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8360B -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8360B
CN104518360B CN201410516493.4A CN201410516493A CN104518360B CN 104518360 B CN104518360 B CN 104518360B CN 201410516493 A CN201410516493 A CN 201410516493A CN 104518360 B CN104518360 B CN 104518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sulation shell
metal parts
printed circuit
wir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6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8360A (zh
Inventor
武本政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8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8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8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将第1及第2配线基板使用在各自上安装的第1及第2连接器可靠地置于通过面对接近叠合连结实现的电气的相互连接状态、并且能够实现厚度尺寸的减小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包括带有配线基板(12)的插头连接器(11)和带有配线基板(32)的插座连接器(31);插头连接器具备被固接在绝缘壳体(13)上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支承两端部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插座连接器为在固接在绝缘壳体(34)上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上形成有一对卡合部(40)的结构;当绝缘壳体(34)对绝缘壳体(13)卡合时,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到形成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上的一对卡合部中,取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

Description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将两个配线基板相互面对接近而叠合,使设在各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取电气地相互连接的状态而将两配线基板连结。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机等比较小型的电子设备中也内置许多各种各样的电子零件,而这些电子零件的许多安装在多个配线基板上,发挥各自的功能。安装着各种电子零件的多个配线基板,例如如果就它们中的两个来看,则为了在收容到比较小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这样的有限的空间中时使占用容积尽可能小,不得不取将一方对另一方面对接近而叠合的配置来相互连结。以下将这样的两个配线基板中的一方对另一方面对接近而叠合的连结形态称作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一般而言,分别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FPC)或硬质配线基板等的多个配线基板的相互连结通过在各配线基板上安装连接器、将这些连接器相互连接来进行的情况较多,可以考虑在进行关于两个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情况下也使用安装在各配线基板上的连接器。以往,提出了一些基板连结装置,其包括用来进行关于两个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基板对基板型连接器系统)以第1配线基板(基板(110))及第2配线基板(基板(210))为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对象,包括安装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第1连接器(连接器零件(100))和安装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第2连接器(连接器零件(200))而构成。第1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壳体(130)上的多个第1触头(触头(120)),此外,第2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壳体(230)上的多个第2触头(触头(220))。并且,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前端部形成有发生弹性变形的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
通过这样,使第1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1连接器的面对置于第2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2连接器的面,取将第1配线基板对第2配线基板面对接近而叠合的状态,由此,使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形成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的前端部接触连接到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中的对应的部分上。由此,将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和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相互连接,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此时,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前端部形成发生弹性变形的被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这样的前端部对多个第2触头中的对应的部分作用由弹性变形带来的接触压力而接触连接,所以期待可靠地进行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
此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以第1配线基板(印刷配线基板(26))及第2配线基板(印刷配线基板(22))为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对象,包括安装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第1连接器(阳型的连接器部(24))和安装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第2连接器(阴型的连接器部(20))而构成。第1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第1壳体(基台部(24M))上的多个第1触头(触头端子(28Ai)、(28Bi)),此外,第2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第2壳体(基台部(20M))上的多个第2触头(触头端子(34Ai)、(34Bi))。并且,在第1连接器中,取在压入在第1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上形成有爪部(30N)的状态、或在第1壳体中铸入了爪部(30'N)的状态,此外,在第2连接器中,在压入在第2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上形成有突起部(32mn)。
通过这样,使第1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1连接器的面对置于第2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2连接器的面,取第1配线基板与第2配线基板面对接近而叠合的状态,由此,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分别接触连接。由此,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相互连接,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此时,爪部(30N)或爪部(30'N)与突起部(32mn)卡合,所述爪部(30N)形成于压入在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上,所述爪部(30'N)铸入在第1壳体中,所述突起部(32mn)形成于压入在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上,阻止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从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脱离。由此,稳定地维持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状态,结果,可以期待稳定地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60509号公报(段落0033~0043,图4、图5)
专利文献2:特开2004-55306号公报(段落0020~0031、0034,图1~图8)。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提出的一些基板连结装置中,在它们各自中能够看到以下这样的不良状况,所述基板连结装置包含用来进行关于两个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连接器。
