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987B - 元件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987B
CN104685987B CN201380050881.1A CN201380050881A CN104685987B CN 104685987 B CN104685987 B CN 104685987B CN 201380050881 A CN201380050881 A CN 201380050881A CN 104685987 B CN104685987 B CN 104685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ing belt
blade
cutter
feeding unit
componen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08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987A (zh
Inventor
柳田勉
大山和义
千田穰
富田悠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8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供给单元,在使用新的收纳带来供给电子元件时,能够可靠地切断盖带,而使电子元件可靠地露出。带处理单元(28)具备刀具(30),随着收纳带(CX)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该收纳带的盖带(Cc),刀具具备刃部(101),刃部(101)具备向前下方倾斜且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102),在该刃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上部C倒角加工面(上部加工面)(105),上部C倒角加工面(105)是水平方向的宽度从下端朝向上方而逐渐变窄且在上端到达角状刃部(102)的平坦部。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件供给单元,通过收纳带的移动而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元件供给单元例如如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那样:被输送至元件取出位置的电子元件的收纳带被作为按压单元的抑制器从上方按压,尽量减小收纳带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可靠地取出电子元件。并且,在将新的收纳带装载到元件供给单元中时,通过作为带进给装置的链轮的驱动,收纳带被从上游向下游推动而输送入元件供给单元内。抑制器具有切断覆盖收纳带上表面的盖带的作为切断单元的刀具,刀具从前端向后朝斜上方形成有刃部。并且,输送来的盖带在比刀具的刃部下端(前端)靠上的位置开始切断,而被左右切断,并向左右两侧扩展,露出的电子元件被输送至取出口。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新的收纳带的端面与刀具的前端接触、盖带被刃部切断时,当盖带的切断起始位置从比刃部的前端靠上的位置下移、盖带的起始位置达到刃部的前端时,刃部有可能会刺破盖带,当盖带被刺破时,刃部的下表面会上移到盖带的上方、即收纳带的上方,有可能无法再进行盖带的切断,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会停止从元件供给单元供给电子元件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供给单元,在使用新的收纳带来供给电子元件时,能够可靠地切断盖带而可靠地使电子元件露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因此,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上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上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上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述刀具具备刃部,上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在该刃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平坦部,上述平坦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从下端朝向上方逐渐变窄,并且上述平坦部在上端到达上述角状刃部。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上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上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上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上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上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上述刀具具备刃部,上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在该刃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平坦部,将上述盖带从下端朝向上方引导至上述刃尖角状刃部。
此外,第三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记载的元件供给单元中,上述平坦部是以上述角状刃部的下端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元件供给单元,在使用新的收纳带来供给电子元件时,能够可靠地切断盖带而可靠地使电子元件露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元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收纳带的立体图。
图3(A)表示大元件用的收纳带,图3(B)表示小元件用的收纳带。
图4是元件供给单元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元件供给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型号为“W8S”的带处理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包含图6的型号为“W8S”的带处理单元的元件供给单元的X-X线剖面图。
图8是放大图7的带入口附近的图。
图9是放大图7的刀具的配置部分的图。
图10是从图7的A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1是从图7的B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2是从图7的C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3是从图7的D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4是从图7的E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5是从图7的F位置形成纵剖面的图。
图16是刀具的侧视图。
图17是刀具的主视图。
图18是刀具的俯视图。
图19是刀具的底面图。
图20是刀具的端缘抵碰到收纳带的端面时的说明图。
图21是由刀具切断盖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刀具的端缘抵碰到比收纳带的端面的盖带与载带之间的边界略微靠下的部分时的说明图。
图23是刀具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操作面板的图。
