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0169A - 曳引机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组装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0169A CN104860169A CN201510069867.7A CN201510069867A CN104860169A CN 104860169 A CN104860169 A CN 104860169A CN 201510069867 A CN201510069867 A CN 201510069867A CN 104860169 A CN104860169 A CN 1048601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ing machine
- pedestal
- vibration damping
- machine pedestal
- vib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振动的小型并且结构简单的减振机构的曳引机组装体。在设置有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形成减振用贯通孔,将固定于载置曳引机基座的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的减振轴插入减振用贯通孔,通过曳引机基座、减振轴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由此,经由曳引机基座、减振轴由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能够抑制曳引机自身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此外,由于只在设置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与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之间设置减振机构,所以能够简化减振机构自身的结构以及使减振机构实现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的曳引机组装体,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电梯设备的机械室内的曳引机组装体。
背景技术
通常被称为曳引式的电梯设备是很普及的电梯设备。在曳引式的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和质量与电梯轿厢大致相等的对重(平衡重)设置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通过主吊索悬吊该电梯轿厢和对重,并在该状态下,通过曳引机对主吊索进行曳引,由此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下升降。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使用大型曳引机的电梯设备已经实用化,该大型的曳引机设置在位于电梯设备的升降通道顶部的机械室内。这样的曳引机构造成经由振动衰减橡胶固定于构成机械室的曳引机承重梁。此外,由于曳引机设置在机械室内,所以使用曳引机承重梁等设置构件,因此,在本发明中将曳引机和曳引机对机械室的设置构件统称为曳引机组装体。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3-2668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通过下述固定方法将曳引机固定于曳引机承重梁。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记载,将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绳轮等的曳引机固定在机械台上后一起支承在曳引机承重梁上,将曳引机承重梁设置在形成于升降通道上部的机械室的地板上,并且在机械室地板的支承梁上设置承重基座,跨承重基座地载置曳引机承重梁,并且在承重基座的正上方或者正上方附近将防振橡胶设置在曳引机承重梁与机械台之间。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机械台与曳引机承重梁之间的进行防振和支承的位置设置在刚性高的承重基座的位置,能够缩小作用在曳引机承重梁上的振动输入,能够抑制曳引机承重梁的一次振动状态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平03-26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电梯设备的轿厢行驶速度增大,并且电梯设备的升降行程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随之对曳引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曳引机的输出的增大,曳引机所产生的振动力也相应增大,不仅有经由曳引机承重梁传递到机械室的地板的振动,而且会产生曳引机自身在水平方向上大幅度振动的状态,所以固定在曳引机上的绳轮也会随之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振动。
在绳轮设置有收纳和引导多根主吊索的吊索槽,主吊索悬挂在吊索槽内。因此,当绳轮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振动时,主吊索也随之产生振动,其结果,会出现振动传递到电梯轿厢上而导致电梯轿厢晃动的现象。因此,为了抑制电梯轿厢的晃动,需要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此外,最近不但要求机械室能够节省空间,而且还要求用于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的防振机构能够简化结构以及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的小型并且结构简单的减振机构的曳引机组装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形成减振用贯通孔,将固定于载置曳引机基座的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的减振轴插入至减振用贯通孔,经由曳引机基座、减振轴由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经由曳引机基座、减振轴由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从而能够抑制曳引机自身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此外,由于只需要在设置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与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之间设置减振机构,所以能够简化减振机构自身的结构以及使减振机构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大致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曳引机的大致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曳引机、曳引机基座和曳引机承重梁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A-A截面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图3所示的曳引机基座和曳引机承重梁之间的减振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首先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一般的结构。众所周知,升降通道设置在建筑物内,电梯设备收纳在升降通道的内部。