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中,不具备锁止机构或卡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或卡止机构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起到阻止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从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脱离的功能。因而,例如在相互卡合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中的任一方或两者上作用有不希望的外力的情况下,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和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结果,有可能不能稳定地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中,作为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起到阻止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从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脱离的功能的锁止机构或卡止机构,具备:爪部(30N)或爪部(30'N),所述爪部(30N)形成于压入在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上,所述爪部(30'N)铸入在第1壳体中;和突起部(32mn),形成于压入在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上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上,爪部(30N)或爪部(30'N)对其卡合。但是,在形成有爪部(30N)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或铸入在第1壳体中的爪部(30'N)及形成有突起部(32mn)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的各自的构造上,爪部(30N)或爪部(30'N)与突起部(32mn)的卡合不能那么牢固,所以,例如在相互卡合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中的任一方或两者上不希望地作用有比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爪部(30N)或爪部(30'N)从与突起部(32mn)的卡合脱离,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和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结果,有可能不能稳定地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发明内容
鉴于这一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是用来将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通过面对接近叠合连结而电气地相互连结的机构,包括具有对第1配线基板固定的第1绝缘壳体的第1连接器、和具有对第2配线基板固定的第2绝缘壳体的第2连接器而构成,具备在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和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阻止第2绝缘壳体从第1绝缘壳体的不希望的脱离的卡止机构,通过该机构,能够将第1绝缘壳体和第2绝缘壳体的相互卡合状态很稳定且牢固地维持,并且能够通过很简单且容易的操作,不用强迫而使第2绝缘壳体从第1绝缘壳体脱离,并且,能够实现第1及第2配线基板的与相互对接面分别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的减小。
有关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以下,称作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包括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而构成;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绝缘壳体、多个第1触头及第1固定金属部件,所述多个第1触头分别具有对设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连接的基板连接部,排列配置在第1绝缘壳体上,所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固接在第1绝缘壳体上,将第1绝缘壳体对第1配线基板固定;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绝缘壳体、多个第2触头及第2固定金属部件,所述第2绝缘壳体取与第1绝缘壳体的卡合状态,所述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对设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连接的基板连接部,排列配置在第2绝缘壳体上,取对多个第1触头分别接触连接的状态,所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固接在第2绝缘壳体上,将第2绝缘壳体对第2配线基板固定。并且,在这样的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中,第1连接器具备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所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沿着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部被在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配设的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能够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此外,第2连接器在配设于第2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的各自上形成有卡合部;被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当第2绝缘壳体取与第1绝缘壳体的卡合状态时,与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卡合而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在取该卡止状态后,当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将与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将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解除。
在上述那样的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中,第1配线基板的固定着第1连接器具有的第1壳体的面与第2配线基板的固定着第2连接器具有的第2壳体的面对置,当将第1配线基板对第2配线基板面对接近而叠合时,第1壳体和第2壳体在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后取相互卡合状态。此时,排列配置在第2壳体上的多个第2触头对排列配置在第1壳体上的多个第1触头分别接触连接。由此,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被置于相互卡合状态,设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多个配线端子部经由多个第2触头及多个第1触头对设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多个配线端子部分别连接,结果,将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通过面对接近叠合连结而电气地相互连结。
此时,第1连接器具备的、沿着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部被配设在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能够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使其两端部卡合到在第2连接器中在配设于第2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形成的卡合部中,由此,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通过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具备的弹性,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到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中的状态不会解除地维持,由此,由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对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被稳定地维持。因而,第1连接器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构成阻止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从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的不希望的脱离的卡止机构。
在支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的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例如形成有一对卡合支承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贯通所述一对卡合支承部,通过这一对卡合支承部,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地支承。
然后,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到形成于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中而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后,当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将与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将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解除。由此,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能够从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脱离。
在这样的结构中,弹性可动卡止部件例如将弹性棒状材料弯曲而形成,被形成在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一对卡合支承部分别支承的两端部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弹性变位。并且,在第2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或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例如设有凸轮部,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后,当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该凸轮部对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抵接卡合,使它们相对于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弹性变位,由此,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将与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
进而,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例如为形成一对缺口或透孔的结构,被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缺口或透孔卡合。
