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012B - 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012B
CN104620012B CN201380044052.2A CN201380044052A CN104620012B CN 104620012 B CN104620012 B CN 104620012B CN 201380044052 A CN201380044052 A CN 201380044052A CN 104620012 B CN104620012 B CN 104620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rt
principal axis
locking flange
middle r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40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012A (zh
Inventor
岛田仁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230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99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0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0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 F16F1/38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having hole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28End stop features or buff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控制以轴方向振动为基础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防振装置(60)由外侧框部(61)、内侧部件(62)、中间环(63)、弹性防振主体(64)构成。将外侧框部(61)和中间环(63)与弹性防振主体(64)结合并一体化,在中间环(63)和内侧部件(62)之间设置将内侧部件(62)的周围包围的内侧间隙(65),使中间环(63)相对于内侧部件(62)在轴方向移动自由。就安装轴方向振动而言,通过外侧框部(61)、中间环(63)、弹性防振主体(64)成为一体,相对于内侧部件(62)在轴方向移动,安装轴方向的弹簧作用变弱,安装轴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降低。

Description

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发动机等振动源和车身等被传递振动部之间的防振装置,尤其涉及可控制与被传递振动部侧的安装轴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在发动机等振动源和车身等被传递振动部之间的防振装置的一例,有扭力杆。该扭力杆在杆的两端设置橡胶衬套,将一方向发动机等振动源侧安装,将另一方向车身等被传递振动部侧安装。
另外,作为这样的用于与被传递振动部的连结部的衬套,有圆筒型衬套。该圆筒型衬套是由外筒和内筒以及将它们弹性地结合的弹性防振主体构成的部件,扭力杆的一端由安装轴将内筒向车身等被传递振动部安装,另一端向发动机等振动源侧安装(作为一例,参见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61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这样的构造的扭力杆因发动机等的振动,例如与长边方向、与之正交的安装轴方向的各振动相应地进行刚体共振。其中,尤其是安装轴方向的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等有影响,因此,要求难以将安装轴方向的振动向车身侧传递。
图20是表示刚体共振中的共振频率和振动传递性能(振动传递率)的关系的曲线图,用假想线表示的以往例的刚体共振曲线是有关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具有与车身侧的安装轴连结的内筒和弹性防振主体被一体化了的圆筒型衬套的扭力杆的曲线,在比较高的频率H2,具有峰(极大值),在想要防振的频率范围H3~H4,成为高的振动传递性能(在频率H3,成为振动传递率E2)。该频率范围H3~H4是接近车身等的共振频率的范围,由于被要求将高水平的振动隔断,所以,在这样的高的振动传递率E2,隔断不充分,例如被要求更低的振动传递率E1。
因此,如实线的刚体共振曲线所示,若使峰频率为更低的H1,则能够使想要防振的频率范围中的频率H3的振动传递率成为作为目标的低的值E1。因此,若使刚体共振的峰频率(下面称为共振频率)低,则能够降低振动传递率,提高振动的隔断性能。
因此,本申请以可控制共振频率,以便有效地降低安装轴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为目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具备外侧框部;被配置在其内侧的内侧部件;被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防振主体,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外侧框部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一体化,做成外侧构造部,且
在该外侧构造部和所述内侧部件之间设置将内侧部件包围而形成的内侧间隙。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框部和内侧部件之间配置将所述内侧部件包围的中间环,
将该中间环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一体化,做成所述外侧构造部。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构造部的内周面由所述中间环构成,且
设置覆盖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弹性部件的外周包覆部,在该外周包覆部和所述中间环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振主体设置有镗孔,所述镗孔在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夹着所述内侧部件向轴方向贯通,将该镗孔之间的部分作为橡胶垫脚状部。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部件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设置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防松法兰,
该防松法兰在轴方向向所述外侧构造部的外侧重叠。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松法兰和所述外侧构造部之间设置间隙。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或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与所述外周包覆部一体地形成。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7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包覆部的轴方向端部设置用于将所述防松法兰折叠并进行收容的小直径凹部。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7或8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和所述中间环的轴方向端部之间呈零余隙。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5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构造部埋设所述中间环并一体化,由弹性体覆盖中间环的内周面,并做成内周包覆部,且