如图1所示,在一般的电梯设备中,机械室160设置在升降通道110的顶部部分,曳引机载置在机械室160内,并且通过固定配件固定在机械室的地板面上。曳引机100具有用于悬吊多根主吊索130的绳轮(图1中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从绳轮延伸出的主吊索130的一端通过转向滑轮150与对重140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梯轿厢120的上端连接。
接着说明电梯设备运行时的各个部分的动作。随着曳引机100运行,绳轮旋转,通过此时的主吊索130与绳轮之间的摩擦使悬吊在绳轮上的主吊索130沿着绳轮的旋转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主吊索130的移动,对重140和电梯轿厢120上下升降。此外,为了使电梯轿厢120顺利地进行升降,在实际的电梯设备中,通过被称为导轨的引导构件来引导电梯轿厢120和对重140的侧面(在图1中省略了该部分的图示)。
在上述电梯设备中,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器向构成曳引机的电动机、制动机构等发送运行指令,电梯轿厢120根据该运行指令向建筑物的规定的楼层进行升降动作。以上对电梯设备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而在实际的电梯设备中进一步具有各种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图2对曳引机100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曳引机100具有电动机10、绳轮12、制动盘13以及一对轴承座15。其中,绳轮12具有驱动轴11。此外,该曳引机100还设置有制动器14和曳引机基座22。该曳引机基座22(其详细情况后述)载置并固定于作为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发挥功能的未图示的曳引机承重梁。作为以下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优选使用曳引机承重梁,但除了该曳引机承重梁以外,也可以使用构成机械室的地板面。总之,只要具有能够载置和固定曳引机基座的功能即可。
接着对电动机10和驱动轴11进行说明。电动机10设置在曳引机基座22之上。驱动轴11固定在绳轮12上,其一端可旋转地安装于该电动机10。驱动轴11可旋转地被一对轴承座15支承。随着电动机10的驱动,驱动轴11旋转,绳轮12与驱动轴11的旋转联动而旋转。
轴承座15包括电动机侧轴承座16和制动盘侧轴承座17,并由曳引机基座22支承。电动机侧轴承座16支承驱动轴11的轴向的靠电动机10侧的端部。制动盘侧轴承座17支承驱动轴11的轴向的靠电动机10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制动器1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动机侧轴承座16和制动盘侧轴承座17这两个轴承座来支承驱动轴11,但也可以构造成由一个轴承座来支承驱动轴11。
绳轮12被形成为圆柱形状,在其轴中心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直径的大小与驱动轴11的外径大致相同。驱动轴11穿过绳轮12的贯通孔而固定于绳轮12。
在绳轮12的侧面部分形成有卷绕主吊索130的卷绕部18,该卷绕部18具有卷绕主吊索130的多个吊索收纳槽18a。在绳轮12旋转时,卷绕部18的吊索收纳槽18a卷绕主吊索130。此外,绳轮12在轴向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突出部19和凸缘部20。
突出部19设置在绳轮12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该突出部19向绳轮1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其直径形成为大于绳轮12的卷绕部18的外径。由此,能够防止卷绕在卷绕部18的主吊索130从突出部19侧脱落。
凸缘部20设置在绳轮12的轴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该凸缘部20向绳轮12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凸缘部20的外径形成为大于突出部19的外径。在该凸缘部20与绳轮12的卷绕部18之间设置有嵌合部21。
在嵌合部21固定有制动盘13。嵌合部21的外径形成为大于突出部19的直径。此外,嵌合部21在轴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与制动盘13在轴向上的长度相同,或者略大于制动盘13在轴向上的长度。
制动盘13抵接于凸缘部20的与电动机10相对的相对面20a,并固定于嵌合部21。由此,制动盘13与在电动机10的驱动下旋转的绳轮12联动而旋转。在控制驱动电流流过制动器14时,内部的电磁线圈励磁,制动盘13变为自由状态,在控制驱动电流被切断时,电磁线圈消磁,未图示的制动器弹簧的制动力作用在制动盘13上。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曳引机100中,曳引机100采用图3所示的固定方法固定于曳引机承重梁。
如图3所示,在由混凝土制成且构成机械室160的地板面30固定有固定铁板31,在该固定铁板31之上,隔着防振橡胶32和支承铁板33安装有曳引机承重梁34,该曳引机承重梁34成为支承曳引机100的基座。防振橡胶32和支承铁板33通过压接而一体化,由此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与固定铁板31之间确保防振功能。
如上所述,曳引机承重梁34具有作为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的功能。作为曳引机承重梁34通常使用H型钢,其上下具有平面部34A,并且通过在纵向上延伸的支承面部34B来支承这些平面部34A。该H型钢具有众所周知的结构。
曳引机100通过螺栓等与曳引机基座35固定在一起而实现一体化。曳引机基座35也使用H型钢制成,其上下具有平面部35A,并且通过在纵向上延伸的支承面部35B来支承这些平面部35A。
与该曳引机100一体化的曳引机基座35,隔着支承铁板36、防振橡胶37以及固定铁板38载置并固定于曳引机承重梁34。从图3和图4可以知道,构造成使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和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相对,并在该两个平面部34A、35A之间设置有支承铁板36、防振橡胶37以及固定铁板38。
支承铁板36和防振橡胶37通过压接而一体化,由此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与曳引机基座35之间确保防振功能。如图4所示,固定铁板38以跨支承面部34B、35B的方式设置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和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上。
支承铁板36和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通过螺栓39固定,同样,固定铁板38和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通过螺栓40固定。如上所述,通过包括支承铁板36、防振橡胶37、固定铁板38以及螺栓39、40的防振机构,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与曳引机基座35之间进行防振。
