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9521A - 配線基板連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配線基板連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19521A TW201519521A TW103132603A TW103132603A TW201519521A TW 201519521 A TW201519521 A TW 201519521A TW 103132603 A TW103132603 A TW 103132603A TW 103132603 A TW103132603 A TW 103132603A TW 201519521 A TW201519521 A TW 20151952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case
- connector
- movable locking
- metal member
- wiring boar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該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可使第1及第2配線基板使用各自所安裝之第1及第2連接器而確實地處於對向接近重疊連結所形成之相互電氣連接狀態,並且可謀求厚度尺寸之減少。
包含帶有配線基板12之插頭連接器11與帶有配線基板32之插座連接器31,插頭連接器11具備兩端部被固著於絕緣外殼13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插座連接器31,在固著於絕緣外殼34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形成有一對卡合部40,在絕緣外殼34卡合於絕緣外殼13時,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一對卡合部40,取得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
Description
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係關於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該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在使二個配線基板相互對向接近重疊之狀態下,取得相互電氣連接於設在各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部之狀態,將兩配線基板加以連結。
於行動電話等較小型之電子機器,亦內設有許多各種電子零件,但此等電子零件大多數構裝於複數個配線基板而發揮各自之功能。構裝有各種電子零件之複數個配線基板,例如就此等中之二個而言,在收容於較小型之電子機器之內部之有限空間時,為了儘可能地減小佔有體積,必須採取使一方與另一方對向接近重疊之配置而相互連結。以下,將此種使二個配線基板中之一方與另一方對向接近重疊之連結形態稱為對向接近重疊連結。
一般而言,分別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FPC)或硬性配線基板等之複數個配線基板之相互連結大多係藉由於各配線基板安裝連接器且將此等連接器相互連接而進行,於進行針對二個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情形,亦考慮使用安裝於各配線基板之連接器。以往,提出有若干包含用以進行針對二個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連接器之基板連結
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基板連結裝置(基板對基板型連接器系統),在使第1配線基板(基板(110))及第2配線基板(基板210))作為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對象之狀態下,包含安裝於第1配線基板之第1連接器(連接器件(100))與安裝於第2配線基板之第2連接器(連接器件(200))而構成。第1連接器具備排列配置於外殼(130)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接觸件(120)),又,第2連接器具備排列配置於外殼(230)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接觸件(220))。而且,複數個第1連接器之各個之前端部形成有產生彈性變形之彎折成大致U字狀之部分。
於此狀態下,使第1配線基板之安裝有第1連接器之面與第2配線基板之安裝有第2連接器之面對向,以取得使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對向接近重疊之狀態,藉此,使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而使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之各個之形成彎折成大致U字狀之部分之前端部接觸連接於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中之對應者。藉此,使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相互連接,進行針對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
此時,複數個第1接觸件之各個之前端部形成有產生彈性變形之彎折成大致U字狀之部分,上述前端部在作用有彈性變形產生之接觸壓之狀態下接觸連接於複數個第2接觸件中之對應者,因此期待確實地進行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複數個第2接觸件之相互連接。
又,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基板連結裝置(基板連接用連接
器),在使第1配線基板(印刷配線基板(26))及第2配線基板(印刷配線基板(22)作為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對象之狀態下,包含安裝於第1配線基板之第1連接器(公型連接器部(24))與安裝於第2配線基板之第2連接器(母型連接器部(20))而構成。第1連接器具備排列配置於第1外殼(基台部(24M))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接觸件端子(28Ai)、(28Bi)),又,第2連接器具備排列配置於第2外殼(基台部(20M))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接觸件端子(34Ai)、(34Bi))。而且,於第1連接器,取得於被壓入至第1外殼之保持具(30)之嵌合部(30m)形成有爪部(30N)之狀態、或於第1外殼鑄入有爪部(30’N)之狀態,又,於第2連接器,於被壓入至第2外殼之保持具(32)之彈性片(32mr)形成有突起部(32mn)。
於此狀態下,使第1配線基板之安裝有第1連接器之面與第2配線基板之安裝有第2連接器之面對向,以取得使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對向接近重疊之狀態,藉此,使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使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分別接觸連接於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藉此,使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相互連接,進行針對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
此時,第1連接器之形成在被壓入至第1外殼之保持具(30)之嵌合部(30m)之爪部(30N)、或鑄入於第1外殼之爪部(30’N)卡合於第2連接器之形成在被壓入至第2外殼之保持具(32)之彈性片(32mr)之突起部(32mn),阻止第1連接器之第1外殼自第2連接器之第2外殼脫離。藉此,穩定地維持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所
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之相互連接狀態,其結果,期待穩定地進行針對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60509號公報(段落0033~0043,圖4、圖5)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5306號公報(段落0020~0031,圖1~圖8)
於上述以往提出之若干包含用以進行針對二個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連接器之基板連結裝置,發現此等各自存在如下之缺陷。
首先,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基板連結裝置,不具備在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下發揮阻止第1連接器之第1外殼自第2連接器之第2外殼脫離之功能之鎖固手段或卡止手段。因此,例如,於未預期之外力作用於相互卡合之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之情形,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之相互連接狀態變得不穩定,其結果,會有無法穩定地進行針對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虞。
又,於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基板連結裝置,在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下,作為發揮阻止第1連接器之第1外殼自第2連接器之第2外殼脫離之功能的鎖固手段或卡止手段,具備第1連接器之形成在被壓入至第1外殼之保持具(30)之嵌合部(30m)之爪部(30N)或鑄入於第1外殼之爪部(30’N)、及第2連接器之形成在被壓入至第2外
