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136B -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136B
CN104512136B CN201410325470.5A CN201410325470A CN104512136B CN 104512136 B CN104512136 B CN 104512136B CN 201410325470 A CN201410325470 A CN 201410325470A CN 104512136 B CN104512136 B CN 104512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reter
print
page
management equip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54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136A (zh
Inventor
福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075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44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088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7264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Facilitating exception or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e.g. fault, media or consumables deple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Parallel printing or parallel r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1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y using alternate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6/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dedicated interfaces for computers
    • G06F2206/15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printer interfaces for computers, indexing schema related to group G06F3/12
    • G06F2206/1514Sub-jo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该打印管理设备包括:分配单元,其将各条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部分分配给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的多个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故障检测器,其检测解释器的故障;以及再分配单元,其将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由故障检测器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部分再分配给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其中,多个解释器将通过对分配单元所分配的各部分进行解释而获得的解释结果数据传送到一个打印控制设备,并且打印控制设备使得打印设备根据从多个解释器接收到的与打印数据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解释结果数据来执行打印。

Description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系统中,打印控制单元通过在每个副处理器中对从主机传送过来的打印数据进行点扩展、并且将纸张从并行送纸装置供给到每个打印机构,以在打印机构中执行打印处理。所打印的纸张在排纸收集设备中按页面顺序排序并且共同容纳在集纸篮(stacker basket)中。当某一打印机构单元发生故障时,通过将打印数据分发到剩余的打印机构单元来继续打印处理,并且当出现了从故障中恢复过来时,通过将打印数据分发至所有打印机构单元来继续打印处理。
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系统中,将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所特有的记录介质传输特性有关的信息传送到所安装的每个附加设备的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并且将与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的每个附加设备所确定的记录介质传输特性有关的信息传送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单元设置在每个附加设备中,因而,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和每个附加设备分别接收与被传送的记录介质传输特性有关的信息,以确定系统的记录介质传输控制能力。
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系统中,当生成光栅数据的主打印设备的处理能力降低时,存在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作为生成光栅数据的预打印设备的模式。在被动模式下,主打印设备监视光栅数据的生成的处理状态以及输入数据假脱机(spool)单元的累积状态,并且如果所监视的值大于预定阈值,则预打印设备执行光栅数据的生成处理,因而可以对处理能力的降低进行补偿。另外,在主动模式下,预打印设备以与被动模式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定期地监视输入数据假脱机单元的累积状态,并且如果所监视的值大于预定阈值,则预打印设备将输入数据转变为光栅数据,因而,可以对处理能力的降低进行补偿。
在专利文献5中所公开的系统中,将以页面描述语言(下文中,称为“PDL”)描述的打印数据转换成可以由打印设备处理的诸如位图之类的图像数据的机构被划分成两个级,这两个级包括将PDL转换成中间数据的中间数据生成单元以及将中间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的绘图数据生成单元,并且多个中间数据生成单元和多个绘图数据生成单元并行地进行操作。
[专利文献1]JP-A-8-221233
[专利文献2]JP-A-2-120066
[专利文献3]JP-A-2009-26231
[专利文献4]JP-A-2004-192507
[专利文献5]JP-A-2011-07033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一种打印系统,其将打印数据的每个部分分配给多个解释器以对其进行解释,并且使用各个解释器的解释结果来执行打印作业数据,其中当在某一解释器中发生故障时,所述打印系统能够继续打印数据的打印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管理设备,包括:
分配单元,其将各条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部分分配给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的多个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
故障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再分配单元,其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由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部分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
其中,所述多个解释器将通过对所述分配单元分配的各部分进行解释而获得的解释结果数据传送到一个打印控制设备,并且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使得打印设备根据从所述多个解释器接收到的与所述打印数据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解释结果数据来执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当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解释器中的任一个的故障时,所述再分配单元从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中获取表示了所述打印设备已打印的部分的打印完成信息,并且从将被再分配的对象中排除由所获取的打印完成信息表示的已打印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当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解释器中的任一个的故障时,所述再分配单元从一个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借用与所述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相对应的各解释器中的至少一个解释器,并且执行再分配给所借用的解释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三方面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仅当所述多个解释器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无法提供解释结果数据以适应所述打印设备的打印速度时,所述再分配单元才从所述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借用解释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管理方法,包括:
将各条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部分分配给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的多个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
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所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部分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系统,包括:
多个解释器,其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以及
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所述打印管理设备包括:
分配单元,其将各条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部分分配给所述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
故障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再分配单元,其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由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部分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解释器将通过对所述分配单元分配的各部分进行解释而获得的解释结果数据传送到一个打印控制设备,并且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使得打印设备根据从所述多个解释器接收到的与所述打印数据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解释结果数据来执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五或第六方面,在将打印数据的每个部分分配给多个解释器以对这些部分进行解释并且使用各个解释器的解释结果来执行打印作业的打印系统中,当在某个解释器中发生故障时,所述打印系统能够继续打印数据的打印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消除对已打印部分作出重新解释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通过隔离掉故障解释器来对打印系统的解释处理速度的降低进行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使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由于仅当不能适应打印设备的打印作业时才向一个分开的打印系统借用解释器,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对由另一打印管理设备管理的打印系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描述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打印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打印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描述设备管理信息的数据内容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描述打印系统管理信息的数据内容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描述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打印系统中的正常打印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6的(A)和图6的(B)是描述在图5所示的打印系统中当一个解释器发生故障时现有技术中的系统行为的示意图;
图7的(A)和图7的(B)是描述当解释器发生故障时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系统行为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管理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当打印系统中的某一解释器出故障时管理设备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在检测到故障时向用户询问是否执行挽救处理的询问画面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描述在累积打印模式下检测到故障时计算遗漏页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2的(A)和图12的(B)是描述在即时打印(on-the-fly print)模式下检测到故障时计算遗漏页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3的(A)和图13的(B)是描述变型示例的处理的示意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在变型示例中当某一解释器发生故障时管理设备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将描述应用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系统的功能配置的概况。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系统被配置为包括一个管理设备10、一个或多个解释器20、一个或多个打印控制设备30以及一个或多个打印设备40。也就是说,一个管理设备10在其自身的控制下管理一个或多个解释器20、一个或多个打印控制设备30以及一个或多个打印设备40,以便配置一个打印系统。为了配置打印系统,用户可以选择如何组合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如图1所示,在存在多个管理设备10的环境中,可配置最大数量与管理设备10的数量相同的打印系统。
例如,可以说,图1所示的是设置在一间办公室中的超级系统。用户组合超级系统中的部件(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从而根据目的构建一个或多个打印系统。另外,可以响应于部件的添加或移除以及状况的改变来改变每个打印系统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各个部件。
管理设备10从客户端计算机(未示出)和便携式记录介质接收打印作业,并且在其自身的控制下控制解释器20、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以便执行打印作业(进行打印)。这里,打印作业是来自用户的包括打印数据的打印指令,在该打印数据中以页面描述语言(下文中,简称为“PDL”)来写出要打印的对象的文档的各页面的图像。
管理设备10包括用于管理从各个用户传送的打印作业组的执行顺序的作业管理功能。
另外,管理设备10将打印数据传送到同一打印系统中的解释器20以对其进行处理。在多个解释器20存在于打印系统中的这样的配置中,管理设备10将例如打印数据内的不同页面分配给每个解释器20并且使得多个解释器20并行地执行对多个页面的解释处理。
解释器20解释从管理设备10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PDL描述,并且响应于解释的结果而生成表示由打印数据表示的各页面的图像的中间数据。
中间数据是具有在客户端生成的PDL数据与能够由打印设备40处理的数据格式(例如,光栅格式)的打印图像数据之间的中间大小的数据格式的数据。中间数据格式将以例如PDL描述的图像对象细分成简单形状的小元素以便对其进行表达。作为中间数据格式,例如,显示列表格式是已知的。此外,中间数据格式的另一示例包括本申请人在JP-A-2011-150535中所描述且在本申请人在日本申请2013-129948的申请文件中所公开的中间数据格式。作为解释器20执行的解释处理,可以使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解释处理,从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解释器20生成作为打印数据的解释结果的各页面的中间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各页面的中间数据传送到同一打印系统内的打印控制设备30。
