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2921A - 车辆用车门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2921A
CN103182921A CN2012105707946A CN201210570794A CN103182921A CN 103182921 A CN103182921 A CN 103182921A CN 2012105707946 A CN2012105707946 A CN 2012105707946A CN 201210570794 A CN201210570794 A CN 201210570794A CN 103182921 A CN103182921 A CN 103182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hicle
car
main frame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0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2921B (zh
Inventor
铃木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55Reinforcement elements integrated in door structure or other door elements, e.g. beam-like shapes stamped in inner doo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8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60J5/048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9Upper door structure mechanism preventing outward displacement of window frame at high spee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形成主框架部(6)的骨架的主侧管道部(51)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55);从底壁(55)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侧壁(56);以及从底壁(55)的车辆下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下侧壁(57),主侧管道部(51)形成为朝车外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进而,在主侧管道部(51)形成有多个加强肋(62),这些加强肋(62)从底壁(55)朝车外侧伸出,并将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连结起来。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框。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门,公知有通过将构成窗框的车门框固定于以相对于车身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的车门主体(车门板)而成的车门。这样的车门框具备: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朝车辆上侧延伸的立柱部、以及连接于立柱部的上端并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连接的主框架部(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借助因空气沿该车门流动而产生的负压,在车门作用有将车门朝车外侧吸出的方向的吸出力。并且,由于车门框被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因此该车门框会因上述吸出力而以下端侧作为固定端朝车外侧弯曲。进而,如上所述,主框架部将车门主体与立柱部的上端连结,且形成为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形状,因此,该主框架部借助吸出力而扭转从而朝车外侧弯曲。因此,期望主框架部相对于扭转而具有高的刚性。因此,形成主框架部的骨架的管道部多数情况下其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近似口字状等的闭合截面形状(专利文献1的图2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0571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在车辆用车门框中,要求其刚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主框架部的管道部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因此,当欲提高该主框架部的刚性时,可能导致其壁厚增加,从而车门框的重量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车辆用车门框具备:立柱部,该立柱部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且朝车辆上侧延伸;以及主框架部,该主框架部连接于上述立柱部的上端,并且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固定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端部,上述主框架部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形成上述主框架部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固定部,保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上述保持部件用于在该保持部件与上述管道部之间保持玻璃滑槽,上述管道部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上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下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下侧壁,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加强肋,该加强肋从上述底壁朝车外侧伸出,并且将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连结起来。
根据上述结构,管道部内由加强肋划分,该加强肋从底壁朝车外侧伸出,并且将上侧壁和下侧壁连结起来。即,在上述结构中,示意性地将管道部形成为组合朝车外侧开口的多个有底筒状体而成的构造体,由此,能够提高主框架部的相对于扭转的刚性。因而,无需增加管道部的壁厚,因此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的刚性。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在上述加强肋形成有卡止部,上述玻璃滑槽在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之间卡止于上述卡止部。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另外设置供玻璃滑槽卡止的部件就能够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卡止部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在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之间的中央卡止于上述卡止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玻璃滑槽在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中央卡止于卡止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加强肋的与上述下侧壁之间的连结部形成为比上述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朝车内侧凹陷。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玻璃滑槽在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与加强肋相互干涉,并能够使该玻璃滑槽卡止于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的整体,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卡止肋,该卡止肋以该卡止肋与上述上侧壁以及上述下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上述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上述玻璃滑槽卡止于该卡止肋。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玻璃滑槽在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遍及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的广阔范围卡止于卡止肋,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主框架部通过压铸而成型,在上述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部。
