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9889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9889B
TWI399889B TW096139444A TW96139444A TWI399889B TW I399889 B TWI399889 B TW I399889B TW 096139444 A TW096139444 A TW 096139444A TW 96139444 A TW96139444 A TW 96139444A TW I399889 B TWI399889 B TW I3998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shield
housing
terminals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9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2830A (en
Inventor
Shinichi Matsuzaki
Hitosh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2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2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9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98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於印刷基板等,用於電性連接複數個基板之連接器。
以往,此種連接器習知有具備:配置於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的第一殼體;配置於另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並且可嵌合於第一殼體內所形成之第二殼體;一端側保持於第一殼體,並且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可電性連接各連接對象物所形成之複數個端子;設計成覆蓋第一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之面的第一屏蔽構件;及設計成覆蓋第二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之面的第二屏蔽構件(如參照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5-251461號)。
但是,由於該連接器於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係形成第二屏蔽構件卡止於第一屏蔽構件之特定位置,因此,在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之狀態下,無法使第二殼體移動,於一方之連接對象物與另一方之連接對象物之間產生位置偏差情況下,可能無法吸收其位置偏差。
因此,如第十一圖所示,習知物有具備:配置於作為一方之連接對象物的第一基板100側之第一殼體1;配置於作為另一方之連接對象物的第二基板200側,並且設計成可對第一殼體1移動,並形成可嵌合於第一殼體1內之第二殼體2;設計成一端側保持於第一殼體1,並且另一端側伴隨第二殼體2之移動而彈性變形,於第二殼體2嵌合於第一殼體1時,形成可電性連接各基板100、200之複數個端子3;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一殼體1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3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之一對第一屏蔽構件4;及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二殼體2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之一對第二屏蔽構件5。
該連接器之第一殼體1形成上面開口之箱型形狀,而與配置於第一殼體1上方之第二殼體2嵌合。此外,各端子3中設有與設於第二殼體2之端子6接觸的接觸部3a,各端子3在第二殼體2嵌合於第一殼體1之狀態下移動時,將彎曲部3b作為基點而彈性變形。
但是,由於該連接器係設計成第一屏蔽構件4覆蓋第一殼體1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3之排列方向之面,因而,各端子3之另一端側(包含彎曲部3b)從第一殼體1之上面露出於外部。因此,容易受到電磁波之影響,可能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電磁波干擾)對策不足。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問題,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形成第二殼體可對第一殼體移動時,仍可抑制電磁波之影響的連接器。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具備:第一殼體,其係配置於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第二殼體,其係配置於另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並且設計成可對第一殼體移動,並形成可嵌合於第一殼體內;複數個端子,其係設計成一端側保持於第一殼體,並且另一端側伴隨第二殼體之移動而彈性變形,於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形成可電性連接各連接對象物;一對第一屏蔽構件,其係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一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且形成有從前述二個面側延伸成覆蓋各端子之另一端側的延伸部;一對第二屏蔽構件,其係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二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及屏蔽導通部,其係於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接觸於第一及第二屏蔽構件,並且形成可伴隨第二殼體之移動而彈性變形。
藉此,由於各端子之另一端側係藉由從第一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延伸的第一屏蔽構件之延伸部而覆蓋,因此,即使第二殼體對第一殼體移動時,仍可藉由第一屏蔽構件覆蓋各端子之另一端側。因此,由於本發明即使於第二殼體對第一殼體移動時,仍可藉由第一屏蔽構件覆蓋各端子之另一端側,因此可抑制電磁波之影響,而可充分進行EMI對策。
第一圖至第十圖係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第一圖係插座之立體圖,第二圖係插座之平面圖,第三圖係插座端子之側面圖,第四圖係屏蔽用端子之立體圖,第五圖係插座之側面剖面圖,第六圖係插頭之立體圖,第七圖係插頭之平面圖,第八圖係插頭之側面剖面圖,第九圖及第十圖係顯示插座與插頭嵌合時之動作的側面剖面圖。
