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2085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2085A
CN104422085A CN201410389657.1A CN201410389657A CN104422085A CN 104422085 A CN104422085 A CN 104422085A CN 201410389657 A CN201410389657 A CN 201410389657A CN 104422085 A CN104422085 A CN 104422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temperature
wind direction
air conditioner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96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2085B (zh
Inventor
糸井川高穗
上田贵郎
小松佑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2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2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2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室内的热源且识别室内人的动作并将其反映至空气调节控制的空气调节机。空气调节机具备:改变调节空气的风向的风向板;检测室内的热源的位置和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125);根据温度检测机构(125)检测到的热源的位置来变更风向板的朝向的第一风向控制机构;根据温度检测机构(125)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来变更风向板的朝向的第二风向控制机构,关于由人体检测部(131)检测到的各个人体的位置,判断是否满足规定条件,对人体在厨房站立作业的厨房动作、人体在餐厅就坐的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任一者进行推断,并且判断在推断出的厨房动作、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人体的附近是否具有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热源。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拍摄机构以及温度检测机构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检测供室内机设置的室内的室内人并将该检测结果反映至空气调节控制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所述的空气调节机:该空气调节机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获取空气调节室内的热图像数据,并基于该热图像数据来检测被检测者。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空气调节机中,以向检测出的被检测者送风的方式进行风向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6324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由于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室内人(被检测者),因此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出室内人的位置。
另外,在实际的生活空间中,作为生活场景,室内人在厨房烹调、或在餐厅用餐、或在客厅看电视等,进行各种动作。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使用由红外线传感器获取的最新的热图像数据来检测室内人,因此存在无法基于移动经历来识别室内人的动作种类(例如,在厨房的动作)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生活场景中,例如,根据在烹调时是否使用煤气灶,根据烹调时的热源的有无,对于进行烹调的人来说的舒适的送风状态有所不同,关于这点,所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技术没有充分地考虑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室内的热源且识别室内人的动作而将其反映至空气调节控制的空气调节机。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改变调节空气的风向的风向板(例如,左右风向板104、上下风向板105);检测室内中的热源的位置和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例如,温度检测机构125);根据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位置来变更风向板的方向的第一风向控制机构(例如,控制机构130中的热源位置风向控制部138a);以及根据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来变更风向板的方向的第二风向控制机构(例如,控制机构130中的热源温度风向控制部138b)。
空气调节机还具备基于从拍摄室内的拍摄机构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检测人体的位置的人体检测机构(例如,人体检测部131),关于由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各个人体的位置,提取包含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脸的位置在内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判断提取的信息是否满足规定条件,根据该判断结果对人体在厨房站立作业的厨房动作、人体在餐厅就坐的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任一者进行推断,并对在推断出的厨房动作、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人体的附近是否具有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热源进行判断。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考虑室内的热源且识别室内人的动作而将其反映至空气调节控制的空气调节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遥控器的主视图。
图2是室内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空气调节机具备的热泵循环的说明图。
图4是空气调节机的包含控制机构在内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温度检测机构的测定范围与温度矩阵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a)是表示温度检测机构的纵剖面中的纵向视野角的图,(b)是表示基于俯视的温度检测机构的俯视视野角以及拍摄机构的俯视视野角的图,(c)是表示温度矩阵的图。
图6是表示温度矩阵的检测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温度检测的单元范围的说明图,(a)是客厅动作的情况,(b)是厨房动作的情况,(c)是餐厅动作的情况。
图8是表示生活场景推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坐标变换处理的说明图,(a)是表示光轴与垂直面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b)是表示拍摄为图像面的图像与存在于实际空间中的人体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c)是表示从透镜的焦点到脸中心为止的距离与视场角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生活场景推断处理内的动作种类推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基于拍摄机构的实测例,(a)是表示拍摄机构具有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的例子的说明图(俯视图),(b)是表示X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c)是表示Z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d)是表示Y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12是基于拍摄机构的另一实测例,(a)是表示拍摄机构具有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的例子的说明图(俯视图),(b)是表示X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c)是表示Z