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5858A -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5858A
CN104715858A CN201410705211.5A CN201410705211A CN104715858A CN 104715858 A CN104715858 A CN 104715858A CN 201410705211 A CN201410705211 A CN 201410705211A CN 104715858 A CN104715858 A CN 104715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 conductor
insulated electric
band
differenti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5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5858B (zh
Inventor
杉山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5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5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heat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8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winding
    • H01B13/0825Apparatus having a planetary rotation of the supply reels around the conductor or cable
    • H01B13/0841Apparatus having a planetary rotation of the supply reels around the conductor or cable the supply reel axis being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conductor or cable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08Construction of the conductors
    • H01B11/183Co-axial cables with at least one helicoidally wound tape-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01B11/203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forming a flat arran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2Condu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制造装置(10)是具备在由绝缘体覆盖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电线(4)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一压紧带(6)以及在第一压紧带(6)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二压紧带(7)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10)具有:在沿长边方向移动的绝缘电线(4)的周围向相同方向卷绕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头(20);和相比卷绕头(20)配置在绝缘电线(4)的移动方向前方并防止绝缘电线(4)的扭转的扭转防止夹具(30)。

Description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相位互为不同的两个以上的信号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处理几Gbit/s以上的高速数字信号的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等设备中,采用差分接口规格(例如,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在各设备间或设备内的各电路基板间,使用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来进行差分信号的传输。差分信号具有实现系统电源的低电压化并且针对外来噪声的抗扰度较高的优点。
一般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平行排列的一对信号线导体由绝缘体覆盖的绝缘电线;在绝缘电线的周围卷绕的屏蔽带;以及在屏蔽带的周围卷绕的压紧带。压紧带在屏蔽带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
向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所具备的一对信号线导体,分别传输使相位180度反转的正侧(正)信号以及负侧(负)信号。这两个信号(正侧信号以及负侧信号)的电位差成为信号电平,例如若电位差为正则为“High”,若为负则为“Low”,能够在接收侧识别该信号电平(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79098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中,若在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产生间隙,则偏离(Skew)增大、或信号在高频带急剧衰减。
本申请发明人在屏蔽带的周围卷绕压紧带时,发现有在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具体而言,当在屏蔽带的周围卷绕压紧带时,绝缘电线产生扭转,因该扭转而有在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的间隙的产生。
本发明的制造装置是具备由绝缘体覆盖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电线、在该绝缘电线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一带以及在该第一带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二带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本发明的制造装置具有:卷绕头,其在沿长边方向移动的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向相同方向卷绕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和扭转防止夹具,其相比上述卷绕头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并防止上述绝缘电线的扭转。
