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143B -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143B
CN104620143B CN201380047892.4A CN201380047892A CN104620143B CN 104620143 B CN104620143 B CN 104620143B CN 201380047892 A CN201380047892 A CN 201380047892A CN 104620143 B CN104620143 B CN 104620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ight
methyl
weight
diffusiv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8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143A (zh
Inventor
渊田岳仁
中村恒三
前泽昌平
武本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20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9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as a transfl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粘合剂,其是可实现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产生角隅不均且具有优异的视认性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扩散粘合剂。本发明的光扩散粘合剂包含:粘合剂和光扩散性微粒,所述粘合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基础聚合物,所述光扩散性微粒具有低于粘合剂的折射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Description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扩散粘合剂。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光扩散粘合剂。进而,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此种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规则的结构相互重合时产生的条纹(干扰条纹)、导光板的点图案、液晶面板的色斑等而提高视认性,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可包含扩散片材。但是,在仅利用扩散片材无法确保充分的视认性的情况下,可使用光扩散粘合剂作为偏振板的粘合剂层。光扩散粘合剂是通过在粘合剂中添加光扩散性微粒而被赋予光扩散功能。光扩散粘合剂通过粘合剂与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差而体现出光扩散功能(代表性功能为雾度)。大多情况下,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作为光扩散粘合剂中的粘合剂,使用硅酮树脂微粒作为光扩散性微粒。但是,使用了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光扩散粘合剂的图像显示装置存在于高温环境下产生角隅不均且视认性不充分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03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4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扩散粘合剂,其是可实现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产生角隅不均且具有优异的视认性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扩散粘合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光扩散粘合剂包含粘合剂及光扩散性微粒,所述粘合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基础聚合物,所述光扩散性微粒具有低于该粘合剂的折射率,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包含(甲基)丙烯酸苄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基础聚合物中的上述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量为1重量%~35重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还包含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的单体及含羟基的单体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47以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扩散性微粒为硅酮树脂微粒。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扩散性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μm~4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扩散粘合剂的固化后的雾度值为20%~9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偏振板。该偏振板包含偏振片、保护层、及由上述光扩散粘合剂形成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光学构件。该光学构件包含上述偏振板、及借助该偏振板的光扩散粘合剂层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反射型偏振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构件在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与上述光扩散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还包含棱镜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光扩散粘合剂中使用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从而可实现抑制了高温环境下的相位差变化且抑制了雾度值的变化的光扩散粘合剂。其结果,可获得一种光扩散粘合剂,其是可实现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产生角隅不均且具有优异的视认性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扩散粘合剂。进而,本发明的光扩散粘合剂通过使用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可增大粘合剂与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差,因此即便厚度较薄,也可形成具有较高的雾度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偏振板进行说明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进行说明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光学构件的反射型偏振片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2的光学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对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角隅不均的状态进行比较而示出的照片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A.光扩散粘合剂的概略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扩散粘合剂包含粘合剂及分散于该粘合剂中的光扩散性微粒。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光扩散性微粒具有低于粘合剂的折射率。以下,对光扩散粘合剂的各构成成分进行详细地说明。
A-1.粘合剂
A-1-1.基础聚合物