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d)是表示Y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13是表示热源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考虑到具有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风向控制的说明图,(a)是持续向室内人的送风的模式的俯视图,(b)是向空气调节室内的室内人全体送风的模式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考虑到具有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左右方向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在制热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侧视图,(c)是制冷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考虑到具有进行厨房动作以及餐厅动作以外的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在空气调节室内没有室内人的情况下的送风区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地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遥控器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机S具备室内机100、室外机200、遥控器Re。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经由制冷剂配管(未图示)而连接,根据公知的制冷剂循环,对设置有室内机100的室内(被空气调节空间)进行空气调节。另外,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经由通信线缆(未图示)而彼此接收发送信息。
遥控器Re由用户操作,根据该操作而相对于室内机100的遥控器接收部Q发送红外线信号。该信号的内容是运转要求、设定温度的变更、计时器、运转模式的变更、停止要求等指令。空气调节机S基于上述信号而进行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除湿模式等空气调节运转。
拍摄机构120例如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摄像机,设置在前表面面板106(参照图2)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下部。拍摄机构120配置为以相同的视场角看到房间的更广的范围。另外,拍摄机构120经时性拍摄空气调节室内,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作为图像信息而输出至A/D转换器。A/D转换器是将从拍摄机构120输入为模拟信号的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输出的电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A/D转换器内置于拍摄机构120。
温度检测机构125是例如由横×纵为1×1像素、4×4像素、或者1×8像素构成的热电堆,且设置在前表面面板106(参照图2)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下部。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机构125也可以设置在前表面面板的上端,使得以相同的视场角看到房间的更广的范围。另外,温度检测机构125也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摄像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虽图示为将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左右配置,但也可以是尽可能地接近配置、或者上下配置。
图2是室内机的侧向剖视图。壳体基座101收容有室内换热器102、进气风扇103、滤网108等内部构造体。另外,前表面面板106以覆盖室内机100的前表面的方式设置。
室内换热器102具有多根导热管102a,通过由进气风扇103获取到室内机100内的空气与在导热管102a中流通的制冷剂之间的换热而对该空气进行加热或者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管102a与所述制冷剂配管(未图示)连通,从而构成公知的热泵循环(未图示)的一部分。
进气风扇103由设置在一端侧的进气风扇驱动部103a(参照图4)驱动而旋转,在向室内机100导入室内空气的同时进行送风。左右风向板104以设置在下部的转动轴(未图示)为支点,借助左右风向板驱动部104a(参照图4)而转动。上下风向板105以设置在两端部的转动轴(未图示)为支点,借助上下风向板驱动部105a(参照图4)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进气风扇驱动部103a、左右风向板驱动部104a、以及上下风向板驱动部105a根据来自驱动控制部138(参照图4)的指令而进行驱动。
图2所示的进气风扇103进行旋转,由此室内空气经由空气吸入口107以及滤网108而被导入,借助室内换热器102进行换热后的空气被导向排出风路109a。此外,被导向排出风路109a的空气借助左右风向板104以及上下风向板105而调整风向,并从空气排出口109b向外部送出,从而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图3是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热泵循环的说明图。空气调节机S具备:压缩机201、四通阀202、室内换热器102、膨胀阀203、以及具有风扇205的室外换热器204,上述构件通过配管a连接成环状。图3所示的实线箭头表示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流通的方向。另外,图3所示的虚线箭头表示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流通的方向。空气调节机S根据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流通的方向,利用公知的热泵循环来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需要说明的是,省略该热泵循环的说明。
图4是包括空气调节机的控制机构在内的结构图。控制机构130根据从拍摄机构120输入的图像信息、从温度检测机构125输入的温度信息、从各种传感器(未图示)输入的传感器信号等来对空气调节机S(参照图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存储机构140例如包括ROM(Read Only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而构成。而且,存储于ROM的程序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读出而向RAM展开,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进气风扇驱动部103a是根据来自控制机构130的指令而使进气风扇103(参照图3)以规定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马达。左右风向板驱动部104a是根据来自控制机构130的指令而使左右风向板104(参照图2)向左右方向转动的马达。上下风向板驱动部105a是根据来自控制机构130的指令而使上下风向板105(参照图2)向上下方向转动的马达。
此外,作为由控制机构130控制的对象,具有使拍摄机构120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拍摄机构驱动部(未图示)、驱动压缩机201的马达(未图示)、显示运转状态的显示灯(未图示)等。
<控制机构的结构>
如图4所示,控制机构130具备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温度矩阵检测部150(温度分布制作机构)、以及热源判断部151。另外,在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中具备人体检测部131、坐标变换部132、移动距离计算部133、活动量计算部134、移动轨迹推断部135、以及动作种类推断部136。
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根据人体的位置、移动范围、活动量来推断生活场景(例如在厨房、餐厅、客厅的生活场景)。即,对于重复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的站立的人体而推断为进行烹饪,另外,当存在多个以规定的范围内的间隔保持就座姿势的人体的情况下推断为进行用餐。
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对提取与由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出的生活场景相关的规定区域的温度的区域进行确定(参照图7)。将确定的区域的温度与生活场景的信息(包括各人体的位置以及动作种类在内)向热源判断部151输出。
温度矩阵检测部150(温度分布制作机构)使用来自温度检测机构125的输入来检测设置有室内机100的空间内的表面温度,并将其输出为温度矩阵160(参照图5(c)、图6)。