在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中,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被置于相互卡合的状态,第1绝缘壳体和第2绝缘壳体在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后取相互卡合状态,当排列配置在第2绝缘壳体上的多个第2触头分别接触连接在排列配置于第1绝缘壳体上的多个第1触头上时,第1连接器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由此,阻止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从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的不希望的脱离。此外,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后,当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解除。由此,能够使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从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脱离。
第1连接器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沿着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部被配设在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能够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当第2绝缘壳体取与第1绝缘壳体的卡合状态时,该两端部卡合到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中。通过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具有的弹性,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到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中的状态不会解除地维持,由此,将由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对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稳定地维持。然后,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到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中后,当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与形成在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由此,将由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对于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解除。
因而,根据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通过第1连接器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和在被第1固定金属部件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卡合的第2连接器的第2固定金属部件上形成的卡合部,能够将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和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的相互卡合状态很稳定且牢固地维持,并且通过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很简单且容易的操作,能够不用强迫而使第2绝缘壳体从第1绝缘壳体脱离。并且,第1连接器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沿着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部被配设在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能够在与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减小将第1绝缘壳体固定的第1配线基板及将第2绝缘壳体固定的第2配线基板的与相互对接面分别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能够实现配设在第1配线基板与第2配线基板之间的包括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构成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的插头连接器与将插头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固定的第1配线基板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和第1配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3是将构成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的插座连接器通过将第2配线基板用假想线显示而表示的立体图,所述第2配线基板将插座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固定。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和用假想线显示的第2配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和第2配线基板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3所示的带有用假想线显示的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对置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通过将第2配线基板用假想线显示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除去第2配线基板而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XI-XI线截面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图9的 XII-XII 线截面的剖面图。
图13是将图12的矩形框B内放大表示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4是将图8的矩形框A内放大表示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对置配置的状态下的、供插头连接器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与插座连接器的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后、供插头连接器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端部与插座连接器的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的部分立体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带有第1配线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和图5所示的带有第2配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相互卡合后、供插头连接器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端部和插座连接器的卡合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以下所述的关于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实施例,说明用来实施本申请发明的形态。
[实施例]
图1(立体图)及图2(俯视图)表示构成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的形成第1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1及安装着插头连接器11的第1配线基板12。插头连接器11具备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壳体13(第1绝缘壳体),绝缘壳体13固定在第1配线基板12的在图1中朝向上方的面(以下称作上表面)上。
在绝缘壳体13上,各自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板材形成的形成弯曲带状部件的多个插头侧触头14(第1触头)分别形成沿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相互对置的两列而排列配置。在多个插头侧触头14的各自上,作为分别形成带状部件的两端部分的单元,设有对设在第1配线基板12的上表面上的配线端子部(图示省略)连接的基板连接部14a、和对装备在后述的形成第2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上的插座侧触头(第2触头)抵接的接触连接部14b。
此外,在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各自上,固接着将其外周面部部分地覆盖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第1固定金属部件)。在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上,设有分别对第1配线基板12的上表面连结的多个基板连结部16。并且,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当多个基板连结部16被连结到第1配线基板12的上表面上时,由此将绝缘壳体13固定到第1配线基板12的上表面上。
上述那样的具备绝缘壳体13、多个插头侧触头14及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插头连接器11还具备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即多个插头侧触头14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作为其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被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分别支承,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所述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分别配设在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上。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将为有弹性的金属棒状材料等的弹性棒状材料弯曲而形成,被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分别支承的一对端部19分别能够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相对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能够在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上弹性变位。