在通过压铸来成型主框架部的情况下,通常在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下侧突出的毛刺。这种毛刺例如以下述方式除去:在使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抵接于支承座而对主框架部进行固定后的状态下,使用工具切断该毛刺,从而将其从下侧壁除去。因而,通过像上述结构那样,在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伸出部,能够将主框架部稳定地支承于支承座,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毛刺的除去作业。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在上述主框架部安装有内饰件,该内饰件从车内侧覆盖上述主框架部,并且具有与上述伸出部卡合的爪部,上述伸出部形成为:该伸出部的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形成为伸出部的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因此,通过以使爪部沿着下侧壁的方式将内饰件从车内侧朝主框架部推压,爪部越过伸出部从而内饰件变形,且该爪部与伸出部卡合。这样,在上述结构中,能够通过将内饰件朝主框架部推压而容易地进行安装,且能够提高其组装性。并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爪部与伸出部卡合,能够将内饰件牢固地固定于主框架部。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加强肋形成为长方形板状,且沿着上述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呈之字状地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加强肋形成为长方形板状,且沿着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呈之字状地配置,因此,主框架部相对于弯曲的刚性提高。因而,无需增加管道部的壁厚,因此,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前门的主视图。
图2是从车外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立柱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中,(a)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立柱部的上端侧的剖视图(图2的A-A剖视图),(b)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立柱部的靠车门主体侧的剖视图(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中,(a)是从车外侧观察ー实施方式的主框架部的放大立体图,(b)是从车外侧观察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主框架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中,(a)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主框架部的加强肋的卡止部的剖视图(图4的(a)的C-C剖视图),(b)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主框架部的加强肋的连接部的剖视图(图4的(a)的D-D剖视图)。
图6是表示去除毛刺时的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附近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装配内饰件时的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附近的示意图。
图8是从车外侧观察其它例的主框架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从车外侧观察其它例的主框架部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将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框应用于作为车门的前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前门1具备车门主体2(车门板),该车门主体2以相对于车身(省略图示)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对于该车门主体2,将构成车门外板的车门外面板以及构成车门内板的车门内面板(均省略图示)结合而形成为管道状,且上述车门主体2设置成窗玻璃3能够从上述车门主体2的上端的开口部出没。
并且,前门1具备车门框4,该车门框4固定于车门主体2的上端部并构成前门1的窗框、即构成窗玻璃3的框。该车门框4由轻合金(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构成,并一体地具有:固定于车门主体2的后端并朝车辆上侧延伸的立柱部5、以及连接于立柱部5的上端并朝车辆前侧延伸且朝车辆下侧弯曲从而固定于车门主体2的前端的近似弓形的主框架部6。另外,在车门框4一体地形成有:将立柱部5的下端与主框架部6的下端连结的内加强件7、设置于内加强件7的前端的铰接托架8、以及设置于内加强件7的后端的锁止加强件9,各部分被加强。进而,形成为将内饰、玻璃滑槽等装饰用品(在图1中省略图示)组装于车门框4的结构。
其次,对立柱部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立柱部5具备:立柱侧管道部11,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上述立柱部5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立柱侧固定部14,立柱侧保持部件13(参照图3)固定于该立柱侧固定部14,该立柱侧保持部件13用于将玻璃滑槽12保持在立柱侧保持部件13与立柱侧管道部11之间;以及车外部15,其与立柱侧固定部14连接,且位于比立柱侧管道部11靠车外侧的位置。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立柱侧管道部11具有:位于车内侧并且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17;从底壁17的车辆后侧(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外侧壁18;以及从底壁17的车辆前侧(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内侧壁19,立柱侧管道部11形成为截面近似“コ”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另外,外侧壁18形成为相对于底壁17而朝车辆后侧稍微倾斜,另一方面,内侧壁19形成为与底壁17大致正交,外侧壁18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形成为随着从底壁17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立柱侧固定部14具有:从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后侧伸出的横壁21;以及从横壁21的车辆后侧(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22。横壁21形成为在截面形状中朝车内侧凹陷的近似圆弧板状。车外部15形成为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车外部15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