图25是刀具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6是刀具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7是从刀具看浮起地输送来的收纳带的图。
图28是从元件供给单元的侧面侧看浮起地输送来的收纳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作为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的俯视图的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的装置主体2上的前部及后部,元件供给装置3A、3B、3C、3D被分成四块而并列设置有多个。
上述各元件供给装置3A、3B、3C、3D的结构如下:在作为安装台的移动车台的供料器底座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元件供给单元5,以元件供给侧的前端部面对作为基板的印刷电路板P的输送通道的方式经由连接件可装卸地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2上,当将移动车台正规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时,对搭载于移动车台的元件供给单元5提供电源,另外,当解除连接件并拉动把手时,能够通过设置在下表面的脚轮进行移动。
此外,在想要从上述供料器底座上拔出元件供给单元5而解除了连接于电源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切断对该元件供给单元5提供的电源,后述的控制装置70能够检测出该切断状态;另外,相反地,当将元件供给单元5插入而安装在上述供料器底座上、并对上述连接器之间进行连接时,对该元件供给单元5提供电源,后述的控制装置70能够检测出该提供电源的状态。
各元件供给装置3A、3B、3C、3D以元件供给侧的前端部面对作为安装头6的元件取出区域的元件吸附取出位置PU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前侧的元件供给装置3B、3D与里侧的元件供给装置3A、3C之间设置有:构成输送作为基板的印刷电路板P的基板输送装置8的供给输送机、第一定位部、中间输送机、第二定位部及排出输送机。
上述供给输送机将从上游接收到的印刷电路板P输送至第一定位部,在各定位部将电子元件安装在由未图示的定位机构定位后的基板P上,之后将印刷电路板P输送至中间输送机,在第二定位部由定位机构对从该中间输送机接收到的印刷电路板P进行定位并安装电子元件后,将印刷电路板P输送至排出输送机,然后输送至下游侧装置。
在通过Y轴驱动电动机11而在Y方向上沿着导轨9移动的各横梁10上,设有在其长度方向、即X方向上通过X轴驱动电动机13而移动的安装头6,在该安装头6上设有多个作为元件取出件的吸嘴7。并且,在上述安装头6上搭载有用于使上述吸嘴7上下移动的上下轴驱动电动机14,另外搭载有用于使其绕铅垂轴旋转的θ轴驱动电动机15。因此,安装头6的吸嘴7可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可绕铅垂轴旋转,并且可上下移动。
4是用于对印刷电路板P的位置进行识别的基板识别相机,其固定在上述安装头6上,对上述印刷电路板P上附带的定位标记进行拍摄。12是元件识别相机,其对电子元件进行拍摄,以对XY方向及旋转角度进行位置识别,从而识别出电子元件是相对于吸嘴7以多大的位置偏差而被进行吸附保持的。
基于作为收纳带CX的立体图的图2,对收纳带CX进行说明。该收纳带CX在收纳凹部Cb内收纳电子元件D,上述收纳凹部Cb相隔预定间隔地形成在载带Ca上,并以覆盖上述收纳凹部Cb的方式将盖带Cc粘接在载带Ca上。另外,在上述载带Ca上相隔预定间隔地形成有进给孔Cd。
此外,如图3所示,盖带Cc的粘接部Ce(在收纳凹部Cb的左右粘接(熔接)固定有盖带Cc的部分)根据装载的电子元件的尺寸的不同,其位置也不同。即,该图3(A)(图3的左部)及(B)(图3的右部)所示的收纳带CX均为8mm宽度的纸带,但图3(A)是大元件用的收纳带CX,上述收纳凹部Cb也较大,因此沿着行进方向涂布的粘接部Ce也更靠外侧,另外,图3(B)是小元件用的收纳带CX,上述收纳凹部Cb也较小,因此粘接部Ce也更靠内侧。
接着,基于作为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的概略侧视图的图4及作为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的概略俯视图的图5,对并列设置在供料器底座上的元件供给单元5的结构简单地进行说明。首先,元件供给单元5具备带导入机构,经由引导通道而导入卷绕在旋转自如地安装的收纳带盘上的状态的收纳带CX。
该带导入机构包括DC电动机17及第一链轮23;其中,上述DC电动机17是带导入驱动源,是在其输出轴16上设有齿轮18的导入电动机;上述第一链轮23具备蜗轮22,蜗轮22与设置在设有与上述齿轮18啮合的齿轮19的旋转轴20的中间部的蜗杆齿轮21啮合,并且,形成在其外周部的带进给齿与形成于被带按压部件24从上方按压的收纳带CX的进给孔Cb啮合而输送该收纳带CX。25为第一检测传感器,是对导入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内的上述收纳带CX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27为第二链轮,该第二链轮27执行对后述的带处理单元28供给收纳带CX的动作。29为第三链轮,用于使上述收纳带CX前进移动,以由设于带处理单元28的刀具30切开收纳带CX的盖带Cc。
下面,基于图16~图19对刀具30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刀具30的前端部形成有刃部101,刃部101以收纳带的进给方向的上游为前端,随着从前端朝向下游而从前端的下部的中途朝向斜上方地形成。另外,刃部101形成为从前端开始逐渐变厚,刃部101的前端部对图23中虚线112、113所示的加工前的形状分别上下进行了C倒角加工。
即,在底面103上朝向刀刃的前端而向上地形成有梯形的底面C倒角加工面(下面称为底面加工面。)104,如图23所示,底面加工面104呈对底面的由虚线表示的延长线112进行C倒角而形成的形状。另外,在前端部的上部朝向刀刃的前端而向下地形成有作为平坦部的例子的等腰三角形的上部C倒角加工面(下面称为上部加工面。)105。即,图16等图示的上部加工面105为平面,比其靠上侧的部分是尖锐的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102。如图23所示,加工面105呈对角状刃部102的由虚线表示的延长线113进行C倒角而形成的形状。
并且,在刀具30的前端形成有尺寸微小的端缘106,端缘106在与其长度方向(收纳带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水平。
另外,端缘106的形状也可以是水平的尖锐的刀刃的形状,刀具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也可以是带有圆角的所谓的R形状,该R的直径也可以较小。
并且,当图23所示的刀具30的前端部的上部加工面105与底面103的延长线之间的角度107变大时,盖带不会被上部加工面105切断而是被抬起,因此,在盖带与上部加工面之间产生间隙,并且,载带也一起被抬起。该间隙会随着角度107的增大而增大。当间隙变大时,图21所示的载带Ca容易抬起,端缘106刺入载带Ca并从载带Ca的上部进入下部,有可能会阻碍收纳带CX的移动。另外,当角度107减小时,端缘106容易出现缺口,因此,角度107优选为例如25°左右的角度。
另外,在不对前端部实施C倒角加工地制作具备刃部101的刀具时,也可以对于具有与底面加工面104及上部加工面105相同的各面的刀具,将上部切削成锥形而形成刃部101,以形成与C倒角加工后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例如形成图23所示的侧面的形状。
32为伺服电动机,在设于其输出轴33的带轮与设于旋转轴34的带轮之间张设有传动带35,当上述伺服电动机32正转时,旋转轴34经由输出轴33及传动带35而旋转。
因此,当上述旋转轴34间歇旋转时,具备与设于该旋转轴34的中间部的各蜗杆齿轮37、38啮合的蜗轮39、40的上述第二链轮27、第三链轮29分别间歇旋转。即,形成于第二链轮27、第三链轮29的外周部的带进给齿与形成于被抑制器43从上方按压的收纳带CX的进给孔Cb啮合,当上述旋转轴34旋转时,第二链轮27及第三链轮29旋转,从而能够间歇性地输送收纳带CX。