殼之保持具(32)之彈性片(32mr)且爪部(30N)或爪部(30’N)卡合之突起部(32mn)。然而,於形成有爪部(30N)之保持具(30)之嵌合部(30m)或鑄入於第1外殼之爪部(30’N)及形成有突起部(32mn)之保持具(32)之彈性片(32mr)之各個之構造上,爪部(30N)或爪部(30’N)與突起部(32mn)之卡合並不夠堅固,因此,例如,於較大外力並未被預期地作用於相互卡合之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中之任一方或雙方之情形,爪部(30N)或爪部(30’N)會由與突起部(32mn)之卡合中脫落,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與第2連接器所具備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之相互連接狀態變得不穩定,其結果,會有無法穩定地進行針對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對向接近重疊連結之虞。
有鑒於上述方面,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提供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係構成用以將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藉由對向接近重疊連結而相互電氣連結之機構,包含具有固定於第1配線基板之第1絕緣外殼之第1連接器與具有固定於第2配線基板之第2絕緣外殼之第2連接器,且具備卡止手段,該卡止手段在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與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相互卡合之狀態下,阻止第2絕緣外殼自第1絕緣外殼非預期地脫離,藉由上述手段可極其穩定且堅固地維持第1絕緣外殼與第2絕緣外殼之相互卡合狀態,且藉由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可使第2絕緣外殼順暢地自第1絕緣外殼脫離,而且,可謀求減少第1及第2配線基板在與相互對向面之各個正交之方向之厚度尺寸。
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之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發明(以下,稱為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包含:第1連
接器,具備第1絕緣外殼、分別具有連接於設在第1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部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及固著於第1絕緣外殼且將第1絕緣外殼固定於第1配線基板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以及第2連接器,具備取得與第1絕緣外殼之卡合狀態之第2絕緣外殼、分別具有連接於設在第2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部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第2絕緣外殼並取得分別接觸連接於複數個第1接觸件之狀態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及固著於第2絕緣外殼且將第2絕緣外殼固定於第2配線基板之第2固定金屬構件。而且,於上述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第1連接器具備彈性可動卡止構件,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沿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延伸,兩端部被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可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又,第2連接器,在配置於第2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各個形成有卡合部;在取得第2絕緣外殼與第1絕緣外殼之卡合狀態時,被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在取得上述卡止狀態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停止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解除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
於如上所述之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在使第1配線基板之固定有第1連接器所具有之第1絕緣外殼之面與第2配線基板之固定有第2連接器所具有之第2絕緣外殼之面對向以使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對向接近重疊時,使第1絕緣外殼與第2絕緣外殼各自之長
邊方向一致之狀態下取得相互卡合狀態。此時,使排列配置於第2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分別接觸連接於排列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藉此,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處於相互卡合狀態,使設置於第2配線基板之複數個配線端子部透過複數個第2接觸件及複數個第1接觸件分別連接於設置在第1配線基板之複數個配線端子部,其結果,將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藉由對向接近重疊連結而相互電氣連結。
此時,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沿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而延伸且兩端部被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且可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使其兩端部卡合於第2連接器上形成在配置於第2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藉此,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狀態,藉由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所具備之彈性而維持且不會被解除,藉此,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之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得以穩定地維持。因此,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構成阻止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自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不期望脫離之卡止手段。
在支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形成有例如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貫通之一對卡合支承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被該等一對卡合支承部支承成可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之後,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
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而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停止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解除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藉此,可使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自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脫離。
在此狀態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係例如使彈性棒狀材料彎折而形成,分別被形成在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一對卡合支承部支承之兩端部可相對於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彈性位移。此外,在第2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或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設有例如凸輪部,該凸輪部,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抵接卡合於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以使該等相對於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彈性位移,藉此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停止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
