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0439A -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0439A
CN104550439A CN201310482104.6A CN201310482104A CN104550439A CN 104550439 A CN104550439 A CN 104550439A CN 201310482104 A CN201310482104 A CN 201310482104A CN 104550439 A CN104550439 A CN 104550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material
die holder
grip unit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21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DT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DT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DT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DT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821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04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0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04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提供一基材,对上述基材进行冲压成型、整形与下料,凭借一第一加工模具对基材侧壁进行预折弯,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弯折区域,再以一第二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弯折区域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第一种、第二种弯折端的垂直区域,然后针对垂直区域进行侧切,再对基材进行冲压成型与成型缺孔作业,最后以CNC加工与铣料以形成加工物件;上揭制造方法也能够以一第三加工模具进行二次冲压,以形成第三种、第四种弯折端的垂直区域,凭借多次冲压构成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多种不同样态的外角。

Description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品需要多次冲压构成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应用冲压技术制造多种不同外角的键盘盖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于制造键盘盖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利用一基材,对上述基材的键盘孔区域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进行冲压整形与下料,以成型键盘盖的外观形状以及所需尺寸,并凭借侧切使键盘盖达到所需高度,而后,利用锻造回挤方法使侧壁成为尖角,并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垂直区域进行侧切,使侧壁高度落在所需的误差范围内;再次针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以及侧壁做冲压成型的动作,使上述加工区域以及侧壁上形成多数个缺孔;又,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与侧壁的缺孔中余料,并将上述侧壁高度铣切以形成一加工基材,最后再以CNC铣四面侧壁区域以得到完成品。
然而,此现有制造技术的缺点是利用传统工法回挤加工侧壁,只能加工出一种样态的尖角外R角;无法依照客户需求而制造多种角度式样,不具有高利用性的特点。
另外,因回挤工法属锻造作业,需施加极大的压力使板材成型;模具易因受压而造成损毁龟裂的情况发生,进而需要修复模具以至于造成工时延宕。
再者,此现有技术于锻造成型后仍需要CNC铣侧壁的复杂作业,增加制程成本与步骤,也不具高效率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概念。
有鉴于传统冲压对象的制造技术仍有不足之处,实有必要改良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以简化制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制程的实用性,并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让制程凭借预折弯的前步骤,以及于冲压过程时凭借特定模具的结构配合特定间距进行一次或二次冲压的动作,能够达到简化制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制程的实用性,并有效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于第一种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包含:
(1)提供一基材,上述基材具有一加工区域;
(2)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弯折区域;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弯折区域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
(5)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垂直区域进行侧切;
(6)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以及侧壁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以及侧壁上形成多数缺孔;
(7)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与侧壁的缺孔余料,并将上述侧壁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
其中,本发明基材受到第一加工模具作用的弯折区域具有一厚度小于上述基材厚度的受压区段以及一厚度不变的未受压区段,上述受压区段邻近于上述基材的弯折端处。而当基材受到第二加工模具作用时,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将能够依据模具结构的不同呈现出一圆角状态或第一斜角状态。
于此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第一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基材进行挤压弯曲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以及一第一倾斜区域,上述第一倾斜区域设有一凸起压块,又上述可动模座一端相邻上述夹持单元,且底端形成一第二倾斜区域,所述第二倾斜区域对应上述第一倾斜区域。
而本发明第二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其中,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且相邻上述可动模座的端面内缩形成一锐角面,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锐角面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当然为使弯折端呈现不同状态,上述固定模座顶部也能够设为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端部形成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凸起压块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于第二种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包含:
(1)提供一基材,上述基材具有一加工区域;
(2)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弯折区域;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弯折区域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
(5)以一第三加工模具对上述垂直区域进行退折二次冲压;
(6)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垂直区域进行侧切;
