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928B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928B
CN104917928B CN201410643227.8A CN201410643227A CN104917928B CN 104917928 B CN104917928 B CN 104917928B CN 201410643227 A CN201410643227 A CN 201410643227A CN 104917928 B CN104917928 B CN 104917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image
reading unit
original copy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32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7928A (zh
Inventor
北市泰宽
渡部裕
杉崎正
植松真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7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7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Using a dedicated sheet guid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台板,其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读取单元,其与原稿相对,使得台板置于读取单元与原稿之间,并且读取单元包括读取部件和支撑部件,读取部件读取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原稿上的图像,支撑部件支撑读取部件,读取单元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撑为使得读取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读取原稿上的图像;引导部件,其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当支撑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引导部件引导支撑部件;以及移动部件,其设置为沿第一方向与引导部件分离,并且使支撑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以下已知构造,不仅包括当该装置读取记录有图像的介质(即,所谓的原稿)时仅有光源部移动而诸如CCD等读取部件固定不动的构造;而且包括通过一体地移动光源部和读取部件来读取图像的构造。像这样的构造,在以下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技术是已知的。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构造:图像读取单元(36)在被引导轴(52)引导的同时受引导轴(52)中的带驱动机构(53)驱动而移动,在图像读取单元(36)中,CIS单元(50)被往复台(51)支撑。另外,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CIS单元(50)被往复台(51)与CIS单元之间的螺旋弹簧(57)推压在接触玻璃板(35)上。
在专利文献2中,CIS(31)被往复台(32)支撑,并且CIS(31)被弹簧(35)推压在台板玻璃(11)上。专利文献2所述的往复台(32)在被导轨(20)引导的同时受到包括导轨(20)中的定时带(27)在内的驱动结构(21)驱动而移动。
[专利文献1]JP-A-2007-13309([0029]段至[0032]段)
[专利文献2]JP-A-2012-151568([0024]段至[0026]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读取图像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台板,其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
读取单元,其与所述原稿相对,使得所述台板置于所述读取单元与所述原稿之间,并且所述读取单元包括读取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读取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所述读取单元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撑为使得所述读取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
引导部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当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支撑部件;以及
移动部件,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引导部件分开,并且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当所述移动部件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以便所述读取部件在以下状态下读取所述原稿:所述读取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朝抵消所述支撑部件的倾斜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施压部件,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
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朝读取所述原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的位置、所述移动部件的位置以及利用所述施压部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的施加压力中的至少任一者被设定为使得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沿预定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运动控制部,其通过控制所述移动部件来控制所述读取单元的运动,
其中,在使所述读取单元停止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控制部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的停止位置朝向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并且使所述读取单元停在所述停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台板,其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
读取单元,其与所述原稿相对,使得所述台板置于所述读取单元与所述原稿之间,并且所述读取单元包括读取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读取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所述读取单元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撑为使得所述读取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
引导部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当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支撑部件;
移动部件,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引导部件分开,并且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当所述移动部件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以便所述读取部件在以下状态下读取所述原稿:所述读取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朝抵消所述支撑部件的倾斜的方向倾斜;
传送部件,其将所述原稿传送至所述台板,并且在用于朝所述第二方向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上,所述传送部件设置在所述台板的上游;以及
运动控制部,其在读取支撑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原稿的情况下朝用于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并且在读取所述传送部件所传送的所述原稿的情况下,在读取之前朝用于读取图像的所述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然后使所述读取单元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读取原稿的图像;以及
图像记录部,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五方面,与读取部件相对于支撑部件不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读取图像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在读取单元移动时使读取单元的姿势变得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读取部件可以在停止位置保持为沿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
图2是实例1的图像记录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3是实例1的开闭部件和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实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实例1的扫描部的透视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扫描部的盖件被拆除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7A和图7B是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分解部分的说明图,而图7B是从图7A的箭头VIIB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图8是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俯视平面图;
