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7138A - 电梯及其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其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7138A
CN110577138A CN201810579167.6A CN201810579167A CN110577138A CN 110577138 A CN110577138 A CN 110577138A CN 201810579167 A CN201810579167 A CN 201810579167A CN 110577138 A CN110577138 A CN 110577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ing
elevator
machine
limi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91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7138B (zh
Inventor
中嶋正浩
西野义则
尾方尚文
西野克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91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7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7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7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7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7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machine ro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及其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112);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114);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116);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130);以及,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146)的吊装支架(142)。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54)。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152)。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据此,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

Description

电梯及其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及其曳引机。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电梯大多是曳引式电梯。这种电梯由曳引机通过曳引绳驱动轿厢。曳引机通常设置在机房内。常见的设置方式是在机房内设置承重梁,在承重梁上设置机座,而在机座上安装曳引机本体。为了防止曳引机的振动传到建筑物,在机座和承重梁之间通常设有减振橡胶垫,在机座的侧面设有横向减振机构。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7-137137号(公报1)的图7所示,在机座16和承重梁17之间设有防振橡胶垫22b,在机座16的侧面设有上部水平防振机构40。
另外,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62860号(公报2)所记载,为了防止在地震等建筑物发生较大震动时曳引机翻倒,还有在机械台8(相当于承重梁)和支持台7(相当于机座)之间设置螺栓10的情况。螺栓10贯穿机械台8和支持台7的通孔,其一端由螺母11a以及11b固定在支持台7,另一端相对于机械台8在留出的间隙范围内可以移动。当发生地震时,机械台8能够挡住螺栓10的螺栓头,使支持台7在螺栓10的牵制下纵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而机械台8的通孔通过限制螺栓10的横向移动范围,使支持台7在横向也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从而防止地震时曳引机翻倒。如此设置的螺栓10构成了一种可以防止曳引机翻倒的防翻倒机构(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防震机构”)。
为了同时达到减振和防止曳引机翻倒的目的,需要同时在机座的侧面设置横向减振机构(参见公报1图7中的上部水平防振机构40)和防翻倒螺栓(参见公报2的图1)。但是,当井道和机房比较狭小时,为了合理地安排轿厢、对重等电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经常会出现将机座和曳引机本体设置在靠近承重梁一端的情况。这时,在机座靠近承重梁端部的一侧,很难确保同时设置横向减振机构和防翻倒螺栓的空间,使两者无法同时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在其设置防震机构不需要占用机座侧面的空间。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的吊装支架。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以及,上述的曳引机。
在本发明的电梯曳引机中,由于防震机构设置在曳引机机座的下方,所以不需要占用机座侧面的空间,使横向减振机构与防震机构能够同时设置。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以及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及其效果将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曳引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A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B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机房、112-曳引机本体、114-机座、116-承重梁、116a-腹板、116b-上翼缘、116c-下翼缘、116d-加强筋、122-减振橡胶垫、124-减振橡胶垫、130-横向减振机构、132-限位支架、134-减振橡胶垫、136-支架、142-吊装支架、144-转轴支架、146-导向轮、152-限位部、154-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00包括井道102、机房110、轿厢104、对重106等。机房110设置在井道102的上方。机房110内设有曳引机。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112、支持曳引机本体112的机座114、以及设置在机座114下方的承重梁116。轿厢104和对重106通过曳引绳108相连接,曳引绳108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曳引机本体112通过曳引绳108驱动轿厢104和对重106升降于井道102。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曳引机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A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B方向的示意图。为叙述方便,图中标有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本说明书中也常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述。这些标志和表述原则上是表示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的位置或方向。除在本说明书中记载有明确的注释或限定之外,这些表述不表示绝对的位置、方向。
如图2所示,在承重梁116与机房110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122,在承重梁116与机座114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124,以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的振动传到建筑物,同时也减轻建筑物的震动传到曳引机本体112。如图3及图4所示,承重梁116有两个。承重梁116的横断面为“工”字形(参加图4),具有腹板116a,上翼缘116b以及下翼缘116c,并设有几个加强筋116d。