(7)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以及侧壁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以及侧壁上形成多数缺孔;
(8)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与侧壁的缺孔余料,并将上述侧壁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
其中,本发明基材受到第一加工模具作用的弯折区域具有一厚度小于上述基材厚度的受压区段以及一厚度不变的未受压区段,上述受压区段邻近于上述基材的弯折端处。当基材受到第二加工模具作用时,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状态。而当基材受到第三加工模具作用时,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将于退折二次冲压后呈现一第二斜角状态或尖角状态。
于此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第一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基材进行挤压弯曲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以及一第一倾斜区域,上述第一倾斜区域设有一凸起压块,又上述可动模座一端相邻上述夹持单元,且底端形成一第二倾斜区域,所述第二倾斜区域对应上述第一倾斜区域。
本发明第二加工模具则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端部形成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凸起压块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最后,本发明第三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固定模座以及一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其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固定模座的端部具有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且所述可动模座能够对上述基材的垂直区域进行再次垂直冲压成型。
本发明特点在于使用一次冲压或二次冲压即能够得到四种需求外角样态,无需经由传统制造方法的锻造加工,故能够减少模具的损害,也能够提高制程的实用性;再者,冲压后的对象无需再经过CNC铣侧壁作业,也能够减少制程步骤,达到有效降低制程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冲压成品的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冲压成品的第一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冲压、整形、下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4A为本发明的第一加工模具对基材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图5A为本发明的第二加工模具对基材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图6A为本发明的另一第二加工模具对基材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侧切侧壁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冲压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冲压侧边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冲压成品的第二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
图11、图11A为本发明的第三加工模具对基材二次冲压加工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图12A为本发明的第三加工模具对基材二次冲压加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材;10-加工区域;11-侧壁;111-弯折区域;111a-受压区段;111b-未受压区段;112-垂直区域;112a-圆角;112b-第一斜角;112c-第二斜角;112d-尖角;12-缺孔;13-边框区域;2-第一加工模具;20-夹持单元;21-固定模座;211-水平区域;212-第一倾斜区域;212a-凸起压块;22-可动模座;221-第二倾斜区域;3-第二加工模具;30-夹持单元;31-固定模座;311-水平区域;312-锐角面;32-可动模座;321-切槽;4-第二加工模具;40-夹持单元;41-固定模座;411-水平区域;412-端部;412a-凸起压块;42-可动模座;421-切槽;5-第三加工模具;50-夹持单元;51-固定模座;511-水平区域;512-端部;512a-凸起压块;52-可动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的流程图,爰以键盘盖为一主要实施例来叙述,然而此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加以限制冲压成品的结构。
本发明一种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提供一基材1,上述基材1具有一加工区域10;
(2)对上述基材1的加工区域10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1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2对上述基材1侧壁11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1侧壁11形成一弯折区域111;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3、4对上述基材1侧壁11的弯折区域111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1侧壁11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112;
(5)对上述基材1侧壁11的垂直区域112进行侧切;
(6)对上述基材1的加工区域10以及侧壁11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10以及侧壁11上形成多数缺孔12;
(7)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10与侧壁11的缺孔12余料,并将上述侧壁11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1。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上述步骤(1)为准备一合金基材1作为冲压材料,所述基材1的表面设有一加工区域10,于进行步骤(2)时可对加工区域10进行冲压成型以形成一键盘区,并凭借冲压与整形以成型基材1,使其基材1成为所需的大小尺寸,并继续后续下料动作,使上述基材1的边框区域13由起初的四方形样态,下料成为圆角状态。
请参阅图4、图4A所示,步骤(3)为一预折弯步骤,其为利用一第一加工模具2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1预先折弯成型一角度,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包含一夹持单元20、一固定模座21以及一对上述基材1进行挤压弯曲的可动模座22,上述固定模座21与上述夹持单元20共同夹定上述基材1,其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20的水平区域211以及一第一倾斜区域212。
于一最佳实施例中,其第一倾斜区域212的角度能够与水平面夹角为135°,并且其表面上设有一凸起压块212a;上述可动模座22的一端与上述夹持单元20相邻,且其底端具有一第二倾斜区域221,其第二倾斜区域221对应上述第一倾斜区域21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区域221其可与垂直方向夹角49°。
凭借配合第一加工模具2进行冲压动作,可使所述基材1预先成型为冲压对象特征,以作为后续加工的基础;冲压后基材1的侧壁11具有一弯折区域111,其弯折区域111设有一受压区段111a与一未受压区段111b,上述受压区段111a为设置于基材1的弯折端处,其受压区段111a的材料因模具间隙使其厚度小于基材1本身厚度,且上述受压区段111a因受到上述第一加工模具2的凸起压块212a的重挤压而具有较高强度,而上述未受压区段111b因未受挤压则等同于基材1本身厚度。
