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9939B -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9939B
CN104619939B CN201380047488.7A CN201380047488A CN104619939B CN 104619939 B CN104619939 B CN 104619939B CN 201380047488 A CN201380047488 A CN 201380047488A CN 104619939 B CN104619939 B CN 104619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lock
energising
door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9939A (zh
Inventor
栗山和幸
上村具范
西尾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19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9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9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1/00Locks with visible indication as to whether the lock is locked or unlock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0Illuminating devices on or for locks or key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lock parts; Indicator l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2C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05B81/68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by sen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et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E05B85/13Inner door handles with a locking knob forming part of the inside door handle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3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bifurcated bol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在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中,通电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切断了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对于在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检测到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切换时刻开始了通电的电气显示单元(135)的通电,在从所述切换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将其切断,而当处于能够实现对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检测到处于解锁状态,则即使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后,仍继续对电气显示单元(135)的通电状态。由此,当处于能够实现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解锁状态便明确地显示处于解锁状态,能够防止门非意愿地开放。

Description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其具有:电气致动器,其发挥对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动力,在所述解锁状态下,能够解除设置于门的闩锁机构的闩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所述闩锁状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闩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以及所述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电气显示单元,其通过通电而显示所述闩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以及通电控制单元,其至少根据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来控制对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而已知如下技术:当设置于门的闩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使作为电气显示单元的灯点亮,当成为锁定状态时则使所述灯熄灭。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只要未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灯便持续点亮由此会消耗电力,因此为了防止电力浪费,根据专利文献2而已知如下的技术:通过计时器对作为电气显示单元的发光元件的点亮后的时间经过进行计测,当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熄灭发光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1636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1917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如所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将针对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状态在其通电开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切断,则当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将无法知晓门处于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由于电气显示单元处于非通电状态,因而尽管门处于解锁状态但被误认为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高,存在错误地使门开放的担心。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当处于能够实现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解锁状态便明确地显示处于解锁状态,从而能够防止门非意愿地开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具有:电气致动器,其发挥对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动力,在所述解锁状态下,能够解除设置于门的闩锁机构的闩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所述闩锁状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其对所述闩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以及所述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进行检测;电气显示单元,其通过通电而显示所述闩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以及通电控制单元,其至少根据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的输出来控制对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所述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切断了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对于在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切换时刻开始了通电的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在从所述切换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将其切断,而当处于能够对所述车辆搭载设备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则即使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后仍继续对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状态。
并且本发明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由1个发光二极管构成。
并且本发明在第1或者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3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显示单元以在所述门的紧闭状态下能够从车外看到的方式配设于所述门的内表面侧。