該連接器包含配置於第一基板100側之作為第一殼體的插座1,藉由與配置於第二基板200側之作為第二殼體的插頭2嵌合,而電性連接各基板100、200間。
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插座1具備:配置於第一基板100側之插座側固定殼體10;設計成可對插座側固定殼體10在寬度方向(圖中X方向)及前後方向(圖中Y方向)移動之可動殼體20;一端側保持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並且另一端側保持於可動殼體20,形成伴隨可動殼體20對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移動而彈性變形的複數個插座端子30;形成分別覆蓋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外周面中,各插座端子30之排列方向,亦即沿著寬度方向之二個面,以作為第一屏蔽構件之一對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形成覆蓋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外周面中,與各插座端子30之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沿著前後方向之其他二個面,以作為其他屏蔽構件的一對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及設計成可分別裝卸於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的一對屏蔽用端子60。
插座側固定殼體10由合成樹脂之成形品構成,且形成上面及下面開口之方筒形狀。亦即,插座側固定殼體10包含:沿著寬度方向而延伸之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與沿著前後方向而延伸之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在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之下端側,保持各插座端子30之一端側的複數個端子孔14彼此以等間隔設置。此外,在各端子孔14之排列方向(圖中X方向)兩端側,設有分別保持各屏蔽用端子60之一對屏蔽用端子孔15。再者,在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之寬度方向兩端側,設有用於安裝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一對第一安裝部16,在各第一安裝部16之上部,延伸於寬度方向設有第一安裝溝16a,其形成可保持從上方插入之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的寬度方向之端部。再者,在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之下端側,將用於安裝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第二安裝部17設計成突出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外側,在第二安裝部17之上部,將可保持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下端部而形成之第二安裝溝17a設計成延伸於下方。
可動殼體20由合成樹脂之成形品構成,且形成上面開口之箱型形狀。亦即,可動殼體20包含:前面部21、背面部22、寬度方向兩側面部23及底面部24,在底面部24之中央設有形成突出於上方之嵌合部25。此外,在嵌合部25之前面側及後面側的側壁部,形成保持各插座端子30之另一端側的複數個端子孔26將底面部24貫穿於上下方向(圖中Z方向)。再者,在底面部24之前後方向兩端側,設計成可將各屏蔽用端子60之另一端側插通於上下方向而形成之一對插通孔27,分別位於各插座端子30之排列方向兩端側。
各插座端子30由可彈性變形之導電性的金屬板構成,在插座1之前後方向兩側,分別各排成一列。如第三圖所示,插座端子30形成連接於第一基板100之連接部31延伸於前後方向。此外,插座端子30中設有:從連接部31之後端向上方延伸之第一直線部32,從第一直線部32之上端向下方彎曲之彎曲部33,從彎曲部33斜下方地延伸之第二直線部34,從第二直線部34之下端向後方延伸之第三直線部35,從第三直線部35之後端向上方延伸之第四直線部36,及從第四直線部36向前方彎曲,並延伸於上方之接觸部37,插座端子30形成將彎曲部33作為基點,而於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彈性變形。
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由延伸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的導電性之金屬平板構成,且形成可分別裝卸於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之外周面。亦即,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藉由將其寬度方向兩端側從上方壓入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各安裝溝16,而安裝成覆蓋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的外周面。此外,在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上端側,設有凸緣狀之延伸部40a,其係形成覆蓋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前面部11或背面部12之上面,並且延伸至可動殼體20之前面部21或背面部22,延伸部40a之寬度方向尺寸形成與各插座端子30之排列寬相等。此時,延伸部40a在各殼體10、20間,從上方覆蓋露出於外部之各插座端子30的另一端側。另外,由於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藉由擠壓加工具有與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尺寸相同尺寸之金屬平板而輕易地形成,因此,無須按照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尺寸,來製造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用之模具。
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由延伸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前後方向的導電性金屬平板而構成,且形成分別覆蓋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之外周面。此外,在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前後方向兩端側設有分別接觸於設於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之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的一對接觸片51,各接觸片51藉由將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前後方向兩端側彎曲於寬度方向而形成。另外,由於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尺寸不因端子數而改變,因此使用同一模具而輕易地形成。