44为第二检测传感器,是对被导入的上述收纳带CX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且,在对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装载收纳带CX时,考虑从上述第一链轮23对第二链轮27的各带进给齿与收纳带CX的进给孔Cd嵌合时(因速度差引起的持续移动)的游移损失、即未立即嵌合而是滑移后嵌合的情况,为了可靠地掌握收纳带CX的前端位置,在第二链轮27与第三链轮29之间配置第二检测传感器44,并控制为在检测到收纳带CX的前端时进行减速之后再停止。
另外,由于第一链轮23与第二链轮27的间隔较大,所以会因收纳带CX的各进给孔Cd的累积间距误差而影响两链轮23、27的带进给齿的嵌合动作,因此,第一链轮23的转速是比第二链轮27的转速稍慢的低转速。此外,为了减小影响收纳带CX的进给位置精度的进给孔Cd的变形,第一链轮23的带进给齿形状采用圆齿状的形状,从而能够使进给孔Cd一直保持初始状态而不发生变形地向前方的第二链轮27、第三链轮29进行运送。
另外,第二链轮27与第三链轮29尽可能靠近地配置而形成累积间距误差不会产生影响的跨度,并且,如上所述,采用伺服电动机32并使用同一驱动源进行动作,以便能够担负带处理程序所需的加减速控制、速度控制、转矩控制。
接着,基于图7至图15对抑制器43及小元件用的后述型号“W8S”的带处理单元28进行说明。在元件供给单元5上,输送收纳带CX的引导滑槽50通过固定螺栓26固定在单元主体5A上。将在该引导滑槽50上滑动而被输送的收纳带CX从上方持续按压在该引导滑槽50上,防止收纳带CX在进行进给时上下移动,抑制器43发挥作用以使收纳带CX的进给孔Cd不会脱离第二链轮27及第三链轮29的带进给齿,带处理单元28通过抑制器43的作用力而从上方按压收纳带CX。
另外,能够以如下方式通过上述固定螺栓26将上述引导滑槽50固定在单元主体5A上:经由开设在带处理单元28的上表面的贯通孔41、或者经由开设在抑制器43上的贯通孔42及上述贯通孔41插入工具并拧入上述固定螺栓26的头部。
在此,详细地对抑制器43进行说明。该抑制器43的截面大致呈“コ”字形,在其上表面43A形成安装用开口52,在该安装用开口52内以从下方嵌入的状态安装有带处理单元28的一部分即安装有刀具30的下游侧的部分(下面称为“下游部”。)28A。
在该情况下,在避开了安装用开口52的上述抑制器43的上表面43A开设有各两个定位用开口54及安装孔55,在将形成于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上表面的各定位用凸部56嵌合于上述抑制器43的上表面的各定位用开口54中而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开设在定位用凸部56的附近的各螺孔57与各安装孔55吻合,各固定螺丝58以贯通各安装孔55的状态螺合于各螺孔57,从而在抑制器43的上表面的下侧可装卸地安装带处理单元28(参照图7、图9及图15)。
另外,抑制器43的带入口侧部的上表面43A具备板状的引导片280,在引导片280的带入口侧形成由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281,还形成有弯曲片282,弯曲片282从弯曲部281朝向前端而向斜上方延伸并对收纳带CX进行引导。在该弯曲片282的下方形成有收纳带的入口283。
另外,在抑制器43的两侧面43B、43C之间,在抑制器43的带入口侧(图7中右侧的部分)和带出口侧(图7中左侧的部分)以连接两侧面43B、43C的方式设有截面为圆形的支撑销601和支撑销602。在这些支撑销601、602与在上述引导滑槽50的下表面即水平面50A上向上方形成的收纳凹部50B之间配置有弹簧61、62。通过这些弹簧61、62向下方的作用力,抑制器43被向下方施力,并经由设于引导片280的下游侧的带处理单元28而将上述引导滑槽50上的收纳带CX从上方始终按压在该引导滑槽50上,以防止上述第二链轮27及第三链轮29的带进给齿脱离收纳带CX的进给孔Cd。
入口侧及出口侧的各支撑销601、602分别配置于从单元主体5A的上表面向下方形成的入口侧的凹部5a和出口侧的凹部5b内。在此,入口侧的凹部5a的底部91形成为平面,该底部91上支撑有入口侧的支撑销601。另外,在出口侧的凹部5b的底部92上还形成有凹部93。该凹部93在图7中的水平方向(收纳带的进给方向)的尺寸即与架设有支撑销602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L1形成为比支撑销602的直径稍小。其结果是,如图7所示,出口侧的支撑销602的下部进入凹部93内,而位于比入口侧的支撑销601低的位置(高度),抑制器43被以从入口侧朝出口侧(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图7中从右向左)而倾斜向下的方式进行支撑。在此,带处理单元28相对于抑制器43水平安装,因此,由于抑制器43的倾斜,带处理单元28的入口侧的高度比出口侧高,以从入口侧朝出口侧(图7中从右朝向左)而倾斜向下的方式被支撑在抑制器43上,下表面从入口侧朝出口侧而向下方倾斜。
因此,引导片280的比弯曲部281靠下游侧的部分的下表面284及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285从上游侧朝下游侧而向下方倾斜。其结果是,引导片280的比弯曲部281靠下游侧的部分的下表面284及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与输送收纳带CX的滑槽50的上表面即载置支撑收纳带CX的带支撑面500的上下方向的间隔L2比收纳带CX的厚度大,由于带处理单元28的倾斜,间隔L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而逐渐减小。此外,在比刀具30稍微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收纳带CX的上游侧间隔L2与收纳带CX的厚度相等或者稍小,在该位置的下游侧,带处理单元28从上方按压收纳带CX,直到达到其最前端面111进入刀具30的端缘106的位置的下游且刀具30上移到载带Ca上的状态。
此外,在刀具30及元件取出口65的下方设有磁铁95。96是磁铁95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是导电性部件,例如使铜板弯曲而形成,并具有弹性。支撑部件96具备:中央的磁铁安装部97、从安装部97的前后向斜下方延伸的支撑脚98以及从上游侧的支撑脚98的下端水平地延伸并用螺丝钉固定于滑槽50的固定部99,磁铁96例如由粘接剂粘贴在安装部98的下表面。
并且,位于滑槽50的大致中央的收纳带CX的收纳凹部Cb由支撑部件96支撑,并通过支撑部件96的弹性而被向上方施力,另外,至少在从例如比刀具30稍靠上游侧的位置至刀具30的下方的位置,被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或刀具30的下表面从上方按压。能够抑制电子元件在元件取出开口65及比该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的混乱。
另外,当解除上述固定螺丝58对上述螺孔57的螺合,并将该固定螺丝58从安装孔55拔出,克服上述弹簧61的作用力将上述抑制器43向上方顶起时,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上表面的凸部从上述安装用开口52脱离,从而能够将上述带处理单元28从上述抑制器43的前方拉出并拆下。
另外,在上述带处理单元28上开设有开口63,经由上述开口63可以看到随着供给的收纳带CX的盖带Cc的行进而沿行进方向将其依次切开的刀具30(参照图6、图11)。并且,随着该收纳带CX的行进,盖带Cc被依次切开(图11及图12),朝向行进方向在左右分别形成有以向上方推开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4,以使被切开后该开口端部成为最高高度部位(参照图13)。
此外,在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比刀具30靠下游侧的下游部28B开设有平面面积比电子元件D大的元件取出开口65(参照图6及图14),在沿着上述引导面64而以比收纳于收纳凹部Cb内的电子元件D宽的宽度开设的元件吸附取出位置PU,设于安装头6的吸嘴7能够经由上述元件取出开口65而吸附取出上述收纳凹部Cb内的电子元件D。
但是,在形成有该上述元件取出开口65的部分无法形成上述各引导面64,但在比上述元件取出开口65靠下游侧的前端,于其左右再度形成有引导面64(参照图6),终究没有形成该引导面64(参照图14)。
