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5450A - 桦褐孔菌苦荞茶 - Google Patents

桦褐孔菌苦荞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5450A
CN104705450A CN201310691295.7A CN201310691295A CN104705450A CN 104705450 A CN104705450 A CN 104705450A CN 201310691295 A CN201310691295 A CN 201310691295A CN 104705450 A CN104705450 A CN 104705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nonotus obliquus
tartary buckwheat
bitter buckwheat
buckwheat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1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691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5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5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桦褐孔菌苦荞茶两种技术方案,方案一是采用生物技术生产桦褐孔菌苦荞茶,通过对苦荞米(或胚芽苦荞米)的侵泡-装袋-灭菌-接种桦褐孔菌菌种-培养-揉捏分离-烘干-烘烤制成,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的桦褐孔菌苦荞茶;此方案具有工艺科学简单,生产成本更低,更容易规模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方案二是采用物理方法生产的桦褐孔菌苦荞茶,是通过把桦褐孔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和苦荞米或其胚芽米进行粉碎-和成面团-造粒-水煮-烘干-烘烤而制成的原生态的高端产品;两种方案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加工成冲泡茶、速溶茶、瓶装饮用茶,而且可以加工成各种口味;本发明的产品疗效确切,可防治糖尿病和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病及艾滋病,对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疾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是新型保健饮用茶。

Description

桦褐孔菌苦荞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生产桦褐孔菌苦荞茶的生产工艺,属于食药用菌保健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又称桦癌褐孔菌、歪形纤孔菌、纤孔菌、斜卧孔菌、白桦茸 、桦树瘤和真菌痂。 桦褐孔菌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度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日本(北海道)等国家和地区。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药物,自16~17世纪以来,就是流行于俄罗斯、东欧、波兰、芬兰等地的民间药物,用来防治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在俄罗斯西北的西伯利亚将该菌作为咖啡和茶叶的代用品。在民间被广泛使用,认为可强身健体,并可用于乳腺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和霍金斯淋巴癌的治疗。前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将获得者(1970年获得)索尔仁尼琴的名著《癌症楼》中就有这方面的描述: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桦褐孔菌的药用价值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研究发现桦褐孔菌中总三萜和总多糖的含量较赤芝子实体分别高38.8%和42.4%;桦褐孔菌醇不但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还能预防中毒、增加食欲和减轻疼痛,尤其是能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对防治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泛滥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桦褐孔菌在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及艾滋病等的防治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在已从桦褐孔菌,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容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容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下降斤一半,切可维持48小时之久;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有效率达93%,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和临床。
