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884A -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2884A
CN104712884A CN201410502560.7A CN201410502560A CN104712884A CN 104712884 A CN104712884 A CN 104712884A CN 201410502560 A CN201410502560 A CN 201410502560A CN 104712884 A CN104712884 A CN 104712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protective material
aerogel
block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2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2884B (zh
Inventor
酒谷茂昭
及川一摩
高田健太郎
小田雅隆
光明寺大道
志村一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2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2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2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10Casings or parts thereof, e.g. with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在夹着分隔板对两个库内进行冷却和加温的情况下产生的热传导损失,涉及实现热传导损失少的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的间隙隔热材料。通过使用封入了作为二氧化硅的纳米多孔体的气凝胶的隔热材料,提供即使在复杂形状中也能够埋入的隔热材料,从而抑制将来自分隔板周围的空气作为热介质的热移动,实现自动贩卖机、冰箱等电子设备的节能性能的提高。

Description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贩卖机、冰箱、加热炉等中使用的隔热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在自动贩卖机中,通过将库内分隔的隔热壁的分隔板来形成商品的高温部与冷却部的区域。作为分隔板的结构,具有利用L字状的钢板部件对分隔板进行镶边的结构(专利文献1、2)。
图10(a)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自动贩卖机的分隔板1的分解立体图。包括分隔板主体2、上框3、后框5、下框4、前框6和衬垫7。
分隔板1由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分隔板主体2、用于加强该分隔板主体2的上框3、下框4、后框5、前框6和衬垫7构成。
图10(b)是在自动贩卖机中分隔板1被使用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在自动贩卖机中,具有由高温部11和低温部12构成的保管室801,是保管罐状饮料等的空间。在高温部11与低温部12之间配置有分隔板1。为了节能,自动贩卖机正在向小型化发展,在高温部11与低温部12之间,不能设置足够的空间。
对作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自动贩卖机的隔热壁的分隔板1进行说明。如图10(a)所示,分隔板1的分隔板主体2被上框3、下框4、后框5覆盖。分隔板1被安装在由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形成的保管室801中。通过分隔板1将高温部11与低温部12分开,分别保管商品。
低温部12的商品与高温部11的商品被同时保管、销售。为了保持低温部12的商品以及高温部11的商品的温度,通过该分隔板1来遮挡其之间的热量移动。作为分隔板1,也有使用真空隔热材料的情况。
此外,在隔热门(未图示)关闭时,由于安装于前框6的衬垫7处收缩,分隔板1与隔热门之间的间隙被填塞。抑制了从高温部11到低温部12的热量的侵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57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16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分隔板的情况下,在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未能充分地隔热。其原因是热量从衬垫处泄漏。衬垫的热传导率为0.20W/mK,会传导热量。衬垫具有弹性但热传导性不低,会传递热量。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提供一种隔热特性好且能够变形的隔热部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课题,在本发明中,使用在树脂制薄膜的袋子中封入了作为二氧化硅的纳米多孔体的气凝胶而构成的隔热材料。
气凝胶具有热传导率比空气的热传导率0.028W/mK小的性质,具有大约0.013W/mK至0.025W/mK左右的热传导率。
该气凝胶是含有大约85体积%至95体积%的空气的发泡体,由于发泡体的孔的尺寸比作为空气的平均自由工序的68nm小,因此实现了低的热传导。
此外,由于气凝胶是作为固形成分的二氧化硅非常少的发泡体,因此具有骨架脆的性质,一旦破碎之后,体积会大幅度减少。
通过将该气凝胶的块体或者颗粒粉进行装袋来使用,能够作为优良的隔热材料来应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在树脂制的袋或管中封入了气凝胶的部件作为隔热材料来使用,通过插入到在分隔板的周边产生的间隙,能够发挥极高的隔热性能。