此外,实施方式的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与本发明的电气致动器对应,实施方式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与本发明的锁定状态检测单元对应,实施方式的闩锁控制单元122与本发明的通电控制单元对应,第1规定的时间T1与本发明的规定的时间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处于解锁状态,便保持对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并明确地显示处于解锁状态,因此能够避免误认为处于锁定状态,能够防止门非意愿地开放。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于使用1个发光二极管作为电气显示单元,因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量并容易地确保电气显示单元的配置空间。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能够从车外看到电气显示单元,从而即使从车外也能够容易地确认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乘用车辆的车厢内的前部从后方进行观察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乘用车辆的右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对驾驶席侧的前部侧门的门内手柄以及闩锁机构从车厢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闩锁机构的放大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在从壳体取下罩板的状态下对闩锁机构的一部分在开门状态下沿图4中的5-5线进行表示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6是半门状态下的对应于图5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7是全闩锁状态下的对应于图5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8是在从壳体取下罩部件以及罩板的状态下对处于解锁状态的闩锁机构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主要部分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9是基于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的动作实现的闩锁解除状态下的对应于图8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10是闩锁状态下的对应于图8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11是示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12是用于说明当处于电源断开状态时从锁定状态变化为解锁状态时的显示控制的时间图。(第1实施方式)
图13是用于说明当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从锁定状态变化为解锁状态时的显示控制的时间图。(第1实施方式)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状态下从解锁状态变化为锁定状态时的显示控制的时间图。(第1实施方式)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状态下成为电源断开状态时的显示控制的时间图。(第1实施方式)
图16是用于说明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的动作控制的时间图。(第1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22···闩锁机构
23···作为电气致动器的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
117···作为锁定状态检测单元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
122···作为通电控制单元的闩锁控制单元
135···作为电气显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
D···前部侧门
T1···第1规定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中,在乘用车辆的车厢17内的例如前部右侧配置有驾驶席18,在驾驶席18侧的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上,设有供驾驶席18的车辆使用者对所述前部侧门D进行开闭操作的门内手柄21。
一并参照图2,在所述驾驶席18侧的前部侧门D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对该前部侧门D进行开闭操作的门外手柄19,在该门外手柄19上附设有圆筒锁20。另外在所述驾驶席18侧的前部侧门D上配设有能够切换闩锁状态和非闩锁状态的闩锁机构22,该闩锁状态下,闩锁机构22通过卡合于车体侧而保持该前部侧门D的关闭状态;在闩锁机构22的非闩锁状态下,能够对所述前部侧门D进行开放操作。
图3中,在所述闩锁机构22中内置有:正反转自如的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其发挥对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动力,在所述解锁状态下,能够解除所述闩锁机构22的闩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所述闩锁状态;以及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其发挥用于在解锁状态下解除闩锁状态的动力。
所述门内手柄21由以下部分构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把持部21a;连续设置于该把持部21a的前端的圆形的前部支承部21b;以及形成为大于前部支承部21b的圆形且连续设置于所述把持部21a的后端的后部支承部21c,朝前上倾斜的所述门内手柄21的前部支承部21b以及后部支承部21c固定于所述驾驶席侧侧门D的内表面侧。
在所述门内手柄21的前部支承部21b的面对车厢内的面上,配设有锁定/解锁切换用开关26,该锁定/解锁切换用开关26用于对乘用车辆的包括所述驾驶席18侧的侧门D在内的所有门的闩锁机构22…的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另外,在所述门内手柄21的把持部21a的前部上侧面配置有按钮29,当车辆使用者使所述闩锁机构22的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时按下所述按钮29即可,与该按钮29的按下操作相应地被牵引的线缆30从所述门内手柄21向所述闩锁机构22侧伸出。
一并参照图4,所述闩锁机构22的壳体35具有:收容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以及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收容壳体36;以及安装于该收容壳体36的金属制的罩板37。所述收容壳体36构成为具有:形成为朝所述车厢17侧开放的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38;以及以封闭该壳体主体38的开放端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壳体主体38的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39,在该收容壳体36一体地设有在所述前部侧门D的游端侧向该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侧突出的突部36a,所述罩板37安装于所述突部36a。
图5中,在所述突部36a以及所述罩板37之间收容有:通过与固定于车体侧的撞针33(参照图6以及图7)卡合而能够向关门方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闩锁40;以及能够以保持该闩锁40的转动位置的方式与闩锁40卡合的棘轮41。
在所述突部36a形成有使所述撞针33进入的进入槽42,在所述罩板37设有与该进入槽42对应的开口部43。所述闩锁40通过第1支轴44而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该第1支轴44设置于所述罩板37以及所述突部36a之间。另外,在所述罩板37以及所述突部36a上设置有第2支轴45,该第2支轴45具有与第1支轴44平行的轴线,并设置于将所述进入槽42夹在与第1支轴44之间的位置,所述棘轮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支轴45。
所述闩锁40被压缩设置于与所述突部36a之间的弹簧(未图示)向开门方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在该闩锁40的外周部设置有:卡合槽46,当该闩锁40处于开门方向的转动端时,卡合槽46与进入至进入槽42的撞针33卡合;全卡合阶梯部47;以及半卡合阶梯部48。
另一方面,在棘轮41上,一体设有向闩锁40侧突出的卡合臂部41a,该卡合臂部41a能够与所述闩锁40的全卡合阶梯部47以及半卡合阶梯部48卡合。该棘轮41通过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而在图5的实线所示的棘轮卡合位置与图5的虚线所示的棘轮解除位置之间转动。而且后述的图8所示的棘轮杆58以与棘轮41一起转动的方式与该棘轮41联动连结。
而且,在所述棘轮41处于棘轮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当所述闩锁40处于开门方向的转动端(图5所示的转动位置)时,所述棘轮41的卡合臂部41a与设置于所述闩锁40的半卡合阶梯部48的外周的第1弹性膨出部40a接触,当闩锁40被进入至进入槽42的撞针33按压而向关门方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6所示,撞针33卡合在卡合槽46中并且所述卡合臂部41a与半卡合阶梯部48卡合,从而保持了前部侧门D的半门状态,成为半闩锁状态。另外,当与卡合于卡合槽46的撞针33在进入槽42内进一步向内方侧前进相应地、所述闩锁40进一步向关门方向转动时,如图7所示,棘轮41使其卡合臂部41a卡合于全卡合阶梯部47,前部侧门D在完全的关门状态下被锁定,成为全闩锁状态。