热源判断部151根据热源的温度来调整设定温度、空气供给量。空气供给量的控制由风向以及风速进行控制。在具有高温度的热源的情况下,例如,增大空气供给量且降低设定温度即可。由热源判断部151设定的设定信息向驱动控制部138输出。
驱动控制部138执行风向/风量的控制处理。即,基于热源判断部151的设定信息来执行风向/风量的控制处理。在驱动控制部138中包含根据热源的位置来控制风向的热源位置风向控制部138a(第一风向控制机构)、根据热源的温度来控制风向的热源温度风向控制部138b(第二风向控制机构)。
接下来,对构成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各部分的功能进行说明。人体检测部131基于从拍摄机构120按照规定时间输入的图像信息而检测人体的位置,将其检测结果向坐标变换部132输出。顺带一提,所述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出的各个人体的脸中心的坐标(图像上的坐标)和脸的大小(在图像上的纵向的长度)。
人体检测部131具备通常的检测速度的通常模式和检测时间比通常模式短的倍速模式。在通常模式下,每转动的一方向,例如检测时间为1分钟,在倍速模式下,每旋转的一方向,例如进行30秒的检测。在通常模式下,以高精度检测人体的位置、动作的大小、人数、生活场景等为目的而设为1分钟的检测时间。另一方面,在倍速模式下,降低人体的位置、大小、人数、生活场景等的检测精度,与之相应地缩短检测结果的输出所需的时间,缩短直至检测结果反映到空气调节的控制为止的时间。基于通常模式的人体检测无时间限制地反复进行,倍速模式的人体检测仅检测恒定时间,在经过恒定时间之后移至通常模式的检测。
关于基于人体检测部131的检测结果,坐标变换部132从由拍摄图像的像素数量确定的图像上的坐标系转换为实际空间的坐标系,并将其向移动距离计算部133输出。顺带一提,在从坐标变换部132向移动距离计算部133输出的信息中,包含人体中心的X、Y、Z坐标(实际空间上的坐标)的值。
移动距离计算部133对于由从坐标变换部132输入的各人体的位置与过去(例如,1sec前)计算出的人体的位置假定的所有的组合来计算移动速度,分别标注识别符号而将其向活动量计算部134输出。
活动量计算部134对与由移动距离计算部133计算的各移动距离对应的活动量进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活动量”是指,人体的每单位表面积的代谢量[W/m2],与人体的移动速度呈正相关。活动量计算部134将计算出的活动量与所述的识别符号相对应,并将其向移动轨迹推断部135输出。
移动轨迹推断部135对于由人体检测部131本次检测的人体的位置与过去检测的人体的位置假定的组合,对分别对应的活动量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而推断人体的移动轨迹。而且,移动轨迹推断部135将推断出的移动轨迹反映为各人体的活动量,将该活动量与各人体的当前位置(最后检测到的位置)相对应,并将其向动作种类推断部136输出。
动作种类推断部136基于由移动轨迹推断部135推断出的移动轨迹,提取包括每个人体的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脸的位置在内的信息。然后,动作种类推断部136关于由拍摄机构120在规定时间内获取的图像信息而判断所述信息是否满足规定条件,并根据该判断结果来推断人体的动作种类。此外,动作种类推断部136将各个人体的位置(最后检测到的位置)与动作种类相对应并将其向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输出。顺带一提,作为所述人体的动作种类,具有在厨房进行烹调等的“厨房动作”、在餐厅进行用餐等的“餐厅动作”等。
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如上所述对提取与由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出的生活场景相关的规定区域的温度的区域进行确定(参照图7)。将确定的区域的温度与生活场景的信息(包括各人体的位置以及动作种类在内)向热源判断部151输出。
驱动控制部138基于从热源判断部151输入的信息(基于各人体的位置以及动作种类、热源的有无的空气供给量的设定信息)、传感器信号而变更空气调节控制的参数。需要说明的是,与所述各种传感器信号相当的信息例如是由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的室内温度、由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的室内的湿度。
另外,“空气调节控制的参数”是指,包括进气风扇103的旋转速度、左右风向板104的转动角度、以及上下风向板105的转动角度。如图4所示,根据从驱动控制部138输入的指令信号,进气风扇驱动部103a、左右风向板驱动部104a、以及上下风向板驱动部105a分别驱动。
图5是表示基于温度检测机构的测定范围与温度矩阵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a)是温度检测机构的纵剖面中的纵向视野角,(b)是俯视观察下的温度检测机构的俯视视野角以及拍摄机构的俯视视野角,(c)是表示温度矩阵的图。适当地参照图1、图2。
首先,对拍摄机构120以及温度检测机构125进行详细说明。拍摄机构120如图2所示那样在比承水盘110靠下方的位置处设置于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固定部111。另外,拍摄机构120以透镜(未图示)的光轴P(参照图9(a))相对于水平面以俯角ε(参照图9(a))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能够适当地拍摄供室内机100设置的室内。
如图5(b)所示,拍摄机构120的视野角例如为俯视60°。控制机构130按照规定时间(例如为30sec)以左→中央→右→中央→左→…的方式使拍摄机构120转动(往复)。即,如图5(b)、(c)所示,拍摄机构120与转动相应地依次拍摄空气调节室内的左区域120L→中央区域120S→右区域120R(或者其相反顺序),由此拍摄在俯视下规定角度(例如,150°)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左区域120L表示在人体与空气调节机100对置的情况下,人体位于空气调节机100的左侧。
温度检测机构125以视野的中心相对于水平面以俯角ε1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能够适当地检测供室内机100设置的室内的温度。温度检测机构125朝向下方的角度与拍摄机构120朝向下方的角度大致相等。在温度检测机构125与拍摄机构120的垂直方向上的检测范围不同的情况下,将上端对齐。或者也可以将下端对齐。
温度检测机构125与拍摄机构120的水平方向的视野角为大致相同的角度。或者,也可以一方比另一方大,通过进行转动来变更视野角,由此能够获得大致相等的视野角。在温度检测机构125的视野角为横1像素×纵8像素的情况下,成为横5°(参照图5(b))×纵45°(参照图5(a))左右。通过使该温度检测机构125沿着左右方向以检测范围不重叠的方式转动30次,由此构成合计150°的视野角(参照图5(b))。
图5(c)示出由温度矩阵检测部150(参照图4)输出的温度矩阵160。温度矩阵检测部150将基于温度检测机构125的输出排列为矩阵状,输出空间内的物体的表面温度。检测出的表面温度向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每个像素输出。即,1×1像素的情况通过一个输出检测温度,4×4的情况通过4×4的矩阵检测温度,1×8的情况通过1×8的矩阵检测温度。另外,各个像素的检测范围为,例如1×1的情况为横150°×纵120°,4×4的情况为每一个像素11°×11°,1×8的情况为每一个像素横5°×纵4°。此外,在使用相同的温度检测机构125而获得更广的视场角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方向,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检测室内的表面温度。即,在使1×8像素的温度检测机构125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参照图5(b)),通过转动30次,在左右方向上获得150°的视野,从而输出纵8像素×横30像素的温度矩阵。另外,也可以使检测范围的一部分与规定的范围重叠并多次变更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方向,由此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温度矩阵160的横向分割为30份、纵向分割为8份而成的各区域称作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能够独立驱动。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独立驱动,由此能够分别独立地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测结果的输出,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反映至控制。
即,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独立地驱动,由此在拍摄机构120进行其他检测(例如,检测空间的拐角与隔板的开闭)的同时,温度检测机构125能够检测空间的表面温度。与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使用相同的驱动机构的情况相比较,另一方无需等待一方的检测的结束,能够无等待时间地获取各自的检测结果。因而能够无等待时间地将检测到的结果反映至控制,从而能够更迅速地实现与空间的状况对应的控制。
