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016A -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016A
CN104756016A CN201380055863.2A CN201380055863A CN104756016A CN 104756016 A CN104756016 A CN 104756016A CN 201380055863 A CN201380055863 A CN 201380055863A CN 104756016 A CN104756016 A CN 104756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developer
acid
photore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内祥敬
铃木一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6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33Polymers of unsaturated poly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64Polyureas; Polyuretha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包括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调色剂。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50面积%-80面积%。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10面积%-40面积%。

Description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通常以如下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用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例如纸张,和将它定影在其上。
作为显影剂,由仅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制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以及由调色剂和载体制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是已知的。
通常采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方法是通过加热辊对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加压和定影的加热辊方法,因为该方法是高能效的。
然而,问题是加热辊方法需要大量的电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因此,需要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的提升。
PTL 1公开了包含着色剂、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的图像形成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包含两种类型的聚酯树脂,即聚酯树脂A和聚酯树脂B。聚酯A是在其粉末X-射线衍射图案中在2θ=20°至25°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衍射峰的结晶性脂族聚酯树脂。聚酯树脂B是具有比聚酯树脂A的软化温度[T(F1/2)]高的软化温度[T(F1/2)]的非晶性聚酯树脂。聚酯树脂A和聚酯树脂B是彼此不相容的。
然而,需要防止调色剂飞散(scattering)和背景涂污(smear)的发生。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JP-A)No.2003-1673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常规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并且可防止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的发生的调色剂。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比例)为50面积%-80面积%。
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10面积%-40面积%。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并且可防止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的发生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
图2显示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
图3为显示显影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处理卡盒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调色剂)
将公开的调色剂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
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50面积%-80面积%、优选60面积%-75面积%。如果在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小于50面积%,则将发生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如果所述比率大于80面积%,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将劣化。
通过测量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可计算调色剂中的非晶性树脂的含量,因为调色剂中包含的非晶性树脂被四氧化钌选择性地染色。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越大,调色剂中的非晶性树脂的含量越大。
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10面积%-40面积%、优选20面积%-30面积%。如果在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小于10面积%,则将发生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如果所述比率大于40面积%,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将劣化。
通过测量在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可计算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非晶性树脂的含量,因为调色剂中包含的非晶性树脂被四氧化钌选择性地染色。在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越大,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非晶性树脂的含量越大。
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时,可观察到达到离调色剂的表面数十纳米的深度的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
用于通过四氧化钌将调色剂中包含的非晶性树脂染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为将调色剂浸渍在四氧化钌水溶液中,或使调色剂暴露于四氧化钌水溶液的蒸气气氛。
可通过图像处理计算调色剂的横截面和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
图1显示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在图1中,白色部分为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显现白色,因为电子可较不容易地穿过这样的区域。
由图1可看出,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是大的。
图2显示调色剂的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在图2中,白色部分为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显现白色,因为电子可较不容易地穿过这样的区域。
由图2可看出,调色剂中的非晶性树脂的含量是大的。
如由以上明晰的,调色剂以大的量包含非晶性树脂,且同时在其表面附近的区域中以大的量包含结晶性树脂。这使得可改善低温定影性而不导致因调色剂的静电电荷的量的减少引起的调色剂飞散或背景涂污。
当捏合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组合物时,可通过控制捏合辊的转数(旋转数,number of rotation)改变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之间的丰度比率(abundance ratio)。具体地,可通过增加所述辊的转数增加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此外,结晶性树脂的较大重均分子量促进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之间较大的相分离,这将导致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中的结晶性树脂的较大含量。
用于增加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为引入氨基甲酸酯(尿烷,urethane)键。
优选得自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对得自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的比率为0.10或更小,其中所述强度通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测量。如果得自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对得自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的比率大于0.10,则可能发生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
TOF-SIMS可分析达到离调色剂的表面1nm-2nm的深度的在调色剂的表面附近的区域,其为到目前为止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分析的离调色剂的表面更近的区域。
为了通过TOF-SIMS计算得自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必须鉴定调色剂中包含的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构造单元(building block)。可通过GC-MS和NMR分析调色剂中包含的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构造单元。此外,可通过由X-射线衍射谱测量结晶度来计算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之间的比率。在该情况中,可基于如下确定调色剂中包含的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构造单元:它们是否匹配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之间的比率。
存在如下倾向:当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较大时,得自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较小。
在熔点处,结晶性树脂引起结晶性转变以具有从固态下的粘度急剧降低的熔体粘度,从而表现出对记录介质的定影性质。
另一方面,非晶性树脂具有随着温度从玻璃化转变点上升而逐渐降低的其熔体粘度,并且在玻璃化转变点和其熔体粘度已降低到足以表现出定影性质的温度之间具有数十摄氏度的差异,后一温度例如为软化温度。
因此,为了改善包含非晶性树脂但不包含结晶性树脂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必须通过降低非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或分子量来降低非晶性树脂的软化点,然而这将导致不足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偏移性。
因此,可将非晶性树脂与结晶性树脂组合,这使得可改善低温定影性而不降低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热偏移性。
相分离地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以上描述的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并且可防止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的发生。具体地,在相分离地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以上描述的调色剂中,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表现出它们自身特有的特性。非晶性树脂防止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的发生,而结晶性树脂改善低温定影性。
通过以下描述的方法可证实调色剂相分离地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
(1)在第一次升温时的调色剂的DSC吸热峰
在第一次升温时的调色剂的吸热峰的DSC测量中,分别检测可归于非晶性树脂和结晶性树脂的吸热峰。可归于非晶性树脂的吸热峰具有在40℃-70℃处的峰顶。可归于结晶性树脂的吸热峰具有在60℃-80℃处的峰顶。
(2)调色剂的X-射线衍射谱
在调色剂的X-射线衍射谱的测量中,在2θ=20°-25°处检测到可归于结晶性树脂的衍射峰。
