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8554A - 马达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马达致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78554A CN104578554A CN201410545180.1A CN201410545180A CN104578554A CN 104578554 A CN104578554 A CN 104578554A CN 201410545180 A CN201410545180 A CN 201410545180A CN 104578554 A CN104578554 A CN 1045785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housing
- support portion
- elastic component
- suppor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马达致动器包括:马达,其包括外壳部和被支撑部,外壳部内部设置有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被支撑部分别设置在外壳部的两个轴向端部;连接到马达的电源端子;内部容纳马达并包括支撑部的壳体;装配在每个支撑部与被支撑部之间的弹性构件;以及绝缘构件,其放置在外壳部与电源端子之间,夹在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弹性构件之间,并在朝向与弹性构件接触的部位的径向外侧以及外壳部的外周部分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孔。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0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16645和2014年8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72008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致动器。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No.2013-90502描述了一种马达致动器,其用来打开和关闭构成汽车空调器的一部分的空气管道开关门。马达致动器配置为包括构成马达致动器外壳的壳体、以及由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部(盖子侧的支撑板和壳体侧的支撑板)支撑的马达。弹性构件(O形环)装配在马达与支撑部之间,以使马达被壳体支撑成浮置状态。
JP-A No.2013-90502中所描述的配置从防止马达的振动传递到壳体来看是有用的技术,但在将绝缘板设置在马达与弹性构件之间以确保马达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绝缘性能的配置中,能想见的是,由于绝缘板挠曲,输入到弹性构件的反作用力可能引起弹性构件从壳体的支撑部脱离。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致动器,其能够防止设置在马达与壳体之间的弹性构件从特定位置脱离,同时确保马达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绝缘性能。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包括:马达,其包括外壳部和被支撑部,外壳部内部设置有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被支撑部分别设置在外壳部的两个轴向端部处;连接到马达的电源端子;壳体,其内部容纳马达并包括支撑被支撑部的支撑部;弹性构件,其装配在每个支撑部与被支撑部之间,并防止马达的振动传递到壳体;以及绝缘构件,其放置在外壳部与电源端子之间,夹在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弹性构件之间,并在朝向与弹性构件接触的部位的径向外侧以及外壳部的外周部分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孔。
根据第一方面的马达致动器,经由电源端子向马达通电,使旋转轴旋转。即,马达致动器致动。在马达致动器中,每个弹性构件装配在马达的被支撑部与壳体的支撑部之间,即,马达被壳体支撑成浮置状态。因此,防止了马达的振动传递到壳体,实现了马达致动器的振动减小和噪声降低。
马达致动器在马达的外壳部与电源端子之间设置有绝缘构件,由此确保马达的外壳部与电源端子之间的绝缘性能。绝缘构件夹在马达的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弹性构件之间。因此,绝缘构件试图恢复其原始形状的弹性恢复力从绝缘构件输入到弹性构件,所以可以想象,弹性构件可能从马达的被支撑部与壳体的支撑部之间脱离。但是,在马达致动器中,由于在绝缘构件中在上述位置处形成切孔,该弹性恢复力减弱。因此,可防止弹性构件从马达的被支撑部与壳体的支撑部之间脱离。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马达致动器是第一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其中,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切孔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或弯折成朝支撑部一侧突出的形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马达致动器是第一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其中:当沿轴向方向看时,被支撑部的边缘部以圆形形状形成;弹性构件由O形环构成,O形环放置在被支撑部的径向外侧处,并且当沿轴向方向看时,以环形形状形成;并且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切孔的径向外侧边缘部和径向内侧边缘部分别以圆弧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形成在绝缘构件处的切孔的径向外侧边缘部和径向内侧边缘部分别以圆弧形状形成。因此,从绝缘构件输入到O形环的弹性恢复力的载荷分布可沿O形环的周向更均匀。因此,可更好地防止弹性构件从马达的被支撑部与壳体的支撑部之间脱离。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包括:马达,其包括外壳部和被支撑部,外壳部内部设置有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被支撑部分别设置在外壳部的两个轴向端部处;连接到马达的电源端子;壳体,其内部容纳马达并包括支撑被支撑部的支撑部;弹性构件,其装配在每个支撑部与被支撑部之间,并防止马达的振动传递到壳体;以及绝缘构件,其放置在外壳部与电源端子之间,夹在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弹性构件之间,其中,壳体配置有分体式结构,所述分体式结构通过将第一壳体附接到第二壳体构成,支撑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并且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构成退避部,具有比外壳部的外周部分更靠向径向内侧的边缘部。