进而,底壁17形成为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底壁17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1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底壁17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1d大。
并且,外侧壁18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外侧壁18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外侧壁18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2d大。同样,内侧壁19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内侧壁19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3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内侧壁19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3d大。
此外,如在图3的(a)中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前侧(框内侧)伸出的内侧伸出部24。另外,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内侧伸出部24的车外侧的端面共面。该内侧伸出部24形成为,其朝车辆前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具体而言,内侧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随着从内侧伸出部24的靠车辆前侧的端面24b趋向车内侧而逐渐接近内侧壁19的圆弧状。另外,内侧伸出部24形成为遍及立柱部5的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立柱侧管道部11形成有从外侧壁18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25。具体而言,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并以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即,在车辆上侧,管道部肋25与外侧壁18一体化。并且,管道部肋25形成为,从底壁17到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与从底壁17到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并且,在立柱侧固定部14形成有从横壁21朝车外侧伸出的固定部肋26。该固定部肋26形成为,从纵壁22的中途分支并以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横壁21在其中途分隔为车辆前侧部分和车辆后侧部分。即,在车辆上侧,固定部肋26与纵壁22一体化。并且,固定部肋26形成为,从横壁21到固定部肋26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与从横壁21到纵壁22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如图3所示,立柱侧保持部件13一体地具有: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被固定部27;以及从被固定部27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前侧伸出的保持部28,且上述立柱侧保持部件13形成为近似L字状。另外,立柱侧保持部件13例如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滚压加工而成型的,且形成为遍及其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进而,立柱侧保持部件13的被固定部27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固定部肋26以及纵壁22的靠车辆上侧的部分(详细地说是比固定部肋26从纵壁22分支的位置靠车辆上侧的部分)。
在立柱部5安装有外饰件31,该外饰件31从车外侧覆盖上述立柱部5,且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外饰件31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覆盖立柱部5的车外部15以及立柱侧保持部件13的保持部28。并且,在立柱部5l安装有内饰件32,该内饰件32从车内侧覆盖上述立柱部5,且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
内饰件32一体地具有:覆盖立柱部5的立柱覆盖部33、和覆盖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覆盖部34(参照图5)。立柱覆盖部33一体地具有:覆盖立柱侧管道部11的底壁17的底壁覆盖部35;从底壁覆盖部35的车辆后侧(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外侧壁18的外侧壁覆盖部36;以及从底壁覆盖部35的车辆前侧(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内侧壁19的内侧壁覆盖部37。
在外侧壁覆盖部36的车外侧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从外侧壁覆盖部36进一步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立柱侧固定部14的固定覆盖部38;以及从固定覆盖部38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后侧伸出并覆盖车外部15的车外覆盖部39。并且,在外侧壁覆盖部36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止口40,在该卡止口40内设置有密封条41,该密封条41与车身的开口部B弹性接触从而抑制水进入车厢内。另外,密封条41由橡胶材料构成,且一体地具有:安装于立柱部5的立柱安装部42;以及安装于上述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安装部43(参照图5)。立柱安装部42以及主框架安装部43分别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并且,在内侧壁覆盖部37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内侧爪部45,该内侧爪部45朝车辆后侧折回并与上述内侧壁19的内侧伸出部24卡合。进而,与上述窗玻璃3弹性接触的玻璃滑槽12卡止于立柱侧保持部件13的保持部28、横壁21的靠车辆上侧的部分(详细地说是比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分支的位置靠车辆上侧的部分)、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内饰件32的内侧爪部45,从而被安装于立柱部5。另外,玻璃滑槽12由橡胶材料构成,并且一体地具有:安装于立柱部5的立柱安装部46;以及安装于上述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安装部47(参照图5)。立柱安装部46以及主框架安装部47分别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其次,对主框架部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主框架部6具备:主侧管道部51,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主框架部6的骨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主侧固定部53,主侧保持部件(框架嵌条)52固定于该主侧固定部53,该主侧保持部件52用于在其与主侧管道部51之间保持玻璃滑槽12。