本发明的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中,设有加热炉,其相比上述卷绕头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并使设于上述第一带和上述第二带中至少一方的粘合层热固化。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路径上配置于上述卷绕头与上述加热炉之间。
本发明的制造装置的其它方式中,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具有供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通过的限制部。上述限制部是允许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周向的旋转的贯通孔或者圆弧槽。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由绝缘体覆盖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电线沿长边方向移动并且在该绝缘电线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第一带的第一工序;和使上述绝缘电线沿长边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第一带的周围沿与该第一带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螺旋状地卷绕第二带的第二工序。上述第一工序以及上述第二工序在相比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相对于上述绝缘电线的卷绕位置位于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防止了该绝缘电线的扭转的状态下执行。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中,使相比上述卷绕位置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的扭转防止夹具通过上述绝缘电线,从而防止该绝缘电线的扭转。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它方式包括使设于上述第一带和上述第二带中至少一方的粘合层热固化的第三工序。上述扭转防止夹具配置于执行上述第一工序以及上述第二工序的卷绕头与执行上述第三工序的加热炉之间。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它方式中,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具有供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通过的限制部。上述限制部是允许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周向的旋转的贯通孔或者圆弧槽。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它方式中,上述第一带以及第二带是在预先卷绕于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的屏蔽带上重叠卷绕的压紧带。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它方式中,上述第一带是在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卷绕的屏蔽带,上述第二带是在上述屏蔽带重叠卷绕的压紧带。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在绝缘电线与屏蔽带之间不存在间隙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卷绕头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沿图4所示的A-A线的扭转防止夹具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随着带的卷绕而作用于绝缘电线的张力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扭转防止夹具的一个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扭转防止夹具的其它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扭转防止夹具的作用的放大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1—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2a、2b—信号线导体,3—绝缘体,4—绝缘电线,5—屏蔽带,5a、6a、7a—树脂层,5b—金属层,5c、6c、7c—重叠部分,6—第一带(第一压紧带),6b、7b—粘合层,7—第二带(第二压紧带),10—制造装置,15、16、17—卷筒,20—卷绕头,21—基座,22a、22b、22c—支柱,23—环状部件,24a—第一支承轴,24b—第二支承轴,25a—第一导向销,25b—第二导向销,26—开口部,27—齿轮齿,28—马达,28a—小齿轮,29—导向辊,30—扭转防止夹具,30a—上侧部件,30b—下侧部件,31—限制部,31a—槽,32a、32b—缘,40—加热炉,51—从动辊对,52—搬运辊对,s1—空隙,s2—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具有绝缘电线4,该绝缘电线4由绝缘体3一并覆盖一对信号线导体2a、2b。并且,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具有卷绕在绝缘电线4上的屏蔽带5、卷绕在屏蔽带5上的第一带6、以及卷绕在第一带6上的第二带7。即,在绝缘电线4的周围依次卷绕有屏蔽带5、第一带6以及第二带7。
一对信号线导体2a、2b分别是在表面实施了镀银处理的剖面呈圆形的软铜线(Silver Plated Copper Wire)。向一对信号线导体2a、2b中的任一个传输正侧(正)信号,向一对信号线导体2a、2b中的另一任一个传输负侧(负)信号。
绝缘体3由发泡型绝缘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发泡聚乙烯(ExpandedPoly-Ethy lene))形成,绝缘体3含有多个气泡(未图示)。绝缘体3以两根信号线导体2a、2b以规定间隔平行地排列的方式来保持上述信号线导体2a、2b。另外,绝缘体3形成为各个信号线导体2a、2b的周围的壁厚大致相等。其中,也有在绝缘体3的周围设置表皮层的情况。例如,有在绝缘体3的周围设置由乙烯-四氟乙烯的烧结体构成的薄膜的情况。
如图2所示,屏蔽带5具有片状的树脂层5a和形成于树脂层5a的一面的金属层5b。即,屏蔽带5具有双重构造。树脂层5a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形成。另一方面,金属层5b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铜、铝)形成。树脂层5a的厚度例如为10~15μm,金属层5b的厚度例如为6~12μm。