各屏蔽用端子60由可彈性變形之導電性的金屬板構成,如第四圖所示,形成可導通於設於第一基板100之接地部(省略圖示)的接地連接部61延伸於前後方向。此外,各屏蔽用端子60中設有從接地連接部61之後端向上方延伸之第一直線部62,在第一直線部62之寬度方向兩端側分別設有從第一直線部62延伸於前方之第二直線部63。再者,在各第二直線部63之前端一體地設有接觸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第一屏蔽導通部64。再者,在各屏蔽用端子60中設有:從第一直線部62之上端彎曲於下方之第一彎曲部65,從第一彎曲部65斜下方地延伸之第三直線部66,從第三直線部66之下端彎曲於上方之第二彎曲部67,及從第二彎曲部67斜上方地延伸之第四直線部68,各屏蔽用端子60形成將第一及第二彎曲部65、67作為基點,而於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彈性變形。此外,在第四直線部68之上端一體地設有接觸於後述之插頭側屏蔽構件90的第二屏蔽導通部69。
此時,將各插座端子30安裝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的情況下,從下方將插座端子30壓入端子孔14中。此時如第五圖所示,插座端子30之一端側,亦即連接部31之上端側保持於端子孔14中。此外,對各插座端子30之另一端側,從上方壓入可動殼體20時,插座端子30之第四直線部36及接觸部37貫穿可動殼體20之底面部24而保持於端子孔26中。
此外,將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安裝於插座1情況下,係將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寬度方向兩端側,從上方插入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之各安裝溝16a。再者,將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安裝於插座1情況下,係將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之各接觸片51從上方插入各安裝溝16a。此時,各接觸片51接觸於分別安裝於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此外,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藉由其下端側插入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之安裝溝17a而保持。
再者,將屏蔽用端子60安裝於插座1之情況下,係從下方將屏蔽用端子60壓入屏蔽用端子孔15。此時,接地連接部61之上端側及各第二直線部63的上端側保持於屏蔽用端子孔15中,並且第一屏蔽導通部64接觸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此外,屏蔽用端子60在將可動殼體20之插通孔27貫穿於上方的狀態下保持第四直線部68及第二屏蔽導通部69。此時,由於藉由各屏蔽構件40、50而覆蓋插座側固定殼體10之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的外周面,因此可減低來自外部之電磁波對各插座端子30的影響。此外,屏蔽用端子60之第一及第二屏蔽導通部64、69配置於各插座端子30之排列方向兩端側,而可確實防止屏蔽接觸部64、69妨礙插座端子30之彈性變形。
其次,說明插頭2之結構。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插頭2中設有配置於第二基板200側之插頭側固定殼體70,被插頭側固定殼體70保持而形成之複數個插頭端子80,及形成分別覆蓋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寬度方向外周面的作為第二屏蔽構件之一對插頭側屏蔽構件90。
插頭側固定殼體70由合成樹脂之成形品而構成,且形成上面開口之箱型形狀。亦即,插頭側固定殼體70包含:前面部71、背面部72、寬度方向兩側面部73及底面部74,設計成可對插座1之插座側固定殼體10移動,並且形成可嵌合於可動殼體20。此外,在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前面部71及背面部72的各個下端側及內壁部,彼此以等間隔設有保持各插頭端子80之複數個端子孔75。此外,在前面部71及背面部72之各個上端側形成有用於安裝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安裝部76。安裝部76包含:從下方插入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上端中央部而可保持地形成之第一安裝溝76a,及分別從下方插入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上部的寬度方向兩端側而可保持地形成之一對第二安裝溝76b,並設計成第一安裝溝76a位於比各第二安裝溝76b下方。
各插頭端子80由導電性之金屬板構成,在插頭2之前後方向兩側分別各排成一列。如第八圖所示,插頭端子80延伸於前後方向而形成有連接於第二基板200之連接部81,在連接部81之一端側設有延伸於上方之接觸部82。
各插頭側屏蔽構件90由延伸於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寬度方向的導電性之金屬板構成,藉由將其上端從下方壓入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安裝溝76,而安裝成覆蓋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寬度方向外周面。此外,在各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寬度方向兩端側的下端,延伸於前後方向而形成有可導通於設於第二基板200之接地部(省略圖示)的接地連接部91。
此時,將各插頭端子80安裝於插頭側固定殼體70情況下,係將插頭端子80從下方壓入端子孔75。此時如第八圖所示,插頭端子80之連接部81及接觸部82被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端子孔75保持。此外,將各插頭側屏蔽構件90安裝於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情況下,係將各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上端側從下方插入前面部71及背面部72之各安裝溝76a、76b。此時,由於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寬度方向,亦即前面部71及背面部72之外周面藉由插頭側屏蔽構件90覆蓋,因此可減低來自外部之電磁波對各插頭端子80之影響。