打印控制设备30向打印设备40提供打印图像数据,并且控制打印设备40以便执行打印图像数据的打印。在该示例中,打印控制设备30处理从解释器20接收到的各页面的中间数据并且生成各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打印图像数据是要打印的对象的各页面的图像以能够由打印设备40处理的格式(例如,光栅格式)表示的数据。另外,打印控制设备30可具有拼版(imposition)功能。拼版功能是用于将由PDL数据(这里是中间数据)表示的多个页面(逻辑页面)分配给打印记录介质的一个页面(物理页面)。例如,当将两个逻辑页面拼版为一个物理页面时,获得两个逻辑页面的图像布置在一个物理页面上的打印图像数据。另外,对于从中间数据到打印图像数据的转换处理或拼版,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因而,这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打印控制设备30向打印设备40提供所生成的各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以便对其进行打印。
打印设备40接收从打印控制设备30提供的打印图像数据,并且在诸如纸张之类的记录介质上打印由打印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在图1的示例中,在可以改变用于配置打印系统的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的组合的情况下,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一对一地相关联。这是因为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通过能够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高速接口来连接,以对具有大量数据的打印图像数据进行高速打印。在该示例中,当确定了要并入打印系统中的打印控制设备30时,自动确定要并入打印系统中的打印设备40。相反,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通过诸如典型局域网之类的数据通信网络相连接,并且可以灵活地改变该组合。
作为另一示例,如下的系统配置也是可能的:其中,打印设备40连接至数据通信网络,并且通过该网络从相应的打印控制设备30接收打印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打印控制设备30无关地选择要并入打印系统中的打印设备40。
另外,即使当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以固定方式相连接时,固定连接关系也不限于一对一。例如,一个打印控制设备30可以连接至多个打印设备40以便控制多个打印设备40。另外,考虑多个打印控制设备30连接至一个打印设备40的配置,诸如生成用于正面的打印图像数据的打印控制设备30和生成用于背面的打印图像数据的打印控制设备30连接至能够对连续格式纸(continuous form paper)执行双面打印的一个打印设备40的配置。
除了执行控制的计算机外,图1所示的部件当中的打印设备40还需要用于对物理介质进行打印的硬件。相反,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可以执行数据处理并且可以分别作为逻辑上不同的模块而存在。存在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的物理实现的许多变型。例如,如图2所示,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可安装在连接至数据通信网络60的各个不同计算机中。另外,通过一台计算机执行表示同一类型的各设备(例如,大量解释器20)的功能的多个处理,可以使得计算机起到同一类型的多个设备的作用。另外,通过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类型的多个设备(例如,一组管理设备10与解释器20、一组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与打印控制设备30等)的处理,可以使得计算机起到不同类型的多个设备的作用。
另外,在图2的示例中,配置管理数据库50连接至数据通信网络60。配置管理数据库50是用于管理与包括在超级系统中的各个单元(部件)有关的信息和超级系统中所配置的打印系统的信息的数据库。图3和图4中示出了存储在配置管理数据库50中的设备管理信息和打印系统管理信息的示例。
如图3所示,针对连接至超级系统内的数据通信网络60的各个设备(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设备管理信息包括与设备ID、设备类型和用于通信的地址有关的信息。设备ID是用于唯一地表示超级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标识信息。设备类型是关于各个设备是管理设备、解释器和打印控制设备这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的信息。用于通信的地址是数据通信网络60上的各个设备的地址,并且当各个设备彼此进行通信时,传输源的设备和传输目的地的设备由用于通信的地址表示。在所示的示例中,虽然互联网协议(IP)地址被用作用于通信的地址,但是可以使用另一类型的地址。另外,图3的示例对应于图2的示例,在图2中各个设备在各单独的计算机中实现并且各个设备的用于通信的地址彼此不同。作为另一示例,当多个设备安装在数据通信网络60上的一台计算机中时,设备ID具有多个设备各自的值;然而,用于通信的地址是相同的。
对于所配置的每个打印系统,图4所示的打印系统管理信息包含作为用于唯一地标识系统的标识信息的系统ID以及构成系统的管理设备、解释器和打印控制设备的设备ID列表。在一个打印系统中,在仅包括一个管理设备10的情况下,包括多个相应的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
超级系统中所包括的每个设备(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保存其自身的设备ID和设备类型的信息。另外,每个设备通过参考配置管理数据库50的打印系统管理信息来指定用于为了打印处理而与该设备通信的设备的用于通信的地址,并且使用用于通信的地址进行通信以交换数据等。另外,取代每个设备参考配置管理数据库50,由于不时地向每个设备通知存储在配置管理数据库50中的信息,因此每个设备可始终保持最新的设备管理信息和打印系统管理信息。
虽然在图2的示例中,配置管理数据库50被提供作为数据通信网络60上的独立设备,取而代之,诸如数据通信网络60上的管理设备10之类的某一设备可起到配置管理数据库50的作用。
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打印系统的打印作业的处理流程的示例。在图5的示例中,打印系统80配置有一个管理设备10、两个解释器20和一个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设备40)。
(1)管理设备10从客户端70接收包括PDL数据的打印作业。所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PDL数据保持在管理设备10中作为输入作业100,并且(2)所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PDL数据分别传递到两个解释器20。将整个输入作业100传递到每个解释器20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考虑以页面非独立的PDL描述输入作业100的情况。由于在页面非独立的PDL的情况下针对某一页面的指令也影响其他后续页面的打印图像,因此即使当解释器20仅生成输入作业100的一些页面的中间数据时,也需要从开头起按顺序解释整个输入作业100,以便正确地生成中间数据。相反,当以页面独立的PDL描述输入作业100时,每个解释器20可仅提供解释器20要生成其中间数据的输入作业100的页面的PDL数据。另外,在图5的示例中将整个输入作业100传递到每个解释器20的另一原因在于一旦传递整个输入作业100,即使当要分配给解释器20的页面(也就是说,其中间数据要被生成的页面)此后出于任何原因而从预定页面开始改变时,也容易应对该状况。也就是说,管理设备10可向解释器20仅通知要分配的页面编号,并且当要分配的对象改变时,可以给出在改变后仅对要分配的页面编号的通知。相反,在仅将要分配的页面的PDL数据提供给解释器20的方案的情况下,当存在预定分配的改变时,需要将在改变后要分配的页面的PDL数据传送到解释器20。
(3)管理设备10指示两个解释器20生成各自的分开的页面的中间数据。在所示的示例中,管理设备10指示一个解释器20生成奇数页面的中间数据,并且指示另一解释器20生成偶数页面的中间数据。例如,首先,管理设备10指示一个解释器20生成第一页面的中间数据,而指示另一解释器20生成第二页面的中间数据,并且随后指示分别生成第三页面和第四页面、第五页面和第六页面……的中间数据。(4)通过这样的并行指令,两个解释器20并行地生成两个页面的中间数据。这里,当以页面非独立的PDL描述输入作业100时,每个解释器20按顺序从开头起解释输入作业100,并且根据该解释改变内部状态。然后,每个解释器20根据内部状态生成管理设备10指示的页面的中间数据。解释器20包括累积所生成的中间数据的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以及记录中间数据的生成已完成的页面的信息的管理表24。解释器20将所生成的页面的中间数据存储在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中,并且将指定该页面的信息作为表示所生成的页面的信息添加到管理表24中。指定该页面的信息是例如输入作业100的标识信息与输入作业100中的页面的页面编号的集合。
当达到打印输出的定时时,累积在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中的各页面的中间数据按顺序被传递到打印控制设备30。(5)在打印控制设备30根据用户指定的拼版条件将所接收到的各页面的中间数据拼版在物理页面上之后,该打印控制设备30对中间数据进行光栅化(即,转换为光栅图像),并且控制打印设备40打印通过光栅化而获得的打印图像数据。在所示的示例中,针对一个页面的物理页面对两个页面的逻辑页面进行拼版。