图9是示出在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中提供的功能的框图;
图10是实例1的读取操作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当读取单元从读取结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姿势的视图;
图13是实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并且也是与实例1的图7A相对应的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实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4A是与实例1的图8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4B是从图14A的箭头XIVB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图15A和图15B是实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5A是与实例3的图14A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5B是与实例3的图14B相对应的侧视图;以及
图16A和图16B是实例5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6A是与实例3的图14A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6B是与实例3的图14B相对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称为实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描述,在附图中,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分别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相对应;并且箭头X、-X、Y、-Y、Z和-Z所表示的方向或侧与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相对应。
在附图中,“O”中包含有“·”所表示的参考符号定义为从纸张的背侧指向前侧的箭头,而“O”中包含有“X”所表示的参考符号定义为从纸张的前侧指向背侧的箭头。
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描述,在附图中适当省略无需进行描述的部件。
实例1
图1是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
在图1中,复印机U(其为根据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包括打印部U1(其为记录部的实例和图像记录装置的实例)。扫描部U2(其为读取部的实例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被支撑在打印部U1上。自动送纸器U3(其为原稿传送装置的实例)被支撑在扫描部U2上。用户界面U0(其为输入部的实例)被支撑在实例1的扫描部U2上。用户可以通过经由用户界面U0输入指令来操作复印机U。
在自动送纸器U3上设置有原稿托盘TG1(其为介质容器的实例)。原稿托盘TG1可以容纳待复印的一叠原稿Gi(片材)。在原稿托盘TG1的下方设置有原稿排出托盘TG2(其为原稿排出部的实例)。沿着原稿托盘TG1与原稿排出托盘TG2之间的原稿传送路径U3a设置有原稿送纸辊U3b。
在扫描部U2的顶面上设置有台板玻璃PG(其为透明台板的实例)。在实例1的扫描部U2中,在台板玻璃PG的下方设置有读取单元U2a。实例1的读取单元U2a被支撑为能够沿着台板玻璃PG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其为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通常,读取单元U2a停在图1实线所表示的初始位置。另外,读取单元U2a与图像处理部GS电连接。
图2是实例1的图像记录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像处理部GS与打印部U1的写入电路DL电连接。写入电路DL与曝光装置ROS(其为潜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电连接。
实例1的曝光装置ROS构造为能够输出作为写入光束的实例的与各种颜色Y、M、C和K相对应的激光束Ly、Lm、Lc和Lk。曝光装置ROS构造为能够输出与从写入电路DL输入的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Ly至Lk。
在图1中,在曝光装置ROS的上方设置有感光体PRy、PRm、PRc和PRk(其为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在图1和图2中,各个感光体PRy至PRk的被激光束Ly至Lk照射的区域构成了写入区域Q1y、Q1m、Q1c和Q1k。
沿感光体PRy、PRm、PRc和PRk的旋转方向在写入区域Q1y至Q1k的上游设置有充电辊CRy、CRm、CRc和CRk(其为充电器的实例)。实例1的充电辊CRy至CRk被支撑为能够以与感光体PRy至PRk接触的方式旋转。
沿感光体PRy至PRk的旋转方向在写入区域Q1y至Q1k的下游设置有显影装置Gy、Gm、Gc和Gk。各个显影装置Gy至Gk的面向各个感光体PRy至PRk的区域构成了显影区域Q2y、Q2m、Q2c和Q2k。
沿感光体PRy至PRk的旋转方向在显影装置Gy至Gk的下游设置有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其为一次转印单元的实例)。
各个一次转印辊T1y至T1k的面向对应感光体PRy至PRk的区域构成了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
沿感光体PRy至PRk的旋转方向在一次转印辊T1y至T1k的下游设置有感光体清洁器CLy、CLm、CLc和CLk(其为用于图像保持部件的清洁单元的实例)。
Y色感光体PRy、充电辊CRy、输出Y色激光束Ly的曝光装置ROS、显影装置Gy、一次转印辊T1y和感光体清洁器CLy构成了Y色图像形成部Uy,Y色图像形成部Uy是实例1的Y色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且用于形成作为可见图像的实例的色调剂图像。同样地,感光体PRm、PRc和PRk,充电辊CRm、CRc和CRk,曝光装置ROS,显影装置Gm、Gc和Gk,一次转印辊T1m、T1c和T1k以及感光体清洁器CLm、CLc和CLk构成了用于M色、C色和K色的图像形成部Um、Uc和Uk。
在感光体PRy至PRk的上方设置有带组件BM(其为中间转印装置的实例)。带组件BM具有中间图像转印带B(其为中间转印体的实例)。中间图像转印带B由环带状部件构成。
实例1的中间图像转印带B可旋转地被以下部件支撑着:带驱动辊Rd(其为驱动部件的实例);张紧辊Rt(其为张紧部件的实例);工作辊Rw(其为用于修正偏移的部件的实例);惰辊Rf(其为从动部件的实例);支撑辊T2a(其为面向二次转印区域的部件的实例);以及一次转印辊T1y、T1m、T1c和T1k。
在与支撑辊T2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二次转印辊T2b(其为二次转印部件的实例),使得中间图像转印带B置于支撑辊T2a与二次转印辊T2b之间。在实例1中,支撑辊T2a接地,并且电源电路E将具有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T2b上。支撑辊T2a和二次转印辊T2b构成了实例1的二次转印单元T2。此外,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图像转印带B接触的区域构成了二次转印区域Q4。
沿中间图像转印带B的旋转方向在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下游设置有带清洁器CLb(其为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单元的实例)。
一次转印辊T1y至T1k、中间图像转印带B、二次转印单元T2等构成了实例1的转印装置T1+T2+B。此外,图像形成部分Uy至Uk和转印装置T1+T2+B构成了实例1的图像记录部Uy至Uk+T1+T2+B。
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部分Uy至Uk下方设置有三级的成对的左右导轨GR(其为引导部件的实例)。纸张供给托盘TR1至TR3(其为介质容纳部的实例)被导轨GR支撑,从而沿前后方向推入和拉出。纸张供给托盘TR1至TR3收纳记录纸张S(其为介质的实例)。
在纸张供给托盘TR1至TR3的右侧上方设置有拾取辊Rp(其为取出部件的实例)。沿记录纸张S的传送方向在拾取辊Rp的下游设置有分离辊Rs(其为分离部件的实例)。沿记录纸张S的传送方向在分离辊Rs的下游形成有纸张供给路径SH1(其为介质的传送路径的实例并且向上延伸)。在纸张供给路径SH1中设置有多个送纸辊Ra(其为传送部件的实例)。
在纸张供给路径SH1中,在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上游设置有配准辊Rr(其为用于调节传送定时的部件的实例)。
沿纸张S的传送方向在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下游设置有定影装置F。定影装置F包括加热辊Fh(其为加热定影部件的实例)和加压辊Fp(其为加压定影部件的实例)。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之间的接触区域构成了定影区域Q5。
在定影装置F的上方设置有纸张排出路径SH2(其为传送路径的实例)。在打印部U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排出纸张托盘TRh(其为介质排出部的实例)。
纸张排出路径SH2朝向排出纸张托盘TRh延伸。在纸张排出路径SH2的下游端设置有排纸辊Rh(其为介质传送部件的实例)。
图像形成操作的描述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1的复印机U中,当操作者将一张原稿Gi放置在台板玻璃PG上并且进行复印时,读取单元U2a从初始位置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且在对台板玻璃PG上的原稿Gi进行曝光的同时扫描该张原稿Gi。此外,当使用自动送纸器U3自动地传送该张原稿Gi并且进行复印时,读取单元U2a从初始位置移动并且停在图1虚线所示的用于读取该张原稿的位置。然后,容纳在原稿托盘TG1中的多张原稿Gi被顺次传送至并经过用于读取台板玻璃PG上的该张原稿的位置,并且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TG2。因此,顺次经过台板玻璃PG上的读取位置的各张原稿Gi被固定的读取单元U2a曝光和扫描。另外,经原稿Gi反射的光被读取单元U2a接收。读取单元U2a将所接收到的原稿Gi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