如以上構成之連接器用於電性連接一對基板100、200。如第九圖所示,在連接於第一基板100之插座1的上方配置有連接於第二基板200之插頭2時,使插頭2移動於下方,而使插頭側固定殼體70嵌合於插座1之可動殼體的嵌合部25時,各插頭端子80之接觸部82分別接觸於各插座端子30之接觸部37。此時如第十圖所示,屏蔽用端子60之第一屏蔽導通部64接觸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並且第二屏蔽導通部69接觸於插頭側屏蔽構件90。此時,插座側固定殼體10及插頭側固定殼體70之一方對另一方在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移動時,插座端子30及屏蔽用端子60伴隨前述移動而彈性變形,而吸收各固定殼體10、70之相對的位置偏差。此時,由於各插座端子30之彎曲部33的上方藉由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延伸部40a覆蓋,因此可抑制電磁波對各插座端子30之影響。
此外,不改變各端子30、80之各個間隔,而增加各端子30、80數量之情況下,需要加大設定各殼體10、20及70之寬度方向,亦即端子排列方向之尺寸。此時,藉由將因應其尺寸之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及插頭側屏蔽構件90安裝於各殼體10、70,可藉由各屏蔽構件40、90覆蓋各端子30、80,而可減低來自外部之電磁波對各端子30、80的影響。
如此,按照本實施例之連接器,由於具備:配置於第一基板100側之插座1;配置於第二基板200側,並且設計成可對插座1移動,並可嵌合於插座1所形成之插頭2;設計成一端側保持於插座1,並且另一端側伴隨插頭2之移動而彈性變形,於插頭2嵌合於插座1時,形成可電性連接各基板100、200之複數個插座端子30;設計成分別覆蓋插座1之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的外周面,形成有從各外周面延伸成覆蓋各插座端子30之另一端側的延伸部40a之一對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設計成分別覆蓋插頭2之前面部71及背面部72外周面的一對插頭側屏蔽構件90;及於插頭2嵌合於插座1時,接觸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及插頭側屏蔽構件90,並且形成伴隨插頭2之移動而可彈性變形的第一及第二屏蔽導通部64、69;因此,即使插頭2對插座1移動時,仍可以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覆蓋各插座端子30之另一端側。因此,可抑制電磁波之影響,而可充分進行EMI對策。
此外,由於具備形成分別覆蓋插座1之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的外周面之一對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因此,如因端子數而端子排列方向之尺寸不同情況下,可將因應端子排列方向之尺寸的各第一屏蔽構件40分別安裝於前面部11及背面部12,並且無須改變其尺寸而將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分別安裝於寬度方向兩側面部13。因此,即使因端子數而插座1之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不同時,比藉由一個屏蔽構件而覆蓋插座1外周面時,容易形成屏蔽構件,而可低成本地製造屏蔽構件。
再者,由於係彼此接觸地形成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及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因此可確實進行各屏蔽構件40、50之電性連接。
再者,由於插座1中具備屏蔽用端子60,接觸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第一屏蔽導通部64與接觸於插頭側屏蔽構件90之第二屏蔽導通部69一體地設於屏蔽用端子60,因此可減少零件數量,而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
此外,由於屏蔽用端子60中設有可連接於第一基板100之接地部的接地連接部61,無須將用於連接於接地部之構件設於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因此可提高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之設計自由度。
另外,上述實施例不過是本發明的一個具體例,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如前述實施例係顯示可從插座1之上方插入各屏蔽構件40、50而形成,不過,亦可藉由將插頭2之各安裝溝76a、76b形成於插座側固定殼體10,而設計成可從插座1之下方插入各屏蔽構件40、50。
此外,前述實施例係顯示將各接觸片51設於各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50,不過,當然亦可設於各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40。
1...插座
2...插頭
11...前面部
12...背面部
13...寬度方向兩側面部
30...插座端子
40...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
40a...延伸部
50...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
51...接觸片
60...屏蔽用端子
61...接地連接部
64...第一屏蔽導通部
69...第二屏蔽導通部
71...前面部
72...背面部
90...插頭側屏蔽構件
100...第一基板
200...第二基板
第一圖係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之插座的立體圖;第二圖係插座之平面圖;第三圖係插座端子之側面圖;第四圖係屏蔽用端子之立體圖;第五圖係插座之側面剖面圖;第六圖係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之插頭的立體圖;第七圖係插頭之平面圖;第八圖係插頭之側面剖面圖;第九圖係顯示插座與插頭嵌合時之動作的側面剖面圖;第十圖係顯示插座與插頭嵌合時之動作的側面剖面圖;及第十一圖係顯示習知例之側面剖面圖。
1...插座
10...插座側固定殼體
11...前面部
12...背面部
13...寬度方向兩側面部
14...端子孔
15...屏蔽用端子孔
16...第一安裝部
16a...第一安裝溝
17...第二安裝部
17a...第二安裝溝
20...可動殼體
25...嵌合部
26...端子孔
30...插座端子
40...第一插座側屏蔽構件
40a...延伸部
50...第二插座側屏蔽構件
51...接觸片
60...屏蔽用端子