如上所述,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作为基础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包含构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主骨架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及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a2)作为单体单元。作为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a2),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苄酯。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因此通过与具有负固有双折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组合使用,可获得以下的效果:在将光扩散粘合剂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中时,在高温环境下因偏振片的收缩而对光扩散粘合剂施加应力。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光扩散粘合剂中包含具有正固有双折射的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单元及具有负固有双折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元(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其他(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从而可通过应力来消除单体单元相互产生的双折射。作为结果,可实现在高温环境下光扩散粘合剂的相位差变化得到抑制、雾度值的变化得到抑制、最终抑制角隅不均的产生而具有优异的视认性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而,在与后述的含羧基的单体(a3)及含羟基的单体(a4)一起以规定量使用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情况下,可获得具有所需的折射率的粘合剂。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可例示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作为上述烷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环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异癸基、十二烷基、异肉豆蔻基、月桂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它们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烷基的平均碳数优选为3~9。
基础聚合物还可包含含羧基的单体(a3)和/或含羟基的单体(a4)作为单体单元。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由于含羧基的单体(a3)及含羟基的单体(a4)均与交联剂的反应性充分,所以可很好地用于提升固化后的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凝聚性或耐热性。另外,就兼具耐久性及二次加工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含羧基的单体(a3),就二次加工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含羟基的单体(a4)。
含羧基的单体(a3)是其结构中含有羧基且包含(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作为含羧基的单体(a3)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上述含羧基的单体(a3)中,就共聚性、价格及粘合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丙烯酸。
含羟基的单体(a4)是其结构中含有羟基且包含(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作为含羟基的单体(a4)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或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上述含羟基的单体(a4)中,就耐久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基础聚合物在全部构成单体(100重量%)的重量比率中含有规定量的上述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的重量比率可设定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外的单体的剩余部分,具体而言,为52重量%~96.99重量%,优选为67重量%~96.99重量%,更优选为71重量%~89.99重量%。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重量比率优选为1重量%~35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20重量%,进而优选为7重量%~18重量%。若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则可通过因高温环境下的偏振片的收缩所引起的应力来进一步良好地消除单体单元相互产生的双折射。作为结果,可实现在高温环境下进一步抑制光扩散粘合剂的相位差变化、进一步抑制雾度值的变化、进一步最终抑制角隅不均的产生,从而具有更优异的视认性的图像显示装置。含羧基的单体(a3)的重量比率优选为2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3重量%~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4重量%~6重量%。含羟基的单体(a4)的重量比率优选为0.01重量%~3重量%,更优选为0.01重量%~1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3重量%~0.5重量%。若含羟基的单体(a4)的重量比率低于0.01重量%,则存在无法满足耐久性的情况。
在基础聚合物中,除上述单体以外,为了改善粘接性或耐热性,也可通过共聚而导入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的1种以上的共聚单体。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这些共聚单体成为与交联剂的反应点。
作为此种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的单体;丙烯酸的己内酯加成物;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烷磺酸、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磺酸基的单体;2-羟基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磷酸基的单体等。
另外,作为以改性为目的的单体例子,还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酰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氨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或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丙烯酰基吗啉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或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或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系单体等。
进而,作为改性单体,还可使用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的丙烯酸系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硅酮(甲基)丙烯酸酯或2-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单体等。进而,可列举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乙烯基醚等。
进而,作为上述以外的可共聚的单体,可列举含有硅原子的硅烷系单体等。作为硅烷系单体,例如可列举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甲氧基硅烷、4-乙烯基丁基三乙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甲氧基硅烷、8-乙烯基辛基三乙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甲氧基硅烷、10-甲基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10-丙烯酰氧基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另外,作为共聚单体,也可使用: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与多元醇的酯化物等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在聚酯、环氧、氨基甲酸酯等骨架上作为与单体成分相同的官能团而加成了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双键而得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等。
基础聚合物通常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60万以上的基础聚合物。若考虑耐久性、尤其是耐热性,则优选为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70万~300万的基础聚合物。进而优选为180万~280万,进而更优选为190万~250万。若重均分子量小于160万,则存在耐热性不充分的情形。另外,若重均分子量大于300万,则存在耐久性不充分的情形。另外,表示分子量分布的、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为1.8以上且10以下,优选为2~7,进而优选为2~5。在分子量分布(Mw/Mn)超过10的情况下,存在耐久性不充分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Mn)是利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并根据由聚苯乙烯换算所算出的值而求出。
基础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60℃~-10℃,更优选为-55℃~-15℃。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特性的基础聚合物,可获得适当的粘合性。