再者,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例如,構成被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卡合之一對缺口或透孔。
在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處於相互卡合之狀態,使第1絕緣外殼與第2絕緣外殼各自之長邊方向一致之狀態下取得相互卡合狀態,且使排列配置於第2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分別接觸連接於排列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時,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
之卡止狀態,藉此,阻止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自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之不期望之脫離。又,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解除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藉此,可使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自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脫離。
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沿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而延伸,且兩端部被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且可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其兩端部,在第2絕緣外殼取得與第1絕緣外殼之卡合狀態時,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狀態,藉由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所具備之彈性而維持且不會被解除,藉此,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之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得以穩定地維持。之後,在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狀態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彈性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停止與形成在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藉此,解除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對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
因此,根據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藉由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與被第1固定金屬構件所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所卡合之第2連接器之形成於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卡合
部,而可極其穩定且堅固地維持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與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之相互卡合狀態,且藉由僅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而可使第2絕緣外殼順暢地自第1絕緣外殼脫離。而且,第1連接器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係沿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而延伸,且兩端部被配置於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可在與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藉此可減少固定有第1絕緣外殼之第1配線基板及固定有第2絕緣外殼之第2配線基板之與相互對向面之各自正交之方向之厚度尺寸,可謀求包含配置於第1配線基板與第2配線基板之間之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裝置整體之薄型化。
11‧‧‧插頭連接器(第1連接器)
12‧‧‧第1配線基板
13,34‧‧‧絕緣外殼(第1絕緣外殼、第2絕緣外殼)
14‧‧‧插頭側接觸件(第1接觸件)
14a,35a‧‧‧基板連接部
14b,35b‧‧‧接觸連接部
15‧‧‧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第1固定金屬構件)
16,38‧‧‧基板連結部
18‧‧‧彈性可動卡止構件
19‧‧‧(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
20‧‧‧(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
21‧‧‧卡合支承部
21a‧‧‧第1定位部
21b‧‧‧第2定位部
22‧‧‧支承部
23‧‧‧(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中間部分
24‧‧‧(絕緣外殼13之)端面部
31‧‧‧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
32‧‧‧第2配線基板
35‧‧‧插座側接觸件(第2接觸件)
36‧‧‧(絕緣外殼34之)端部
37‧‧‧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第2固定金屬構件)
39‧‧‧(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
40‧‧‧卡合部
41‧‧‧凸輪部
41a‧‧‧傾斜面
圖1係將構成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之插頭連接器與固定有其絕緣外殼之第1配線基板一起顯示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插頭連接器與第1配線基板之俯視圖。
圖3係將構成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之插座連接器在以假想線顯示固定有其絕緣外殼之第2配線基板之狀態下顯示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圖3所示之插座連接器與以假想線顯示之第2配線基板之俯視圖。
圖5係顯示圖3所示之插座連接器與第2配線基板之仰視圖。
圖6係顯示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3所示之帶有以假想線顯示之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對向配置之狀態之立
體圖。
圖7係顯示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8係將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在以假想線顯示第2配線基板之狀態下顯示之立體圖。
圖9係將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在除去第2配線基板之狀態下顯示之俯視圖。
圖10係顯示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11係顯示圖10之XI-XI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12係顯示圖9之XII-XII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13係將圖12之矩形框B內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4係將圖8之矩形框A內放大顯示之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15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對向配置之狀態下之插頭連接器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與插座連接器之卡合部之位置關係之俯視圖。
圖16係用以說明在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下插頭連接器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端部與插座連接器之卡合部之位置關係之部分立體圖。
圖17係用以說明在圖1所示之帶有第1配線基板之插頭連接器與圖5
所示之帶有第2配線基板之插座連接器相互卡合之狀態下插頭連接器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端部與插座連接器之卡合部之位置關係之部分剖面圖。
以下述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實施例,對用以實施本申請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例)