曳引机还具有横向减振机构130和吊装支架142。4组横向减振机构130分别设置在机座114的左右两侧。横向减振机构130包括限位支架132、减振橡胶垫134以及支架136。限位支架132固定在承重梁116,支架136固定在机座114,在限位支架132和支架136之间夹有减振橡胶垫134。横向减振机构130不仅能够抑制曳引机本体112的横向振动,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的振动传给建筑物,而且当由于地震等原因电梯100发生横向震动时,限位支架132还能限制机座114的左右方向的横向移动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
如图4所示,吊装支架142固定在机座114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146。具体地讲,吊装支架142由工字钢构成。两个吊装支架142平行地固定在机座114的下方以及两个承重梁116之间。在吊装支架142的下方安装有转轴支架144。导向轮146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两个转轴支架144之间。转轴支架144支持导向轮146。
图5是图4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承重梁116具有限位部152。本实施例是在承重梁116的上翼缘116b设有限位部152。限位部152是横断面为L形的角钢,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上翼缘116b。另外,在吊装支架142设有突出部154,突出部154向承重梁116的方向突出。突出部15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吊装支架142。限位部152位于突出部154的上方,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限位部152与突出部154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D1,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此外,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限位部152与吊装支架142之间横向留有预定的第2间距D2,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
当由于地震等原因电梯100发生纵向震动时,机座114以及曳引机本体112等可能相对于承重梁116发生纵向位移,同时也带动吊装支架142和突出部154纵向移动。但是,当突出部154向上移动D1距离时,就会碰到限位部152,使其不能继续向上移动。由于突出部154固定在吊装支架142,吊装支架142和曳引机本体112又分别安装在机座114的上下,所以限位部152通过限制突出部154向上移动的距离,能够限制吊装支架142、机座114乃至曳引机本体112相对于承重梁116向上移动的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
当电梯100发生横向震动时,机座114以及曳引机本体112等可能相对于承重梁116发生横向位移,同时也带动吊装支架142和突出部154横向移动。如果图5中的机座114和吊装支架142向前移动D2距离时,吊装支架142就会碰到限位部152,使其不能继续向前移动。如果机座114和吊装支架142向后移动D2距离时,后侧的吊装支架142就会碰到后侧的限位部152(参加图4),使其不能继续向后移动。由于吊装支架142和曳引机本体112分别安装在机座114的上下,所以限位部152通过限制吊装支架142横向移动的范围,能够限制机座114乃至曳引机本体112相对于承重梁116横向移动的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52对突出部154的限制使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纵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限位部152对吊装支架142的限制使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横向(前后方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限位部152、突出部154以及吊装支架142构成了一种防震机构(防翻倒机构)。如上所述,横向减振机构130具有限制机座114左右方向横向移动的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的作用,所以也可以说横向减振机构130也是防震机构的一部分。但是,为了叙述方便,本说明书所说的“防震机构”不包括横向减振机构。
如图2及图3所示,机座114以及曳引机本体112的位置非常接近承重梁116的右端。当井道和机房比较狭小时,为了合理地安排轿厢、对重等电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经常会出现这种将机座和曳引机本体设置在承重梁一端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要在机座114的右侧设置公报2所示的防翻倒螺栓,则需要将右侧的横向减振机构130再向右侧移动。但是,为了在安装电梯100时用钢丝绳吊装承重梁116,需要在承重梁116的端部留出一定的空余,所以在机座114的右侧已经没有可供横向减振机构130进一步移动的空间。当然,如果能将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向左移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井道和机房的空间不允许将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向左移动,就无法安装防翻倒螺栓。如果没有其他的措施,这将带来防震的缺陷。
本实施例的曳引机能够解决这个技术问题。限位部152、突出部154以及吊装支架142构成的防震机构能够代替防翻倒螺栓的功能。由于限位部152、突出部154以及吊装支架142均设置在机座114的下方,所以不需要占用机座114侧面(如图2及图3所示的右侧)的空间,使横向减振机构130与防震机构能够同时设置。本实施例曳引机的这种结构提高了电梯空间设计的自由度,使井道和机房比较狭小的电梯,能够更合理地安排轿厢、对重等电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于那些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相对应或者相当的组成部分付有相同的标记,而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的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承重梁116的腹板116a和上翼缘116b直接充当限位部。设置在吊装支架142的突出部154向承重梁116的方向延伸到上翼缘116b的下方。
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作为限位部的上翼缘116b与突出部154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D1,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作为限位部的腹板116a与突出部154之间横向留有预定的第2间距D2,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当由于地震等原因电梯100发生纵向震动时,作为限位部的上翼缘116b通过限制突出部154向上移动的距离,能够限制吊装支架142、机座114乃至曳引机本体112相对于承重梁116向上移动的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当电梯100发生横向震动时,作为限位部的腹板116a通过限制突出部154横向移动的范围,能够限制吊装支架142、机座114乃至曳引机本体112相对于承重梁116横向移动的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限位部的上翼缘116b对突出部154的限制使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纵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作为限位部的腹板116a对突出部154的限制使机座114和曳引机本体112横向(前后方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承重梁116和突出部154构成了一种防震机构(防翻倒机构)。
由于承重梁116和突出部154均设置在机座114的下方,所以不需要占用机座114侧面(如图2及图3所示的右侧)的空间,使横向减振机构130与防震机构能够同时设置。本实施例曳引机的这种结构提高了电梯空间设计的自由度,使井道和机房比较狭小的电梯,能够更合理地安排轿厢、对重等电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此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者将其删除。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包括:曳引机本体;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以及,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所述曳引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的吊装支架,