而且当在所述全闩锁状态时所述棘轮41被从其棘轮卡合位置转动驱动到棘轮解除位置时,闩锁机构22成为非闩锁状态,通过在前部侧门D的紧闭状态下介于该门D以及车体间的防水密封件的反作用力,前部侧门D极其略微地打开,与此相应地,所述闩锁40也向开门方向略微转动,与对前部侧门D施加开放方向的操作力相应地,所述撞针33在所述进入槽42内移动,相应地,所述闩锁40转动至图5所示的开门方向的转动端。
在所述收容壳体36的所述突部36a安装有非闩锁开关49,在所述闩锁40从图5所示的开门方向的转动端到即将成为图6所示的半闩锁状态之前的转动位置为止的期间,即当前部侧门D被解除闩锁状态而开放时,该非闩锁开关49与设置于所述闩锁40的外周的第2弹性膨出部40b抵接而成为接通状态,并且,在所述收容壳体36的所述突部36a安装有全闩锁开关50,当所述闩锁40达到图7所示的关门方向的转动端时,该全闩锁开关50与所述闩锁40的外周的第1弹性膨出部40a抵接而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在所述突部36a安装有棘轮开关51,在所述棘轮41处于棘轮卡合位置的状态下,该棘轮开关51与所述棘轮41抵接而成为接通状态。
图8中,在所述收容壳体36的壳体主体38内的靠近所述罩板37的部分,从所述罩部件39的相反侧起依次重叠配置有开放连杆54、释放连杆55以及第1解除杆56。而且对于与所述棘轮41一起转动的棘轮杆58,通过使所述开放连杆54或所述释放连杆55保持上下延伸的姿态地向上方移动而从下方与所述棘轮杆58抵接、卡合,该棘轮杆58转动,这时,所述棘轮41从棘轮卡合位置转动至棘轮解除位置,由此允许所述闩锁41向开门方向转动,前部侧门D的闩锁状态被解除。
在所述壳体主体38的所述罩板37侧的下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开放杆59,该开放杆59与配设于所述前部侧门D的外表面侧的门外手柄19的操作相应地转动,所述开放连杆54的下端部以允许该开放连杆54的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开放杆59,与所述开放杆59的转动相应地,所述开放连杆54上下进行动作。而且,在开放连杆54设置有按压部54a,当该开放连杆54如图8所示处于上下延伸的姿态时,该按压部54a能够从下方与所述棘轮杆58抵接、卡合。
另外,所述释放连杆55以能够上下进行动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在所述壳体主体38上设置有引导所述释放连杆55的上下移动的导向壁60,该导向壁60配置于所述释放连杆55以及罩板37之间,在所述壳体主体38以及所述释放连杆55之间设有扭簧61,该扭簧61对所述释放连杆55向使其与所述导向壁60滑动接触的一侧施力。另外,在所述释放连杆55的上部植入设置有连杆销62,能够从下方与所述棘轮杆58抵接、卡合的按压部55a设置于所述释放连杆55。
在第1解除杆56的上端部形成有抵接面63,该抵接面63能够从所述导向壁60的相反侧以及下方抵接于所述连杆销62,并且在第1解除杆56的上端部设有卡止板部64,该卡止板部64从罩板37的相反侧与所述连杆销62对置。
第1解除杆56的下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释放杆65的一端部,该释放杆65的中间部经由第3支轴66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并能够以使第1解除杆56上下进行动作的方式转动。
在所述壳体主体38固定配设有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与设置于该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输出轴67上的蜗杆齿轮68啮合的蜗轮69经由第4支轴70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所述第4支轴70具有平行于第3支轴66的轴线。在该蜗轮69设有与该蜗轮69一起转动的凸轮71,与该凸轮71滑动接触的销72被植入设置于所述释放杆65的另一端部。而且在所述壳体主体38以及所述释放杆65之间设有扭簧73,该扭簧73向使所述销72与所述凸轮71滑动接触的方向对所述释放杆65转动施力。
而且,当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使所述蜗轮69以及所述凸轮71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动作时,所述销72与所述凸轮71滑动接触,从而所述释放杆65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1解除杆56被向上方顶起。所述凸轮71形成为:在第1解除杆56被向上方顶起后,随着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一步以使所述凸轮71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动作,将第1解除杆56向上方顶起的力被释放,与之相应地,第1解除杆56向下方下降。
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上方,在所述壳体主体38的上部固定配设有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与设置于该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的输出轴76上的蜗杆齿轮77啮合的蜗轮78经由平行于第4支轴70的第5支轴79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在该蜗轮78上,从其中心轴线偏置地设有卡合突起80,扇状的第1锁定杆84在外周具有能够使该卡合突起80卡合的卡止凹部82,该扇状的第1锁定杆84经由平行于第5支轴79的第6支轴8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与第1锁定杆84一起转动的第2锁定杆86也经由第6支轴8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
在第2锁定杆86设有第1销87和第2销88,该第1销87贯插于在上下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开放连杆54的长孔89中,该第2销88贯插于在第1解除杆56设置的矩形状的开口部90中。而且在壳体主体38以及第1解除杆56之间设有扭簧91,该扭簧91向使所述开口部90的与罩板37相反侧的侧缘抵接于第2销88的方向对第1解除杆56施力。
在成为能够实现前部侧门D的闩锁解除的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使得使所述卡合突起80与卡止凹部82卡合的蜗轮78转动至图8所示的位置并停止,在该状态下,第2锁定杆86处于绕第6支轴85的轴线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了最大限度的状态。由此,所述开放连杆54以及第1解除杆56如图8所示成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姿态,第1解除杆56的上端部的抵接面63能够从下方抵接于所述连杆销62并将其顶起,另外开放连杆54的按压部54a也能够从下方抵接于棘轮杆58。
当在这样的解锁状态下借助于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而如图9所示向上方顶起第1解除杆56时,第1解除杆56的上端部的抵接面63从下方抵接于释放连杆55的连杆销62,第1解除杆56被进一步顶起,与之相应地,释放连杆55也被向上方顶起,释放连杆55的按压部55a从下方抵接于棘轮杆58,该棘轮杆58被转动驱动,前部侧门D的闩锁状态被解除。另外,当在解锁状态下操作配设于前部侧门D的外表面侧的门外手柄19而转动所述开放杆59时,所述开放连杆54向上方被顶起,通过该开放连杆54的按压部54a对所述棘轮杆58进行转动驱动,由此也能够解除前部侧门D的闩锁状态。
在成为通过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或所述门外手柄19的操作都无法实现前部侧门D的闩锁解除的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使蜗轮78从图8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使所述卡合突起80卡合于所述卡止凹部82的蜗轮78转动至图10所示的位置并停止,在该状态下,第2锁定杆86成为绕第6支轴85的轴线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了最大限度的状态。由此,所述开放连杆54以及第1解除杆56成为从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姿态向离开所述导向壁60的方向倾斜了的姿态。在该状态下,第1解除杆56的上端部的抵接面63处于如下的位置:即使第1解除杆56向上方移动,也不会从下方抵接于所述连杆销62,且开放连杆54的按压部54a也无法从下方抵接于棘轮杆58。因此,即使通过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而使第1解除杆56向上方被顶起,释放连杆55也不会向上方移动,而且即使操作所述门外手柄19使开放连杆54向上方移动,按压部54a也不会从下方抵接于棘轮杆58,因此前部侧门D保持闩锁状态。
在所述壳体主体38的上部,经由第7支轴106支承有第1圆筒杆108,该第1圆筒杆108随着附设于所述门外手柄19的所述圆筒锁20的钥匙操作而转动,在第1圆筒杆108上,设置有以第7支轴106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的连结孔107。在第7支轴106上,以能够相对于第1圆筒杆108进行相对转动的方式支承有与第1圆筒杆108重叠的第2圆筒杆109,在第2圆筒杆109上,植入设置有贯插于所述连结孔107中的连结销105。
第2圆筒杆109经由连结销112而连结于第3圆筒杆111的一端部,该第3圆筒杆111经由具有平行于第7支轴106的轴线的第8支轴110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另外第3圆筒杆111的另一端部经由连结销115而连结于第4圆筒杆114的一端部,该第4圆筒杆114经由具有平行于第8支轴110的轴线的第9支轴113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第4圆筒杆114的另一端部经由连结销116而连结于第1锁定杆84。