在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的各自上,形成有卡合支承部21,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分别将卡合支承部21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由此被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支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分别将卡合支承部21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的状态,被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外侧向内侧施力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具有的弹性稳定地维持。此外,卡合支承部21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将卡合支承部21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受到卡合支承部21的导引,能够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整体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分别配设于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的内侧的、绝缘壳体13的两端部分处包含的一对侧板状部的各自上,设有支承部22,所述支承部22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一起支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所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将形成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卡合支承部21贯通。
如图2所示,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之间的中间部分23抵接在绝缘壳体13的端面部24上,由此,以将形成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卡合支承部21贯通的端部19为转动轴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转动被阻止。
图3(立体图)及图4(俯视图)将与图1及图2所示的插头连接器11一起构成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的、形成第2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31通过将安装着它的第2配线基板32用假想线显示而表示,此外,图5(仰视图)表示插座连接器31及安装着插座连接器31的第2配线基板32。关于第2配线基板32,将在图3中朝向下方的面称作下表面,将在图3中朝向上方的面称作上表面。
如图3所示,插座连接器31安装在第2配线基板32的下表面上。并且,如图3~图5所示,插座连接器31具备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壳体34(第2绝缘壳体),绝缘壳体34固定在第2配线基板32的下表面上。在绝缘壳体34上,各自由有弹性的导电性板材形成的形成弯曲带状部件的多个插座侧触头35(第2触头)形成分别沿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相互对置的两列而排列配置。在多个插座侧触头35的各自上,作为分别形成带状部件的两端部分的单元,设有对设在第2配线基板32的下表面上的配线端子部(图示省略)连接的基板连接部35a、和对在形成第1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1上具备的插头侧触头14抵接的接触连接部35b。
此外,在形成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36的各自上,固接着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第2固定金属部件)。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上,设有分别对第2配线基板32的下表面连结的多个基板连结部38。并且,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分别当多个基板连结部38被连结到第2配线基板32的下表面上时,由此将绝缘壳体34固定到第2配线基板12的下表面上。
在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各自的侧端部分39上,形成有取插头连接器11上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卡合的状态的卡合部40。该卡合部40由被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卡合的缺口部构成,当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卡合到这样的卡合部40中时,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将形成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上的缺口部沿着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并且,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分别将在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各自的侧端部分39上形成的卡合部40沿着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的状态,通过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外侧向内侧施力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具有的弹性而被稳定地维持。此外,构成卡合部40的缺口部在与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将卡合部40沿着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受到构成卡合部40的缺口部的导引,能够在与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整体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34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各自的侧端部分39上形成的卡合部40,也可以代替在与上述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而由在与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成长孔的透孔构成。
通过这样,当第2配线基板32的固定着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下表面与第1配线基板12的固定着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上表面对置,将第2配线基板32对第1配线基板12面对接近而叠合时,构成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的形成第1连接器及第2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1及插座连接器31使插座连接器31具备的绝缘壳体34与插头连接器11具备的绝缘壳体13卡合,取相互卡合状态。
此时,首先如图6(第2配线基板32用假想线显示)所示,将带有第1配线基板12的插头连接器11与带有第2配线基板32的插座连接器31相互对置配置。此时,将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使其长度方向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平行而对置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排列配置在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上的多个插座侧触头35取与排列配置在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上的多个插头侧触头14分别对应的位置。
接着,第2配线基板32使固定着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下表面取对第1配线基板12的固定着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上表面接近的位置,如果将第2配线基板32对第1配线基板12面对接近而叠合,则如图7(立体图)、图8(将第2配线基板32用假想线显示的立体图)、图9(第2配线基板32的图示被省略的俯视图)及图10(主视图)所示,取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和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下的卡合状态,带有第2配线基板32的插座连接器31和带有第1配线基板12的插头连接器11被置于相互卡合状态。
此时,如表示图10的XI-XI线截面的图11所示,排列配置在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上的多个插座侧触头35的接触连接部35b与排列配置在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上的多个插头侧触头14的接触连接部14b分别接触连接。由此,设在第2配线基板32上的多个配线端子部经由多个插座侧触头35及多个插头侧触头14分别连结在设在第1配线基板12上的多个配线端子部上,将第1配线基板12和第2配线基板32电气地相互连结,所述第2配线基板32分别连接着多个插座侧触头35的基板连接部35a,所述第1配线基板12分别连接着多个插头侧触头14的基板连接部14a。
此外,此时如表示图9的 XII-XII 线截面的图12及将图12中的矩形框B内放大图示的图13所示,将在插头连接器11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形成的卡合支承部21沿着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从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由此,被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将在插座连接器31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沿着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外侧朝向内侧贯通。即,插头连接器11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与在插座连接器31的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分别卡合,由此,取对于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