在该内周包覆部和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由一体防松法兰和分体防松法兰构成,所述一体防松法兰与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分体防松法兰被分体地构成,并向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11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间隙呈遍及所述内侧部件的周方向全周以及轴方向全长的环状,将所述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无滑动阻力、可相对移动地分离。
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11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间隙由有底的孔状部构成,所述有底的孔状部沿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从其一端侧朝向内侧形成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周围。
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11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振主体将外侧框部和所述内侧部件一体地连结,且
所述内侧间隙由多个孔状部构成,所述多个孔状部将所述内侧部件包围,且向周方向具有间隔地被配置,并且,在所述弹性防振主体中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周围部分内,向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延伸。
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状部混杂有贯通孔和有底的孔状部,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贯通所述弹性防振主体,
所述有底的孔状部沿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从一端侧朝向内侧形成在所述弹性防振主体内。
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15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不会分离地连结的防松构件。
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构件是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地被设置在所述内侧部件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的防松法兰。
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构件是将所述外侧构造部和所述内侧部件一体地连结的弹性部件的连结部。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之间设置了内侧间隙,所以,当在作为安装轴方向的内侧部件的轴方向输入了振动时,轴方向的弹簧作用变弱。为此,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降低,能够在规定的频率范围降低振动传递率。
因此,通过调整轴方向的弹簧作用,能够控制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能够在应防振的所需的频率有效地进行防振。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外侧框部和内侧部件之间配置将内侧部件包围的中间环,将该中间环和弹性防振主体一体化,做成外侧构造部,所以,即使将内侧部件分离,也能够在内侧部件的轴正交方向的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使弹性防振主体在外侧框部和中间环之间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弹簧作用。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因为在构成外侧构造部的内周面的中间环和覆盖内侧部件的外周的弹性部件的外周包覆部之间形成内侧间隙,所以,即使中间环和内侧部件因向轴方向相对移动而接触,也能够通过外周包覆部的缓冲来抑制接触音。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弹性防振主体设置镗孔,将该镗孔之间的部分作为橡胶垫脚状部,所以,能够成为使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弹簧作用二级地变化的优选的弹簧作用特性。另外,通过设置中间环,即使设置这样的镗孔,也能够实现规定的弹簧作用特性。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内侧部件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设置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防松法兰,该防松法兰在轴方向重叠在外侧构造部的外侧,所以,即使使内侧部件相对于外侧构造部相对地在轴方向自由移动,该防松法兰也作为用于使内侧部件不会从外侧构造部脱出并分离的防松件发挥功能,且能够作为限制规定以上的轴方向移动行程的侧挡块发挥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因为在防松法兰和外侧构造部之间设置间隙,所以,使得规定的轴方向移动行程成为可能。另外,即使设置该间隙,也能够由防松法兰阻止水、垃圾等异物侵入间隙还有内侧间隙。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因为将防松法兰与外周包覆部一体地形成,所以,防松法兰的形成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外周包覆部的轴方向端部设置用于将防松法兰折叠并进行收容的小直径凹部,所以,在将内侧部件向中间环的内侧插入时,能够将与中间环的轴方向端部抵接的防松法兰向小直径凹部折叠并收容,因此,内侧部件的插入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因为使防松法兰和中间环的轴方向端部之间为零余隙,所以,能够由防松法兰堵塞防松法兰和中间环的轴方向端部的间隙,能够更切实地阻止异物向形成在中间环和内侧部件之间的内侧间隙的侵入。
而且,由于防松法兰是弹性防振主体,所以,即使预先使中间环的轴方向端部与防松法兰接触,也使得规定的行程成为可能,且能够作为防止在向车身等装配前的处理时的脱落这样的程度的简易的侧挡块发挥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因为在外侧构造部埋设中间环并一体化,做成由弹性防振主体覆盖中间环的内周面的内周包覆部,且在该内周包覆部和内侧部件的外周之间形成内侧间隙,所以,能够使用弹性防振主体一体地形成内周包覆部。而且,通过埋设中间环并一体化,能够进行中间环的防锈等。另外,由于内周包覆部,即使与内侧部件接触,也能够通过缓冲来抑制接触音。