此外,为了与间隙的尺寸相符而对袋内的气凝胶进行加压,气凝胶破碎,针对气凝胶消失的空间,通过对收缩性管进行加热来使其收缩,填埋该空间。这样能够吸收尺寸的公差,遮挡来自间隙的热量的流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自动贩卖机即使在对夹着分隔板的两个库内进行冷却和加温而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通过衬垫的热传导,从而能够降低消耗电量,即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材料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图1(b)是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材料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材料中使用的气凝胶的结构模型的图。
图3(a)~(c)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隔热材料的尺寸调整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隔热材料的尺寸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3中的隔热材料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4中的隔热材料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5中的隔热材料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方式6中的隔热材料插入结构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与以往的隔热材料的组合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简略式截面示意图。
图10(a)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自动贩卖机的隔热结构示意图,图10(b)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自动贩卖机内的隔热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分隔板
2   分隔板主体
3   上框
4   下框
5   后框
6   前框
7   衬垫
11  高温部
12  低温部
101 隔热材料
102 气凝胶的块
103 空气层
104 树脂薄膜
105 气凝胶的颗粒粉
106 丙烯酸类树脂珠
201 二氧化硅粒子
202 细孔
801 保管室
802 分隔板
901 隔热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a)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材料101的截面图。图1(b)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材料101的立体图。此外,图2表示隔热材料中使用的气凝胶的结构模型。
隔热材料101包含:气凝胶的块102、空气层103和包裹这些部分的树脂薄膜104。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长方体的隔热材料。
<气凝胶的块102>
关于尺寸,假想使各粒子相接而覆盖出的长方体(包含的最小的长方体)来定义。最大粒径是长方体的3边内最长边的长度。平均粒径是将各粒子的3边的平均值进行了平均而得到的直径。以下尺寸的定义相同。
由于在隔热材料101中需要紧密地填塞气凝胶的块102,因此3边的比(最长边/最小边)需要是1至10。更优选是1至5的比。通过接近于立方体而紧密地填塞。
气凝胶的块102是形状具有角的粒子状,使用大概的大小(最大尺寸)为5mm至50mm、平均粒径为1~10mm的粒子。
若平均粒径大于10mm,则在填埋空间的情况下间隙过多,空间密度变大。结果,隔热性变差。
若平均粒径小于1mm,则虽然紧密地填塞到空间中,但在被压缩的情况下不能收缩,不能对间隙隔热。
隔热材料101的尺寸例如是1边为30mm至100mm。为了至少紧密地填塞气凝胶的块102,优选气凝胶的块102的1边为隔热材料101的最小边的三分之一以下,也就是10mm以下。
为了确保隔热性能,隔热材料101的体积中的气凝胶的块102的体积比例需要为80%体积以上。
关于形状、大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产品来使用适当的粒径。但是,优选粒子的大小并不一致,而是分散在平均值的前后。最好利用气凝胶的块102填塞得没有间隙。
在图2中表示使用的气凝胶的模型,是在凝胶中具有微小的细孔的物质。作为基本结构物质,是二氧化硅粒子201。二氧化硅气凝胶(以下称为气凝胶)一般具有包含几十nm级(order)的细孔202的多孔体结构。
这里,细孔202的平均孔径优选为3~68nm。
在平均的细孔大于68nm的情况下,空气能够在细孔内自由流动。实施方式中制作出的气凝胶的细孔不是独立的,而是构成为细孔之间连接的形状。因此,由于存在于气凝胶的细孔内的空气自由流动,因此抑制空气的热传导的效果变弱。另外,在本发明中,树脂薄膜104内不是真空的,而是存在空气的。
这里,在平均的细孔是小于68nm的细孔的情况下,由于在细孔内空气被封闭,不能自由流动,因此能够充分抑制空气的热传导成分。另一方面,最小的平均孔径需要是气凝胶粒子的最小直径、即几十nm以上。原因是,若小于该值,则变得没有孔,隔热性能变差。具体来讲是5nm以上的孔径,优选是3nm以上的孔径。
关于使用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热传导率为0.01W/m·K~0.02W/m·K。另一方面,使用了PET等的纤维的无纺布、隔热玻璃棉、海绵的热传导率为0.04W/m·K~0.07W/m·K。此外,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中,热传导率是0.02W/m·K~0.03W/m·K。因此,实施方式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较高。进而,气凝胶的热传导率是比空气的热传导率0.028W/m·K小的热传导率。
此外,以往,作为高性能隔热材料而有真空隔热材料。真空隔热材料是将玻璃纤维等填塞进袋中并密封后抽出其中的空气而成为真空状态的材料,由于空气不能作为热介质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得到低的热传导。