另外,对于通过人体检测部131(参照图4)未检测到人体的方向,也可以仅在短时间内进行或者不进行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中的至少任一者的检测。由此,与以相同的方式实施整个方向的检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对于整个方向的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中的至少任一者的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空间以及人体的状况反映至控制。
以使拍摄机构120的检测范围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检测范围重叠的方式,对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进行转动。即,拍摄机构120的检测范围大约为60°,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检测范围为5°。与拍摄机构120检测一方向的情况同步地,温度检测机构125对拍摄机构120进行检测的范围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在拍摄机构120的检测范围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检测范围不重叠的时机来驱动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时,即便由拍摄机构120检测到人体,温度检测机构125也检测不到在检测出人体的方向上的温度,因此无法检测人体的周边温度。另一方面,在拍摄机构120的检测范围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检测范围重叠的时机来驱动拍摄机构120与温度检测机构125,由此能够使基于拍摄机构120的检测结果与基于温度检测机构125的检测结果同步。于是,例如在检测到人体的时机能够检测人体的着衣的温度,并能够将空间内的状况准确地反映至控制。
图6是表示温度矩阵的检测例的说明图。在温度矩阵160中,通过色彩来进行温度显示。在图6的检测例中,作为高温部(以红色显示)而示出有区域161、区域162。具体说明,区域161是客厅中的地面供暖的部分,区域162是客厅中的煤油炉。
图7是表示进行温度检测的单元范围的说明图,(a)是客厅动作的情况,(b)是厨房动作的情况,(c)是餐厅动作的情况。适当地参照图4。图7是表示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用于检测温度的单元范围。单元范围因由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出的动作种类而使提取温度的单元范围不同。
在图7(a)的客厅动作的情况下,对于与人体检测部131(参照图4)检测到的同头部对应的单元相同的单元的部分,设为提取温度的单元。在图7(b)的厨房动作的情况下,对于人体检测部131(参照图4)检测到的与头部对应的单元的下部的单元和该下部的单元的左右的单元的部分,设为提取温度的单元。在图7(c)的餐厅动作的情况下,将人体检测部131(参照图4)检测到的与多个头部对应的单元设为对角的顶点的单元,关于包括该对角的顶点的单元在内的长方形的部分,设为提取温度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c)的餐厅动作的情况下,在仅检测到一个人的头部的情况下,关于与检测到的头部对应的单元的周边部分,设为提取温度的单元即可。
<生活场景推断处理>
图8是表示生活场景推断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适当地参照图4。图8的生活场景推断处理由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执行。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处理例如通过由用户选择进行人体检测的模式、从遥控器Re向室内机100的遥控器接收部Q(参照图1)输入规定的指令信号而开始。
在步骤S101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将m、n的值分别设定为1(m=1,n=1),并储存于存储机构140。顺带一提,m是在每次从拍摄机构120输入图像信息时依次增量的值(S109)。另外,n是在每次转动拍摄机构120时依次增量的值(S114)。
在步骤S102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从拍摄机构120接受图像信息的输入。从拍摄机构120输入的图像信息例如是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包括确定像素的像素数量(纵向/横向)、像素值。
在步骤S103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使用从拍摄机构120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存在于空气调节室内的人体的位置进行检测。在进行人体检测时,控制机构130使用所述图像信息来提取人体的头部以及肩部的线。该提取处理例如能够通过边缘提取处理以及模式匹配来执行。
此外,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按照检测出的人体而计算脸中心的位置,并且计算头部的大小(纵向的长度)。然后,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将所述计算结果与检测时的时刻信息以及规定的识别信息相对应,并将其储存于存储机构140(参照图4)。
接下来,在步骤S104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执行坐标变换处理。参照图9进行详细说明。
图9是坐标变换处理的说明图,(a)是表示光轴与垂直面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b)是表示拍摄于图像面的图像与存在于实际空间的人体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c)是表示从透镜的焦点至脸中心为止的距离与视场角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光轴P与垂直面F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9(a)所示,将穿过拍摄机构120所具有的透镜(未图示)的焦点120a且与设置有室内机100的壁面W垂直的直线(室内侧为正)设为Z轴。将从室内机100的背面至透镜的焦点120a为止的距离设为Δd。将穿过比透镜的焦点120a靠后方距离Δd的原点O且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室内机100的下侧为正)设为Y轴。将穿过所述原点O且与Y轴以及Z轴垂直的直线(朝向室内机100而使左侧为正)设为X轴。
拍摄机构120以透镜(未图示)的光轴从水平面以俯角ε(参照图9(a))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侧视呈扇状扩展的拍摄机构120的视野的上端与所述Z轴大致一致。图9(a)所示的垂直面F是穿过人体的脸中心的假想平面,与穿过人体中心的光轴P垂直。距离L是所述透镜的焦点120a与人体的脸中心之间的距离。
图9(b)是表示拍摄于图像面的图像与存在于实际空间的人体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像面R是穿过拍摄机构120具有的多个受光元件(未图示)的平面。与拍摄到的脸的纵向的长度D0[m]对应的纵向的视场角γy由以下所示的(数式1)表示。顺带一提,角度βy[deg/pixel]是每1像素的视场角(y方向)的平均值,是已知的值。
【数1】
γy=DO·βy···(数式1)
于是,当将脸的纵向上的长度的平均值设为D1[m](已知的值)时,从透镜(未图示)的焦点120a到脸中心为止的距离L[m]由以下所示的(数式2)来表示。如上所述,俯角ε是透镜的光轴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数2】
L = D 1 · cos ϵ 2 tan ( γ y / 2 ) ···(数式2)
图9(c)是表示从透镜的焦点至脸中心为止的距离L与视场角δx、δy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当将从图像面R的中心至图像上的脸中心为止的X方向、Y方向的视场角分别设为δx、δy时,δx、δy由以下所示的(数式3)、(数式4)来表示。在此,xc、yc是图像内的人体中心的位置(在图像内的X坐标、Y坐标)。另外,Tx[pixel]是拍摄图像的横向尺寸,Ty[pixel]是拍摄图像的纵向尺寸,分别是已知的值。
【数3】
δ x = ( x c - T x 2 ) × β x ···(数式3)
δ y = ( y c - T y 2 ) × β y ···(数式4)
因此,实际空间中的人体中心的位置由以下所示的(数式5)~(数式7)来表示。
【数4】
X=L·cosδy×sinδx···(数式5)
Y=L·cosδx×sin(ε-δy)···(数式6)
Z=Δd+L·cosδx×cos(ε-δy)···(数式7)
返回图8继续说明。在步骤S105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于本次检测的一个或者多个人体、与过去检测出的一个或者多个人体的假定的所有的组合而计算移动距离。