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典型地为1010.7Ω·cm-1011.2Ω·cm、优选1010.9Ω·cm-1011.15Ω·cm。如果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010.7Ω·cm,则可能发生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如果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1.2Ω·cm,则图像浓度可能劣化。
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为通过对调色剂进行压制而获得的圆片(粒料,pellet)的体积电阻率。
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越小,或者捏合剪切越大,则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越大。
以上描述的调色剂典型地具有包括如下的海岛结构:包含结晶性树脂的海和包含非晶性树脂的岛。
通过观察调色剂的横截面可证实所述海岛结构。此时,通过用四氧化钌将非晶性树脂染色可给出对比。
<结晶性树脂>
结晶性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结晶性聚酯、结晶性聚氨酯、结晶性聚脲、结晶性聚酰胺、结晶性聚醚、结晶性乙烯基树脂、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和结晶性脲改性聚酯。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在它们之中,优选的是在主链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或其两者的结晶性树脂。在主链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或其两者的结晶性树脂形成海岛结构,因为其不能与非晶性树脂相容地溶解。此外,在主链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或其两者的结晶性树脂由于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或其两者而具有增加的硬度。这使得调色剂更有可能在存在于结晶性树脂部分之间的非晶性树脂部分处被粉碎,从而具有覆盖有非晶性树脂的表面,尽管其在表面附近的区域中包含结晶性树脂。
在主链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或其两者的结晶性树脂的实例包括结晶性聚氨酯、结晶性聚脲、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和结晶性脲改性聚酯。
可通过如下合成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将异氰酸酯基团引入结晶性聚酯的末端,然后使结晶性聚酯与多元醇反应。
可通过如下合成结晶性脲改性聚酯:将异氰酸酯基团引入结晶性聚酯的末端,然后使结晶性聚酯与多胺反应。
可通过如下合成结晶性聚酯:使多元醇和多羧酸缩聚,使内酯开环聚合,使羟基羧酸缩聚,或使对应于两或三分子的羟基羧酸的脱水缩合产物的C4-C12环状酯开环聚合。在它们之中,二醇和羧酸的缩聚是优选的。
多元醇可单独使用,或者可与三元以上的醇组合使用。
二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脂族二醇例如直链脂族二醇和支化脂族二醇;具有4-3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醚二醇;具有4-36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醇;脂环族二醇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其中加合的摩尔数为1-30)例如其环氧乙烷加合物、环氧丙烷加合物和环氧丁烷加合物;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其中加合的摩尔数为2-30)例如其环氧乙烷加合物、环氧丙烷加合物、和环氧丁烷加合物;聚内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具有羧基的二醇,具有磺酸基团或氨基磺酸基团的二醇,和具有其它官能团例如这些基团的盐的二醇。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在这些之中,在主链中具有2-36个碳原子的脂族二醇是优选的,且在主链中具有2-36个碳原子的直链脂族二醇是更优选的。
二醇中的直链脂族二醇的含量典型地为80摩尔%或更大、优选90摩尔%或更大。如果二醇中的直链脂族二醇的含量小于80摩尔%,在调色剂中实现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两者可能是困难的。
在主链中具有2-36个碳原子的直链脂族二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和1,20-二十烷二醇。在这些之中,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和1,10-癸二醇是优选的。
在主链中具有2-36个碳原子的支化脂族二醇的实例包括1,2-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烷二醇、十四烷二醇、新戊二醇和2,2-二乙基-1,3-丙二醇。
具有4-3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醚二醇的实例包括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具有4-36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醇的实例包括1,4-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
双酚的实例包括双酚A、双酚F、和双酚S。
聚内酯二醇的实例包括聚(ε-己内酯二醇)。
具有羧基的二醇的实例包括具有6-24个碳原子的二烷醇链烷酸例如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2-二羟甲基己酸和2,2-二羟甲基辛酸。
具有磺酸基团或氨基磺酸基团的二醇的实例包括:N,N-二(2-羟乙基)氨基磺酸和N,N-二(2-羟烷基)氨基磺酸(所述烷基具有1-6个碳原子)以及其环氧烷烃加合物例如其环氧乙烷加合物、环氧丙烷加合物、和环氧丁烷加合物(其中加合的摩尔数为1-6),例如N,N-二(2-羟乙基)氨基磺酸的2摩尔环氧丙烷加合物;和磷酸二(2-羟乙基)酯。
用于中和具有羧基的二醇和具有磺酸基团或氨基磺酸基团的二醇的盐的碱的实例包括具有3-30个碳原子的叔胺(例如三乙胺)和碱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
在这些二醇之中,具有2-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具有羧基的二醇、和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是优选的。
三元以上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烃多元醇(例如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山梨聚糖和聚丙三醇)和其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产物;具有3-36个碳原子的多元脂族醇例如糖(例如蔗糖和甲基葡糖苷)和糖的衍生物;三苯酚(例如三苯酚PA)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其中加合的摩尔数为2-30);酚醛清漆树脂(例如苯酚酚醛清漆和甲酚酚醛清漆)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其中加合的摩尔数为2-30);和丙烯酸类多元醇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其它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在这些之中,三元以上多元脂族醇和酚醛清漆树脂的环氧烷烃加合物是优选的,且酚醛清漆树脂的环氧烷烃加合物是更优选的。
作为多羧酸,可单独使用二羧酸,或者可组合使用二羧酸和三价以上羧酸。
二羧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脂族二羧酸例如直链脂族二羧酸和支链脂族二羧酸;和芳族二羧酸。在这些之中,直链脂族二羧酸是优选的。
脂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具有4-36个碳原子的烷烃二羧酸例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八烷二羧酸和癸基琥珀酸;具有4-36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羧酸例如烯基琥珀酸例如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十五碳烯基琥珀酸和十八碳烯基琥珀酸;具有4-36个碳原子的烯烃二羧酸例如马来酸、富马酸和柠檬酸;和具有6-40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羧酸例如二聚体酸(二聚体亚油酸)。
芳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具有8-36个碳原子的芳族二羧酸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叔丁基间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和4,4’-联苯二羧酸。
三价以上多羧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9-20个碳原子的芳族多羧酸例如偏苯三甲酸和均苯四甲酸。
代替多羧酸,也可使用多羧酸的酸酐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和异丙酯)。
在这些二羧酸之中,单独的脂族二羧酸是优选的,且单独的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各自是更优选的。这里,还优选组合使用脂族二羧酸和芳族二羧酸。更优选将脂族二羧酸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叔丁基间苯二甲酸组合使用。
优选多羧酸中的芳族二羧酸的含量为20摩尔%或更小。
内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3-12个碳原子的单内酯例如β-丙内酯、γ-丁内酯、δ-戊内酯和ε-己内酯。在这些之中,ε-己内酯是优选的。
当使内酯开环聚合时,可使用催化剂例如金属氧化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或使用二醇例如乙二醇和一缩二乙二醇作为引发剂。
内酯开环聚合产物的可商购得到的产品的实例包括由Daicel Co.,Ltd制造的PLACCEL的H1P、H4、H5和H7系列。
用于缩聚的羟基羧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醇酸和乳酸(例如,L-形式、D-形式、和外消旋形式)。
用于环状酯的羟基羧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交酯和丙交酯(例如L-形式、D-形式和外消旋形式)。在这些之中,L-丙交酯和D-丙交酯是优选的。
催化剂例如金属氧化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可用于环状酯的开环聚合。
通过将羟基羧酸和环状酯改性使得前者的缩聚物和后者的开环聚合产物在它们的末端具有羟基或羧基,可合成聚酯二醇或聚酯二羧酸。
通过使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加成聚合可合成结晶性聚氨酯。首要地,二醇和二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产物是优选的。
作为多元醇,可单独使用二醇,或者可组合使用二醇和三元以上的醇。
作为多元醇,可使用与在结晶性聚酯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多元醇。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单独使用二异氰酸酯,或者可组合使用二异氰酸酯和三价以上的异氰酸酯。
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芳族二异氰酸酯、脂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和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这些二异氰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6-20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芳族二异氰酸酯、具有2-18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脂族二异氰酸酯、具有4-15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具有8-15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这些二异氰酸酯的具有例如氨基甲酸酯基团、碳二亚胺基团、脲基甲酸酯基团、脲基团、缩二脲基团、脲二酮基团、脲亚胺基团、异氰脲酸酯基团或唑烷酮基团的改性产物;和其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混合物。
芳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6-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粗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粗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粗二(氨基苯基)甲烷(甲醛和芳族胺(苯胺)或其混合物的缩合产物)的碳酰氯化合物;以及二(氨基苯基)甲烷和少量(例如,5质量%-20质量%)的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官能团的胺的混合物的碳酰氯化合物]、1,5-萘二异氰酸酯、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间-异氰酸酯基苯基磺酰基异氰酸酯、和对-异氰酸酯基苯基磺酰基异氰酸酯。
脂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亚乙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甲基己酸酯、二(2-异氰酸酯基乙基)富马酸酯、二(2-异氰酸酯基乙基)碳酸酯和2-异氰酸酯基乙基-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酯。