根据第四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如上述配置的退避部设置在绝缘构件处。因此,当将绝缘构件夹在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弹性构件之间时,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不可能在外壳部的轴向端部处突出。因此,在马达的被支撑部被第二壳体的支撑部支撑的状态下,当第一壳体附接到第二壳体时,可防止第一壳体的支撑部卡绊在绝缘构件上。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马达致动器是第三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其中,退避部的沿马达的轴向方向看的尺寸设定得比设置在第一壳体处的支撑部的沿马达的轴向方向看的尺寸大。
根据第五方面的马达致动器,由于退避部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处的支撑部的尺寸以上述方式设定,当第一壳体附接到第二壳体时,可进一步防止第一壳体的支撑部卡绊在绝缘构件上。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马达致动器是第三方面的马达致动器,其中,退避部设置在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以及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第二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
根据第六方面的马达致动器,由于将退避部设置到绝缘构件的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当将绝缘构件组装到马达时可放宽绝缘构件的方向限制。因此,在绝缘构件组装到马达的过程中,可获得良好的操作容易性。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包括马达、反转齿轮和主传动齿轮的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容纳在下壳体中的马达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沿轴向方向看时绝缘板的前视图;
图5是示出容纳在下壳体中的马达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上壳体到下壳体的附接过程的侧视图,其中马达的被支撑部处于被下壳体的支撑部支撑的状态;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对比实例中上壳体到下壳体的附接过程的侧视图,其中马达的被支撑部处于被下壳体的支撑部支撑的状态;以及
图8是沿轴向方向看时根据修改实例的绝缘板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致动器。注意,在附图中,箭头Z方向、箭头R方向和箭头C方向分别适当地表示马达的轴向、径向和周向。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特别指示,提及的轴向、径向和周向仅指马达的轴向、径向和周向。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致动器10包括构成马达致动器10的外壳的壳体12、放置在壳体12内的马达14、以特定的齿轮比一起降低马达14转数的初级齿轮16、反转齿轮18和主传动齿轮20、以及为马达14供电的电源端子22。绝缘板24设置在马达14与电源端子22之间,并作为绝缘构件,这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重要部分。
壳体12配置为包括作为第一壳体的上壳体28以及作为第二壳体的下壳体26,如下所述,它们可沿主传动齿轮20的轴向分离。下壳体26以朝上壳体28侧开口的有底的箱状形成,并包括沿马达14的轴向延伸的底壁26A和从底壁26A的外周边缘朝上壳体28侧弯曲延伸的侧壁26B。底壁26A形成有插入孔26C,设置在主传动齿轮20轴向中心部分处的输出轴50插入通过插入孔26C。支撑马达14的下文将详述的被支撑部38A、40B的一对支撑部A1、A2以及轴向支撑初级齿轮16和反转齿轮18的圆柱形轴支承部26D、26E从底壁26A向上凸伸出。侧壁26B设置有连接部26F,外部连接器连接到连接部26F。
上壳体28以朝下壳体26侧开口的有底的箱状形成,并包括分别对应于下壳体26的底壁26A和侧壁26B的顶壁28A和侧壁28B。顶壁28A和侧壁28B设置有分别对应于设置在下壳体26处的支撑部A1、A2和连接部26F的一对支撑部B1、B2和连接部28C。此外,顶壁28A设置有轴支承部28D,轴支承部28D支撑设置在主传动齿轮20轴向中心部分处的输出轴50的一个端部。
马达14配置为包括转子32和围绕转子32的外壳部34,转子32能够与旋转轴30一体旋转。具体地,马达14的外壳部34包括外壳36和端板38、40,外壳36以管状形成并构成外周部分,端板38、40封闭外壳36的两个端部。外壳36使用磁性材料形成,并且附图中未示出的分段磁体固定到外壳36的内周面。注意,外壳36和分段磁体构成马达14的定子。被支撑部38A设置为在位于轴向一侧的端板38的轴向中心部分处朝轴向一侧凸伸出。被支撑部38A形成有插入孔38B,旋转轴30插入通过插入孔38B。插入通过插入孔38B的旋转轴30朝轴向一侧凸伸出,并且蜗杆44通过轴环42固定到旋转轴30的突出方向前端侧。
设置在轴向另一侧处的端板40配置为包括以环形形成的基壁部40A和设置在基壁部40A的中心部分处的被支撑部40B。被支撑部40B相对于基壁部40A朝轴向另一侧凸伸出,并且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形成有圆形径向外侧边缘部。旋转轴30的轴向另一侧上的端部轴向支撑在被支撑部40B的中心部分处。在以端板40封闭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上的端部的状态下,上述端板40的基壁部40A比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更靠向轴向一侧放置。端板40的被支撑部40B比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更朝轴向另一侧突出。
连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电刷的一对端子46设置在端板40的基壁部40A处。端子46相对于基壁部40A朝轴向另一侧突出。
O形环48附接到上述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的外周侧,当沿轴向方向看时,O形环48各自以环形形成,并用作弹性构件。在O形环48附接到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的状态下,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被分别设置在下壳体26和上壳体28处的支撑部A1、A2和支撑部B1、B2支撑。即,O形环48装配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与壳体12的支撑部A1、A2、B1、B2之间,以使马达14被壳体12支撑成浮置状态。
上述马达14的旋转轴30的旋转通过蜗杆44、初级齿轮16、反转齿轮18和主传动齿轮20传递到输出轴50。
初级齿轮16包括第一齿轮16A和第二齿轮16B,第一齿轮16A与固定到马达14旋转轴30的蜗杆44啮合,第二齿轮16B与第一齿轮16A同轴放置并能够与第一齿轮16A一体旋转。初级齿轮16被设置在下壳体26处的轴支承部26D轴向支撑。注意,第二齿轮16B配置有比第一齿轮16A小的直径。
反转齿轮18包括第一齿轮18A和第二齿轮18B,第一齿轮18A与初级齿轮16的第二齿轮16B啮合,第二齿轮18B与第一齿轮18A同轴放置并能够与第一齿轮18A一体旋转。反转齿轮18被设置在下壳体26处的轴支承部26E轴向支撑。注意,第二齿轮18B配置有比第一齿轮18A小的直径。