而且当在解锁状态下将所述圆筒锁20操作至锁定侧时,第1圆筒杆108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与之相应地,第2圆筒杆10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3圆筒杆1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4圆筒杆11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第1锁定杆8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至图10所示的位置。另外,当在锁定状态下将所述圆筒锁20操作至解锁侧时,第1圆筒杆108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与之相应地,第2圆筒杆109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3圆筒杆11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4圆筒杆1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第1锁定杆8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图8所示的位置。
而且,借助于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的动作,第2~第4圆筒杆109、111、114也与所述圆筒锁20的操作时同样地转动,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对所述闩锁机构22成为了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进行检测,该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38,并通过与一体设置于第3圆筒杆111的被检测部111a的接触和分离而改变开关方式。
图4中,所述线缆30根据配设于前部侧门D的门内手柄21的所述按钮29的操作而将机械力传递至闩锁机构22侧,该线缆30是通过在外侧线缆92内插入内侧线缆93而构成的,外侧线缆92的所述闩锁机构22侧的端部支承于所述收容壳体36的所述壳体主体38。
在所述收容壳体36的罩部件39上,经由第10支轴9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从所述门内手柄21的所述按钮29对该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传递机械性闩锁解除操作力。
所述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一体地具有连结臂部95a,从所述外侧线缆92突出的内侧线缆93的端部与该连结臂部95a的末端部连结,所述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以除连结臂部95a的末端部之外的大部分配置于所述罩部件39的内侧的方式经由第10支轴9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罩部件39。
所述连结臂部95a的末端部从罩部件39向外方突出,在该连结臂部95a的末端部连结所述内侧线缆93。由此,当所述线缆30与配设于前部侧门D的门内手柄21上的所述按钮29的操作相应地被牵引时,所述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绕第10支轴96的轴线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再次参照图8~图10,在所述收容壳体36的所述壳体主体38上,经由与第10支轴96同轴的第11支轴98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该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与所述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联动、连结并与所述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一起转动,在该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上一体地设有:经由连结销102而连结于上下延伸的联动连杆101的下端部的连结臂部97a;以及向该连结臂部97a的相反侧延伸的被检测臂部97b。
在所述连结臂部97a以及所述联动连杆101的下端部之间设有扭簧103,所述联动连杆101被绕所述连结销102的轴线向图8~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施力,所述扭簧103的转动施力方向上的所述联动连杆101的转动端因抵接于第1锁定杆84而被限制。另外,在所述联动连杆101从最下限位置向上方移动了规定的行程时第1锁定杆84与该联动连杆101的中间部联动、连结,在所述联动连杆101进一步向上方移动时,第1锁定杆84以及第2锁定杆86被向图8~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
另外,在所述开放连杆54、所述释放连杆55以及第1解除杆56的上方,第2解除杆100经由第12支轴9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38。该第2解除杆100一体具有:从所述导向壁60侧与第1解除杆56的卡止板部64对置的按压臂部100a;以及位于所述联动连杆101的上方的连结臂部100b,连结臂部100b的末端部以及所述开放连杆5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之间经由解除连杆104而连结。而且当所述联动连杆101向上方被顶起时,所述联动连杆101的上端抵接于第2解除杆100的连结臂部100b的末端部并顶起该连结臂部100b,通过由所述按压臂部100a按压所述卡止板部64,从而第1解除杆56成为倾斜的姿态,而且所述开放连杆54被向上方拉起。
另外,在所述闩锁机构22安装有一对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该一对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用于在检测出配设于前部侧门D的门内手柄21的所述按钮29被操作时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
两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对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的被检测臂部97b进行检测,该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与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联动、连结,并与该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一起转动,机械性操作力输入杆95连结于通过按下所述门内手柄21的按钮29而被牵引的线缆30,一个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配置于这样的位置:当通过按下所述按钮29而使所述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转动时,被所述被检测臂部97b按压;另一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9配置于这样的位置:当所述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转动时,不被所述被检测臂部97b按压,而在所述按钮29的非操作状态下,当所述闩锁解除用工作杆97不转动时,被所述被检测臂部97b按压。即在一个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处于接通状态、另一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9处于断开状态的状态下,车辆驾驶员能够确认到所述按钮29被进行了按压操作以解除闩锁状态。
另外,在使用了单一的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的情况下,例如会产生因系统故障导致该开关被方便地接通从而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非意愿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但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2个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来进行冗余化,能够避免产生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非意愿地进行动作的情况。
另外,在所述壳体主体38上,在所述蜗轮69的周围在隔开间隔的位置上安装有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以及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该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以及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根据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而与所述蜗轮69一起检测所述凸轮71的转动位置。而且,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用于确定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初始位置,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棘轮41处于棘轮卡合位置。另外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以下述方式配置:当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而使所述棘轮41移动至棘轮解除位置时,为了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继续至通过所述非闩锁开关49检测出非闩锁状态,该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检测与所述棘轮41的棘轮解除位置对应的所述凸轮71的规定的转动位置。
图11中,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通过闩锁控制单元122来控制,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的动作通过集中控制单元123来控制,闩锁控制单元122以及集中控制单元123经由CAN-H线126以及CAN-L线127而与智能控制单元124连接。
