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1503B - 车辆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1503B
CN108791503B CN201810385558.4A CN201810385558A CN108791503B CN 108791503 B CN108791503 B CN 108791503B CN 201810385558 A CN201810385558 A CN 201810385558A CN 108791503 B CN108791503 B CN 108791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artition wall
side panel
inlet
rear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55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1503A (zh
Inventor
田边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17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009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91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1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1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1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4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43Super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后柱、框架构件、隔离壁和侧面板。后柱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框架构件接合至所述后柱的上部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隔离壁在所述后柱的车辆内侧处,并且接合至所述后柱和所述框架构件以便防水。所述隔离壁将其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侧面板设置在所述后柱、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隔离壁的所述车辆外侧处。所述侧面板构造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经公开了一种结构(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5-113083号),其中,在车辆后部结构中,车顶侧内面板布置在第二边支柱(quarter pillar)和轮罩之间。已经公开了另一种结构(参见日本申请第5,377,047号),其中,作为防止后柱倾斜并支承来自后减振器的载荷的结构,后柱角撑板横跨在减振器基部和车顶纵梁之间,并且加固件横跨在轮罩和车顶纵梁之间。
然而,迄今为止,构成车辆的设计表面的由金属制造的侧面板充当将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的隔离壁。因此,有必要密封侧面板和其他构件之间的缝口以保证水密性。而且,因为侧面板和诸如车顶侧内面板等的构件形成双层结构的金属构件,减轻车重是困难的。构成车辆的设计表面的由金属制造的侧面板对提高车辆的刚度几乎没有贡献。同时,在车辆的轮罩周围,与侧面板的车辆内侧处的刚度有关的车辆框架部,除了在框架构件彼此接合的接合部处之外,彼此分离。结果,车辆框架部很容易受到车辆的扭曲、竖直和左右变形等的影响。因此,期望提高后轮罩周围的刚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使得既能够减轻车重又能够保证刚度。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包括(i)后柱,其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ii)框架构件,其接合至所述后柱的上部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iii)隔离壁,其在所述后柱的车辆内侧处,所述隔离壁接合至所述后柱和所述框架构件以便防水,并且所述隔离壁将所述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以及(iv)侧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后柱、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隔离壁的所述车辆外侧处,所述侧面板构造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在后柱的车辆内侧处,隔离壁水密性地接合至后柱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因此,隔离壁将车辆内侧与外侧分开。因为保证了隔离壁的水密性,并不需要保证构成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的侧面板的水密性,并且侧柱的材料不限于金属。
而且,剪切板(载荷支承壁)通过将隔离壁接合至后柱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而形成。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刚度。
在第二方案中,在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侧面板是树脂构件。
根据上述的第二方案,因为所述侧面板是树脂构件,与采用金属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并且提高了可成形性。
在第三方案中,在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孔由所述后柱、所述框架构件、后地板和后轮罩形成。所述孔由所述隔离壁封闭。
根据上述的第三方案,因为由后柱、框架构件、后地板和后轮罩形成的孔由隔离壁封闭,隔离壁作为载荷支承壁来操作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刚度。
在第四方案中,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案中的任意一个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凹陷形的入口箱部设置在所述侧面板处,并且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入口箱部。
术语“入口部”的含义旨在涵盖供应车辆的能量源所通过的区域,诸如加注管口、电力接收部(充电电缆待被连接到所述电力接收部)等。根据上述的第四方案,因为如上所述地保证了隔离壁的水密性,并不需要保证构成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的侧面板的水密性。因为凹陷形的入口箱部设置在侧面板处并且入口部设置在入口箱部处,并不需要保证侧面板和入口箱部之间的水密性,或入口箱部和入口部之间的水密性。换言之,用于保证入口部周围的水密性的密封结构是不必要的。由此,可以简化结构。
在第五方案中,在根据第四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侧面板和所述入口箱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的第五方案,因为侧面板和入口箱部一体地形成,相较于入口箱部为分离的主体并且装配到侧面板的情况,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
在第六方案中,在根据第四方案或第五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侧面板、所述入口箱部和所述入口部各自由树脂构成。
根据上述的第六方案,相较于侧面板、入口箱部和入口部各自由金属制造的情况,抑制了在车辆后部处的碰撞期间从侧面板和入口箱部传递到入口部的载荷。
在第七方案中,在根据第六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侧面板、所述入口箱部和所述入口部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的第七方案,因为除了侧面板和入口箱部外,入口部也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并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既实现车辆的重量的减轻又实现对刚度的保证。
根据第二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甚至在车辆的重量减轻的同时,可以提高侧面板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第三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刚度。