根据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因为防松法兰由一体防松法兰和分体防松法兰构成,所述一体防松法兰与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分体防松法兰被分体地构成,并向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所以,只要将分体防松法兰在没有安装的状态下,从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侧向中间环的内侧插入,此后,将分体防松法兰向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就能够进行组装。
而且,一方侧的一体防松法兰能够与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牢固地形成,能够不需要组装时的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因为将设置在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之间的内侧间隙形成为遍及内侧部件的周方向全周以及轴方向全长的环状,将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无滑动阻力地可相对移动地分离,所以,即使振动在作为安装轴方向的内侧部件的轴线方向输入,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无滑动阻力地相对移动,也能够降低轴方向的弹簧作用。
根据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因为将内侧间隙做成有底的孔状部,该有底的孔状部沿内侧部件的轴方向从一端侧朝向内侧形成在内侧部件的周围,所以,通过调整轴方向的深度、周方向的长度,使得轴方向的弹簧作用的调整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因为由多个孔状部构成内侧间隙,所述多个孔状部将内侧部件包围,且向周方向具有间隔地被配置,所以,能够由周方向没有形成孔状部的部分将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一体地连结,且容易通过孔状部的数量、大小等来调整轴方向的弹簧作用。
根据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因为使有底的孔状部和贯通孔混杂,构成多个孔状部,所以,使得轴方向的弹簧作用的调整变得更加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因为具备将外侧构造部和所述内侧部件不会分离地连结的防松构件,所以,在处理防振装置时,能够一体地处理内侧部件和外侧构造部,处理变得方便。
根据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由于防松构件是防松法兰,所以,能够利用该防松法兰,使之作为侧挡块发挥功能,且能够阻止水、尘埃等向内侧间隙侵入。
根据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由于防松构件是将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一体地连结的弹性部件的连结部,所以,包括该连结部在内,能够一体地形成外侧构造部和内侧部件,因此,制造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实施例的扭力杆的立体图。
图2是有关本实施例的扭力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从图2省略了内侧部件的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一并表示内侧部件的轴方向截面以及在轴方向看的内容的图。
图7是有关图3中的内侧部件及其周围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说明内侧部件相对于外侧构造部的安装的图。
图9是表示内侧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有关外周包覆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有关第2实施例的扭力杆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是从图11省略了内侧部件的图。
图14是图13的14-14线剖视图。
图15是一并表示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分解截面以及止动法兰的在轴方向看的内容的图。
图16是将图13的内侧部件及其近旁部单侧放大来表示的图。
图17是有关第3实施例的内侧部件及其近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有关第4实施例的发动机支架的正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和振动传递性能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应用在作为防振装置的一例的扭力杆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扭力杆的立体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中省略了内侧部件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图6是一并表示内侧部件的轴方向截面以及在轴方向看的内容的图,图7是将图3中的内侧部件及其周围部分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图。
该扭力杆10在杆11的两端具备小球部12和大球部13。小球部12具备与杆11一体地形成的小直径环14和被压入该小直径环14的内侧的橡胶衬套15,将被设置在橡胶衬套15的中心部的撑杆16用螺栓向省略了图示的发动机安装。发动机是振动源。
作为杆11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的扭力杆中心线C1分别与小球部12的中心轴线C2以及大球部13的中心轴线C3(图3)正交,在大球部13的轴心穿过。小球部12的中心轴线C2和大球部13的中心轴线C3分别错开90°。但是,将小球部12和大球部13平行地配置成相同的朝向也是自由的。
这里,在图2中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C1上,将小球部12侧称为前方,将大球部13侧称为后方。另外,将与图2中的中心轴线C2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再有,将前后方向作为X方向,将与图3中的中心轴线C3平行的方向作为Y方向。另外,X方向也是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Y方向也是安装轴方向。
大球部13具备与杆11一体的作为大直径环的外侧框部20、被设置在其大致中心的内侧部件21、被配置在外侧框部20以及内侧部件21之间的将内侧部件21包围的中间环22、将中间环22以及外侧框部20弹性地结合的弹性防振主体23。弹性防振主体23是被设置在外侧框部20和中间环22之间的成为大球部13中的作为防振部件的弹簧作用的主体的部分的主弹簧作用部,在该例中,由橡胶构成,并将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一体地加硫粘接。
如图3所示,从成为承受振动侧的车身(省略图示)延出的撑杆17被重叠在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两端,使螺栓18穿过被设置在内侧部件21的中心的贯通孔,并将前端用螺母19拧紧而被固定。
若发动机的振动从小球部12经杆11向大球部13传递,大球部13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振动,则以Y方向的规定的振动频率(例如,100~200Hz左右),产生刚体共振。