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基础聚合物可通过根据目的或所需特性适当地组合上述单体并进行聚合而获得。更详细而言,基础聚合物可通过使给予粘合性的主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给予凝聚性的共聚单体、给予粘合性且成为交联点的含官能团的单体(例如含羧基的单体(a3)及含羟基的单体(a4))共聚而获得。所获得的基础聚合物可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种。基础聚合物可通过任意的适当方法而合成,例如可参考大日本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前胜彦著“粘接·粘合的化学与应用”(大日本図書(株)発行 中前勝彦著「接着·粘着の化学と応用」)来合成。
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可采用任意的适当方法。作为具体例,可列举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各种自由基聚合。例如在采用溶液聚合的情况下,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使用乙酸乙酯、甲苯。具体而言,溶液聚合在氮气等不活泼气体气流下在包含单体混合物的溶液中加入聚合引发剂,且在通常50℃~70℃左右、5小时~30小时左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
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聚合中的聚合引发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聚合引发剂。通过调整聚合引发剂的量,可控制所获得的基础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和光纯药公司制造、VA-057)等偶氮系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将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得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并用2种以上。
相对于单体100重量份,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05重量份~1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2重量份~0.5重量份左右。例如在使用2,2′-偶氮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其使用量优选为0.06重量份~0.2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8重量份~0.175重量份左右。
A-1-2.交联剂
粘合剂可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例如可列举有机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作为有机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亚胺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是多价金属与有机化合物进行共价结合或配位结合而得的。作为多价金属,例如可列举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作为有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作为进行共价结合或配位结合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例如可列举氧原子。交联剂优选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或过氧化物系交联剂。
作为代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是指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氯苯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单体及使这些异氰酸酯单体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加成而得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异氰脲酸酯化物、缩二脲型化合物;进而与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丙烯酸系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等进行加成反应而得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型异氰酸酯等。特别优选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即,选自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所构成的组中的1种或源自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此处,在选自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所构成的组中的1种或源自其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包含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多元醇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多元醇改性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型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多元醇改性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所例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由于特别是以聚合物所含的酸、碱作为催化剂而迅速地进行与羟基的反应,所以特别有利于交联的速度,因此优选。
作为代表,环氧系交联剂是指于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环氧基(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氨基甲基环己烷、四缩水甘油基苯二甲胺、聚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等。
作为过氧化物,可采用可利用加热或光照射而产生自由基活性种而进行基础聚合物的交联的任意适当的化合物。若考虑作业性及稳定性,则优选为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80℃~160℃的过氧化物,更优选为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90℃~140℃的过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的具体例,可列举: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0.6℃)、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4℃)、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3.5℃)、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9.1℃)、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10.3℃)、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正辛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7.4℃)、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24.3℃)、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28.2℃)、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36.1℃)、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1分钟半衰期温度:149.2℃)等。其中,尤其是就交联反应效率优异的方面而言,可优选地使用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是表示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的指标,是指过氧化物的残存量成为一半为止的时间。因此,所谓过氧化物的1分钟半衰期温度,是指过氧化物的残存量在1分钟内成为一半的温度。关于用于在任意的时间内获得半衰期的分解温度、或任意的温度下的半衰期时间,记载于Maker catalog等中,例如记载于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的“有机过氧化物目录第9版(2003年5月)”等中。
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交联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1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0.03重量份~10重量份。若交联剂的使用量低于0.01重量份,则存在粘合剂的凝聚力不足的倾向,存在在加热时产生发泡的担忧。若交联剂的使用量超过20重量份,则耐湿性不充分,容易产生剥离等。
作为交联剂,如上所述,优选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其原因在于,涂布液的贮存期、粘合特性、耐久性、交联稳定性优异。特别优选为并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与过氧化物系交联剂。其原因在于,容易获得粘合特性、耐久性、交联稳定性的平衡。
A-1-3.添加剂
粘合剂可包含任意的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偶联剂。添加剂的种类、添加量及组合等可根据目的而适当地设定。
A-1-4.粘合剂的整体情况