如图1所示,屏蔽带5以金属层5b(图2)为内侧地在绝缘电线4的周围纵向包围地卷绕,屏蔽带5的两端部相互重叠。由此,图2所示的屏蔽带5的金属层5b与图1所示的绝缘电线4(绝缘体3)的外周面接触。不过,在绝缘体3的周围设有表皮层的情况下,屏蔽带5的金属层5b与表皮层接触。另外,也有屏蔽带5以金属层5b为外侧地在绝缘电线4(绝缘体3)的周围纵向包围地卷绕、或者螺旋卷绕的实施方式。该情况下,屏蔽带5的树脂层5a与绝缘体3或者表皮层接触
如图1所示,第一带6在绝缘电线4的周围卷绕,第二带7在第一带6的周围卷绕。具体而言,第一带6在屏蔽带5上重叠卷绕,第二带7在第一带6上重叠卷绕。上述带6、7压紧屏蔽带5,而起到使该屏蔽带5紧贴于绝缘电线4(绝缘体3)的外周面的作用。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带6称作“第一压紧带6”,将第二带7称作“第二压紧带7”。如图1所示,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方向是相同方向。换言之,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在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的周围向相同方向回旋。
如图2所示,第一压紧带6具有带状的树脂层6a和形成于树脂层6a的单面(表面)的粘合层6b。即,第一压紧带6具有双重构造。树脂层6a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形成。另一方面,粘合层6b由热固化型粘合剂形成。
第二压紧带7具有与第一压紧带6相同的双重构造。即,具有带状的树脂层7a和形成于树脂层7a的单面的粘合层7b。其中,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7b形成于树脂层7a的背面。即,第一压紧带6和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6b、7b相对于树脂层6a、7a的位置相反。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树脂层6a、7a的厚度例如为10~15μm,粘合层6b、7b的厚度例如为2~5μm。
如图1所示,第一压紧带6螺旋卷绕。由此,第一压紧带6斜向横穿屏蔽带5的重叠部分5c。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压紧带6以宽度方向的端部彼此相互重叠的方式螺旋状地卷绕。即,第一压紧带6重叠地卷绕。下侧的第一压紧带6的端部与上侧的第一压紧带6的端部的重叠宽度(w1)是第一压紧带6的宽度(W1)的1/4~1/2。
另外,在第一压紧带6的重叠部分6c中,下侧的第一压紧带6的端部和上侧的第一压紧带6的端部由形成于下侧的第一压紧带6的粘合层6b而接合。另一方面,在沿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而邻接的两个重叠部分6c之间存在空隙s1。即,重叠部分6c和空隙s1沿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交替存在。
如图1所示,第二压紧带7与第一压紧带6相同地螺旋卷绕。由此,第二压紧带7也斜向横穿屏蔽带5的重叠部分5c(图1)。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压紧带7也重叠卷绕,下侧的第二压紧带7的端部与上侧的第二压紧带7的端部的重叠宽度(w2)是第二压紧带7的宽度(W2)的1/4~1/2。
另外,在第二压紧带7的重叠部分7c中,下侧的第二压紧带7的端部和上侧的第二压紧带7的端部由形成于上侧的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7b而接合。另一方面,在沿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而邻接的两个重叠部分7c之间存在空隙s2。即,重叠部分7c和空隙s2沿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交替存在。
并且,第一压紧带6与第二压紧带7的重叠部分由彼此的粘合层6b、7b而相互接合。即,第一压紧带6和第二压紧带7由形成于第一压紧带6的表面的粘合层6b以及形成于第二压紧带7的背面的粘合层7b而相互接合。另一方面,介于第二压紧带7与屏蔽带5之间的第一压紧带6不与屏蔽带5接合。即,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不与屏蔽带5接合。
另外,第一压紧带6的空隙s1和第二压紧带7的空隙s2沿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交替存在。换言之,在第一压紧带6的空隙s1的外侧存在第二压紧带7的重叠部分7c,在第二压紧带7的空隙s2的内侧存在第一压紧带6的重叠部分6c。
虽图示省略,但在第二压紧带7的外侧,设有由聚氯乙烯等阻燃性优异的树脂构成的护套(也被称作“套管”。)。
接下来,对图1、图2所示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制造装置10具有:在绝缘电线4的周围卷绕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头20;防止供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卷绕的绝缘电线4的扭转的扭转防止夹具30;以及使设于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6b、7b(图2)热固化的加热炉40。
如图4所示,卷绕头20由从基座21延伸的支柱22a支承。卷绕头20具有: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能够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支柱22a的环状部件23;从环状部件23的一面延伸的第一支承轴24a及第二支承轴24b;以及从环状部件23的一面而与第一支承轴24a及第二支承轴24b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导向销25a以及第二导向销25b。
如图5所示,在环状部件23的中心形成有供绝缘电线4通过的圆形的开口部26。另外,如图4所示,在环状部件23的外周面形成有齿轮齿27。另一方面,在支柱22a固定有马达28,在该马达28的旋转轴固定有与齿轮齿27啮合的小齿轮28a。即,环状部件23被马达28驱动而旋转。
如图5所示,第一支承轴24a和第二支承轴24b在隔着开口部26的中心而180度不同的位置配置。同样,第一导向销25a和第二导向销25b在隔着开口部26的中心而180度不同的位置配置。上述支承轴24a、24b以及导向销25a、25b随着环状部件23的旋转,而在通过开口部26的绝缘电线4的周围向相同方向旋转。换言之,支承轴24a、24b以及导向销25a、25b以通过开口部26的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为旋转轴地向相同方向旋转。