然后,在这样的打印系统80中,考虑了打印系统80中的一个解释器20由于故障而不能执行正常操作的情况。例如,如图6的(A)所示,在打印系统80-1中所包括的解释器20当中,假设在负责正在执行的作业的偶数页面的解释器20中发生故障。在打印系统80-1所属的超级系统之中,假设分开的打印系统80-2存在但在那时不执行该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不存在任何措施时,如图6的(B)中所示,没有生成分配给打印系统80-1中的出故障的解释器20的偶数页面的中间数据,使得(1)在中途停止打印控制设备30和打印系统40进行的打印。(2)结果,变成未使用整个打印系统80-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3)用户再次将直到那时已执行的作业从客户端70输入同一超级系统内当前未使用的打印系统80-2,(4)再次按顺序从第一页面开始执行解释,并且(5)从第一页面开始执行重新打印。虽然考虑到已停止的打印系统80-1从所打印的页面之后的页面开始进行重新打印,但是由于在许多情况下找到已打印的页面的操作变得复杂,因此很可能从第一页面开始执行重新打印。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正常操作的解释器20-1中丢弃已生成的中间数据。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的(A)中所示,当在打印系统80中的一个解释器20-2中发生故障时,管理设备10检测到该故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的(B)中所示,(1)由于没有提供偶数页的中间数据,因此暂停打印。
(2)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没有发生故障的解释器20-1在一定程度上已生成大量中间数据时,不停止打印系统80-1并且其管理设备10执行挽救处理。在挽救处理中,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至少暂时隔离,并且脱离页面组的分配对象。然后,指定被分配给出故障的解释器20-2的页面当中尚未打印输出的页面,并且将所指定的页面组重新分配给执行正常操作的剩余解释器20-1以对这些页面进行处理。(3)由于具有正处理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执行再分配,因此不需要如在分开的打印系统80-2从开头起执行重新打印的情况下一样将打印作业的数据从客户端输入打印系统侧。(4)在图7的(A)和图7的(B)的示例中,虽然已生成的奇数页面的中间数据保持在没有发生故障的解释器20-1中,但是也从管理设备10向其分配由出故障的解释器20-2负责的偶数页面的处理。(5)当解释器20-1对偶数页面进行解释以生成中间数据时,可以重启已暂停的打印,并且在同一打印系统80中从随后的页面开始重启打印。
为了实现上述处理,管理设备10包括例如图8所示的功能模块。
分配单元12将正执行的打印作业的页面分配给同一打印系统80中的每个解释器20以便对其进行解释。当在同一打印系统80中的每个解释器20中发生故障时,故障检测器14检测故障的发生。对于检测故障的发生的方法,稍后将描述其具体示例。当故障检测器14检测到某一解释器20的故障时,故障应对处理单元16执行继续与故障相对应的打印作业的处理。也就是说,故障应对处理单元16将解释器20从打印系统80中隔离,指定已分配给出故障的解释器20的页面,并且将所指定的页面(或者打印作业尚未被处理的所有页面,包括所指定的页面)重新分配给剩余的正常解释器20。
以下描述了当打印系统80中的解释器20出故障时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的概况。接下来,将参照图9至图12的(B)更详细地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
当检测到在管理设备10的控制下的打印系统80中的某一解释器20中发生故障时,执行图9所示的过程。当大致分类时,存在检测故障的方法的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管理设备10不再能够与(出故障的)解释器20进行通信的情况。该示例包括解释器20崩溃的情况、切断电源的情况或者在连接管理设备10和解释器20的网络中发生故障的情况。由于同一打印系统80中的管理设备10和每个解释器为了执行打印作业而始终彼此执行询问与响应的通信,因此例如当未从解释器20返回对询问的响应时,确定解释器20发生故障。
故障检测的另一模式是解释器20中的控制单元检测解释器20的逻辑或物理故障并且向管理设备10通知故障检测的情况。逻辑故障包括例如解释器20中的管理信息的损坏、正执行的程序的错误等。物理故障包括例如诸如包括在解释器20中的硬盘之类的物理模块的故障。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设备10能够与解释器20进行通信,并且解释器20本身向管理设备10通知在其自身的设备中发生了错误的事实,使得管理设备10检测到解释器20的故障。
当管理设备10检测到在执行某一打印作业期间在打印系统80中的某一解释器20中发生故障时,确定打印系统80中的解释器20的组完成解释处理(即,完成中间数据的生成)的页面的数量是否大于阈值(S10)。
然后,当所解释的页面的数量是阈值以下时(S10中的确定结果为否),由于当在分开的打印系统中从开头起重新开始打印作业时可快速地获得打印结果,因此管理设备10中断打印作业(S12)。此后,用户从客户端70将同一作业输入到分开的打印系统80并且请求进行打印。
以该方式,在图9的示例中,当在分开的打印系统中从开头起重新开始打印作业时可以快速地获得打印结果时,不执行上述挽救处理。在S10的确定中所使用的页面数量的阈值可以是固定值,而与打印作业的总页面数量无关,或者可以是与总页面数量成比例的值(也就是说,将与总页面数量为某一比率的页面数量当作阈值)。另外,管理设备10可根据分配给每个解释器20的页面数量来计算所解释的页面的数量。
当在S10中确定所解释的页面的数量大于阈值时,管理设备10向输入打印作业的用户询问是否通过隔离出故障的解释器20而继续打印作业(S14)。该询问可以通过例如在连接到管理设备10或客户端70的显示设备上显示在图10中所例示的询问画面200来执行。询问画面200包括指示哪个设备已发生故障(在所示的示例中为“解释器2”)以及正执行哪个作业(在所示的示例中为“作业1”)的消息。另外,询问画面200指示与在打印作业期间已解释的页面的数量和未解释的页面的数量有关的信息。该信息是用于由用户确定是通过隔离出故障的解释器20而继续打印系统80中的处理还是在分开的打印系统80中从开头起重新开始处理的确定材料。作为确定材料,除了图10中所例示的确定材料外,例如,可使用所解释的页面的数量与整个打印作业的页面的数量之比。当用户响应于询问而选择不继续打印系统80中的处理时(S14中的确定结果为否),管理设备10中断打印作业的执行(S12)。
当用户响应于询问而选择继续打印系统80中的处理时(S14中的确定结果为是),管理设备10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从打印系统80隔离(S16)。也就是说,管理设备10访问配置管理数据库50,并且在打印系统管理信息之中从其自身的单元所属的系统的信息条目的解释器的列表中删除出故障的解释器的设备ID。代替删除出故障的解释器的ID,指示“暂时禁用”的属性信息可以被添加到ID中。响应于系统配置的改变,打印系统中的每个设备不再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识别为同一系统中的设备。
接下来,管理设备10从打印系统80中的每个解释器20获得解释页面列表(出故障的解释器20未包括在打印系统中)(S18)。解释页面列表是解释器20解释(也就是说,生成中间数据)的页面的页面编号的列表。解释器20接收来自管理设备10的分配,管理已解释的页面的页面编号,并且将页面编号的列表提供给管理设备10。
另外,管理设备10确定当前操作模式是否是即时打印模式(S20)。在该示例中,存在即时打印模式和累积打印模式作为打印系统的操作模式。在S20中,确定当前操作模式是哪个模式。累积打印模式是用于分别指示一个打印作业的解释和打印以便执行的模式。也就是说,在该模式下,首先,指示解释打印作业,并且指示打印系统80生成并累积打印作业的中间数据,然后,在例如打印作业的全部页面的中间数据的累积完成之后,指示打印输出中间数据。例如,以如下工作形式使用该模式:仅在诸如晚上之类的非工作时间期间执行打印作业的解释,而当工作时间开始时,打印输出解释结果的中间数据。相反,即时打印模式是以连续的流程来执行打印作业的解释和解释结果(中间数据)的打印的模式。在开始打印作业等时,用户指定要在哪种模式下处理作业。
当S20中的确定结果为否(累积打印模式)时,管理设备10从在S18中每个解释器20所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中指定已遗漏的页面(S22)。这里,已遗漏的页面(下文中称为“遗漏页面”)被称为打印作业的全部页面之中除了包括在解释页面列表中的已解释的页面以外的剩余页面组。另外,作为另一示例,在已分配给解释器20的组的页面之中,除了包括在所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中的页面以外的剩余页面可被称为遗漏页面。
相反,当S20中的确定结果为是(即时打印模式)时,管理设备10从同一打印系统80中的打印控制设备30中获取打印页面的数量(S24)。然后,管理设备10根据步骤S18中从每个解释器20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在S24中从打印控制设备30获取的打印页面的数量以及打印作业的拼版指定的信息来指定遗漏页面(S26)。虽然打印页面可能在即时打印模式下已存在,但是不需要这样的打印页面包括在遗漏页面(由于解释器的故障而需要再次解释)之中。另外,由于存在在打印页面(物理页面)中拼版多个逻辑页面的某些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参考与拼版指定有关的信息来获知打印输出的物理页面组中所打印的逻辑页面之前的页面编号。因此,遗漏页面可通过将从每个解释器20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与打印页面的数量和与拼版指定有关的信息进行结合来指定。例如,通过进一步从通过从打印作业的全部页面中减去所解释的页面(逻辑页面)而获得的余数中减去在打印页面(物理页面)上打印的逻辑页面来计算遗漏页面。另外,在其他示例中,将遗漏页面指定为通过进一步从通过从已分配给解释器20的组的页面中减去所解释的页面而获得的余数中减去在打印页面上打印的逻辑页面而获得余数。