圖1(立體圖)及圖2(俯視圖)係顯示成為構成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之第1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11及安裝有插頭連接器11之第1配線基板12。插頭連接器11具備由合成樹脂等之絕緣材料所形成之絕緣外殼13(第1絕緣外殼),絕緣外殼13被固定於第1配線基板12之圖1中朝向上方之面(以下,稱為上面)。
於絕緣外殼13,分別藉由具有彈性之導電性板材而形成之成為折曲帶狀構件之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第1接觸件)分別形成為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相互對向之2個列而排列配置。於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之各個,連接於設在第1配線基板12之上面之配線端子部(圖示省略)之基板連接部14a、及與下述之成為第2連接器之插座連接器所具備之插座側接觸件(第2接觸件)抵接之接觸連接部14b係分別作為形成帶狀構件之兩端部分而設置。
又,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各個,固著有局部地覆蓋其外周面部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第1固定金屬構件)。於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設置有分別與第1配線基板12之上面連結之複數個基板連結部16。而且,複數個基板連結部16與第1配線基板12之上面
連結時,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藉此將絕緣外殼13固定於第1配線基板12之上面。
如上所述之具備絕緣外殼13、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及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插頭連接器11進一步具備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即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之排列方向而延伸。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被分別配置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分別支承,可相對於絕緣外殼13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係使具有彈性之作為金屬棒狀材料等之彈性棒狀材料折曲而形成,被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分別支承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可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且可相對於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而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彈性位移。
於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各個形成有卡合支承部21,藉由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自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卡合支承部21,而由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將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予以支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自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卡合支承部21之狀態係藉由將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自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外側朝內側彈壓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所具備之彈性而得以穩定地維持。又,卡合支承部21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藉此,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自插頭側
固定金屬構件15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卡合支承部2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接受卡合支承部21之導引而可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其結果,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整體可相對於絕緣外殼13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又,在分別配置於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內側之絕緣外殼13之兩端部分所含之一對側板狀部之各個,設有將貫通形成在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與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一起支承之支承部22。
如圖2所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之間之中間部分23抵接於絕緣外殼13之端面部24,藉此,阻止以貫通形成於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之端部19作為旋動軸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旋動。
圖3(立體圖)及圖4(俯視圖)係顯示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即與圖1及圖2所示之插頭連接器11一起構成之成為第2連接器之插座連接器31,且係在以假想線顯示安裝有插座連接器31之第2配線基板32之狀態下顯示,又,圖5(仰視圖)係顯示插座連接器31及安裝有插座連接器31之第2配線基板32。關於第2配線基板32,將在圖3之朝向下方之面稱為下面,且將圖3之朝向上方之面稱為上面。
如圖3所示,插座連接器31安裝於第2配線基板32之下面。而且,如圖3~圖5所示,插座連接器31具備藉由合成樹脂等之絕緣材料所形成之絕緣外殼34(第2絕緣外殼),絕緣外殼34被固定於第2配線基
板32之下面。於絕緣外殼34,分別由具有彈性之導電性板材而形成之成為彎折帶狀構件之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第2接觸件)分別形成為於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延伸之相互對向之2個列而排列配置。於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之各個,將連接於設在第2配線基板32之下面之配線端子部(圖示省略)之基板連接部35a、及與成為第1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插頭側接觸件14抵接之接觸連接部35b分別作為帶狀構件之兩端部分而設置。
又,於成為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36之各個,固著有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第2固定金屬構件)。於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分別設有與第2配線基板32之下面連結之複數個基板連結部38。而且,在複數個基板連結部38與第2配線基板32之下面連結時,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各個藉此將絕緣外殼34固定於第2配線基板12之下面。
於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各個之側端部分39,形成有取得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卡合之狀態之卡合部40。該卡合部40由被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所卡合之缺口部構成,於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卡合於該卡合部40時,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沿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自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形成於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缺口部。而且,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沿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自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形成於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各個之側端部