主传动齿轮20与反转齿轮18的第二齿轮18B啮合,并且主传动齿轮20的轴向中心部分通过嵌入成型、压力装配等固定到输出轴50。注意,垫圈51插在输出轴50上。
电源端子22配置为包括连接部22A和被连接部22B,连接部22A连接到马达14的端子46,被连接部22B连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连接器的端子。电源端子22支撑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支撑构件52上。支撑构件52固定到下壳体26,由此将电源端子22固定到下壳体26。
以下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绝缘板24。
如图2所示,绝缘板24以圆板形状形成,放置在马达14的外壳36和端板40与电源端子22之间。绝缘板24使用绝缘材料形成,由此使马达14的外壳36和端板40与电源端子22绝缘。
如图4和图5所示,绝缘板24最大直径位置处的外径D1基本是与外壳36的外径相同的外径。D形切除部24A配置在绝缘板24的外周部分处,D形切除部24A用作退避部,并设定有比绝缘板24的外径D1小的外径。
D形切除部24A设置在绝缘板24的支撑部B2侧上的部位和支撑部A2侧上的部位。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以直线形状形成,并且在马达14被下壳体26和上壳体28的支撑部A1、A2、B1、B2支撑的状态下,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与支撑部A2、B2的延伸方向正交。
除了在其两端E1处之外,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比壳体36更靠径向内侧。注意,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D形切除部24E形成在沿周向相对于D形切除部24A移置90°的位置处,并且D形切除部24E的边缘部F比壳体36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此外,D形切除部24A的宽度W1(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的长度W1)设定为比支撑部B2的宽度W2(沿与支撑部B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2)宽。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支撑部B2的两个端部G定位为比D形切除部24A的两个端部E1更朝向内侧的状态下,即,在从D形切除部24A的一侧端部E1到支撑部B2的一端G保持距离X1(沿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的延伸方向的距离)的状态下,上壳体28附接到支撑马达14的下壳体26。此外,在附接有绝缘板24的马达14被下壳体26支撑的状态下,D形切除部24A的两个端部E1定位为比电源端子22的连接部22A的基端侧更靠向马达14的中心部分侧。即,从D形切除部24A的一侧端部E1到相应连接部22A的基端侧的距离(沿D形切除部24A的边缘部E的延伸方向的距离)设定为X2。因此,在连接部22A与外壳36之间不存在绝缘性能下降。
圆形开口24B形成在绝缘板24的中心处。开口24B的内径D2设定为比设置在端板40处的被支撑部40B(见图1)的外径稍大。如图2所示,设置在端板40处的被支撑部40B插入穿过绝缘板24的开口24B,并且O形环48附接到端板40的被支撑部40B,由此防止绝缘板24从马达14脱离。即,实现绝缘板24到马达14的临时组装状态。
如图4所示,在绝缘板24上朝向开口24B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处形成有一对插入孔24C,马达14的端子46(见图3)插入通过一对插入孔24C。一对插入孔24C放置为跨开口24B彼此相对。即,一对插入孔24C绕周向等间隔放置(以180°的间隔放置)。
如图2所示,在绝缘板24上朝向接触O形环48的部位的径向外侧以及外壳36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切孔24D。如图4所示,切孔24D形成为沿马达14的周向延伸的狭长孔。切孔24D的径向外侧边缘部C1和径向内侧边缘部C2分别形成绕绝缘板24的中心(开口24B的中心)的圆弧形状。此外,切孔24D的相应径向外侧边缘部C1与切孔24D的径向内侧边缘部C2之间的径向距离W,即切孔24D的宽度W,沿周向基本相同。上述一对切孔24D放置为跨开口24B彼此相对,并且放置在相对于插入孔24C沿周向偏置90°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在马达致动器10的组装过程中,设置在端板40处的被支撑部40B首先插入穿过绝缘板24的开口24B,并且一个O形环48附接到端板40的被支撑部40B。此外,如图1所示,另一O形环48附接到端板38的被支撑部38A。
接下来,如图1和图3所示,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分别被设置在壳体12处的支撑部A1、B1和支撑部A2、B2支撑。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被设置在壳体12处的支撑部A1、B1和支撑部A2、B2支撑的状态下,绝缘板24夹在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与O形环48之间。即,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被设置在壳体12处的支撑部A1、B1和支撑部A2、B2支撑的状态下,绝缘板24挠曲。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马达致动器10中,通过经由电源端子22向马达14通电,使旋转轴30旋转。旋转轴30的旋转通过蜗杆44、初级齿轮16、反转齿轮18和主传动齿轮20传递到输出轴50。即,马达致动器10致动。
此外,在马达致动器10中,O形环48装配在设置于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与壳体的支撑部(设置在下壳体26处的支撑部A1、A2和设置在上壳体28处的支撑部B1、B2)之间。因此,防止马达14的振动传递到壳体12,能够减小马达致动器10中的振动和噪声。
在马达致动器10中,由于在马达14的外壳部(外壳36和端板40)与电源端子22之间设置了绝缘板24,确保马达的外壳部(外壳36和端板40)与电源端子22之间的绝缘性能。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夹在马达14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与O形环48之间,绝缘板24挠曲。因此,绝缘板24试图恢复其原始形状的弹性恢复力从绝缘板24输入到O形环48,所以可以想象,O形环48可能从马达14的被支撑部40B与壳体12的支撑部A2、B2之间脱离。但是,在马达致动器10中,由于在绝缘板24中在上述位置处形成切孔24D,该弹性恢复力减弱。因此,防止O形环48从马达14的被支撑部40B与壳体12的支撑部A2、B2之间脱离。
此外,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在绝缘板24处形成的切孔24D的径向外侧边缘部C1和径向内侧边缘部C2以圆弧形状形成。因此,从绝缘板24输入到O形环48的弹性恢复力的载荷分布可沿O形环48的周向更均匀。因此,可更好地防止O形环48从马达14的被支撑部40B与壳体12的支撑部A2、B2之间脱离。