在S22或S26之后,管理设备10将所指定的遗漏页面组再分配给打印系统中的每个解释器20(已删除了出故障的解释器20)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处理(S28)。在删除出故障的解释器20之后,当打印系统80中仅剩余一个正常解释器20时,将所有遗漏页面组重新分配给该一个解释器20。当存在多个剩余的正常解释器20时,在多个解释器20当中分发遗漏页面组。另外,不需要将遗漏页面组的所有解释处理分配给多个正常解释器20,但可以分配给基于预定规则而确定的仅一个解释器20,并且可以分配给多个正常解释器20中的部分解释器。
在S28之后,确定打印作业的模式是否是即时打印模式(S30),并且当该模式是即时打印模式时,当通过S28的重新分配在打印作业期间在未打印部分的第一物理页面上要打印的逻辑页面的中间数据的生成结束时,重新开始打印处理(S32)。
另外,虽然在图9中省略,但是当仅一个解释器20存在于打印系统80中时,当检测到解释器20的故障时,管理设备10没有继续进行到S10之后的处理,并且中断正执行的打印作业。
接下来,在累积打印模式和即时打印模式下,将参照图11的(A)至图12的(B)分别描述在故障检测时计算遗漏页面(S22和S26)的具体示例。图11的(A)至图12的(B)的示例对应于当在包括图7的(A)和图7的(B)中例示的两个解释器20-1和20-2的打印系统80中的解释器20-2中发生故障的情况。
首先,将参照图11的(A)和图11的(B)描述累积打印模式的情况。这里将假设执行挽救处理而与图9的过程中的S10和S14无关来进行描述。
在该示例中,作为前提,假设管理设备10已从总页面数量为10页的打印作业的第一页面开始按顺序交替地将页面分配给两个解释器20-1和20-2。因此,将奇数页面分配给前者以及将偶数页面分配给后者。在故障发生之前,管理设备10按顺序将某一作业的页面1、3和5分配给解释器20-1并且将页面2、4和6分配给解释器20-2。假设当解释器20-1和20-2完成向其分配的页面组的解释、然后接收后续页面的分配时检测到解释器20-2的故障。此时,页面1、3和5的中间数据累积在解释器20-1的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中。在管理表24中登记解释页面编号1、3和5。类似地,页面2、4和6的中间数据累积在解释器20-2的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中,并且解释页面编号2、4、6登记在管理表24中。
(1)检测到解释器20-2的故障的管理设备10将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中隔离,并且将对解释页面列表的请求发送到打印系统80中的正常(未发生故障的)解释器20-1。
(2)接收该请求的解释器20-1通过参考管理表24来识别当时已解释的页面是页面1、3和5,并且创建页面编号1、3和5的列表作为解释页面列表。(3)然后,响应于该请求而将所创建的解释页面列表返回到管理设备10。
(4)管理设备10根据从正常解释器(在这种情况下,仅是20-1)接收到的解释页面列表以及例如与当前正执行的打印作业(总页面数量为10页)有关的信息来指定已遗漏的页面。在该示例中,在打印作业的第一至第十页面之中,从唯一一个正常解释器20-1接收到的解释页面列表中的除了页面编号1、3和5外的剩余页面,即,页面2、4和6至10,被指定为遗漏页面。另外,在另一示例中,管理设备10可将分配给解释器20-1和20-2的第一至第六页面之中的除了已解释的页面1、3和5外的剩余页面2、4和6指定为遗漏页面。另外,在以该方式所指定的遗漏页面当中,从遗漏页面中省略已分配给正常解释器20(然而,未完成解释处理)的页面。
(5)管理设备10按页面顺序将所指定的遗漏页面分配给正常解释器20-1,并且指示生成中间数据。在所示的示例中,按页面顺序分配页面2、4和6至10。解释器20-1执行按顺序分配的页面的解释处理。另外,当管理设备10将遗漏页面分配给解释器20-1时,可能存在解释器20-1仍在处理在(解释器20-2的)故障发生之前已分配的页面(例如,第七页面)的一些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解释器20-1等待正处理的页面的处理结束并且执行遗漏页面的分配。替选地,虽然可以在页面的处理的中途分配遗漏页面,但是解释器20-1在完成当前正处理的页面的处理之后开始所分配的遗漏页面的处理。
另外,当在分配给解释器20-1和20-2的第一至第六页面之中将除了已解释的页面1、3和5外的剩余页面2、4和6指定为遗漏页面时,管理设备10将遗漏页面2、4和6分配给正常解释器20-1,然后将属于打印作业的剩余的第七至第十页面分配给解释器20-1。
由于上述描述涉及累积打印模式,因此将页面的解释结果(中间数据)累积在中间数据累积单元22中并且等待另外的输出指令的到达。
接下来,将参照图12的(A)和图12的(B)描述即时打印模式的情况。即使在该示例中,将假设执行挽救处理而与图9的过程中的S10和S14无关来进行描述。假设该示例也是在与图11的(A)和图11的(B)的前提相同的前提下所执行的示例。
(1)检测到解释器20-2的故障的管理设备10将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中隔离,并且从打印系统80中的正常解释器20-1收集解释页面列表。该处理与在图11的(A)和图11的(B)的情况下的处理相同。
(2)另外,管理设备10将针对打印页面的数量的请求发送到打印系统80中的打印控制设备30。在该示例中,此时,假设两个页面的物理页面的打印结束。因此,打印控制设备30将响应“2”作为打印页面的数量给予管理设备10。
(3)管理设备10根据以下各项来指定已遗漏的页面:所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打印页面的数量;以及打印作业的拼版指定(在所述的示例中,针对一个页面的物理页面打印两个页面的逻辑页面,所谓的二合一指定),例如,关于当前正执行的打印作业(总页面数量为10)的信息。
在该示例中,在打印作业的所有页面1至10之中,在从唯一正常的解释器20-1接收到的解释页面列表中除了页面编号1、3和5外的剩余页面(即,页面2、4和6至10)是遗漏页面的候选项。同时,由于打印页面的数量为二并且拼版是二合一,因此打印了第一至第四页面(逻辑页面)。因此,通过从上述候选项中去除打印页面而获得的剩余页面(即,第六至第十页面)被指定为遗漏页面。
另外,作为另一示例,管理设备10将分配给解释器20-1和20-2的第一至第六页面之中除了已解释的页面1、3和5外的剩余页面2、4和6指定为遗漏页面的候选项,并且可以将作为通过从候选项中减去打印页面1至4而获得的剩余页面的第六页面指定为遗漏页面。
(4)管理设备10按页面顺序将所指定的遗漏页面分配给正常的解释器20-1,并且指示生成中间数据。在所示的示例中,按页面顺序分配第六至第十页面。解释器20-1对按顺序分配的页面执行解释处理。
(5)然后,当生成第六页面的中间数据时,所生成的中间数据连同已生成的第五页面的中间数据一起被提供到打印控制设备30,并且打印输出布置有第五和第六页面的第三物理页面。下文中,每当按页面顺序每次解释两个页面时,打印输出布置有这两个页面的物理页面。
虽然在图11的(A)至图12的(B)的示例中描述了对打印作业的所有页面进行打印,但是存在仅将打印作业的部分页面指定为要打印的对象的一些情况。例如,可以存在将打印作业的页面101至200指定为要打印的对象的指令。以该方式,当存在打印(或者仅解释)打印作业的部分页面的指令时,可以从要打印的对象的一些页面组获得遗漏页面。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虽然管理设备10基于从每个解释器20获取的解释页面列表获得遗漏页面,但是这仅是一个示例。由于管理设备10将页面分配给每个解释器20,因此当管理设备10存储哪些页面被分配给每个解释器20时,管理设备10可根据存储的分配给出故障的解释器20的页面的信息来指定遗漏页面。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虽然打印控制设备30将表示打印物理页面的数量的打印页面数量提供给管理设备10以在即时打印模式下发生故障时计算遗漏页面,但是这仅是一个示例。打印控制设备30从每个解释器20接收每个逻辑页面的中间数据以执行拼版,并因而识别哪个逻辑页面被拼版在打印物理页面上。因此,打印控制设备30生成在打印物理页面上所打印的逻辑页面的页面编号列表(或者逻辑页面的数量)以提供给管理设备10,并且管理设备10可根据该信息指定打印逻辑页面。
接下来,参照图13的(A)、图13的(B)和图14,将描述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示例。在该变型示例中,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当在某一打印系统80-1的解释器20-2中发生故障时,暂时从属于同一超级系统的分开的打印系统80-2借用解释器20-3,从而允许对打印系统80-1的解释处理能力的降低进行补偿。
图14示出变型示例的处理过程的示例。当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检测到在同一系统的解释器20-2中发生故障时,其启动图14所示的处理。下文中,将参照图13的(A)和图13的(B)描述图14的处理过程。
在该处理中,首先,管理设备10确定当前正执行的打印作业的模式是否是即时打印模式(S40)。
当该模式不是即时打印模式时(也就是说,当该模式是累积打印模式时),管理设备10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S42)。然后,将通过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指定的遗漏页面分配给打印系统80-1中的剩余解释器20-1(S52),并且重启在检测到故障时已暂停的打印(S54)。在这种情况下,打印系统80-1在一个解释器20-1中执行遗漏页面的解释。