如将图8的矩形框A内放大图示的图14所示,在形成于插头连接器11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沿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卡合支承部21上,沿着卡合支承部21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设有第1定位部21a和第2定位部21b。并且,将卡合支承部21贯通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被置于与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上的第1定位部21a卡合的状态。由此,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上的第1定位部21a将与形成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的卡合部40卡合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定位。
在图8的矩形框A内及将其放大表示的图14中,表示被置于与插头连接器11的卡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形成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36中的一方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与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状态,但此时,在被置于与插头连接器11的卡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形成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36中的另一方,也在卡合支承部21处,沿着该卡合支承部21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设有第1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与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状态成为与图8的矩形框A内及将其放大表示的图14所示的卡合状态同样的状态。
另外,形成于卡合支承部21上的第2定位部21b关于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作为将其定位的部件而设置,所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如后述那样,将与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
此外,如图14所示,在绝缘壳体34的形成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36的各自上,在形成于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的卡合部40内的、与形成在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卡合支承部21的第1定位部21a和第2定位部21b之间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具有倾斜面41a的凸轮部41。凸轮部41当如后述那样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对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抵接卡合。另外,也可以代替如上述那样在绝缘壳体34的形成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36的各自上设置的凸轮部41,而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例如在形成于其上的卡合部40内,设置取与形成在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卡合支承部21的第1定位部21a和第2定位部21b之间对应的位置的、相当于上述凸轮部41的凸轮部。这样设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的凸轮部(相当于上述凸轮部41的凸轮部)由金属部件形成,所以即使反复进行对于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抵接卡合也不易发生磨损。
通过如上述那样插头连接器11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对在插座连接器31的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分别卡合、取对于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阻止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从其卡合的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不希望的脱离。
然后,如图15(第2配线基板32的图示被省略的俯视图)所示,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取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卡合状态,带有第2配线基板32的插座连接器31和带有第1配线基板12的插头连接器11被置于相互卡合状态后,如果将插头连接器11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相对于绝缘壳体13在由箭头P表示的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则随之,分别以将在插头连接器11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形成的卡合支承部21贯通的状态被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支承、卡合到在插座连接器31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中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分的一对端部19分别相对于绝缘壳体13被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此时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的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卡合支承部21的导引,在插座连接器31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内变位来进行,所述卡合支承部21在插头连接器11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形成为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并且,设在卡合部40内的凸轮部41抵接卡合于在卡合部40内变位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上,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一边抵接在凸轮部41具有的倾斜面41a上一边变位。
此时,凸轮部41具有的倾斜面41a使在卡合部40内变位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向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的外方弹性变位。由此,如图16及图17所示,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当越过了凸轮部41具有的倾斜面41a时,被置于将与形成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的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的状态,然后,停止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
即,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取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后,当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在形成于插座连接器31的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的一对卡合部40内分别设置的一对凸轮部41对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分别抵接卡合,使其端部19弹性变位,以使与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
并且,如图16所示,将与在插座连接器31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后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被置于卡合到形成于插头连接器11的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处的支承部21的第2定位部21b中的状态。由此,形成于卡合支承部21处的第2定位部21b将取消了与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19定位。
通过如上述那样插头连接器11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一对端部19分别将与在插座连接器31的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将对于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解除,使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取不用强迫而将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卡合解除的状态,取能够将插座连接器31与插头连接器11的相互卡合状态解除的状态。
在上述那样的包括插头连接器11和插座连接器31而构成的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中,插头连接器11和插座连接器31被置于相互卡合的状态,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取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卡合状态,当排列配置在绝缘壳体34上的多个插座侧触头35分别接触连接在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上的多个插头侧触头14上时,插头连接器11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取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由此,阻止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的不希望的脱离。此外,在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取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后,当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解除。由此,能够使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从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脱离。