另外,在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下游部28B设有用于判别种类的信息识别部66,该信息识别部66包括: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的操作者识别用的信息识别部67、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的信息识别部68。操作者识别用的信息识别部67刻印有其型号,例如“W8S”等,以使操作者能够目视识别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种类。另外,电子元件安装装置1的信息识别部68使用了四个点的二进制信息(比特),即,带有印刷的黑圆点能够识别0~15种类型(种类)的上述带处理单元28。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信息识别部68是使用了四个点的二进制信息(比特),也可以粘贴能够直接进行文字识别的信息、条形码信息(一维或二维),或者也可以嵌入内存标签、μ芯片(μ-chip)等记录介质。在使用这些介质的情况下,除上述带处理单元28的型号信息之外,还可以在信息中加入独特的管理代码而进行单独管理。
另外,对于上述带处理单元28,例如,型号“W8S”的对象电子元件的范围为“0402~0603”,该电子元件的X方向的尺寸为0.40~0.60mm,Y方向的尺寸为0.20~0.30mm;型号“W8M”的对象电子元件的范围为“1005~1608”,该电子元件的X方向的尺寸为0.61~1.60mm,Y方向的尺寸为0.31~3.40mm;型号“W8L”的对象电子元件的范围为“1608~2012”,该电子元件的X方向的尺寸为1.61~2.10mm,Y方向的尺寸为0.31~3.40mm;型号“W8LL”的对象电子元件的范围为“2012~3225”,该电子元件的X方向的尺寸为2.11~4.30mm,Y方向的尺寸为0.31~3.40mm。即,例如型号“W8S”的意思是可处理X方向的尺寸在0.40~0.60mm的范围内,Y方向的尺寸在0.20~0.30mm的范围内的电子元件。
另外,如图4、图5所示,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的把手46的上表面上设有操作面板78,在该操作面板78上设有:通道编号选择按钮78A,用于选择元件供给单元5的配置编号(通道编号);显示部78B,每按压该通道编号选择按钮78A的左部一次则增加一个通道编号并显示,并且,每按压右部一次则减少一个通道编号并显示;进给按钮78C;返回按钮78D;及装载按钮78E(参照图24)。
因此,在将上述元件供给单元5从上述供料器底座上拆下或安装时,能够一边观察显示部78B,一边通过按压通道编号选择按钮78A的操作,选择(变更)元件供给单元5的配置编号(通道编号)。
接着,对将收纳带CX装载于元件供给单元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拆下带按压部件24,并将收纳带CX的前端部载置在上述引导通道上,使第一链轮23的带进给齿嵌合于收纳带CX的进给孔Cb中后,配置带按压部件24。
并且,当操作者对操作面板78的装载按钮78E进行按压操作时,若上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5及第二检测传感器44没有检测出收纳带CX,则控制装置79控制使DC电动机17驱动定时器45设定的预定时间,收纳带CX通过第一链轮23的旋转而逐渐向元件供给单元5内的下游(里侧)移动。
并且,随着其移动,在经过了定时器45设定的预定时间后,停止上述DC电动机17的驱动,若第一检测传感器25检测出收纳带CX的前端,则开始上述DC电动机17及伺服电动机32的驱动。
首先,前端部分到达第一检测传感器25而被检测出的收纳带CX通过在DC电动机17的驱动下的第一链轮23的旋转而以被推入下游的方式逐渐移动,并到达带处理单元28的入口283。在入口283,在带处理单元28上形成有弯曲片282,因此即使到达了入口283的收纳带CX朝向斜上方,也会被弯曲片282引导而顺畅地进入弯曲片282的下方,并向下游移动。此时,带处理单元28从上游(入口)朝下游而向下方倾斜,比弯曲部281靠下游的部分的下表面284与输送收纳带CX的滑槽50的上表面即载置支撑收纳带CX的带支撑面50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L2比收纳带CX的高度大,因此收纳带CX在带处理单元28下方的空间内顺畅地向下游移动。
如上所述,带处理单元28朝下游而向下方倾斜,因此随着收纳带CX向下游移动,收纳带CX的前端部的上表面Cxa与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28a之间的间隙(间隔)逐渐减小,例如,在图7所示的引导片280的位置与刀具30的位置之间的上游部28A的图7所示的位置(例如,比刀具30的前端稍微靠上游侧(入口283侧)(几毫米)的位置)G,间隔L2与收纳带CX的厚度大致相等。此外,在比位置G靠下游侧的刀具30的位置,刀具30的下表面与滑槽50的带支撑面50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L2渐渐地减小。
其结果是,如图7中的箭头120所示,从入口283进入、向下游移动、通过弯曲部281、并通过第一链轮23的旋转而从上游侧被按压的收纳带CX,能够在带处理单元28的下方朝下游侧顺畅地移动。而且,收纳带CX的前端到达上述位置G后,与滑槽50的带支撑面500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L2也会渐渐地减小,收纳带CX与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及支撑面500之间的摩擦逐渐增大,能够避免摩擦急剧增大,因此,能够从上游侧推动收纳带CX,进而,顺畅地向下游移动。其结果是,即使收纳带CX为较薄的收纳带,也能够避免在收纳带CX到达刀具30之前因移动时的阻力发生变形而无法移动。
然后,通过第一链轮23、第二链轮27和第三链轮29,使收纳带CX向下游即前方移动。
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进给量继续移动动作,当在该移动期间第二检测传感器44检测出收纳带CX的前端时,控制装置79使DC电动机17的驱动停止,并强制性地使伺服电动机32一边减速一边停止。另外,在该情况下,在虽然进行了上述预先设定的进给量但第二检测传感器44却无法检测出收纳带CX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9进行控制以使DC电动机17及伺服电动机32异常停止。
接着,根据上述减速后停止时的收纳带CX的超限量,通过伺服电动机32反复进行最小间距进给的反转动作,直至第二检测传感器44检测不到收纳带CX的前端,从而确定收纳带CX的前端位置。即,通过反复进行伺服电动机32的最小间距的反转动作及停止动作,从而确定收纳带CX的前端位置。
此外,第一链轮23具备单向离合器而不会反转,但由于返回量微小并且第一链轮23的齿高较低,嵌合于第二链轮27的进给齿的收纳带CX由于伺服电动机32的推力而向后方滑出。
然后,控制伺服电动机32的驱动,以通过预定量的一次进给动作,将收纳带CX的前端部高速送到刀具30的刀刃的正前方位置。即,通过确定收纳带CX的前端位置,根据设计尺寸将收纳带CX高速送到刀具30的刀刃的正前方位置。
然后,收纳带CX的前端向由刀具30切开盖带Cc的区域移动,进行盖带Cc的切断分割。根据图20~图22对此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当沿箭头方向H输送收纳带CX时,刀具30的刃尖(最前端部)抵碰到收纳带CX的最前端面111。
图20表示刀具30的刃尖的端缘106抵碰到盖带Cc与载带Ca之间的大致边界部分110的状态。当收纳带CX从图20的状态向箭头方向H进一步移动时,随着移动,端缘106将盖带Cc与载带Ca的大致边界部分110上下分开,底面加工面104与载带Ca的端面角部抵接,刀具30上移至载带Ca的上表面。当刀具30上移至载带Ca的上表面时,刀具30上升了端缘106与底面103之间的高度差,带处理单元28也随之上升,其结果是,在带处理单元28上的比刀具30靠上游侧的部分的下表面与收纳带CX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隔。另外,在比刀具30靠下游侧的带处理单元28的下游部28B的元件取出口65的周围,由于带处理单元28的倾斜,下游部28B的下表面与载带Ca之间几乎没有间隔,从而由带处理单元28从上方按压载带Ca。另外,在下游部28B的下游侧的部分形成有下表面凹陷的阶梯部28D,在该阶梯部28D的下表面与移动过来的收纳带之间形成有间隔。其结果是,通过了元件取出口65的收纳带CX不会被带处理单元28按压,而顺畅地向下游移动。
另外,到达了刀具30的收纳带CX的盖带Cc没有被切断,而是在上部加工面105的上方朝斜上方移动,成为带图21的状态。
