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3491A - 工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3491A
CN104773491A CN201310685062.6A CN201310685062A CN104773491A CN 104773491 A CN104773491 A CN 104773491A CN 201310685062 A CN201310685062 A CN 201310685062A CN 104773491 A CN104773491 A CN 104773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workpiece
supporting part
feedway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5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3491B (zh
Inventor
李颖
李纲
鲍燕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50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3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3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3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3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3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装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变位转移装置,变位转移装置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上输送的工程机械工件变位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变位转移装置包括转动支架和驱动机构。转动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互成角度设置。驱动机构与转动支架相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支架转动,以在对来自第一输送装置的工程机械工件进行变位转移时,工程机械工件首先承载于第一承载部上,并在转动支架转动后转为承载于第二承载部上,进而使得工程机械工件转动预定角度后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上。本发明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生产物流且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

Description

工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的工装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工装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工程机械工件譬如起重机活动支腿等较大型工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流水线上进行零部件生产、输送、变位、转移、焊接、组装、转运和存放等一个或多个环节。
举例而言,现有的工装系统针对起重机活动支腿的变位、转移、存放和转运等过程一般需要采用行车或叉车等进行处理。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行车或叉车的效率偏低,且需要占用通道、车间等空间,既不安全又影响生产的物流过程,因此无法满足高效产出的需求,成为生产制造的顽疾;此外,采用行车或叉车进行处理的方式也导致无法实现起重机活动支腿的流水线高效生产。
不难看出,在本技术领域中亟需提供一种专门的工装系统,来解决现有工装系统工作效率偏低、影响生产物流且无法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工装系统效率偏低、影响生产物流且无法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工件的工装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生产物流且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工件的工装系统,工装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变位转移装置,变位转移装置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上输送的工程机械工件变位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变位转移装置包括转动支架和驱动机构。转动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互成角度设置。驱动机构与转动支架相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支架转动,以在对来自第一输送装置的工程机械工件进行变位转移时,工程机械工件首先承载于第一承载部上,并在转动支架转动后转为承载于第二承载部上,进而使得工程机械工件转动预定角度后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上。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变位转移装置还包括传输部件,传输部件的传输速度与第一输送装置的传输速度相一致,以平稳接收工程机械工件。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工程机械工件的面设有缓冲材料层,且在传输部件接收工程机械工件时,缓冲材料层的上表面低于传输部件的上表面。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变位转移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以及设于固定支架的主轴,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互成直角并固定连接,且相连接部分与主轴枢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输送装置为搬运车,搬运车包括车架主体和从动轮组。从动轮组设于车架主体上,用于承载经由变位转移装置变位转移过来的工程机械工件,工程机械工件在外力作用下在从动轮组上滑动。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工装系统还包括推料装置,用于在工程机械工件转移到从动轮组上后,推动工程机械工件向远离变位转移装置的方向滑动。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推料装置包括推压件、导向件和驱动组件。推压件,用于与工程机械工件相接触;导向件,与推压件连接设置;驱动组件,与推压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推压件沿导向件所限定的方向移动以推动工程机械工件。其中,驱动机构和/或驱动组件采用液电驱动或电气驱动。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搬运车还包括分别设于车架主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固定设置于车架主体的远离变位转移装置一侧;第二限位件弹性设置于车架主体的靠近变位转移装置的一侧,第二限位件在工程机械工件转移到从动轮组上后被工程机械工件弹性挤压,并在推料装置推动工程机械工件远离第二限位件时弹性复位。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动轮组突出于车架主体的上表面,且在靠近变位转移装置一侧相对于车架主体悬空设置,从动轮组与车架主体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承载部的厚度,以使第二承载部在将工程机械工件转移到从动轮组上后处于从动轮组与车架主体之间的间隙位置,防止搬运车移动搬运时与第二承载部相干涉。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及其第一种到第八种可能中任一种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工装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转移装置、推料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电气连接,以实现对工程机械工件的变位转移。