此外,若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以及细孔的壁面具有水的接触角呈现为110度以上的疏水性、且表面的官能团具有三甲基甲硅烷基或者甲基的材料,则万一发生浸水,隔热性能也不会劣化。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气凝胶,使用了热传导率为0.015W/m·K、平均的细孔直径为40nm的材料,但只要是具有上述性能的一般性气凝胶即可,并不局限于此。
因此,在隔热材料101内部,热量优先通过气凝胶的块102的间隙的空气层103,可得到发挥优良的隔热性能的间隙填充用隔热材料。
<树脂薄膜104>
此外,关于作为树脂薄膜104的袋子,虽然使用了聚乙烯制的厚度为0.08mm的材料,但也可以是PET、PP等。此外,优选厚度为0.025mm以上3mm以下的材料。若比该厚度还薄,则强度方面存在问题,此外,若过厚,则树脂本身对热传导的影响变大,不实用。
此外,树脂薄膜104还起到防止从气凝胶产生的粉泄漏的作用。
<气凝胶的块102向隔热材料101的装袋>
通过树脂薄膜104来形成目标大小的袋子。通过对片状的树脂薄膜104进行熔接或者利用粘合剂来粘合而形成袋子。将气凝胶的块102装入该袋子。使袋子振动,以使得气凝胶的块102紧密填塞。然后,对袋子的盖子通过熔接或者粘合剂来密封,以使得空气层103变少。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使用在树脂薄膜104的袋子中填塞了气凝胶的块102而构成的隔热材料101(图1(b))。气凝胶的块102由树脂薄膜104封闭。代替图10(a)、(b)所示的自动贩卖机的衬垫7来使用。也就是说,将隔热材料101贴附到分隔板主体2(发泡聚氨酯制)上,隔热材料101是将气凝胶的块102的平均粒径为10mm的块填塞进PE制的袋子而构成的。
若将具有该隔热材料101的分隔板主体2如图10(b)那样使用,则与以往的材料相比可知,由于热传导率低,因此能够抑制热从间隙泄漏。热传导率为0.02W/m·K。进而,由于具有压缩性能,因此也能够防止热的泄漏。
在实施方式1中,关于存在于被填塞进树脂薄膜104的气凝胶的块102中的空气层103,理论上其作为热介质的功能降低。结果,由于袋子中是存在于气凝胶的块102内的空气,因此能够作为优良的隔热材料来处理。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特征在于,向实施方式1所示的树脂薄膜104赋予了热收缩性的功能。
作为热收缩性树脂,使用应用了基于电子线照射的塑料的形状记忆效应的热收缩树脂。能够使用住友电气工业制的“スミチユ一ブ”、“イラツクススリ一ブ”(商标)。
作为材质,选定了聚烯烃、作为氟类聚合物的聚偏氟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等,但作为树脂,只要具有收缩性即可,并不局限于此。
这些树脂的特征在于,若暴露在例如100度的温度下,则最大在一定方向上大约收缩至一半,薄膜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增加,并缩小袋子的容积。树脂薄膜104的厚度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
气凝胶如前所述,结构上具有易碎的性质。使用图3(a)~图3(c)的截面图与图4的流程图来对利用了这一性质的实施方式2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a)所示,将气凝胶的块102填塞到热收缩性的树脂薄膜104的袋子中并密封,得到隔热材料101。
接下来,通过加压来弄碎隔热材料101中的气凝胶的块102的一部分。结果,使隔热材料101中的气凝胶的块102微粒化,使体积减少(图3(b))。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下,隔热材料101中空气层103增大,因此隔热性能接近空气的热传导率一侧。隔热材料101的体积按照目标尺寸来调整。
因此,如流程图所示,为了填埋增加的隔热材料101中的空气层103,对隔热材料101自身进行加热,施加使热收缩性的树脂薄膜104收缩的热量,使袋子收缩,能够形成如图3(c)那样薄一圈的高性能的隔热材料101。树脂薄膜104内是稍微被加压的状态。空气从外部进入的可能性较小。成为不容易受外部的影响的稳定的隔热材料。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代替衬垫7,将该隔热材料101作为图10(a)、图10(b)的自动贩卖机的隔热部件来插入。若使用该隔热材料101,则与以往的材料相比,不需要相对于间隙进行压缩来使用。原因是已经与该间隙相应地进行了压缩。能够在不降低隔热性能的情况下来进行利用。
此外,在未使由树脂薄膜104构成的袋子收缩的情况下,袋子与内包物相比过大。因此,不能充分填埋间隙。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与间隙相应地使其收缩,因此适合于间隙,能够抑制热从间隙泄漏。
相对于实施例1的情况下的热传导率0.02W/m·K,在实施例2中,可以看出隔热性能提高到0.019W/m·K。
通过将该气凝胶的块102或者颗粒粉(碎了的物质)装袋,能够作为优良的隔热材料来应用。但是,实施方式2的隔热材料101通过与任意的尺寸相应地对其中的气凝胶的块102进行加压而使其破碎。对于气凝胶的块102消失的空间,使收缩性管收缩来填塞。由此,仅使外侧的空气层消失,成为能够维持隔热性能的隔热材料101。
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树脂薄膜104中设置空气的排出孔。其他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图5中表示实施方式3的隔热材料101的截面图。是对于封入的气凝胶的形状组合使用了气凝胶的块102的块体和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的装袋气凝胶的隔热材料101。
这里,气凝胶的块102是具有角的块,是没有圆弧的。气凝胶的颗粒粉105是至少1部分带有圆弧的粒子。优选整体带有圆弧。关于各粒子的最大粒径(最大边长度)的平均大小,气凝胶的块102比气凝胶的颗粒粉105大。
根据图5与图1的比较可知,特征在于,通过气凝胶的颗粒粉105填埋相当于空气层103的部位,经由空气层103的热的传导更钝化。由于气凝胶的颗粒粉105具有圆弧,因此易于进入气凝胶的块102的间隙。