光扩散粘合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99.7重量%,更优选为52重量%~97重量%。
粘合剂的折射率优选为1.47以上,更优选为1.47~1.60,进而优选为1.47~1.55。若粘合剂的折射率为上述范围,则可将与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差设为所需的范围。其结果,可获得固化后具有所需的雾度值的光扩散粘合剂。进而,通过与具有所需的体积平均粒径(后述)的光扩散性微粒组合,可获得具有所需的雾度值且具有中性色调的光扩散粘合剂。
A-2.光扩散性微粒
作为光扩散性微粒,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使用任意的适当的光扩散性微粒。作为具体例,可列举无机微粒、高分子微粒等。光扩散性微粒优选为高分子微粒。作为高分子微粒的材质,例如可列举硅酮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这些树脂具有对于粘合剂的优异的分散性、及与粘合剂的适当的折射率差,因此可获得扩散性能优异的光扩散粘合剂层。优选为硅酮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扩散性微粒的形状例如为圆球状、扁平状、不定形状。光扩散性微粒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如上所述,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低于粘合剂的折射率。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优选为1.30~1.70,更优选为1.40~1.65。若光扩散性微粒的折射率为上述范围,则可将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设为所需的范围。其结果,可获得固化后具有所需的雾度值的光扩散粘合剂。
光扩散性微粒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优选为超过0且为0.2以下,更优选为超过0且为0.15以下,进而优选为0.01~0.13。
光扩散性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4μm,更优选为2μm~4μm,进而优选为3μm左右。若光扩散性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则通过与具有上述所需的折射率的粘合剂组合,可获得具有所需的雾度值且具有中性色调的光扩散粘合剂。需要说明的是,体积平均粒径例如可使用超速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
光扩散粘合剂中的光扩散性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3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3重量%~48重量%。通过将光扩散性微粒的配合量设定于上述范围,可获得具有优异的光扩散性能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A-3.光扩散粘合剂的特性
固化后的光扩散粘合剂的雾度值优选为10%~99%,更优选为20%~95%。通过将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可获得所需的扩散性能,可良好地抑制干扰条纹及炫光的产生。光扩散粘合剂的光扩散性能可通过调整基质(粘合剂)的构成材料、以及光扩散性微粒的构成材料、体积平均粒径及配合量等来加以控制。
光扩散粘合剂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而优选为85%以上。
B.偏振板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偏振板的概略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偏振板为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偏振板10包括:偏振片11;配置于偏振片11的一侧的保护层12;配置于偏振片11的另一侧的保护层13;及配置于保护层12的与偏振片11相反一侧的由上述A项中所记载的光扩散粘合剂形成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为5μm~100μm。保护层12及13中的一个可根据目的或偏振板的构成而省略。作为代表,偏振片为吸收型偏振片。作为代表,偏振板10可用作背光侧的偏振板。具体而言,偏振板10例如可借助光扩散粘合剂层14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背光侧的基板上而使用。
B-1.偏振片
上述吸收型偏振片的波长589nm的透射率(也称为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1%以上,更优选为42%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单体透射率的理论上限为50%。另外,偏振度优选为99.5%~100%,更优选为99.9%~100%。若为上述范围,则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可进一步提高正面方向的对比度。
上述单体透射率及偏振度可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作为上述偏振度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可测定上述偏振片的平行透射率(H0)及正交透射率(H90)并根据式:偏振度(%)={(H0-H90)/(H0+H90)}1/2×100而求出。上述平行透射率(H0)是使2枚相同的偏振片以吸收轴相互平行的方式重合而制作出的平行型层叠偏振片的透射率的值。另外,上述正交透射率(H90)是使2枚相同的偏振片以吸收轴相互正交的方式重合而制作出的正交型层叠偏振片的透射率的值。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透射率是通过J1S Z 8701-1982的2度视场(C光源)进行视感度修正而获得的Y值。
作为上述吸收型偏振片,可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的适当偏振片。例如可列举:使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进行单轴拉伸而得的偏振片;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另外,也可使用:使美国专利5,523,863号等所公开的使包含二色性物质及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取向于固定方向的宾主型的E型及O型偏振片;美国专利6,049,428号等所公开的使亲液性液晶取向于固定方向的E型及O型偏振片等。
上述偏振片中,就具有较高的偏振度的观点而言,可优选使用利用含有碘的聚乙烯醇(PVA)系膜的偏振片。应用于偏振片的聚乙烯醇系膜的材料中,可使用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作为聚乙烯醇的衍生物,可列举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除此以外,也可列举利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或其烷基酯、丙烯酰胺等进行改性而得的物质。通常使用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000~10000左右且皂化度为80摩尔%~100摩尔%左右的聚乙烯醇。
根据常规方法对上述聚乙烯醇系膜(未拉伸膜)至少实施单轴拉伸处理、碘染色处理。进而,也可实施硼酸处理、碘离子处理。另外,根据常规方法对实施了上述处理的聚乙烯醇系膜(拉伸膜)进行干燥而成为偏振片。
单轴拉伸处理中的拉伸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湿润拉伸法及干式拉伸法中的任一种。作为干式拉伸法的拉伸手段,例如可列举辊间拉伸方法、加热辊拉伸方法、压缩拉伸方法等。拉伸也可分成多段地进行。上述拉伸手段中,通常使未拉伸膜成为加热状态。未拉伸膜通常使用30μm~150μm左右的未拉伸膜。拉伸膜的拉伸倍率可视需要适当地设定,拉伸倍率(总拉伸倍率)为2倍~8倍左右,优选为3倍~6.5倍,进而优选为3.5倍~6倍。拉伸膜的厚度优选为5μm~40μm左右。
碘染色处理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含有碘及碘化钾的碘溶液中而进行。碘溶液通常为碘水溶液,含有碘及作为溶解助剂的碘化钾。碘浓度优选为0.01重量%~1重量%左右,更优选为0.02重量%~0.5重量%,碘化钾浓度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左右,更优选为0.02重量%~8重量%。
碘染色处理时,碘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50℃左右,优选为25℃~40℃。浸渍时间通常为10秒~300秒左右,优选为20秒~240秒的范围。碘染色处理时,调整碘溶液的浓度、聚乙烯醇系膜在碘溶液中的浸渍温度、浸渍时间等条件,由此以聚乙烯醇系膜中的碘含量及钾含量达到所需范围的方式进行调整。碘染色处理可在单轴拉伸处理前、单轴拉伸处理中、单轴拉伸处理后的任一阶段进行。
硼酸处理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而进行。硼酸水溶液中的硼酸浓度为2重量%~15重量%左右,优选为3重量%~10重量%。在硼酸水溶液中,可通过碘化钾而含有钾离子及碘离子。硼酸水溶液中的碘化钾浓度优选为设为0.5重量%~10重量%左右、进而优选为1重量%~8重量%。含有碘化钾的硼酸水溶液可获得着色少的偏振片、即、遍及可视光的大致全布波长区域吸光度大致固定的所谓的中性灰偏振片。
在碘离子处理中,例如使用通过碘化钾等而含有碘离子的水溶液。碘化钾浓度优选设为0.5重量%~10重量%左右、进而优选设为1重量%~8重量%。碘离子含浸处理时,该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15℃~60℃左右,优选为25℃~40℃。浸渍时间通常为1秒~120秒左右,优选为3秒~90秒的范围。碘离子处理的阶段只要为干燥工序前,就无特别限定。也可在后述的水清洗后进行。
实施了上述处理的聚乙烯醇系膜(拉伸膜)可根据常规方法而供给至水清洗工序、干燥工序。