另外在门外手柄19内,内置有用于在与车辆使用者所携带的携带器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的LF天线128,并且配设有:通过握持门外手柄19的规定的位置而成为接通状态的2个解锁开关129、130;以及通过与门外手柄19的其他的规定的位置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的锁定开关131,在附设于所述外手柄19的所述圆筒锁20上设有钥匙开关132,该钥匙开关132检测将该圆筒锁20操作到了锁定侧以及解锁侧中的哪一侧。
来自配设于所述闩锁机构22的壳体35内的非闩锁开关49、全闩锁开关50、棘轮开关51、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以及解锁开关129的接通/断开信号被输入到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
另外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124上,连接有所述LF天线128,并且,来自配设于所述闩锁机构22的壳体35内的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9、以及设置于所述门外手柄19的解锁开关130和锁定开关131的接通/断开信号被输入所述智能控制单元124。
以下信号被分别输入所述集中控制单元123:表示配设于所述闩锁机构22的壳体35内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了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中的哪个状态的信号;表示设置于所述门内手柄21的锁定/解锁切换用开关26被操作到了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中的哪个状态的信号;以及表示附设于所述圆筒锁20的所述钥匙开关132被操作到锁定侧以及解锁侧中的哪一侧的信号。
而且,当前部侧门D紧闭并成为锁定状态时,当车辆使用者握持门外手柄19从而所述解锁开关129、130成为接通状态时,在车辆使用者所携带的携带器以及所述LF天线128之间进行基于无线的ID信号的发送接收,当通过该ID信号确认了是正当的车辆使用者时,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进行动作而成为解锁状态,并且,在该解锁状态下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从而闩锁状态被解除。
另外,在外手柄19上设置2个解锁开关129、130是为了与在所述闩锁机构22配设2个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同样的目的即实现冗余化,在使用单一的解锁开关的情况下,例如会产生因系统故障而导致该开关被方便地接通从而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非意愿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但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2个解锁开关129、130,能够避免产生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非意愿地进行动作的情况。
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至少根据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的输出来对作为电气显示单元的1个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进行控制,所述电气显示单元通过通电而显示所述闩锁机构22处于解锁状态,来自电池136的电力被供给至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来自电池136的电力经由该闩锁控制单元122还被供给至所述智能控制单元124。
所述发光二极管135以在所述前部侧门D的紧闭状态下能够从车外看到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侧,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135配设于所述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中的、窗138的下缘部。
另外在图1中,在配置于所述车厢17内的前部的仪表板139上配设有发动机开关137,该发动机开关137为通过落座于所述驾驶席18的驾驶员的按压操作而对电源断开状态和电源接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在所述电源断开状态下,切断了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在所述电源接通状态下,能够实现对所述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而且,发动机开关137能够切换下述状态:能够实现对搭载于车辆的附件的通电并且对发动机的点火线圈进行通电的状态;能够实现对所述附件的通电但切断对所述点火线圈的通电的状态;以及切断对所述附件以及所述点火线圈的通电的状态,如图11所示,该发动机开关137设置成介于所述电池136以及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之间。
而且,当发动机开关137处于能够实现对所述附件的通电并且对所述发动机的点火线圈通电的开关方式时,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的点火端子与所述电池136导通;当所述发动机开关137处于能够实现对所述附件的通电但切断对所述发动机的点火线圈的通电的开关方式时,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的附件端子对所述电池136通电,闩锁控制单元122将所述点火端子以及所述附件端子的任意1个与所述电池136导通的状态判断为电源接通状态,将所述点火端子以及所述附件端子都与所述电池136切断的状态判断为电源断开状态。
而且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所述电源断开状态下,在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了从所述锁定状态被切换为解锁状态的切换时刻,开始对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使该发光二极管135点亮,然后从该切换时刻起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例如1分钟后切断对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而在处于所述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即使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后仍持续对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状态。
使用图12~图15对这样的闩锁控制单元122对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控制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2所示,当处于电源断开时,与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向解锁侧进行动作相应地,随着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在时刻t1检测到从锁定状态切换到了解锁状态,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点亮,在从该点亮时起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T1例如1分钟后的时刻t2,切断对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发光二极管135熄灭。
另外如图13所示,当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与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向解锁侧进行动作相应地,随着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在时刻t3检测到从锁定状态切换到了解锁状态,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点亮,在从该点亮时起经过了第1规定的时间T1的时刻t4以后,当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继续对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发光二极管135保持点亮。
另外如图14所示,当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且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了解锁状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135保持点亮,但随着在该状态下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向锁定侧进行动作,与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在时刻t5检测到从解锁状态切换至了锁定状态相应地,切断对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发光二极管135熄灭。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当处于电源接通状态且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解锁状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135保持点亮,但若在该状态下成为电源断开状态,则在从成为该断开状态的时刻t6起经过了第1规定的时间T1的时刻t7切断对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发光二极管135熄灭。