根据第四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使得能够进一步减轻车辆的重量并消除装配步骤。
根据第五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仍可以进一步减轻车辆的重量。
根据第六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抑制在车辆后部处的碰撞期间加注管、高压电缆等的过度变形。
根据第七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进一步消除车辆的装配步骤。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相关的图1中的支柱的位置被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3是在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相关的图1中的后轮罩附近的车辆后侧部被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4是在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相关的图1中的后轮罩附近的车辆后侧部被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5是在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相关的图1中的后轮罩附近的车辆后侧部被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根据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箭头“前”(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上”(UP)表示车辆上侧,箭头“右”(RH)表示车辆右侧,并且箭头“外”(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S包括后柱10、槽形加强件12、车顶侧内面板13、隔离壁14和侧面板16。槽形加强件12和车顶侧内面板13用作框架构件的实例。
后柱10例如是在车辆后部处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后柱10的上端接合至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顶后横梁(rear header)18。后柱10还接合至后轮罩22的外面板24。后柱10的下端可延伸并接合至车门槛28。车门槛28是在车辆侧部的下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
后轮罩22通过外面板24和内面板25被接合在一起来构造,并且设置在车门槛28的车辆后侧处。内面板25的凸缘部25A接合至外面板24。凸缘部25A和外面板24由密封剂42密封在一起,这样保证水密性。例如,用于由夹子保持的侧面板16的夹子配合部27设置在外面板24处。夹子配合部27的位置和数量不由附图中示出的实例限制。夹子配合部27还可设置在其他位置处,诸如后柱10、隔离壁14等。
后柱10并不局限为一体形成的结构,而是可以为分离的结构,其中,在车辆竖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的后柱构件(未在附图中示出)使用诸如螺栓紧固、铆钉接合等的手段彼此接合。从后柱10向车顶后横梁18延伸的区域可以一体地构造。
槽形加强件12接合至后柱10的上部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槽形加强件12的前端部接合至后柱10的上部。车顶侧内面板13布置在例如后柱10和槽形加强件12的车辆内侧处,并且接合至后柱10和槽形加强件12。闭合截面形成在车顶侧内面板13和槽形加强件12之间,并且闭合截面形成在车顶侧内面板13和后柱10之间。
槽形加强件12的后部朝向车辆下侧延伸并且接合至后端下板20。后地板26设置在后端下板20和后轮罩22之间。
车顶侧加强件30接合至后柱10的上部的车辆前侧。车顶侧加强件30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接合至车顶侧内面板32,如此形成闭合截面。车顶侧外面板(未在附图中示出)接合至车顶侧加强件3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隔离壁14在后柱10的车辆内侧处水密性地接合至后柱10和车顶侧内面板13。隔离壁14将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具体而言,隔离壁14是沿着后轮罩22的外面板2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的末端边缘设置的直立壁部。通孔等未形成在隔离壁14中。隔离壁14在后柱10的一部分处接合至后柱1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在并不对应于后柱10的不同部分处,隔离壁14接合至车顶侧内面板1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如图2中所示,车顶侧内面板13的下端边缘13A叠加于并接合至隔离壁14的上端边缘1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这种接合可以使用诸如铆钉接合等的手段来实施。车顶侧内面板13的下端边缘13A和隔离壁14通过密封剂34而密封在一起,如此保证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的水密性。而且,隔离壁14的上端边缘14A和车顶侧内面板13通过密封剂36而密封在一起,如此保证水密性。
隔离壁14的后端边缘14B沿着例如槽形加强件12和后端下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末端边缘接合。隔离壁14的后端边缘14B还在与其他构件(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接合部处被水密性地接合。
孔40由后柱10、槽形加强件12、后地板26和后轮罩22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孔40由隔离壁14封闭,如此保证其车辆内侧和车辆后侧之间的水密性。载荷支承壁(剪切板)由隔离壁14形成。
侧面板16设置在后柱10、槽形加强件12和隔离壁14的车辆外侧处,构成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并且例如是树脂构件。夹子附接部16A设置在侧面板16的车辆内侧面处。夹子38附接到夹子附接部16A。夹子38被紧密地配合到夹子配合部27中。因此,侧面板16能够附接到车辆侧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隔离壁14将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并且是水密性的。由此,没有必要保证侧面板16处的水密性。结果,侧面板16并不局限于是金属构件;可以采用在重量上较轻的树脂构件。
-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如上所述地构造;其操作在下面进行描述。在根据图1和图2中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S中的后柱10的车辆内侧处,隔离壁14水密性地接合至后柱10以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加强件12和车顶侧内面板13。隔离壁14将其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因为保证了隔离壁14的水密性,没有必要保证构成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的侧面板16处的水密性。由此,侧面板16的材料、设计等受到较少的限制。
在例如将侧面板16变换为树脂的情况下,车辆的轻量化是可能的,并且可以提高侧面板的设计自由度。因为侧面板16是由夹子限制在车辆处的结构,在维护车辆等时容易更换侧面板16。
载荷支承壁(剪切板)通过将隔离壁14接合至后柱10以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加强件12和车顶侧内面板13来形成。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刚度。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S在图1中的后轮罩22附近的车辆后侧部中被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3中的车辆后部结构S中,以凹陷形状的入口箱部41设置在侧面板16中,并且入口部44设置在入口箱部41中。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例如由树脂一体地形成。通孔43形成在入口箱部41中。入口部44可被插入穿过通孔43。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可以由金属一体地形成。盖52设置在入口箱部41处。盖52在未使用入口部44的情况下覆盖入口箱部41。