另外,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是与中心轴线C3平行的方向,也是本申请中的安装轴线方向。另外,由于下面的说明是针对大球部13的说明,所以,在称为轴方向时,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是指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
弹性防振主体23的中央部在中心线C1上,在将内侧部件21夹着的前后,因镗孔24、25而与外侧框部20侧分离,在由镗孔24、25夹着的部分形成橡胶垫脚部28。镗孔24、25在中心线C1上的部分向最前方突出,与该突出部对应的挡块26、27被形成在外侧框部20侧。挡块26、27由与弹性防振主体23相同的橡胶构成,与弹性防振主体23同时被形成。
另外,外侧框部20和中间环22构成有别于内侧部件21由弹性防振主体23预先一体地形成的外侧构造部29。
橡胶垫脚部28夹着内侧部件21,呈大致V字状,主要吸收中心线C1方向的X方向的发动机的振动。此时,首先,使弹簧作用二级地变化,所述二级是将镗孔24、25破坏,使之变形的软的弹簧作用状态和镗孔24、25在被破坏后,与挡块26、27接触的硬的弹簧作用状态。
接着,说明内侧部件21的细节。图6是一并表示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截面和圆筒部30以及防松法兰32的在轴方向看的内容的图,图7是有关图3中的内侧部件21及其作为周围部分的一部分的中间环22、挡块26以及橡胶垫脚部28等的放大剖视图,一并表示包括防松法兰32在内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
如这些图6以及7所示,内侧部件21具备金属等刚体制的圆筒部30和包覆其外周部并被一体地设置的外周包覆部31,外周包覆部31的轴方向两端构成向圆筒部30的直径方向外方法兰状地伸出的防松法兰32。该防松法兰32在轴方向看为圆形,与外周包覆部31一体地形成,与中间环22相比向直径方向外方伸出得长。但是,防松法兰32也可以与外周包覆部31分体地形成。
如图7的放大部所示,防松法兰32的前端成为稍微向轴方向内方伸出,并在直径方向与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重叠的伸出缘部33。另外,在防松法兰32的基部,轴方向外侧面形成有向轴方向内方进入的弯曲凹部34。
再有,在外周包覆部31的轴方向两端部的外周部设置小直径凹部35。该小直径凹部35的轴方向长度为比防松法兰32稍微长的程度。
如图7及其放大部所示,中间环22是由金属等刚体构成的圆筒部件,在其内周面和被设置成将圆筒部30的外周面覆盖的外周包覆部31的外周面之间,构成成为S1的规定的间隔,形成将内侧部件21的周围包围的内侧间隙36。
该内侧间隙36在外周包覆部31以及中间环22的全周以及全长中,被形成为轴方向看的环状,是用于将外周包覆部31和中间环22分离,使内侧部件21和中间环22相对地在轴方向移动自由,不产生滑动阻力的部件。
另外,如后所述,不会对Y方向的弹簧作用产生影响的程度的滑动阻力被允许,外周包覆部31和中间环22可在微小部分接触。另外,内侧间隙36的间隔S1被任意地调整,以便刚体共振中的共振频率成为规定的共振频率。
在小直径凹部35部分中,外周包覆部31和中间环22之间构成成为更大的间隔S2的间隙。再有,在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和防松法兰32的内面之间也形成一些构成成为S3的间隔的间隙37。
该间隙37有助于阻止垃圾、水向内侧间隙36的侵入,为了防止因过窄而产生轴方向的滑动阻力,被设定成确保了设想的振动的振幅程度。
图8是说明将内侧部件21向外侧构造部29中的中间环22的内侧安装的状态的图。首先,如A所示,若将内侧部件21推入中间环22的贯通孔22a,则防松法兰32向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抵接,如假想线所示那样,向小直径凹部35内折曲。
为此,如B所示,若进一步将内侧部件21推入贯通孔22a,则防松法兰32向小直径凹部35内折叠,通过稍微压缩变形,可在贯通孔22a通过。
因此,内侧部件21能够不受形成有防松法兰32的影响,而向贯通孔22a进入,并向另一侧贯通,若出现在另一侧,则在B中,如假想线所示,防松法兰32因自身弹性而复原成法兰状。此时,弯曲凹部34有助于使防松法兰32的折曲容易。
接着,说明作用。
在将扭力杆10向发动机以及车身安装了的状态下,若从发动机向小球部12输入主要的振动,则经杆11向大球部13传递,前后方向(X方向)的振动通过橡胶垫脚部28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此时,因为橡胶垫脚部28与中间环22成为一体,所以,即使橡胶垫脚部28与内侧部件21因内侧间隙36而分离,也能够使前后方向的弹簧作用大到必要的足够的程度。
另一方面,相对于Y方向的振动,由于中间环22和内侧部件21因内侧间隙36而分离,所以,中间环22和内侧部件21比较自由地相对移动,Y方向的弹簧作用变弱,振动向内侧部件21的传递减少。
为此,Y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变低。其结果为,如图20中实线所示,刚体共振的峰值成为比以往例低的频率H1,刚体共振的曲线相对于以往例,整体性地向图的左侧,即、低频率侧平行移动。其结果为,应防振的频率H3的振动传递率成为更低的值E1,产生与以往例的振动传递率E2的差△E的量的振动隔断效果,在应防振的频率范围H3~H4,能够得到用影线表示的显著的防振效果。
而且,由于若调整Y方向的弹簧作用的强弱,则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与之相应地变化,所以,通过调整Y方向的弹簧作用,可自由地控制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为此,能够自由地控制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以便使应防振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动传递率成为所需的振动传递率,能够相对于安装轴方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的刚体共振,有效地进行防振。
在此基础上,因为外侧框部20和弹性防振主体23被预先一体化,并构成外侧构造部29,所以,相对于与安装轴正交方向(X方向)的主要的振动的输入,能够由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吸收,因此,不会给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弹簧作用造成影响。
另外,因为在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之间配置将内侧部件21包围的中间环22,将该中间环22和外侧框部20做成通过由橡胶等适当的弹性体构成的弹性防振主体23一体化,并做成外侧构造部29,所以,即使将内侧部件21分离,仅由外侧构造部29就能够充分地确保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弹簧作用。
再有,因为在弹性防振主体23设置镗孔24、25,将该镗孔24、25之间的部分作为橡胶垫脚状部28,所以,能够成为使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弹簧作用二级地变化的优选的弹簧作用特性。另外,通过设置中间环,即使设置这样的镗孔,也能够实现规定的弹簧作用特性。
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中间环22经外周包覆部31与圆筒部30相向,所以,即使中间环22由于向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的移动而与内侧部件21侧接触,也是与作为弹性体的外周包覆部31接触,能够阻止因金属彼此的接触而产生尖锐的异响。
再有,因为设置防松法兰32,并覆盖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所以,能够不受在内侧部件21和中间环22之间设置内侧间隙36的影响,减少垃圾、水等异物向内侧间隙36的侵入,防止产生轴方向移动时的滑动阻力。
另外,若中间环22因规定以上的大振幅振动而与防松法兰32接触,则防松法兰32能够弹性变形,并挡住中间环22。