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吊装支架之间横向留有预定的第2间距,在所述电梯横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吊装支架横向移动的范围,限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移动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横向留有预定的第2间距,在所述电梯横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横向移动的范围,限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移动范围。
4.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曳引机。
CN201810579167.6A 2018-06-07 2018-06-07 电梯及其曳引机 Active CN110577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9167.6A CN110577138B (zh) 2018-06-07 2018-06-07 电梯及其曳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9167.6A CN110577138B (zh) 2018-06-07 2018-06-07 电梯及其曳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7138A true CN110577138A (zh) 2019-12-17
CN110577138B CN110577138B (zh) 2020-11-27

Family

ID=6880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9167.6A Active CN110577138B (zh) 2018-06-07 2018-06-07 电梯及其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71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700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曳引机座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2974A (ja) * 2001-07-13 2003-01-31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重量機械物の嵌合方法及び組立方法並びにその組立方法に用いられる組立作業装置
JP2003221177A (ja) * 2002-01-30 2003-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EP1591405A1 (en) * 2003-02-04 2005-11-02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CN104860169A (zh) * 2014-02-24 2015-08-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曳引机组装体
CN204778223U (zh) * 2014-06-05 2015-11-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曳引机设置装置
CN105084184A (zh) * 2015-08-13 2015-11-25 重庆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机机架
JP2017137137A (ja) * 2016-02-01 2017-08-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6940191U (zh) * 2017-06-19 2018-01-30 浙江奥菱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主机架减震机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2974A (ja) * 2001-07-13 2003-01-31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重量機械物の嵌合方法及び組立方法並びにその組立方法に用いられる組立作業装置
JP2003221177A (ja) * 2002-01-30 2003-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装置
EP1591405A1 (en) * 2003-02-04 2005-11-02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CN104860169A (zh) * 2014-02-24 2015-08-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曳引机组装体
CN204778223U (zh) * 2014-06-05 2015-11-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曳引机设置装置
CN105084184A (zh) * 2015-08-13 2015-11-25 重庆威斯特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机机架
JP2017137137A (ja) * 2016-02-01 2017-08-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6940191U (zh) * 2017-06-19 2018-01-30 浙江奥菱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主机架减震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700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曳引机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7138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1931B2 (ja) つり下げ式エレベータかご構造
WO2003008318A1 (fr) Dispositif d'ascenseur
JP2006264862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N110577138B (zh) 电梯及其曳引机
JP2012162349A (ja) ロープの交差検出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32903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7744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20170118865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6714905B2 (ja) エレベータ
US9764925B2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car stop for maintaining overhead clearance
CN113727933B (zh) 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JP6658637B2 (ja) ロープ振れ抑制ユニット
JP615796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94603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コンペン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JP566566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9805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荷重支持ビーム保持装置
JP6658638B2 (ja) ロープ振れ抑制ユニットおよび当該ロープ振れ抑制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JP5608960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0089917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マシンビーム
CN117940362A (zh) 电梯
JP6803008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028382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JP449875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682054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機械台固定装置
JP455435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