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5583A - 车门 - Google Patents

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5583A
CN104875583A CN201510091397.4A CN201510091397A CN104875583A CN 104875583 A CN104875583 A CN 104875583A CN 201510091397 A CN201510091397 A CN 201510091397A CN 104875583 A CN104875583 A CN 104875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ib
car door
wainscot
lat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13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5583B (zh
Inventor
梶谷直树
石田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383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6058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383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6058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5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5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3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at the lock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31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at the hinge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5Panel typ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8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60J5/048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p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分减少重量且具有足够的刚性的车门。车门(1)具备碳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内面板(2),其在前方部位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安装上侧铰链(5a)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和安装下侧铰链(5b)的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并在后方部位形成安装门锁装置(DL)的门锁安装凹部(217);和碳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加固构件(4),其具有与门锁安装凹部(217)相对的后侧加强部(41)、从后侧加强部(41)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装饰带线加强部(42)、以与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及下侧铰链安装孔相对的方式从装饰带线加强部的前方部位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前侧加强部(43)。

Description

车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
背景技术
车门的轻型化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燃油利用率,以及有助于减少从车辆排出的CO2排出量。因此,促进了车门的轻型化的技术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使用由比金属轻的合成树脂成形的外面板的车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693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3441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车门,由于构成车门的内面板以及加强部件是金属制的,所以无法充分减少车门的重量。并且,在使用树脂制的加强部件的情况下,有车门的刚性降低的担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充分降低重量、且具有足够的刚性的车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车门,其构成为经由多个铰链而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并且能够对形成于车身的开口进行开闭,其具备:内面板,其由树脂制成,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并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铰链的多个铰链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将车门卡合于车身用的门锁装置的门锁安装部;和外侧加强部件,其由树脂制成,配设为比内面板靠外方,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与内面板结合,并且具有与门锁安装部相对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从第一加强部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强部、以及与第二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与多个铰链安装部相对的第三加强部。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车门也可以是如下车门,即,能够对形成于车身的侧面的上下车用的开口进行开闭,经由在开口的前方缘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安装的多个铰链而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并且构成为安装在封堵开口时与开口的后方缘卡合的门锁装置,该车门具备:树脂制的内面板,其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在前方部位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供多个铰链安装的多个铰链安装部,并且在后方部位形成供门锁装置安装的门锁安装部;和树脂制的外侧加强部件,其配设为比内面板靠外方,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与内面板结合,并具有与门锁安装部相对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连续形成且从第一加强部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强部、以及与第二加强部连续形成且以与多个铰链安装部相对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三加强部。另外,第二加强部也可以构成为与内面板的装饰带线部相对。