干燥工序可采用任意的适当干燥方法,例如自然干燥、送风干燥、加热干燥等。例如,在加热干燥的情况下,就干燥温度而言,代表性地,为20℃~80℃,优选为25℃~70℃,干燥时间优选为1分钟~10分钟左右。另外,干燥后的偏振片的水分率优选为10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12重量%~28重量%,进而优选为16重量%~25重量%。若水分率过大,则对偏振板进行干燥时,存在随着偏振片的干燥,偏振度下降的倾向。尤其是500nm以下的短波长区域的正交透射率增大,即,短波长的光漏出,因此存在黑显示着色成蓝色的倾向。相反,若偏振片的水分率过小,则存在产生如下问题的情形:容易产生局部的凹凸缺陷(裂纹缺陷)等。
代表性地,偏振板10能够以长条状(例如辊状)提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偏振片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此种偏振片可通过本领域惯用的制造方法(例如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而获得。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偏振片在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若为此种偏振片,则可以通过所谓的卷对卷的方式与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反射轴的直线偏振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振片层叠而制造本发明的光学构件(在C项中后述),因此,可大幅提升制造效率。
B-2.保护层
保护层由可用作偏振板的保护膜的任意的适当的膜形成。作为成为该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烷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树脂等。另外,也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酮系等热固化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除此以外,例如也可列举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质系聚合物。另外,也可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所记载的聚合物膜。作为该膜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及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列举含有包含异丁烯及N-甲基马来酰亚胺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膜例如可为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形物。各自的保护层可相同,也可不同。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保护层可借助粘接层(具体而言,胶粘剂层、粘合剂层)而层叠于偏振片上,也可密接地(不借助粘接层)层叠于偏振片。胶粘剂层由任意的适当的胶粘剂形成。作为胶粘剂,例如可列举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水溶性胶粘剂。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水溶性胶粘剂优选还可含有金属化合物胶体。金属化合物胶体可为金属化合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的胶体,可为因微粒的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而静电稳定化且持久性地具有稳定性的胶体。形成金属化合物胶体的微粒的平均粒径只要不对偏振特性等光学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就可为任意的适当的值。优选为1nm~100nm,进而优选为1nm~50nm。其原因在于,可使微粒均匀地分散于胶粘剂层中并可确保粘接性且抑制裂纹。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裂纹”,是指在偏振片与保护层的界面产生的局部的凹凸缺陷。
C.光学构件
C-1.光学构件的整体构成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的概略剖面图。光学构件100包含偏振板10、及借助偏振板10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而贴合于偏振板10的反射型偏振片20。偏振板10是上述B项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偏振板。光学构件100视需要也可如图示例所示在反射型偏振片20的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包含棱镜片30。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中所使用的反射型偏振片及棱镜片进行详细地说明。
C-2.反射型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20具有使特定的偏振状态(偏振方向)的偏振光透过且使除此以外的偏振状态的光反射的功能。反射型偏振片20可为直线偏振光分离型,也可为圆偏振光分离型。以下,作为一例,对直线偏振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振片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圆偏振光分离型的反射型偏振片,例如可列举使胆固醇液晶固定化而得的膜与λ/4板的层叠体。
图3是反射型偏振片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反射型偏振片是使具有双折射性的层A与实质上不具有双折射性的层B交替层叠而得的多层层叠体。例如,此种多层层叠体的层的总数可为50~1000。图示例中,A层的x轴方向的折射率nx大于y轴方向的折射率ny,B层的x轴方向的折射率nx与y轴方向的折射率ny实质上相同。因此,A层与B层的折射率差在x轴方向上较大而在y轴方向上实质为零。其结果,x轴方向成为反射轴,y轴方向成为透射轴。A层与B层于x轴方向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2~0.3。需要说明的是,x轴方向与下述制造方法中的反射型偏振片的拉伸方向相对应。
上述A层优选由通过拉伸而表现出双折射性的材料构成。作为此种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萘二甲酸聚酯(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及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优选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上述B层优选由即使拉伸实质上也不表现出双折射性的材料构成。作为此种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萘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共聚酯。
反射型偏振片在A层与B层的界面使具有第1偏振方向的光(例如p波)透射,使具有与第1偏振方向正交的第2偏振方向的光(例如s波)反射。反射的光在A层与B层的界面,一部分作为具有第1偏振方向的光而透射,一部分作为具有第2偏振方向的光而反射。在反射型偏振片的内部,反复进行多次如上所述的反射及透射,由此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型偏振片也可如图3所示地作为与偏振板10相反侧的最外层而包含反射层R。通过设置反射层R,可进一步利用最终未被利用而返回至反射型偏振片的最外部的光,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作为代表,反射层R通过聚酯树脂层的多层结构而表现出反射功能。
反射型偏振片的整体厚度可根据目的、反射型偏振片所含的层的总数等而适当地设定。反射型偏振片的整体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若整体厚度为上述范围,则可实现抑制干扰条纹的产生且具有较高亮度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构件100中,反射型偏振片20以使平行于偏振板10的透射轴的偏振方向的光透射的方式加以配置。即,反射型偏振片20以其透射轴与偏振板10的透射轴方向成为大致平行方向的方式加以配置。通过设为此种构成,可再利用偏振板10所吸收的光,可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另外,也可提升亮度。
作为代表,反射型偏振片可组合共挤出与横向拉伸而制作。共挤出可利用任意的适当方式进行。例如,可为进料模块(feed block)方式,也可为多歧管方式。例如,在进料模块中将构成A层的材料与构成B层的材料挤出,接着使用倍增器进行多层化。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多层化装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接着,作为代表,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TD)对所获得的长条状多层层叠体进行拉伸。构成A层的材料(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该横向拉伸而仅在拉伸方向上增大折射率,结果,表现出双折射性。构成B层的材料(例如萘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共聚酯)即使通过该横向拉伸,折射率也不会在任一方向上增大。作为结果,可获得在拉伸方向(TD)上具有反射轴且在搬送方向(MD)上具有透射轴的反射型偏振片(TD与图3的x轴方向相对应,MD与y轴方向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操作可利用任意的适当装置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振片,例如可使用日本特表平9-507308号公报中记载的反射型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也可对市售品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拉伸)而使用。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3M公司制造的商品名DBEF、3M公司制造的商品名APF。