即、防松法兰32作为侧挡块发挥功能,该侧挡块在规定行程允许内侧部件21和中间环22在轴方向相对移动,且在规定以上的行程阻止移动。
而且,由于防松法兰32是弹性部件,所以,该侧挡块并非是太过强力的部件,在向车身等安装前的状态下的处理时,作为防止内侧部件21脱落的程度的简易的防松件发挥功能。这样,若设置防松件,则在处理防振装置时,能够一体地处理内侧部件21和外侧构造部29,处理变得方便。
另外,由于防松法兰32是弹性体,所以,即使由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接触,也能够阻止异响的产生。而且,因为能够与外周包覆部31一体地形成,所以,防松法兰32的形成变得容易。
再有,由于在外周包覆部31的轴方向端部设置用于折叠并收容防松法兰32的小直径凹部35,所以,在将内侧部件21向中间环22的内侧插入时,能够将与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抵接的防松法兰32向小直径凹部35折叠并收容,因此,内侧部件21的插入变得容易。
图9是有关外周包覆部31的图7所示的部分的变形例。首先,防松法兰32A被薄壁化,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向防松法兰32A的内面抵接,消除这部分的间隙(图7中的间隙37)。
这样一来,能够更切实地由防松法兰32A阻止垃圾、水相对于内侧间隙36的侵入。而且,使防松法兰32A成为薄壁,在中间环22在轴方向移动时,使防松法兰32A几乎无阻力地轻易地弹性变形,据此,能够使相对于Y方向的弹簧作用的影响成为能够忽视的程度。
图10是有关外周包覆部31的另外的变形例,如A以及B所示,在外周包覆部31的表面一体地形成作为点状的小突起的定心突起38,向中间环22接触。该定心突起38是具有内侧间隙36的程度的突出长度的小突起,以规定间隔向外周包覆部31的周方向设置多个。
这样一来,在将内侧部件21向中间环22推入时,因为由定心突起38定心,所以,能够使装配作业容易。
另外,虽然定心突起38向中间环22接触,但是,由于其接触面积微小,所以,能够几乎不产生中间环22的轴方向移动中的滑动阻力。
另外,A是表示外周包覆部3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B是其轴正交方向的剖视图。C以及D是将定心突起38做成另外的形状的例子,分别表示与A对应的部分。
C是在周方向一体地形成全周的环状突起38A。D是在轴方向一体地形成呈直线状的线状突起38B。环状突起38A以及线状突起38B也是定心突起,这样,也能够进行定心,且能够几乎不产生滑动阻力。
另外,使中间环22和防松法兰32之间的间隙为零的零余隙结构以及内侧部件21的定心构造可分别地设置。再有,定心突起38也可以向中间环22侧设置。
接着,说明第2实施例。另外,由于该例子是与前面的实施例相比稍微变更了内侧部件21的结构的实施例,所以,是与前面的实施例的共通部分使用共通符号,原则上避免重复说明的实施例。图11~16分别与图2~7对应。
在该例子中,内侧部件21未被外周包覆部31包覆,包括由金属等刚体构成的筒部40、一体地形成在其轴方向一端的法兰状的一体防松法兰41和向另一端分体地安装的分体防松法兰42。
如图15以及16所示,筒部40的与形成有一体防松法兰41的相反一侧的端部被做成小直径部43,在这里,通过压入而安装分体防松法兰42。分体防松法兰42具备垫圈形状,且在中央侧嵌合小直径部43的端面的凹部42a,通过将小直径部43向该分体防松法兰42压入而被外嵌,并被一体化。但是,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其它的结合手段来安装。
中间环22被埋设在弹性防振主体23中并被一体化。中间环22形成有贯通孔50,据此,一体化被强化。另外,弹性防振主体23的一部分构成覆盖中间环22的内面的内周包覆部51。在内周包覆部51和筒部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规定的内侧间隙36A(图16)。即、内周包覆部51的内径比筒部40的外径大。再有,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也由轴方向包覆部52覆盖其外方。
如图16所示,轴方向包覆部52与中间环22的端部相比形成向轴方向长。因此,将未安装分体防松法兰42的状态的内侧部件21从小直径部43进入覆盖中间环22的内周面的内周包覆部51的轴孔51a。这样一来,由于内周包覆部51的内径比筒部40的外径大,所以,筒部40顺畅地进入轴孔51a。
若小直径部43贯通轴孔51a并出现在另一侧,则一体防松法兰41向轴方向包覆部52接近。此时,在一体防松法兰41和轴方向包覆部52之间形成间隙37A。
这样一来,中间环22相对于内侧部件21在轴方向移动自由。而且,过剩的轴方向移动通过一体防松法兰41以及分体防松法兰42作为牢固的侧挡块发挥功能而被阻止。在此基础上,一体防松法兰41以及分体防松法兰42作为防松件发挥功能,以便使内侧部件21不会从外侧构造部29脱出而分离。
另外,通过与筒部40分体地后安装分体防松法兰42,内侧部件21的安装变得容易。即、因为防松法兰由一体防松法兰41和分体防松法兰42构成,所述一体防松法兰41与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分体防松法兰42被分体地构成,并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所以,若将分体防松法兰42在未安装的状态下,从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另一端部侧向中间环22的内侧插入,此后,将分体防松法兰42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就能够进行组装。
而且,一方侧的一体防松法兰41能够与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牢固地形成,能不需要组装时的安装。
再有,通过在中间环22设置内周包覆部51,能够阻止中间环22和筒部40的金属彼此的直接接触,不会产生刺耳的异响。
另外,通过设置轴方向包覆部52,避免一体防松法兰41、分体防松法兰42和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直接接触,即使在中间环22过大位移时,也能够防止冲击、异响的产生。
而且,能够由一体防松法兰41以及分体防松法兰42阻止垃圾、水等异物向内侧间隙36A的侵入,且因为通过将中间环22埋设在橡胶垫脚部28中,而不使中间环22露出,所以,能够防止中间环22生锈。
另外,如图9所示,还能够使间隙37A为零余隙。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中假想线所示,若使唇52a从轴方向包覆部52向轴方向突出,并与一体防松法兰41以及分体防松法兰42紧密接触,则能够容易实现零余隙,而且,能够允许内侧部件21和中间环22在轴方向相对移动。另外,采用图10的定心结构也是自由的。
接着,根据图17,说明第3实施例。另外,该例子是替代防松法兰,设置了另外的防松构件的例子,图17与图7中的内侧部件整体的剖视图部分对应。但是,中间环22与有关第2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中间环同样,是被插入弹性防振主体23中的中间环。
在该例子中,在圆筒部30的轴方向中间部,在外周包覆部31和外侧构造部29侧中的弹性防振主体23的内周包覆部51之间一体地形成连结部70,由该连结部70将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一体化。外周包覆部31和连结部70与外侧构造部29的弹性防振主体23连续地一体地形成。
连结部70被形成为将圆筒部30的周围包围的环状,在其轴方向两侧形成内侧间隙36B。
各内侧间隙36B是将圆筒部30的周围包围,且被形成在外周包覆部31和内周包覆部51之间的环状的槽,分别向轴方向外方开放,且将连结部70作为在轴方向内侧碰撞的底部。