从读取单元U2a输出的电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部GS。图像处理部GS将读取单元U2a所读取的具有R、G、B颜色的图像的电信号转换成用于潜像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部GS将所转换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打印部U1的写入电路DL。另外,当图像为单一颜色的图像(即,所谓的单色图像)时,图像处理部GS仅将黑色K的图像信息输出到写入电路DL。
写入电路DL将与输入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曝光装置ROS。曝光装置ROS输出与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Ly至Lk。
当图像形成开始时,感光体PRy至PRk旋转。电源电路E将充电电压施加至充电辊CRy至CRk。因此,充电辊CRy至CRk对感光体PRy至PRk的表面充电。写入区域Q1y至Q1k中的激光束Ly至Lk将静电潜像形成在带电感光体PRy至PRk的表面上。显影装置Gy、Gm、Gc和Gk在显影区域Q2y至Q2k将感光体PRy至PRk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色调剂图像(其为可见图像)。
所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与中间图像转印带B(其为中间转印体的实例)接触的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和Q3k中,电源电路E将具有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T1y至T1k上。因此,一次转印辊T1y至T1k将感光体PRy至PRk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B上。另外,在多色色调剂图像的情况下,下游侧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而叠加至在上游侧的一次转印区域中转印于中间图像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上。
感光体清洁器CLy至CLk清洁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PRy至PRk的表面上的残留物和附着物。充电辊CRy至CRk对感光体PRy至PRk的经清洁的表面再充电。
已在一次转印区域Q3y至Q3k中被一次转印辊T1y至T1k转印在中间图像转印带B上的单色或多色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
纸张供给托盘TR1至TR3的所使用的拾取辊Rp取出用于记录图像的纸张S。当反复地取出多张纸张S时,分离辊Rs逐一地分离拾取辊Rp所取出的纸张S。送纸辊Ra经由纸张供给路径SH1传送分离辊Rs所分离的纸张S。经由纸张供给路径SH1传送的纸张S被送到配准辊Rr。
在将形成在中间图像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配准辊Rr将纸张S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电源电路E将具有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T2b上。从而将中间图像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从中间图像转印带B转印在纸张S上。
带清洁器CLb清洁二次转印后附着在中间图像转印带B的表面上的附着物。
当经过定影区域Q5时,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被通过加热而定影。
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S被传送通过纸张排出路径SH2。排纸辊Rh将传送通过纸张排出路径SH2的纸张S排出到排出纸张托盘TRh。
图像读取装置的描述
图3是实例1的开闭部件和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
在图3中,扫描部U2(其为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具有壳体1(其为外壳的实例)。在壳体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玻璃支撑开口1a(其为开口的实例)。玻璃支撑开口1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在玻璃支撑开口1a的左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分隔部2。分隔部2将玻璃支撑开口1a分成右侧的手动读取开口1a1和左端侧的自动读取开口1a2。因此,读取开口1a1、1a2形成为矩形形状。
图4是实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说明图。
在图3和图4中,手动读取开口1a1支撑读取玻璃3(其为台板的实例)。实例1的读取玻璃3由具有透明板形形状的玻璃形成。读取玻璃3支撑记录有图像的介质,即,所谓的原稿Gi。另外,读取玻璃3基于可读取的原稿的预定最大尺寸形成。在实例1中,作为可读取的原稿的最大尺寸的实例,设定标准尺寸A3。也就是说,实例1的读取玻璃3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A3尺寸的长边相对应,而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与A3尺寸的短边相对应。
在读取玻璃3的后侧支撑有后侧对准部4,后侧对准部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后侧对准部4沿着读取玻璃3的后端设置。后侧对准部4设置成这样的状态:自读取玻璃3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向具有高度差。因此,原稿Gi的后缘与后侧对准部4接触,从而能够使原稿Gi的后端的位置对齐。此外,在读取玻璃3的左侧(即,分隔部2的右部)上支撑有左侧对准部6,左侧对准部6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左侧对准部6沿着读取玻璃3的左端设置。左侧对准部6形成为板形形状,从而自读取玻璃3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向具有高度差。因此,原稿Gi的左缘与左侧对准部6接触,从而能够使原稿Gi的左端的位置对齐。
在图3和图4中,自动读取开口1a2支撑读取玻璃11(其为自动读取侧的光学透明部件的实例)。实例1的读取玻璃11由具有透明板形形状的玻璃形成。另外,基于可读取的原稿的预定最大尺寸形成读取玻璃1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在实例1中,读取玻璃1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与A3尺寸的短边的长度相对应。读取玻璃3和读取玻璃11构成了台板玻璃PG(其为实例1的支撑面的实例)。
在读取玻璃11的右侧(即,分隔部2的左部)支撑有原稿引导件12(其为用于引导原稿的部件的实例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原稿引导件12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左端的高度设定为低于读取玻璃11的上表面,并且在右侧向上倾斜。
图5是实例1的扫描部的透视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扫描部的盖件被拆除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7A和图7B是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分解部分的说明图,而图7B是从图7A的箭头VIIB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在图1和图4中,读取单元U2a设置在台板玻璃PG的下方。
读取单元U2a包括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单元21(其为读取部件的实例)和往复台22(其为支撑CIS单元21的支撑部件的实例)。
CIS单元21沿主扫描方向(其为第一方向的实例)延伸。另外,在实例1中,主扫描方向与前后方向相对应。在CIS单元21的内部支撑有灯21a(其为光源的实例)。灯21a采用用于读取的光(即,所谓的照明光)照射读取玻璃3的上表面上的原稿Gi。在CIS单元21的内部支撑有光接收单元21b,光接收单元21b通过接收原稿Gi所反射的照明光来读取图像。光接收单元21b所接收的光被基板21c转换为电信号,并且被发送至图像处理部GS。另外,CIS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一样的各种构造。
由于实例1的CIS单元21的焦距小,因此需要将CIS单元21与原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因此,保持CIS单元21与放置有原稿Gi的台板玻璃PG之间的距离,并且在CIS单元21的两端设置有向上突出且与台板玻璃PG接触的四个接触部21d。接触部21d的上表面形成为圆弧形状,并且构造为即使在接触部21d与读取玻璃3的下表面接触的同时接触部21d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摩擦阻力。
往复台22的前后两端支撑有引导突起部23(其为用于推压的引导部的实例)。各个引导突起部23形成为向上延伸的柱状。引导突起部23配合到形成在CIS单元21上的孔(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并且引导突起部23将CIS单元21支撑为CIS单元21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引导突起部23上安装有弹簧24(其为施压部件的实例)。弹簧24向上推压CIS单元21。结果,被弹簧24推压的CIS单元21保持在这样的状态:接触部21d紧紧压靠在读取玻璃3的下表面上。
也就是说,将读取玻璃3的上表面上的原稿Gi与CIS单元21的灯21a或光接收单元21b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定间隔。
实例1的往复台2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箱形形状。在往复台22中形成有能够收纳CIS单元21的容纳部31。另外,容纳部31的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大于CIS单元21的尺寸。
在往复台22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处形成有被引导部33(其为被引导部的实例)。被引导部3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半圆筒形状。
在被引导部33的后方形成有带固定部34(其为移动部件的固定部的实例)。
此外,在带固定部34的后方形成有检测板36(其为被检测部的实例)。检测板36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
CIS单元21、往复台22等构成了实例1的读取单元U2a。