分39之卡合部40之狀態,係藉由將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自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外側朝內側彈壓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所具備之彈性而得以穩定地維持。又,構成卡合部40之缺口部在與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藉此,沿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自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卡合部40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接受構成卡合部40之缺口部之導引而可在與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其結果,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整體可相對於絕緣外殼34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此外,形成在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各個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替代在與上述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缺口部,由形成在與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長孔之透孔構成亦可。
於此狀態下,在使第2配線基板32之固定有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下面與第1配線基板12之固定有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上面對向以使第2配線基板32與第1配線基板12對向接近重疊時,構成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之成為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11及插座連接器31,使插座連接器31所具備之絕緣外殼34卡合於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絕緣外殼13,而取得相互卡合狀態。
此時,首先,如圖6(以假想線顯示第2配線基板32)所示,將帶有第1配線基板12之插頭連接器11與帶有第2配線基板32之插座連接器31相互對向配置。此時,使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與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以其長邊方向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成為平行之方
式對向,取得排列配置於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與排列配置於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分別對應之位置。
其次,若取得使第2配線基板32之固定有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下面與第1配線基板12之固定有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上面接近之位置而使第2配線基板32與第1配線基板12對向接近重疊,則如圖7(立體圖)、圖8(以假想線顯示第2配線基板32之立體圖)、圖9(第2配線基板32之圖示省略之俯視圖)及圖10(前視圖)所示,取得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與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在分別之長邊方向一致之狀態下之卡合狀態,帶有第2配線基板32之插座連接器31與帶有第1配線基板12之插頭連接器11處於相互卡合狀態。
此時,如顯示圖10之XI-XI線剖面之圖11所示,將排列配置於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之接觸連接部35b與排列配置於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之接觸連接部14b分別接觸連接。藉此,設於分別連接有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之基板連接部35a之第2配線基板32之複數個配線端子部,透過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及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而與設於分別連接有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之基板連接部14a之第1配線基板12之複數個配線端子部分別連結,將第1配線基板12與第2配線基板32電氣相互連結。
又,此時,如顯示圖9之XIII-XIII線剖面之圖12及將圖12之矩形框B內放大圖示之圖13所示,使形成於插頭連接器11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沿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
13之長邊方向自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外側朝內側貫通,藉此,由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所支承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沿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自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外側朝內側貫通形成於插座連接器31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亦即,插頭連接器1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與插座連接器31之形成於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分別卡合,藉此,取得插座連接器31相對於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
如將圖8之矩形框A內放大圖示之圖14所示,在形成在插頭連接器11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在與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卡合支承部21,第1定位部21a與第2定位部21b沿著卡合支承部21延伸之方向排列配置設置。此外,貫通卡合支承部2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處於卡合於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之第1定位部21a之狀態。藉此,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之第1定位部21a將卡合於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加以定位。
圖8之矩形框A內及將其放大圖示之圖14中,雖顯示成為處於與插頭連接器11之卡合狀態之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36中之一者中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狀態,但在此時,成為處於與插頭連接器11之卡合狀態之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36中之另一者中,第1定位部與第2
定位部亦沿著該卡合支承部21延伸之方向排列配置設置於卡合支承部21,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狀態,與圖8之矩形框A內及將其放大圖示之圖14所示之卡合狀態相同。
此外,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之第2定位部21b,如後述,係設置為將停止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加以定位。
又,如圖14所示,在成為絕緣外殼34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36之各個,在形成於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內之與形成在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之第1定位部21a與第2定位部21b之間對應之位置設有具有傾斜面41a之凸輪部41。凸輪部41,如後述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抵接卡合於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此外,替代上述設在成為絕緣外殼34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36之各個之凸輪部41,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設置例如取得在形成於其之卡合部40內與形成在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之第1定位部21a與第2定位部21b之間對應之位置之相當於上述凸輪部41之凸輪部亦可。如上述,設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凸輪部(相當於上述凸輪部41之凸輪部)由金屬構件形成,因此即使反覆對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之抵接卡合,亦不易產生磨耗。