另外,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使所述棘轮41从所述棘轮卡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的方式开始动作后,当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检测到了与所述棘轮41的棘轮解除位置对应的所述凸轮71的规定的转动位置时停止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从该停止起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例如5秒后,以将所述棘轮41转动驱动至所述棘轮卡合位置的方式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
参照图16对这样的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在所述棘轮41与所述前部侧门D完全紧闭时的所述闩锁40卡合的全闩锁状态下,当在所述全闩锁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的时刻t8由所述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检测到车辆驾驶员的闩锁解除意志时,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将所述棘轮41转动驱动至棘轮解除位置侧的方式进行动作,通过与该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相应的棘轮41的转动,闩锁状态被解除,被向开门方向施力的闩锁40略微转动,从而全闩锁开关50在时刻t9成为断开状态,随着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在此后的时刻t10成为接通状态,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停止,棘轮41被保持于棘轮解除位置。
而且,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停止后,在经过了第2规定的时间T2例如5秒的时刻t11,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对所述棘轮41向棘轮卡合位置侧转动驱动的方式开始动作,伴随着该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在时刻t12,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断开,之后,在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从断开状态经由短时间的接通状态而成为断开状态的时刻t13,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停止。
而且,用于将所述棘轮41从棘轮卡合位置转动驱动至棘轮解除位置的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时间T3例如为0.07秒,而用于将所述棘轮41从棘轮解除位置转动驱动至棘轮卡合位置的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时间T4例如为0.12秒,T3<T4。这是因为进行了这样的设定:从棘轮卡合位置转动驱动至棘轮解除位置时的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与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接通而相应地被停止,而将所述棘轮41从棘轮解除位置转动驱动至棘轮卡合位置时的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则与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从断开状态经由短时间的接通状态而成为断开状态相应地被停止,是为了防止当将所述棘轮41保持于棘轮卡合位置时所述初始位置用凸轮开关120一直处于接通状态而造成的电力浪费。
另外,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使所述棘轮41从所述棘轮卡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的方式开始了动作后,在从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检测到所述棘轮41处于所述棘轮解除位置而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停止起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T2前,如图16的虚线所示通过所述非闩锁开关49而检测到所述前部侧门D从紧闭位置转动向了开放侧时,即使处于第2规定的时间T2的经过中途,也立即以将所述棘轮41转动驱动至所述棘轮卡合位置侧的方式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进行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设置于前部侧门D的闩锁机构22设置有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以及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所述锁定/解锁切换用电动马达23发挥对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动力,在所述解锁状态下,能够解除所述闩锁机构22的闩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所述闩锁状态,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对闩锁机构22处于所述解锁状态以及所述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进行检测,发光二极管135通过通电而显示所述闩锁机构22处于解锁状态,该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至少根据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的输出而由闩锁控制单元122进行控制,该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切断了对通过通电而起效的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对于在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切换时刻开始了通电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在从所述切换时刻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T1后进行切断,而处于能够实现对所述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所述锁定/解锁检测开关117检测到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则即使在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T1后仍持续对所述发光二极管135的通电状态,因此能够避免下述情况:从发光二极管135的点亮时起经过第1规定的时间T1后,不清楚前部侧门D处于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尽管前部侧门D处于解锁状态却误认为是锁定状态,从而能够防止非意愿地开放前部侧门D。
另外电气显示单元由1个发光二极管135构成,因此,能够减少电力消耗量并能够容易地确保电气显示单元的配置空间。而且由于发光二极管135以在所述前部侧门D的紧闭状态下能够从车外看到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侧,因此通过能够从车外看到发光二极管135,即使从车外也能够容易地确认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
另外对于随着将前部侧门D转动到紧闭侧而能够与车体侧的撞针33卡合的闩锁40,处于棘轮卡合位置的棘轮41能够以前部侧门D的完全紧闭状态以及半门状态进行卡合,对该棘轮41在所述卡合位置和解除与所述闩锁40的卡合的棘轮解除位置之间进行转动驱动的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通过闩锁控制单元122而被控制成:在所述棘轮41与所述前部侧门D完全紧闭时的所述闩锁40卡合的全闩锁状态下,与闩锁解除意志检测开关118、119检测到车辆驾驶员的闩锁解除意志相应地,使所述棘轮41从所述棘轮卡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棘轮解除位置,而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使所述棘轮41从所述棘轮卡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的方式开始工作后,在从所述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检测到所述棘轮41处于所述棘轮解除位置而停止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起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T2后,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将所述棘轮41转动驱动至所述棘轮卡合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即使在闩锁机构22的解锁状态下误操作门内手柄22的按钮29,也能够在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T2后使棘轮41与闩锁40卡合而使前部侧门D成为半门状态,能够极力防止产生前部侧门D非意愿地打开的情况。