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作为管道部的主侧管道部51具有:位于车内侧并且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55;从底壁55的车辆上侧(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上侧壁56;以及从底壁55的车辆下侧(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下侧壁57,该主侧管道部51的形成为截面近似コ字状的开放截面形状。另外,上侧壁56形成为相对于底壁55而朝车辆上侧稍微倾斜,另一方面,下侧壁57形成为相对于底壁55而朝车辆下侧稍微倾斜,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之间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形成为:随着从底壁55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进而,主侧管道部51形成为在立柱部5的上端与上述立柱侧管道部11连续,立柱侧管道部11与主侧管道部51之间的连接部分呈圆弧状地弯曲(参照图1)。
作为固定部的主侧固定部53具有:从上侧壁56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上侧伸出的横壁58;以及从横壁58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59。横壁58在截面形状中形成为朝车内侧凹陷的近似圆孤状。进而,主侧固定部53形成为在立柱部5的上端与上述立柱侧固定部14连续。
如在图5的(a)中放大示出的那样,在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作为伸出部的下侧伸出部61。另外,车辆侧端部以及下侧伸出部61的靠车外侧的端面共面。该下侧伸出部61形成为其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具体而言,下侧伸出部61的车内侧侧面61形成为随着从下侧伸出部61的靠车辆下侧的端面61b趋向车内侧而逐渐接近下侧壁57的圆弧状。
进而,如图4所示,在主侧管道部51形成有多个加强肋62,上述加强肋62从底壁55朝车外侧伸出并且将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连结起来。具体而言,加强肋62形成为近似长方形板状,且沿着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呈之字状地配置。即,主侧管道部51通过示意性地将朝车外侧开口的多个有底近似三角筒状的构造体以顶点的朝向彼此交错的方式配置并连结起来而构成。
在加强肋62形成有从其上端朝车外侧突出的卡止部63,玻璃滑槽12的主框架安装部47卡止于上述卡止部63。如图5的(a)所示,卡止部63形成为:该卡止部63的靠上侧壁56侧的端部位于主侧管道部51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由此,玻璃滑槽12的主框架安装部47在主侧管道部5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卡止于卡止部63。并且,如图5的(b)所示,加强肋62的与下侧壁57之间的连结部64形成为比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朝车内侧凹陷。由此,在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玻璃滑槽12与加强肋62互不干涉。
如图5所示,作为保持部件的主侧保持部件52一体地具有:设计部65,其位于主侧固定部53的车外侧、且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密封条保持部66,其从设计部65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内侧伸出,且形成为朝车内侧开口的截面近似コ字状。另外,主侧保持部件5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滚压加工而成型,且遍及其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进而,主侧保持部件52的密封条保持部66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纵壁59的靠车辆上侧的上侧面。
在主框架部6安装有上述内饰件32的主框架覆盖部34。主框架覆盖部34一体地具有:覆盖主侧管道部51的底壁55的大致整体的底壁覆盖部71;从底壁覆盖部71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上侧壁56的一部分的上侧壁覆盖部72;以及从底壁覆盖部71的车辆下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下侧壁57的下侧壁覆盖部73。
在上侧壁覆盖部72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阶梯差部74,该阶梯差部74与侧壁56之间隔开间隔配置。进而,上述密封条41的主框架安装部43通过与阶梯差部74及上述主侧保持部件52的保持部28双方卡合而被安装于主框架部6。
在下侧壁覆盖部73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作为爪部的下侧爪部76,该下侧爪部76朝车辆上侧折回而卡止于下侧壁57的下侧伸出部61。进而,上述玻璃滑槽12的主框架安装部47通过卡止于主侧保持部件52的设计部65、横壁58、加强肋62的卡止部63、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以及内饰件32的下侧爪部76而被安装于主框架部6。
其次,对车门框的制造进行说明。
对于车门框4,通过轻合金压铸而将立柱部5、主框架部6、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一体地成型。这里,如图6所示,由于在压铸中使用的模具的形状等,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前侧(框内侧)突出的毛刺81。另外,同样,在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下侧突出的毛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压铸的模具(省略图示)将车门框4取出之后,在通过使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内侧伸出部24与支承座82抵接而将立柱部5固定后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工具83切断毛刺81从而将其从内侧壁19除去。另外,同样,对于下侧壁57的毛刺,同样在将主框架部6固定于支承座后的状态下使用工具除去。接着,在将立柱侧保持部件13固定于立柱部5并且将主侧保持部件52固定于主框架部6后,在车门框4上安装外饰件31以及内饰件32。
这里,内饰件32以下述方式安装于车门框4:以使立柱覆盖部33的内侧爪部45沿着内侧壁19的方式从车内侧进行推压,并且以使主框架覆盖部34的下侧爪部76沿着下侧壁57的方式从车内侧进行推压。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由于内侧伸出部24形成为其朝车辆前侧的伸出量逐渐增大,因此,内侧爪部45以沿着内侧壁19的外形的方式移动,由此,内侧爪部45越过内侧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以及端面24b而与该内侧伸出部24卡合,从而内饰件32的立柱覆盖部33被安装于立柱部5。同样,主框架覆盖部34的下侧爪部76以沿着下侧壁57的方式移动而与下侧伸出部61卡合,从而主框架覆盖部34被安装于主框架部6。然后,将玻璃滑槽12、密封条41安装于车门框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通过在主侧管道部51形成多个呈之字状配置的加强肋62,这些加强肋62从底壁55朝车外侧伸出、并将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连结起来,示意性地将主侧管道部51形成为组合朝车外侧开口的多个有底三角筒状体而成的构造体,由此,主框架部6相对于弯曲的刚性提高。因而,无需增加主侧管道部51的壁厚,因此,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主框架部6的刚性。
(2)在加强肋62、且是在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之间形成有供玻璃滑槽12卡止的卡止部63,因此,无需另外设置供玻璃滑槽12卡止的部件就能够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12。
(3)由于将卡止部63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在上侧壁56和下侧壁57之间的大致中央卡止于该卡止部63,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12。