苦荞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严格来说是一种炒米茶。是苦荞米经过筛选、烘烤等工序而加工成的冲饮品。苦荞,属蓼科双子叶植物,因外壳成黑色也称黑苦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华北等地山区,产地主要为四川、云南、贵州和山西,四川省大凉山是苦荞的主要产区和主要发源地之一,祖居大凉山的彝族同胞,长期以苦荞米为主食,身体健壮、肌肤红润、视力好,很少有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癌症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味苦,性平寒,宜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键胃的作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苦荞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绿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18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达11.82%,并含有9种脂肪酸,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对成年人可防治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目前有用桦褐孔菌生产的药品、保健、饮品及保健酒等产品在生产,苦荞茶更是种类繁多。但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即方便饮用又便于保存和携带而能更好的发挥保健作用的产品还没见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把桦褐孔菌和苦荞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技术把桦褐孔菌和苦荞结合在一起而生产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更好的冲泡茶(速溶茶或袋泡茶)和瓶装饮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物理方法生产的原桦褐孔菌和苦荞结合在一起而生产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更好的原生态的冲泡茶(速溶茶或袋泡茶)和瓶装饮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方按一:(1)原料精选: 精选无杂质脱壳的苦荞麦米(或苦荞胚芽米)。
(2)原材料处理:把苦荞麦米用40~50℃的水浸泡24小时后控去表面水分,装袋或瓶后就可进行灭菌。
(3)灭菌:一,采用常压灭菌,在100~105℃的蒸汽条件下灭菌6~8小时。二,用高压蒸汽灭菌,在1.5㎏/C㎡的压力下,杀菌2~2.5小时。就可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4)接种桦褐孔菌菌种:采用固体或液体菌种,待袋或瓶内温度降至35℃以下,就可以在无菌条件下,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量是2~10%的固体或液体菌种。
(5)培养:接种后在避光通风、25~30℃的条件下培养到菌丝长满全袋或瓶为止,一需要15~25天,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培养室的温度和适当的通风。以防高温伤热和低温生长缓慢。
(6)揉捏分离:把培养好的苦荞麦米去掉培养袋(瓶),用手工把被菌丝生长成块的苦荞麦米分离,揉捏成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量大也可使用机械。
(7) 烘干: 采用热风烘干设备,将上道工序后的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烘干,烘干温度一般在50~80℃范围进行。
(8)烘烤增香:采用旋转烘烤机每分钟20~30转,烘烤温度控制在70~120℃,烘烤两个小时。
(9)冷却包装:冷却后可直接包装成冲泡茶而饮用,为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可以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包装成袋泡茶饮用。也可以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后加5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后,浓缩-调味-喷雾干燥-包装成速溶桦褐孔菌苦荞茶。
(10)包装成瓶装饮用茶:冷却后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加10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然后调味-灌装-灭菌-质检-包装。
方按二:
(1)原材料处理:精选无杂质泥沙的桦褐孔菌子实体(菌丝体也可以),粉碎成120~140目的细粉。精选无杂质苦荞麦米(或苦荞胚芽米)粉碎成120~140目的细粉。
(2)按比例混合原料:桦褐孔菌子实体粉10~30%,苦荞麦米粉70~90%。按比例混合后加水和成面团。
(3)造粒:用孔径2㎜左右的漏勺,把面团放在漏勺上用力向下按压,把面团按压成小面粒。把漏勺放在开水上面,使小面粒掉进开水里。煮1~2分钟后,捞出准备烘干。
(4) 烘干: 采用热风烘干设备,再将上道工序捞出的小面粒放在烘干机里烘干,热风温度一般在80~140℃范围进行。
(5)烘烤增香:采用旋转烘烤机每分钟20~30转,烘烤温度控制在70~120℃,烘烤两个小时。
(6) 冷却后可直接包装成冲泡茶而饮用,也可以加5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后,浓缩-调味-喷雾干燥-包装成速溶桦褐孔菌苦荞茶。
(7) 包装成瓶装饮用茶:冷却后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加10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然后调味-过滤-灌装-旋盖-灭菌-质检-包装。
本发明的桦褐孔菌苦荞茶及其生产工艺有一下优点:
方案一的工艺采用生物技术,工艺设计科学简单,适宜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方案二的工艺采用物理方法,保持产品原生态,使产品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更好。
方案一的产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生产成本更低,更容易规模化生产。
方案二适应生产高端的原生态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对本发明不产生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
(1)原料精选: 精选无杂质脱壳的苦荞麦米(或苦荞胚芽米)200公斤。
(2) 原材料处理:把200公斤苦荞麦米用40~50℃的水浸泡,24小时后控去表面水分,装袋用耐高温的丙烯袋每袋装1公斤左右,装袋后就可进行灭菌。