请参阅图5、图5A所示,步骤(4)为以一第二加工模具3保持一冲压间距X,对上述基材1的侧壁11的弯折区域111进行第一次冲压,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包含一夹持单元30、一固定模座31以及一可动模座32,上述固定模座31与上述夹持单元30共同夹定上述基材1,其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30的水平区域311,且于相邻上述可动模座32的一端面内缩形成一锐角面312,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锐角面312与铅直线约略呈2°夹角;而上述可动模座32位于上述固定模座31的外侧,于上述锐角面312的相邻面上具有一具圆角的切槽32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槽321的圆角半径为3mm,凭借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使所述可动模座32能够对上述弯折区域111进行垂直冲压成型。
凭借配合上述第二加工模具3进行冲压动作,使得基材1的弯折区域111成为一垂直样态的垂直区域112,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圆角112a状态。
请继续配合参阅图6、图6A所示,其为步骤(4)另一结构的第二加工模具4的结构图,上述另一结构的第二加工模具4包含一夹持单元40、一固定模座41以及一可动模座42,上述固定模座41与上述夹持单元40共同夹定上述基材1,其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40的水平区域411,并在固定模座41的端部412具有一凸起压块412a;而上述可动模座42位于上述固定模座41外侧,其于相邻凸起压块412a的一面上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42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槽421的圆角半径能够为3mm,并且上述另一结构的第二加工模具4的可动模座42能够对上述基材1的弯折区域111进行垂直冲压成型。
凭借配合上述另一结构的第二加工模具4进行冲压动作,使得基材1的弯折区域111成为一垂直样态的垂直区域112,其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112b状态。
参阅第图7所示,步骤(5)为对冲压后的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进行侧切动作,使其垂直区域112的高度达到所需的范围内。
参阅图8、9所示,步骤(6)对上述基材1的加工区域10、边框区域13进行再次冲压成型以及成型复数个缺孔12。
步骤(7)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10、侧壁11以及缺孔12中的余料,并将上述侧壁11的垂直区域112高度铣切形成一所需高度的加工基材1。上述CNC加工为针对基材1内部凹槽特征作加强,以及各区域中的残料去除,能够将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铣至精确高度,并精密成型各种所需的缺孔12。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能够利用雷射雕刻机对冲压对象内部导电用凹槽以及微小钻孔进行成型雕刻,并凭借研磨、清洗、喷砂、拉丝等表面处理步骤,使加工基材1成为一表面具光泽度与美观度的成品。
请参阅图10的流程图,同样以键盘盖为一主要实施例来叙述。本发明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提供一基材1,上述基材1具有一加工区域10;
(2)对上述基材1的加工区域10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1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2对上述基材1侧壁11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1侧壁11形成一弯折区域111;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3、4对上述基材1侧壁11的弯折区域111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1侧壁11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112;
(5)以一第三加工模具5对上述垂直区域112进行退折二次冲压;
(6)对上述基材1侧壁11的垂直区域112进行侧切;
(7)对上述基材1的加工区域10以及侧壁11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10以及侧壁11上形成多数缺孔12;
(8)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10与侧壁11的缺孔12余料,并将上述侧壁11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1。
其中,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都相同,仅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4)的后增加一「以一第三加工模具5对上述垂直区域112进行退折二次冲压」的动作为步骤(5),其余步骤依序向后,故仅针对步骤(5)做叙述,其它相同的步骤在此不加以赘述。
请继续配合参阅图11、图11A所示,其步骤(5)为以一第三加工模具5对上述基材1垂直区域112进行退折二次冲压,所述步骤(5)其为利用步骤(4)已将基材1一次冲压成型后,使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112b状态,而后利用第三加工模具5配合一退折间距后进行二次冲压,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退折间距为X-0.3mm,其上述第三加工模具5包含一夹持单元50、一固定模座51以及一可动模座52,上述固定模座51与上述夹持单元50共同夹定上述基材1,其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50的水平区域511,并在固定模座51的端部512具有一凸起压块512a;而上述可动模座52位于上述固定模座51外侧,并且所述可动模座52能够对上述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进行再次垂直冲压成型。
凭借配合第三加工模具5以及一退折间距进行二次冲压动作,使得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二斜角112c状态。
请继续配合参阅图12、图12A所示,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以一第三加工模具5对上述基材1垂直区域112进行退折二次冲压,其为利用步骤(4)将基材1已进行一次冲压成型后,使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112b状态,再凭借第三加工模具5配合配合另一退折间距后进行二次冲压,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退折间距为X-0.4mm,能够使得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由第一斜角112b状态变形而成为一尖角112d状态。
凭借配合第三加工模具5以及另一退后间距进行二次冲压动作,使得基材1的垂直区域112的弯折端呈现一尖角112d状态。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1)提供一基材,上述基材具有一加工区域;
(2)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弯折区段;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弯折区域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
(5)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垂直区域进行侧切;
(6)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以及侧壁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以及侧壁上形成多数缺孔;
(7)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与侧壁的缺孔余料,并将上述侧壁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基材进行挤压弯曲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以及一第一倾斜区域,上述第一倾斜区域设有一凸起压块,又上述可动模座一端相邻上述夹持单元,且底端形成一第二倾斜区域,所述第二倾斜区域对应上述第一倾斜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区域具有一厚度小于上述基材厚度的受压区段以及一厚度不变的未受压区段,上述受压区段邻近于上述基材的弯折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且相邻上述可动模座的端面内缩形成一锐角面,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锐角面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呈现一圆角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端部形成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凸起压块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状态。