此外,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板24设置有如上述配置的D形切除部24A。因此,如图6所示,当绝缘板24夹在外壳36与O形环48之间时,绝缘板24在设置于上壳体28处的支撑部B2的一侧上的部位不可能在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处突出。因此,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被下壳体26的支撑部A1、A2支撑的状态下,当上壳体28附接到下壳体26时,可防止上壳体28的支撑部B2卡绊在绝缘板24上。
注意,如图7所示,在根据未设置有D形切除部24A的对比实例的绝缘板54中,当绝缘板54夹在外壳36与O形环48之间时,能想见的是,绝缘板54的径向外侧端部会在外壳3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36A处突出。在此情况下,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被下壳体26的支撑部A1、A2支撑的状态下,当上壳体28附接到下壳体26时,有些时候上壳体28的支撑部B2卡绊在绝缘板54上。当上壳体28附接到下壳体26时,这对操作的容易性是有害的。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设定D形切除部24A的宽度W1和设定设置在上壳体28处的支撑部B2的宽度W2,可进一步防止上壳体28附接到下壳体26时上壳体28的支撑部B2卡绊在绝缘板24上。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D形切除部24A设置在绝缘板24的上壳体28侧和下壳体26侧。因此,当绝缘板24附接到马达14时,可放宽对绝缘板24的方向的限制。即,这允许绝缘板24在绕周向旋转180°附接到马达14。因此,在绝缘板24组装到马达14的过程中,可获得良好的操作容易性。
注意,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给出环形O形环48分别装配在马达14的被支撑部38A、40B与壳体12的支撑部A1、A2、B1、B2之间的实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装配在马达的被支撑部与壳体的支撑部之间的弹性构件的形状可考虑马达的被支撑部的形状等而适当设定。此外,在绝缘板处形成的切孔的形状和尺寸可考虑从绝缘构件输入到弹性构件的载荷的分布等而适当设定。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给出了D形切除部24A设置在绝缘板24的上壳体28侧和下壳体26侧的实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配置为D形切除部24A仅形成在绝缘板24的上壳体28侧上。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给出了切除部24A的宽度W1设定得比设置在上壳体28处的支撑部B2的宽度W2宽的实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D形切除部24A的宽度W1和支撑部B2的宽度W2可以彼此相同。
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给出了切孔24D的径向外侧边缘部C1和径向内侧边缘部C2以圆弧形状形成的实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切孔24D的径向外侧边缘部C1和径向内侧边缘部C2可配置为弯折成朝支撑部A2、B2突出的形状。此外,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切孔边缘部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或弯折成朝支撑部A2、B2突出的形状。
已给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实施与上述那些明显不同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马达致动器,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外壳部和被支撑部,所述外壳部内部设置有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所述被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部的两个轴向端部处;
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连接到所述马达;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容纳所述马达,并且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所述被支撑部的支撑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装配在每个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被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弹性构件防止所述马达的振动传递到所述壳体;以及
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放置在所述外壳部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所述绝缘构件夹在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在朝向与所述弹性构件接触的部位的径向外侧以及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部分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中:
当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切孔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或弯折成朝所述支撑部一侧突出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中:
当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被支撑部的边缘部以圆形形状形成;
所述弹性构件由O形环构成,所述O形环放置在所述被支撑部的径向外侧处,并且当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O形环以环形形状形成;并且
当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切孔的径向外侧边缘部和径向内侧边缘部分别以圆弧形状形成。
4.一种马达致动器,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外壳部和被支撑部,所述外壳部内部设置有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转子,所述被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部的两个轴向端部处;
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连接到所述马达;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容纳所述马达,并且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所述被支撑部的支撑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装配在每个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被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弹性构件防止所述马达的振动传递到所述壳体;以及