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变位转移装置的方式,可以将变位转移装置设于需要进行变位、转移、存放和转运等过程的位置,譬如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在进行变位转移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支架,将工程机械工件首先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接着转动预定角度逐步转移承载于第二承载部上,最终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等进行后续的转移、存放和转运等工装过程。不难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无需采用行车或叉车等进行工装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工装系统效率偏低、影响生产物流且无法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的技术问题,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生产物流且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装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变位转移装置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推料装置一实施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第二输送装置一实施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工装系统的第二输送装置中的第二限位件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5所示工装系统的第二输送装置中的定位件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其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不用于限定其他可替代方案,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实现功能或类似结构进行扩展延伸,在此不一一细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装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还显示了工程机械工件20,本实施例工装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输送装置11、变位转移装置12、推料装置13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4等。
为方便理解,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变位转移装置12用于将第一输送装置11上输送的工程机械工件20变位转移至第二输送装置14,并通过推料装置13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以调整其在第二输送装置14的位置。
具体而言,请接着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装置11可以包括输送支架110、驱动模组111、输送组件112以及传动结构113。
其中,输送支架110可以相对地面固定设置而固定整个第一输送装置11,也可以设置于导轨、车轮等上而进行整个第一输送装置11的移动,其可以采用结构强度较好的材料制得。
驱动模组111可以采用电气驱动、马达驱动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与变位转移装置12采用同一个驱动源以节省成本并实现同步同速的传输。
输送组件112可以为传输皮带、滚轮组或滚筒等方式,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多个滚筒并排设置,且多个滚筒之间通过传动结构113相连接以使得每个滚筒的传输速度相一致,避免摩擦工程机械工件20。进一步而言,还可以在输送组件112的侧边设置导向部件,譬如本实施例在滚筒的侧边设置轮缘的方式,以对工程机械工件20进行导向传输,防止传输过程出现偏差、掉落等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传动结构113用于连接输送组件112并进行驱动力的传输,其具体可以采用链条、传输皮带等方式,进一步而言,可以在输送组件112的多个滚筒的相同一侧设置齿轮的方式,而通过同一传动结构113将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齿轮相连接以同步进行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11可以为现有技术的搬运车或机器人手臂等装置,其只需将工程机械工件20输送到变位转移装置12上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图2参阅图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变位转移装置12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支架120、转动支架121、驱动机构122和传输部件123等。
其中,固定支架120用于设置转动支架121、驱动机构122和传输部件123。固定支架120相对输送支架110固定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120用于固定支撑变位转移装置12的其他部件,其可以在需要进行工装时转移到与输送支架110对接的位置上进行固定,而在其他时间可以通过车轮或导轨等进行转移。
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架120上设有主轴1201,用于连接设置转动支架121。具体而言,转动支架1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互成角度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可以互成直角并固定连接,且相连接部分与主轴1201枢接,即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呈L型,其中,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在工作时可以作往复摆动或者圆周式转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也可以呈“十”型相互贯穿设置,对应地,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可以绕主轴1201作360°圆周转动,以快速地对来自第一输送装置11的工程机械工件20变位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14上。
此外,为了避免第一承载部1211或第二承载部1212刚性碰撞工程机械工件20,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用于承载工程机械工件20的面设置缓冲材料层124,缓冲材料层124可以采用橡胶等材料制得。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还可以呈剪刀状活动设置,其可以根据工程机械工件20的形状进行灵活转动形成与工程机械工件20匹配的角度,并在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的角度固定后夹持工程机械工件20进行变位转移动作,在此不作限定。同理,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可以绕主轴1201作360°圆周转动,且每次转动预定角度,通过步进的方式快速地对来自第一输送装置11的工程机械工件20变位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14上。
驱动机构122与转动支架121相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支架121转动,其中,驱动机构122可以采用液电驱动或电气驱动,或者具体采用摆杆和转动轮的机械组合方式进行驱动,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举例而言,本实施例驱动机构122可以采用液电驱动的方式,如采用驱动油缸并通过电磁阀等进行控制,以提高驱动油缸的活塞杆推/拉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的相连接部分,而使得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作往复摆动或步进式圆周式转动。