第一支承轴24a插入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的卷筒16,并将该卷筒16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第二支承轴24b插入卷绕有第二压紧带7的卷筒17,并将该卷筒17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其中,第一支承轴24a以及第二支承轴24b对卷筒16、17给与旋转阻力。
如图4所示,在从基座21延伸的其它支柱22b的下部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有卷绕有屏蔽带5的卷筒15。另外,在支柱22b的上部设有对从卷筒15引出的屏蔽带5进行引导的导向辊29。并且,在从基座21延伸的其它支柱22c的上部设有扭转防止夹具30。
如图6所示,扭转防止夹具30具有供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通过的限制部31。限制部31是具有与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剖面形状以及尺寸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以及尺寸的贯通孔。具体而言,限制部31是具有与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外径稍大的内径的近似椭圆形的贯通孔,允许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而另一方面限制(不允许)该绝缘电线4的旋转。此处的绝缘电线4的旋转是指,绝缘电线4的周向的旋转、即扭转。
如图3、图4所示,在绝缘电线4的移动路径上,为了使绝缘电线4沿其长边方向移动,而适当地配置多个辊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头20的前后分别配置有辊对51、52。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支柱22b的跟前配置有从动辊对51,在支柱22c的前方配置有搬运辊对52。搬运辊对52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从动辊对51随着绝缘电线4的移动而从动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3、图4的纸面左侧朝向纸面右侧搬运绝缘电线4。即,图3、图4所示的箭头X方向是绝缘电线4的移动方向。
如图4所示,支承卷绕头20的支柱22a和支承扭转防止夹具30的支柱22c依次沿绝缘电线4的移动方向(箭头X方向)排列。即,扭转防止夹具30相比卷绕头20配置在绝缘电线4的移动方向前方。并且,如图3所示,加热炉40相比扭转防止夹具30配置在绝缘电线4的移动方向前方。换言之,扭转防止夹具30在绝缘电线4的移动路径上配置于卷绕头20与加热炉40之间。
接下来,对使用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10来制造图1所示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图1所示的绝缘电线4,将准备好的绝缘电线4安置于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10。具体而言,将绝缘电线4的前端夹于从动辊对51之间。接下来,拉动由从动辊对51夹持的绝缘电线4,使之通过卷绕头20、扭转防止夹具30以及加热炉40。并且,从加热炉40引出绝缘电线4的前端而夹于搬运辊对52之间。
以上的准备工序结束后,使图3、图4所示的搬运辊对52旋转而使绝缘电线4沿箭头X方向移动。同时,使图4所示的卷绕头20的环状部件23旋转,并开始图3所示的加热炉40的加热。其中,从动辊对51给与旋转阻力。因此,绝缘电线4一边受到从动辊对51的制动,一边由搬运辊对52沿箭头X方向拉动。即,对绝缘电线4施加反张力。
若绝缘电线4随着搬运辊对52的旋转而移动,则从图4所示的卷筒15拉出屏蔽带5,并由导向辊29向绝缘电线4的周围引导。被引导至绝缘电线4的周围的屏蔽带5由未图示的导向机构而卷绕于绝缘电线4的周围。具体而言,屏蔽带5纵向包围的卷绕在绝缘电线4的绝缘体3(图1)的周围。
另外,若卷绕头20的环状部件23旋转,则如图4、图5所示,从卷筒16引出第一压紧带6,由第一导向销25a向绝缘电线4的周围引导,并卷绕于绝缘电线4的周围。具体而言,在之前卷绕的屏蔽带5上螺旋状地卷绕第一压紧带6。同时,从卷筒17引出第二压紧带7,由第二导向销25b向绝缘电线4的周围引导,并卷绕于第一压紧带6的周围。具体而言,在之前卷绕的第一压紧带6上螺旋状地卷绕第二压紧带7。即,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绝缘电线4沿长边方向移动并在该绝缘电线4的周围卷绕第一压紧带6的第一工序;和使绝缘电线4沿长边方向移动并在第一压紧带6的周围卷绕第二压紧带7的第二工序。
此处,如图7所示,随着第一压紧带6的卷绕而对绝缘电线4作用张力(T1),随着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而对绝缘电线4作用张力(T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卷筒16和卷筒17向相同方向并且同时旋转。由此,第一压紧带6和第二压紧带7向相同方向并且同时地卷绕于绝缘电线4。另外,支承卷筒16的第一支承轴24a和支承卷筒17的第二支承轴24b配置在隔着环状部件23的开口部26的中心而在180度不同的位置。即,卷筒16和卷筒17隔着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对置。由此,如图7所示,随着第一压紧带6的卷绕而作用于绝缘电线4的张力(T1)和随着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而作用于绝缘电线4的张力(T2)相互抵消,从而防止绝缘电线4的旋转即扭转。
并且,如图3、图4所示,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通过相比上述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位置配置在前方的扭转防止夹具30的限制部31(图6)而被送入加热炉40。即,当在绝缘电线4的一部分卷绕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时,已经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其它一部分通过扭转防止夹具30的限制部31中。如上所述,限制部31允许绝缘电线4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但不允许旋转。由此,上述第一工序以及第二工序在相比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位置位于前方防止了绝缘电线4的扭转的状态下执行。因此,进一步防止绝缘电线4随着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而产生扭转。