根据本发明,由于车门的内面板以及外侧加强部件均由树脂形成,所以能够充分减少车门的重量。并且,外侧加强部件的第一加强部对内面板的门锁安装部附近进行加强,第二加强部相对于从外方作用于车门的冲击力(例如在侧面碰撞时作用于车门的冲击力)对内面板进行加强,第三加强部对内面板的铰链安装部附近进行加强。这样外侧加强部件对内面板的各部进行加强,所以提高车门的刚性。除此之外,外部加强部件形成为连接应力容易集中的内面板的上述各部那样的形状,从而有效地分散在内面板的各部产生的应力。结果,进一步提高车门的刚性。
此处,“外方”是指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内方”是指从车外侧朝向车内侧的方向。并且,“前方”是指从车辆的后部朝向前部的方向,“后方”是指从车辆的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对于“外方”以及“内方”,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对形成于车身的侧面的上下车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的情况下,“外方”是指车辆宽度方向且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内方”是指车辆宽度方向且从车外侧朝向车内侧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对形成于车身的后面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后门)的情况下,“外方”是指车辆前后方向且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内方”是指车辆前后方向且从车外侧朝向车内侧的方向。
也可以在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换言之,也可以在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形成多个肋,多个肋形成桁架构造。通过在外侧加强部件桁架状地设置多个肋,能够提高外侧加强部件的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的刚性。尤其,当在外侧加强部件的两侧面桁架状地设有多个肋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外侧加强部件的扭转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车门的扭转刚性。
此外,构成车门的外面板配设为比外侧加强部件靠外方。因此,当在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桁架状地设有多个肋的情况下,利用该肋从内侧支撑外面板。因此利用肋来抑制外面板的凹下。即,多个肋起到用于防止外面板的凹下的功能,换言之多个肋起到作为外面板的凹陷加固构件的功能。结果,不需要另外设置外面板专用的凹陷加固构件。因而,能够减少车门的部件件数。并且,由于利用多个肋的前端面能够大范围地支撑外面板,所以用于防止外面板的凹下的冲压线也可以不在外面板的外表面形成。因而,增大与外面板的外观设计性相关的自由度。
也可以在内面板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桁架状地配设多个肋。换言之,也可以在内面板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形成多个肋,多个肋构成桁架构造。通过在内面板桁架状地设置多个肋,能够提高内面板的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的刚性。尤其,当在内面板的两侧面桁架状地设有多个肋的情况下,提高内面板的扭转刚性。因此提高车门的扭转刚性。
也可以在外侧加强部件形成有支承车辆的外侧门把手的把手支承部。这样,通过由外侧加强部件来支承外侧门把手,也可以不另外在车门设置外侧门把手的支承部。因而,能够减少车门的构成部件件数。
也可以在内面板形成有用于对车辆的车窗玻璃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轨部,这样,通过在内面板形成用于对车窗玻璃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轨部,也可以不另外在车门设置导轨部。因而,能够减少车门的构成部件件数。
内面板以及外侧加强部件也可以由纤维强化树脂形成。这样,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车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车门的车辆V的图。
图2是安装于车身B的车门的侧视图。
图3是从外方侧观察车门的立体图。
图4是从内方侧观察车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外方侧观察的内面板的侧视图。
图6是内面板的俯视图。
图7是内面板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车窗升降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9是从外方侧观察的外加固构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外加固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外加固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车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从外方侧表示上侧铰链安装于上侧铰链安装凹部的状态的图。
图14是从内方侧表示上侧铰链安装于上侧铰链安装凹部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以在上侧铰链通过的方式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车门的情况下的车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门;2…内面板;21…主体部;21a…外侧面;21b…内侧面;211…肋;212a…前侧导轨部(导轨部);212b…后侧导轨部(导轨部);217…门锁安装凹部(门锁安装部);218a、218b…上侧铰链安装孔(铰链安装部);219a、219b…下侧铰链安装孔(铰链安装部);22…框部;221…立柱部;222…上部;3…防撞梁;4…外加固构件(外侧加强部件);4a…外侧面;4b…内侧面;41…后侧加强部(第一加强部);42…装饰带线加强部(第二加强部);43…前侧加强部(第三加强部);44…肋;45…门锁安装托架;46a…上侧铰链固定部;46b…下侧铰链固定部;47…侧壁;48…底壁;48a、48b…孔;49、49…把手安装孔(把手支承部);5a…上侧铰链;5b…下侧铰链;51…第一臂;51a、51b…插通孔;52…第二臂;52a、52b…插通孔;53…铰链销(铰链轴);8…外面板;DH…外侧门把手;DL…门锁装置;FE…前方缘;OP…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的车辆V的图。车门1在车辆V的右侧面的前方侧、即右侧驾驶车辆的驾驶座侧安装。然而,本发明能够适用安装于其它部位的车门。
如图1所示,在车身B的侧面形成有上下车用的开口OP。在开口OP的前方缘FE以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安装两个铰链(上侧铰链5a、下侧铰链5b)。上侧铰链5a设于下侧铰链5b的上方。上侧铰链5a的铰链轴以及下侧铰链5b的铰链轴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车门1经由上侧铰链5a以及下侧铰链5b而以能够开闭开口OP且能够绕铰链轴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B。此外,严格来说,上侧铰链5a的铰链轴以及下侧铰链5b的铰链轴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倾斜。
图2是安装于车身B的车门1的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车门1内配设门锁装置DL。门锁装置DL是用于将车门1卡止于车身的装置。门锁装置DL在关闭车门1时与设于开口OP的后方缘RE的撞针ST卡合。门锁装置DL通过与撞针ST卡合来将车门1卡止于车身B并且封堵开口OP。