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甲基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二(2-异氰酸酯基乙基)-4-环己烯-1,2-二羧酸酯、2,5-降莰烷二异氰酸酯和2,6-降莰烷二异氰酸酯。
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间-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对-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α,α,α',α'-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二异氰酸酯的改性产物的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的二异氰酸酯的改性产物: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例如氨基甲酸酯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碳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三烃基磷酸酯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酸酯改性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例如包括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
在这些二异氰酸酯之中,具有6-15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芳族二异氰酸酯、具有4-12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脂族二异氰酸酯、和具有4-15个碳原子(除异氰酸酯基团中的碳之外)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是优选的。更优选的是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可通过使多胺和多异氰酸酯加成聚合而合成结晶性聚脲。首要地,二胺和二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产物是优选的。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单独使用二异氰酸酯,或者可组合使用二异氰酸酯和三价以上异氰酸酯。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使用与在结晶性聚氨酯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多异氰酸酯。
作为多胺,可单独使用二胺,或者可组合使用二胺和三价以上的胺。
多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脂族多胺和芳族多胺。在这些之中,具有2-18个碳原子的脂族多胺和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族多胺是优选的。
具有2-18个碳原子的脂族多胺的实例包括:具有2-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二胺例如乙二胺、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具有4-18个碳原子的多亚烷基多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亚氨基二(丙胺)、二(六亚甲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和五亚乙基六胺;被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2-4个碳原子的羟烷基取代的亚烷基二胺或聚亚烷基二胺例如二烷基氨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氨基乙基乙醇胺、2,5-二甲基-2,5-六亚甲基二胺和甲基亚氨基二(丙胺);具有4-15个碳原子的脂环族二胺例如1,3-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薄荷烯二胺和4,4’-亚甲基二环己烷二胺(氢化亚甲基二苯胺);具有4-15个碳原子的杂环二胺例如哌嗪、N-氨基乙基哌嗪、1,4-二氨基乙基哌嗪、1,4-二(2-氨基-2-甲基丙基)哌嗪、3,9-二(3-氨基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和包括具有8-15个碳原子的芳族环的脂族二胺例如苯二甲胺和四氯-对-苯二甲胺。
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族二胺的实例包括:未取代的芳族二胺例如1,2-亚苯基二胺、1,3-亚苯基二胺、1,4-亚苯基二胺、2,4’-二苯基甲烷二胺、4,4’-二苯基甲烷二胺、粗二苯基甲烷二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胺)、二氨基二苯基砜、联苯胺、硫代二苯胺、二(3,4-二-氨基苯基)砜、2,6-二氨基吡啶、间-氨基苄胺、三苯基甲烷-4,4',4”-三胺和萘二胺;具有核取代的拥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芳族二胺例如2,4-亚甲苯基二胺、2,6-亚甲苯基二胺、粗亚甲苯基二胺、二乙基亚甲苯基二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邻-甲苯胺)、联茴香胺、二氨基二甲苯基砜、1,3-二甲基-2,4-二氨基苯、1,3-二甲基-2,6-二氨基苯、1,4-二异丙基-2,5-二氨基苯、2,4-二氨基均三甲苯、1-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2,3-二甲基-1,4-二氨基萘、2,6-二甲基-1,5-二氨基萘、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5-二乙基-3’-甲基-2’,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乙基-2,2’-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乙基-4,4’-二氨基苯甲酮、3,3’,5,5’-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3,3’,5,5’-四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砜;亚甲基二(邻-氯苯胺)、4-氯-邻-亚苯基二胺、2-氯-1,4-亚苯基二胺、3-氨基-4-氯苯胺、4-溴邻-1,3-亚苯基二胺、2,5-二氯-1,4-亚苯基二胺、5-硝基-1,3-亚苯基二胺和3-二甲氧基-4-氨基苯胺;具有卤素基团例如氯基团、溴基团、碘基团、和氟基团的芳族二胺,例如4,4’-二氨基-3,3’-二甲基-5,5’-二溴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二(4-氨基-3-氯苯基)氧化物、二(4-氨基-2-氯苯基)丙烷、二(4-氨基-2-氯苯基)砜、二(4-氨基-3-甲氧基苯基)癸烷、二(4-氨基苯基)硫醚、二(4-氨基苯基)碲化物、二(4-氨基苯基)硒化物、二(4-氨基-3-甲氧基苯基)二硫化物、4,4’-亚甲基二(2-碘苯胺)、4,4’-亚甲基二(2-溴苯胺)、4,4’-亚甲基二(2-氟苯胺)和4-氨基苯基-2-氯苯胺;具有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和乙氧基的芳族二胺;具有核取代的吸电子基团例如硝基的芳族二胺;和具有仲氨基的芳族二胺例如4,4’-二(甲基氨基)二苯基甲烷和1-甲基-2-甲基氨基-4-氨基苯[未取代的芳族二胺、具有核取代的拥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芳族二胺、和具有核取代的吸电子基团的芳族二胺的部分或全部伯氨基被低级烷基例如甲基和乙基代替]。
其它二胺的实例包括:聚酰胺多胺例如通过二羧酸(例如二聚体酸)与过量的多胺(例如亚烷基二胺和多亚烷基多胺)的缩合获得的聚酰胺多胺(过量的量为相对于1mol二羧酸为2mol或更大);和聚醚多胺例如氰乙基化的聚醚多元醇(例如聚亚烷基二醇)的水合物。
代替多胺,还可使用例如,唑烷、或通过用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将多胺的氨基封端获得的酮亚胺。
可通过使多胺和多羧酸缩聚而合成结晶性多胺。首要地,二胺和二羧酸的缩聚物是优选的。
作为多胺,可单独使用二胺,或者可组合使用二胺和三价以上胺。
作为多胺,可使用与在聚脲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多胺。
作为多羧酸,可单独使用二羧酸,或者可组合使用二羧酸和三价以上羧酸。
作为多羧酸,可使用与在聚酯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多羧酸。
结晶性聚醚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结晶性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
用于合成结晶性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手性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方法(参见例如Journal of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56,Vol.78,No.18,pp.4,787-4,792);和用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外消旋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方法。
用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外消旋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通过使镧系元素络合物和有机铝接触获得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参见例如JP-ANo.11-12353);和使双金属-μ-氧代醇盐与羟基化合物预先反应的方法(参见例如JP-ANo.2001-521957)。
用于合成具有极高全同立构规整度的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的方法,例如,使用沙仑(salen)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参见例如Journal of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2005,Vol.127,No.33,pp.11,566-11,567)是已知的。例如,当在手性环氧烷烃的开环聚合中使用二醇或水作为引发剂时,合成在其末端具有羟基并且具有50%或更大的全同立构规整度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该具有50%或更大的全同立构规整度的聚氧化亚烷基二醇可为其末端被改性以具有例如羧基。典型地,当全同立构规整度为50%或更大时,表现出结晶性。
二醇的实例包括与在结晶性聚酯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二醇。
二羧酸的实例包括与在结晶性聚酯的描述中列举的那些相同的二羧酸。
环氧烷烃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3-9个碳原子的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丙烷、1-氯氧杂环丁烷、2-氯氧杂环丁烷、1,2-二氯氧杂环丁烷、表氯醇、表溴醇、1,2-环氧丁烷、甲基缩水甘油基醚、1,2-环氧戊烷、2,3-环氧戊烷、3-甲基-1,2-环氧丁烷、氧化环己烯、1,2-环氧己烷、3-甲基-1,2-环氧戊烷、2,3-环氧己烷、4-甲基-2,3-环氧戊烷、芳基缩水甘油基醚、1,2-环氧庚烷、氧化苯乙烯、苯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这些之中,环氧丙烷、1,2-BO、氧化苯乙烯和氧化环己烷是优选的,且PO、1,2-环氧丁烷和氧化环己烷是优选的。
结晶性聚氧化亚烷基多元醇具有典型地70%或更大、优选80%或更大、更优选90%或更大、特别优选95%或更大的全同立构规整度。
可通过Macromolecules,vol.35,No.6,pp.2,389-2,392(2002)中描述的方法计算全同立构规整度。
可通过使结晶性乙烯基单体,如果必要,与非晶性乙烯基单体一起加成聚合来合成结晶性乙烯基树脂。
结晶性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拥有12-5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山萮基酯。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非晶性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1,000或更小的分子量的乙烯基单体,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羧基的乙烯基单体、乙烯基酯、和脂族烃乙烯基单体。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组合使用。
苯乙烯的实例包括苯乙烯、以及具有拥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烷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包括:具有拥有1-11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具有拥有12-18个碳原子的支化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具有拥有1-11个碳原子的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具有拥有1-11个碳原子的二烷基氨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
包括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具有3-15个碳原子的单羧酸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巴豆酸、和肉桂酸;具有4-15个碳原子的二羧酸例如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和柠康酸;和包括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烷基的二羧酸单烷基酯例如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单烷基酯、衣康酸单烷基酯、和柠康酸单烷基酯。
