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2922A - 车辆用车门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2922A
CN103182922A CN2012105725450A CN201210572545A CN103182922A CN 103182922 A CN103182922 A CN 103182922A CN 2012105725450 A CN2012105725450 A CN 2012105725450A CN 201210572545 A CN201210572545 A CN 201210572545A CN 103182922 A CN103182922 A CN 103182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hicle
car
uprights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2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2922B (zh
Inventor
铃木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2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形成立柱部(5)的骨架的管道部(11)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17)、从底壁(17)的车辆后侧端部(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外侧壁(18)、以及从底壁(17)的车辆前侧端部(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内侧壁(19),管道部(11)形成为朝车外侧开口的开放截面形状。进而,底壁(17)形成为,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侧比在立柱部(5)的上端侧大。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车门框。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门,公知有通过将构成窗框的车门框固定于以相对于车身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的车门主体(车门板)而成的车门。这样的车门框具备: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朝车辆上侧延伸的立柱部、以及连接于立柱部的上端并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连接的主框架部(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借助因空气沿该车门流动而产生的负压,在车门作用有将车门朝车外侧吸出的方向的吸出力。并且,由于立柱部被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因此立柱部会因上述吸出力而以下端侧作为固定端朝车外侧弯曲。因而,为了抑制因上述吸出力而导致的立柱部的变形,期望该立柱部的刚性形成为在车门主体侧比在上端侧高。
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将形成立柱部的骨架的管道部(宽度较长的纵壁以及宽度较短的纵壁)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接近车门主体而逐渐增大,由此使立柱部的刚性在车门主体侧比在上端侧高(专利文献1的图3以及图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5531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在车辆用车门框中,要求其刚性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立柱部朝车厢空间突出使管道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增大的量,因此,当欲达成所要求的刚性时,存在车厢空间变小的问题,在这点上尚存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框,该车辆用车门框构成车门的窗框,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辆用车门框具备:立柱部,该立柱部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且朝车辆上侧延伸;以及主框架部,该主框架部连接于上述立柱部的上端,并且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固定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端部,上述立柱部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形成上述立柱部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固定部,保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上述保持部件用于在该保持部件与上述管道部之间保持玻璃滑槽,上述管道部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外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内侧壁,上述底壁形成为,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上述车门主体侧比在上述立柱部的上端侧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为使得底壁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侧比在立柱部的上端侧大,能够提高上述立柱部的刚性。即便以这种方式使该底壁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立柱部也不朝车厢空间突出,因此能够防止车厢空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窄。由此,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的刚性。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外侧壁以及上述内侧壁分别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上述车门主体侧比在上述立柱部的上端侧大。
在上述结构中,除了底壁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之外,还将外侧壁以及内侧壁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在车门主体侧比在立柱部的上端侧大,因此能够充分提高立柱部的刚性。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管道部形成有管道部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部的刚性。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管道部肋形成为:该管道部肋以其与上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述玻璃滑槽卡止于该管道部肋的车外侧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玻璃滑槽卡止于管道部肋的车外侧端部,因此,即便不另外设置用于保持玻璃滑槽的部件,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固定部具有:从上述外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朝上述窗框的框外侧伸出的横壁、以及从上述横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在上述固定部形成有固定部肋,该固定部肋朝车外侧伸出,并且以其与上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固定部形成有固定部肋,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立柱部的刚性。并且,固定部肋形成为,该固定部肋与内侧壁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因此,例如即便不在固定部肋设置隔离件之类的部件,也能利用截面恒定的保持部件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中,上述立柱部通过压铸而成型,在上述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上述窗框的框内侧伸出的伸出部。