该内侧间隙36B与前面的各实施例中的内侧间隙36(36A)同样,是控制安装轴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的内侧间隙。即、由于内侧部件21和外侧构造部29可向与中心轴线C3平行的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所以,能够使扭力杆中的安装轴方向(Y方向)的弹簧作用变弱。而且,通过调整轴方向的深度(长度)、周方向的长度,使得安装轴方向的弹簧作用的调整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连结部70由弹性部件构成,所以,在内侧部件21和外侧构造部29向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时,连结部70弹性变形,虽然轻微,但是也作为弹簧作用发挥功能。因此,轴方向(Y方向)的弹簧作用与前面的各实施例中的弹簧作用相比,强出连结部70的弹簧作用增加的量,但是,连结部70的弹簧作用能够通过调整连结部70的壁厚等来强弱自由地调整,所以,对整体中的轴方向(Y方向)的弹簧作用的影响能够成为能够忽视的程度。
因此,将为了不使橡胶垫脚28弹性变形而将外侧构造部29固定,且仅使内侧部件21向轴方向位移规定量时的弹簧作用作为连结部70的弹簧作用F1,反之,将为不使连结部70弹性变形而将连结部70固定,且仅使橡胶垫脚28向轴方向位移规定量时的弹簧作用作为橡胶垫脚28的弹簧作用F2,此时,设定成连结部70的弹簧作用F1与橡胶垫脚28的弹簧作用F2相比格外小,即、成为F2>>F1。
另外,连结部70即使在内侧部件21和外侧构造部29向轴方向相对地移动了时,也将它们相互连结,以便使内侧部件21不会脱落,成为防松件。
即、连结部70与防松法兰32(41、42)同样,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的防松构件发挥功能。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防松法兰,将它们省略。但是,以阻止水、尘埃等向内侧间隙36B侵入为目的,设置防松法兰那样的分体的罩部件也是自由的。
这样,若由连结部70将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一体化,则能够一次成形整体,没有必要在后面的工序向外侧构造部29安装内侧部件21,因此,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应用在扭力杆以外的各种防振装置。
例如,也能够应用在作为第4实施例如图18所示那样的圆筒型支架60。该圆筒型支架60相当于仅独立地支承与图1的大球部13相当的部分的支架,具备外筒61、内筒62、中间环63、弹性部件64、内侧间隙65、镗孔66a、66b、挡块67a、67b、橡胶垫脚部68。
另外,62a是防松法兰,图7以及9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防松法兰以及图15的由刚性部件构成的防松法兰均可。
它们与外侧框部20、内侧部件21、中间环22、弹性防振主体23、内侧间隙36(36A)、镗孔24、25、挡块26、27、橡胶垫脚部28相同,在中间环63和内筒62之间设置与内侧间隙36相当的内侧间隙65。
即使是这样,就以内筒62的车身侧连结部中的轴方向振动为起因的刚体共振而言,也能够得到与第1以及第2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当然也能够采用第1以及第2实施例的结构。
图19是图18的变形例,抛弃图18中的镗孔66a、66b,将外筒61和中间环63之间的弹性部件64A作为圆筒状的橡胶衬套。
即使这样,仅仅是不能使弹性部件64的弹簧作用成为二阶段,能够同样地发挥防止或降低以轴方向振动为基础的刚体共振的效果。
另外,也能够将该结构应用在第1、第2实施例的大球部13。
另外,本申请发明并非是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发明,可在发明的原理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用于控制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的间隙不是像内侧间隙36那样,在轴方向看将内侧部件21的周围连续地环状包围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一个假想环上断续地配置多个呈圆弧状的孔状部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由弹性防振主体23将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连结并一体化,且孔状部在从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看时,开口部呈圆弧状,向周方向具有间隔地被配置在所述假想环上,各孔状部呈在弹性防振主体23内沿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延伸的孔形状。
另外,孔状部的周方向配置并非仅仅是同心地配置在一个假想环上,例如,也可以在轴方向看配置成锯齿状等。这样一来,能够将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连结并一体化,且通过调整孔状部的数量、大小,使对轴方向的弹簧作用的调节变得容易。
再有,该孔状部可以做成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将弹性防振主体23贯通的贯通孔,也可以做成第3实施例中那样的设置连结部70,且在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成为终点的有底的孔形状。另外,也可以是混杂有这样的有底的孔状部和贯通孔的结构。若混杂,则轴方向的弹簧作用调节变得更加容易。
再有,间隙在轴方向看也可以是非圆形(例如,椭圆形)的环状,在将所述多个间隙向周方向断续地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成非圆形的设想环状。
另外,作为外侧构造部29,也可以做成仅由省略了中间环22的外侧框部20和弹性防振主体23构成的一体化构造。
另外,也可以是在轴方向,防松法兰32(41、42)不是设置在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两端,而是仅向任意一方侧设置。另外,在将防松法兰向外侧构造部29的轴方向端部(外侧部分)重叠时,也可以不与中间环22重叠,而是与构成外侧构造部29的弹性防振主体23、外侧框部20的侧面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图7中的间隙37被形成在与中间环22以外的外侧构造部29之间。
再有,本申请发明的防振装置不仅限于扭力杆、发动机支架,也能够用于在悬架支架等各种用途。
符号说明
10:扭力杆;11:杆;12:小球部;13:大球部;20:外侧框部;21:内侧部件;22:中间环;23:弹性防振主体;28:橡胶垫脚部;29:外侧构造部;30:圆筒部;31:外周包覆部;32:防松法兰;35:小直径凹部;36:内侧间隙;38:定心突起;40:筒部;41:一体防松法兰;42:分体防松法兰;51:内周包覆部;60:圆筒型支架;64:弹性部件(橡胶衬套);65:内侧间隙;70:连结部(防松构件)。

Claims (5)

1.一种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具备外侧框部(20);被配置在其内侧的内侧部件(21);被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防振主体(23),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外侧框部(20)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一体化,做成外侧构造部(29),且
在该外侧构造部(29)和所述内侧部件(21)之间设置将所述内侧部件(21)包围的内侧间隙(36),
在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之间配置将所述内侧部件(21)包围的金属制的中间环(22),将该中间环(22)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一体化,做成所述外侧构造部(29),
所述外侧构造部(29)的内周面由所述中间环(22)构成,且