C-3.棱镜片
如上所述,可视需要使用棱镜片30。在使用棱镜片30的情况下,棱镜片30被配置于反射型偏振片20的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相反的一侧。作为代表,棱镜片30具有基材部31及棱镜部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型偏振片20可作为支撑棱镜部32的基材部而发挥作用,因此并不必需设置基材部31。在将本发明的光学构件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侧的情况下,棱镜片30将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射出的偏振光在保持其偏振状态的状态下通过棱镜部32内部的全反射等而成为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大致法线方向上具有最大强度的偏振光,并经由反射型偏振片20及光扩散粘合剂层14导入至偏振板10。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大致法线方向”包含自法线方向的规定的角度内的方向,例如自法线方向的±10°的范围内的方向。
棱镜片30借助任意的适当的粘接层(例如胶粘剂层、粘合剂层:未图示)而贴合于反射型偏振片20上。
C-3-1.棱镜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4所示,棱镜片30(实质上为棱镜部32)是使在与反射型偏振片20相反的一侧并列排列成为凸起的多个单元棱镜33而构成的。优选单元棱镜33为柱状,其长度方向(棱线方向)朝向与偏振板10的透射轴及反射型偏振片20的透射轴大致正交的方向。本说明书中,“实质上正交”及“大致正交”这样的表达包含2个方向上所成的角度为90°±10°的情形,优选为90°±7°,进而优选为90°±5°。“实质上平行”及“大致平行”这样的表达包含2个方向上所成的角度为0°±10°的情形,优选为0°±7°,进而优选为0°±5°。进而,本说明书中,仅称为“正交”或“平行”时,设为可包含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棱镜片30可以以单元棱镜33的棱线方向与偏振板10的透射轴及反射型偏振片20的透射轴形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加以配置(所谓的倾斜放置)。通过采用此种构成,有时可进一步良好地防止干扰条纹的产生。作为倾斜配置的范围,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单元棱镜33的形状就可采用任意的适当的构成。关于单元棱镜33的平行于其排列方向且平行于厚度方向的剖面,其剖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斜面具有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平坦面的形状)。作为三角形状,可为相对于通过单元棱镜的顶点并与片材面正交的直线而言不对称的形状(例如不等边三角形),也可以为相对于该直线而言对称的形状(例如等腰三角形)。进而,单元棱镜的顶点可成为倒角的曲面状,也可以以顶端成为平坦面的方式进行切割而成为剖面台形状。单元棱镜33的详细的形状可视需要适当地设定。例如,作为单元棱镜33,可采用日本特开平11-8411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构成。
棱镜部32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距离优选为75μm~250μm。通过在棱镜部与光扩散粘合剂层之间确保上述距离,从而可维持正面对比度及亮度且可良好地抑制干扰条纹的产生。棱镜部32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距离例如可通过调整反射型偏振片20与基材部31、和/或、反射型偏振片20与棱镜片30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而加以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棱镜部32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距离,是指棱镜部32的平坦面(单元棱镜33的与顶点相反一侧的表面)与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反射型偏振片20侧的表面的距离。
C-3-2.基材部
在棱镜片30上设置基材部31的情况下,可通过对单一的材料进行挤出成型等而一体化地形成基材部31及棱镜部32,也可将棱镜部赋形于基材部用膜上。基材部的厚度优选为25μm~150μm。若为上述厚度,则可将光扩散粘合剂层与棱镜部的距离设为所需的范围。进而,就操作性及强度的观点而言,也优选为上述厚度。
作为构成基材部31的材料,可根据目的及棱镜片的构成而采用任意的适当材料。在将棱镜部赋形于基材部用膜上的情况下,作为基材部用膜的具体例,可列举由三乙酸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所形成的膜。该膜优选为未拉伸膜。
在利用单一材料一体化地形成基材部31及棱镜部32的情况下,作为该材料,可使用与将棱镜部赋形于基材部用膜上的情况下的棱镜部形成用材料相同的材料。作为棱镜部形成用材料,例如可列举环氧丙烯酸酯系或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的反应性树脂(例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在形成一体构成的棱镜片的情况下,可使用PC、PET等聚酯树脂、PMMA、MS等丙烯酸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等透光性热塑性树脂。
基材部31优选实质上具有光学各向同性。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具有光学各向同性”,是指相位差值小至不会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特性实质上造成影响的程度。例如,基材部的面内相位差Re优选为2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面内相位差Re是在在23℃下利用波长590nm的光测得的面内的相位差值。面内相位差Re由Re=(nx-ny)×d表示。此处,nx是在光学构件的面内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即,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该面内垂直于迟相轴的方向(即,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d是光学构件的厚度(nm)。
进而,基材部31的光弹性系数优选为-10×10-12m2/N~10×10-12m2/N,更优选为-5×10-12m2/N~5×10-12m2/N,进而优选为-3×10-12m2/N~3×10-12m2/N。
C-4.相位差层
光学构件100视需要也可在任意的适当位置还具有任意的适当的相位差层(未图示)。相位差层的配置位置、数量、双折射性(折射率楕圆体)等可根据图像显示装置的种类、显示模式、所需的特性等而适当地选择。视需要,相位差层也可兼具偏振片的保护层。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的试验及评价方法如下所述。另外,只要无特别明确记载,则实施例中的“份”及“%”为重量基准。
(1)粘合剂的折射率
利用阿贝折射率计(DR-M2,Atago公司制造)对涂布于透明基材上的不包含扩散微粒的粘合剂的折射率进行测定。
(2)角隅不均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切割成纵183mm×横137mm的尺寸作为样品。准备2片该样品。将2片样品以成为正交尼科尔(クロスニコル)的方式利用层压机贴合于厚度0.07mm的无碱玻璃板两面。接下来,在50℃下以5atm进行15分钟的高压釜处理,从而制成二次样品(初期)。接下来,在100℃的条件下对二次样品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将初期及加热后的二次样品置于1万坎德拉的背光上,通过目视观察漏光,并以下述基准评价角隅不均。
◎:无角隅不均,实用上无问题。
○:稍微产生角隅不均,但未表现在显示区域,因此在实用上无问题。
△:产生角隅不均且稍微表现在显示区域,但在实用上无问题。
×:产生角隅不均且明显地表现在显示区域,在实用上有问题。
(3)雾度值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固化后的光扩散粘合剂,利用JIS 7136中所规定的方法,并利用测雾计(村上色彩科学研究所公司制造、商品名“HN-150”)进行测定。
<实施例1>
1.光扩散粘合剂的制备
1-1.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口烧瓶中,将丙烯酸丁酯74.9份、丙烯酸苄酯20份、丙烯酸5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1份与乙酸乙酯100份一并投入(单体的浓度为50%),一边缓缓地搅拌一边导入氮气而进行氮气置换,此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于55℃附近而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Mw)204万、Mw/Mn=3.2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
1-2.光扩散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上述中所获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异氰酸酯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的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0.45份及过氧化苯甲酰(日本油脂公司制造,Nyper BMT)0.1份、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的KBM403)0.1份、作为光扩散性微粒的硅酮树脂微粒(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Japan公司制造的Tospearl 130、体积平均粒径3μm)9份,从而制备光扩散粘合剂的涂布液(固体成分11%)。