在通过压铸来使立柱部成型的情况下,通常在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框内侧突出的毛刺。对于这样的毛刺,例如在通过使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抵接于支承座而将立柱部固定后的状态下,使用工具切断该毛刺从而将其从内侧壁除去。因此,通过如上述结构那样在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伸出部,能够将立柱部稳定地支承于支承座,能够高效地进行毛刺的除去作业。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车辆用车门框中,在上述立柱部安装有内饰件,该内饰件从车内侧覆盖上述立柱部,并且具有与上述伸出部卡合的爪部,上述伸出部形成为:该伸出部的朝上述窗框的框内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伸出部的朝车辆下侧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因此,通过以使爪部沿着下侧壁的方式将内饰件从车内侧朝车门框推压,内饰件以爪部越过伸出部的方式变形,且该爪部与伸出部卡合。这样,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内饰件朝主框架部推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爪部与伸出部卡合,能够将内饰件牢固地固定于立柱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的刚性的车辆用车门框。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前门的主视图。
图2是从车外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立柱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中,(a)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立柱部的上端侧的剖视图(图2的A-A剖视图),(b)是组装有装饰用品的状态的立柱部的靠车门主体侧的剖视图(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表示去除毛刺时的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附近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装配内饰件时的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附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将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框应用于作为车门的前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前门1具备车门主体2(车门板),该车门主体2以相对于车身(省略图示)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对于该车门主体2,将构成车门外板的车门外面板以及构成车门内板的车门内面板(均省略图示)结合而形成为管道状,且上述车门主体2设置成窗玻璃3能够从上述车门主体2的上端的开口部出没。
并且,前门1具备车门框4,该车门框4安装于车门主体2的上端部并构成前门1的窗框、即构成窗玻璃3的框。该车门框4由轻合金(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构成,并一体地具有:固定于车门主体2的后端并朝车辆上侧延伸的立柱部5、以及连接于立柱部5的上端并朝车辆前侧延伸且朝车辆下侧弯曲从而固定于车门主体2的前端的近似弓形的主框架部6。另外,在车门框4一体地形成有:将立柱部5的下端与主框架部6的下端连结的内加强件7、设置于内加强件7的前端的铰接托架8、以及设置于内加强件7的后端的锁止加强件9,各部分被加强。进而,形成为将内饰、玻璃滑槽等装饰用品(在图1中省略图示)组装于车门框4的结构。
其次,对立柱部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立柱部5具备:管道部11,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上述立柱部5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固定部14,保持部件13(参照图3)固定于该固定部14,该保持部件13用于将玻璃滑槽12保持在保持部件13与管道部11之间;以及车外部15,其与固定部14连接,且位于比管道部11靠车外侧的位置。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管道部11具有:位于车内侧并且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底壁17;从底壁17的车辆后侧(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外侧壁18;以及从底壁17的车辆前侧(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内侧壁19,管道部11形成为截面近似“コ”字型的开放截面形状。另外,外侧壁18形成为相对于底壁17而朝车辆后侧稍微倾斜,另一方面,内侧壁19形成为与底壁17大致正交,外侧壁18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形成为随着从底壁17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固定部14具有:从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朝框外侧伸出的横壁21;以及从横壁21的车辆后侧(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22。横壁21形成为在截面形状中朝车内侧凹陷的近似圆弧状。车外部15形成为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该车外部15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
进而,底壁17形成为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底壁17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1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底壁17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1d大。
并且,外侧壁18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侧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外侧壁18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外侧壁18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2d大。同样,内侧壁19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逐渐增大,且形成为:与图3的(a)所示的内侧壁19的靠上端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3u相比,图3的(b)所示的内侧壁19的靠车门主体2侧的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3d大。
此外,如在图3的(a)中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前侧(框内侧)伸出的伸出部24。另外,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伸出部24的车外侧的端面共面。该伸出部24形成为,其朝车辆前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具体而言,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随着从伸出部24的靠车辆前侧的端面24b趋向车内侧而逐渐接近内侧壁19的圆弧状。另外,伸出部24形成为遍及立柱部5的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管道部11形成有从外侧壁18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25。具体而言,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并以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即,在车辆上侧,管道部肋25与外侧壁18一体化。并且,管道部肋25形成为,从底壁17到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与从底壁17到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并且,在固定部14形成有从横壁21朝车外侧伸出的固定部肋26。该固定部肋26形成为,从纵壁22的中途分支并以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横壁21在其中途分隔为车辆前侧部分和车辆后侧部分。即,在车辆上侧,固定部肋26与纵壁22一体化。并且,固定部肋26形成为,从横壁21到固定部肋26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与从横壁21到纵壁22的车外侧端部为止的距离大致相等。
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13一体地具有: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被固定部27;以及从被固定部27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前侧伸出的保持部28,且上述保持部件13形成为近似L字状。另外,保持部件13例如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滚压加工而成型的,且形成为遍及其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进而,保持部件13的被固定部27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固定部肋26以及纵壁22的靠车辆上侧的部分(详细地说是比固定部肋26从纵壁22分支的位置靠车辆上侧的部分)。