传输部件123可以采用滚轮组、传输皮带或者滚筒等结构。本实施例的传输部件123优选地采用多个滚筒平行间隔设置的方式,且可以在多个滚筒的两端设置如轮缘等导向部件来防止工程机械工件20发生偏移、掉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承载部1211在静止时,用于承载工程机械工件20的面低于传输部件123的上表面,以防止工程机械工件20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在设置有缓冲材料层124且在传输部件123接收工程机械工件20时,缓冲材料层124的上表面低于传输部件123的上表面,譬如高10毫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传输部件123的传输速度与第一输送装置11的传输速度相一致,以平稳接收工程机械工件20。如前所述,具体而言,为了保证传输部件123的传输速度与输送组件112的传输速度相一致,传输部件123和输送组件112可以采用同一个驱动源进行驱动,譬如采用同一个电机等,在此不作细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变位转移装置12可以为多个并间隔设置,譬如两个、三个或更多,其可以根据工程机械工件20的重量以及变位转移装置12的结构强度进行设置。其中,多个变位转移装置12之间的固定支架120、转动支架121、驱动机构122和传输部件123的搭配设置方式可以灵活设置,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
请接着结合图2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推料装置13,用于在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14上后,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向远离变位转移装置12的方向滑动。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推料装置13包括但不限于支架座130、推压件131、导向件132和驱动组件13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在第一承载部1211用于承载工程机械工件20的面上设置推杆,而在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14上后,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向远离变位转移装置12的方向滑动即可,以此来替代推料装置13,在此不作细述。
本实施例的支架座130可以设置在固定支架120上,而当变位转移装置12为多个时,其可以设于任意两个变位转移装置12的固定支架12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支架座130设置于工作地面上,在此不作限定。
推压件131用于与工程机械工件20相接触,具体而言,推压件131用于与工程机械工件20相接触的面可以与工程机械工件20的形状匹配设置,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承载部1211与第二承载部1212配合时的相似结构。进一步而言,推压件131用于与工程机械工件20相接触的面还可以设置弹性材料等,避免碰撞工程机械工件20,在此不作赘述。
导向件132与推压件131连接设置,用于限定推压件131的移动方向。具体而言,导向件132可以包括导筒1321以及滑动套设于导筒1321内的导管1322,导筒1321与支架座130固定连接设置,导管1322的一端与推压件131连接设置,另一端可悬空设置。
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133可以与推压件131相连接,用于驱动推压件131沿导向件132所限定的方向移动以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驱动组件133可以采用液电驱动或电气驱动,或者具体采用摆杆和转动轮的机械组合方式进行驱动。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液电驱动的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驱动油缸的方式,利用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推压件131相连接,以在需要推料时,控制驱动油缸进油和出油即可,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进一步而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可以平行于导管1322并贯穿支架座130设置,通过支架座130支撑固定驱动油缸并使得活塞杆平行于导管1322作往复运动。
请结合图2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第二输送装置14可以为搬运车、传输皮带或者滚轮组等,只需实现输送工程机械工件20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仓库等,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内,不作限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搬运车的方式,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架主体140、从动轮组141、第一导向轮142、第二导向轮143、第一限位件144、第二限位件145、定位件146以及引导件147。
本实施例的车架主体140可以采用平板、或间隔设置多根支撑板(支撑条)的方式,其具体采用结构强度较好的钢材等制得,在此不作限定。
从动轮组141设于车架主体140上,用于承载经由变位转移装置12变位转移过来的工程机械工件20,工程机械工件20在外力作用下在从动轮组141上滑动,以此避免工程机械工件20与车架主体140之间直接滑动摩擦所带来的磨损等,并且减小摩擦力使推料装置13能够轻松地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需要指出的是,从动轮组141为多个无动力源的滚轮组成,也可以在从动轮组141上设置缓冲层等,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从动轮组141突出于车架主体140的上表面,且在靠近变位转移装置12一侧相对于车架主体140悬空设置,从动轮组141与车架主体140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承载部1212的厚度,以使第二承载部1212在将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从动轮组141上后处于从动轮组141与车架主体140之间的间隙位置,防止搬运车移动搬运时与第二承载部1212相干涉。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轮142和第二导向轮143的其中之一为定向轮,另一为万向轮;当然,第一导向轮142和第二导向轮143也可以均为万向轮或定向轮等,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件144和第二限位件145分别设于车架主体140两相对侧。具体而言,第一限位件144固定设置于车架主体140的远离变位转移装置12一侧,而第二限位件145弹性设置于车架主体140的靠近变位转移装置12的一侧,第二限位件145在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从动轮组141上后被工程机械工件20弹性挤压,并在推料装置13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远离第二限位件145时弹性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件144可以为固定设置的立柱、凸块等。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4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连接座1450、弹簧1451以及凸块1452。其中,连接座1450与车架主体140连接设置;弹簧1451设于连接座1450内且其一端与连接座14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凸块1452连接;凸块1452活动设置于连接座1450内,并可沿弹簧1451的伸缩方向上在连接座1450预定的空间上自由往复运动,且优选地,凸块1452远离第一限位件144的一侧呈坡度设置,而靠近第一限位件144的一侧的面垂直车架主体140设置,以阻挡工程机械工件20在进入车架主体140后脱离车架主体140。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定位件146用于固定车架主体140使其与变位转移装置12相对固定,而保证变位转移时产生移动等,其中,定位件14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地刹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工作地面上设置其他结构来防止第一导向轮142和第二导向轮143转动,其只需限定车架主体140发生移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定位件146包括但不限于丝母座1461、丝杆1462、操作手柄1463以及固定头1464。
丝母座1461与车架主体140固定连接设置,丝杆1462套设于丝母座1461内,丝母座1461与丝杆1462之间型号相匹配以通过操作手柄1463旋转丝杆1462,而使得丝杆1462于丝母座1461作往复运动,进而通过固定头1464抵接工作地面,实现固定搬运车的作用。其中,固定头1464可以采用耐磨耐压的弹性材料制得,在此不作赘述。