2.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的制作
2-1.偏振板的制作
将厚度80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下在0.3%浓度的碘溶液中染色1分钟,并且在速度比不同的辊间拉伸至3倍。其后,在60℃、包含4%浓度的硼酸、10%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0.5分钟,并且进行拉伸直至总拉伸倍率达到6倍。继而,通过在30℃、包含1.5%浓度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10秒而进行清洗后,在50℃下干燥4分钟而获得偏振片。利用聚乙烯醇系胶粘剂将经皂化处理后的厚度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膜贴合于该偏振片的两面而制作成偏振板。
2-2.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的制作
继而,将上述中所获得的涂布液以干燥后的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厚度成为12μm的方式涂布于实施了硅酮处理后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柱)制造,MRF38)的单面,在155℃下干燥1分钟后,转印于上述中所获得的偏振板上,而制作出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板)。
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上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进而,将观察角隅不均的状态的照片图像示于图5。
<实施例2>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附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除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并且将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厚度设为21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按照表1所示的处方制备光扩散粘合剂。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并且将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厚度设为23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粘合剂、光扩散粘合剂及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供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进而,将观察角隅不均的状态的照片图像示于图5。
[表1]
<评价>
根据表1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扩散粘合剂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产生角隅不均。进而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扩散粘合剂可形成即便厚度薄也具有高雾度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扩散粘合剂可很好地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构件彼此的贴合。本发明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均可很好地用作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与视认侧相反一侧的偏振板。
符号说明
10 偏振板
11 偏振片
12 保护层
13 保护层
14 光扩散粘合剂层
20 反射型偏振片
30 棱镜片
31 基材部
32 棱镜部
100 光学构件

Claims (10)

1.一种光扩散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包含粘合剂和光扩散性微粒,所述粘合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基础聚合物,所述光扩散性微粒具有低于所述粘合剂的折射率,
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重量比率相对于全部构成单体的总重量为71重量%~89.99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中,所述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包含(甲基)丙烯酸苄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中,在所述基础聚合物中,所述含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含量为1重量%~35重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中,所述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47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中,所述光扩散性微粒为硅酮树脂微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中,所述光扩散性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μm~4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其固化后的雾度值为20%~95%。
8.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偏振片、保护层、和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粘合剂形成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9.一种光学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板、和借助所述偏振板的光扩散粘合剂层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反射型偏振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在所述反射型偏振片的与所述光扩散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还包含棱镜片。
CN201380047892.4A 2012-09-13 2013-09-09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Active CN104620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1861 2012-09-13
JP2012-201861 2012-09-13
JP2013-093804 2013-04-26
JP2013093804 2013-04-26
JP2013183960A JP6285127B2 (ja) 2012-09-13 2013-09-05 光拡散粘着剤ならびに該光拡散粘着剤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13-183960 2013-09-05
PCT/JP2013/074202 WO2014042111A1 (ja) 2012-09-13 2013-09-09 光拡散粘着剤ならびに該光拡散粘着剤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光学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143A CN104620143A (zh) 2015-05-13
CN104620143B true CN10462014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27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892.4A Active CN104620143B (zh) 2012-09-13 2013-09-09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85127B2 (zh)
KR (1) KR101780570B1 (zh)
CN (1) CN104620143B (zh)
TW (1) TWI498400B (zh)
WO (1) WO2014042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6937B2 (ja) * 2014-01-28 2017-01-2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EP3258298A4 (en) * 2015-02-09 2018-09-19 Zeon Corporation Optical layered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732407B2 (ja) * 2015-03-20 2020-07-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670060B2 (ja) 2015-08-25 2020-03-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52967B2 (ja) * 2015-09-16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8351554B (zh) * 2015-11-16 2021-08-20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单包双轴双折射反射型偏振器的显示器层合件
