接地形成有各一个贯穿孔23D,并且在外周部23的后端部中的左右两侧,与各一个的贯穿孔23C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邻接地形成有各一个贯穿孔23E。这些各个贯穿孔23D、23E成为用于将后述的燃料电池电池组30结合在蓄电池框架20上的焊装螺孔塞98的后让孔(参照图3)。
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部框架22与下部框架24之间设置作为中间部件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加固框架28,从而使蓄电池框架20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在该加固框架28上,一体地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28A,各凹部28A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的上表面上。
而且,加固框架28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上部框架22的下表面上,并且加固框架28的外周部28B被夹在上部框架22的外周部23与下部框架24的外伸部27之间而被相互接合。通过该加固框架28而使蓄电池框架20的强度(刚性)提高。
另外,图示的加固框架28位于与各贯穿孔23D、23E对应的位置处,并形成有该凹部28A,从而能够容许焊装螺孔塞98。此外,在加固框架28的外周部28B上,形成有用于插穿轴环部件48的贯穿孔28C。
如图1至图3所示,燃料电池电池组30的外部装饰部32利用金属(或者也可以是树脂)而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凸形状的箱状,在该外部装饰部32的下端边缘部中的多个部位处,一体地形成有向外方侧突出的脚部34。详细而言,在向外部装饰部32的车身前方侧突出的前端中央部的左右两侧壁32A的下端部、和外部装饰部32的后壁32B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上,分别突出设置有脚部34。
而且,在各脚部34上,形成有用于插穿后述的轴环部件38以及凸缘螺栓96的贯穿孔34A。另外,各贯穿孔34A内从车身下方侧被插入有附带加固用的凸缘的圆筒状部件36,作为其轴心部的圆筒部36A的外周面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各贯穿孔34A的内周面上。
在将燃料电池电池组30结合在蓄电池框架20上时,圆筒状的轴环部件38被插入到圆筒状部件36的圆筒部36A中的贯穿孔内,该轴环部件38的下端面和圆筒状部件36的凸缘部36B的下表面与后述的延展性部件52、54的上表面相接触(参照图3)。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部框架22的上表面侧,在邻接的前侧的贯穿孔23B(第一结合部40)与贯穿孔23D(第二结合部50)之间、以及邻接的贯穿孔23C(第一结合部40)与贯穿孔23E(第二结合部50)之间,分别架设有大致呈椭圆形状的延展性部件52、54。
各延展性部件52、54作为一个示例而利用高张力钢板或者超高张力钢板而成形为平板状,在各延展性部件52、54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与贯穿孔23B、23D连通的贯穿孔52A、52B、以及与贯穿孔23C、23E连通的贯穿孔54A、54B。
另外,如图2所示,延展性部件52和延展性部件54分别根据邻接的贯穿孔23B与贯穿孔23D之间的距离、以及邻接的贯穿孔23C与贯穿孔23E之间的距离而适当地决定其大小。因此,在采用图示的蓄电池框架20的情况下,延展性部件54被形成为与延展性部件52相比而较大的尺寸。
此外,各延展性部件52、54通过粘合剂而分别被接合在上部框架22的上表面上,并与上部框架22被一体化。而且,如图3所示,在各延展性部件52、5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下表面上,分别预先设置有与各贯穿孔52B、54B同轴地连通的焊装螺孔塞98。
此外,如图3所示,在蓄电池框架20的外伸部27的下侧,设置有至少覆盖侧壁部26的金属制的加固部件42。该加固部件42通过将上部面板44的凸缘部44A与下部面板46的凸缘部46A相互接合,从而被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并且在上部面板44以及下部面板46上,分别形成有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贯穿孔44B、46B。
而且,该贯穿孔44B、46B内插穿有以金属制(例如铁制)而形成的圆筒状的轴环部件48,该外周面48A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上部面板44以及下部面板46上。此外,该轴环部件48从上部面板44的上表面向车身上方侧突出,并分别被插穿于贯穿孔27B、23B、52A、以及贯穿孔27C、23C、54A中。
另外,该加固部件42的上部面板44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外伸部27的下表面、侧壁部26的外表面和底部25的下表面的各自的一部分上。因此,如图3所示,上部面板44以沿着外伸部27、侧壁部26和底部25的形状的方式,使其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弯曲成截面大致呈“L”字状。而且,下部面板46以与上部面板44构成矩形形状的封闭截面形状的方式,使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弯曲成截面大致呈倒“L”字状。
此处,对蓄电池框架20的相对于地板面板12的第一结合部40的结构以及燃料电池电池组30的相对于蓄电池框架20的第二结合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延展性部件52侧的第一结合部40以及第二结合部50、和延展性部件54侧的第一结合部40以及第二结合部50为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采用延展性部件52侧作为示例而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结合部4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加固部件42的贯穿孔44B、46B内,并被接合于该加固部件42上。因此,在将加固部件42安装在外伸部27的下侧时,使轴环部件48从车身下方侧插穿于外伸部27(突出部27A)以及外周部23(突出部23A)的各贯穿孔27B、23B、和延展性部件52的贯穿孔52A中。
而且,使凸缘螺栓92从车身下方侧插穿于轴环部件48的贯穿孔48B内,并从被形成在地板面板12的前侧安装部16上的各贯穿孔16A向车身上方侧突出,且与螺母94拧合。另外,延展性部件54侧、即后侧安装部18侧也同样地以这种方式被结合。由此,蓄电池框架20被结合固定在地板面板12上。而且,包括该轴环部件48在内的结合部位被设为第一结合部40。
接下来,对第二结合部5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将燃料电池电池组30的脚部34(详细而言,被一体地设置于贯穿孔34A内的圆筒状部件36的凸缘部36B)配置在蓄电池框架20(上部框架22)的上表面上。而且,从车身上方侧将轴环部件38插入于圆筒状部件36的贯穿孔内,并使该轴环部件38的贯穿孔38A、和延展性部件52的贯穿孔52B连通。
接下来,将嵌入有外径被设为圆筒状部件36的外径以上的垫圈97的凸缘螺栓96,从车身上方侧插穿于轴环部件38的贯穿孔38A内,并与被设置于延展性部件52的下表面上的焊装螺孔塞98拧合。另外,延展性部件54侧也同样地以这种方式被结合。由此,燃料电池电池组30被结合固定在蓄电池框架20上,并且该结合部位被设为第二结合部50。即,燃料电池电池组30经由延展性部件52、54而被固定在蓄电池框架20上。
关于以上述的方式而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由此被输入的碰撞载荷的一部分被传递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蓄电池框架20上。此处,在该蓄电池框架20的车辆前侧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以及车辆后侧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分别架设有延展性部件52、54。