乙烯基酯的实例包括:具有4-15个碳原子的脂族乙烯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乙酸异丙烯酯;具有8-5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羧酸的多元醇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9-15个碳原子的芳族羧酸的乙烯基酯例如苯甲酸甲基-4-乙烯基酯。
脂族烃乙烯基单体的实例包括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烯烃例如乙烯、丙烯、丁烯和辛烯;和具有4-10个碳原子的二烯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和1,6-己二烯。
结晶性树脂的熔点对其软化温度的比率典型地为0.80-1.55、优选0.85-1.25、更优选0.90-1.20、特别优选0.90-1.19。如果结晶性树脂的熔点对其软化温度的比率为0.80或更小,则调色剂的耐热偏移性可能劣化。如果其大于1.55,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
结晶性树脂的熔点典型地为60℃-80℃、优选65℃-70℃。如果结晶性树脂的熔点低于60℃,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高于80℃,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能劣化。
结晶性树脂的软化温度典型地为80℃-130℃、优选80℃-100℃。如果结晶性树脂的软化温度低于80℃,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高于130℃,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能劣化。
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TA-60WS和DSC-6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测量熔点。可通过Kouka-shiki流动测试仪CFT-500D(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测量软化温度。
为了合成具有60℃-80℃的熔点和80℃-130℃的软化温度的结晶性树脂,仅使用脂族化合物而不使用芳族化合物是典型的。
在比熔点高20℃的温度下,结晶性树脂具有典型地5.0×106Pa或更小、优选1.0×101Pa-5.0×105Pa、更优选1.0×101Pa-1.0×104Pa的储能弹性模量G’。
在比熔点高20℃的温度下,结晶性树脂具有典型地5.0×1.06Pa或更小、优选1.0×101Pa-5.0×105Pa、更优选1.0×101Pa-1.0×104Pa的损耗弹性模量G”。
可通过动态粘弹性测量仪器ARES(由TAinstruments制造)在1Hz的频率下测量储能弹性模量G’和损耗弹性模量G”。
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典型地为100,000-200,000、优选120,000-160,000。如果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00,则结晶性树脂将具有增加的在高温下与非晶性树脂相容的溶解性,这可能使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劣化。如果其重均分子量大于200,000,则结晶性树脂将通过占据大的区域而存在于调色剂中,这可能降低粉碎容易性或使耐热存储稳定性和充电性质劣化。
通过组合包含具有较大分子量的结晶性树脂和具有较小分子量的非晶性树脂,可防止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的劣化。
结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聚苯乙烯当量分子量。
<非晶性树脂>
非晶性树脂的实例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们可与结晶性树脂相分离,且包括:非晶性聚酯、非晶性聚氨酯、非晶性聚脲、非晶性聚酰胺、非晶性聚醚、非晶性乙烯基树脂、非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非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和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它们之中,非晶性聚酯是优选的。
非晶性聚酯典型地包含得自芳族化合物的构造单元。
芳族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双酚A的环氧烷烃加合物、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其衍生物。
非晶性树脂中得自芳族化合物的构造单元的含量典型地为50质量%或更大。如果非晶性树脂中得自芳族化合物的构造单元小于50质量%,则调色剂的带负电荷性可能劣化。
非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典型地为45℃-75℃、优选50℃-70℃。如果非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低于45℃,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高于75℃,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能劣化。
非晶性树脂的软化温度典型地为90℃-150℃、优选90℃-130℃。如果非晶性树脂的软化温度低于90℃,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高于150℃,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能劣化。
非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典型地为1,000-100,000、优选2,000-50,000、更优选3,000-10,000。如果非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大于100,000,则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能劣化。
非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聚苯乙烯当量分子量。
<其它组分>
调色剂可进一步包含脱模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流动改进剂等。
脱模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固体有机硅蜡、高级脂肪酸高级醇、褐煤酯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用于细分散在调色剂中的它们的具体实例包括不含游离脂肪酸的巴西棕榈蜡、褐煤蜡、氧化米蜡、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巴西棕榈蜡是微晶的且具有优选5mgKOH/g或更小的酸值。
褐煤蜡典型地意指由矿物纯化的褐煤蜡,是微晶的,并具有优选5mgKOH/g-14mgKOH/g的酸值。
氧化米蜡为空气氧化的米糠蜡,并具有优选10mgKOH/g-30mgKOH/g的酸值。
脱模剂的玻璃化转变点典型地为70℃-90℃。如果脱模剂的玻璃化转变点低于70℃,则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能劣化。如果其高于90℃,则耐冷偏移性可能劣化或纸张可能包裹在定影装置周围和附着到定影装置。
脱模剂对粘合剂树脂的质量比典型地为0.01-0.20、优选0.03-0.10。如果脱模剂对粘合剂树脂的质量比小于0.01,则调色剂的耐热偏移性可能劣化。如果其大于0.20,则调色剂的转印性质和耐久性可能劣化。
没有任何限制,着色剂可为任何颜料或染料,且其实例包括:黄色颜料例如镉黄、矿物坚牢黄、镍钛黄、拿浦黄、萘酚黄S、汉萨黄G、汉萨黄10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久黄NCG、和酒石黄色淀;橙色颜料例如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富尔坎橙、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和阴丹士林亮橙GK;红色颜料例如铁红、镉红、永久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色淀红钙盐(watching red calcium salt)、色淀红D、亮洋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和亮洋红3B;紫色颜料例如坚牢紫B、和甲基紫色淀;蓝色颜料例如钴蓝、碱性蓝、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不含金属的酞菁蓝、酞菁蓝的部分氯化物、坚牢天蓝、和阴丹士林蓝BC;绿色颜料例如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和孔雀石绿色淀;黑色颜料例如炭黑、油炉法炭黑、槽黑、灯黑、乙炔黑、吖嗪染料例如苯胺黑、金属盐偶氮染料、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胺黑和包括具有2-16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吖嗪染料(日本专利申请公布(JP-B)No.42-1627);碱性染料例如C.I.Basic Yello 2(C.I.41000)、C.I.Basic Yello 3、C.I.Basic Red 1(C.I.45160)、C.I.Basic Red 9(C.I.42500)、C.I.Basic Violet 1(C.I.42535)、C.I.Basic Violet 3(C.I.42555)、C.I.Basic Violet 10(C.I.45170)、C.I.Basic Violet 14(C.I.42510)、C.I.Basic Blue 1(C.I.42025)、C.I.Basic Blue3(C.I.51005)、C.I.Basic Blue 5(C.I.42140)、C.I.Basic Blue 7(C.I.42595)、C.I.Basic Blue 9(C.I.52015)、C.I.Basic Blue 24(C.I.52030)、C.I.Basic Blue 25(C.I.52025)、C.I.Basic Blue 26(C.I.44045)、C.I.Basic Green 1(C.I.42040)、C.I.Basic Green 4(C.I.42000)和其色淀颜料;季铵盐例如C.I.Solvent Black 8(C.I.26150)、氯化苯甲酰基甲基十六烷基铵和氯化癸基三甲基铵;二烷基锡例如二丁基锡和二辛基锡;多胺树脂例如二烷基锡硼酸盐化合物、胍衍生物、包括氨基的乙烯基聚合物、和包括氨基的缩合聚合物;JP-B No.41-20153、43-27596、44-6397、和45-26478中公开的单偶氮染料的金属络合物盐;JP-B No.55-42752和59-7385中公开的水杨酸盐;具有水杨酸二烷基酯、萘甲酸和二羧酸的Zn、Al、Co、Cr和Fe金属络合物;磺化铜酞菁颜料、有机硼盐、包含氟的季铵盐、和杯芳烃化合物;和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用于作为流动改进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硅砂、蒙脱石、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铁红、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这些之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钛是优选的。
优选流动改进剂包含形成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硅的硅元素、以及如果必要时的金属元素(掺杂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Mg、Ca、Ba、Al、Ti、V、Sr、Zr、Zn、Ga、Ge、Cr。Mg、Fe、Co、Ni、和Cu。
流动改进剂可用疏水化剂进行表面处理。
疏水化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硅烷偶联剂、甲硅烷基化剂、包含氟化烷基基团的硅烷偶联剂、有机钛酸酯偶联剂、铝偶联剂和硅油。
调色剂中流动改进剂的含量典型地为0.1质量%-5质量%。
流动改进剂的平均一次粒度典型地为5nm-1,000nm、优选5nm-500nm。
流动改进剂的平均一次粒度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的100个或更多个粒子的较长直径的平均值。
调色剂的重均粒度(D4)典型地为3μm-8μm、优选4μm-7μm。
调色剂的重均粒度(D4)对其数均粒度(D1)的比率典型地为1.00-1.40、优选1.05-1.30。
可通过Coulter计数器方法测量调色剂的数均粒度(D1)和重均粒度(D4)。
用于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包括,例如,捏合包含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的调色剂组合物,将捏合的调色剂组合物粉碎,和将粉碎的调色剂组合物分级。
用于捏合调色剂组合物的捏合机没有特别限制,且实例包括密封捏合机、单轴或双轴挤出机、和开放式辊压捏合机。在它们之中,考虑到脱模剂的可分散性,开放式辊压捏合机是优选的。
可商购获得的捏合机的实例包括KRC KNEADER(由Kurimoto Ltd.制造);BUSS CO-KNEADER(由Buss Inc.制造);TEM EXTRUDER(由ToshibaMachine Co.,Ltd.制造);TEX BIAXIAL KNEADER(由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PCM KNEADER(由Ikegai Corp.制造);THREE-ROLL MILL、MIXINGROLL MILL和KNEADER(由Inoue MFG.,Inc.制造);KNEADEX(由MitsuiMining Co.,Ltd.制造);MS PRESSURIZING KNEADER和KNEADERRUDER(由Moriyama Manufacturing Co.,Ltd.制造);和BANBARY MIXER(由Kobe Steel Ltd.制造)。
开放式辊压捏合机包括沿着辊的轴向设置的多个进料部分和排出部分。
开放式辊压捏合机的捏合单元是开放的,且可容易地释放由调色剂组合物的捏合产生的热。
开放式辊压捏合机典型地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辊。优选其具有加热辊和冷却辊。
在开放式辊压捏合机中,相邻的两个辊邻近地设置,且辊之间的间隙典型地为0.01mm-5mm、优选0.05mm-2mm。
辊的结构、尺寸、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且辊可具有如下的任意:平坦表面、波纹状表面、和突起/凹陷的表面。