(3) 用高压蒸汽灭菌,在1.5㎏/C㎡的压力下,杀菌2小时。
(4)接种:采用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当温度下降到35℃以下就有可以在无菌条件下,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接种100毫升。
(5) 培养:接种后在避光通风、25~30℃的条件下培养,一需要15天菌丝长满全袋,培养控制好培养间的温度,做好通风。
(6) 揉捏分离:把培养好的苦荞麦米去掉培养袋(瓶),用手工把被菌丝生长成块的苦荞麦米分离,揉捏成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量大也可使用机械。
(7) 烘干: 采用热风烘干设备,将上道工序后的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烘干,烘干温度一般在50~80℃范围进行。
(8) 烘烤增香:采用旋转烘烤机,将烘干的苦荞麦米放进烘烤机以每分钟20转,温度控制在110℃,烘烤1个小时,120℃烘烤1个小时。
(9)粉碎包装:把烘烤后的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使用袋泡茶包装进行包装,每袋10克。
(10) 也可以把烘烤后的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后加5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后,浓缩-调味-喷雾干燥-包装成速溶桦褐孔菌苦荞茶。
(11) 包装成瓶装饮用茶:把烘烤后的长满桦褐孔菌菌丝的苦荞麦米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在夹层锅中加10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然后调味进行粗虑和精虑后用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和旋盖,旋盖后134℃高压灭菌20分钟。降压冷却后进行质检和包装。
实施例二
(1) 原材料处理:精选无杂质泥沙的桦褐孔菌子实体,先切片然后粉碎成140目的细粉。精选无杂质苦荞麦米粉碎成140目的细粉。
(2)用桦褐孔菌子实体细粉30公斤和苦荞米细分70公斤混合均匀后加水和成面团。加水量以能成型不粘手为宜。
(3) 造粒:用孔径2㎜左右的漏勺,把面团放在漏勺上用力向下按压,把面团按压成小面粒。把漏勺放在开水上面,使小面粒掉进开水里。煮1~2分钟后,捞出准备烘干。
(4) 烘干: 采用热风烘干设备,再将上道工序捞出的小面粒放在烘干机里烘干,热风温度一般在80~140℃范围进行。
(5) 烘烤赠香:采用旋转烘烤机每分钟25转,烘烤温度控制在110~120℃,烘烤两个小时。
(6) 冷却后可直接包装成冲泡茶而饮用,每袋重10克。也可以加5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后,浓缩-调味-喷雾干燥-包装成每袋重5克的速溶桦褐孔菌苦荞茶。
(7) 包装成瓶装饮用茶:冷却后粉碎成60目的细小颗粒,加10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然后调味进行粗虑和精虑后用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和旋盖,旋盖后134℃高压灭菌20分钟。降压冷却后进行质检和包装。

Claims (7)

1.桦褐孔菌苦荞茶,其特征在于可以有两种工艺方案进行生产,方案一采用生物技术生产,工艺科学简单,生产成本更低,更容易规模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方案二采用物理方法更能保证产品的疗效和原生态,适宜生产高端产品,产品多样可加工成冲泡茶、速溶茶、瓶装饮用茶,口味多样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物技术生产桦褐孔菌苦荞茶的特征在于(1)把苦荞麦米用40~50℃的水浸泡24小时后,控去表面水分,装袋或瓶后就可进行灭菌,(2)灭菌:一,采用常压灭菌,在100~105℃的蒸汽条件下灭菌6~8小时;二,用高压蒸汽灭菌,在1.5㎏/C㎡的压力下,杀菌2~2.5小时;(3)接种桦褐孔菌菌种:采用固体或液体菌种,待袋或瓶内温度降至35℃以下,就可以在无菌条件下,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量是2~10%的固体或液体菌种;(4)培养:25~30℃的条件下培养到菌丝长满全袋或瓶后,进行揉捏分离、50~80℃烘干、70~120℃烘烤两个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物理方法生产桦褐孔菌苦荞茶的特征在于(1) 粉碎成120~140目的细粉,桦褐孔菌子实体(或菌丝体)与苦荞麦米(或胚芽苦荞麦米)粉的比例是10~30%:70~90%;(2)和成面团造粒:用孔径2㎜左右的漏勺造粒,小面粒在开水里煮1~2分钟后,捞出准备烘干;(3)烘干后烘烤增香:采用旋转烘烤机每分钟20~30转,烘烤温度控制在70~120℃,烘烤两个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生物技术生产和物理方法生产桦褐孔菌苦荞茶可以加工成冲泡茶、速溶茶、瓶装饮用茶,可调制成各种口味。
5.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烤后的桦褐孔菌苦荞茶粉碎或不粉碎就可直接加工成冲泡茶。
6.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烤后的桦褐孔菌苦荞茶粉碎或不粉碎后加5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后,浓缩-调味-喷雾干燥-包装成速溶桦褐孔菌苦荞茶。
7.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烤后的桦褐孔菌苦荞茶粉碎或不粉碎,在夹层锅中加10倍的水,加热到85~95℃提取30分钟,重复提取1次,然后调味进行粗虑和精虑后用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和旋盖,旋盖后134℃高压灭菌20分钟,降压冷却后进行质检和包装。