在立柱部5安装有外饰件31,该外饰件31从车外侧覆盖上述立柱部5,且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外饰件31在截面形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覆盖立柱部5的车外部15以及保持部件13的保持部28。并且,在立柱部5安装有内饰件32,该内饰件32从车内侧覆盖上述立柱部5,且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
内饰件32一体地具有:覆盖立柱部5的立柱覆盖部33、和覆盖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覆盖部(省略图示)。立柱覆盖部33一体地具有:覆盖管道部11的底壁17的底壁覆盖部35;从底壁覆盖部35的车辆后侧(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外侧壁18的外侧壁覆盖部36;以及从底壁覆盖部35的车辆前侧(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内侧壁19的内侧壁覆盖部37。
在外侧壁覆盖部36的车外侧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从外侧壁覆盖部36进一步朝车外侧伸出并覆盖固定部14的固定覆盖部38;以及从固定覆盖部38的车外侧端部朝车辆后侧伸出并覆盖车外部15的车外覆盖部39。并且,在外侧壁覆盖部36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止口40,在该卡止口40内设置有密封条41,该密封条41与车身的开口部B弹性接触从而抑制水进入车厢内。另外,密封条41由橡胶材料构成,且一体地具有:安装于立柱部5的立柱安装部42;以及安装于上述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安装部(省略图示)。立柱安装部42以及主框架安装部分别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并且,在内侧壁覆盖部37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爪部45,该爪部45朝车辆后侧折回并与上述内侧壁19的伸出部24卡合。进而,与上述窗玻璃3弹性接触的玻璃滑槽12卡止于保持部件13的保持部28、横壁21的靠车辆上侧的部分(详细地说是比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分支的位置靠车辆上侧的部分)、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内饰件32的爪部45,从而被安装于立柱部5。另外,玻璃滑槽12由橡胶材料构成,并且一体地具有:安装于立柱部5的立柱安装部46;以及安装于上述主框架部6的主框架安装部(省略图示)。立柱安装部46以及主框架安装部分别形成为遍及长边方向整体而截面大致恒定。
其次,对车门框的制造进行说明。
对于车门框4,通过轻合金压铸而将立柱部5、主框架部6、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一体地成型。这里,如图4所示,由于在压铸中使用的模具的形状等,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车门框4构成的窗框的框内侧突出的毛刺5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压铸的模具(省略图示)将车门框4取出之后,在通过使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以及伸出部24与支承座52抵接而将立柱部5固定后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工具53切断毛刺51从而将其从内侧壁19除去。另外,同样,对于形成于主框架部6的毛刺也以同样方式除去。接着,将保持部件13固定于车门框4后,在车门框4上安装外饰件31以及内饰件32。
这里,通过以使爪部45沿着内侧壁19的方式从车内侧推压内饰件32,该内饰件32被安装于立柱部5。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伸出部24形成为其朝车辆前侧的伸出量逐渐增大,因此,通过爪部45以沿着内侧壁19的方式移动,爪部45越过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以及端面24b而与伸出部24卡合,内饰件32的立柱覆盖部33被安装于立柱部5。之后,将玻璃滑槽12、密封条41安装于车门框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通过将底壁17形成为使得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2侧比在立柱部5的上端侧大,能够提高该立柱部5的刚性。即便以这种方式使该底壁17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立柱部5也不朝车厢空间突出,因此能够防止车厢空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窄。由此,能够在确保车厢空间的同时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2)由于将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分别形成为使得它们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2侧比在上端侧大,因此能够充分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3)由于在管道部11形成有从外侧壁18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2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
(4)由于将管道部肋25形成为使其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且以该管道部肋25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玻璃滑槽12卡止于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因此,即便不另外设置保持玻璃滑槽12的部件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12。进而,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底壁17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车门主体2侧变大的结构中,在该车门主体2侧,外侧壁18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变大,因此,玻璃滑槽12能够与管道部肋25卡止的效果很大。
(5)固定部14由从外侧壁18的车外侧端部朝框外侧伸出的横壁21以及从横壁21的车辆后侧(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22构成。进而,在固定部14形成有固定部肋26,该固定部肋26朝车外侧伸出、且以该固定部肋26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柱部5的刚性。并且,固定部肋26形成为,该固定部肋26与内侧壁19之间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恒定,因此,例如即便不在固定部肋26设置隔离件之类的部件,也能够利用截面恒定的保持部件13保持截面恒定的玻璃滑槽12。
(6)由于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形成伸出部24,因此,在除去通过压铸成型车门框4时所形成的毛刺51时,能够将车门框4稳定地支承于支承座52,能够高效地进行毛刺的除去作业。
(7)将伸出部24形成为:朝车辆前侧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将内饰件32从车内侧朝车门框4推压而容易地将内饰件32安装于该车门框4,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爪部45与伸出部24卡合,能够将内饰件32稳定地固定于主框架部6。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适当变更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伸出部24的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圆弧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车内侧侧面24a形成为逐渐接近内侧壁19的直线状。并且,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车内侧侧面24a与内侧壁19大致正交,且伸出部24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迅速增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内侧壁19的车外侧端部不形成伸出部2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管道部肋25形成为:使得玻璃滑槽12不卡止于管道部肋25的车外侧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管道部肋25从外侧壁18的中途分支,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得管道部肋25的整体相对于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的双方隔开间隔。