可基于将穿过辊的载热体的温度调节辊的温度。各辊的内部空间可划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以使具有不同温度的载热体从其穿过。
优选加热辊的温度、特别是其在进料部分侧的温度高于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和脱模剂的熔点两者。其比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和脱模剂的熔点之一高优选0℃-80℃、更优选5℃-50℃。
在包含多种粘合剂树脂的调色剂的制造中,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意指各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和质量比率的乘积的和。
优选冷却辊的温度、特别是其在进料部分侧的温度低于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
加热辊和冷却辊具有优选2m/分钟-100m/分钟的转数,即,圆周速度。
加热辊和冷却辊优选具有不同的圆周速度,且冷却辊的圆周速度对加热辊的圆周速度的比率典型地为1/10-9/10、优选3/10-8/10。
用于粉碎已被熔融和捏合的调色剂组合物的粉碎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OUNTER JET MILL、MICRON JET和INOMIZER(由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制造);IDS MILL和PJM JET PULVERIZER(由Nippon PneumaticMfg.Co.,Ltd.制造);CROSS JET MILL(由Kurimoto Ltd.制造);ULMAX(由Nisso Engineering Co.,Ltd.制造);SK-JET-CO-MILL(由Seishin Enterprise Co.,Ltd.制造);CRYPTRON(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TURBOMILL(由Turbo Kogyo Co.,Ltd.制造);和SUPER ROTOR(由NisshinEngineering Inc.制造)。
用于将粉碎的调色剂组合物分级的分级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LASSIEL、MICRON CLASSIFIER和SPEDIC CLASSIFIER(由SeishinEnterprise Co.,Ltd.制造);TURBO CLASSIFIER(由Nisshin Engineering Inc.制造);MICRON SEPARATOR、TURBOPLEX(ATP)和TSP SEPARATOR(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ELBOW JET(由Nittetsu Mining Co.,Ltd.制造);DISPERSION SEPARATOR(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和YM MICROCUT(由Yasukawa Shoji Co.,Ltd.制造)。
用于筛分粗粒子的筛分装置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ULTRASONIC(由Koei Sangyo Co.,Ltd.制造);RESONASIEVE和JYRO SIFTER(由TokujuCorporation制造);VIBRASONIC SYSTEM(由Dulton Co.,Ltd.制造);SONICLEAN(由Sintokogio Ltd.制造);TURBO SCREENER(由Turbo KogyoCo.,Ltd.制造);MICRO SIFTER(由Makino Mfg.Co.,Ltd.制造);和圆形振动筛。
由粉碎的调色剂组合物的分级获得的母粒子可与不同种类的粒子例如电荷控制剂、流动改进剂等的粒子混合。此时,如果必要,可施加机械冲击。这使得不同种类的粒子能够定影在母离子的表面上。
用于施加机械冲击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以高速旋转的桨叶向粒子施加冲击的方法、和将粒子添加到高速空气流并使空气流加速以使粒子碰撞在其它粒子上或使复合粒子碰撞在冲击板上的方法。
用于施加机械冲击的装置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ANGMILL(由HosokawaMicron Corporation制造)、通过对I-型MILL(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进行改造以减小粉碎空气压力而制造的设备、混杂系统(由NaraMachinery Co.,Ltd.制造)、CRYPTRON SYSTEM(由Kawasaki HeavyIndustries,Ltd.制造)和自动研钵。
(显影剂)
所公开的显影剂包含所述调色剂,且可进一步包含载体。
优选载体的芯涂覆有涂层。
用于制造芯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100emu/g或更大的质磁率的铁粉;可高度磁化的材料例如具有75emu/g-120emu/g的质磁率的磁铁矿;可差地磁化的材料例如具有30emu/g-80emu/g的质磁率的铜-锌(Cu-Zn)材料;具有50emu/g-90emu/g的质磁率的锰-镁(Mn-Mg)材料和锰-锶(Mn-Sr)材料;和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芯的体积中值粒度(D50)典型地为10μm-200μm、优选40μm-100μm。如果体积中值粒度(D50)小于10μm,则载体可能飞散。如果体积中值粒度(D50)大于200μm,则调色剂可能飞散。
涂层包含树脂。
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氨基树脂、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卤代烯烃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三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和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以及含氟三元共聚物例如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和非氟单体的三元共聚物、有机硅树脂、以及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这些之中,硅树脂是优选的。
硅树脂的实例包括:直链有机硅树脂;和用醇酸树脂、聚酯、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氨基甲酸酯树脂改性的改性有机硅树脂。
直链有机硅树脂的可商购获得的产品的实例包括:KR271、KR255和KR152(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以及SR2400、SR2406和SR2410(由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 Co.,Ltd.制造)。
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可商购获得的产品的实例:KR206(用醇酸树脂改性)、KR5208(用丙烯酸类改性)、ES1001N(用环氧改性)、和KR305(用氨基甲酸酯改性)(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和SR2115(用环氧改性)和SR2110(用醇酸树脂改性)(由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 Co.,Ltd.制造).
涂层可进一步包含导电粒子。
导电粒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粒子、炭黑、氧化钛粒子、氧化锡粒子、和氧化锌粒子。在这些之中,炭黑是优选的。
导电粒子具有典型地为1μm或更小的平均粒度。如果导电粒子的平均粒度大于1μm,控制涂层的电阻可能变得困难。
可通过如下形成涂层:用包含树脂和有机溶剂的涂层涂覆液涂覆芯的表面,将涂覆的表面干燥,然后对其进行烘烤。
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溶纤剂、和乙酸丁酯。
用于用涂层涂覆液进行涂覆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浸渍、喷射和刷涂。
用于烘烤的加热器可为外部加热器或内部加热器。
加热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型电炉、流动型电炉、旋转式电炉、燃烧炉和微波加热器。
载体中的涂层的含量典型地为0.01质量%-5.0质量%。
调色剂对载体的质量比率典型地为1质量%-10质量%。
(图像形成设备)
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体、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括清洁单元、中和单元、和再循环单元。
感光体的实例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鼓形状、片形状和环形带形状。
感光体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用于制造感光体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无机材料例如非晶硅、硒、硫化镉和氧化锌;和有机材料例如聚硅烷和酞聚甲川(phthalopolymethine)。
充电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通过施加电压将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其实例包括通过接触感光体而将其充电的接触型充电单元、和无接触地将感光体充电的无接触充电单元。
接触型充电单元的实例包括导电或半导电充电辊、磁刷、毛刷、膜、和橡胶刮板。
无接触充电单元的实例包括:无接触充电器、针电极装置、和利用电晕放电的固态放电元件;以及以距离感光体的微小间隙设置的导电或半导电充电辊。
曝光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使感光体的表面具有想要的图像。其实例包括复印机光学系统、棒透镜阵列系统、激光光学系统、液晶快门光学系统和LED光学系统的曝光单元。
曝光单元可为从感光体的后侧将感光体曝光以具有想要的图像的背光类型。
显影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用显影剂将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其实例包括可容纳显影剂并通过接触其或者无接触地将显影剂供应到静电潜像的显影单元。
显影单元可为单色显影单元或多色显影单元。
优选显影单元包括:通过摩擦地搅拌显影剂而对显影剂进行充电的搅拌器;和可通过在其表面上负载显影剂而旋转的磁辊。
在显影单元中,将显影剂混合和搅拌以导致摩擦从而对调色剂进行充电,然后显影剂以链状形式保持在旋转的磁辊的表面上,从而形成磁刷。由于磁辊邻近于感光体设置,构成在磁辊表面上形成的磁刷的调色剂通过电吸引力被部分转印到感光体的表面。结果,静电潜像被调色剂显影以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3显示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的实例。
在显影装置20中,通过螺杆21搅拌和递送显影剂(未示出)且显影剂被供应到显影套筒22。此时,供应到显影套筒22的显影剂被刮刀23限制成具有固定的层厚度。即,通过作为显影套筒22和刮刀23之间的间隙的刮刀间隙控制供应到显影套筒22的显影剂的量。如果刮刀间隙过小,则供应到显影套筒22的显影剂的量过小从而使图像浓度劣化。另一方面,如果刮刀间隙过大,则供应到显影套筒22的显影剂的量过大从而使载体粘附到鼓状的感光体10。显影套筒22在内部包括磁铁(未示出),其形成磁场以将显影剂以链状形式保持在显影套筒的圆周表面上。显影剂沿着在由磁铁形成的法向(正常方向,normal direction)上行进的磁力线以链状形式保持在显影套筒22上,从而形成磁刷。
显影套筒22和感光体10邻近地设置,其间设置有固定的间隙(显影间隙),以在它们彼此面对的区域中具有显影区域。显影套筒22为由非磁性材料例如铝、黄铜、不锈钢和导电树脂制成的圆筒,且可通过旋转驱动机构(未示出)旋转。磁刷通过显影套筒22的旋转被传送到显影区域。显影套筒22接收由显影电源(未示出)施加的显影电压,通过在显影套筒22和感光体10之间形成的显影电场使磁刷中的调色剂与载体分离,并使在感光体10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AC电压可叠加在显影电压上。
显影间隙优选为显影剂的粒度的5-30倍大。如果显影间隙过大,则图像浓度可能劣化。
同时,优选刮刀间隙与显影间隙一样大或者比显影间隙稍大。
显影套筒22的线速度对感光体10的线速度的比率优选为1.1或更大。如果显影套筒22的线速度对感光体10的线速度的比率过小,则图像浓度可能劣化。
可通过在设置感光体10的位置处提供传感器来控制当显影完成时的工艺条件,以基于光学反射率来检测粘附的调色剂的量。
转印单元的实例包括将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以及将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首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且然后将其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
定影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可将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其实例包括包含定影部件和用于加热定影部件的热源的定影单元。
定影部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包括彼此接触以形成夹持部件的部件。其实例包括环形带和辊的组合以及一个辊和另一个辊的组合。
定影单元的类型包括具有辊、带或其两者并从不接触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施加热以将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和定影的内部加热类型,以及具有辊、带或其两者并从接触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施加热以将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和定影的外部加热类型。
可将内部加热类型和外部加热类型组合。
内部加热类型的定影单元的实例包括具有其中设置热源的定影部件的内部加热类型的定影单元。
热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器和卤素灯。
外部加热类型的定影单元的实例包括具有其表面通过加热器加热的定影部件的外部加热类型的定影单元。