而且所述闩锁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从棘轮解除位置用凸轮开关121检测到所述棘轮41处于所述棘轮解除位置而停止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的动作起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T2前,非闩锁开关49检测到了所述前部侧门D向开放侧的转动时,立即使所述闩锁解除用电动马达24以将所述棘轮41转动驱动至所述棘轮卡合位置侧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在解除闩锁状态并打开了前部侧门D后,当在经过第2规定的时间T2前关闭了前部侧门D时(进行了提前关闭时),棘轮41处于棘轮解除位置而无法将前部侧门D保持为关闭状态,但即使将前部侧门D提前关闭,也能够以使棘轮41与闩锁40卡合的方式保持前部侧门D的关闭状态。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其要旨而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135配设于前部侧门D的内表面中的窗138的下缘部,但也可以将其配设于设置于锁定/解锁切换用开关26的中央部,该锁定/解锁切换用开关26设置于门内手柄21。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其具有:电气致动器(23),其发挥对解锁状态以及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动力,在所述解锁状态下,能够解除设置于门(D)的闩锁机构(22)的闩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所述闩锁状态;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其对所述闩锁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以及所述锁定状态中的哪个状态进行检测;电气显示单元(135),其通过通电而显示所述闩锁机构(22)处于解锁状态;以及通电控制单元(122),其至少根据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的输出来控制对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的通电,该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车辆搭载设备通过通电而起效,所述通电控制单元(122)构成为:在切断了对所述车辆搭载设备的通电的电源断开状态下,在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检测到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切换时刻开始对所述电气显示单元(135)通电,对于所述电气显示单元(135)的通电,在从所述切换时刻起经过规定的时间(T1)后将其切断,而当处于能够对所述车辆搭载设备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时,只要所述锁定状态检测单元(117)检测到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则即使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T1)后仍继续所述电气显示单元(135)的通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显示单元由1个发光二极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显示单元(135)以在所述门(D)的紧闭状态下能够从车外看到的方式配设于所述门(D)的内表面侧。
CN201380047488.7A 2012-09-13 2013-08-15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619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1977A JP5734253B2 (ja) 2012-09-13 2012-09-13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表示通電制御装置
JPJP2012-201977 2012-09-13
PCT/JP2013/071962 WO2014041957A1 (ja) 2012-09-13 2013-08-15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表示通電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9939A CN104619939A (zh) 2015-05-13
CN104619939B true CN104619939B (zh) 2016-09-07

Family

ID=5027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488.7A Active CN104619939B (zh) 2012-09-13 2013-08-15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7012B2 (zh)
EP (1) EP2902570B1 (zh)
JP (1) JP5734253B2 (zh)
CN (1) CN104619939B (zh)
WO (1) WO2014041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4472B1 (fr) * 2013-12-10 2017-10-06 Inteva Products Llc Ensemble et systeme de verrouillage de portiere
DE102014100927A1 (de) * 2014-01-28 2015-07-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Türkontaktschalter einer Fahrer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972919B2 (ja) * 2014-02-04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装置
CN108291408B (zh) * 2015-11-26 2020-03-20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门锁装置
CN107687292B (zh) * 2016-08-03 2020-10-27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11078685B2 (en) * 2018-12-28 2021-08-0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Vehicular lock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9007271A1 (de) * 2019-10-18 2021-04-22 Daimler A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22123428A (ja) * 2021-02-12 2022-08-2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099A (zh) * 2004-04-20 2005-01-12 胡建平 显示器限时使用控制器
CN1605700A (zh) * 2003-10-10 2005-04-13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车辆构件状态信息的系统
JP2006103640A (ja) * 2004-10-08 2006-04-20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014241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检验锁门状态的遥控系统及方法
JP2011171222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4766A (en) * 1963-11-15 1966-02-15 O'brien Eugene Time operated and/or remote controloperate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US3309664A (en) * 1964-05-28 1967-03-14 Walter E Deutsch Vehicle automatic door lock and indicator device
US3877266A (en) * 1974-03-28 1975-04-15 Ellock International Inc Two-key locking system
US4203039A (en) * 1978-08-17 1980-05-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sliding door power door lock mechanism actuating device control system
DE3205167A1 (de) * 1982-02-13 1983-08-25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Zentralverriegelungsanlage
DE3205166A1 (de) * 1982-02-13 1983-08-25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Zentralverriegelungsanlage
US4537049A (en) * 1983-03-21 1985-08-27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Control circuit for locking mechanism of vehicle door
DE3425108C1 (de) * 1984-07-07 1985-10-24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uer Schloesser der Hintertuer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S61191776A (ja) * 1985-02-20 1986-08-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ロツク状態表示装置
JPH01163668U (zh) 1988-04-30 1989-11-15
JP2770489B2 (ja) 1989-10-25 1998-07-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ロック状況表示装置