(4)由于加强肋62的与下侧壁57之间的连接部64形成为比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朝车内侧凹陷,因此,在该车外侧端部,能够防止玻璃滑槽12与加强肋62相互干涉。由此,玻璃滑槽12卡止于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的整体,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12。
(5)由于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内侧伸出部24、并且在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形成下侧伸出部61,因此,在除去通过压铸成型车门框4时所形成的毛刺81时,能够将车门框4稳定地支承于支承座82,能够高效地进行毛刺的除去作业。
(6)将内侧伸出部24以及下侧伸出部61分别形成为:朝车辆前侧及车辆下侧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将内饰件32从车内侧朝车门框4推压而容易地将内饰件32安装于该车门框4,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内侧爪部45及下侧爪部76分别与内侧伸出部24及下侧伸出部61卡合,能够将内饰件32稳定地固定于车门框4。
(7)由于主框架部6由轻合金构成,因此,与该主框架部6由铁系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但是,由于轻合金的强度通常比铁系材料的强度低,因此,为了确保刚性,需要增大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之间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因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玻璃滑槽12能够在上侧壁56和下侧壁57之间卡止于加强肋62的卡止部63的方案的效果很大。
(8)由于车门框4通过轻合金压铸而一体地形成,因此,例如与将立柱部5和主框架部6分别形成并相互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工序,从而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9)通过将底壁17形成为使得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2侧比在立柱部5的上端侧大,能够提高该立柱部5的刚性。即便这样使底壁17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立柱部5也不会朝车厢空间突出,因此能够防止车厢空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窄。由此,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10)由于将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分别形成为使得它们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2侧比在上端侧大,因此能够充分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11)由于在立柱侧管道部11形成有从外侧壁18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2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12)由于将管道部肋25形成为使其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且以该管道部肋25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玻璃滑槽12卡止于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因此,即便不另外设置保持玻璃滑槽12的部件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12。
(13)立柱侧固定部14由从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后侧伸出的横壁21、以及从横壁21的车辆后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22构成。进而,在立柱侧固定部14形成有固定部肋26,该固定部肋26朝车外侧伸出、且以该固定部肋26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并且,固定部肋26形成为,该固定部肋26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因此,例如即便不在固定部肋26上设置隔离件,也能够利用截面恒定的立柱侧保持部件13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1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适当变更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内侧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圆弧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逐渐接近内侧壁19的直线状。并且,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车内侧侧面24a与内侧壁19大致正交,且内侧伸出部24a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迅速增大。同样,例如可以形成为:下侧伸出部61的车内侧侧面61a形成为逐渐接近下侧壁57的直线状,且下侧伸出部61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迅速增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内侧壁19以及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不形成内侧伸出部24以及下侧伸出部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加强肋62的卡止部63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在主侧管道部51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卡止于该卡止部63,但也可以将卡止部63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在比上述中央靠上侧壁56或靠下侧壁57的位置卡止于卡止部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加强肋62形成卡止部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加强肋62的连结部64形成为并不相比下侧壁57的车外侧端部而朝车内侧凹陷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加强肋62排列成之字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从底壁55朝车外侧伸出并将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连结起来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以邻接的加强肋62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排列。并且,加强肋62的数量、形状可以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了加强肋62的卡止部63之外,也可以另外形成用于支承玻璃滑槽12的卡止肋。例如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卡止肋91从底壁55的车辆下方向中央朝车外侧伸出、且以与上侧壁56和下侧壁57之间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致恒定的方式沿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延伸。即,卡止肋91的靠车辆上侧的侧面与加强肋62的卡止部63的车辆上侧端部一致。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玻璃滑槽12的主框架安装部47在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之间遍及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的广阔范围卡止于卡止肋91,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12。