加热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感应加热器。
电磁感应加热器的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的电磁感应加热器:邻近于定影部件设置的感应线圈例如加热辊;感应线圈设置于其上的屏蔽层;和设置在屏蔽层的与感应线圈设置于其上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的绝缘层。
加热辊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由磁性材料和热管制成的加热辊。
优选感应线圈以感应线圈的半圆柱形部分被围绕的方式设置在加热辊的与加热辊接触定影部件例如加压辊和环形带的侧相反的侧上。
记录介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纸张。
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传真机和印刷机。
(处理卡盒)
处理卡盒包括能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和能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拆卸的感光体和显影单元,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括充电单元、曝光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中和单元。
图4显示处理卡盒的实例。
处理卡盒100包括具有鼓形状的嵌入式感光体110、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装置120、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130、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装置140、和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装置150。
接着,将说明通过处理卡盒100的图像形成过程。首先,感光体110在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使表面通过充电装置120充电,且通过来自曝光装置(未示出)的曝光用光103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130用显影剂使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140被转印到记录介质105并被印刷。通过清洁装置150清洁感光体的其上已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
实施例
将在下面基于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份意指质量份。
(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1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十二烷二酸(322份)、1,6-己二醇(215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二羟基二(三乙醇胺)钛(1份),并使所述物质在18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8小时。接着,将所述物质逐渐升温至220℃,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和1,6-己二醇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4小时,且在此之后,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6,000,从而获得聚酯二醇。
将所获得的聚酯二醇(269份)转到另一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向其添加乙酸乙酯(280份)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2.4份)。使所述物质在80℃下在氮气流下反应5小时。接着,在降低的压力下,蒸馏掉乙酸乙酯以获得具有160,000的重均分子量、72℃的熔点和81℃的软化温度的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1。
(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2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癸二酸(283份)、1,6-己二醇(215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二羟基二(三乙醇胺)钛(1份),并使所述物质在18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8小时。接着,将所述物质逐渐升温至220℃,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和1,6-己二醇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4小时,且在此之后,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6,000,从而获得聚酯二醇。
将所获得的聚酯二醇(249份)转到另一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向其添加乙酸乙酯(250份)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1份)。使所述物质在80℃下在氮气流下反应5小时。接着,在降低的压力下,蒸馏掉乙酸乙酯以获得具有140,000的重均分子量、66℃的熔点和84℃的软化温度的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2。
(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癸二酸(283份)、1,6-己二醇(215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二羟基二(三乙醇胺)钛(1份),并使所述物质在18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8小时。接着,将所述物质逐渐升温至220℃,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和1,6-己二醇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4小时,且在此之后,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6,000,从而获得聚酯二醇。
将所获得的聚酯二醇(249份)转到另一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向其添加乙酸乙酯(250份)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9份)。使所述物质在80℃下在氮气流下反应5小时。接着,在降低的压力下,蒸馏掉乙酸乙酯以获得具有100,000的重均分子量、66℃的熔点和84℃的软化温度的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
(结晶性聚酯1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癸二酸(283份)、1,6-己二醇(215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二羟基二(三乙醇胺)钛(1份),并使所述物质在18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8小时。接着,将所述物质逐渐升温至220℃,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和1,6-己二醇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4小时,且在此之后,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17,000,从而获得具有63℃的熔点的结晶性聚酯1。
(结晶性聚酯2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癸二酸(142份)、二甲基对苯二甲酸(136份)、1,6-己二醇(215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二羟基二(三乙醇胺)钛(1份),并使所述物质在18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8小时。接着,将所述物质逐渐升温至220℃,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和1,6-己二醇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4小时,且在此之后,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10,000,从而获得具有52℃的熔点的结晶性聚酯2。
(非晶性聚酯1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装入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合物(215份)、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132份)、对苯二甲酸(126份)、和作为缩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钛酸四丁酯,tetrabutoxytitanate)(18份),并使所述物质在230℃下在氮气流下在所产生的水被蒸馏掉的同时反应6小时。接着,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使所述物质反应1小时并冷却至180℃。在此之后,添加偏苯三甲酸酐(8份),并使所述物质在降低了5mmHg-20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变成10,000,从而获得具有60℃的玻璃化转变点和106℃的软化温度的非晶性聚酯1。
(熔点Ta)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TA-60WS和DSC-6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测量熔点。具体地,使样品经历在130℃下的熔融,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70℃,并以0.5℃/分钟的速率冷却至10℃。接着,将样品以20°/分钟的速率升温,并将存在于20℃-100℃的范围内的吸热峰温度检测作为Ta*。在存在多个吸热峰的情况下,将吸收的热的量是最大的吸热峰的温度检测作为Ta*。然后,将样品在(Ta*-10)℃下存储6小时,然后在(Ta*-15)℃下存储6小时。然后,将样品以10℃/分钟的速率冷却至0℃并以20℃/分钟的速率升温,且将所得吸热峰的温度检测作为溶点Ta。在存在多个吸热峰的情况下,将吸收的热的量是最大的吸热峰的温度检测作为熔点Ta。
(软化温度Tb)
使用Kouka-shiki流动测试仪CFT-500D(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测量软化温度。具体地,在以6℃/分钟的升温速率加热的同时,将样品(1g)从具有1mm直径和1mm长度的喷嘴在由活塞所施加的1.96MPa的负荷下挤出。将流动测试仪的活塞的下降量相对于温度绘图。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样品已流出一半时的温度作为软化温度Tb。
(玻璃化转变点)
使用热分析工作站TA-60WS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在下面描述的条件下测量玻璃化转变点。
样品容器:铝样品盘(具有盖子)
样品的量:5mg
参比:铝样品盘(氧化铝:10mg)
气氛:氮气(流速:50ml/分钟)
开始温度:20℃
升温速率:10℃/分钟
结束温度:150℃
保持的持续时间:无
降温速率:10°/分钟
结束温度:20℃
保持的持续时间:无
升温速率:10℃/分钟
结束温度:150℃
用数据分析软件TA-601.52版本(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分析测量结果。具体地,首先,从作为第二次升温的DSC微分曲线的DrDSC曲线选择从最大峰开始±5℃的范围,并用分析软件的峰分析功能计算峰的温度。接着,从DSC曲线选择从峰的温度开始±5℃的范围,并用分析软件的峰分析功能计算DSC曲线的最高吸热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点。
(重均分子量)
使用GPC-82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和15cm三连(serial)柱TSKGEL SUPER HZM-H(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量重均分子量。具体地,将样品溶解在包含稳定剂的四氢呋喃(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中以获得0.15质量%溶液。在此之后,将该溶液用具有0.2μm孔径的过滤器过滤,并以100μL的量注射滤液。此时,测量在40℃下以0.45mL/分钟的流速进行。由基于标准样品单分散聚苯乙烯产生的标准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值之间的关系计算样品的分子量。所使用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为Showdex STANDARD Std.No S-7300、S-210、S-390、S-875、S-1980、S-10.9、S-629、S-3.0和S-0.580(由Showa Denko K.K.制造)。所使用的检测器为RI(Refraction Index)检测器。
(实施例1)
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40份)、非晶性聚酯1(55份)、巴西棕榈蜡(具有1,800的数均分子量、2.7mgKOH/g的酸值和1.7mm的在40℃下的针入度)(5份)、电荷控制剂E-84(由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Co.,Ltd.制造)(1份)用Henschel混合机混合以获得调色剂组合物。
接着,使用二连开放式辊压捏合机KNEADEX(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捏合调色剂组合物。