在构成车门1的部件中最外侧配设外面板8。在该外面板8安装外侧门把手DH。通过操作外侧门把手DH,来解除门锁装置DL与撞针ST的卡合。因此能够打开车门1。
图3是从外方侧观察车门1的立体图,图4是从内方侧观察车门1的立体图。图3、图4中省略了外面板8。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门1具有内面板2、防撞梁3、以及作为外部加强部件的外加固构件4。外加固构件4比内面板2靠外侧配设。防撞梁3是吸收侧面碰撞时的冲击的部件,在内面板2与外加固构件4之间配设。
图5至图7是表示内面板2的图,图5是从外方侧观察的内面板2的侧视图,图6是内面板2的俯视图,图7是内面板2的后视图。图5中,右方向是前方(车辆前方),左方向是后方(车辆后方)。“前方”是指从车辆的后部朝向前部的方向,“后方”是指从车辆的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如图5所示,内面板2具有主体部21、和设于主体部21的上部的框部22。内面板2通过注射成形含有碳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碳纤维强化树脂)而形成。即,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门1的构成部件使用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内面板。
主体部21如图5所示地在侧视的情况下大致呈矩形形状,在其中央形成较大的孔21c。并且,框部22具有立柱部221以及上部222。立柱部221从主体部21的上端的后方侧朝向上方立起设置。上部222以连接立柱部221的上端和主体部21的上端的前方侧的方式弯曲形成。由立柱部221、上部222以及主体部21的上端边围起的空间S被车窗玻璃封堵。
主体部21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21a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21b(参照图6、图7)。本实施方式中,“外方”是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内侧”是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车外侧朝向车内侧的方向。
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立起设置多个肋。多个肋包括在从图5所示的侧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倾斜方向、即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上下位置直线变化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肋211。利用在这样的倾斜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肋211来加强内面板2。多个肋211形成为“桁架构造”。即,多个肋211桁架状地配设于外侧面21a。“桁架状”是指沿轴向承受作用于内面板2的外力那样的肋211的配置方式。
并且,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形成一对导轨部(前侧导轨部212a以及后侧导轨部212b)。一对导轨部从主体部21的上端朝向下端侧而向斜前方延伸设置。前侧导轨部212a比后侧导轨部212b靠前方设置。一对导轨部(前侧导轨部212a以及后侧导轨部212b)相互平行。
并且,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能够旋转地轴支承第一前侧带轮213a、第二前侧带轮213b、第一后侧带轮214a、以及第二后侧带轮214b。另外,在外侧面21a安装鼓215。第一前侧带轮213a在前侧导轨部212a的上端部附近设置,第二前侧带轮213b在前侧导轨部212a的下端部附近设置。第一后侧带轮214a在后侧导轨部212b的上端部附近设置,第二后侧带轮214b在后侧导轨部212b的下端部附近设置。鼓215在形成于主体部21的中央的孔21c的前方缘与前侧导轨部212a之间的部分设置。
前侧导轨部212a以及后侧导轨部212b是用于对车窗玻璃的升降进行导向的部件,即、是车窗升降装置的构成部件。图8表示车窗升降装置WR的主要结构的图。如图8所示,车窗升降装置WR具备前侧导轨部212a、后侧导轨部212b、第一前侧带轮213a、第二前侧带轮213b、第一后侧带轮214a、第二后侧带轮214b、鼓215、前侧嵌合部216a、后侧嵌合部216b、第一缆线C1、第二缆线C2,第三缆线C3以及未图示的驱动装置。
在前侧导轨部212a嵌合前侧嵌合部216a,并在后侧导轨部212b嵌合后侧嵌合部216b。前侧嵌合部216a以能够沿前侧导轨部212a的长边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前侧导轨部212a嵌合。后侧嵌合部216b以能够沿后侧导轨部212b的长边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后侧导轨部212b嵌合。在前侧嵌合部216a以及后侧嵌合部216b固定车窗玻璃W的下端边。
第一缆线C1以其一端卡止于鼓215,以其另一端卡止于前侧嵌合部216a,并以其中间部分卷绕于第二前侧带轮213b。第二缆线C2以其一端卡止于鼓215,以其另一端卡止于后侧嵌合部216b,并以其中间部分卷绕于第一后侧带轮214a。第三缆线C3以其一端卡止于前侧嵌合部216a,以其另一端卡止于后侧嵌合部216b,并以其中间部分卷绕于第一前侧带轮213a以及第二后侧带轮214b。
当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来使鼓215向一个方向旋转后,第一缆线C1卷绕于鼓215并且第二缆线C2从鼓215导出。因此,前侧嵌合部216a及后侧嵌合部216b分别沿导轨部212a、212b的长边方向同时向下方移动。结果,车窗玻璃W下降。另一方面,当鼓215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后,第二缆线C2卷绕于鼓215并且第一缆线C1从鼓215导出。因此,前侧嵌合部216a以及后侧嵌合部216b分别沿导轨部212a、212b的长边方向同时向上方移动。结果,车窗玻璃W上升。由于车窗玻璃W上升,所以形成于内面板2的空间S被封堵。
并且,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的后方端部形成门锁安装凹部217。在门锁安装凹部217配设门锁装置DL。门锁装置DL配设于门锁安装凹部217并且固定于内面板2。
另外,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的前方端部,形成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两个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形成为比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靠上方。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同样,两个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也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设置。
图9至图11是表示外加固构件4的图,图9是从外方侧观察的外加固构件4的侧视图,图10是外加固构件4的俯视图,图11是外加固构件4的后视图。图9中,右方向是前方,左方向是后方。外加固构件4发挥作为内面板2的加强部件、以及车门1的加强部件的作用。本实施方式的外加固构件4通过注射成形含有碳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碳纤维强化树脂)而形成。即,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门的构成部件使用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加固构件。
外加固构件4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4a以及朝向其相反侧的内方的内侧面4b(参照图10、图11)。以内侧面4b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相对的方式,外加固构件4配设为比内面板2靠外方。外加固构件4与内面板2结合。