如上所述,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被送入图3所示的加热炉40。被送入加热炉40的绝缘电线4在通过加热炉40的期间由设于该加热炉40内的加热器(未图示)加热至规定温度。因该加热,设于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6b、7b(图2)热固化。即,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使设于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6b、7b(图2)热固化的第三工序。通过这样的第三工序,第一压紧带6的重叠部分6c、第二压紧带7的重叠部分7c以及第一压紧带6与第二压紧带7的重叠部分分别接合。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同时并行地执行卷绕屏蔽带5的工序、卷绕第一压紧带6的工序(第一工序)、卷绕第二压紧带7的工序(第二工序)、以及使设于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粘合层6b、7b热固化的工序(第三工序)。而且,第一工序以及第二工序中,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相对于绝缘电线4同时并且向相同方向卷绕。并且,第一工序以及第二工序在由扭转防止夹具30防止了绝缘电线4的扭转的状态下执行。由此,有效地防止绝缘电线4随着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卷绕而产生扭转。其结果,防止绝缘电线4与屏蔽带5之间的间隙的产生。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图3、图4所示的扭转防止夹具30的本质的功能是防止绝缘电线4随着第一带6以及第二带7的卷绕而产生扭转。因此,扭转防止夹具30的位置只要能够得到上述本质的功能则能够任意变更。另外,设于扭转防止夹具30的限制部31的形状、尺寸也只要能够得到上述本质的功能则能够任意变更。图8表示扭转防止夹具30的一个变形例。图8所示的扭转防止夹具30由两个部件(上侧部件30a以及下侧部件30b)构成。在上侧部件30a以及下侧部件30b分别形成有半圆弧状的槽31a、31b。若上侧部件30a和下侧部件30b对接,则由两个槽31a、31b形成作为限制部31的贯通孔。
图9表示图3、图4所示的扭转防止夹具30的其它变形例。在图9所示的扭转防止夹具30形成有作为限制部31的圆弧槽。限制部(圆弧槽)31的剖面周长(L1)比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剖面周长(L2)的1/2长。此处,绝缘电线4的剖面周长(L2)是指,与绝缘电线4的中心轴C(图1)垂直的剖面(横向剖面)内的绝缘电线4的外周的长度。另一方面,限制部31的剖面周长(L1)是指,与上述横向剖面平行的剖面内的限制部31的内周的长度。
换言之,限制部31的剖面周长(L1)与绝缘电线4的剖面周长(L2)的关系如下述。即,限制部31的开口宽度(W3)比卷绕有第一压紧带6以及第二压紧带7的绝缘电线4的长径(D)稍窄。此处,限制部31的开口宽度(W3)是指,连接限制部31的一个缘32a和另一个缘32b的线段的长度。另一方面,绝缘电线4的长径(D)是指,连接通过两根信号线导体2a、2b的中心的直线与绝缘电线4的外周面的两个交点(交点A、交点B)的线段的长度。
在限制部31的剖面周长(L1)和绝缘电线4的剖面周长(L2)满足上述关系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由限制部31的内周面覆盖绝缘电线4的比外周面的1/2多的部分。其结果,即使对限制部31内的绝缘电线4作用因张力(T1、T2)产生的旋转力,也防止绝缘电线4的旋转、即扭转。换言之,交点A不会越过限制部31的缘32a而向限制部31外露出。
此外,图6、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限制部31的剖面周长(L1)和绝缘电线4的剖面周长(L2)也满足上述关系。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带6以及第二带7双方是压紧带。但是,能够将第一带6变更为在绝缘电线4(绝缘体3)的周围卷绕的屏蔽带。该情况下,由第二带7压紧作为屏蔽带的第一带6。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带6以及第二带7双方设有粘合层。但是,也有仅在第一带6和第二带7中一个设置粘合层的实施方式。另外,粘合层的材料不限定于热固化型粘合剂。例如,也有粘合层由UV固化型粘合剂形成的实施方式。该情况下,设置UV照射机构来代替图3所示的加热炉40。

Claims (9)

1.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该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由绝缘体覆盖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电线、在该绝缘电线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一带、以及在该第一带的周围螺旋卷绕的第二带,
上述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卷绕头,其在沿长边方向移动的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向相同方向卷绕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和
扭转防止夹具,其相比上述卷绕头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并防止上述绝缘电线的扭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加热炉,其相比上述卷绕头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并使设于上述第一带和上述第二带中至少一方的粘合层热固化,
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路径上配置于上述卷绕头与上述加热炉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具有供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通过的限制部,
上述限制部是允许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周向的旋转的贯通孔或者圆弧槽。
4.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由绝缘体覆盖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电线沿长边方向移动并且在该绝缘电线的周围螺旋状地卷绕第一带的第一工序;和
使上述绝缘电线沿长边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第一带的周围沿与该第一带的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螺旋状地卷绕第二带的第二工序,