如上所述,拍摄机构120在左、中央、或者右区域中以规定次数(例如为30次)拍摄空气调节室内,并向下一个区域移动。另外,拍摄机构120按照规定时间(例如为1sec)依次执行所述拍摄。因此,按照规定时间计算的所述移动距离能够视为人体的移动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时刻,本次检测出的人体与过去检测出的人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未进行判明。
接下来,在步骤S106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与在步骤S105中计算的各移动距离(换句话说,移动速度)对应而计算活动量。顺带一提,移动速度与活动量具有正相关,两者的对应关系预先储存于存储机构140。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执行从成为候补的多个移动轨迹之中推断室内人的实际的移动轨迹的移动轨迹推断处理(跟踪)。即,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将本次检测出的人体的位置与过去检测出的一个或者多个人体的位置的假定的组合中的、对应的活动量成为最小的组合推断为实际的移动轨迹。由此,能够适当地推断人体的实际的移动轨迹。
接下来,在步骤S108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是否为m=M。需要说明的是,M为预先设定的值(例如,M=30),是在左/中央/右区域各自的区域中拍摄机构120拍摄室内的次数。
在m=M的情况(步骤S108,是)下,控制机构130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另一方面,不是m=M,换句话说,在m<M的情况(步骤S108,否)下,控制机构130的处理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中,控制机构130将m的值增量,返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110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执行动作种类推断处理。参照图10而对动作种类推断处理1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生活场景推断处理内的动作种类推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流程图按照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检测到的室内人(换句话说,按照在图8的步骤S107中关联的人体)来执行。
在步骤S1101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所述M次的拍摄中的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α1内的Y坐标值是否存在例如70%以上进行判断。顺带一提,所述Y坐标值的范围α1为例如0~1.0m。需要说明的是,当Y=0时,脸中心的高度与拍摄机构120具备的透镜(未图示)的焦点120a的高度相等(参照图9(a))。另外,当Y=1.0m时,脸中心有比透镜的焦点120a靠下方1.0m。
在满足步骤S1101的条件的情况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为室内人站立作业。
在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α1内的Y坐标值存在70%以上,换句话说,在室内人进行站立作业的情况(步骤S1101,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进入步骤S1102。另一方面,在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α1内的Y坐标值不足70%,换句话说,在室内人不进行站立作业的情况(步骤S1101,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进入步骤S1104。
在步骤S1102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关于脸中心的移动(X方向,Z方向)而位于范围α2内的情况是否存在例如70%以上。顺带一提,范围α2为例如2.5m,成为判断室内人是否进行烹调等厨房动作时的阈值。
通常,在厨房进行烹调等情况下,室内人在X方向(左右方向:参照图9(a))或者Z方向(进深方向:参照图9(a))进行往复。即,步骤S1102是判断室内人是否在左右方向或者进深行方向上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往复的处理。
例如,在室内人向X方向移动了1.5m之后向-X方向移动了2m的情况下,满足步骤S1102的条件。顺带一提,室内人的移动方向是X方向还是Z方向取决于厨房与室内机100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脸中心的X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α2内的移动存在70%以上,并且Z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α2内的移动存在70%以上,换句话说,室内人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往复的情况(步骤S1102,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3。
另一方面,在脸中心的X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α2内的移动不足70%、或者Z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α2内的移动不足70%,换句话说,室内人频繁进行超过规定范围的往复的情况(步骤S1102,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3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为室内人在厨房进行站立作业(厨房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03的处理为临时的推断,动作种类的最终的推断由图8的步骤S115执行。
在步骤S1104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所述M次的拍摄中的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β1内的Y坐标值是否存在例如70%以上进行判断。顺带一提,所述Y坐标值的范围β1为例如0.5~1.5m。例如,当Y=1.5m时,脸中心存在于比透镜的焦点120a靠下方1.5m(参照图9(a))。通常,在餐厅用餐等情况下,室内人坐在椅子上(或者坐在地面上)。综上所述,步骤S1104是对室内人是否处于就坐的状态进行判断的处理。
在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β1内的Y坐标值存在70%以上,换句话说,在室内人就坐的情况(步骤S1104,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5。另一方面,在脸中心的Y坐标值处于范围β1内的Y坐标值不足70%,换句话说,在室内人没有就坐的情况(步骤S1104,No)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5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脸中心的X方向以及Z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β2内的情况是否存在例如70%以上进行判断。顺带一提,范围β2为例如0.5m。
通常,在餐厅用餐的情况下,每一规定时间(例如为1sec)内的室内人的移动量较小,大致为零。综上所述,步骤S1105是对在X方向(左右方向:参照图9(a))或者Z方向(进深方向:参照图9(a))上、室内人的每一规定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是否较小进行判断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室内人的移动方向是X方向还是Z方向取决于厨房与室内机100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脸中心的X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β2内的移动存在70%以上,并且Z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β2内的移动存在70%以上,换句话说,室内人的每一规定时间内的移动距离较小的情况(步骤S1105,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进入步骤S1106。
另一方面,在脸中心的X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β2内的移动不足70%、或者Z方向的移动中的处于范围β2内的移动不足70%,换句话说,室内人超出范围β2而频繁移动的情况(步骤S1105,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8。
接下来,在步骤S1106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室内人的活动量是否为规定值以下进行判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规定值被预先设定而储存于存储机构140。另外,活动量与移动速度具有正相关。综上所述,步骤S1106是对室内人是否来回移动进行判断的处理。