并且,管道部肋25与内侧壁19之间的间隔也可以并不恒定,例如可以在管道部11形成多个管道部肋25,并将它们排列成之字状。此外,也可以并不形成管道部肋2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使固定部肋26从纵壁22的中途分支,并将横壁21在其中途分隔为车辆前侧部分和车辆后侧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得固定部肋26的整体相对于纵壁22隔开间隔。并且,也可以不形成固定部肋2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底壁17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逐渐增大,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其呈阶段性地增大。同样,可以将外侧壁18以及内侧壁19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随着从立柱部5的上端侧接近车门主体2而呈阶段性地增大。并且,也可以形成为:使外侧壁18及内侧壁19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保持恒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饰件31及内饰件32由合成树脂制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橡胶制、金属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框4由轻合金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铁系材料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轻合金压铸来一体地成型立柱部5、主框架部6、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各部分分别成型并通过焊接连结起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并不在车门框4设置内加强件7、铰接托架8以及锁止加强件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门框4通过压铸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切削等成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前门1的车门框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构成车辆的后门的车门框。
标号说明
1…前门,2…车门主体,4…车门框,5…立柱部,6…主框架部,11…管道部,12…玻璃滑槽,13…保持部件,14…固定部,15…车外部,17…底壁,18…外侧壁,19…内侧壁,21…横壁,22…纵壁,24…伸出部,25…管道部肋,26…固定部肋,31…外饰件,32…内饰件,45…爪部,W1d、W1u、W2d、W2u、W3d、W3u…宽度。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车门框,该车辆用车门框构成车门的窗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车门框具备:
立柱部,该立柱部固定于车门主体的上端部,并且朝车辆上侧延伸;以及
主框架部,该主框架部连接于上述立柱部的上端,并且朝车辆前侧或者后侧延伸而固定于上述车门主体的上端部,
上述立柱部具备:管道部,该管道部形成上述立柱部的骨架,并且朝车外侧开口;以及固定部,保持部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上述保持部件用于在该保持部件与上述管道部之间保持玻璃滑槽,
上述管道部具有:位于车内侧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外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内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内侧壁,
上述底壁形成为,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上述车门主体侧比在上述立柱部的上端侧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壁以及上述内侧壁分别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上述车门主体侧比在上述立柱部的上端侧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管道部形成有朝车外侧伸出的管道部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道部肋形成为:该管道部肋以其与上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述玻璃滑槽卡止于该管道部肋的车外侧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具有:从上述外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朝上述窗框的框外侧伸出的横壁、以及从上述横壁的上述窗框的框外侧端部朝车外侧伸出的纵壁,
在上述固定部形成有固定部肋,该固定部肋朝车外侧伸出,并且以其与上述内侧壁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柱部通过压铸而成型,
在上述内侧壁的车外侧端部形成有朝上述窗框的框内侧伸出的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车门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立柱部安装有内饰件,该内饰件从车内侧覆盖上述立柱部,并且具有与上述伸出部卡合的爪部,
上述伸出部形成为:该伸出部的朝上述窗框的框内侧伸出的伸出量随着趋向车外侧而逐渐增大。
CN201210572545.0A 2011-12-27 2012-12-25 车辆用车门框 Active CN103182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6720 2011-12-27
JP2011286720A JP5895520B2 (ja) 2011-12-27 2011-12-27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922A true CN103182922A (zh) 2013-07-03
CN103182922B CN103182922B (zh) 2016-11-09

Family

ID=4762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2545.0A Active CN103182922B (zh) 2011-12-27 2012-12-25 车辆用车门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51557B2 (zh)
EP (1) EP2610095B1 (zh)
JP (1) JP5895520B2 (zh)
CN (1) CN10318292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322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机动车玻璃滑槽
CN104626940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框架
CN108349358A (zh) * 2015-09-30 2018-07-31 全耐塑料公司 配备有能够减小窗户丝网印花的饰件的尾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4921B2 (ja) * 2013-05-20 2017-10-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
JP2015067127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
JP6165691B2 (ja) * 2014-09-04 2017-07-19 三恵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45188B2 (ja) * 2015-02-06 2017-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CN113183701A (zh) * 2015-05-15 2021-07-3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多用途车辆
JP6748538B2 (ja) * 2016-09-21 2020-09-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6889567B2 (ja) * 2017-02-16 2021-06-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外装構造
US10946736B2 (en) 2018-06-05 2021-03-1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US11446988B2 (en) * 2018-12-04 2022-09-20 Magna Closures Inc. Hybrid door modu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6934A (ja) * 2000-03-08 2001-09-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1515812A (ja) * 1997-09-09 2001-09-25 メツツエラー オートモチブ プロフアイルズ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自動車ドア用のウェザシール装置