如图9所示,外加固构件4具有后侧加强部41(第一加强部)、装饰带线加强部42(第二加强部)、以及前侧加强部43(第三加强部)。后侧加强部41形成外加固构件4的后方部分。装饰带线加强部42与后侧加强部41连续形成,并且从后侧加强部41朝向前方而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侧加强部43形成外加固构件4的前方部分。前侧加强部43与装饰带线加强部42连续形成,并且朝向下方而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像这样构成的外加固构件4如图9所示地在侧视的情况下大致呈L字形状。
后侧加强部41与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后端侧的门锁安装凹部217相对。并且,外加固构件4如图11所示地具有从后侧加强部41向内方延伸设置的门锁安装托架45。在该门锁安装托架45,组装在内面板2的门锁安装凹部217配设的门锁装置DL。因此,外加固构件4经由门锁安装托架45以及门锁装置DL而与内面板2结合。后侧加强部41尤其在车门1关闭的情况下对内面板2的主体部21中安装有门锁装置DL的附近、即门锁安装凹部217附近进行加强。
并且,前侧加强部43与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侧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相对。前侧加强部43尤其在车门1打开的情况下对内面板2的主体部21中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附近进行加强。另外,后侧加强部41与前侧加强部43之间的装饰带线加强部42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中的装饰带线附近、即孔21c的上部附近相对。装饰带线加强部42尤其在向车门1进行侧面碰撞时对车门1(内面板2)的装饰带线附近进行加强。
图12是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车门1的最外侧配设外面板8。在比外面板8靠内方侧配设外加固构件4。外面板8的内壁面与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相对。在内面板2与外加固构件4之间配置车窗玻璃W。
并且,在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以及内侧面4b、即外加固构件4的两侧面形成有多个肋44。此外,从图12可知,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以及内侧面21b也形成有多个肋211。
如图9所示,设于外加固构件4的多个肋44在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上下位置直线变化那样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利用在这样的倾斜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肋44来加强外加固构件4。多个肋44形成“桁架构造”。即,多个肋44桁架状地配设于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以及内侧面4b。
并且,如图12所示,形成于外加固构件4的内侧面4b的多个肋44的配设位置与形成于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的多个肋44的配设位置一致。因此,多个肋44设为从外加固构件4的内侧面4b侧朝向外侧面4a侧贯通。同样,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内侧面21b的多个肋211的配设位置与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的多个肋211的配设位置一致。因此,多个肋211设为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内侧面21b侧朝向外侧面21a侧贯通。
并且,如图9所示,在外加固构件4的后侧加强部41形成一对把手安装孔49、49。在一对把手安装孔49、49,安装车辆的外侧门把手DH(参照图2)。即,本实施方式的外加固构件4兼作外侧门把手DH的支承部(框架部)。
并且,外加固构件4的前侧加强部43具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置的一对铰链固定部(上侧铰链固定部46a、下侧铰链固定部46b)。上侧铰链固定部46a在下侧铰链固定部46b的上方形成。上侧铰链固定部46a从外方与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一对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的附近的部位相对。下侧铰链固定部46b从外方与形成于主体部21的一对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的附近的部位相对。在上侧铰链固定部46a固定上侧铰链5a,并在下侧铰链固定部46b固定下侧铰链5b。利用上侧铰链5a以及下侧铰链5b来紧固内面板2和外加固构件4。
图13是从外方侧表示上侧铰链5a固定于上侧铰链固定部46a的状态的图,图14是从内方侧表示上侧铰链5a安装于上侧铰链固定部46a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5是用以在上侧铰链5a通过的方式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来剖切车门1的情况下的车门1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上侧铰链5a具备第一臂51、第二臂52以及铰链销53(参照图15)。第一臂51以及第二臂52以各自的一端与铰链销53连结为能够摆动。因此,第一臂51以及第二臂52相互以能够绕铰链轴(铰链销53)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一臂51以及第二臂52以在与铰链销5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长细地形成。在第一臂51沿其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两个插通孔51a、51b。同样,在第二臂52沿其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两个插通孔52a、52b。也就是说,插通孔51a、51b在与铰链销53的轴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同样,插通孔52a、52b也在与铰链销53的轴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第一臂51在形成于车身B的上下车用的开口OP的前方缘FE载置。在载置于前方缘FE的第一臂51的插通孔51a、51b插入紧固部件。通过将插入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前方缘FE,来将第一臂51与车身B连接。
上侧铰链5a的第二臂52固定于外加固构件4的上侧铰链固定部46a。如图13所示,上侧铰链固定部46a以从前侧加强部43的前方端向后方延伸的方式细长地形成。如图15所示,上侧铰链固定部46a具有从外加固构件4(前侧加强部43)的外侧面4a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底壁48、和从底壁48的缘部分向外方立起设置的侧壁47。在底壁48上载置第二臂52。此时,第二臂52以形成于第二臂52的插通孔52a、52b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载置在底壁48上。