在图5和图6中,在读取单元U2a的下方支撑有引导轴41(其为单元引导部件的实例和单元支撑部件的实例)。引导轴41沿左右方向(其为第二方向的实例,即,副扫描方向)延伸。引导轴41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读取单元U2a的被引导部33。也就是说,读取单元U2a被支撑为能够沿着引导轴4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实例1中,左右方向被设定为CIS单元21的副扫描方向。
在引导轴41的后方设置有移动机构42(其为移动部件的实例)。移动机构42具有一对左右滑轮43(其为支撑部件的实例)。另外,在图5和图6中,由于观察方向的关系,仅示出右侧的滑轮43,而未示出左侧的滑轮43。
滑轮43可旋转地支撑环带44(其为动力传递部件的实例)。带44的沿左右方向直线地延伸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支撑读取单元U2a的带固定部34。电动机46(其为驱动源的实例并且能够进行正转或反转驱动)将动力传递至带44。因此,当电动机46进行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时,带44正转或反转,并且读取单元U2a沿引导轴4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图8是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俯视平面图。
在图8中,在实例1的读取单元U2a中,CIS单元21被支撑为沿主扫描方向(即,前后方向)与往复台22倾斜成角度θ。也就是说,往复台22被支撑为可以由引导轴41引导,并且由带44驱动,带44被支撑在引导轴41后方的后侧处。因此,力矩M1(力矩M1的中心41a位于引导轴41的位置处)借助带44的驱动力而作用在往复台22上。因此,当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借助于引导轴41与被引导部33等之间的晃动,往复台22在以引导轴41的位置为中心41a的状态下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因此,在实例1中,引导突起部23的组件和CIS单元21的开口的位置和尺寸设定为:CIS单元21被支撑为以角度θ倾斜,以抵消往复台22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因此,在实例1中,当读取单元U2a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CIS单元21保持为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几乎不倾斜。
在实例1的读取单元U2a中,一对前后弹簧24将CIS单元21的接触部21d紧紧地压靠在读取玻璃3上。因此,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部21d与读取玻璃3之间的接触位置处,并因此响应于摩擦力而使得力矩M2、M3朝前向和后向起作用。这里,如果由该对前后弹簧24施加在前部和后部上的弹性力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则施加在前部和后部上的力矩M2、M3可能会不同。例如,M1可能因为带44的位置靠近引导轴41而比较小,而M2、M3可能因为弹簧24的弹性力设定为较强而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力矩之和(即,M1+M3-M2)容易变为正或负。如果力矩之和为正,也就是说,如果M1+M3-M2>0,则获得图8所示的状态。然而,如果力矩之和为负,也就是说,如果M1+M3-M2<0,则往复台22相对于与图8所示状态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因此,如果弹簧24所施加的力矩M2、M3大,则在关于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是图8所示的方向还是与图8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方面,存在对不稳定性问题的担心。相比之下,在实例1中,引导轴41的位置、带44的位置和弹簧24的弹性力都设定为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M1+M3-M2>0。因此,往复台22构造为:当沿用于读取原稿的运动方向(也就是说,朝向右侧)移动时,往复台22的姿势如图8所示那样稳定。
在图4至图6中,第一单元传感器47(其为检测读取单元U2a的检测部件的实例)设置在读取单元U2a所经过的空间的下方,以便与读取单元U2a的初始位置相对应。第一单元传感器47检测读取单元U2a是否已经移动到图4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另外,实例1的初始位置设定为:读取单元U2a的读取位置P11能够移动到读取玻璃11的内部以便沿左右方向自动读取。
实例1的单元传感器47构造有现有技术已知的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具有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单元。另外,检测板36可以构造为从光发射部分与光接收单元之间的间隙穿过。因此,当检测板36存在于光发射部分与光接收单元之间时,光接收单元不会接收光。相反,当检测板36不存在于光发射部分与光接收单元之间时,光接收单元接收光。结果,通过检测检测板36是否存在,单元传感器47可以检测读取单元U2a是否正在移向初始位置。
第二单元传感器48设置在第一单元传感器47的右方,以便与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单元U2a的读取开始位置相对应。第二单元传感器48设置在与已经移动到读取玻璃3的左端处的读取单元U2a的读取位置P11相对应的位置。
第三单元传感器49设置在第二单元传感器48的右方,以便与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单元U2a的读取结束位置相对应。第三单元传感器49设置为与已经移动到读取玻璃3的右端处的读取单元U2a的读取位置P11相对应。
另外,单元传感器48、49以与第一单元传感器47类似的方式构造有光学传感器。
实例1的控制部的描述
图9是示出在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中提供的功能的框图。
在图9中,控制器C(其为设置在复印机U中的控制部的实例)具有从外部装置输入信号和将信号输出到外部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I/O。此外,控制器C具有存储用于进行必要处理的程序和信息的只读存储器(ROM)。此外,控制器C具有临时存储必要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此外,控制器C具有执行与存储在ROM等中的程序相对应的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从而实例1的控制器C由小型信息处理装置(即,所谓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因此,控制器C通过执行存储在ROM等中的程序来实施各种功能。
与控制器C连接的信号输出组件
将输出信号输入到打印部U1的控制器C。从诸如用户界面U0、CIS单元21、单元传感器47、48、49和传感器SN1等信号输出组件输出输出信号。
U0: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0包括电源按钮U01(其为用于施加电力的部分的实例)、显示面板U02(其为显示部的实例)、开始按钮U03(其为用于输入开始复印的部分的实例)、数字输入部U04、箭头输入部U05等。
21:CIS单元
CIS单元21接收被台板玻璃PG上的原稿Gi反射的光,并且输出与所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
47、48、49:单元传感器
单元传感器47、48、49检测读取单元U2a的检测板36是否存在。因此,第一单元传感器47检测读取单元U2a是否存在于图4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二单元传感器48检测读取单元U2a是否存在于图4虚线所示的用于原稿的自动读取的读取位置。第三单元传感器49检测读取单元U2a是否存在于右端位置。
SN1:传感器
自动送纸器U3的传感器SN1检测在原稿托盘TG1上是否堆叠有原稿Gi。
与控制器C连接的控制目标组件
控制器C与驱动源驱动电路D1、自动送纸器驱动电路D2、单元驱动电路D3、电源电路E和其它控制组件(未示出)连接。控制器C将控制信号输出到电路D1至D3以及E等。
D1:驱动源驱动电路
驱动源驱动电路D1驱动主电动机M1(其为驱动源的实例),从而使感光体PRy至PRk、显影装置Gy至Gk的显影剂保持部件、中间图像转印带B、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送纸辊Ra等旋转。
D2:自动送纸器驱动电路
自动送纸器驱动电路D2(其为用于传送原稿的驱动电路的实例)驱动自动送纸器电动机M2(其为用于传送原稿的驱动源的实例),从而使设置在原稿传送路径U3a中的原稿送纸辊U3b旋转。
D3:单元驱动电路
单元驱动电路D3(其为读取单元驱动电路的实例)驱动电动机46,从而借助于带44等使读取单元U2a沿左右方向移动。
E: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E具有显影电源电路E1、充电电源电路E2、转印电源电路E3和定影电源电路E4。
E1:显影电源电路
显影电源电路E1将显影电压施加在显影装置Gy至Gk的显影剂保持部件上。
E2:充电电源电路
充电电源电路E2将充电电压施加在充电辊CRy至CRk上。
E3:转印电源电路
转印电源电路E3将转印电压施加在转印装置T1+T2+B的一次转印辊T1y至T1k和二次转印辊T2b上。
E4:定影电源电路
定影电源电路E4向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的加热部件供应用于加热的电力。
控制器C的功能
控制器C具有执行与来自信号输出组件的输入信号相对应的处理并且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组件的功能。也就是说,控制器C具有以下功能。
C1:图像形成控制部
图像形成控制部C1基于从扫描部U2输入的图像信息控制复印机U的部件的驱动、用于施加电压的定时等,从而执行作为图像形成操作的工作。
C2:驱动源控制部
驱动源控制部C2通过驱动源驱动电路D1控制主电动机M1的驱动,从而控制感光体PRy至PRk等的驱动。
C3:电源电路控制部
电源电路控制部C3控制电源电路E1至E4,从而控制施加在各个部件上的电压或供应至各个部件的电力。
C4:读取操作判断部
读取操作判断部C4判断所执行的读取操作是“手动读取操作”还是“自动读取操作”。如果在输入开始按钮U03时自动送纸器U3的传感器SN1未检测到原稿Gi,则实例1的读取操作判断部C4判定“手动读取操作”被执行。此外,如果在输入开始按钮U03时自动送纸器U3的传感器SN1检测到原稿Gi,则实例1的读取操作判断部C4判定“自动读取操作”被执行。
C5:单元控制部
单元控制部C5(其为读取单元控制部的实例)具有单元定位部C5A、运动控制部C5B和图像读取部C5C。单元控制部C5控制读取单元U2a,从而从原稿Gi读取图像。
C5A:单元定位部