设置覆盖所述内侧部件(21)的外周的弹性部件的外周包覆部(31),在该外周包覆部(31)和所述中间环(22)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36),
在所述内侧部件(21)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设置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防松法兰(32、41、42),
该防松法兰(32、41、42)在轴方向向所述外侧构造部(29)的外侧重叠,且所述防松法兰(32)与所述外周包覆部(31)一体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设置有镗孔(24、25),所述镗孔(24、25)在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X方向),夹着所述内侧部件(21)向轴方向贯通,将该镗孔(24、25)之间的部分作为橡胶垫脚状部(2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包覆部(31)的轴方向端部设置用于将所述防松法兰(32)折叠并进行收容的小直径凹部(3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构造部(29)埋设所述中间环(22)并一体化,由弹性体覆盖中间环(22)的内周面,并做成内周包覆部(51),且
在该内周包覆部(51)和所述内侧部件(21)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36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由一体防松法兰(41)和分体防松法兰(42)构成,所述一体防松法兰(41)与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分体防松法兰(42)被分体地构成,并向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
CN201380044052.2A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3036.5A CN106499761B (zh)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5944A JP6045257B2 (ja) 2012-08-24 2012-08-24 防振装置
JP2012-185944 2012-08-24
PCT/JP2013/072587 WO2014030748A1 (ja)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3036.5A Division CN106499761B (zh)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012A CN104620012A (zh) 2015-05-13
CN104620012B true CN104620012B (zh) 2017-07-28

Family

ID=5015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40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012B (zh)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CN2017100230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99761B (zh)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30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99761B (zh) 2012-08-24 2013-08-23 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9116B2 (zh)
EP (1) EP2876328A4 (zh)
JP (1) JP6045257B2 (zh)
CN (2) CN104620012B (zh)
WO (1) WO2014030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8286B2 (ja) * 2013-02-25 2017-03-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KR20150087932A (ko) * 2014-01-23 2015-07-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액티브 롤로드
DE102014215641B4 (de) * 2014-08-07 2018-09-06 Joma-Polytec Gmbh Motorträger
JP6431380B2 (ja) * 2015-01-13 2018-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CN106321704B (zh) * 2015-06-18 2018-05-2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整体式空、实向橡胶节点进行补强的方法
CN106257087B (zh) * 2015-06-18 2018-05-25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空、实向橡胶节点的补强方法
KR101836722B1 (ko) * 2016-10-19 2018-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그본 타입의 리어 롤로드
JP6807052B2 (ja) * 2017-01-19 2021-01-0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及び組付対象に対するトルクロッドの組付方法
KR102394791B1 (ko) * 2017-08-09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로드
WO2019070882A1 (en) * 2017-10-03 2019-04-11 Hendrickson Usa, L.L.C. RING FOR WEAR PLATE RETAINER
CN107878176B (zh) * 2017-10-20 2021-07-3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DE102017222757A1 (de) * 2017-12-14 2019-06-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adträger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r Aufnahme für eine Spurstange
JP6538231B1 (ja) * 2018-03-30 2019-07-0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JP2020133698A (ja) * 2019-02-15 2020-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KR20210026768A (ko) 2019-09-02 2021-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로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460512B2 (ja) * 2020-12-11 2024-04-0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22147770A (ja) * 2021-03-23 2022-10-06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15366652A (zh) * 2021-05-20 2022-1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扭矩杆