因此,即使碰撞载荷的一部分被输入到变形限度较低的蓄电池框架20上,从而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通过延展性部件52、54来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另外,在车辆发生了前面碰撞或者后面碰撞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此外,即使由于通过路面障碍物而使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从而产生了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通过延展性部件52、54来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而且,由于该延展性部件52、54被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其结构采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并且由于其被架设于邻接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因此采用紧凑的结构即可。因此,即使为设置有延展性部件52、54的结构,也能够抑制车辆中的重量的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该改变例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56、58各自被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并且被一体地设置在蓄电池框架20内,所述蓄电池框架20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
如图5所示,延展性部件56具有作为上部部件的上部面板62、和作为下部部件的下部面板64,并通过使上部面板62的凸缘部62A和下部面板64的凸缘部64A相互接合,从而被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
在上部面板62以及下部面板64上,分别形成有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贯穿孔62B、64B。在贯穿孔62B、64B中插穿有轴环部件48,并且轴环部件48的外周面48A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上部面板62以及下部面板64上。
在上部面板62上,形成有向车身上方侧突出的、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隆起部63,在该隆起部63的中心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凸缘螺栓96插穿的贯穿孔63A。而且,在该隆起部6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贯穿孔63A同轴地连通的焊装螺孔塞98。
蓄电池框架20在上部框架22与下部框架24之间具有加固框架28,在上部框架22、加固框架28和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上,分别形成有使轴环部件48插穿的贯穿孔22A、28C、25A。而且,在上部框架22与加固框架28上,形成有使隆起部63从上部框架22的上表面突出的贯穿孔22B、28D,并在加固框架2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形成有弯曲成阶梯状的弯曲部28E。
因此,该蓄电池框架20以如下的方式而被装配。首先,虽然在下部框架24内设置延展性部件56,但此时,将轴环部件48的下端部插穿于被形成在底部25上的贯穿孔25A内。而且,通过粘合剂而将延展性部件56的下部面板64的至少凸缘部64A的下表面接合在下部框架24的外伸部27的上表面上。
接下来,虽然将加固框架28覆盖在延展性部件56上,但此时,将轴环部件48插穿于贯穿孔28C中,且将隆起部63插穿于贯穿孔28D中。而且,通过粘合剂而将加固框架28的至少外周部28B的下表面接合在延展性部件56的上部面板62中的凸缘部62A的上表面上,并且通过粘合剂而将加固框架28的弯曲部28E的下表面接合在延展性部件56的上部面板62中的凸缘部62A的上表面以及底部25的上表面上。
最后,虽然将上部框架22覆盖在加固框架28上,但此时,将轴环部件48插穿于贯穿孔22A中,且将隆起部63插穿于贯穿孔22B中。而且,通过粘合剂而将上部框架22的至少外周部23的下面接合在加固框架28的外周部28B的上表面上。由此,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56一体地设置在蓄电池框架20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架设有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56,因此能够牢固地将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结合,并且能够提高蓄电池框架20中的耐冲击性。
因此,能够有效地对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进行抑制,并且即使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稳定地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另外,由于延展性部件58侧与延展性部件56侧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只要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52、54、56、58为被架设于邻接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形状即可,而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因此,在下文中,即使为与图4、图5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但对于被架设于邻接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也标记符号56、58,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也包括改变例)相同的部位上,标记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也包括共同的作用)。
此外,在下文中,将邻接的第一结合部40和第二结合部50设为一个结合组,并将车辆左前侧设为结合组60、将车辆右前侧设为结合组70、将车辆左后侧设为结合组80、将车辆右后侧设为结合组90。即,各结合组60、70、80、90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如图6所示,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前侧,通过于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6而使车辆左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侧的结合组70连结,而在车辆后侧,通过于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8而使车辆左侧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侧的结合组90连结。另外,由于延展性部件66与延展性部件68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处采用延展性部件66作为示例而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延展性部件66具有作为上部部件的上部面板72、和作为下部部件的下部面板74,并通过使上部面板72的凸缘部72A和下部面板74的凸缘部74A相互接合,从而被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
在上部面板72以及下部面板74上,分别形成有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贯穿孔72B、74B。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贯穿孔72B、74B中,并且轴环部件48的外周面48A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上部面板72以及下部面板74上。
在上部面板72上,形成有向车身上方侧突出的、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隆起部73,在该隆起部73的中心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凸缘螺栓96插穿的贯穿孔73A。而且,在该隆起部7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贯穿孔73A同轴地连通的焊装螺孔塞98。
蓄电池框架20在上部框架22与下部框架24之间具有加固框架28,在上部框架22、加固框架28和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上,形成有分别使轴环部件48插穿的贯穿孔22A、28C、25A。而且,在上部框架22与加固框架28上,形成有使隆起部73从上部框架22的上表面突出的贯穿孔22B、28D,并在加固框架2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形成有弯曲成阶梯状的弯曲部28E。