插头连接器11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被配设在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分别支承,能够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该一对端部19在绝缘壳体34取与绝缘壳体13的卡合状态时,对在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分别卡合,所述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配设于绝缘壳体3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通过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具备的弹性,将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分别卡合到在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中的状态不会解除地维持,由此,由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被稳定地维持。然后,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分别卡合到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中之后,当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将与在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39处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的卡合取消。由此,由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对于绝缘壳体34的卡止状态被解除。
因而,根据包括插头连接器11和插座连接器31而构成的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的一例,通过插头连接器11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和被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支承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分别卡合的在插座连接器31的一对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上形成的一对卡合部40,能够非常稳定且牢固地维持插头连接器11的绝缘壳体13与插座连接器31的绝缘壳体34的相互卡合状态,并且通过使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很简单且容易的操作,能够不用强迫而使绝缘壳体34从绝缘壳体13脱离。并且,插头连接器11具备的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端部的一对端部19被配设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一对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0分别支承,能够在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减小将绝缘壳体13固定的第1配线基板12及将绝缘壳体34固定的第2配线基板32的与相互对接面分别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能够实现配设在第1配线基板12与第2配线基板32之间的包括插头连接器11及插座连接器31的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那样的有关本申请发明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包括具有被第1配线基板固定的第1绝缘壳体的第1连接器、和具有被第2配线基板固定的第2绝缘壳体的第2连接器而构成,具备在第1连接器的第1绝缘壳体和第2连接器的第2绝缘壳体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阻止第2绝缘壳体从第1绝缘壳体的不希望的脱离的卡止机构,通过该机构,能够将第1绝缘壳体和第2绝缘壳体的相互卡合状态很稳定且牢固地维持,并且能够通过很简单且容易的操作,不用强迫而使第2绝缘壳体从第1绝缘壳体脱离,并且,能够实现第1及第2配线基板的与相互对接面分别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的减小,作为这样的装置能够广泛地对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等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1…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2…第1配线基板;13、34…绝缘壳体(第1绝缘壳体、第2绝缘壳体);14…插头侧触头(第1触头);14a、35a…基板连接部;14b、35b…接触连接部;15…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第1固定金属部件);16、38…基板连结部;18…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9…(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端部;20…(插头侧固定金属部件15的)侧端部分;21…卡合支承部;21a…第1定位部;21b…第2定位部;22…支承部;23…(弹性可动卡止部件18的)中间部分;24…(绝缘壳体13的)端面部;31…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32…第2配线基板;35…插座侧触头(第2触头);36…(绝缘壳体34的)端部;37…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第2固定金属部件);39…(插座侧固定金属部件37的)侧端部分;40…卡合部;41…凸轮部;41a…倾斜面。

Claims (8)

1.一种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而构成;
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绝缘壳体、多个第1触头及第1固定金属部件,所述多个第1触头分别具有对设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连接的基板连接部,排列配置在上述第1绝缘壳体上,所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固接在上述第1绝缘壳体上,将该第1绝缘壳体对上述第1配线基板固定;
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绝缘壳体、多个第2触头及第2固定金属部件,所述第2绝缘壳体取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卡合状态,所述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对设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连接的基板连接部,排列配置在上述第2绝缘壳体上,取对上述多个第1触头分别接触连接的状态,所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固接在上述第2绝缘壳体上,将该第2绝缘壳体对上述第2配线基板固定;
上述第1连接器具备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所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沿着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部被在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配设的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能够在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上述第2连接器在配设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的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的各自上形成有卡合部;
被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的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当上述第2绝缘壳体取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卡合状态时,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卡合而取对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在取该卡止状态后,当使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将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将对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设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一起支承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形成有一对卡合支承部,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贯通所述一对卡合支承部,通过该一对卡合支承部,将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能够沿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地支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将弹性棒状材料弯曲而形成,被形成在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一对卡合支承部分别支承的上述两端部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弹性变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处设有凸轮部,在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后,当使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凸轮部与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抵接卡合,使该两端部弹性变形以将