如图15所示,在底壁48沿前后方向(即、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48a、48b。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48a、48b与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部分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分别同心地重叠。并且,载置于底壁48的第二臂52的插通孔52a、52b以沿前后方向(即、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与形成于底壁48的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48a、48b分别同心地重叠。在重叠了的这些孔插入螺栓部件BT、BT。而且,通过用螺母部件NT、NT紧固螺栓部件BT、BT,来将上侧铰链5a(第二臂52)固定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此外,下侧铰链5b的构造与上侧铰链5a的构造相同,下侧铰链5b的固定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固定构造与上侧铰链5a的固定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固定构造相同。因此,省略下侧铰链5b的构造以及下侧铰链5b的固定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固定构造的说明。
这样,上侧铰链5a以及下侧铰链5b的第二臂52经由外加固构件4的上侧铰链固定部46a以及下侧铰链固定部46b而安装于内面板2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由此,车门1(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经由上侧铰链5a以及下侧铰链5b而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身B。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具备热塑性碳素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内面板2和热塑性碳素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加固构件4。由于内面板2和外加固构件4由比金属轻的树脂形成,所以能够充分减少车门1的重量。并且,使用的树脂具有热塑性,比热固化性树脂便宜。因此,与使用热固化性树脂来制造车门的情况比较廉价。此外,也可以由玻璃纤维强化树脂(GFRP)、或者超级工程塑料形成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
并且,内面板2的主体部21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21a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21b。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部位,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铰链安装部)和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铰链安装部)。在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安装上侧铰链5a,并在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安装下侧铰链5b。并且,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后方部位形成门锁安装凹部217(门锁安装部)。在门锁安装凹部217安装门锁装置DL。
并且,外加固构件4配设为比内面板2靠外方。外加固构件4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4a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4b,并与内面板2结合。外加固构件4具备后侧加强部41(第一加强部)、装饰带线加强部42(第二加强部)以及前侧加强部43(第三加强部)。后侧加强部41形成外加固构件4的后方部分并且与门锁安装凹部217相对。装饰带线加强部42与后侧加强部41连续地形成并且从后侧加强部41朝向前方延伸设置,并与内面板2的装饰带线部相对。前侧加强部43与装饰带线加强部42连续地形成而形成外加固构件4的前方部分,并且以与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部位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的附近的部位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的附近的部位相对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外加固构件4的后侧加强部41来加强内面板2中的门锁安装凹部217附近。由装饰带线加强部42来加强车门(内面板2)的装饰带线附近。并且由前侧加强部43来加强内面板2中形成有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的附近。
一般而言,在车门关闭时对车门的内面板中安装有门锁装置的附近作用较大的应力。并且,在车门打开时对内面板的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分(安装有铰链的部分)作用较大的应力。另外,在从外方对车门施加冲击力时(侧面碰撞时)对车门(内面板)的装饰带线附近作用较大的应力。
本实施方式的外加固构件4相对于上述的各应力而加强内面板2。因此,能够提高车门1的刚性。并且,由于以连接上述的应力的集中位置(门锁安装凹部217附近、装饰带线附近、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附近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附近)的方式形成有外加固构件4,所以与在各个应力集中位置分别配设有加强部件的情况相比,应力进一步分散。结果,进一步提高车门的刚性。并且,与在各个应力集中位置分别配设加强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车门的组装工时以及制造成本。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加固构件4的形状是近似L字形状,前方侧比后方侧大,并且覆盖了形成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以及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在使用这样的形状的外加固构件4来制造车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表示车门的刚性是指标的“车门下倾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加固构件4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44。利用桁架状地配设的多个肋44来提高外加固构件4的刚性,结果也提高车门的刚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内面板2的主体部21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211。利用桁架状地配设的多个肋211来加强内面板2的刚性,结果也提高车门1的刚性。像这样提高车门1的刚性的结果,能够同时减少作为表示车门的刚性的指标的“车门下倾量”以及“车门过开量”。
此外,“车门下倾量”是指当对全开状态下的车门的后方端从上方朝向下方作一定的负荷时车门向下方位移的量。并且,“车门过开量”是指当进一步朝向打开方向对全开状态下的车门作用一定的负荷时车门进一步向打开方向位移的量。“车门下倾量”以及“车门过开量”越小,则表示车门的刚性越高。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外加固构件4的形状研究以及桁架状的肋相对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配置,能够充分提高车门的刚性。因此,即使在内面板以及外加固构件由树脂成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与车门的刚性相关的要求,并且能够实现车门的轻量化。