即,由于刀具30与抑制器43一起被弹簧向下方按压,因此,刀具30一边克服该按压力一边上升,并上移至载带Ca的上表面。此时,端缘106抵接于与盖带Cc的输送方向H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但端缘106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微小的尺寸并呈直线状,因此,能够避免端缘106刺破而切断盖带Cc。其结果是,端缘106及上部加工面105一边推升盖带Cc一边相对于收纳带CX相对行进。并且,盖带Cc的图21中的左侧端部至少不会在上部加工面105上被切断,而是相比上部加工面105的上端进一步上升,当到达角状刃部102的上部一定程度时被切断。
图21表示盖带Cc没有被切断而残留在刀具的刃部101上的状态,由于在该部分的左侧被切断,因此在图21中并未图示。即,盖带Cc的隔着元件收纳部13的两侧粘接于载带Ca,因此随着被刀具的刃部101抬起的高度增加,张力也会增加。盖带Cc中对刀具刃部101施加了预定值以上的张力的部分被刀具刃部101切断并被分割。
图20中,刀具30的前端的端缘106的高度为盖带Cc与载带Ca的边界,在该边界处端缘106抵碰到收纳带CX的最前端面11,有时根据收纳带CX的种类不同,盖带Cc的厚度也不同。刀具30安装于如上述那样被向下方按压的带处理单元28,直至从上游移动而来的收纳带CX的端缘106与刀具30抵接,在刀具抵接的位置(刀具的刃尖)的上游侧,由带处理单元28向下方按压收纳带CX,收纳带CX与带处理单元28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因此,刀具30与收纳带CX的上表面的高度总是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
这样,如图20所示,刀具30的刀刃的端缘106抵碰到收纳带CX的最前端面11的相同高度位置。因此,在盖带Cc比图20薄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在比盖带Cc与载带Ca之间的边界部分(层间)110稍微靠下的位置,刀具刃部101的端缘106抵碰到载带Ca的端面。
在该情况下,由于载带Ca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盖带Cc没有刚性,因此,通过收纳带CX向箭头H方向的移动,底面加工面104压抵至载带Ca的角部附近内部,由此刀具30受到比向下的力大的向上的力。因此,刀具30的刃部101的端缘106一边向上方切削载带Ca,一边上升到底面103上移至载带Ca的上表面的位置。
另外,在收纳带CX为向下方突出地形成电子元件的收纳部且由盖带覆盖的压纹带的情况下也相同,通过收纳带向下游方向的移动,刀具的底面加工面压抵至载带的角部附近内部,由此刀具受到比向下的力大的向上的力。因此,刀具30的刃部101的端缘106一边向上方切削载带Ca或者使其向下方弯曲,一边上升到底面103上移至载带Ca的上表面的位置。
在该上升过程中,如图21所示,在载带Ca的上方,上部加工面105(或者是角状刃部102)抬起盖带Cc,但随着收纳带CX的移动,角状刃部102与上述相同地切断盖带Cc。此时,刀具30及带处理单元28克服弹簧61、62的向下方的按压力而上升,因此定位装置35对收纳带CX的按压稍微减弱,但取而代之,刀具30的底面103按压载带Ca,因此整体上对收纳带的按压不会减弱。
这样,形成有底面加工面104,因此即使盖带Cc的厚度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也能够防止刀具刃部101的端缘106在中途刺破载带Ca的端面,使盖带Cc压曲而成为无法切断盖带Cc的状态,或者刃尖缺失的情况。
另外,即使在刀具30的刃尖即端缘106在比盖带Cc与载带Ca之间的边界稍微靠上的位置抵碰到收纳带CX的最前端面11的情况下,只要在盖带Cc的端面的下侧抵碰,盖带Cc就会向上方退避,刃尖能够进入其下方。因此,优选的是,以具有底面加工面104的刀具30的端缘106抵碰到收纳带CX的位置处于它们的容许偏差范围的大致中央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将刀具30设于带处理单元28。
此外,在收纳带CX中,如图20~图22所示,优选在最前方的收纳凹部Cb中不收纳电子元件D。
通过这样,即使在刀具30的端缘106抵碰到收纳带CX的最前端面111、或者从端面进入到盖带Cc与载带Ca之间而逐渐切开时,尤其是在刀具30抵碰到比边界部分110靠下的部分时,也能够可靠地避免刀具30与电子元件接触,能够避免刀具30抵碰到电子元件、或者收纳带停止移动而引起电子备件的供给异常。
并且,进行预定次数的间距进给动作,用于将从收纳带CX的前端起的第二个收纳有电子元件的收纳凹部Cb的位置馈送至元件吸附取出位置PU。在该情况下,按照从之前的收纳带CX的前端位置确定的位置起的累计进给量(第二链轮27的带进给齿与进给孔Cd嵌合的伺服电动机32的驱动管理量)而实施预定进给动作,用于按照进给间距将收纳凹部Cb的位置搬至元件吸附取出位置PU。
该收纳凹部Cb的位置的自动校准是如下进行的:根据以收纳带CX前端的进给孔Cd为基准的切断位置,以符合编带规格的收纳凹部Cb的位置关系控制进给量。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带处理单元28被以入口侧(上游侧)的高度比出口侧(下游侧)高、且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图7中从右向左)而倾斜向下的方式支撑于抑制器43,但也可以是例如,水平地支撑抑制器43,并在该抑制器43上水平地支撑带处理单元,以带处理单元的厚度从入口侧朝下游侧而逐渐变厚的方式形成带处理单元。即,上游侧的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与水平的滑槽上表面500之间的间隔比收纳带CX的厚度大,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从入口侧朝出口侧而倾斜向下,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相对于滑槽上表面500倾斜。滑槽上表面500即收纳带CX的载置面是从上游到下游大致水平的面。因此,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即使抑制器43及带处理单元28不倾斜,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与滑槽上表面500之间的间隔也从入口侧朝出口侧逐渐变小,在刀具30的入口侧,带处理单元28的下表面与收纳带CX之间的间隔几乎为零。另外,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使引导片280的厚度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而逐渐增厚:是以抑制器43的上游侧的部分即引导片280也被水平支撑,引导片280的下表面从入口侧朝出口侧而逐渐变小。
接着,参照图25~图28对刀具的另一实施例30A进行说明。除刀具30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图25、图26表示之前的实施例或刀具30的俯视图即图18所示的虚线圆部分的放大图。图25与图18相同,表示刀具30A的俯视图,图26表示其侧视图。另外,在图25、图26中,虚线表示之前的实施例的刃部101的形状,如果为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则标注相同的符号,如果为不同的结构,则在相同的符号上标注后缀A。
根据图25、图26及其附图标记可知,另一实施例与之前的实施例的不同点为刀具30A的端缘106A、刃部101A。之前的实施例的刃部101的前端部的端缘106、即上部加工面(平坦部)105的前端具有微小的预定的厚度尺寸,且在与收纳带CX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与此相对,如段落【0028】(PCT国际公布文本)所述,其他实施例的刃部101A的前端部的刀具在长度方向、即收纳带CX的输送方向上的垂直截面具有带有圆角的所谓R形状(第二R形状、第四R形状)。例如,实施有R0.03mm左右以上的R倒角。
另外,之前的实施例的刀具30的刃部101从上部加工面(平坦部)105的前端的两端向输送收纳带CX的下游方向以锐角进行C倒角,与此相对,在另一实施例中,刃部101A的前端部具有从端缘106A的前端、即从上部加工面(平坦部)105的前端的两端分别沿与收纳带CX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带圆角的所谓R形状部(第一R形状)101Ac。为了形成该圆角形状,例如实施图25所示的俯视时的R0.02mm左右以上的R倒角。