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设有凸轮部,在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取对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的卡止状态后,当使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在与上述第1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凸轮部与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抵接卡合,使该两端部弹性变位,以将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取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卡合支承部的各自上,设有:第1定位部,将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卡合的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端部定位;第2定位部,将取消了与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的卡合的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端部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第2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处的卡合部为形成一对缺口或透孔的结构,被上述第1固定金属部件的部分支承的上述弹性可动卡止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缺口或透孔卡合。
CN201410516493.4A 2013-10-04 2014-09-30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8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689 2013-10-04
JP2013209689A JP5716933B2 (ja) 2013-10-04 2013-10-04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8360A CN104518360A (zh) 2015-04-15
CN104518360B true CN10451836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77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64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18360B (zh) 2013-10-04 2014-09-30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57766B2 (zh)
JP (1) JP5716933B2 (zh)
KR (1) KR101636616B1 (zh)
CN (1) CN104518360B (zh)
TW (1) TWI560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2190B2 (ja) * 2014-03-24 2018-06-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893480B2 (en) * 2015-09-04 2018-02-13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Connector
CN105578862B (zh) * 2016-01-07 2022-06-14 深圳市圣天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超高清led屏插装装置的智能上板、卡板装置
JP2017136711A (ja) * 2016-02-02 2017-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memsデバイス、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6129667B (zh) * 2016-08-26 2019-01-0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10170849B2 (en) * 2017-04-07 2019-01-01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able latch
JP6925883B2 (ja) * 2017-06-09 2021-08-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7348131B2 (ja) * 2020-04-28 2023-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7484062B2 (ja) * 2020-08-17 2024-05-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0509A (ja) * 1999-03-10 2000-09-22 Jst Mfg Co Ltd 基板対基板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02570187A (zh) * 2010-10-22 2012-07-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器及其组装体
CN202872100U (zh) * 2012-03-29 2013-04-10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03094781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6444B1 (fr) * 1986-04-01 1990-07-13 Cogema Cloison demontable et resistant aux seismes
JP2004055306A (ja) 2002-07-18 2004-02-19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US6851964B2 (en) * 2003-06-03 2005-02-08 Digital Recorders, Inc. Retainer clip for ribbon cable connectors
JP4515516B2 (ja) * 2008-09-09 2010-08-0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JP5218012B2 (ja) * 2008-12-16 2013-06-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792517B2 (ja) * 2009-07-07 2011-10-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922420B2 (ja) * 2010-02-23 2012-04-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920565B2 (ja) 2012-01-30 2016-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5839197B2 (ja) 2012-04-04 2016-01-0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5892377B2 (ja) 2012-06-01 2016-03-2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6156641B2 (ja) * 2013-09-03 2017-07-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0509A (ja) * 1999-03-10 2000-09-22 Jst Mfg Co Ltd 基板対基板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02570187A (zh) * 2010-10-22 2012-07-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器及其组装体
CN103094781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202872100U (zh) * 2012-03-29 2013-04-10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16933B2 (ja) 2015-05-13
TWI560949B (en) 2016-12-01
US20150099387A1 (en) 2015-04-09
KR101636616B1 (ko) 2016-07-05
TW201519521A (zh) 2015-05-16
US9257766B2 (en) 2016-02-09
JP2015076140A (ja) 2015-04-20
CN104518360A (zh) 2015-04-15
KR20150040212A (ko) 201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8360B (zh)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CN104795696B (zh) 连接器
CN104425990B (zh) 相互卡合连接器装置
CN103915723B (zh) 配线基板连结装置
JP570431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1997198A (zh) 连接装置
CN1960069B (zh) 易于改进电磁干扰特性的小型电连接器
CN102142631A (zh) 连接器装置
CN100359764C (zh) 能减少其上安装有连接器之装置厚度的连接器
JP55222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82371B (zh) 可減少接觸不良發生的連接器
CN102195162A (zh) 连接器装置
JP2008091299A (ja) コネクタ
CN109155491A (zh) 高速电连接器
TW201014072A (en) Connector device
JP2016058270A (ja)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TWI399889B (zh) 連接器
CN104253351A (zh) 连接器
JP4521351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4303369A (zh) 用于互连印刷电路板的系统
US8529286B2 (en) Detachment and displacemen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insertion of flexible circuit flat cable
JP2008130263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4953314A (zh)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TW201505274A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JP5769589B2 (ja) フラット回路体の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