上述第一工序以及上述第二工序在相比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相对于上述绝缘电线的卷绕位置位于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防止了该绝缘电线的扭转的状态下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相比上述卷绕位置配置在上述绝缘电线的移动方向前方的扭转防止夹具通过上述绝缘电线,从而防止该绝缘电线的扭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设于上述第一带和上述第二带中的至少一方的粘合层热固化的第三工序,
上述扭转防止夹具配置于执行上述第一工序以及上述第二工序的卷绕头与执行上述第三工序的加热炉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扭转防止夹具具有供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通过的限制部,
上述限制部是允许卷绕有上述第一带以及上述第二带的上述绝缘电线的沿长边方向的移动且限制周向的旋转的贯通孔或者圆弧槽。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带以及第二带是在预先卷绕于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的屏蔽带上重叠卷绕的压紧带。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带是在上述绝缘电线的周围卷绕的屏蔽带,
上述第二带是在上述屏蔽带重叠卷绕的压紧带。
CN201410705211.5A 2013-12-13 2014-11-27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15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7740 2013-12-13
JP2013257740A JP6060888B2 (ja) 2013-12-13 2013-12-13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858A true CN104715858A (zh) 2015-06-17
CN104715858B CN104715858B (zh) 2017-12-12

Family

ID=5336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5211.5A Active CN104715858B (zh) 2013-12-13 2014-11-27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66408B2 (zh)
JP (1) JP6060888B2 (zh)
CN (1) CN1047158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8798A (zh) * 2019-11-08 2020-02-07 湖南盛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包纸机
CN114954202A (zh) * 2022-07-29 2022-08-30 江苏晨曦照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路灯灯杆的螺旋环绕包裹式运输挂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01273A (ja) * 2015-04-10 2016-12-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及び多芯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KR101890264B1 (ko) * 2016-10-12 2018-08-21 이선케이블주식회사 선재의 pi테이프용 테이핑 장치
CN106328310B (zh) * 2016-10-14 2018-01-0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外层缠绕器及其转动件
CN107444968A (zh) * 2017-08-03 2017-12-08 常州贝伦迪线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缠绕机
DE102017220021A1 (de) 2017-11-10 2019-05-16 Leoni Kabel Gmbh Kabel mit wenigstens einer Kabelader und einem Kabelmante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abels mit wenigstens einer Kabelader und einem Kabelmantel
US10304592B1 (en) 2018-03-19 2019-05-28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10283240B1 (en) 2018-03-19 2019-05-07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10283238B1 (en) 2018-03-19 2019-05-07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11069458B2 (en) 2018-04-13 2021-07-20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Electrical cable
US10741308B2 (en) 2018-05-10 2020-08-1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TW202003216A (zh) 2018-05-25 2020-01-16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具有電氣導電塗佈的電纜
US10600536B1 (en) 2018-10-12 2020-03-24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10600537B1 (en) 2018-10-12 2020-03-24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10950367B1 (en) 2019-09-05 2021-03-16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JP7491154B2 (ja) 2020-09-14 2024-05-28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7949Y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上海电缆研究所 非圆单线绞合装置
CN102623090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02601324U (zh) * 2012-04-13 2012-12-12 上海新益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电缆绝缘层云母带绕包用平行式绕包装置