在累积打印模式下,在打印设备40中不需要将打印作业的解释处理调整为打印处理。因此,在隔离出故障的解释器20-2并且解释处理能力降低的状态下,即使当处理遗漏页面(和后续的剩余页面)时,通常也不会发生问题。因此,在图14的过程中,当模式是累积打印模式时,不从分开的打印系统借用解释器20-3,并且仅仅通过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来执行遗漏页面的处理。
当在S40中确定模式是即时打印模式并且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1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时,管理设备10确定是否建立了即时打印(S44)。“建立了即时打印”是指打印系统80-1中的解释器20的组的解释处理的速度等于或高于同一系统中的打印设备40的打印速度、并且各页面的解释结果可从解释器20的组无延迟地提供至打印设备40的状态。管理设备10可保持或接收与打印系统80-1中的各个解释器20的处理速度和打印设备40的打印速度有关的信息,并且根据该信息确定除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外的剩余的正常解释器20-1的处理速度是否等于或高于打印设备40的打印速度。当确定结果是肯定的(解释处理速度等于或高于打印速度)时,S44的确定结果变为“建立了即时打印”。另外,当多个正常解释器20保持不变时,考虑到设备的总处理速度大致等于整个打印系统80-1的解释处理速度,使得可将总处理速度与打印速度进行比较。
当在S44中确定为“建立”(确定结果为是)时,管理设备10仅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S42),将遗漏页面分配给打印系统80-1中的剩余解释器20-1(S52),并且重新开始打印(S54)。
当在S44中确定为“未建立”(确定结果为否)时,管理设备10检查是否从超级系统内的分开打印系统80-2借用解释器(S46)。
在该步骤中,例如,管理设备10访问配置管理数据库50,接收存在于超级系统中的分开管理设备10的信息,并且向该分开管理设备10询问是否可以借用解释器20。当多个解释器20包括在管理设备10管理的打印系统80中,多个解释器20之中存在未设置借用禁止的一个或多个解释器,并且未设置借用禁止的解释器20之中存在当前没有正在执行解释处理的解释器20时,已接收到询问的分开的管理设备10返回可以借用解释器20的响应。该响应包括可以被借用的解释器20(即,未设置借用禁止并且当前没有正在执行处理)的信息(例如,设备ID)。
当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接收到可以从超级系统内的某一管理设备10借用解释器的响应时(S48的确定结果为是),其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并且将已被报告为能够从分开的管理设备10借用的解释器20并入同一系统中(S50)。此时,返回可以借用解释器20的响应的分开的管理设备10将解释器20从其自身的打印系统80中暂时隔离。
在这样配置系统之后,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将遗漏页面组分配给包括所借用的解释器20的同一系统的解释器20的组以进行解释(S52)。然后,重新开始在此时以前已暂停的打印输出处理(S54)。
在S48中,当没有从超级系统内的任意管理设备10获得可以借用解释器的响应时(确定结果为否),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向用户通知打印速度由于解释器的一部分的故障而减小的事实(S56),并且向用户询问是否继续打印作业(S58)。另外,“不建立”即时打印并且在打印设备40的打印处理中发生问题(例如,诸如由于在打印连续业务格式纸(continuous business form paper)中打印图像数据的供给延迟而出现要在连续业务格式上打印的页面的空间隔),可以向用户通知这样的问题发生的事实并且可以使得用户确定是否继续打印作业。
当用户针对询问返回继续打印的响应时,管理设备10将出故障的解释器20-2从打印系统80-1中隔离(S42),将遗漏页面分配给打印系统80-1中的剩余解释器20-1(S52),并且重新开始打印(S54)。相反,当用户针对询问返回不继续打印的响应时,管理设备10中断打印作业(S59)并且终止对于打印作业的处理。
返回到图13的(A)和图13的(B),将描述变型示例的处理的具体示例。在变型示例中,当检测到打印系统80-1中的解释器20-2的故障时,(1)同一系统中的管理设备10将解释器20-2从系统中隔离并且(2)借用可以从分开的打印系统80-2借用的解释器20-3。因此,打印系统80-1具有包括与故障发生之前相同的两个解释器20的系统配置,并且达到与故障开始之前相同的解释处理速度。管理设备10将当前正执行的打印作业的数据传递到所借出的解释器20-3。(3)由于没有在分开的打印系统80-2中从开头重启打印作业,因此不需要再次从客户端70向打印系统80-1输入打印作业。(4)管理设备10将遗漏页面再分配给在打印系统80-1中正常操作的解释器20。(5)在再分配中,将页面的处理分配给现有的解释器20-1以及所借用的解释器20-3。因此,解释器20-1和20-3并行地执行遗漏页面的解释。
在以上变型示例中,前提条件是所有解释器20都具有相同的处理速度。相反,当解释器20的处理速度不同时,在已被通知能够从分开的管理设备10借用的解释器20之中,选择并借出处理速度超过出故障的解释器20-2的处理速度的解释器。另外,当在可以借用的解释器20之中不存在处理速度等于或高于出故障的解释器20-2的处理速度的解释器时,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结合可以借用的多个解释器20来达到等于或高于出故障的解释器20-2的处理速度的处理速度。然后,当发现可以达到等于或高与出故障的解释器20-2的处理速度的处理速度的组合时,包括在该组合中的每个解释器20被借用并且并入打印系统80-1中。
在以上变型示例中,当使用所借用的解释器20-3来完成打印作业的执行时,打印系统80-1的管理设备10将解释器20-3返回到解释器20-3原本所属的打印系统80-2。更具体地,管理设备10从配置管理数据库50中的打印系统管理信息(参见图4)内的、管理设备10所属的打印系统80-1的管理信息中删除解释器20-3的设备ID。另外,管理设备10向出借源的管理设备10通知设备ID的返回,并且借用源的管理设备10接收该通知并且将设备ID添加到打印系统管理信息内的借用源的管理设备10所属的打印系统80-2的管理信息中。
虽然在图13的(A)、图13的(B)和图14的示例中,虽然从分开的打印系统80借用解释器20仅限于即时打印模式的情况(图14中的S44),但是这仅是一个示例。即使在累积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另一系统借用解释器20。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在即时打印模式下,一般要求解释处理的速度极大,因此从另一系统借用解释器20是有意义的。
迄今为止,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型示例。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型示例仅仅是根据本发明的配置的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例如,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型示例中,解释器20将PDL数据转换成中间数据,并且打印控制设备30将中间数据转换成打印图像数据(诸如具有光栅格式的打印图像数据),但是这不是必须的。取而代之的是,解释器20将PDL数据转换成打印图像数据并且打印控制设备30按打印顺序安排从一个或多个解释器20传递过来的打印图像数据或者对打印图像数据进行拼版以将其提供给打印设备40的配置也是可行的。
另外,虽然在上述示例中,管理设备10以页面为单位将相应部分分配给同一打印系统80内的多个解释器20,但是取而代之,可以例如以除了页面外的带(band)和/或tile(片)为单位执行分配。带是通过在打印设备40的打印处理期间利用平行于主扫描线的直线对页面进行均分而获得的带形区域,并且片是通过利用分别平行于打印处理的主扫描线和副扫描线的直线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对页面进行均分而获得的矩形区域。
例如,以上例示的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是通过使得通用计算机执行表示所述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处理的程序来实现的。这里所指的计算机具有作为硬件的电路配置,其中诸如CPU之类的微处理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之类的存储器(一级存储装置)、控制次级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DD)和闪存)的次级存储装置控制器、各种输入和输出(I/O)接口、控制与无线或有线网络的连接的网络接口等通过例如总线彼此连接。另外,用于通过例如I/O接口对便携盘记录介质(诸如,CD、DVD和蓝光盘)进行读写的盘驱动器、用于对诸如闪存之类的各种标准的便携式非易失性记录介质进行读写的存储器读写器等可连接至总线。描述了以上例示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处理内容的程序通过诸如CD或DVD之类的记录介质或者诸如网络之类的通信单元保持在诸如闪存之类的次级存储设备中,并且安装在计算机中。以上例示的功能模块组可以通过将存储在次级存储设备中的程序读取到RAM并由诸如CPU之类的微处理器执行来实现。另外,管理设备10、解释器20和打印控制设备30的功能中的部分可被实现为硬件电路。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详尽说明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而易见,许多变型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并描述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各种实施例且通过适合于所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变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打印管理设备,包括:
分配单元,其将各页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页面以页面为单位分配给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的多个解释器来产生解释结果数据,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
故障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再分配单元,其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由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页面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
其中,所述多个解释器将通过对所述分配单元所分配的各页面进行解释而获得的与多个逻辑页面的打印数据对应的解释结果数据传送到一个打印控制设备,并且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使得打印设备根据从所述多个解释器接收到的解释结果数据来执行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当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解释器中的任一个的故障时,所述再分配单元从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中获取表示了所述打印设备已打印的部分的打印完成信息,并且从将被再分配的对象中排除由所获取的打印完成信息表示的已打印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当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解释器中的任一个的故障时,所述再分配单元从一个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借用与所述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相对应的各解释器中的至少一个解释器,并且执行再分配给所借用的解释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仅当所述多个解释器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无法提供解释结果数据以适应所述打印设备的打印速度时,所述再分配单元才从所述分开的打印管理设备借用解释器。
5.一种打印管理方法,包括:
将各页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页面以页面为单位分配给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的多个解释器来产生解释结果数据,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
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所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页面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
6.一种打印系统,包括:
多个解释器,其对打印数据进行解释;以及
打印管理设备,
其中,所述打印管理设备包括:
分配单元,其将各页打印数据当中要解释的各页面以页面为单位分配给所述解释器来产生解释结果数据,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
故障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解释器的故障;以及
再分配单元,其将所述打印数据当中被分配给由所述故障检测器检测到的故障解释器的页面再分配给所述多个解释器当中除了所述故障解释器以外的剩余解释器,以对这些页面进行解释,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解释器将通过对所述分配单元所分配的各页面进行解释而获得的与多个逻辑页面的打印数据对应的解释结果数据传送到一个打印控制设备,并且所述打印控制设备使得打印设备根据从所述多个解释器接收到的的解释结果数据来执行打印。
CN201410325470.5A 2013-10-02 2014-07-09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Active CN104512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7577 2013-10-02
JP2013207577A JP6094442B2 (ja) 2013-10-02 2013-10-02 印刷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3208862A JP2015072649A (ja) 2013-10-04 2013-10-04 印刷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3-208862 2013-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136A CN104512136A (zh) 2015-04-15
CN104512136B true CN104512136B (zh) 2018-01-23

Family

ID=5273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5470.5A Active CN104512136B (zh) 2013-10-02 2014-07-09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CN201410324706.3A Active CN104512134B (zh) 2013-10-02 2014-07-09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4706.3A Active CN104512134B (zh) 2013-10-02 2014-07-09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146698B2 (zh)
CN (2) CN104512136B (zh)
AU (2) AU2014202961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6698B2 (en) * 2013-10-02 2015-09-29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management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rinting system
JP6001020B2 (ja) * 2014-07-16 2016-10-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37372B2 (ja) * 2015-06-29 2019-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610798A (zh) * 2015-10-26 2017-05-0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批量打印票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7170789A (ja) * 2016-03-24 2017-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189352B (zh) * 2018-09-11 2021-11-19 宜春小马快印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故障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01803B (zh) * 2019-03-12 2022-09-09 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打印机追加打印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94531B1 (en) 2020-05-29 2021-12-0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Self-organizing 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printing using blockchain
CN112130777A (zh) * 2020-08-03 2020-12-25 南通旭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处理的喷墨打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4926A (en) * 1988-09-22 1991-02-19 F-Mail Associates, L.P.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5913016A (en) * 1993-01-20 1999-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output device based on received data