以下返回图3进行说明。在上述防振机构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减振机构41。该减振机构41的详细情况在图5中加以说明。减振机构41构造成利用以贯通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方式延伸的减振轴42来抑制曳引机基座35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减振轴42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经由减振轴42由曳引机承重梁34来承受并限制曳引机基座35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曳引机自身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此外,如图4所示,减振机构41设置在以曳引机基座35的支承面部35B为界的一侧的面。优选将减振机构41设置成相对于曳引机100位于向外侧开放的一侧的面。通过如上设置,能够获得便于安装减振机构41的效果。
以下参照图5对减振机构4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将减振轴42插入至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并通过两个螺母43将减振轴42牢固地固定在该平面部34A上。也就是说,螺母43夹着平面部34A将减振轴42固定在平面部34A上。
另一方面,在与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相对的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形成有减振用贯通孔44,减振轴42插入至该减振用贯通孔44,并从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向上侧延伸。减振轴42的外径D1小于减振用贯通孔44的内径D2,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具有吸收后述的减振支架的公差变化和位置偏移等的功能。此外,即使曳引机基座35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振动,减振轴42也不会与曳引机基座35的减振用贯通孔44发生接触和干扰。
并且,减振支架45以覆盖减振用贯通孔44的方式固定在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上表面。减振支架45具有减振橡胶衬套46,该减振橡胶轴衬46在中央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以供减振轴42穿过的减振轴插通孔46A。
减振轴插通孔46A、减振用贯通孔44以及减振轴42的轴心优选彼此同心、但也可以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偏心。形成于该减振橡胶衬套46的减振轴插通孔46A的内径设定为与减振轴42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减振轴42的外径略微小一点。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曳引机基座35的振动。
此外,不言而喻,减振轴插通孔46A的内径小于减振用贯通孔44的内径。此外,减振橡胶衬套46相对于减振支架45在上下方向开放,由此,在曳引机基座35发生了振动时,能够允许减振橡胶衬套46变形。另外,减振橡胶衬套46也可以固定在减振轴42的外周而不固定于减振支架45。此时,减振橡胶衬套46压入并固定于减振支架45。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减振支架45固定在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上表面,但也可以固定在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下表面。此时,由于减振支架45位于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与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之间,所以需要在平面部35A与平面部34A之间确保空间。
如图4所示,在减振橡胶衬套46的左右一体地形成有从减振支架45的上侧拧入且向曳引机基座35的平面部35A延伸的固定螺栓47。该两个固定螺栓47插入至以贯通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方式形成的固定螺栓用贯通孔48,并在其前端侧通过垫圈49和螺母50将减振支架45固定于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固定螺栓47的外径D3小于固定螺栓用贯通孔48的内径D4,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具有吸收后述的减振支架的公差变化和位置偏移等的功能。
在此,减振用贯通孔44与减振轴42之间的间隙(D2-D1)形成为大于固定螺栓用贯通孔48与固定螺栓47之间的间隙(D3-D4)。这样设定的理由是,即使在减振支架45的公差变化和位置偏移等变得最大,并且减振支架45通过固定螺栓47固定于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减振轴42插入减振用贯通孔44。
如上所述,在将曳引机基座35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34之前,将减振机构41安装于曳引机基座35。首先,将减振轴42压入并固定于减振支架45的减振橡胶衬套46。此时,由于减振橡胶衬套46具有弹性,所以减振轴42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同样,将固定螺栓47拧入减振支架45,使减振支架45与固定螺栓47一体化。通过上述方法组装的减振机构41,将减振轴42插入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的减振用贯通孔44,并且同样地将固定螺栓47插入固定螺栓用贯通孔48,在该状态下,将垫圈49安装在固定螺栓47的前端侧,并且拧入螺母50。由此,能够牢固地使曳引机基座35下侧的平面部35A和减振机构41一体化。
接着,将一个螺母43拧入被压入减振橡胶衬套46的减振轴42的前端侧,并在该状态下,将曳引机基座35载置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此时,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能够供减振轴42的前端插入的减振轴固定用贯通孔,将另一个螺母43拧入穿过该减振轴固定用贯通孔的减振轴42的前端。
该减振轴固定用贯通孔的内径大于减振轴42,具有吸收曳引机基座35载置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时的公差变化和位置偏移等的功能。并且,以夹着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的方式拧入两个螺母43,由此能够将减振轴42与平面部34A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如上所述,根据组装有减振机构41的曳引机组装体,即使在曳引机100被驱动而使得与其固定在一起的曳引机基座35在水平方向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减振橡胶衬套46由减振轴42来抑制曳引机基座35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经由绳轮18和主吊索130使电梯轿厢120晃动的曳引机100的振动,结果能够提供具有舒适乘坐性的电梯设备。