8.一种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1)提供一基材,上述基材具有一加工区域;
(2)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进行冲压成型,随后再对上述基材冲压整形与下料;
(3)以一第一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进行侧向挤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弯折区域;
(4)以一第二加工模具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弯折区域进行冲压,使上述基材侧壁形成一大致上呈现正交的垂直区域;
(5)以一第三加工模具对上述垂直区域进行退折二次冲压;
(6)对上述基材侧壁的垂直区域进行侧切;
(7)对上述基材的加工区域以及侧壁再次冲压成型,使上述加工区域以及侧壁上形成多数缺孔;
(8)以CNC铣除上述加工区域与侧壁的缺孔余料,并将上述侧壁高度铣切形成一加工基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基材进行挤压弯曲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以及一第一倾斜区域,所述第一倾斜区域设有一凸起压块,又上述可动模座一端相邻上述夹持单元,且底端形成一第二倾斜区域,所述第二倾斜区域对应上述第一倾斜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折区域具有一厚度小于上述基材厚度的受压区段以及一厚度不变的未受压区段,上述受压区段邻近于上述基材的弯折端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端部形成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并在上述凸起压块的相邻面设有一具圆角的切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垂直区域的弯折端呈现一第一斜角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加工模具包含一夹持单元、一与上述夹持单元共同夹定上述基材的固定模座以及一对上述弯折区域进行垂直冲压的可动模座,上述固定模座顶部具有一平行上述夹持单元的水平区域,并在端部形成一凸起压块,而上述可动模座位于上述固定模座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垂直区域的弯折端于退折二次冲压后呈现一第二斜角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垂直区域的弯折端于退折二次冲压后呈现一尖角状态。
CN201310482104.6A 2013-10-15 2013-10-15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5504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2104.6A CN104550439A (zh) 2013-10-15 2013-10-15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2104.6A CN104550439A (zh) 2013-10-15 2013-10-15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0439A true CN104550439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6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2104.6A Pending CN104550439A (zh) 2013-10-15 2013-10-15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043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7937A (ja) * 1982-11-12 1984-05-21 Toshiba Corp プレス成形型装置
JPS6018235A (ja) * 1983-07-11 1985-01-30 Ricoh Co Ltd 板金成形品締結方法及びそのプレス金型
JPS62161426A (ja) * 1986-01-13 1987-07-17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曲げ加工方法
CN1398687A (zh) * 2001-07-25 2003-02-2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机壳的加工方法
CN101972812A (zh) * 2010-10-18 2011-0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
CN102753279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株式会社田中制作所 部件的制造方法及部件
CN102896194A (zh) * 2012-09-14 2013-01-30 黄启瑞 键盘盖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7937A (ja) * 1982-11-12 1984-05-21 Toshiba Corp プレス成形型装置
JPS6018235A (ja) * 1983-07-11 1985-01-30 Ricoh Co Ltd 板金成形品締結方法及びそのプレス金型
JPS62161426A (ja) * 1986-01-13 1987-07-17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曲げ加工方法
CN1398687A (zh) * 2001-07-25 2003-02-2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机壳的加工方法
CN102753279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株式会社田中制作所 部件的制造方法及部件
CN101972812A (zh) * 2010-10-18 2011-0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
CN102896194A (zh) * 2012-09-14 2013-01-30 黄启瑞 键盘盖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2057A (zh) 一种汽车配件模具
CN203830547U (zh) 一种修边冲槽复合模具
US20150089990A1 (en) Bending die having surface microstructures and bending punch thereof
KR101748603B1 (ko) Usb 쉘의 다단계 드로잉 성형 공법
JP6472190B2 (ja) 工具及び打抜き部材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
CN105363840A (zh) 压线板弯边模
CN105522048B (zh) 铝制散热板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CN103861902A (zh) 制作u形金属板的方法
CN203830549U (zh) 翻边冲槽复合模具
CN202411233U (zh) 一种钣金成型折弯机模具
CN106694694A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工艺
CN103920818B (zh) 圆筒侧壁卷半圆模具
CN103537519B (zh) 一种双向波浪带翅片的轧制成型模具
CN103551452B (zh) 一种平顶矩形波浪带翅片的滚轧成型模具
CN101332483A (zh) 液晶电视金属面框的加工工艺
CN203578575U (zh) 一种特殊z型工件的折弯机专用模具
CN104550439A (zh) 冲压成品的制造方法
CN106695255A (zh) 按键生产工艺
CN203076440U (zh) 一种对称s形卷边模具
CN104786015A (zh) 一种金属异型材的加工方法
CN203791483U (zh) 圆筒侧壁卷半圆模具
CN104368699B (zh) 左右主臂杆冲压模具
CN109433891B (zh) 替代型材机加工的冲压工位的冲压成型工艺
CN211803311U (zh) 一种热端组合端锥旋切模具
CN211247975U (zh) 一种铝型材折弯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