桁架状地配设于内面板2的多个肋211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以及内侧面21b中任一个面设置即可。同样,桁架状地配设于外加固构件4的多个肋44在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以及内侧面4b中任一个面设置即可。这是由于若在单面设有肋,就能够充分提高车门的刚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两侧面(外侧面21a及内侧面21b)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两侧面(外侧面4a及内侧面4b)设有多个多个肋211、44。通过像这样在两侧面设置肋,也能够提高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扭转刚性。
一般而言,车门的摆动轴方向(铰链轴的轴向)不是相对于车身的严格而言的铅垂方向,而从铅垂方向稍微倾斜。因此,在从上方朝向下方对全开状态下的车门作用有一定的负荷的情况下,以及进一步朝向车门打开方向对全开状态下的车门作用有一定的负荷的情况下,车门扭转。对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所述地在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两侧面形成有肋,所以提高扭转刚性。因而,减少车门的扭转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车门下倾量以及车门过开量。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的刚性。
并且,通过在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设置多个肋44,从而如图12所示,肋44的前端面与外面板8的内壁面相对。因此由多个肋44的前端面从内侧支撑外面板8,从而外面板8的凹下因肋44而被抑制。即,多个肋44起到作为外面板8的凹陷加固构件的功能。结果,不需要另外设置外面板8专用的凹陷加固构件。因而,能够减少车门的部件件数。并且,也可以不在外面板8的外侧面形成用于防止外面板8的凹下的冲压线。因而,能够抑制冲压线的形成所引起的外面板8的外观设计性的自由度的减少。并且,由于能够由多个肋44的前端面来大范围地支撑外面板8,所以能够遍及更大范围地防止外面板8的凹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外加固构件4兼作外侧门把手DH的支承部(框架部),所以能够减少车门的构成部件件数。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a形成有车窗升降装置WR的导轨部(前侧导轨部212a、后侧导轨部212b)、即用于对车窗玻璃W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轨部,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导轨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车门的构成部件件数。
并且,由于一对铰链(上侧铰链5a、下侧铰链5b)固定外加固构件4和内面板2,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外加固构件4固定于内面板2的部件。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车门的构成部件件数。
并且,设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侧的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同样,设于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侧的两个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也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在两个上侧铰链安装孔218a、218b安装上侧铰链5a的第二臂52,并在两个下侧铰链安装孔219a、219b安装下侧铰链5b的第二臂52。此时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第二臂52的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因此,第二臂52以前后方向(长边方向)上的不同的两点、即与铰链轴(铰链销5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两点固定于内面板2。这样,由于在沿与铰链轴的轴向正交的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铰链的第二臂52与内面板2及外加固构件4连接,所以能够提高铰链对于当在与铰链销53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上施加外力时、例如当从上方朝向下方对全开状态下的车门的后方端作用一定的负荷时产生的旋转力矩的刚性。由此,例如能够减少作为车门的刚性的一个指标的车门下倾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研究铰链安装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安装方法,能够提高车门1的刚性。
并且,如图5所示,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前方部分与框部22的上部222的前方部分的连接部分Q设置的肋的密度(单位面积的肋的根数)比在其它部分设置的肋的密度高。因此,提高主体部21与框部22的连接部分的刚性。因此,有效地防止框部22因车辆行驶时的抽吸力而向外侧变形。
并且,在内面板2的主体部21的两侧面(外侧面21a以及内侧面21b)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两侧面(外侧面4a以及内侧面4b)设置多个肋211、44。通过像这样在两侧面设置肋,也能够提高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的扭转刚性。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具备一对门铰链(上侧铰链5a、下侧铰链5b)。一对门铰链(上侧铰链5a、下侧铰链5b)具有第一臂51、第二臂52、以及将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连接为能够绕其轴摆动的铰链销53。而且,第一臂51安装于车身B,且第二臂52经由螺栓BT而紧固于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双方。也就是说,通过门铰链共同紧固内面板2和外加固构件4。因此,作用于车门1的外部应力向内面板2和外加固构件4分散,且作用于内面板2的外部应力以及作用于外加固构件4的外部应力分别减少。结果,即使使用在刚性小的树脂制、优选为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内面板2以及外加固构件4作为车门1的构成部件的情况下,也防止外部应力所引起的内面板2的变形。
并且,如图15所示,在第二臂52的多个安装孔52a、52b插入的螺栓BT、BT的插入方向是与第一方向(上下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即从外方朝向内方的车辆宽度方向。通过沿第三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插入螺栓BT、BT,能够结合沿第三方向并列配置的内面板2和外加固构件4。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应该限定由上述实施方式解释。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两个铰链来将车门1能够摆动地连接于车身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利用三个以上的铰链来将车门1能够摆动地连接于车身B。并且,对于桁架状地配设的多个肋的高度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为15mm左右,但能够与加强的程度对应地任意设定肋的高度。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能够开闭在车身的侧面形成的上下车用的开口OP的车门进行了说明,但在利用铰链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身的车门、例如后门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在设于外加固构件4的外侧面4a的肋44的前端与外面板8的内壁面之间夹持那样的形态来设置密封部件。这样,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能够适当变形。