CN201310691295.7A 2013-12-17 2013-12-17 桦褐孔菌苦荞茶 Pending CN104705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1295.7A CN104705450A (zh) 2013-12-17 2013-12-17 桦褐孔菌苦荞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1295.7A CN104705450A (zh) 2013-12-17 2013-12-17 桦褐孔菌苦荞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5450A true CN104705450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05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1295.7A Pending CN104705450A (zh) 2013-12-17 2013-12-17 桦褐孔菌苦荞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54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0861A (zh) * 2016-06-06 2016-11-09 常立阁 一种复合桦褐孔菌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2784A (zh) * 2016-08-10 2017-01-04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78A (zh) * 1998-08-01 2000-02-09 刘瑞林 用真菌培植的方便食品的生产方法
CN1309916A (zh) * 2001-01-01 2001-08-29 熊福祥 茶灵芝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653923A (zh) * 2005-03-11 2005-08-17 徐州师范大学 蔷甘菌茶
CN1669456A (zh) * 2005-04-05 2005-09-21 赵茂 一种丸形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CN102308895A (zh) * 2011-06-17 2012-01-11 朱世宗 灵芝苦荞茶
CN102793032A (zh) * 2012-08-30 2012-11-28 王宏 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
CN103404637A (zh) * 2013-01-17 2013-11-27 孟祥敏 桦褐孔菌袋泡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78A (zh) * 1998-08-01 2000-02-09 刘瑞林 用真菌培植的方便食品的生产方法
CN1309916A (zh) * 2001-01-01 2001-08-29 熊福祥 茶灵芝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653923A (zh) * 2005-03-11 2005-08-17 徐州师范大学 蔷甘菌茶
CN1669456A (zh) * 2005-04-05 2005-09-21 赵茂 一种丸形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CN102308895A (zh) * 2011-06-17 2012-01-11 朱世宗 灵芝苦荞茶
CN102793032A (zh) * 2012-08-30 2012-11-28 王宏 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
CN103404637A (zh) * 2013-01-17 2013-11-27 孟祥敏 桦褐孔菌袋泡茶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占松: "鸡腿菇荞麦冲调粉的制作", 《农产品加工》 *
唐玉琴 等: "《食用菌生产技术》", 31 May 2008,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梁丽雅等: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应用现状", 《食品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0861A (zh) * 2016-06-06 2016-11-09 常立阁 一种复合桦褐孔菌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2784A (zh) * 2016-08-10 2017-01-04 翔天农业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635B (zh) 一种羊乳艾蒿锅巴
CN101248869A (zh) 用食用菌菌丝体或子实体制备保健食品的方法
CN101449726A (zh) 苦荞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45059B (zh) 一种山楂开胃糯米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3332B (zh) 一种冬虫夏草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2299A (zh) 一种金线莲果醋和金线莲果醋饮料
CN106136136A (zh) 一种利用红曲菌转化山药生产功能性食品的方法
CN105767910A (zh) 一种高富集γ-氨基丁酸的淡豆豉发酵炮制方法
CN103283884A (zh) 金花灵芝茶保健品的制作工艺
CN105754809B (zh) 一种工业化生产有机富硒藏虫草原浆酒的方法及所得产物
CN103300187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4306A (zh) 一种灵芝保健醋的制备方法
CN104705450A (zh) 桦褐孔菌苦荞茶
CN102559474B (zh) 一种虫草保健醋的制备方法
CN105265681A (zh) 一种猴头菇保健袋泡茶的加工方法
KR101053177B1 (ko) 건강기능성 식품
KR100959496B1 (ko) 혈당강하 기능성 상황버섯 균사체 배양 상엽차
CN106119069A (zh) 一种减肥瘦身菊花醋
CN103609974B (zh) 一种葛根保健锅巴
CN106993734B (zh) 一种全麦饮料粉
KR100775274B1 (ko) 홍삼환청국장 제조방법
CN107410809A (zh) 一种防癌抗癌的富硒平菇固体饮品
CN106858245A (zh) 一种天花粉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13367A (zh) 一种松茸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202A (zh) 一种鹿角灵芝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