入口部44例如是加注管口46、充电电缆将被连接到的电力接收部(未在附图中示出)等。如果入口部44是加注管口46,则加注管口46可以被设置在加注管47的上端,或者可以设置在连接至加注管(未在附图中示出)的上端的管路。无论加注管是什么,加注管都不会通到车内,这就要求保证水密性;加注管在车辆外侧通过而到达燃料箱(未在附图中示出)。盖子构件50可以连接到加注管口46上并且也可以从加注管口46分离。加注管口46可以由金属制造并且可以由树脂制造。
如果入口部44是电力接收部,则电力接收部通过高压电缆(未在附图中示出)而与充电装置连接。电力接收部的壳体(未在附图中示出)可以由金属制造并且可以由树脂制造。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因为保证了隔离壁14的水密性,没有必要保证构成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的侧面板16的水密性。凹陷形的入口箱部41设置在侧面板16处,并且入口部44设置在入口箱部41处。由此,没有必要保证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之间的水密性,或者入口箱部41和入口部44之间的水密性。即,在入口部44的周围不需要用于保证水密性的密封结构。由此,可以简化结构。结果,车辆可以进一步减轻车重并且可以消除装配步骤。
因为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一体地形成,相较于入口箱部41是分离的主体并且被装配到侧面板16(参见下面描述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可以简化结构。
如果侧面板16、入口箱部41和入口部44由树脂制造,那么在车辆后部处存在碰撞的情况下,抑制了载荷从侧面板16向入口箱部41和入口部44的传递。结果,可以抑制在车后部处的碰撞期间入口部44的过度变形。作为进一步的结果,可以简化结构,诸如消除了各种保护器、加强支架等。由此,可能进一步减轻车辆的重量。
其他部分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被描述。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4是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S在图1中的后轮罩22附近的车辆后侧部中被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4中的车辆后部结构S中,入口箱部41是分离的主体并且被装配到侧面板16。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14例如都由树脂构成。凸缘48与入口箱部41一体地形成。与入口箱部41对应的开口部49设置在侧面板16的附接了入口箱部41的附接区域处。入口箱部41的凸缘48接合至开口部49的外缘的背面16B(车辆内侧面)。
因为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在装配之前是彼此分离的主体,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可以由分别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侧面板16可以由金属制造并且入口箱部41由树脂制造。而且,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两者可以由金属制造,或者侧面板16可以由树脂制造并且入口箱部41由金属制造。在入口箱部41被固定到侧面板16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诸如结合、粘合、焊接、紧固等的任意手段。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在被装配之前是彼此分离的主体,其各个材料可以任意地选择和组合。
其他部分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被描述。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图5是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S在图1中的后轮罩22附近的车辆后侧部中被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切开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5中的车辆后部结构S中,侧面板16、入口箱部41和入口部44由树脂一体地制成。具体而言,入口部44是加注管口46,并且包括加注管口46的加注管47与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一体地由树脂制成。加注管47考虑到成形性而相对较短地形成,并且经由作为分离的主体的连接管54连接到燃料箱(未在附图中示出)。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入口部44除了侧面板16和入口箱部41之外,也由树脂一体地制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并且进一步简化了结构。结果,可以进一步消除车辆的装配步骤。
其他部分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被描述。
-替代实施例-
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实例,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上内容。应当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体现以上描述之外的大量修改。
槽形加强件12和车顶侧内面板13被提及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然而,框架构件因此不受限制,而是可以包括支柱等。
侧面板16是树脂构件。然而,可以采用比钢轻的构件,诸如铝板等。
第二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可以适当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组合。此外,不需要包括第二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可以仅包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包括:
后柱,其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后柱具有直接接合至车顶侧加强件的最后边缘的最上部;
框架构件,其包括:
前端部,其接合至所述后柱的上部;以及
后端部,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
隔离壁,其在所述后柱的车辆内侧处,所述隔离壁接合至所述后柱和所述框架构件以便防水,并且所述隔离壁将所述车辆内侧与车辆外侧分开;以及
侧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后柱、所述框架构件和所述隔离壁的所述车辆外侧处,所述侧面板构造车辆侧部的设计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侧面板是树脂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
孔由所述后柱、所述框架构件、后地板和后轮罩形成;并且
所述孔由所述隔离壁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
凹陷形的入口箱部设置在所述侧面板处;并且
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入口箱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侧面板和所述入口箱部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侧面板、所述入口箱部和所述入口部各自由树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所述侧面板、所述入口箱部和所述入口部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CN201810385558.4A 2017-04-28 2018-04-26 车辆后部结构 Active CN108791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0358 2017-04-28
JP2017090358 2017-04-28
JP2017-251734 2017-12-27
JP2017251734A JP6900900B2 (ja) 2017-04-28 2017-12-27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1503A CN108791503A (zh) 2018-11-13
CN108791503B true CN108791503B (zh) 2020-09-11

Family