因此,通过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相同的方式来装配蓄电池框架20,从而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6一体地设置在该蓄电池框架20的内部。另外,延展性部件68也同样被一体地设置在蓄电池框架20的内部。
根据这种结构,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6、68架设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并且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和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通过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6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连结,且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和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通过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8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连结。
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尤其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时的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以及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
而且,即使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稳定地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延展性部件66、68只要为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连结、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连结的形状即可,而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因此,在下文中,即使为与图6、图7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但也对左右的结合组60、70以及左右的结合组80、90连结的延展性部件标记符号66、68,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上,标记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也包括共同的作用)。
如图8所示,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左侧,通过于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延展性部件76而使车辆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后侧的结合组80连结,而在车辆右侧,通过于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延展性部件78而使车辆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后侧的结合组90连结。
换言之,在车辆左侧,车辆前侧的延展性部件56和车辆后侧的延展性部件58通过延展性部件76而被连结,而在车辆右侧,车辆前侧的延展性部件56和车辆后侧的延展性部件58通过延展性部件78而被连结。另外,如图9所示,延展性部件56、58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此外,由于延展性部件76和延展性部件78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处采用延展性部件76作为示例而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被设置于车辆左侧的延展性部件76对结合组60中的第一结合部40与结合组80中的第一结合部40进行连结。详细而言,在车辆左侧,在结合组60的前后排列的第一结合部40之中,于后侧的第一结合部40上,在延展性部件56与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之间配置并接合有延展性部件76的前端部76A,并且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该前端部76A的贯穿孔76C中。而且,在结合组80的第一结合部40上,在延展性部件58与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之间配置并接合有延展性部件76的后端部76B,并且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该后端部的贯穿孔76D中。
根据这种结构,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56、58架设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并且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延展性部件56)和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延展性部件58)通过延展性部件76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连结,且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70(延展性部件56)和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延展性部件58)通过延展性部件78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连结。
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尤其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从车身宽度方向被输入时的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以及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的裂纹(或者破断)的产生。
而且,即使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稳定地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而且,由于左右各自的延展性部件76、78包括车辆前侧的结合组60、70中的第一结合部40、和车辆后侧的结合组80、90中的第一结合部40,而对延展性部件56与延展性部件58进行连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电池框架20的强度(刚性)。
(第三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该改变例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77被构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并分别将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连结,且将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连结。
该延展性部件77具有作为上部部件的上部面板82、和作为下部部件的下部面板84,并通过使上部面板82的凸缘部82A和下部面板84的凸缘部84A相互接合,从而被构成为封闭截面形状。
在上部面板82以及下部面板84上,形成有各自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连通的贯穿孔82B、84B。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贯穿孔82B、84B中,并且轴环部件48的外周面48A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上部面板82以及下部面板84上。
此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上部面板82上,形成有向车身上方侧突出的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隆起部,在该隆起部的中心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凸缘螺栓96插穿的贯穿孔。而且,在该隆起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该贯穿孔同轴地连通的焊装螺孔塞98。