其特征在于,块状的气凝胶为平均直径在5mm以上,相对于此,颗粒粉的最大直径在0.1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虽然在包含0.1mm以下的粒子的情况下也没有问题,但相比于填埋空气层,更易于沉降到袋子底部,难以起到填埋气凝胶的块102的间隙的作用。
在实施方式3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块状的块体彼此的间隙中嵌入颗粒的粉末,具有比空气的隔热性能更优良的隔热性的气凝胶通过填埋间隙,能够更加提高隔热性能。
关于气凝胶的块102∶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空气层103的体积比例,作为一个例子为下面的式(1)。
气凝胶的块102∶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空气层103=85∶10∶5····(1)
气凝胶的块102与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的体积的合计为80~95体积%。为了确保隔热性能,需要是80体积%以上。
这里,气凝胶的颗粒粉105优选为5~15体积%。若大于15体积%,则不能保持隔热材料101的形状。若小于5体积%,则不能充分填满气凝胶的块102之间,隔热性能不佳。
为了确保隔热性,空气层103为20%体积以下。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3,向平均粒径为8mm的气凝胶的块102中添加了10体积%的平均粒径为0.8mm的气凝胶的颗粒105。相对于未添加气凝胶的颗粒105的情况下的热传导率0.02W/m·K,添加后变为0.017W/m·K,可以看出隔热性能提高了。
特征在于将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的粉末嵌入到气凝胶的块102彼此的间隙中,通过由具有比空气的隔热性能优良的隔热性的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的粉末填塞间隙,能够更加提高隔热性能。
其他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这里,总结实施例1到3的结果,成为下面的表1。
[表1]
热传导率W/m*K
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1 0.020
实施方式2的实施例2 0.019
实施方式3的实施例3 0.017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与树脂薄膜104收缩的量相应地空气层103变少,热传导率变小。进而,在实施例3中,通过气凝胶的颗粒粉105而空气层被填塞,空气层103变少,进而,热传导率变小。实施例1、2、3按顺序为更优选的例子。
如上所述,由于热传导率下降,防止了低温部12与高温部11(图10(b))之间热量的流动。结果,能够减少用于在各部分确保规定温度的加热装置、冷却装置的电力。虽然低温部12与高温部11的结构也包含其他的材料,但在实施方式1到3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来自作为1边的衬垫7的热量,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大约10%左右的电量。
(实施方式4)
使用图6来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4的隔热材料101的截面图。
隔热材料101是长方体形状,与该长方体最宽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粉105的粒子的各最大粒径的平均直径,相对于与所述最宽的面垂直的方向变化,随着从隔热材料101的中央到外层而平均直径变小。是特征在于随着向外层靠近而平均直径变细的装袋气凝胶的隔热材料101。
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采用了将块状的气凝胶的块102配置在树脂薄膜104的袋子的内侧,将气凝胶的颗粒粉105配置在外周的结构。
袋子中的气凝胶最大为50mm左右,但越往周边平均粒径越细。这是为了在施加外力来将内包在袋子中的气凝胶破碎时,表面的颗粒优先破损,不易引起作为隔热材料101的性能方面的劣化。
由于气凝胶具有脆的性质,因此一旦产生龟裂,龟裂会传播,传播之后会嵌入空气层103。
这样,由于形成了空气的热传递路径,因此很可能导致隔热材料101的性能劣化。本发明为了消除这一影响,特征在于有意地设置了破损的位置。
上述结构在施加外力来将内包在树脂薄膜104的袋子中的气凝胶破碎时,表面的颗粒优先破损,不易引起作为隔热材料的性能方面的劣化。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等的隔热性能。
(实施方式5)
图7中表示相当于实施方式5的添加了加强材料的隔热材料101的截面示意图。气凝胶的块102、气凝胶的颗粒粉105具有物质的结构上较脆而容易破损的性质。因此,在无意地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破碎。
在该实施方式5中,特征在于,为了防止该无意图的破损,以隔热性能不劣化的程度的添加量配合了与气凝胶相比压缩强度强的物质。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丙烯酸类树脂珠106,但并不局限于树脂珠,也可以是金属粒子、陶瓷粒子、硬质二氧化硅。
通过含有上述材料,能够附加以下功能:即使在施加了一定负荷的情况下,间隙被其粒径控制,能够防止由于完全被破坏而作为隔热材料的性能消失。
此外,到隔热材料101的整个体积的20体积%为止,都看不到由于丙烯酸类树脂珠106的添加而导致的隔热性能劣化。在添加了20体积%以上的情况下,确认了通过丙烯酸类树脂珠106而热量被传递,热传导率的性能劣化。其中,若不是至少为3体积%以上,则没有维持形状的效果。更优选为5体积%以上。
作为整体的体积比例的一个例子有下面的式2。
气凝胶的块102∶丙烯酸类树脂珠106∶空气层103=85∶10∶5····(2)
气凝胶的块102为80~95体积%。为了确保隔热性能,需要为80体积%以上。
由于上述理由,丙烯酸类树脂珠106为3~20体积%。为了确保隔热性,空气层103优选为20体积%以下。