另外,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以将卡止肋91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在比卡止部63靠上侧壁56或者靠下侧壁57的位置卡止于该卡止肋9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主侧管道部51形成加强肋62,而仅形成用于支承玻璃滑槽12的卡止肋。例如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卡止肋92从底壁55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朝车外侧伸出、且以与上侧壁56和下侧壁57之间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致恒定的方式沿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延伸。即便以这种方式构成,由于玻璃滑槽12的主框架安装部47在上侧壁56与下侧壁57之间遍及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的广阔范围卡止于卡止肋92,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12。另外,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例如也可以将卡止肋92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在比卡止部63靠上侧壁56或靠下侧壁57的位置卡止于该卡止肋92。并且,例如也可以将卡止肋92沿主框架部6的长边方向分割成多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得管道部肋25的整体相对于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的双方隔开间隔。并且,管道部肋25与内侧壁19之间的间隔也可以并不恒定,例如可以在立柱侧管道部11形成多个管道部肋25,并将它们排列成之字状。此外,也可以并不形成管道部肋2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使固定部肋26从纵壁22的中途分支,并将横壁21在其中途分隔为车辆前侧部分和车辆后侧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得固定部肋26的整体相对于纵壁22隔开间隔。并且,也可以不形成固定部肋2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底壁17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逐渐增大,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其呈阶段性地增大。同样,可以将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呈阶段性地增大。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底壁17、外侧壁18及内侧壁19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保持恒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饰件31及内饰件32由合成树脂制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橡胶制、金属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框4由轻合金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铁系材料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轻合金压铸来一体地成型立柱部5、主框架部6、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各部分分别成型并通过焊接连结起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并不在车门框4设置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框4通过压铸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切削等成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前门1的车门框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构成车辆的后门的车门框。
其次,以下,对能够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其它例掌握的技术的思想及其效果一并进行补充说明。
(一)一种车辆用车门框,该车辆用车门框构成车门的窗框,该车辆用车门框具备:立柱部,该立柱部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且朝车辆上侧延伸;以及主框架部,该主框架部连接于上述立柱部的上端,并且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固定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端部,上述该车辆用车门框的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部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形成上述主框架部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固定部,保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上述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与上述管道部之间保持玻璃滑槽,上述管道部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上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下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下侧壁,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卡止肋,该卡止肋朝车外侧伸出,并且,上述玻璃滑槽在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之间卡止于上述卡止肋。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玻璃滑槽卡止于卡止肋,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玻璃滑槽。
标号说明
1…前门,2…车门主体,4…车门框,5…立柱部,6…主框架部,12…玻璃滑槽,31…外饰件,32…内饰件,51…主侧管道部,52…主侧保持部件,53…主侧固定部,55…底壁,56…上侧壁,57…下侧壁,62…加强肋,63…卡止部,64…连结部,76…下侧爪部,91、92…卡止肋。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车门框具备:
立柱部,该立柱部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且朝车辆上侧延伸;以及
主框架部,该主框架部连接于上述立柱部的上端,并且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固定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端部,
上述主框架部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形成上述主框架部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固定部,保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上述保持部件用于在该保持部件与上述管道部之间保持玻璃滑槽,
上述管道部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上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上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车辆下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下侧壁,