在室内人的活动量为规定值以下,换句话说,室内人不来回移动的情况(步骤S1106,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7。另一方面,在室内人的活动量比规定值大,换句话说,室内人频繁来回移动的情况(步骤S1106,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7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为室内人在餐厅用餐等(餐厅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07的处理为临时的推断,动作种类的最终的推断由图8的步骤S115执行。
在步骤S1108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为室内人的动作不是厨房动作,并且也不是餐厅动作(换句话说,进行其他动作)。
图11是基于拍摄机构的实测例,(a)是表示拍摄机构具有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的例子的说明图(俯视图),(b)是表示X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c)是表示Z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d)是表示Y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11(a)是表示拍摄机构具有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的例子的俯视图。在图8(a)中示出拍摄机构120拍摄左区域的状态(参照箭头),如上所述,拍摄机构120依次拍摄左/中央/右区域。
图11(b)所示的时间图(X坐标的值的变化:参照图9(a))示出了关于某一确定的室内人而从拍摄机构120观察的横向的动作。在图11(b)所示的例子中,室内人在X=0~1.0m的范围内横向移动,换句话说,横向的移动宽度大多处于1.0m的范围内。
图11(c)所示的时间图(Z坐标的值的变化:参照图9(a))示出了关于所述室内人而从拍摄机构120观察的进深方向的动作。如图11(c)所示,在Z=5.0~7.5m的范围内沿着进深方向移动,换句话说,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大多处于2.5m的范围内。
图11(d)所示的时间图(Y坐标的值的变化:参照图9(a))示出从拍摄机构120观察的室内人的高度的变化。如图11(d)所示,知晓室内人在高度Y=0.7m(距离地面约1.3m)附近进行移动。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室内人的高度Y=大约0.7m(图10的步骤S1101,是),并且,X方向以及Z方向的移动宽度处于2.5m以内(步骤S1102,是),因此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推断为该室内人进行厨房动作(步骤S1103)。
图12是基于拍摄机构的其他实测例,(a)是表示拍摄机构具有的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的例子的说明图(俯视图),(b)是表示X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c)是表示Z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d)是表示Y坐标的值的变化的时间图。
在所述的图11(a)中,示出了从拍摄机构120观察、厨房以沿着进深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与此相对,图12(a)示出了从拍摄机构120观察、厨房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情况。
如图12(b)、图12(c)所示,室内人大多在X=-0.5~1.5m的范围内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在Z=4~5m的范围内沿着进深方向移动。另外,如图12(d)所示,室内人在高度Y=0.6m(距离地面大约1.4m)附近进行移动。图12所示的情况也与使用图11说明过的情况相同,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为室内人进行厨房模式的动作。
返回图8继续说明。在步骤S111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是否将左/中/右区域全部拍摄N次进行判断。需要说明的是,N的值(例如,N=10)被预先设定,并储存于存储机构140。
在对左/中/右区域全部拍摄N次的情况(步骤S111,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3。另一方面,在具有左/中/右区域中的没有拍摄N次的区域的情况(步骤S111,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使拍摄机构120转动规定角度而开始下一区域的拍摄,并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例如,在左区域的拍摄结束的情况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使拍摄机构120向右方向转动,开始中央区域的拍摄。
在步骤S113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判断是否为n=N。在n=N的情况(步骤S113,是)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5。另一方面,在不是n=N,换句话说n<N的情况(步骤S113,否)下,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处理进入步骤S114。在步骤S114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对n的值进行增量,并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
在步骤S115中,生活场景推断部155执行动作种类推断处理2。即,在所述步骤S110(动作种类推断处理1)中,在推断为在相同的区域(左、中央、或者右区域)内连续规定次数地进行厨房动作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确定该推断。同样,在步骤S110中,在推断为在相同的区域内连续规定次数地进行餐厅动作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确定该推断。顺带一提,所述规定次数是预先设定的值(例如为2次),并储存于存储机构140。
如此,生活场景推断部155借助移动轨迹推断处理(步骤S107)而将在空气调节室内按照规定时间检测的室内人的位置与时间序列相关联,与规定的识别符号相对应并将其依次储存于存储机构140。另外,生活场景推断部155针对每一个检测出的室内人执行所述动作种类推断处理1(步骤S110)以及动作种类推断处理2(步骤S115)。
<热源判断处理>
图13是表示热源判断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适当地参照图4。图13所示的热源判断处理S200由热源判断部151执行。向热源判断部151输入有从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提取动作种类以及基于该动作种类的图7所示的温度的单元部分的温度信息等。
然而,在步骤S201中,热源判断部151在假设未输入动作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温度矩阵160(参照图6)判断在人体检测部131(参照图4)检测到的人体的规定范围是否具有热源。另外,在未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是判断热源的有无的处理。
在未检测到人体、即没有室内人的情况下,考虑打开地面供暖的状态、点燃煤油炉的状态、或者异常的起火状态(例如为火灾)等。
在具有热源的情况(步骤S201为Yes)下,在步骤S202中,热源判断部151对热源的温度T不是高温、是高温、还是异常高温进行判断。在为异常高温的情况(步骤S202,T≥T2>T1)下,热源判断部151判断为热源异常高温,对热源进行避开风向的避风设定、或者减小风速的设定(步骤S203),并产生异常通报(步骤S204)。在异常通报中例如产生警告音等。需要说明的是,T2(第二规定温度)是异常温度的阈值温度,T1(第一规定温度)是作为高温的阈值温度。阈值温度也可以是周边温度的相对值。
在高温的情况(步骤S202,T2>T≥T1)下,设定为增大空气供给量的设定和使设定温度降低的设定中的至少任一者(步骤S205)。此时,在具有室内人的情况下,与生活场景推断部155的动作种类相应地进行极为细致的控制设定(步骤S206)。
具体来说,
(1)厨房动作的情况:相对于人体而面对风向的(对风)设定,此外,也可以起动与有线/无线网络连接的换气扇。
(2)餐厅动作的情况:相对于人体而躲避风向的(避风)设定,或者,也可以进行摆动设定。
(3)客厅动作的情况:停止制热设定,进行送风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室温未升高至设定温度时,若进行制热设定,则相对于人体而设定为舒适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5中,在温度检测机构215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T1)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二风向控制机构控制风向板,使得风向板在包括该热源在内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摆动。