另一实施例中,实现了以下的效果。
在输送至刀具30A的收纳带CX中,有时盖带Cc会以一定幅度浮起地输送来。图27、图28表示其一例,图27是从刀具看浮起地输送来的收纳带CX的图,图28是从元件供给单元的侧面侧看该状态的图。
作为浮起的原因,第一可以列举出收纳带CX在收纳带盘上的卷绕。这是因为当卷绕的收纳带CX从收纳带盘被送出,并插入到元件供给单元5时,姿势从圆弧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收纳带盘上处于卷绕半径较小的状态的收纳带CX的浮起概率更高。
作为其他原因,可以想到在操作人员处理收纳带CX时,有时会使收纳带CX急剧弯曲。
在产生这样的浮起时,在另一实施例中,刃部101A的R形状部101Ac及圆角形状的端缘106A能够使盖带Cc与载带Ca隔开而不会刺破盖带Cc的浮起的部分。另外,盖带Cc的厚度为0.05mm~0.07mm左右,其材质例如存在聚丙烯、聚酰胺等树脂。
尤其是刃部101A的R形状部101Ac的效果较大。因此,端缘106A也可以不必具有R形状。
另外,端缘106A形成为在与收纳带CX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状,收纳带CX的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也可以具有与圆角形状部101Ac的圆角形状形成一体的圆角形状(第三R形状)。此外,也可以将进行了C倒角的上部加工面105的外周的棱线部倒角成圆角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基于上述说明作出各种代替例、修正或变形,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包含上述各种代替例、修正或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5:元件供给单元
28:带处理单元
30、30A:刀具
43:抑制器
101、101A:刃部
101Ac:从刃部的前端部的端缘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角形状部
102:角状刃部
104:底面C倒角加工面(底面加工面)
105:上部C倒角加工面(上部加工面:平坦部)
106、106A:刀具及刃部的端缘

Claims (8)

1.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所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所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所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所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所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所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
所述刀具具备刃部,所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
将该刃部的前端部的上部通过由倒角加工面构成而形成为平坦部,所述平坦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从下端朝向上方逐渐变窄,并且所述平坦部在上端到达所述角状刃部。
2.一种元件供给单元,该元件供给单元的进给齿一边嵌合于形成于收纳带的进给孔内,一边通过链轮的旋转而间歇性地向元件取出位置供给收纳于所述收纳带的收纳部内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供给单元具备带处理单元,所述带处理单元具备:刀具,随着所述收纳带的行进而沿着行进方向依次切断覆盖该收纳带的所述收纳部的盖带;及引导面,以随着所述收纳带的行进而依次切开由该刀具切断的所述盖带的方式进行引导,
所述刀具具备刃部,所述刃部向前下方倾斜且具备刀刃形成为角状的角状刃部,
将该刃部的前端部的上部通过由倒角加工面构成而形成为平坦部,将所述盖带从下端朝向上方引导至所述角状刃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平坦部是以所述角状刃部的下端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刃部的前端部具有从所述平坦部的前端的两端分别沿着与所述收纳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带有圆角的第一R形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第一R形状部及所述平坦部的前端具有所述收纳带的输送方向的垂直截面带有圆角的第二R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平坦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R形状部形成一体,并在与所述收纳带的输送方向水平的方向上具有第三R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刃部的所述平坦部的前端具有预定的厚度尺寸,并且在与所述收纳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从所述平坦部的前端的两端向输送所述收纳带的下游方向以锐角进行C倒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供给单元,其中,所述平坦部的前端具有所述收纳带的输送方向的垂直截面带有圆角的第四R形状。
CN201380050881.1A 2012-09-28 2013-05-30 元件供给单元 Active CN104685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832 2012-09-28
JP2012-218832 2012-09-28
PCT/JP2013/065027 WO2014050209A1 (ja) 2012-09-28 2013-05-30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987A CN104685987A (zh) 2015-06-03
CN104685987B true CN104685987B (zh) 2018-01-02

Family

ID=5038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0881.1A Active CN104685987B (zh) 2012-09-28 2013-05-30 元件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74995B2 (zh)
EP (1) EP2903405B1 (zh)
JP (1) JP5965492B2 (zh)
KR (1) KR101650789B1 (zh)
CN (1) CN104685987B (zh)
WO (1) WO20140502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0209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JP6681344B2 (ja) * 2015-01-22 2020-04-15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装置
EP3313161B1 (en) * 2015-06-18 2020-02-05 FUJI Corporation Tape cutting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US10667447B2 (en) * 2016-03-30 2020-05-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s feeder
DE102016108668B4 (de) * 2016-05-11 2020-06-04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einer Deckfolie eines Bauelementgurtes, Bauelement-Zuführvorrichtung
JP6778261B2 (ja) * 2016-05-31 2020-10-28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