以上述方式,使插頭連接器1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與插座連接器31之形成於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
39之一對卡合部40分別卡合,而取得對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藉此阻止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自其所卡合之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不期望之脫離。
之後,如圖15(第2配線基板32之圖示省略之俯視圖)所示,取得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與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卡合狀態,且在帶有第2配線基板32之插座連接器31與帶有第1配線基板12之插頭連接器11處於相互卡合狀態之情況下,若插頭連接器1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相對於絕緣外殼13在箭頭P所示之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則伴隨此,在分別貫通形成在插頭連接器11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卡合支承部21之狀態下被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支承且卡合於形成在插座連接器31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分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相對於絕緣外殼13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此時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移動,在接受形成為在插頭連接器11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卡合支承部21之導引之狀態下,在形成在插座連接器31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內位移進行。此外,設在卡合部40內之凸輪部41抵接卡合於在卡合部40內位移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一邊抵接於凸輪部41具有之傾斜面41a一邊位移。
此時,凸輪部41具有之傾斜面41a使在卡合部40內位移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沿著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往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外側彈性位移。藉此,如圖16及圖17所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在越過凸輪部41具有之傾斜面41a時,處於停止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之狀態,之後,停止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移動。
亦即,在取得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分別設在形成在插座連接器31之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40內之一對凸輪部41,分別抵接卡合於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用以使該端部19停止與卡合部40之卡合而彈性位移。
此外,如圖16所示,停止與形成在插座連接器31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處於卡合於形成在插頭連接器11之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之支承部21之第2定位部21b之狀態。藉此,形成在卡合支承部21之第2定位部21b將停止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19加以定位。
以上述方式,停止插頭連接器11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一對端部19之各個與形成在插座連接器31之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卡合部40之卡合,藉此,解除對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使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取得順暢地解除與插頭連接器
11之絕緣外殼13之卡合之狀態,取得可解除插座連接器31與插頭連接器11之相互卡合狀態之狀態。
在上述包含插頭連接器11與插座連接器31而構成之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使插頭連接器11與插座連接器31處於相互卡合狀態,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取得與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卡合狀態,且使排列配置於絕緣外殼34之複數個插座側接觸件35分別接觸連接於排列配置於絕緣外殼13之複數個插頭側接觸件14時,成為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取得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藉此,阻止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自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之不期望之脫離。又,在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取得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解除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藉此,可使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自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脫離。
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而延伸,且成為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被配置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分別支承,且可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其一對端部19,在絕緣外殼34取得與絕緣外殼13之卡合狀態時,分別卡合於形成在配置於絕緣外殼34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40。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分
別卡合於形成在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40之狀態,藉由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所具備之彈性而維持且不會被解除,藉此,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之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得以穩定地維持。之後,在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分別卡合於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40之狀態下,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成為彈性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停止與形成在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39之一對卡合部40之卡合。藉此,解除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對絕緣外殼34之卡止狀態。
因此,根據包含插頭連接器11與插座連接器31而構成之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之一例,藉由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與被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所支承之成為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所分別卡合之插座連接器31之形成於一對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一對卡合部40,而可極其穩定且堅固地維持插頭連接器11之絕緣外殼13與插座連接器31之絕緣外殼34之相互卡合狀態,且藉由僅使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而可使絕緣外殼34順暢地自絕緣外殼13脫離。而且,插頭連接器11所具備之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係沿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而延伸,且成為兩端部之一對端部19被配置於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一對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20分別支承,可在與絕緣外殼13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藉此可減少固定有絕