CN202940069U (zh) * 2012-11-26 2013-05-15 华开明 一种高压防爆电机线圈专用绕包机
CN103198888A (zh) * 2012-01-05 2013-07-10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6516Y2 (zh) * 1972-05-17 1976-11-10
JPS5889567A (ja) * 1981-11-19 1983-05-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テ−プ巻方法および装置
FR2590069B1 (fr) * 1985-11-14 1987-12-11 Alsthom Enrubanneuse pour l'enrubannage a chaud d'un conducteur electrique
US6010788A (en) * 1997-12-16 2000-01-04 Tensolite Company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7790981B2 (en) * 2004-09-10 2010-09-07 Amphenol Corporation Shielded parallel cable
JP5825219B2 (ja) * 2012-07-31 2015-12-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多芯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7949Y (zh) * 2008-07-25 2009-05-13 上海电缆研究所 非圆单线绞合装置
CN102623090A (zh) * 2011-01-27 2012-08-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送用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98888A (zh) * 2012-01-05 2013-07-10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
CN202601324U (zh) * 2012-04-13 2012-12-12 上海新益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电缆绝缘层云母带绕包用平行式绕包装置
CN202940069U (zh) * 2012-11-26 2013-05-15 华开明 一种高压防爆电机线圈专用绕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8798A (zh) * 2019-11-08 2020-02-07 湖南盛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包纸机
CN114954202A (zh) * 2022-07-29 2022-08-30 江苏晨曦照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路灯灯杆的螺旋环绕包裹式运输挂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0888B2 (ja) 2017-01-18
US20150170800A1 (en) 2015-06-18
CN104715858B (zh) 2017-12-12
JP2015115246A (ja) 2015-06-22
US9466408B2 (en) 201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5858A (zh)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US9136042B2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multiwire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343960B2 (ja) 多心ケーブル
CN204966155U (zh) 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US20160300642A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multi-core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KR100744726B1 (ko) 개별적으로 차폐된 꼬임쌍을 구비하는 고속 데이터 케이블
JP5817679B2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多芯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JP2011222262A (ja)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2006286480A (ja) 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US20150003540A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cable with connector
JP5999062B2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JPS62184716A (ja) 可撓性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06173044A (ja) 金属遮蔽電線
US9330815B2 (en) Cable structures with insulating tap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13235693A (ja) 多芯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931387A (zh) 雙芯平行電線
CN105633523B (zh) 一种泄漏同轴电缆
JP5385733B2 (ja) 漏洩同軸ケーブル
JP2010015806A (ja) 高周波用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87189A (ja) 伝送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43407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insulated cable
JP6834742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JP2004071287A (ja) 伝送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10920A (ja)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04412A (ja) 電線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