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加强肋,该加强肋从上述底壁朝车外侧伸出,并且将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连结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强肋形成有卡止部,上述玻璃滑槽在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之间卡止于上述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部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在上述上侧壁与上述下侧壁之间的中央卡止于上述卡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的与上述下侧壁之间的连结部形成为比上述下侧壁的
车外侧端部朝车内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卡止肋,该卡止肋以该卡止肋与上述上侧壁以及上述下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上述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上述玻璃滑槽卡止于该卡止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框架部通过压铸而成型,
在上述下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框架部安装有内饰件,该内饰件从车内侧覆盖上述主框架部,并且具有与上述伸出部卡合的爪部,
上述伸出部形成为:该伸出部的朝车辆下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形成为长方形板状,且沿着上述主框架部的长边方向呈之字状地配置。
CN201210570794.6A 2011-12-27 2012-12-25 车辆用车门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2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6719 2011-12-27
JP2011286719A JP5895519B2 (ja) 2011-12-27 2011-12-27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921A true CN103182921A (zh) 2013-07-03
CN103182921B CN103182921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62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079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2921B (zh) 2011-12-27 2012-12-25 车辆用车门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64099B2 (zh)
EP (1) EP2610094B1 (zh)
JP (1) JP5895519B2 (zh)
CN (1) CN10318292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58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
CN105531132A (zh) * 2013-09-03 2016-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
CN109895608A (zh) * 2017-12-08 2019-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2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4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5569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12477559A (zh) * 2020-11-26 2021-03-12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的门框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2602B2 (ja) * 2014-04-04 2019-02-2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US20160096418A1 (en) * 2014-10-06 2016-04-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iffeners for cast light-metal door headers
JP6498416B2 (ja) * 2014-11-04 2019-04-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US10427510B2 (en) * 2017-02-09 2019-10-0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Glass run sealing members including hinged sealing projection structures for vehicles
CN109515344A (zh) * 2017-09-19 2019-03-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门的内板组件
KR102463195B1 (ko) * 2017-12-08 2022-11-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US11446988B2 (en) * 2018-12-04 2022-09-20 Magna Closures Inc. Hybrid door module
US10710439B1 (en) * 2019-02-11 2020-07-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Glass run channel with integral leap seal portion for engaging window molding
US10780820B1 (en) * 2019-05-23 2020-09-22 Inview Vehicle Trim Corp. Vehicle door pillar l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5511833B (zh) * 2022-09-28 2023-06-27 广东百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表面划痕检测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7702A1 (en) * 2002-02-13 2003-09-25 Michael Hock Door shell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profile frame for a door shell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rofile frame for a door shell
CN1458885A (zh) * 2000-07-19 2003-11-26 金科普财产公司 门和/或窗框架
JP2004050895A (ja) * 2002-07-17 2004-02-19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06001513A (ja) * 2004-06-21 2006-01-0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CN1939764A (zh) * 2005-09-28 2007-04-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CN101163603A (zh) * 2005-04-25 2008-04-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框
CN201412035Y (zh) * 2009-06-03 2010-02-24 浙江兴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推拉式玻璃窗框