CN102035961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5381B2 (ja) 1988-10-29 2000-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5625757A (en) 1993-12-24 1997-04-29 Hitachi, Ltd. Printing system
JP3518025B2 (ja) 1995-02-17 2004-04-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並列印刷システム
JP3702580B2 (ja) * 1997-05-19 2005-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2200828A (ja) 2000-10-23 2002-07-16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2229762A (ja) * 2001-02-06 2002-08-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180623B2 (en) * 2001-12-03 2007-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 error recovery
JP2004192507A (ja) 2002-12-13 2004-07-08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処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
US7352481B2 (en) * 2003-03-21 2008-04-01 Hewlett-Packard Devele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y of a failed raster image processor partition
US20040190042A1 (en) 2003-03-27 2004-09-30 Ferlitsch Andrew Rodney Providing enhanced utilization of printing devices in a cluster printing environment
KR100432367B1 (ko) * 2003-04-30 2004-05-20 푸른정보기술(주) 네트웍/로컬/공유 프린터들의 관리 및 인쇄 제어시스템
JP2005271264A (ja) 2004-03-23 2005-10-06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管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9026231A (ja) 2007-07-23 2009-02-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処理システム
JP5304358B2 (ja) * 2009-03-17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機器設定管理システム、機器設定管理方法及び機器設定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952859B1 (ja) 2011-09-15 2012-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5831098B2 (ja) * 2011-09-28 2015-1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認定サーバー、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US9146698B2 (en) * 2013-10-02 2015-09-29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management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rin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4926A (en) * 1988-09-22 1991-02-19 F-Mail Associates, L.P.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4994926B1 (en) * 1988-09-22 1998-08-18 Audiofax Ip L L C Fascimili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4994926C1 (en) * 1988-09-22 2001-07-03 Audiofax Ip L L C Facsim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5913016A (en) * 1993-01-20 1999-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output device based on received data
CN102035961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202960A1 (en) 2015-04-16
CN104512134B (zh) 2018-04-06
US20150092218A1 (en) 2015-04-02
US20150092217A1 (en) 2015-04-02
CN104512134A (zh) 2015-04-15
US9146698B2 (en) 2015-09-29
AU2014202961A1 (en) 2015-04-16
AU2014202961B2 (en) 2016-01-28
US9298402B2 (en) 2016-03-29
CN104512136A (zh) 2015-04-15
AU2014202960B2 (en)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136B (zh) 打印管理设备、打印管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JP5839845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809922B (zh) 图像形成系统
US847815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job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2242897A (ja) 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3012033A (ja)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CN104898994B (zh) 打印指令装置、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指令方法
JP5578259B1 (ja) 端末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1290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119955A (ja)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
EP1983422A2 (en) Recording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device
JP201915329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094442B2 (ja) 印刷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70760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953888B2 (ja) プリントサーバー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72649A (ja) 印刷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6187110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001721A1 (en) Point giving 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apparatus, and point giving method
JP4007084B2 (ja) プリントプログラム
JP4485426B2 (ja) 分散印刷システム
CN1038412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208925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260433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63441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2194857A (ja)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ジョブ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