DE19530724A1 (de) * 1995-08-18 1997-02-20 Kiekert Ag Steuer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Mehrfunktionstaste einer Fernbedienungseinrichtung
JPH09104290A (ja) * 1995-10-13 1997-04-22 Yazaki Corp ルームランプ制御装置
DE69831398T2 (de) 1997-02-04 2006-06-14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Kraftfahrzeug-türschliesssystem mit getrennten motorangetriebenen türinnen- und türaussenverriegelungsvorrichtungen
DE19830873A1 (de) * 1998-07-10 2000-01-13 Mannesmann Vdo Ag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der Innenraumbeleuchtung von Fahrzeugen
US6225768B1 (en) * 1998-08-12 2001-05-01 The Cookson Company Automatic door safety system with multiple safety modes
JP4196468B2 (ja) * 1999-02-25 2008-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機能付き操作スイッチ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装置
JP3831191B2 (ja) * 2000-10-13 2006-10-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装置及びエンジン始動方法
DE20105791U1 (de) * 2001-04-03 2002-08-14 Mekra Lang Gmbh & Co Kg Spiegelanordn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3975740B2 (ja) 2001-12-14 2007-09-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制御装置
US7052073B2 (en) * 2003-04-07 2006-05-30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 apparatus
JP3861876B2 (ja) * 2003-12-22 2006-12-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とその方法
US7574826B2 (en) * 2004-05-13 2009-08-18 Evans Rob J Emergency door opening actuator
US7591102B1 (en) * 2004-10-12 2009-09-22 Rob Evans Emergency door opening actuator
CN1973105B (zh) * 2004-06-23 2010-12-0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把手
US20080054649A1 (en) * 2004-09-02 200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Keyless Entry Device with th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Vehicle Door or Building Door Carrying the Keyless Entry Device
JP4428186B2 (ja) * 2004-10-12 2010-03-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始動補助システム
JP3875706B2 (ja) * 2004-11-12 2007-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システム
US7382063B2 (en) * 2005-05-24 2008-06-03 Wayne-Dalton Corp. Uninterruptible power source for a barrier operator and related methods
JP4329945B2 (ja) * 2007-05-10 2009-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システム
JP5196434B2 (ja) * 2008-10-16 2013-05-15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認証装置
JP2011017122A (ja) * 2009-07-07 2011-01-2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JP5292366B2 (ja) * 2010-08-02 2013-09-18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353863B2 (ja) * 2010-11-10 2013-11-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制御装置
JP5795565B2 (ja) * 2012-09-13 2015-10-14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DE102013002117A1 (de) * 2013-02-08 2014-08-14 Werma Holding Gmbh + Co. Kg Betriebszustandswarnvorrichtung
JP6069763B2 (ja) * 2013-04-2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EP3245362B1 (en) * 2015-01-16 2023-04-26 Accuride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mechanical latching/locking with integrated touch/push activ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700A (zh) * 2003-10-10 2005-04-13 法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车辆构件状态信息的系统
CN1564099A (zh) * 2004-04-20 2005-01-12 胡建平 显示器限时使用控制器
JP2006103640A (ja) * 2004-10-08 2006-04-20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014241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可检验锁门状态的遥控系统及方法
JP2011171222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2570A4 (en) 2016-06-08
US20150233145A1 (en) 2015-08-20
EP2902570A1 (en) 2015-08-05
EP2902570B1 (en) 2017-10-04
JP5734253B2 (ja) 2015-06-17
US10107012B2 (en) 2018-10-23
CN104619939A (zh) 2015-05-13
WO2014041957A1 (ja) 2014-03-20
JP2014055477A (ja)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9939B (zh) 车辆的门锁显示通电控制装置
CN105209703B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CN104619940B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CN102597392B (zh) 带有机械复位机构的把手设备
CN102482897B (zh) 车门锁定装置
US4802350A (en) Assembly of a door latch and anti-theft and anti-attack deactivating device for said latch, and latch which is part of said assembly
US6982632B2 (en) Vehicle engine starting apparatus
JP2013525180A (ja) 航空機ストゥエッジビン用の電動ラッチ
KR20160137922A (ko) 차량 도어용 손잡이 어셈블리
JP5812186B2 (ja) 電動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と携帯リモコンキー
CN105696896A (zh) 电动车窗控制设备和系统
CN104471166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CN103228856A (zh) 用于开门的系统,特别是用于家用器具门的系统
CN104428477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CN109424275A (zh) 电动自行车的加锁系统及开锁方法
JP2010053551A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ロック装置
JP2000087608A (ja) 自転車用錠装置
JP6147046B2 (ja) 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JP6272981B2 (ja) 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KR20210015301A (ko) 글로브박스의 조명장치
JP2000087605A (ja) 自転車用錠装置
JPH01136842A (ja) サイドドアの照明装置
JPH10184139A (ja) 車両用自動扉のドアロック解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