在所述以外的情况(步骤S202,T1>T)下,保持通常供给量设定的状态(步骤S207)。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1中,在没有热源的情况(步骤S201,否)下,热源判断部151进入步骤S207。
图14是考虑了具有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风向控制的说明图,(a)是持续向室内人送风的模式的俯视图,(b)是向空气调节室内的室内人全体送风的模式的俯视图。
图14(a)是在具有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时、持续向该室内人送风的模式的说明图(俯视图)。在该情况下,在厨房动作的人体的附近具有热源H1,若热源H1为高温,则能够推测为使用煤气灶,若热源H1不是高温,则能够推测为使用电磁灶、或洗碗机。控制机构130控制为与生活场景相应的设定(图13的步骤S206),以朝向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持续送风的方式调整左右风向板104以及上下风向板105的角度而使左右风向板104以及上下风向板105静止。
作为相对于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的风向的摆动的范围,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p优选设为比室内人移动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富余规定角度的角度。由此,能够适宜地向室内人送风,并且,即便室内人稍微移动,也能够向该室内人持续送风。另外,风向时间可以根据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的体感温度而停止恒定时间,并且在摆动范围的两端处根据体感温度而停止恒定时间。
图14(b)是在具有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时、向存在于空气调节室内的室内人全体送风的模式的说明图(俯视图)。在该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使左右风向板104转动以便向室内人全体均等地送风。控制机构130例如执行四分钟的图14(a)所示的模式并执行一分钟的图14(b)所示的模式,时间性地交替进行上述两种模式。由此,能够朝向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重点送风,并且能够维持空气调节室内的室内人全体的舒适性。
作为相对于在空气调节室内存在的室内人全体的风向的摆动的范围,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q优选为比具有室内人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富余规定角度的角度。由此,能够适宜地向室内人送风。另外,风向时间可以在摆动范围的两端处根据体感温度而停止恒定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4、图10、以及图14的关系,进一步进行补充说明,在检测到由人体检测部131(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人体的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例如,图10的步骤S1102,是)的人体且在检测到的人体的附近处温度检测机构125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热源温度风向控制部138b(第二风向控制机构)可以使风向板以朝向该人体送风的方式静止、或者使风向板朝向该人体重点送风且在规定范围内(例如,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q)摆动。
图15是表示考虑了具有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左右方向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制热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侧视图,(c)是表示制冷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具有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时的左右方向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俯视图)。在该情况下,在进行餐厅动作的人体的附近具有热源H2,若热源H2为高温,则能够推测为在桌子上使用煤气灶而放置有锅、或放置有铁板烧用加热器。
控制机构130在具有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作为与生活场景相适的设定(图13的步骤S206)而使左右风向板104摆动,以便向就坐在餐厅的全部室内人送风。需要说明的是,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r优选为比具有室内人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富余规定角度的角度。由此,能够向各个室内人适宜地送风,并且,即便室内人稍微移动、也能够向该室内人持续送风。另外,风向时间可以在摆动范围的两端处根据体感温度而停止恒定时间。
图15(b)是表示制热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侧视图)。在制热运转期间室内人进行餐厅动作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以将室内人(在图15(a)中为3人)中的距离室内机100最近的室内人的脚部作为上端而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规定角度θs的摆动的方式控制上下风向板105。顺带一提,室内人的脚部的位置是基于该室内人的脸中心的位置而推断出的。如此,制热运转期间通过向距离室内机100最近的室内人的脚部附近送风,能够向包括该室内人在内的全部人员的脚部吹送暖风。
图15(c)是表示制冷运转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侧视图)。在制冷运转期间室内人进行餐厅动作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以将室内人(在图15(a)中为3人)中的距离室内机100最远的室内人的脸中心作为下端而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规定角度θt的摆动的方式控制上下风向板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c)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上下方向上的送风区域的上端存在于水平面上的情况。
如此,在制冷运转期间通过向比距离室内机100最远的室内人的头部稍微靠上方的位置送风,能够不直接向包括该室内人在内的全部人员直接吹送冷风。因此,室内人不会因被直接吹送冷风而感到寒冷,从而感觉舒适。
另外,在具有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也可以使进气风扇103的旋转速度降低规定值。由此,室内人能够在没意识到来自室内机100的送风的情况下在餐厅用餐等。所述规定值基于传感器信号(参照图4)、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人数等而适当地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4、图10、以及图15的关系,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检测到处于由人体检测部131(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人体的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以及进深方向中的规定的范围内(例如,图10的步骤S1105,是)的多个人体且在检测到的人体的附近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热源温度风向控制部138b(第二风向控制机构)可以使风向板在包括该人体在内的规定范围内(例如,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r)摆动。
图16是表示考虑了具有进行厨房动作以及餐厅动作以外的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热源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在空气调节室内没有室内人的情况下的送风区域的俯视图。
图16(a)是表示具有进行厨房动作以及餐厅动作以外的动作的室内人的情况下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俯视图)。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室内人在客厅而不在厨房、餐厅。在该情况下,在客厅动作(厨房动作以及餐厅动作以外)的人体的附近具有热源H3,若热源H3是比较高的温度,则能够推测为地面供暖进行工作