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放置在所述外壳部与所述电源端子之间,并且所述绝缘构件夹在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部分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其中:
所述壳体配置有分体式结构,所述分体式结构通过将第一壳体附接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并且
所述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构成退避部,具有比所述外壳部的外周部分更靠向径向内侧的边缘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中:
所述退避部的沿所述马达的轴向方向看的尺寸设定得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部的沿所述马达的轴向方向看的尺寸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中:
退避部设置在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以及绝缘构件的处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支撑部一侧上的部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16645 | 2013-10-17 | ||
JP2013-216645 | 2013-10-17 | ||
JP2014172008A JP6417790B2 (ja) | 2013-10-17 | 2014-08-26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14-172008 | 2014-08-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78554A true CN104578554A (zh) | 2015-04-29 |
CN104578554B CN104578554B (zh) | 2018-09-25 |
Family
ID=5282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451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8554B (zh) | 2013-10-17 | 2014-10-15 | 马达致动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09193B2 (zh) |
JP (1) | JP6417790B2 (zh) |
CN (1) | CN10457855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2060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齿轮马达 |
WO2019200531A1 (zh) * | 2018-04-17 | 2019-10-24 |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防止马达共振变音机构 |
CN111384816A (zh) * | 2016-06-17 | 2020-07-07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04933B1 (en) | 2017-04-04 | 2022-08-02 |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 Electric actuator and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for drive apparatus |
US10890253B1 (en) | 2017-04-04 | 2021-01-12 |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 Electric actuator for drive apparatus |
JP1622553S (ja) * | 2018-02-27 | 2019-01-21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1622554S (ja) * | 2018-02-27 | 2019-01-21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
DE102018112900A1 (de) * | 2018-05-30 | 2019-12-05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
JP7461826B2 (ja) | 2020-08-04 | 2024-04-04 |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 ノック式筆記具 |
US11993972B2 (en) * | 2021-03-05 | 2024-05-28 | Albany Magneto Equipment, Inc. | Universal rotary actuator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3248A (zh) * | 1986-05-01 | 1987-11-11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小型电动机 |
JPH05252692A (ja) * | 1992-02-28 | 1993-09-28 | Asmo Co Ltd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US5394039A (en) * | 1993-01-19 | 1995-02-28 | Ryobi Outdoor Products Inc. | Electric motor mount having vibration damping |
CN102570723A (zh) * | 2010-12-28 | 2012-07-11 | 株式会社电装 | 驱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1015Y2 (zh) * | 1986-08-26 | 1992-07-27 | ||
JP3050791B2 (ja) * | 1996-02-02 | 2000-06-12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モータ出力軸の支持構造及びモータの支持構造 |
JP3332806B2 (ja) * | 1997-06-18 | 2002-10-0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振動式報知器に用いる板バネ、音響・振動併用式報知器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
JP4372959B2 (ja) * | 2000-04-11 | 2009-11-25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JP4610964B2 (ja) * | 2004-08-05 | 2011-01-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小型モータ |