JP2017193595A (ja) * 2016-04-18 2017-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難燃テープおよび難燃性構造体
JP6586404B2 (ja) * 2016-09-27 2019-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7027035B2 (ja) * 2016-11-15 2022-03-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及び偏光板のセット
JP2018090727A (ja) * 2016-12-06 2018-06-14 Di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表示装置
JP6334012B2 (ja) * 2017-01-11 2018-05-30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2018163189A (ja) 2017-03-24 2018-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通信装置
JP6525358B2 (ja) * 2018-02-02 2019-06-0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KR20200140788A (ko) 2018-04-12 2020-12-16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착제
JP6590384B2 (ja) * 2018-04-24 2019-10-16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2019196468A (ja) 2018-05-11 2019-1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その製造方法、粘着シート、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9868075A (zh) * 2018-12-28 2019-06-11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导热胶带制备方法
JP6831423B2 (ja) * 2019-04-26 2021-02-17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6793233B2 (ja) * 2019-09-10 2020-12-02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7019782B2 (ja) * 2020-11-06 2022-02-1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7242925B2 (ja) * 2020-11-06 2023-03-20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JP7089075B2 (ja) 2021-01-27 2022-06-2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CN116430499A (zh) * 2022-01-13 2023-07-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3d hud的偏振膜和用于包括偏振膜的3d hud的显示装置
WO2023163147A1 (ja) * 2022-02-28 2023-08-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Oled表示装置用光学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714A (ja) * 2000-10-12 2002-04-26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拡散性粘着層、光拡散性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307728A (ja) * 2002-04-18 2003-10-31 Nitto Denko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873835B2 (ja) * 2002-07-22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310267A (ja) * 2007-06-18 2008-12-25 Daio Paper Corp 光拡散性粘着シート
JP5258332B2 (ja) * 2008-03-06 2013-08-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散乱粘着剤組成物、光散乱粘着剤層、光散乱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
JP5529600B2 (ja) * 2009-03-23 2014-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84288B (zh) * 2009-07-17 2013-02-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反射式偏光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80570B1 (ko) 2017-09-21
KR20150046094A (ko) 2015-04-29
CN104620143A (zh) 2015-05-13
TW201416406A (zh) 2014-05-01
TWI498400B (zh) 2015-09-01
WO2014042111A1 (ja) 2014-03-20
JP6285127B2 (ja) 2018-02-28
JP2014224964A (ja)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143B (zh)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JP5821309B2 (ja) 光拡散性粘着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4122614B (zh)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927691B (zh) 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CN101395508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层叠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642136A (zh)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组合物、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层、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以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02096139B (zh)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108273B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及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02455455B (zh) 粘合型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909903B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片、其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564319A (zh)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07664788A (zh) 光学层叠体
CN104620142A (zh) 光学构件、偏振板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03395B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60948C (zh) 剥离力调整方法、粘合剂层及带粘合剂的光学构件
CN101784923A (zh) 复合起偏振片、层压光学部件以及使用了它们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10079653A1 (ja) 偏光板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偏光板
CN103080263A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6054437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113575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6113574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20550A (zh) 光学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膜用粘合剂层、带有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50100647A (ko) 편광판,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383120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30058009A (ko) 편광판용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점착제 부착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