并且,只需在曳引机承重梁34的平面部34A与曳引机基座35的平面部35A之间设置减振机构41,所以能够简化结构和实现小型化。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曳引机的周围确保水平方向的防振机构的设置空间,存在导致机械室大型化的问题,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减振机构的结构简单并且体积小,所以能够解决机械室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减振轴42固定于曳引机承重梁34,但也可以不使用曳引机承重梁34而将减振轴42直接固定于固定铁板31,该固定铁板31固定在机械室的地板面30上。如上所述,只要将减振轴42固定于具有载置并固定曳引机基座35的功能的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曳引机基座35载置并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34之前,将减振轴42压入和固定于减振橡胶衬套46。可是,也可以不采用上述方法,而预先将减振轴42固定于曳引机承重梁34上侧的平面部34A,并且在将曳引机基座35载置并固定在曳引机承重梁34上时,将减振轴42压入减振支架45的减振橡胶衬套46。
如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在设置有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形成减振用贯通孔,将固定于载置曳引机基座的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的减振轴插入减振用贯通孔,由此经由曳引机基座、减振轴由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根据该结构,经由曳引机基座、减振轴由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能够抑制曳引机自身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此外,由于只在设置曳引机的曳引机基座与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之间设置减振机构,所以能够简化减振机构自身的结构以及使减振机构实现小型化。
附图标记说明
30……地板面,31……固定铁板,34……曳引机承重梁(H型钢),34A……平面部,35……曳引机基座(H型钢),35A……平面部,41……减振机构,42……减振轴,43……螺母,44……减振用贯通孔,45……减振支架,46……减振橡胶衬套,47……固定螺栓,48……固定螺栓用贯通孔,49……垫圈,50……螺母,100……曳引机,110……升降通道,120……电梯轿厢,130……主吊索,140……对重,150……转向滑轮。
Claims (8)
1.一种曳引机组装体,至少包括曳引机、曳引机基座和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所述曳引机驱动卷绕有主吊索的绳轮,所述主吊索连结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和对重,所述曳引机固定于所述曳引机基座,所述曳引机基座经由防振机构载置在所述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上,所述曳引机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曳引机基座形成有减振用贯通孔,将固定于载置所述曳引机基座的所述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的减振轴插入所述减振用贯通孔,由此经由所述曳引机基座、所述减振轴由所述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来抑制所述曳引机的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曳引机基座固定有减振支架,所述减振轴隔着减振橡胶衬套安装于所述减振支架。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基座载置构件是曳引机承重梁,所述曳引机基座和所述曳引机承重梁由H型钢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轴固定于形成所述曳引机承重梁的H型钢的上侧的平面部,
在形成所述曳引机基座的H型钢的下侧的平面部形成有所述减振用贯通孔,并且固定有所述减振支架,具有与所述减振用贯通孔大致同心的减振轴插通孔的所述减振橡胶衬套固定于所述减振支架,
所述曳引机基座以使所述曳引机基座的平面部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的平面部相对的方式载置在所述曳引机承重梁上,
所述减振轴插入至所述减振用贯通孔,被压入至固定于所述减振支架的减振橡胶衬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曳引机基座下侧的平面部的上表面,所述固定螺栓插入形成在所述曳引机基座下侧的平面部的固定螺栓用贯通孔,通过拧入该固定螺栓的前端的螺母将所述减振支架固定在所述曳引机基座下侧的平面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于所述曳引机承重梁上侧的平面部的所述减振轴与形成在所述曳引机基座下侧的平面部的所述减振用贯通孔之间形成有第一规定长度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栓与形成在所述曳引机基座下侧的平面部的所述固定螺栓用贯通孔之间形成有第二规定长度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曳引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定长度的间隙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规定长度的间隙的长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32509A JP2015157668A (ja) | 2014-02-24 | 2014-02-24 | 巻上機組立体 |
JP2014-032509 | 2014-02-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0169A true CN104860169A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0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69867.7A Pending CN104860169A (zh) | 2014-02-24 | 2015-02-10 | 曳引机组装体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5157668A (zh) |
CN (1) | CN104860169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1406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110088028A (zh) * | 2016-12-22 | 2019-08-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10577138A (zh) * | 2018-06-07 | 2019-12-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及其曳引机 |
CN116946843A (zh) * | 2023-09-18 | 2023-10-27 | 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214161A (ja) * | 2014-10-09 | 2017-12-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巻上機組立体 |
JP6703904B2 (ja) * | 2016-06-16 | 2020-06-03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制振構造 |
CN108178051A (zh) * | 2017-12-29 | 2018-06-19 | 重庆红方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拽引机用机座 |