相对于气凝胶的平均粒径为8mm而言,所添加的丙烯酸类树脂珠106的粒径的平均粒径为5mm。若直径比为70%以下且体积为四分之一以下,则不容易发生由于气凝胶而导致的丙烯酸类树脂珠106彼此的接触,因而优选。由于不接触,因此热量不被传递。其他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是关于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1到5的任一个隔热材料101的电子设备,使用图8所示的示意图来对应用方法进行说明。图8是自动贩卖机内的保管室801的截面图。
利用分隔板802来将保管室801内的左侧的高温部11与右侧的低温部12分开。将实施方式1到5的任一个隔热材料101插入到该保管室801与分隔板802的间隙中。由此能够防止从左右空间之间的间隙交换的热量。
即,通过用优良的隔热材料101填塞分隔板802与保管室801之间的间隙,与以往相比成功地提高了节能性。将以往的框部分更换成了隔热材料101。这是基于形状自由度和隔热性能比以往的隔热材料更优良的效果。
并且,在为了再循环利用而进行解体时等,也不需要如以往进行的剥离海绵、衬垫的工作、或者除去附着的海绵、衬垫的部分的工作,用于再循环利用而进行的解体操作的工作效率也变得良好。
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6中单独使用了隔热材料101,但从成本的观点出发,即使在海绵、衬垫等以往部件的一部分中使用该隔热材料101,也能够期待性能的提高。
其他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4,图9中表示将作为以往的隔热部件的海绵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隔热材料101组合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厚度为3mm的隔热材料101的上下配置了厚度为1mm的隔热海绵901。隔热海绵901是由软质聚氨酯发泡体构成的弹性体。
通过形成这种配置,即使在插入尺寸为3mm以上且5mm以下的情况下,也是隔热海绵901被优先压缩,隔热材料101被保持为原来的状态,因此能够维持优良的间隙隔热性能。其他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进行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在冰箱、自动贩卖机等电子设备、一般住宅、办公室、飞机、剧场、室外观战场所、室外工作场所等各种领域,能够作为间隙填充用隔热材料而被广泛利用。

Claims (8)

1.一种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树脂制的薄膜中填塞有由平均细孔直径为68nm以下的细孔构成的多个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制的薄膜具有热收缩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还含有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状粒子,
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块具有角,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状粒子带有圆弧,
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状粒子的各最大粒径的平均值,比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块的各最大粒径的平均值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材料是长方体形状,
与所述长方体的最宽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颗粒状粒子的各最大粒径的平均直径,相对于与所述最宽的面垂直的方向变化,
随着从所述隔热材料的中央到外层而所述平均直径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材料内还含有间隙调整用的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调整用的粒子由压缩强度比所述气凝胶高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其大小比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块的最大直径的平均值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以及细孔的壁面具有水的接触角呈现为110度以上的疏水性,并且表面的官能团具有三甲基甲硅烷基或者甲基。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为了防止热量的移动,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材料填埋了电子设备内部的间隙。
CN201410502560.7A 2013-12-12 2014-09-26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712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766A JP6191012B2 (ja) 2013-12-12 2013-12-12 断熱材
JP2013-256766 2013-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884A true CN104712884A (zh) 2015-06-17
CN104712884B CN104712884B (zh) 2018-01-02

Family

ID=5341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2560.7A Active CN104712884B (zh) 2013-12-12 2014-09-26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91012B2 (zh)