引导件147可以为倒勾或者连接孔,以通过人工拉动或者其他驱动车进行拖拉,而使得搬运车装载工程机械工件20后进行转移,在此不作细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图未示),该控制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11、转移装置12、推料装置13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4电气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输送装置11、变位转移装置12、推料装置13以及第二输送装置14之间的相互配合,而实现对工程机械工件20的变位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工程机械工件20可以为起重机活动支腿等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工件,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工装系统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其中,还显示了多个工程机械工件20。
本实施例工装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
第一输送装置11输送工程机械工件20;
在检测到变位转移装置12上没有工程机械工件20时,将工程机械工件20输送到变位转移装置12上;
启动驱动机构122,将工程机械工件20首先承载于第一承载部1211上,并在转动支架121转动后转为承载于第二承载部1212上;
工程机械工件20转到第二输送装置14上后,推料装置13推动工程机械工件20移动,并在检测到无法推动后缩回推料装置13;
启动驱动机构122摆动转动支架121复位(或继续转动预定角度)装载下一个工程机械工件20,依序循环,直至检测到第二输送装置14的预定位置已装载工程机械工件20(此时即达到满载)时反馈装满信号;
启动第二输送装置14进行输送转移等。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变位转移装置12的方式,可以将变位转移装置12设于需要进行变位、转移、存放和转运等过程的位置,譬如第一输送装置11和第二输送装置14之间,在进行变位转移时,利用驱动机构122驱动转动支架121,将工程机械工件20首先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211上接着转动预定角度逐步转移承载于第二承载部1212上,最终转移到第二输送装置14等进行后续的转移、存放和转运等工装过程。不难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无需采用行车或叉车等进行工装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工装系统效率偏低、影响生产物流且无法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的技术问题,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生产物流且实现流水线高效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1)、第二输送装置(14)和变位转移装置(12),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上输送的工程机械工件(20)变位转移至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4),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包括:
转动支架(121),所述转动支架(1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部(1211)和第二承载部(1212),所述第一承载部(121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互成角度设置;
驱动机构(122),与所述转动支架(12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支架(121)转动,以在对来自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的工程机械工件(20)进行变位转移时,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首先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211)上,并在所述转动支架(121)转动后转为承载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上,进而使得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转动预定角度后转移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还包括传输部件(123),所述传输部件(123)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的传输速度相一致,以平稳接收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21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用于承载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的面设有缓冲材料层(124),且在所述传输部件(123)接收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时,所述缓冲材料层(124)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传输部件(123)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还包括固定支架(120)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20)的主轴(1201),所述第一承载部(121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之间互成直角并固定连接,且相连接部分与所述主轴(1201)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4)为搬运车,所述搬运车包括:
车架主体(140);
从动轮组(141),设于所述车架主体(140)上,用于承载经由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变位转移过来的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从动轮组(141)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系统还包括:
推料装置(13),用于在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所述从动轮组(141)上后,推动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向远离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装置(13)包括:
推压件(131),用于与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相接触;
导向件(132),与所述推压件(131)连接设置;
驱动组件(133),与所述推压件(13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推压件(131)沿所述导向件(132)所限定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22)和/或所述驱动组件(133)采用液电驱动或电气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车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车架主体(140)两相对侧的第一限位件(144)和第二限位件(145):
所述第一限位件(144)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主体(140)的远离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一侧;