单元定位部C5A基于单元传感器47至49的检测信号判断读取单元U2a的位置。如果第一单元传感器47检测到读取单元U2a,则实例1的单元定位部C5A判定读取单元U2a已经移动到初始位置。此外,如果第二单元传感器48检测到读取单元U2a,则实例1的单元定位部C5A判定读取单元U2a已经移动到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开始位置。此外,如果第三单元传感器49检测到读取单元U2a,则实例1的单元定位部C5A判定读取单元U2a已经移动到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结束位置。
C5B:运动控制部
运动控制部C5B通过单元驱动电路D3控制电动机46,从而沿台板玻璃PG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读取单元U2a。如果执行“手动读取操作”,则实例1的运动控制部C5B将读取单元U2a以预定运动速度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开始位置,之后,将读取单元U2a移动到读取结束位置。然后,实例1的运动控制部C5B沿与读取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读取单元U2a,并且将读取单元U2a移动至初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实例1的运动控制部C5B沿与读取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读取单元U2a,因此读取单元U2a一度经过初始位置。随后,实例1的运动控制部C5B沿与读取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读取单元U2a、将读取单元U2a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且使读取单元U2a停止在初始位置。
如果执行“自动读取操作”,则在实例1的运动控制部C5B将读取单元U2a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读取原稿。
C5C:图像读取部
图像读取部C5C借助CIS单元21读取原稿Gi的图像。在实例1的图像读取部C5C中,在开始读取原稿时打开灯21a,并且光接收单元21b开始检测且接收经原稿Gi等反射的光,基于CIS单元21所输出的信号,原稿Gi的图像被读取。
C6:自动送纸器控制部
如果执行“自动读取操作”,则自动送纸器控制部C6(其为原稿传送装置的控制部的实例)借助自动送纸器驱动电路D2控制电动机M2。自动送纸器控制部C6控制自动送纸器U3所支撑的原稿送纸辊U3b的驱动和停止。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自动送纸器U3自动地传送原稿Gi的控制技术。例如,可以应用JP-A-2012-039316中所述的构造,因此将省略自动送纸器控制部C6的详细描述。
实例1的流程图的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流程图对实例1的复印机U中的控制流程进行描述。
实例1的在开启和关闭时进行的读取操作处理的流程的描述
图10是实例1的读取操作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
根据存储在复印机U的控制器C中的程序执行图10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T的处理。此外,在复印机U进行其它各种处理的同时并行地执行该处理。
在图10所示的流程开始时,向复印机U提供电力。
在图10的ST1中,判断复印开始按钮U03是否被开启,也就是说,是否输入了复印开始按钮U03。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2。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1。
在ST2中,判断读取操作是否为“手动读取操作”。如果结果为否定,则程序转入ST3。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5。
在ST3中,执行以下处理(1)、(2),并且程序转入ST4。
(1)控制自动送纸器U3,并且开始自动传送原稿。
(2)操作读取单元U2a,并且开始读取原稿。
在ST4中,判断读取是否完成,也就是说,是否完成读取自动送纸器U3所传送的最后一页原稿。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1。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4。
在ST5中,通过使电动机46正转,朝向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开始位置移动读取单元U2a。然后程序转入ST6。
在ST6中,基于第二单元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判断读取单元U2a是否到达读取开始位置。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7。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6。
在ST7中,执行以下处理(1)、(2),并且程序转入ST8。
(1)操作读取单元U2a,并且开始读取原稿。
(2)通过使电动机46正转,开始以预定速度朝向读取结束位置移动读取单元U2a。
在ST8中,基于第三单元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判断读取单元U2a是否到达用于原稿的手动读取的读取结束位置。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9。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8。
在ST9中,执行以下处理(1)、(2),并且程序转入ST10。
(1)结束原稿的读取。
(2)通过使电动机46反转,开始朝向初始位置移动读取单元U2a。
在ST10中,基于第一单元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判断读取单元U2a是否到达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单元传感器47判断“OFF”状态是否变为“ON”状态。“OFF”状态是未检测到检测板36的状态。“ON”状态是检测到检测板36的状态。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11。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10。
在ST11中,基于第一单元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判断读取单元U2a是否通过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单元传感器47再次判断“ON”状态是否变为“OFF”状态。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12。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11。
在ST12中,通过使电动机46正转,开始朝向初始位置移动读取单元U2a。随后程序转入ST13。
在ST13中,基于第一单元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判断读取单元U2a是否到达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单元传感器47再次判断“OFF”状态是否变为“ON”状态。如果结果为肯定,则程序转入ST14。如果结果为否定,则重复ST13。
在ST14中,通过使电动机46停止,停止读取单元U2a。然后程序返回到ST1。
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功能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1的复印机U中,当通过驱动电动机46而开始原稿的手动读取时,带44旋转,并且读取单元U2a从读取开始位置移动到读取结束位置。
这里,如图1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中,CIS单元02直接安装在往复台01上。结果,带03的施力位置可能偏离引导轴04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力矩起作用,并因此因晃动而使CIS单元02倾斜。因此,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发生倾斜,并由此产生图像读取精度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以下构造:不仅在引导轴04的后方设置带03,而且还在与前侧对称的位置设置带,从而消除了力矩。然而,当设置两个带时,成本增加,并且带的控制也变得麻烦。此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带之间的个体差异,最终还是会使CIS单元02倾斜。此外,还可以设想的是,平行设置两根引导轴04,以便使引导变得稳定。然而,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成本增加,实际上难以完全消除由运动部件引起的晃动,并且还是会使CIS单元02倾斜。
相比之下,在实例1中,CIS单元21被支撑为相对于往复台22倾斜,以便抵消在驱动带44时所形成的往复台22的倾斜。因此,在读取时图像倾斜更小。
具体而言,在实例1中,力矩之和M1+M3-M2设定为正,因此当CIS单元21移动时,使CIS单元21的姿势变得稳定。从而在读取时使图像倾斜更小。
图12是示出当读取单元从读取结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实例1的读取单元的姿势的视图。
在图12中,当完成原稿Gi的读取并且读取单元U2a从读取结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移动时,带44拉动往复台22的方向变为与读取操作时的方向相反。结果,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变为与图8所示状态中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中,CIS单元21变为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发生极大倾斜。如果在该状态下读取单元U2a停在初始位置并且然后在初始位置执行原稿的自动读取,则存在这样的担心:可能会在图像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的图像。
相比之下,在实例1中,如果读取单元U2停在初始位置,则进行ST10至ST14的处理。因此,通过沿与读取操作时的方向相反的向左方向移动,往复台22一度通过初始位置,之后沿与读取操作时的方向相同的向右方向移动,并且随后停在初始位置。结果,能够防止在图像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的图像。
实例2
图13是实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并且也是与实例1的图7A相对应的视图。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实例2进行描述。然而,在实例2的描述中,在存在与实例1相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这些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实例2在以下构造方面不同于上述实例1,但其它构造与实例1的构造相同。