CN (1) CN1047128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465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绝热部件和使用了该绝热部件的绝热结构体、以及该绝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643778A (zh) * 2016-09-27 2019-04-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模块以及分隔件的制造方法
WO2020134993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用该方法制作的隔热材料及冰箱
CN115311780A (zh) * 2022-08-15 2022-11-08 广东便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饮品自动售卖机的补货系统及其补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9708B (zh) * 2016-06-15 2019-10-15 嘉兴中易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隔热膜及包含该隔热膜的智能设备
CN107009694A (zh) * 2017-04-28 2017-08-04 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纳米防火绝热毡及其制作工艺
CN109874089B (zh) * 2019-01-25 2022-05-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二氧化硅气凝胶吸音材料和发声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0268A (ja) * 1991-05-24 1994-11-17 シンベント アクチーセルスカフ シリカ エアロゲル様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1280029A (ja) * 2000-04-03 2001-10-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断熱性金属ドア
US20050011343A1 (en) * 2003-05-29 2005-01-20 Nichias Corporation Porous body-coated fiber, porous body-coated particle, and form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N202024028U (zh) * 2009-06-09 2011-11-02 深圳市金士康实业有限公司 隔热膜
JP2012006807A (ja) * 2010-06-28 2012-01-12 Nichias Corp 複合粒子、断熱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2076506A1 (de) * 2010-12-07 2012-06-14 Basf Se Polyurethan-verbundmaterial
JP2012172379A (ja) * 2011-02-21 2012-09-10 Daiichi Kosan:Kk 標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8385A (ja) * 1988-07-26 1990-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04108677A (ja) * 1990-08-28 1992-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微細多孔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042387A (ja) * 2001-08-01 2003-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材とその固形化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機器
JP2004347090A (ja) * 2003-05-26 2004-12-0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断熱体
JP4367612B2 (ja) * 2003-09-09 2009-11-18 牧男 内藤 多孔体被覆粒子、並びに前記多孔体被覆粒子を含有する断熱材用前駆体及び断熱材
JP2010019351A (ja) * 2008-07-11 2010-01-28 Inoac Tokuzai Kk 断熱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465192B2 (ja) * 2011-01-14 2014-04-09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断熱体及びヒータ
JP5669617B2 (ja) * 2011-02-2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エアロゲル及び該エアロゲルを用いた断熱材
JP2013024341A (ja) * 2011-07-22 2013-02-04 Gunze Ltd 断熱カバー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0268A (ja) * 1991-05-24 1994-11-17 シンベント アクチーセルスカフ シリカ エアロゲル様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1280029A (ja) * 2000-04-03 2001-10-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断熱性金属ドア