IT202100017792A1 (it) * 2021-07-06 2023-01-06 Cnh Ind Italia Spa Elemento di supporto per una barra panhard per un veicolo da lavor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1248A2 (en) * 2000-09-20 2002-03-2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EP2080926A1 (de) * 2008-01-15 2009-07-22 Carl Freudenberg KG Buchse mit Anschlägen
US7914023B2 (en) * 2009-03-13 2011-03-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arallelogram-style steering mechanism having a relay rod bus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1409A (ja) 1994-08-26 1996-03-08 Tokai Rubber Ind Ltd 摺動型防振ブッシュ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014808A1 (de) * 2000-03-27 2001-10-11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Gummilager mit abgestuftem Dämpfungsverhalten
JP2002115745A (ja) * 2000-10-10 2002-04-1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ブッシュ型マウント
JP3961375B2 (ja) * 2002-08-30 2007-08-2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JP4046094B2 (ja) * 2004-03-19 2008-02-1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JP2006077838A (ja) * 2004-09-08 2006-03-23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のパワープラントマウント
JP2007309441A (ja) * 2006-05-19 2007-11-29 Nok Corp グロメット
JP4839258B2 (ja) * 2007-04-17 2011-12-21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筒型防振装置
JP2009002419A (ja) * 2007-06-20 2009-01-08 Honda Motor Co Ltd 防振装置
JP4722883B2 (ja) * 2007-06-20 2011-07-13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DE102007032957C5 (de) * 2007-07-14 2023-08-17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Elastisches Lager
CN201090660Y (zh) * 2007-10-15 2008-07-23 宁波拓普减震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防热辐射发动机悬置
JP5363391B2 (ja) * 2010-03-29 2013-12-1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のストッパ構造
JP2012097878A (ja) * 2010-11-05 2012-05-24 Kurashiki Kako Co Ltd 防振連結ロッ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1248A2 (en) * 2000-09-20 2002-03-2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EP2080926A1 (de) * 2008-01-15 2009-07-22 Carl Freudenberg KG Buchse mit Anschlägen
US7914023B2 (en) * 2009-03-13 2011-03-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arallelogram-style steering mechanism having a relay rod bus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9761B (zh) 2019-06-21
JP6045257B2 (ja) 2016-12-14
US9709116B2 (en) 2017-07-18
EP2876328A4 (en) 2016-06-01
CN104620012A (zh) 2015-05-13
US20150204405A1 (en) 2015-07-23
WO2014030748A1 (ja) 2014-02-27
CN106499761A (zh) 2017-03-15
EP2876328A1 (en) 2015-05-27
JP2014043881A (ja)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012B (zh) 防振装置
CN105848986B (zh) 方向盘结构
US9765845B2 (en)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US8628101B2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bush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method
EP2240704B1 (en)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CN106461002B (zh) 防振装置
US8191692B2 (en) Cylinder apparatus
CN103671685B (zh) 轴向阻尼液压支架组件
JP2011511231A5 (zh)
CN102016345B (zh) 频率调节减振器
CN104781093B (zh) 颠簸减振器
CN104454223B (zh) 发动机的活塞构造
US9132709B2 (en) Suspension device, suspension support, and buffer member
CN104937303B (zh) 筒形隔振装置
CN101627223B (zh) 防振装置
CN102165216B (zh) 液封式防振装置
JP2010513810A (ja) 振動数切離し装置及び減少厚さの液体チャンバを備えた流体弾性簡潔連結部
CN104912997A (zh) 隔振装置
US6988579B2 (en) Power unit moun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04981625A (zh) 悬架座
CN104169609B (zh) 倒立型液封支架
US10752293B2 (en) Body mount
CN102395809B (zh) 液封式防振装置
CN106103238A (zh) 机动车辆的转向轴
JP6511337B2 (ja) 空気ば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