根据这种结构,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77架设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并且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和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通过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77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连结,且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和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通过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77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连结。
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尤其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从车身宽度方向被输入时的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以及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的裂纹(或者破断)的产生。
而且,即使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或者在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产生裂纹(或者断裂),也能够稳定地抑制或防止燃料电池电池组30从蓄电池框架20上脱落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也包括共同的作用)。此外,图12中的C-C线的向视剖视图与图7相同。
如图12、图13所示,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组合了的形状。即,在车辆前侧,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66而对车辆左侧中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侧中的结合组70进行连结,而在车辆后侧,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68而对车辆左侧中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侧中的结合组90进行连结。
而且,在车辆左侧,通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86而对延展性部件66与延展性部件68进行连结,而在车辆右侧,通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展性部件88而对延展性部件66与延展性部件68进行连结。详细而言,在延展性部件66的后端部66A上分别接合有延展性部件86、88的前端部86A、88A,而在延展性部件68的前端部68A上分别接合有延展性部件86、88的后端部86B、88B。
根据这种结构,将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延展性部件66、68架设在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并且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延展性部件66)和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延展性部件68)通过延展性部件86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连结,且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延展性部件66)和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延展性部件68)通过延展性部件88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连结。
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碰撞载荷从车身前后方向或者车辆宽度方向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以及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的裂纹(或者破断)、还有车辆左前侧的结合组60与车辆左后侧的结合组8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以及车辆右前侧的结合组70与车辆右后侧的结合组90之间的裂纹(或者断裂)的产生。
(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如图14、图15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左右各自的延展性部件76、78而对车辆前侧的结合组60、70中的第一结合部40、和车辆后侧的结合组80、90中的第一结合部40进行连结。
即,例如在车辆左侧,在结合组60的前后排列的第一结合部40之中,于后侧的第一结合部40上,在延展性部件66与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之间配置并接合有延展性部件76的前端部76A,并且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该前端部76A的贯穿孔76C中。而且,在结合组80的第一结合部40上,在延展性部件68与下部框架24的底部25之间配置并接合有延展性部件76的后端部76B,并且轴环部件48被插穿于该后端部76B的贯穿孔76D中。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左右各自的延展性部件76、78包括车辆前侧的结合组60、70中的第一结合部40、和车辆后侧的结合组80、90中的第一结合部40而被接合,并对延展性部件66与延展性部件68进行了连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电池框架20的强度(刚性)。
此外,虽然在前端部86A、88A被接合在延展性部件66的后端部66A上、后端部86B、88B被接合在延展性部件68的前端部68A上的情况下,在过大的载荷被输入到蓄电池框架20上时有可能出现该接合部分的断裂(剥离),但在采用延展性部件76、78的情况下,由于包括车辆前侧的第一结合部40与车辆后侧的第一结合部40而被接合,因此不存在这种可能。
以上,虽然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也可以在未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金属部件)并不限定于以高张力钢板或超高张力钢板成形而成的部件,也可以利用具有某种程度的硬度的铝合金或铁等来成形。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并不限定于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在蓄电池框架20上的结构,也可以为通过例如铆钉等的接合部件而被接合的结构。此外,延展性部件76、78相对于延展性部件56、58的接合、延展性部件76、78或者延展性部件86、88相对于延展性部件66、68的接合、以及上部面板的凸缘部与下部面板的凸缘部之间的接合,只要通过点焊接或粘合剂等来接合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延展性部件并不限定于被架设在邻接的第一结合部40与第二结合部50之间这样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框架20并不限定于对燃料电池电池组30进行支承的结构。
符号说明
10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12 地板面板(车身);
20 蓄电池框架;
22 上部框架(蓄电池框架上部);
23 外周部;
24 下部框架(蓄电池框架下部);
27 外伸部(外周部);
30 燃料电池电池组(电池);
40 第一结合部;
50 第二结合部;
52 延展性部件;
54 延展性部件;
56 延展性部件;
58 延展性部件;
60 结合组;
62 上部面板(上部部件);
64 下部面板(下部部件);
66 延展性部件;
68 延展性部件;
70 结合组;
72 上部面板(上部部件);
74 下部面板(下部部件);
76 延展性部件;
77 延展性部件;
78 延展性部件;
80 结合组;
82 上部面板(上部部件);
84 下部面板(下部部件);
86 延展性部件;
88 延展性部件;
90 结合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具有:
蓄电池框架,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经由多个第一结合部而被结合固定在车身上;
电池,其经由多个第二结合部而被结合固定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
延展性部件,其被架设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延展性部件被架设于邻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由邻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构成的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
所述延展性部件以将所述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结或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的方式而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由相邻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构成的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分离,
所述延展性部件以将所述多个结合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结的方式而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延展性部件被形成为平板状。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蓄电池框架具有蓄电池框架上部和蓄电池框架下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部和蓄电池框架下部通过使各自的外周部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封闭截面,
所述延展性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封闭截面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延展性部件具有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通过使各自的凸缘部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封闭截面,
所述外周部侧的所述上部部件的凸缘部和所述下部部件的凸缘部被夹在所述蓄电池框架上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蓄电池框架下部的外周部之间而被相互接合。
CN201380070050.0A 2013-01-09 2013-01-09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Active CN104919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0244 WO2014109024A1 (ja) 2013-01-09 2013-01-09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9619A true CN104919619A (zh) 2015-09-16
CN104919619B CN104919619B (zh) 2017-07-18

Family

ID=5116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050.0A Active CN104919619B (zh) 2013-01-09 2013-01-09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94772B2 (zh)
EP (1) EP2945203B1 (zh)
JP (1) JP5975116B2 (zh)
KR (1) KR101645147B1 (zh)
CN (1) CN104919619B (zh)
CA (1) CA2897705C (zh)
RU (1) RU2601989C1 (zh)
WO (1) WO20141090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2484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9203955A (zh) * 2017-07-05 2019-01-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搭载结构
CN111081924A (zh) * 2018-10-03 2020-04-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箱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4334B2 (ja) * 2013-12-25 2016-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異種材料の接合構造
JP5971235B2 (ja) * 2013-12-25 2016-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JP6171946B2 (ja) * 2014-01-22 2017-08-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DE102014108160A1 (de) * 2014-06-11 2015-12-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Unterboden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492734B2 (ja) * 2015-02-17 2019-04-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DE102016203209B4 (de) * 2016-02-29 2020-11-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Zumindest teilweise elektrisch betreibbares Kraftfahrzeug
JP6255438B2 (ja) * 2016-03-17 2017-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WO2018033880A2 (en) 2016-08-17 2018-02-22 Shape Corp. Battery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O2018127832A1 (en) 2017-01-04 2018-07-12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structure with nodal modularity
JP6686948B2 (ja) * 2017-03-23 2020-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WO2018213306A1 (en)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WO2018213475A1 (en)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WO2018213383A1 (en)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retention and support features
CN111108015A (zh) 2017-09-13 2020-05-05 形状集团 具有管状外围壁的车辆电池托盘
CN111201155A (zh) 2017-10-04 2020-05-26 形状集团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托盘底板组件
DE102017221260A1 (de) * 2017-11-28 2019-05-29 Thyssenkrupp Ag Batteriegehäuse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wendung
WO2019169080A1 (en) 2018-03-01 2019-09-06 Shape Corp. Cool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vehicle battery tray
US11688910B2 (en) 2018-03-15 2023-06-27 Shape Corp. Vehicle battery tray having tub-based component