緣外殼13之第1配線基板12及固定有絕緣外殼34之第2配線基板32之與相互對向面之各自正交之方向之厚度尺寸,可謀求包含配置於第1配線基板12與第2配線基板32之間之插頭連接器11及插座連接器31之裝置整體之薄型化。
上述本申請發明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包含具有固定於第1配線基板之第1絕緣外殼之第1連接器與具有固定於第2配線基板之第2絕緣外殼之第2連接器,且具備卡止手段,該卡止手段在第1連接器之第1絕緣外殼與第2連接器之第2絕緣外殼相互卡合之狀態下,阻止第2絕緣外殼自第1絕緣外殼非預期地脫離,藉由上述手段可極其穩定且堅固地維持第1絕緣外殼與第2絕緣外殼之相互卡合狀態,且藉由極其簡單且容易之操作,可使第2絕緣外殼順暢地自第1絕緣外殼脫離,而且,可謀求減少第1及第2配線基板在與相互對向面之各個正交之方向之厚度尺寸,可廣泛地適用於各種電子機器等。
12‧‧‧第1配線基板
13,34‧‧‧絕緣外殼(第1絕緣外殼、第2絕緣外殼)
14a,35a‧‧‧基板連接部
15‧‧‧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第1固定金屬構件)
16‧‧‧基板連結部
18‧‧‧彈性可動卡止構件
19‧‧‧(彈性可動卡止構件18之)端部
20‧‧‧(插頭側固定金屬構件15之)側端部分
21‧‧‧卡合支承部
31‧‧‧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
32‧‧‧第2配線基板
35‧‧‧插座側接觸件(第2接觸件)
36‧‧‧(絕緣外殼34之)端部
37‧‧‧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第2固定金屬構件)
39‧‧‧(插座側固定金屬構件37之)側端部分
40‧‧‧卡合部
41‧‧‧凸輪部
Claims (8)
- 一種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包含:第1連接器,具備第1絕緣外殼、分別具有連接於設在第1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部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該第1絕緣外殼之複數個第1接觸件、及固著於該第1絕緣外殼以將該第1絕緣外殼固定於該第1配線基板之第1固定金屬構件;以及第2連接器,具備取得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卡合狀態之第2絕緣外殼、分別具有連接於設在第2配線基板之配線端子部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該第2絕緣外殼並取得分別接觸連接於該複數個第1接觸件之狀態之複數個第2接觸件、及固著於該第2絕緣外殼以將該第2絕緣外殼固定於該第2配線基板之第2固定金屬構件;該第1連接器具備彈性可動卡止構件,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沿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延伸,兩端部被配置於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可在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該第2連接器,在配置於該第2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各個形成有卡合部;在取得該第2絕緣外殼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卡合狀態時,被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之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卡合於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取得對該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在取得該卡止狀態下,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停止與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 合,解除對該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在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設有將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與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一起支承之支承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在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形成有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貫通之一對卡合支承部,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被該一對卡合支承部支承成可在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係使彈性棒狀材料彎折而形成,分別被形成在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一對卡合支承部支承之該兩端部可相對於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彈性位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在該第2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設有凸輪部,該凸輪部,在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該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抵接卡合於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以使該兩端部彈性位移,停止與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設有凸輪部,該凸輪部,在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取得對該第2絕緣外殼之卡止狀態之情況下使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在與該第1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時,抵接卡合於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 之兩端部以使該兩端部彈性位移,停止與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在該一對卡合支承部之各個設有將卡合於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端部加以定位之第1定位部、及將停止與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之卡合之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端部加以定位之第2定位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基板連結裝置,其中,形成在該第2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之卡合部,構成被該第1固定金屬構件之部分支承之該彈性可動卡止構件之兩端部分別卡合之一對缺口或透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09689A JP5716933B2 (ja) | 2013-10-04 | 2013-10-04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9521A true TW201519521A (zh) | 2015-05-16 |
TWI560949B TWI560949B (en) | 2016-12-01 |
Family
ID=5277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32603A TWI560949B (en) | 2013-10-04 | 2014-09-22 |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device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57766B2 (zh) |
JP (1) | JP5716933B2 (zh) |
KR (1) | KR101636616B1 (zh) |
CN (1) | CN104518360B (zh) |