ID=6206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5558.4A Active CN108791503B (zh) 2017-04-28 2018-04-26 车辆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7871B2 (zh)
EP (1) EP3395654B1 (zh)
KR (1) KR102056341B1 (zh)
CN (1) CN108791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2427A1 (de) * 2019-08-21 2021-02-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 Baugruppe und Elektrokraftfahrzeug
KR20210074860A (ko) * 2019-12-12 2021-06-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 조립 구조
JP7284132B2 (ja) * 2020-09-04 2023-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ボデー
CN113830185B (zh) * 2021-09-15 2023-06-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后轮罩结构及车身与车辆
DE102022113269A1 (de) * 2022-05-25 2023-11-30 Next.E.Go Mobile S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sowi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9729B2 (en) * 2001-06-07 2003-09-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3038125A (zh) * 2010-09-09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WO2014009271A1 (en) * 2012-07-10 2014-01-16 Gordon Murray Design Limited Vehicle bodywork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vehicle
DE102013106070B3 (de) * 2013-06-12 2014-07-17 Leichtbau-Zentrum Sachsen Gmbh Seitenwandgruppe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CN104602993A (zh) * 2012-08-31 2015-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5270478A (zh) * 2014-07-22 2016-01-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7047B2 (ja) 2009-04-14 2013-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5429246B2 (ja) * 2011-08-10 2014-0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044724B2 (ja) * 2013-10-15 2016-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200518B2 (ja) * 2013-11-19 2017-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920328B2 (ja) 2013-12-13 2016-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DE102014103147A1 (de) * 2014-03-10 2015-09-1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sowie Verfahren zur Bildung einer solchen
US10167019B2 (en) * 2014-08-26 2019-01-01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bile vehicle body and automobile vehicle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9729B2 (en) * 2001-06-07 2003-09-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3038125A (zh) * 2010-09-09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WO2014009271A1 (en) * 2012-07-10 2014-01-16 Gordon Murray Design Limited Vehicle bodywork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vehicle
CN104602993A (zh) * 2012-08-31 2015-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DE102013106070B3 (de) * 2013-06-12 2014-07-17 Leichtbau-Zentrum Sachsen Gmbh Seitenwandgruppe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CN105270478A (zh) * 2014-07-22 2016-01-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1503A (zh) 2018-11-13
EP3395654B1 (en) 2020-01-01
EP3395654A1 (en) 2018-10-31
US20180312201A1 (en) 2018-11-01
KR20180121400A (ko) 2018-11-07
KR102056341B1 (ko) 2019-12-16
US10507871B2 (en)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1503B (zh) 车辆后部结构
EP3398838B1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CN110329362B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0316259B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US9187130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tructure
JP6522982B2 (ja) 車体構造
JP2009126197A (ja) 後部車体構造
JP2016150698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WO2013094133A1 (ja)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CN112739611B (zh) 车身下部结构
WO2015146903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6181099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CN215475381U (zh) 车身侧部结构
JP6200518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4888702B2 (ja) 車両のリヤピラー上部の補強構造
KR20200120164A (ko) 차량의 차체
JP6900900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110920757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JP5358597B2 (ja) 車体後部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81847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628255B2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ガビーム支持構造
JP2006151103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14129005A (ja) 車体内部構造
JP404271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88878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