在图13中,实例2的CIS单元21支撑有定位突起部51,定位突起部为定位目标部的实例并且从前后两端向外突出。此外,在往复台22上的与定位突起部5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凹部52,定位凹部为定位部的实例并且向下凹陷。在实例2中,定位突起部51和凹部52的组件的位置和尺寸设定为:当往复台22在读取期间向右移动时,在往复台22以角度θ倾斜来抵消往复台22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的状态下,通过定位突起部51的外表面与凹部52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来保持往复台22的姿势。
另外,在实例2中,引导突起部23与CIS单元21上的孔进行间隙配合。
实例2的效果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2的CIS单元21中,以与实例1类似的方式,当在图像读取期间向右移动时,读取单元U2a可以在CIS单元21几乎不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
实例3
图14A和图14B是实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4A是与实例1的图8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4B是从图14A的箭头XIVB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视图。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实例3进行描述。然而,在实例3的描述中,在存在与实例1相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这些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实例3在以下构造方面不同于上述实例1,但其它构造与实例1的构造相同。
在图14A和图14B中,在实例3的读取单元U2a中,引导轴41以与读取单元U2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偏心的方式设置在前侧。在图14B中,实例3的读取单元U2a的重心位置61大致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处。因此,由于重力,力矩M4(其中心位于偏心地设置在前侧的引导轴41处)朝着使读取单元U2a的后部向下下降的方向作用在读取单元U2a上。因此,就弹簧24将CIS单元21压靠在台板玻璃PG上的按压力而言,力矩M4朝着使前侧的按压力增大而使后侧的按压力减小的方向起作用。结果,抵靠在台板玻璃PG上的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21d的摩擦力不相同。结果,摩擦所引起的力矩M2、M3的大小发生变化,以满足M3>M2。
在实例3中,当读取单元U2a向右移动时,无论参数如何,都能满足M1+M3>M2。结果,在图14A中,读取单元U2a朝顺时针旋转方向倾斜。因此,在实例3的读取单元U2a中,以与实例1类似的方式,CIS单元21被支撑为相对于往复台22以角度θ倾斜,以便抵消累积了各个部件的制造误差的倾斜角度θ。
实例3的效果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3的读取单元U2a中,以与实例1类似的方式,当在图像读取期间向右移动时,读取单元U2a可以在CIS单元21几乎不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
另外,在实例3中,引导轴41相对于读取单元U2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设置在前侧,而带44设置在后侧。然而,引导轴41可以设置在后侧,而带44可以设置在前侧。在这种情况下,将读取单元U2a的倾斜方向反转。因此,CIS单元21相对于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也被反转。
实例4
图15A和图15B是实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5A是与实例3的图14A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5B是与实例3的图14B相对应的侧视图。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实例4进行描述。然而,在实例4的描述中,在存在与实例1和实例3相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这些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实例4在以下构造方面不同于上述实例1和实例3,但其它构造与实例1和实例3的构造相同。
在图15A和图15B中,在实例4的读取单元U2a中,与实例3的读取单元U2a不同,带44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引导轴41的前方。
据此,在实例4中,CIS单元21相对于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与实例1至实例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实例4中,在往复台22的后端处支撑有垫66(其为姿势保持部件的实例)。在垫66的下方设置有导轨67(其为第二引导部件的实例)。导轨67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往复台22的垫66被支撑为能够在垫66与导轨67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移动。
实例4的效果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4的读取单元U2a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力矩M4朝着使读取单元U2a的后侧向下下降的方向起作用。相比之下,在实例4中,由于设置在往复台22的后端处的导轨67与垫66之间的接触而能够水平地保持往复台22。
另外,由于垫66与导轨67之间的摩擦68,如图15A所示,力矩M5在图像读取操作时起作用。
在实例4中,从引导轴41到前接触部21d的距离与到后接触部21d的距离不相同,并且作用的力矩M2、M3因接触部21d的摩擦而基于上述距离之间的差异满足M2<M3。此外,带44的驱动所引起的矩M1沿与实例1至实例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因此,即使将M1和M5添加到M2<M3的关系中,结果也是M2<M3+M1+M5,因此大小关系不会改变。结果,在实例4中,无论参数如何,都能满足M2<M3+M1+M5。
结果,在读取操作时,实例4的读取单元U2a保持为沿与实例1至实例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因此,在实例4的读取单元U2a中,CIS单元21被支撑为相对于往复台22朝与实例1至实例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结果是,在实例4中,在读取操作时,可以在CIS单元21几乎不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
另外,即使在实例4中,也可以以与实例3类似的方式将引导轴41、带44、垫66和导轨67的位置关系沿前后方向反转。在这种情况下,读取单元U2a的倾斜方向与其在实例4中的方向相反,并且CIS单元21相对于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也与其在实例4中的方向相反。
实例5
图16A和图16B是实例5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取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16A是与实例3的图14A相对应的俯视平面图,而图16B是与实例3的图14B相对应的侧视图。
接下来,将对本发明的实例5进行描述。然而,在实例5的描述中,在存在与实例1、实例3和实例4相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这些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实例5在以下构造方面不同于上述实例1、实例3和实例4,但其它构造与实例1、实例3和实例4的构造相同。
在图16A和图16B中,在实例5的读取单元U2a中,在前侧也设置有垫71和导轨72。垫71和导轨72构造为与实例4中的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后侧处的垫66和导轨67对称。因此,在实例5中,设置有一对前后垫66、71和一对前后导轨67、72。
实例5的效果
在具有该构造的实例5的读取单元U2a中,与实例4的构造相比,一对前后垫66、71和一对导轨67、72进一步稳定了读取单元U2a的姿势。
在图16A和图16B中,在实例5的读取单元U2a中,由于前侧的垫71与导轨72之间的摩擦,力矩M6朝与后侧的力矩M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这里,对于作用在垫66、71上的力矩M5、M6来说,由于重力所引起的力矩M4的作用,后侧的力矩M5大于前侧的力矩M6。因此,满足了M5>M6。
在实例5中,以与实例4类似的方式,从引导轴41到前接触部21d的距离与到后接触部21d的距离不相同,并且作用的力矩M2、M3因接触部21d的摩擦而基于上述距离之间的差异满足M2<M3。此外,带44的驱动所引起的力矩M1朝与实例1至实例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在实例5中,即使将M1添加到M2<M3和M5>M6的关系中,结果也是M2+M6<M3+M1+M5,因此大小关系不会改变。结果,在实例5中,无论参数如何,都能满足M2+M6<M3+M1+M5。
结果,在实例5的读取单元U2a中,在读取操作时,以与实例4类似的方式,CIS单元21被支撑为相对于往复台22倾斜。结果,同样在实例5中,以与实例4类似的方式,在读取操作时,可以在CIS单元21几乎不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
另外,即使在实例5中,也可以以与实例4类似的方式将引导轴41、带44、垫66和71以及导轨67和72的位置关系沿前后方向反转。在这种情况下,读取单元U2a的倾斜方向与其在实例5中的方向相反,并且CIS单元21相对于往复台22的倾斜方向也与其在实例5中的方向相反。
变型例
尽管在上文已经对本发明的实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例,并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修改为各种形式。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04)进行描述。