Claims (5)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第一殼體,其係配置於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第二殼體,其係配置於另一方之連接對象物側,並且設計成可對第一殼體移動,並形成可嵌合於第一殼體內;複數個端子,其係設計成一端側保持於第一殼體,並且另一端側伴隨第二殼體之移動而彈性變形,於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形成可電性連接各連接對象物;一對第一屏蔽構件,其係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一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前後二個面以及上方接合面之一部分,且形成有從前述二個面側延伸成覆蓋各端子之另一端側的延伸部;一對第二屏蔽構件,其係設計成分別覆蓋第二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各端子之排列方向的二個面;及屏蔽導通部,其係於第二殼體嵌合於第一殼體時,接觸於第一及第二屏蔽構件,並且形成可伴隨第二殼體之移動而彈性變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具備一對其他屏蔽構件,其係形成分別覆蓋前述第一殼體之外周面中,沿著與各端子之排列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其他二個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將前述各第一屏蔽構件及各其他屏蔽構件形成彼此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連接器,其中具備設於前述第一及第二殼體之任何一方的屏蔽用端子, 並將接觸於第一屏蔽構件之第一屏蔽導通部與接觸於第二屏蔽構件之第二屏蔽導通部一體地設於屏蔽用端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屏蔽用端子中設有可連接於外部之接地部的接地連接部。
TW096139444A 2006-10-25 2007-10-22 連接器 TWI399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9981A JP2008108560A (ja) 2006-10-25 2006-10-2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2830A TW200832830A (en) 2008-08-01
TWI399889B true TWI399889B (zh) 2013-06-21

Family

ID=3932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9444A TWI399889B (zh) 2006-10-25 2007-10-22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108560A (zh)
TW (1) TWI399889B (zh)
WO (1) WO2008050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5985B2 (ja) * 2009-03-09 2014-03-0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40528B2 (ja) * 2010-12-06 2013-07-17 Tdk株式会社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
JP5615157B2 (ja) * 2010-12-16 2014-10-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コンタクト
JP5499191B1 (ja) * 2013-01-28 2014-05-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01705B2 (ja) * 2013-09-27 2018-10-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06170B2 (ja) * 2019-09-02 2023-0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7091008B2 (ja) * 2020-04-24 2022-06-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3201A (ja) * 1998-02-16 1999-08-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板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H11329591A (ja) * 1998-05-06 1999-11-30 Kel Corp コネクタ
JP2002246119A (ja) * 2001-02-14 2002-08-30 Taiko Denki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3201A (ja) * 1998-02-16 1999-08-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板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H11329591A (ja) * 1998-05-06 1999-11-30 Kel Corp コネクタ
JP2002246119A (ja) * 2001-02-14 2002-08-30 Taiko Denki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50666A1 (fr) 2008-05-02
JP2008108560A (ja) 2008-05-08
TW200832830A (en) 200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9888B (zh) 連接器
JP5006610B2 (ja) コネクタ
KR102165749B1 (ko) 커넥터
KR102189222B1 (ko) 커넥터
USRE44448E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SD protection
US78459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399889B (zh) 連接器
KR102165751B1 (ko) 콘택트
TW202143573A (zh) 連接器組裝體
WO200706363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5209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7214837B2 (ja) ヘッダコネクタ
JP20141918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307483B1 (ko) 커넥터
WO2021112258A1 (ja) コネクタ
CN110212343B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TWI401844B (zh) 連接器
JP202204916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2054592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651889U (zh) 浮動連接器
TWM471074U (zh) 高頻電子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