TW (1) | TWI5609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42190B2 (ja) * | 2014-03-24 | 2018-06-13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893480B2 (en) * | 2015-09-04 | 2018-02-13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 Connector |
CN105578862B (zh) * | 2016-01-07 | 2022-06-14 | 深圳市圣天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超高清led屏插装装置的智能上板、卡板装置 |
JP2017136711A (ja) * | 2016-02-02 | 2017-08-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配線基板、memsデバイス、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106129667B (zh) * | 2016-08-26 | 2019-01-08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US10170849B2 (en) * | 2017-04-07 | 2019-01-01 | Molex, Llc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lidable latch |
JP6925883B2 (ja) * | 2017-06-09 | 2021-08-2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CN111082246A (zh) * | 2019-12-26 | 2020-04-28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装置及空调测试设备 |
JP7348131B2 (ja) * | 2020-04-28 | 2023-09-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7484062B2 (ja) * | 2020-08-17 | 2024-05-1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96444B1 (fr) * | 1986-04-01 | 1990-07-13 | Cogema | Cloison demontable et resistant aux seismes |
JP2000260509A (ja) | 1999-03-10 | 2000-09-22 | Jst Mfg Co Ltd | 基板対基板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JP2004055306A (ja) | 2002-07-18 | 2004-02-19 |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US6851964B2 (en) * | 2003-06-03 | 2005-02-08 | Digital Recorders, Inc. | Retainer clip for ribbon cable connectors |
JP4515516B2 (ja) * | 2008-09-09 | 2010-08-04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218012B2 (ja) * | 2008-12-16 | 2013-06-26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4792517B2 (ja) * | 2009-07-07 | 2011-10-1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4922420B2 (ja) * | 2010-02-23 | 2012-04-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594053B2 (ja) * | 2010-10-22 | 2014-09-24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
CN103094781B (zh) * | 2011-11-04 | 2015-05-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JP5920565B2 (ja) | 2012-01-30 | 2016-05-1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TWM450855U (zh) * | 2012-03-29 | 2013-04-1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板對板連接器組件 |
JP5839197B2 (ja) | 2012-04-04 | 2016-01-06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JP5892377B2 (ja) | 2012-06-01 | 2016-03-2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JP6156641B2 (ja) * | 2013-09-03 | 2017-07-0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
-
2013
- 2013-10-04 JP JP2013209689A patent/JP57169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22 KR KR1020140125724A patent/KR10163661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9-22 TW TW103132603A patent/TWI56094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9-23 US US14/493,707 patent/US92577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9-30 CN CN201410516493.4A patent/CN10451836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8360B (zh) | 2017-04-12 |
CN104518360A (zh) | 2015-04-15 |
TWI560949B (en) | 2016-12-01 |
US9257766B2 (en) | 2016-02-09 |
KR101636616B1 (ko) | 2016-07-05 |
JP2015076140A (ja) | 2015-04-20 |
JP5716933B2 (ja) | 2015-05-13 |
US20150099387A1 (en) | 2015-04-09 |
KR20150040212A (ko) | 2015-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19521A (zh) | 配線基板連結裝置 | |
TWI527312B (zh) | 配線基板連結裝置 | |
TWI632742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substrate | |
TWI569519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 |
CN113178718B (zh) |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 |
TW201010198A (en) | Stacking connector | |
TW201108518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19005B (zh) | 電連接器 | |
JP2016146255A (ja) | ソケット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JP5920565B2 (ja)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
US911815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201212400A (en) | Assembly body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cov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1326395B1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 |
TW201824659A (zh) | 連接器裝置 | |
JP2013149563A (ja) | シールド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 |
TWI519004B (zh) | 電連接器 | |
KR100729563B1 (ko) | 초소형 정밀 커넥터 | |
JP2011108483A (ja) |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TWM447608U (zh) | 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 |
JP2023016919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3206655A (ja) |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 |
TWM467196U (zh) | 可撓式傳輸線及傳輸裝置 | |
JP2015204278A (ja) |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 |
TWM515724U (zh) | 連接器及其組合 | |
JP2009054306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