JP2003326978A (ja) * 2002-05-09 2003-11-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ドアの構造
US20050066584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Michel Mounie Vehicle door frame and vehicle door equipped with a vehicle door frame
JP2008068645A (ja) * 2006-09-12 2008-03-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パワーバックドア
CN201105637Y (zh) * 2007-12-04 2008-08-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框密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9830B2 (en) * 2002-04-09 2004-08-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i-intrusion beam for a vehicle door assembly
EP1527924A3 (en) * 2003-10-30 2008-03-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frame
JP2005212646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rotec Corp 車両用ドア
WO2008123409A1 (ja) * 2007-03-30 2008-10-16 Shiroki Corporation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KR20090064213A (ko) * 2007-12-15 2009-06-1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도어프레임 가니쉬 장착구조
JP5286030B2 (ja) 2008-10-30 2013-09-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立柱サッシュ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3300B2 (ja) * 2008-11-21 2014-04-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押出成形車両ドアサッシュ
JP5431832B2 (ja) 2009-08-21 2014-03-0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
US8322078B2 (en) * 2010-01-13 2012-12-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panel design for automotive door header
US8695279B2 (en) * 2011-03-31 2014-04-1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fram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entry of foreign objec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515812A (ja) * 1997-09-09 2001-09-25 メツツエラー オートモチブ プロフアイルズ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自動車ドア用のウェザシール装置
JP2001246934A (ja) * 2000-03-08 2001-09-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3326978A (ja) * 2002-05-09 2003-11-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ドアの構造
US20050066584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Michel Mounie Vehicle door frame and vehicle door equipped with a vehicle door frame
JP2008068645A (ja) * 2006-09-12 2008-03-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パワーバックドア
CN201105637Y (zh) * 2007-12-04 2008-08-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框密封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2322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机动车玻璃滑槽
CN104626940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框架
CN104626940B (zh) * 2013-11-08 2018-06-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框架
CN108349358A (zh) * 2015-09-30 2018-07-31 全耐塑料公司 配备有能够减小窗户丝网印花的饰件的尾门
CN108349358B (zh) * 2015-09-30 2021-07-16 全耐塑料公司 配备有能够减小窗户丝网印花的饰件的尾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5520B2 (ja) 2016-03-30
EP2610095A3 (en) 2018-04-04
US20130161976A1 (en) 2013-06-27
EP2610095B1 (en) 2019-12-18
JP2013133087A (ja) 2013-07-08
EP2610095A2 (en) 2013-07-03
CN103182922B (zh) 2016-11-09
US8651557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2922A (zh) 车辆用车门框
CN103182921A (zh) 车辆用车门框
EP1813454A9 (en)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20150015030A1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US6508035B1 (en) Ultra-lightweight thin sliding door for a vehicle
US9187135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090261622A1 (en) Side sill of a vehicle body
US20150336447A1 (en) Plastic stiffening panel for a door, comprising a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 window lift system
CN104114438A (zh) 车身下部构造
JP2003312404A (ja) 車両の複合構造部材
CN110167774B (zh) 具有天窗的机动车辆结构、车顶框架以及相应车顶
CN106891707B (zh) 具有天窗和全景玻璃的车辆
DE202005004141U1 (de) Blasgeformtes Türinnenelement
GB2500992A (en) Motor vehicle windscreen and radiator tank assembly connection
US8007038B2 (en) Vehicle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ide sill
CN104903130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US8029043B2 (en) Body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3372042U (zh) 车辆用车顶装置
US9302642B2 (en) Vehicle roof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side curtain air bags
CN104670334B (zh) 车身侧部构造
JP2014084092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CN208359893U (zh) 一种集成式全景天窗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6891999B (zh) 车身门框结构、车辆和车身门框结构的制造方法
JP5878419B2 (ja) 自動車車体のドアー開口部構造
US9796426B2 (en) Cowl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