US20050011343A1 (en) * 2003-05-29 2005-01-20 Nichias Corporation Porous body-coated fiber, porous body-coated particle, and form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N202024028U (zh) * 2009-06-09 2011-11-02 深圳市金士康实业有限公司 隔热膜
JP2012006807A (ja) * 2010-06-28 2012-01-12 Nichias Corp 複合粒子、断熱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2076506A1 (de) * 2010-12-07 2012-06-14 Basf Se Polyurethan-verbundmaterial
JP2012172379A (ja) * 2011-02-21 2012-09-10 Daiichi Kosan:Kk 標示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778A (zh) * 2016-09-27 2019-04-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模块以及分隔件的制造方法
CN108501465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绝热部件和使用了该绝热部件的绝热结构体、以及该绝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1293583B2 (en) 2017-02-28 2022-04-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eat-insulation material, heat-insulation structure using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WO2020134993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用该方法制作的隔热材料及冰箱
CN115311780A (zh) * 2022-08-15 2022-11-08 广东便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饮品自动售卖机的补货系统及其补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3924A (ja) 2015-06-22
CN104712884B (zh) 2018-01-02
JP6191012B2 (ja)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2884A (zh) 隔热材料以及使用了该隔热材料的电子设备
JP5388603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断熱箱
JP6965410B2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662780C2 (ru) Вакуумный 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элемент
JP3478780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蔵庫
US11555643B2 (en) Vacuum insulation structures with multiple insulators
JPH10300331A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EP1160524A4 (en) VACUUM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PROCESSING METHOD, VACUUM WARMING INSULATION MATERIAL MANUFACTURING METHOD, COOLING BOILERS, COLD STORAGE CONTAINERS, AND HEAT INSULATING BOX ASSEMBLY
JP2004011705A (ja) 真空断熱材と断熱体と断熱箱体と断熱扉と貯蔵庫と冷蔵庫
JP2007064584A (ja) 冷蔵庫
JP2004036749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機器
TW201623858A (zh) 真空隔熱材料、隔熱箱以及真空隔熱材料之製造方法
JP4690809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61648A (zh) 冰箱
JP2000291881A (ja) 減圧断熱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563729B2 (ja) 真空断熱材、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凍機器及び冷温機器
JP2000283385A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21218A (ja) 冷蔵庫の製氷装置
JP2008051124A (ja) 真空断熱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51303A (ja) 真空断熱材、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凍機器及び冷温機器
JP4443727B2 (ja) 真空断熱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7816601B (zh) 真空隔热件
JP3482404B2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真空断熱材を使用した機器
JP2001295986A (ja)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18485A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30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