此外,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以往的车门中,有产生以下的问题的情况。
车门具备内面板、比内面板靠外方配设来加强车门的外加固构件、以及比外加固构件靠外方配设的外面板。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车门.即,作为外加固构件而具备加强车门的装饰带线附近的装饰带线加固构件和加强车门的腰线附近的门外加固构件。
近几年,为了减少CO2排出量而寻求车辆的轻型化,因此推进了车门的外面板也薄壁化所产生的轻型化。在外面板较薄的情况下,有作为外观设计面的外面板的外侧面产生凹下的担忧。因而,研究了用于防止凹下的产生的措施。例如,通过在外面板的外侧面形成冲压线,来防止外面板的外侧面的凹下的产生。并且,通过与外加固构件不同地在车门内设置用于从外面板的内侧限制外面板的加固构件(凹陷加固构件),来防止外面板的外侧面的凹下的产生。
然而,当在外面板的外侧面形成有冲压线的情况下,产生外面板的外侧面的外观设计性的自由度减少这样的问题。并且,当在车门内设有外面板的凹陷加固构件的情况下,车门的构成部件增加,从而有组装工时增加、并且车门的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
因此,根据本发明,也能够提供如下车门,该车门构成为,以抑制车门的重量的增加、且不会减少外面板的外侧面的外观设计性的自由度的方式防止外面板的凹下的产生。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其构成为经由多个铰链而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身并且能够对形成于上述车身的开口进行开闭,该车门的特征在于,具备:
内面板,其由树脂制成,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并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多个铰链的多个铰链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将上述车门卡合于车身用的门锁装置的门锁安装部;和
外侧加强部件,其由树脂制成,配设为比上述内面板靠外方,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与上述内面板结合,并且具有与上述门锁安装部相对的第一加强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从上述第一加强部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强部、以及与上述第二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与上述多个铰链安装部相对的第三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
利用配设于上述外侧面的多个肋来对配设于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的外方侧的外面板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面板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的至少一个面,桁架状地配设有多个肋。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加强部件形成有对车辆的外侧门把手进行支承的把手支承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面板形成有用于对车辆的车窗玻璃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面板以及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由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8.一种车门,其构成为能够对形成于车身的开口进行开闭,该车门的特征在于,具备:
内面板,其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
外侧加强部件,其配设为比上述内面板靠外方,具有朝向外方的外侧面以及朝向内方的内侧面,对上述车门进行加强;以及
外面板,其配设为比上述外侧加强部件靠外方,
在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的上述外侧面,以从内侧支撑上述外面板的方式设有多个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上述外侧加强部件的外侧面的上述多个肋桁架状地配设。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面板,且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铰链的多个铰链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将上述车门卡合于车身用的门锁装置的门锁安装部,
在上述外侧加强部件,形成与上述门锁安装部相对的第一加强部、与上述第一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从上述第一加强部延伸设置的第二加强部、以及与上述第二加强部连续形成并与上述多个铰链安装部相对的第三加强部。
CN201510091397.4A 2014-02-28 2015-02-28 车门 Active CN104875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8314A JP2015160582A (ja) 2014-02-28 2014-02-28 車両ドア
JP2014038318A JP2015160584A (ja) 2014-02-28 2014-02-28 車両ドア
JP2014-038318 2014-02-28
JP2014-038314 2014-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5583A true CN104875583A (zh) 2015-09-02
CN104875583B CN104875583B (zh) 2018-11-02

Family

ID=5380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1397.4A Active CN104875583B (zh) 2014-02-28 2015-02-28 车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65095B2 (zh)
CN (1) CN104875583B (zh)
DE (1) DE10201510282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591A (zh) * 2016-05-02 2017-11-10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多材料外带加强件
CN11012659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面板构造
CN110356207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门安装构造
CN112549929A (zh) * 2020-12-11 2021-03-26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碳纤维车门外水切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25392B3 (de) * 2012-12-24 2014-02-20 Audi Ag Abdeckvorrichtung für ein mit einem Schließkeilmodul in eine die Verbindung einer Fahrzeugtüre mit einem Seitenwandrahme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bewirkende lösbare Kopplung bringbares Haltebackenmodul