(H01)在实例中,复印机U已被描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于传真机或具有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用喷墨记录法或诸如热头法或平版印刷打印机等任何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多色显影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形成为单一颜色(所谓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在实例所述的示例性构造中,扫描部U2已被描述为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并且设置在复印机U中。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移除了自动送纸器U3的构造或简单扫描器的构造。
(H02)在实例所述的示例性构造中,原稿的自动读取的处理时的读取单元U2a的位置设定为其初始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以下任意修改都是可能的:在原稿的手动读取时的读取开始位置可以设定为初始位置;原稿的自动读取时的位置与原稿的手动读取时的读取开始位置之间的位置可以设定为初始位置;原稿的自动读取时的位置的沿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位置可以设定为初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各个读取位置开始读取之前,读取单元U2a构造为向左(沿副扫描方向朝向上游侧)移动并且一度通过执行读取的位置,并且随后向右(沿副扫描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并且移动到读取位置,然而开始读取。
(H03)在实例中,引导轴41和带44的形状和尺寸、引导轴41沿前后方向的位置、引导轴41的数量、带的缠绕姿势等不限于实例所述的示例性构造,并且可以根据应用和规格任意地修改。
(H04)在实例中,优选地采用力矩之和M1+M3-M2被设定正的构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通过沿前后方向反转引导轴41和带44的位置,M1+M2-M3可以被设定为正(例如,力矩之和M1+M3-M2可以设定为负)。在这种情况下,与图8所示的状态不同,CIS单元21相对于往复台22朝相反方向以角度θ倾斜。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台板,其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
读取单元,其与所述原稿相对,使得所述台板置于所述读取单元与所述原稿之间,并且所述读取单元包括读取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读取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所述读取单元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撑为使得所述读取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
引导部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当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支撑部件;
移动部件,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引导部件分开,并且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施压部件,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
其中,当所述移动部件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以便所述读取部件在以下状态下读取所述原稿:所述读取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朝抵消所述支撑部件的倾斜的方向倾斜,并且当所述读取单元朝读取所述原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的位置、所述移动部件的位置以及利用所述施压部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的施加压力中的至少任一者被设定为使得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沿预定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运动控制部,其通过控制所述移动部件来控制所述读取单元的运动,
其中,在使所述读取单元停止的情况下,所述运动控制部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的停止位置朝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并且使所述读取单元停在所述停止位置。
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台板,其支撑记录有图像的原稿;
读取单元,其与所述原稿相对,使得所述台板置于所述读取单元与所述原稿之间,并且所述读取单元包括读取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读取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地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所述读取单元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移动地被支撑为使得所述读取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读取所述原稿上的图像;
引导部件,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当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支撑部件;
移动部件,其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引导部件分开,并且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当所述移动部件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读取部件,以便所述读取部件在以下状态下读取所述原稿:所述读取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朝抵消所述支撑部件的倾斜的方向倾斜;
传送部件,其将所述原稿传送至所述台板,并且在用于朝所述第二方向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上,所述传送部件设置在所述台板的上游;
运动控制部,其在读取支撑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原稿的情况下朝用于读取图像的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并且在读取所述传送部件所传送的所述原稿的情况下,在读取之前朝用于读取图像的所述运动方向移动所述读取单元,然后使所述读取单元停止;以及
施压部件,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
其中,当所述读取单元朝读取所述原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件的位置、所述移动部件的位置以及利用所述施压部件将所述读取部件压在所述台板上的施加压力中的至少任一者被设定为使得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沿预定方向倾斜。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读取原稿的图像;以及
图像记录部,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CN201410643227.8A 2014-03-12 2014-11-06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17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9107 2014-03-12
JP2014049107A JP6225764B2 (ja) 2014-03-12 2014-03-12 画像の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928A CN104917928A (zh) 2015-09-16
CN104917928B true CN104917928B (zh) 2018-07-03

Family

ID=54070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3227.8A Active CN104917928B (zh) 2014-03-12 2014-11-06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5255B2 (zh)
JP (1) JP6225764B2 (zh)
CN (1) CN104917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8341A (ja) * 2014-08-28 2016-04-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00564B2 (en) * 2016-01-19 2019-02-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detecting moving image reader positions to correct skew
JP6528717B2 (ja) * 2016-04-27 2019-06-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386554B2 (ja) * 2018-11-01 2023-11-27 イ,ミョンシン ベルト転写方式の複合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43338B2 (ja) * 2019-03-19 2023-03-2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0871A (ja) * 2020-05-29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9631A (ja) * 2003-11-25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197419A (ja) * 2005-01-17 2006-07-27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015730A (ja) * 2010-06-30 2012-01-19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348037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672A (en) * 1986-09-29 1989-09-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device having a document handling system