US11059361B2 (en) * 2018-09-04 2021-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 support and isolatio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JP6797875B2 (ja) * 2018-10-03 2020-1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7062604B2 (ja) * 2019-02-12 2022-05-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6937A (ja) * 1999-12-15 2001-08-31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パック
JP2001283938A (ja) * 2000-04-03 2001-10-12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CN101128946A (zh) * 2005-02-25 2008-02-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08277049A (ja) * 2007-04-26 2008-11-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357A (ja) * 1992-10-06 1994-04-26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保持構造
US6085854A (en) * 1994-12-13 2000-07-11 Nissan Motor Co., Ltd. Battery frame structure for electric motorcar
JP3606415B2 (ja) 1996-11-27 2005-01-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トレー
FR2813253B1 (fr) * 2000-08-25 2002-11-01 Renault Agencement de securite pour le montage d'une batterie
JP200618229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4749774B2 (ja) * 2005-06-16 2011-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4684977B2 (ja) 2006-10-06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搭載構造
JP5173182B2 (ja) * 2006-11-13 2013-03-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ユニット
JP5151363B2 (ja) * 2007-09-28 2013-02-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ケース
CN102481831B (zh) * 2009-05-28 2015-06-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JP4924684B2 (ja) 2009-09-15 2012-04-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5408441B2 (ja) * 2010-01-18 2014-02-0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ケース
JP5541100B2 (ja) 2010-11-10 2014-07-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トレー
JP5926123B2 (ja) * 2012-06-06 2016-05-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070046B2 (ja) * 2012-10-16 2017-0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6937A (ja) * 1999-12-15 2001-08-31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パック
JP2001283938A (ja) * 2000-04-03 2001-10-12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CN101128946A (zh) * 2005-02-25 2008-02-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08277049A (ja) * 2007-04-26 2008-11-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2484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9203955A (zh) * 2017-07-05 2019-01-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搭载结构
CN111081924A (zh) * 2018-10-03 2020-04-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箱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5203A4 (en) 2015-12-23
CA2897705C (en) 2018-02-13
JP5975116B2 (ja) 2016-08-23
EP2945203A1 (en) 2015-11-18
RU2601989C1 (ru) 2016-11-10
JPWO2014109024A1 (ja) 2017-01-19
US9694772B2 (en) 2017-07-04
CN104919619B (zh) 2017-07-18
US20150343971A1 (en) 2015-12-03
WO2014109024A1 (ja) 2014-07-17
CA2897705A1 (en) 2014-07-17
BR112015016373A2 (pt) 2017-07-11
EP2945203B1 (en) 2017-08-16
KR20150094709A (ko) 2015-08-19
KR101645147B1 (ko)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9619A (zh)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US9764765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CA2984028C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CN104884288B (zh)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EP3063052B1 (en) Suspension tower and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GB2542943A (en) Vehicle sill reinforcement
US10017209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10252750B2 (en) Vehicular frame
JP2017124687A (ja) 車両後部構造
US20150175109A1 (en) Vehicle body impact absorption structure
CN106458261B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系统
CN102991584A (zh)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03974875A (zh) 车身结构
US20140175839A1 (e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6184369A (zh) 车辆用副车架
KR20170058375A (ko) 차량의 전방 보디 구조체
CN108791503B (zh) 车辆后部结构
KR102554931B1 (ko) 차량의 리어 쿼터부 보강구조
US20150048586A1 (en) Frame unit for bicy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10129376A (ko) 차량용 리어 쿼터부의 d필러 결합 구조
CN102717837A (zh) 活动顶汽车的a柱及活动顶汽车
JP6012938B2 (ja) 車両フロア構造
KR20110020979A (ko) 서스펜션 입력점부 차체 강성 구조
CN201989860U (zh) 一种汽车上边梁结构
JP6103014B2 (ja) 車両フロ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