所述第二限位件(145)弹性设置于所述车架主体(140)的靠近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件(145)在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所述从动轮组(141)上后被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弹性挤压,并在所述推料装置(13)推动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145)时弹性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组(141)突出于所述车架主体(140)的上表面,且在靠近所述变位转移装置(12)一侧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140)悬空设置,所述从动轮组(141)与所述车架主体(140)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在将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转移到所述从动轮组(141)上后处于所述从动轮组(141)与所述车架主体(140)之间的间隙位置,防止所述搬运车移动搬运时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2)相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1)、所述转移装置(12)、所述推料装置(13)以及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4)电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工程机械工件(20)的变位转移。
CN201310685062.6A 2013-12-12 2013-12-12 工装系统 Active CN104773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5062.6A CN104773491B (zh) 2013-12-12 2013-12-12 工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5062.6A CN104773491B (zh) 2013-12-12 2013-12-12 工装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3491A true CN104773491A (zh) 2015-07-15
CN104773491B CN104773491B (zh) 2018-01-30

Family

ID=5361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5062.6A Active CN104773491B (zh) 2013-12-12 2013-12-12 工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34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1659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 可自动升降翻转的货品输送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4214A (ja) * 1989-01-31 1990-08-14 Natl House Ind Co Ltd 面材配設装置
CN201140923Y (zh) * 2008-01-22 2008-10-29 杨正明 拨盘式包装盒罐转向装置
CN201209066Y (zh) * 2008-05-22 2009-03-18 何梦溪 一种物流箱体连续翻面装置
CN201801177U (zh) * 2010-08-31 2011-04-20 安徽全柴锦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垂直翻转机构
CN102133996A (zh) * 2011-01-25 2011-07-27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钢卷翻转机
CN102285531A (zh) * 2011-08-13 2011-12-21 合肥锻压集团蚌埠压力机制造有限公司 铅锭180°翻转机构
CN202144390U (zh) * 2011-06-28 2012-02-1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实现产品翻转换向的传输装置
CN202186733U (zh) * 2011-07-26 2012-04-11 梁晓军 一种铅锭自动翻料输送装置
CN203306698U (zh) * 2013-05-29 2013-11-27 浙江亨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装配输送线的翻转过渡机构
CN203667540U (zh) * 2013-12-12 2014-06-2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装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4214A (ja) * 1989-01-31 1990-08-14 Natl House Ind Co Ltd 面材配設装置
CN201140923Y (zh) * 2008-01-22 2008-10-29 杨正明 拨盘式包装盒罐转向装置
CN201209066Y (zh) * 2008-05-22 2009-03-18 何梦溪 一种物流箱体连续翻面装置
CN201801177U (zh) * 2010-08-31 2011-04-20 安徽全柴锦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垂直翻转机构
CN102133996A (zh) * 2011-01-25 2011-07-27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钢卷翻转机
CN202144390U (zh) * 2011-06-28 2012-02-15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实现产品翻转换向的传输装置
CN202186733U (zh) * 2011-07-26 2012-04-11 梁晓军 一种铅锭自动翻料输送装置
CN102285531A (zh) * 2011-08-13 2011-12-21 合肥锻压集团蚌埠压力机制造有限公司 铅锭180°翻转机构
CN203306698U (zh) * 2013-05-29 2013-11-27 浙江亨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装配输送线的翻转过渡机构
CN203667540U (zh) * 2013-12-12 2014-06-2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装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1659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 可自动升降翻转的货品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3491B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4002B (zh) 智能化柔性夹具切换存储和定位装置
CN201864308U (zh) 车身焊装线往复小车式输送装置
CN107985946B (zh) 一种双举升agv小车
CN102219147B (zh) 车架翻转输送吊具
CN204183130U (zh) 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
CN102303658B (zh) 一种轮胎自动供送系统
CN104400267A (zh) 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
CN202098853U (zh) 一种轮胎自动供送系统
CN101480974B (zh) 一种工装输送设备及利用该设备运送工件的方法
CN103979133B (zh) 一种洗衣液的分道输送线装置
CN101992291B (zh) 运锭小车
CN105081665A (zh) 柔性车体翻转机
CN105016135A (zh) 一种输送成品钢绞线束的双动力推送机
CN203529405U (zh) 一种包装运输车的升降装置
CN104860008A (zh) 汽车白车身生产线空中往复杆
CN203667540U (zh) 工装系统
CN203714655U (zh) 汽车白车身生产线空中往复杆
CN104773491A (zh) 工装系统
CN102807073B (zh) 搬送设备
CN102530018B (zh) 无轨移车台
CN209892248U (zh) 管片拼装机
CN205187198U (zh) 一种托辊线机械手
CN203566708U (zh) 一种简易型三自由度气动装置机械手
CN207288422U (zh) 铝棒棒料传输装置
CN102874610A (zh) 移动式装车皮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013 Yuelu District, Hunan, silver basin Road, No. 361, No.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7 ZOOMLION grand pond Industrial Park, Yuanda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2,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10007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O: 410013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