JP4215695B2 (ja) * | 2004-08-26 | 2009-01-28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JP2006115670A (ja) * | 2004-10-18 | 2006-04-27 | Asmo Co Ltd |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JP5059651B2 (ja) * | 2008-02-25 | 2012-10-24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5042116B2 (ja) * | 2008-05-09 | 2012-10-03 |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5594876B2 (ja) * | 2010-06-23 | 2014-09-24 |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 モータ支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13090502A (ja) | 2011-10-20 | 2013-05-13 | Asmo Co Ltd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
2014
- 2014-08-26 JP JP2014172008A patent/JP64177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0-02 US US14/504,437 patent/US95091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15 CN CN201410545180.1A patent/CN1045785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3248A (zh) * | 1986-05-01 | 1987-11-11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小型电动机 |
JPH05252692A (ja) * | 1992-02-28 | 1993-09-28 | Asmo Co Ltd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US5394039A (en) * | 1993-01-19 | 1995-02-28 | Ryobi Outdoor Products Inc. | Electric motor mount having vibration damping |
CN102570723A (zh) * | 2010-12-28 | 2012-07-11 | 株式会社电装 | 驱动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2060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齿轮马达 |
CN108702060B (zh) * | 2016-03-01 | 2020-10-23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齿轮马达、移动信息终端和机器人 |
CN111384816A (zh) * | 2016-06-17 | 2020-07-07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车辆 |
CN111384816B (zh) * | 2016-06-17 | 2022-07-15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车辆 |
US11472267B2 (en) | 2016-06-17 | 2022-10-18 | Minebea Mitsumi Inc. | Rotary apparatus |
US11820204B2 (en) | 2016-06-17 | 2023-11-21 | Minebea Mitsumi Inc. | Rotary apparatus |
WO2019200531A1 (zh) * | 2018-04-17 | 2019-10-24 |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防止马达共振变音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108860A1 (en) | 2015-04-23 |
JP2015100257A (ja) | 2015-05-28 |
CN104578554B (zh) | 2018-09-25 |
US9509193B2 (en) | 2016-11-29 |
JP6417790B2 (ja) | 2018-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78554A (zh) | 马达致动器 | |
CN103683683B (zh) | 旋转位置传感设备 | |
JP7337547B2 (ja) | 電気モ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 | |
CN111295819B (zh) |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 |
JP2010158094A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CN104638820A (zh) | 壳体及具有所述壳体的驱动器 | |
CN104659945A (zh) | 旋转电机 | |
JP2007037334A (ja) | 異種材料部品の位置決め構造及びモータの組立構造 | |
JP2019521636A5 (zh) | ||
US20190085965A1 (en) | Transmission and actuator | |
JP5087443B2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JP2019027434A (ja) |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 |
CN102891584A (zh) | 直线步进电机 | |
US11929658B2 (en) |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 |
US20220320944A1 (en) | Brushed motor and electrical product | |
JP6616367B2 (ja) | モータ | |
CN211701688U (zh) | 马达和电气产品 | |
JP7466495B2 (ja) | 電動機、送風装置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
JP2016041958A (ja) | 軸受装置及びモータ | |
CN112117836A (zh) | 马达的定子结构以及马达 | |
CN103683554A (zh) | 马达定子组 | |
JP6001504B2 (ja) | ロータ体 | |
CN211209409U (zh) | 马达和电气产品 | |
US12027954B2 (en) | Hollow shaf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llow shaft | |
CN221767787U (zh) | 马达和电气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Applicant before: Arsmo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