JP5846167B2 (ja) * 2013-07-30 2016-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FR3064949B1 (fr) * 2017-04-11 2021-02-12 Automotive Exteriors Europe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6765351B2 (ja) 2017-07-12 2020-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US11446988B2 (en) * 2018-12-04 2022-09-20 Magna Closures Inc. Hybrid door mod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2115A (en) * 1985-01-21 1987-05-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JP2007125976A (ja) * 2005-11-02 2007-05-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10076555A (ja) * 2008-09-25 2010-04-0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のドア
CN103182921A (zh) * 2011-12-27 2013-07-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
JP2013163441A (ja) * 2012-02-10 2013-08-22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用ド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8642A (en) * 1980-06-09 1982-05-11 The Budd Company Plastic door for an automobile
IT1172242B (it) * 1981-05-29 1987-06-18 Fiat Auto Spa Portiera in materiale plastico per autoveicoli
JPS61169316A (ja) 1985-01-21 1986-07-3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ドア
US5857732A (en) * 1996-02-21 1999-01-12 The Budd Company Plastic modular door for a vehicle
JP5035218B2 (ja) * 2007-12-27 2012-09-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
US9010839B2 (en) * 2012-10-24 2015-04-2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Vehicle side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2115A (en) * 1985-01-21 1987-05-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JP2007125976A (ja) * 2005-11-02 2007-05-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10076555A (ja) * 2008-09-25 2010-04-0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のドア
CN103182921A (zh) * 2011-12-27 2013-07-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
JP2013163441A (ja) * 2012-02-10 2013-08-22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用ドア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591A (zh) * 2016-05-02 2017-11-10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多材料外带加强件
CN11012659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面板构造
CN110356207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门安装构造
CN112549929A (zh) * 2020-12-11 2021-03-26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碳纤维车门外水切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65095B2 (en) 2016-06-14
US20150246596A1 (en) 2015-09-03
CN104875583B (zh) 2018-11-02
DE102015102820A1 (de)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5583A (zh) 车门
US8690220B2 (en) Structure of lift gate for vehicle
US8550536B2 (en) Tailgate from fibre-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lastic
US10350976B2 (en) Door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753373B (zh) 机动车辆的行李箱罩盖
CN104554478B (zh) 车尾侧翼子板模块
CN105292268A (zh)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CN102632927B (zh) 车体后部构造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CN102133852A (zh) 车辆的背门结构
EP3569481B1 (en) Side body vehicle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3991368A (zh) 车门构造体
CN109305225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KR100867848B1 (ko) 승용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저 지상고 확립 차량
US20170241179A1 (en) Door suppor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CN204547702U (zh) 车门
KR101734580B1 (ko) 자동차용 센터필러 패널
JP5708428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06116997A (ja) リヤゲート構造
JP6950124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CN111591350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08569119A (zh) 一种车辆闭合构件的结构
CN103899172A (zh) 一种汽车背门铰链安装部位加强结构
JP2015160582A (ja) 車両ドア
JP2016150699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