所述二连开放式辊压捏合机具有0.14m的辊外径和0.8m的有效辊长度。使所述捏合机在如下条件下运行:加热辊的转数为35rpm(具有4.8m/分钟的圆周速度),冷却辊的转数为29rpm(具有4.1m/分钟的圆周速度),且辊之间的间隙为0.2mm。将加热介质的温度设定为:在加热辊的将从其进料调色剂组合物的侧为125℃,且在加热辊的将从其排出经捏合的产物的侧为75℃,并将冷却介质的温度设定为:在冷却辊的将从其进料调色剂组合物的侧为35℃,且在冷却辊的将从其排出经捏合的产物的侧为30℃。调色剂组合物的进料速度为5kg/h。
接着,将所获得的经捏合的产物在空气中冷却,并用雾化器粗粉碎,以获得具有2mm或更小的最大直径的经粗粉碎的产物。将所获得的经粗粉碎的产物用碰撞型喷射磨机IDS5(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以0.5MPa的粉碎空气压力细粉碎。将所获得的经细粉碎的产物用空气流分级器DS5(由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制造)分级,其中目标设定为6.5±0.3μm的体积中值粒度(D50),从而获得母粒子。
将所述母粒子(100份)、疏水性二氧化硅(1份)和疏水化的氧化钛(0.7份)用Henschel混合机混合以获得调色剂。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23rpm之外。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和非晶性聚酯1的添加量分别改为15份和80份,并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40rpm之外。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28rpm之外。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和非晶性聚酯1的添加量分别改为25份和70份,并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27rpm之外。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7rpm之外。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0rpm之外。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3rpm之外。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使用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2代替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之外。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使用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1代替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之外。
(实施例11)
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5rpm之外。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5rpm之外。
(实施例13)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使用结晶性聚酯2代替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之外。
(实施例14)
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使用结晶性聚酯2代替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之外。
(实施例15)
以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使用结晶性聚酯1代替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之外。
(实施例16)
以与实施例15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5rpm之外。
(对比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和非晶性聚酯1的添加量分别改为45份和50份,并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24rpm之外。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和非晶性聚酯1的添加量分别改为10份和85份,并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30rpm之外。
(对比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3和非晶性聚酯1的添加量分别改为30份和65份,并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45rpm之外。
(对比例4)
以与对比例3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除了将加热辊的转数改为20rpm之外。
调色剂制造条件示于表1中。
表1
调色剂的物理性质示于表2中。
表2
(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
在使调色剂暴露于四氧化钌水溶液的蒸气气氛且染色之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由Hitachi Ltd.制造)在2.0kV的加速电压下拍摄调色剂的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具体地,将调色剂固定在样品台上用于以碳带以使调色剂变平滑为一层的方式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且在此之后,在没有铂的蒸气沉积的情况下,在下列条件下在闪光之后拍摄调色剂的反射电子图像。
信号名称=SE(U,LA80)
加速电压=2,000伏
发射电流=10,000nA
工作距离=6,000μm
镜头模式=高聚光器(High Condenser)1=5
扫描速度=慢4(40秒)
放大倍率=600
数据尺寸=1280×960
颜色模式=灰度
此时,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4800的控制软件(由Hitachi Ltd.制造),将亮度条件调节至反差5和亮度5,并将表示拍摄速度/图像的累积数量的慢4设定为40秒,将图像尺寸设定为1280×960个像素,并将灰度设定为8字节256水平。在这些条件下,拍摄反射电子图像。参考图像上的比例尺,1个像素的长度为0.1667μm,且1个像素的面积为0.0278μm2
接着,基于所获得的反射电子图像,对于50个调色剂粒子计算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
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5.1J(由Media Cybernetics制造)计算染色区域的比率。
首先,从反射电子图像提取调色剂粒子,并对粒子的尺寸进行计数。具体地,将调色剂粒子从背景分离以提取待分析的目标粒子。在IMAGE-PROPLUS 5.1J上,选择“测量”和“计数/尺寸”,并在“计数/尺寸”的“亮度范围选择”上将亮度范围设定为从50到255,以在排除图像中拍摄作为背景的较低亮度碳带区域的同时提取调色剂粒子。
为了提取调色剂粒子,通过选择融合数4,键入平滑化水平5和检查“填充任何开口”来填充“计数/尺寸”的提取选项,并排除位于反射电子图像的任何边界(外部圆周)上的调色剂粒子或与其它调色剂粒子重叠的调色剂粒子。
接着,从“计数/尺寸”的测量选项,选择面积和Feret直径(平均值),并将面积范围设定为从最小的300个像素到最大的10,000,000个像素。
将Feret直径(平均值)范围设定为通过Coulter计数器方法测量的调色剂的体积中值粒度(D50)的±25%,以提取目标调色剂粒子以进行图像分析。
从所提取的粒子选择一个粒子,并测量粒子的尺寸(像素计数)ja。
接着,在IMAGE-PRO PLUS 5.1J的“计数/尺寸”的“亮度范围选择”上,将亮度范围设定为从50到255,以提取染色区域。
此时,将面积范围选择成从最小的10个像素到最大的10,000个像素。测量已测量其ja值的粒子的染色区域的尺寸(像素计数)ma。
重复相同的过程直到从提取的粒子所选择的粒子数累积到50。如果是从一个视场拍摄的粒子数小于50的情况,则将对于另一视场进行相同的过程。
接着,由式(Ma/Ja)×100计算染色区域的比率,其中Ma表示50个粒子的ma值的总和,且Ja表示50个粒子的ja值的总和。
(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
在将调色剂在环氧树脂中埋置和硬化之后,将其固定和保持在载体上。接着,用超微切片机RM2265(由Leica制造)从调色剂的大致中心切割出调色剂的薄的横截面切片。
以与计算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相同的方式计算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除了使用从调色剂的大致中心切割出的调色剂的薄的横截面切片代替调色剂粒子之外。
(得自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对得自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比率)
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RIFT-3(由ULVAC-PHI制造)在下面描述的条件下测量得自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对得自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比率。
一次离子源:Ga
测量的面积:100×100μm2
二次离子极性:负的
优先分辨率:质量
Ga加速电压:15kV
通过将调色剂分散在乙酸乙酯中并用所获得的分散的产物涂覆Ag基底来进行分析。使用GC-MS、NMR和X-射线衍射法确认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和非晶性树脂并计算得自这两种树脂的二次离子之间的检测强度比率。
接着,用调色剂评价下限定影温度、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
(下限定影温度)
使用装备有Teflon(注册商标)定影辊且其定影单元被改造的电子照相复印机(由Ricoh Company Ltd.制造的MF-200),在复印机/印刷机纸张<70>(由Ricoh Business Expert Co.,Ltd.制造)上形成具有3cm×8cm的图像尺寸的单色调图像,其中沉积的调色剂的量为0.85±0.1mg/cm2,并将所述单色调图像定影在其上,其中定影带的温度改变。接着,使用制图测试仪AD-401(由Ueshima Seisakusho Co.,Ltd.制造),用具有260μm-320μm的尖端半径和60°的尖端角的橡胶针在50g的负荷下将图样施加到经定影的图像的表面。在此之后,用布HANIKOTTO#440(由Haneron Corporation Ltd.制造)用力地刮擦经定影的图像的施加了图的表面5次,并将几乎不再产生图像的刮擦小片时的定影带的温度确定为下限定影温度。此时,在纸张传输方向上在距离纸张的末端3.0cm的位置处形成单色调图像,且纸张以280mm/s的速度通过定影单元的夹持部分。
(调色剂飞散)
使用数字全色复印机IMAGIO COLOR 2800(由Ricoh Company Ltd.制造),以单色模式在一次运行中输出具有50%的图像占有率的50,000个图像图表。在此之后,评价复印机内部的调色剂污染程度。将具有可接受的调色剂污染水平的调色剂评级为A。将略微发现在复印机中不在适当的位置但在使用中将不引起麻烦的调色剂评级为B。将污染复印机但在使用中将不引起麻烦的调色剂评级为C。将显著地污染复印机并将引起使用麻烦的调色剂评价为D。
(背景涂污)
使用IPSIO CX2500(由Ricoh Company Ltd.制造),在23℃下在45RH%下在2,000张纸张上连续地印刷具有6%的B/W(黑色/白色)比率的印刷物图案。然后,将无色透明胶带粘贴在已被显影但尚未被清洁的感光体的一部分上,并将胶带粘贴到白色纸张上。然后,使用分光密度计XRITE 939(由X-Rite制造),测量白色纸张上的发光度(L*)以评价背景涂污。将导致90或更高的发光度的调色剂评级为A,将导致85或更高但低于90的发光度的调色剂评级为B,将导致80或更高但低于85的发光度的调色剂评级为C,并将导致低于80的发光度的调色剂评级为D。
表3显示对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的评价的结果。
表3
由表3,可看出实施例1-16的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并且能够防止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
与此相比,其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为45面积%的对比例1的调色剂导致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
其横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为85面积%的对比例2的调色剂具有差的低温定影性。
其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为5面积%的对比例3的调色剂导致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涂污。
其表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的染色区域的比率为65面积%的对比例4的调色剂具有差的低温定影性。
参考符号列表
10     感光体
20     显影装置
100    处理卡盒
110    感光体
130    显影装置

Claims (7)

1.调色剂,包括:
结晶性树脂;和
非晶性树脂,
其中在被四氧化钌染色的所述调色剂的横截面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50面积%-80面积%,和
其中在被四氧化钌染色的所述调色剂的表面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10面积%-40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
其中在所述表面的所述反射电子图像中,被四氧化钌染色的区域的比率为20面积%-30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调色剂,
其中得自所述结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对得自所述非晶性树脂的二次离子的检测强度的比率为0.10或更小,其中所述强度通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为结晶性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