DE112016007125T5 (de) * 2016-08-08 2019-04-2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auteilzuführungsvorrichtung
WO2018087848A1 (ja) * 2016-11-09 2018-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JP6918618B2 (ja) * 2017-07-31 2021-08-11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DE112017007806T5 (de) * 2017-08-01 2020-06-1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Komponentenzufuhrvorrichtung und Komponentenmontagevorrichtung, die diese umfasst
CN111758308B (zh) * 2018-03-22 2021-10-01 株式会社富士 自动加载型供料器的检查装置及电子元件安装机
CN108416916A (zh) * 2018-06-14 2018-08-17 陈治金 一种一次性雨衣售卖机
JP7036088B2 (ja) * 2019-06-21 2022-03-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カバーシートの接着強度測定方法およびキャリアプレート
CN114175870B (zh) * 2019-07-19 2024-02-02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引导件、元件供给装置及带引导件的使用方法
WO2021155199A1 (en) * 2020-01-30 2021-08-05 Automation Technical Service Inc Component feeder mechanism with floating fr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391A (zh) * 2006-10-13 2008-04-1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JP201000371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Panasonic Corp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01790302A (zh) * 2009-01-27 2010-07-2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零件供给装置
CN101939148A (zh) * 2008-02-07 2011-01-05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切割刀片及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86277A (en) * 1933-09-05 1935-01-01 Carver Cotton Gin Company Gumming appliance
US3422915A (en) * 1967-06-30 1969-01-21 James P Watts Drilling auger and cutting tooth therefor
US3682034A (en) * 1970-10-05 1972-08-08 Gerber Garment Technology Inc Cutter blade and guide construction for a sheet material cutter with a reciprocating cantilevered blade
US4365957A (en) * 1981-06-17 1982-12-28 Asha Das Dual purpose periodontal surgical instrument
JPH0422196A (ja) * 1990-05-17 1992-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D332309S (en) * 1990-09-04 1993-01-05 Detsch Steven G Forward cutting portion of a scalpel blade
US6099543A (en) * 1998-03-18 2000-08-08 Smith; Thomas C. Ophthalmic surgical blade
US6162007A (en) * 1999-01-14 2000-12-19 Witte; Stefan Apparatus for fee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tape
US6497712B1 (en) * 2000-02-14 2002-12-24 Fred T. Feaster Keratotomy surgery knife
JP4269299B2 (ja) * 2000-02-29 2009-05-27 マニー株式会社 医療用ナイフ
US6368045B1 (en) * 2000-04-05 2002-04-09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Multiple index tape feeder and method
JP4741056B2 (ja) * 2000-06-05 2011-08-03 株式会社貝印刃物開発センター 刃部材及びその刃先の製造方法
DE50105245D1 (de) * 2001-03-23 2005-03-10 Mato Masch & Metallwaren Manuell bewegbarer Gurthobel
US20020188310A1 (en) * 2001-06-08 2002-12-12 Seward Kirk Partick Microfabricated surgical device
KR100914866B1 (ko) * 2001-07-11 2009-08-3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절삭 부재, 면도 헤드, 및 면도 도구
ATE464780T1 (de) * 2001-09-19 2010-04-15 Mydata Automation Ab Bandführungsvorrichtung, anordnung und system zur führung von komponentenbändern
JP4032808B2 (ja) * 2002-04-19 2008-01-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バリカン刃の製造方法
AU2003253906A1 (en) * 2002-07-19 2004-02-09 Osteotech, Inc. Chisels and procedure for insertion of spinal implant in a spinal disc space
DE10247022B4 (de) * 2002-10-09 2016-09-08 Disetronic Licensing Ag Nadelspitze
US7144403B2 (en) * 2003-07-29 2006-12-05 Alcon, Inc. Surgical knife
ATE360980T1 (de) * 2003-11-07 2007-05-15 Mydata Automation Ab Ein verfahren und eine anlage zur aussetzung elektronischer bauteilen
US8186064B2 (en) * 2004-03-26 2012-05-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having apparatus
US20060030788A1 (en) * 2004-08-04 2006-02-09 Daniel Wo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bodily fluid utilizing a flat lancet