JP3491251B2 (ja) * 1997-09-17 2004-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読取装置
JP2004020979A (ja) * 2002-06-18 2004-01-22 Canon Finetech Inc 平面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14612B2 (ja) * 2004-01-16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60109525A1 (en) * 2004-11-19 2006-05-25 Evans Charles E Scanning non-flat objects with a 2-D CMOS/CCD sensor
JP2006150738A (ja) * 2004-11-29 2006-06-15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7726765B2 (en) * 2005-04-28 2010-06-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medium,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end of image, method for detecting carrying unevenness of medium,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carrying unevenness of medium
JP4890799B2 (ja) 2005-06-28 2012-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走査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8115971B2 (en) * 2005-06-30 2012-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act image sensor and image reader
JP4670539B2 (ja) * 2005-08-08 2011-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7894106B2 (en) * 2005-08-31 2011-02-2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36431B2 (en) * 2005-10-13 2008-02-26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KR100667832B1 (ko) * 2005-11-12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행 모듈을 포함하는 화상독취장치
JP5040465B2 (ja) * 2006-08-18 2012-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における蛇行制御手段の調整方法
JP4797936B2 (ja) * 2006-11-02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129063A (ja) * 2006-11-16 2008-06-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872850B2 (ja) * 2007-08-02 2012-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384789B2 (en) * 2008-07-23 2013-02-26 Pixart Imaging Inc. Sensor array module with wide angle, and image calibration method,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same
JP5156597B2 (ja) * 2008-11-26 2013-03-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軸受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650576B2 (ja) * 2009-03-11 2011-03-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557451B (zh) * 2009-05-07 2011-04-20 武汉矽感数码有限公司 获得扫描图像的方法和扫描装置
JP5656370B2 (ja) * 2009-07-01 2015-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46492A (ja) * 2009-08-27 2011-03-1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2748B2 (ja) * 2010-01-29 2012-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771960B2 (ja) * 2010-12-06 2015-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5692515B2 (ja) * 2011-01-12 2015-04-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151568A (ja) 2011-01-17 2012-08-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772463B2 (ja) * 2011-10-03 2015-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KR101883304B1 (ko) * 2012-01-13 2018-07-31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양면 스캐닝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3168797A (ja) * 2012-02-15 2013-08-29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8634A (ja) * 2012-06-14 2013-12-2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58189B2 (ja) * 2012-08-30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9631A (ja) * 2003-11-25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197419A (ja) * 2005-01-17 2006-07-27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015730A (ja) * 2010-06-30 2012-01-19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348037A (zh) * 2010-07-27 2012-0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4207A1 (en) 2015-09-17
JP6225764B2 (ja) 2017-11-08
CN104917928A (zh) 2015-09-16
US9185255B2 (en) 2015-11-10
JP2015173412A (ja)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7928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02089A1 (en) Sheet size detecting apparatus
JP5823454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36921B2 (en) Rotatabl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8428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185038B2 (en) Curl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351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60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35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25599A (zh) 定影装置
JP20053163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64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1699B2 (ja)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1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0052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315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849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099510B2 (en) Press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30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56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49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032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026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2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14829A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