5.显影剂,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调色剂。
6.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感光体;
配置成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的充电单元;
配置成使所述充电的感光体曝光以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容纳显影剂并且配置成用所述显影剂使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配置成将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和
配置成将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权利要求5的显影剂。
7.处理卡盒,包括:
感光体;和
容纳显影剂并且配置成用所述显影剂使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卡盒是能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或者能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拆卸的,和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权利要求5的显影剂。
CN201380055863.2A 2012-09-18 2013-09-12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Pending CN104756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774 2012-09-18
JP2012-204774 2012-09-18
JP2013157297A JP6248453B2 (ja) 2012-09-18 2013-07-30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57297 2013-07-30
PCT/JP2013/075384 WO2014046218A1 (en) 2012-09-18 2013-09-12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016A true CN104756016A (zh) 2015-07-01

Family

ID=50341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863.2A Pending CN104756016A (zh) 2012-09-18 2013-09-12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482975B2 (zh)
EP (1) EP2898371B1 (zh)
JP (1) JP6248453B2 (zh)
KR (1) KR101706001B1 (zh)
CN (1) CN104756016A (zh)
BR (1) BR112015005778B1 (zh)
MX (1) MX363588B (zh)
MY (1) MY174895A (zh)
RU (1) RU2599278C1 (zh)
WO (1) WO2014046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4843A (ja) * 2013-05-15 2014-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
JP6432287B2 (ja) * 2014-11-06 2018-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459B2 (ja) * 2014-12-10 2018-01-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6180912A (ja) * 2015-03-25 2016-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6180911A (ja) * 2015-03-25 2016-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758591B2 (ja) 2015-04-21 2020-09-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
JP6657832B2 (ja) 2015-11-18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輝性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79926B2 (ja) * 2015-12-25 2020-04-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8180239A (ja) 2017-04-12 2018-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457214A1 (en) 2017-09-19 2019-03-2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451987B2 (en) 2017-12-25 2019-10-2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toner accommodating unit
JP7257741B2 (ja) 2018-01-18 2023-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046304A1 (en) 2018-08-30 2020-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refill devices
JP7270895B2 (ja) 2018-11-29 2023-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214A (ja) * 2003-08-08 2005-03-10 Kao Corp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7241187A (ja) * 2006-03-13 2007-09-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16882A (ja) * 2010-11-29 2012-06-21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55121A (ja) * 2011-01-26 2012-08-16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29048A (zh) * 2010-11-22 2013-09-2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5379B2 (ja) 1992-06-29 1998-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トナー
JPH06258861A (ja) 1993-03-02 1994-09-16 Ricoh Co Ltd 加熱定着性トナー
JP2001281909A (ja) 2000-03-30 2001-10-10 Nippon Zeon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2202627A (ja) 2000-12-27 2002-07-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磁性トナー
JP4089860B2 (ja) 2001-01-26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現像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9553B2 (ja) 2001-09-21 2007-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5289B2 (ja) 2004-03-19 2009-06-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345975A (ja) 2004-06-07 2005-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正帯電トナー、正帯電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JP5043337B2 (ja) 2006-01-12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75949B2 (ja) 2006-07-28 2008-04-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6587B2 (ja) * 2008-08-08 201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07299B2 (ja) * 2010-03-18 2014-05-28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773752B2 (ja) * 2010-06-11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WO2012011546A1 (en) 2010-07-22 201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5763497B2 (ja) * 2010-10-06 2015-08-12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トナー組成物
JP2013148862A (ja) 2011-12-20 2013-08-01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214A (ja) * 2003-08-08 2005-03-10 Kao Corp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7241187A (ja) * 2006-03-13 2007-09-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29048A (zh) * 2010-11-22 2013-09-2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JP2012116882A (ja) * 2010-11-29 2012-06-21 Sanyo Chem Ind Ltd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55121A (ja) * 2011-01-26 2012-08-16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8371A4 (en) 2015-08-19
US9482975B2 (en) 2016-11-01
BR112015005778B1 (pt) 2022-05-24
KR101706001B1 (ko) 2017-02-10
RU2599278C1 (ru) 2016-10-10
MX363588B (es) 2019-03-27
MX2015003380A (es) 2015-06-05
JP6248453B2 (ja) 2017-12-20
US20150212444A1 (en) 2015-07-30
JP2014077987A (ja) 2014-05-01
KR20150042819A (ko) 2015-04-21
MY174895A (en) 2020-05-20
EP2898371A1 (en) 2015-07-29
BR112015005778A2 (pt) 2017-07-04
EP2898371B1 (en) 2019-09-11
WO2014046218A1 (en)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016A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JP5763497B2 (ja)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トナー組成物
EP1995639B1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JP6081259B2 (ja)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およびトナー組成物
CN102768481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348245B2 (en) Ton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on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18712B2 (ja)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を含む現像剤、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758591B2 (ja)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
CN104769505A (zh) 调色剂、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04960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EP2416219A1 (en) Toner binder and toner composition
JP6036071B2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1291A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8638A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9359A (ja)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7841B2 (ja)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223944A (ja) トナー用樹脂及びトナー
WO2016170730A1 (en)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stored unit
JP2012013772A (ja)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及びトナー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