CN108750889B (zh) * | 2018-06-08 | 2019-08-09 | 福州大学 | 基于多层金属橡胶的电梯曳引机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
KR102506272B1 (ko) | 2020-12-18 | 2023-03-06 | 주식회사 씨앤비랩 | 반영구 화장 시술 장치 |
WO2023209849A1 (ja) * | 2022-04-27 | 2023-11-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巻上機の支持装置及び巻上機ユニット |
CN114920110B (zh) * | 2022-06-24 | 2023-09-19 | 北京博大新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用隔音降噪装置及安装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84153A (ja) * | 2006-04-12 | 2007-11-0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構造 |
CN202988488U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电梯机架限位装置 |
CN203021146U (zh) * | 2012-10-26 | 2013-06-26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底座调节装置 |
JP2013151336A (ja) * | 2012-01-24 | 2013-08-08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N103449286A (zh) * | 2013-09-16 | 2013-12-18 |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
-
2014
- 2014-02-24 JP JP2014032509A patent/JP2015157668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2-10 CN CN201510069867.7A patent/CN1048601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84153A (ja) * | 2006-04-12 | 2007-11-0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構造 |
JP2013151336A (ja) * | 2012-01-24 | 2013-08-08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N203021146U (zh) * | 2012-10-26 | 2013-06-26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底座调节装置 |
CN202988488U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电梯机架限位装置 |
CN103449286A (zh) * | 2013-09-16 | 2013-12-18 |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1406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110088028A (zh) * | 2016-12-22 | 2019-08-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10577138A (zh) * | 2018-06-07 | 2019-12-1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及其曳引机 |
CN110577138B (zh) * | 2018-06-07 | 2020-11-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及其曳引机 |
CN116946843A (zh) * | 2023-09-18 | 2023-10-27 | 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结构 |
CN116946843B (zh) * | 2023-09-18 | 2023-12-26 | 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57668A (ja) | 2015-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60169A (zh) | 曳引机组装体 | |
KR101835237B1 (ko) | 현수식 엘리베이터 | |
JP5911042B2 (ja) |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 |
US9309092B2 (en) | Fixing arrangement for a hoisting machine, and elevator assembly | |
WO2014174603A1 (ja) | ブレーキ装置、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及びブレーキ装置の緩衝反力調整方法 | |
KR101954585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및 엘리베이터 | |
US8631907B2 (en) | Elevator machine frame | |
CN104955758A (zh) | 用于驱动升降机的机器 | |
CN107021406B (zh) | 电梯装置 | |
KR100512806B1 (ko) | 엘리베이터 권양기 및 그의 브레이크 장치 | |
JP2016037336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用巻上機 | |
WO2010106392A1 (en) | Elevator load bearing member vibration control | |
CN108105305A (zh) | 一种隔振器 | |
WO2019155508A1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WO2019155509A1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2013040033A (ja)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 |
JP2011201671A (ja) | エレベータ用薄型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4218321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0124726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振動抑制装置 | |
JP7134335B2 (ja) | 緩衝器のばね支持台、及びエレベータ緩衝器 | |
JP2016069117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8094517A (ja) | エレベータ防振構造 | |
JP2018158831A (ja) | エレベーター | |
JP2009190823A (ja) | エレベータ防振構造 | |
CN114906763A (zh) | 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和电梯用曳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