US20100293863A1 (en) * 2008-11-21 2010-11-25 Shiroki Corporation Extruded vehicle door sas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9555C2 (de) * 1997-09-09 2000-05-11 Metzeler Automotive Profiles Dichtungsanordnung für eine Tür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018186B4 (de) * 2000-04-12 2005-07-07 Acts Gmbh & Co. Kg Fahrzeugtü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6779830B2 (en) * 2002-04-09 2004-08-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i-intrusion beam for a vehicle door assembly
JP4110827B2 (ja) * 2002-05-09 2008-07-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構造
JP4207222B2 (ja) 2003-10-30 2009-01-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フレーム
EP1527924A3 (en) 2003-10-30 2008-03-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frame
JP5431832B2 (ja) 2009-08-21 2014-03-0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
US8322078B2 (en) * 2010-01-13 2012-12-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panel design for automotive door head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885A (zh) * 2000-07-19 2003-11-26 金科普财产公司 门和/或窗框架
US20030177702A1 (en) * 2002-02-13 2003-09-25 Michael Hock Door shell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profile frame for a door shell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rofile frame for a door shell
JP2004050895A (ja) * 2002-07-17 2004-02-19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06001513A (ja) * 2004-06-21 2006-01-0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CN101163603A (zh) * 2005-04-25 2008-04-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框
CN1939764A (zh) * 2005-09-28 2007-04-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US20100293863A1 (en) * 2008-11-21 2010-11-25 Shiroki Corporation Extruded vehicle door sash
CN201412035Y (zh) * 2009-06-03 2010-02-24 浙江兴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推拉式玻璃窗框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1132A (zh) * 2013-09-03 2016-04-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
CN105531132B (zh) * 2013-09-03 2017-09-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
CN10487558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
CN104875583B (zh) * 2014-02-28 2018-11-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
CN109895608A (zh) * 2017-12-08 2019-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2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4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1057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0995569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
CN112477559A (zh) * 2020-11-26 2021-03-12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的门框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61980A1 (en) 2013-06-27
CN103182921B (zh) 2015-11-18
JP5895519B2 (ja) 2016-03-30
EP2610094B1 (en) 2017-05-10
JP2013133086A (ja) 2013-07-08
EP2610094A3 (en) 2015-12-02
EP2610094A2 (en) 2013-07-03
US8764099B2 (en)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2921A (zh) 车辆用车门框
CN103182922A (zh) 车辆用车门框
US9623729B2 (en) Plastic stiffening panel for a door, comprising a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 window lift system
CN202593637U (zh) 机动车车身结构
EP1813454A3 (en)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US8272682B2 (en) Chassis of a vehicle provided with an extruded central pillar
US20050269834A1 (en) Vehicle frame mainly for buses
EP1749731A3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3958329B (zh) 车体上部结构
JP2006044651A (ja) 自動車のための車体
CN102233903A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103958327B (zh) 车体侧部结构
US10029736B1 (en) Roof frame including a brace reinforcing arched members
DE202005004141U1 (de) Blasgeformtes Türinnenelement
CN106627410A (zh) 具有流线型盖的车底覆盖板
JP2020514151A (ja) サンルーフ、ルーフフレーム、および対応するルーフを有する自動車構造体
RU2010140580A (ru) Кузов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3372042U (zh) 车辆用车顶装置
KR100737492B1 (ko) 철도차량의 짐선반 유닛
US6926330B2 (en) Removable roof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1120907Y (zh) 一种轿跑车b柱侧碰加强结构
CN106891999B (zh) 车身门框结构、车辆和车身门框结构的制造方法
CN210027608U (zh) 一种立柱连接件及汽车
CN106043447A (zh) 电动汽车顶盖中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