EP1759633A1 (de) * 2005-09-01 2007-03-07 F.Hoffmann-La Roche Ag Anordnung zum Aufnehmen von Körperflüssigkeiten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hierfür
WO2007070745A2 (en) * 2005-12-01 2007-06-21 Mynosys Cellular Devices, Inc. Micro 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WO2007092852A2 (en) * 2006-02-06 2007-08-16 Mynosys Cellular Devices, Inc. Micro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7850040B2 (en) * 2006-10-23 2010-12-14 Hover-Davis, Inc. Component tape feeder
USD578847S1 (en) * 2006-12-12 2008-10-21 Mashburn Ronald G Universal skinning blade with gut hook
US7841091B2 (en) * 2007-11-15 2010-11-30 Wahl Clipper Corporation Bladeset for a hair cutting apparatus
EP2272429A1 (de) * 2009-07-10 2011-01-12 Roche Diagnostics GmbH Lanzette
JP5260427B2 (ja) 2009-07-16 2013-08-14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5269714B2 (ja) * 2009-07-22 2013-08-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USD679397S1 (en) * 2010-04-26 2013-04-02 Core Surgical Limited Scalpel
DE202010007393U1 (de) * 2010-05-26 2010-09-30 Be Maschinenmes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messer für die Lebensmittelverarbeitung
JP5487022B2 (ja) * 2010-06-24 2014-05-0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5761941B2 (ja) * 2010-08-03 2015-08-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US9662796B2 (en) * 2012-04-26 2017-05-30 Thomas Scimone Ceramic cutting blades
WO2014050209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US9420736B2 (en) * 2013-02-15 2016-08-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US20140360333A1 (en) * 2013-06-11 2014-12-11 Tigra Gmbh Hard-metalcutting blade arrangement for chucking in a round receiver
US9579812B2 (en) * 2013-12-06 2017-02-28 Hsin-Tien Chang Disposable carving blade
US20150158194A1 (en) * 2013-12-09 2015-06-11 Knife Solutions, LLC Slicing Blade System
EP2894014B1 (de) * 2014-01-10 2016-03-23 Zünd Systemtechnik Ag Messer, insbesondere Oszilliermesser, zum Einsatz in einem maschinellen Schneideverfahren, zum Schneiden von Sandwichplatten
GB201405698D0 (en) * 2014-03-31 2014-05-14 Martin Mario Cutting tool attachment for an oscillating power to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391A (zh) * 2006-10-13 2008-04-16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1939148A (zh) * 2008-02-07 2011-01-05 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 切割刀片及组件
JP201000371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Panasonic Corp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01790302A (zh) * 2009-01-27 2010-07-28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零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3405A1 (en) 2015-08-05
US9674995B2 (en) 2017-06-06
KR20150052255A (ko) 2015-05-13
WO2014050209A1 (ja) 2014-04-03
JPWO2014050209A1 (ja) 2016-08-22
EP2903405A4 (en) 2015-12-09
EP2903405B1 (en) 2017-08-23
JP5965492B2 (ja) 2016-08-03
CN104685987A (zh) 2015-06-03
US20150189801A1 (en) 2015-07-02
KR101650789B1 (ko)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987B (zh) 元件供给单元
US9743570B2 (en)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KR101269706B1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JP6000792B2 (ja)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CN104412732B (zh)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JP5913047B2 (ja) 部品供給テープ処理装置
JP6007253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10147223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5487022B2 (ja) 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6001419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5913037B2 (ja)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CN104871660B (zh) 元件供给单元
JP6516708B2 (ja)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JP5684054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WO2019150709A1 (ja) 物品取出装置
JP2017135206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3004575A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