控制机构130考虑到与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137(参照图4)检测到的头部对应的单元的温度和热源H3的加热源而从制热模式变更为送风模式。使上下风向板105以及左右风向板104中的至少一方摆动,以便限制在由人体检测部131检测出的人体(在图16(a)中为3人)的范围内进行送风。例如,如图16(a)所示,通过以在俯视观察下扇形的送风区域的中心角成为角度θu的方式控制左右风向板104,能够朝向三名室内人高效地送风。
作为相对于在空气调节室内存在的室内人全体的风向的摆动的范围,表示送风区域的角度θu优选为比具有室内人的区域向左右方向富余规定角度的角度。由此,能够向室内人适宜地送风。另外,风向时间可以在摆动范围的两端处根据体感温度而停止恒定时间。
图16(b)是表示在空气调节室内没有室内人的情况下的送风区域的说明图(俯视图)。在该情况下,尽管在没有室内人的情况下,具有热源H3,若热源H3为比较高的温度,则能够推测为地面供暖进行工作。控制机构130考虑热源H3的加热源而从制热模式变更为送风模式。在未检测到室内人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使上下风向板105以及左右风向板104中的至少一方在整个宽度范围内摆动。如此,通过向最大限度的范围(送风区域的中心角:角度θv)送风,能够高效地对空气调节室内进行空气调节。顺带一提,在未检测到室内人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停止运转,根据室内温度等条件而再次开启运转。由此,能够减少与空气调节运转相伴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S中,能够根据实际空间中的热源的温度来调整基于设定温度、风向以及风速的空气供给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S中,判断生活场景,还考虑了生活场景中的热源。生活场景基于实际空间中的室内人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头部的高度而推断室内人的动作种类。在此,所述移动宽度、头部的高度能够通过控制机构130而容易地算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控制机构130的处理负荷,并适宜且准确地推断室内人的动作种类。
另外,在检测到的人体具有进行烹调时的特有的动作(以站立状态在宽度大约2.5m的范围内移动)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执行与厨房动作对应的空气调节控制。另外,在检测到的人体具有进行用餐时的特有的动作(人体几乎不动而活动量小)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执行与餐厅动作对应的空气调节控制。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S能够执行与室内人的动作种类对应且极为细致的空气调节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经由遥控器预先输入厨房的位置、餐厅的位置,控制机构130基于在空气调节室内的人体的位置的变化而推断动作种类。因此,用户无需将厨房等的位置(换句话说,房间的布局)输入到遥控器,从而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在厨房进行烹调等的室内人的情况下,考虑到烹调使用的热源,朝向该室内人(或者,相对于该室内人重点地)吹送暖风或者冷风。由此,能够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并且朝向所述室内人高效地送风。另外,控制机构130在用餐期间使用灶炉等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换气扇等辅助设备发出起动的指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S中,使用对空气调节室内的温度梯度(温度分布)进行检测的热电堆(温度检测机构125)。在执行制冷运转时,在由动作种类推断部136推断为具有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且由热电堆在该人体附近检测到高温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使压缩机201的旋转速度上升。由此,制冷能力增加,朝向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送去相对温度较低的冷风。通常,当因在厨房烹调时的加热处理而导致周围温度上升时,所述室内人的体感温度也上升。因此,通过朝向该室内人送去冷风,能够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在检测到在餐厅用餐等的室内人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能够考虑到桌子上的热源而进行送风。
另外,控制机构130能够在室内的热源变得异常高温时采取使风速降低等的控制。
《变形例》
以上,虽然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S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根据来自温度检测机构125的位置信息以及温度信息而通过各模式(厨房动作的模式、餐厅动作的模式、客厅动作的模式)进行空气调节控制。
具体说明,基于温度矩阵160(参照图5),温度矩阵160内的热源的位置比规定位置靠上侧且温度检测机构125检测到的温度为高温(在灶炉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LPG)大约以1700~1900℃燃烧)的情况下,推断为LPG的燃烧的火焰。另外,在温度矩阵160内的热源的位置位于比规定位置靠下侧且热源的区域大、并且热源的温度为40~50℃的情况下,推断为电热毯。此外,在温度矩阵160内的热源的位置比规定位置靠下侧且热源的区域小、热源的温度为80~90℃的情况下,能够推断为加热风扇。
根据所述推断,能够根据温度检测机构125检测到的位置以及温度来实现各模式的空气调节控制。例如,在LPG的情况下,设为厨房动作的模式(参照图14(a)),在加热风扇、电热毯的情况下,设为客厅动作的模式(参照图16(a))。另外,在检测到多个接近体温的温度、在被检测的位置的附近能够推断为LPG的燃烧的火焰的情况下,设为餐厅动作的模式(参照图15(a))。
作为其他变形例,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室内人的左右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这两者处于范围α2内(步骤S1102,是:参照图10)作为与厨房动作对应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将室内人的左右方向以及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中的至少一方处于范围α2内作为与厨房动作对应的必要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餐厅动作相关的步骤S1105(参照图10)也与上述相同。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室内人的活动量为规定值以下(步骤S1106:参照图10)作为用于与餐厅动作对应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省略图10的步骤S1106的判断处理。另外,例如,在图10的步骤S1101、S1102中,也可以将室内人的活动量处于规定范围内加入为用于与厨房动作对应的必要条件。
另外,通常,厨房周围的温度环境大多比餐厅严峻(热或冷)。通过优选向进行厨房动作的室内人送风,能够维持该室内人的舒适性,并且也通过基于所述送风的温度变化来保持进行餐厅动作的室内人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到与所述三个动作(厨房动作、餐厅动作、客厅动作)中的任一者皆不对应的室内人的情况下,控制机构130优选以如下方式执行空气调节控制。即,控制机构以向检测到的一个或者多个人体的范围限制送风的方式使左右风向板104以及上下风向板105中的至少一方摆动。如此,能够通过朝向室内人送风来保持舒适性,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空气调节。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通过使拍摄机构120(视野角60°)转动来依次拍摄左/中央/右区域、在俯视观察下拍摄150°的区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拍摄机构120具有足够的视野角的情况下,能够不使拍摄机构120转动而进行人体检测处理。在该情况下的移动轨迹的推断处理方法以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拍摄机构120以及温度检测机构125设置在室内机100的固定部1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能够拍摄空气调节室内,也可以将拍摄机构120以及温度检测机构125设置在室内机100的其他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拍摄机构120每次以左/中央/右依次转动来执行动作种类推断处理1(图8的步骤S1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将动作种类推断处理1按照规定时间(例如,5分钟)进行执行。
另外,也可以将进行所述厨房动作、餐厅动作的推断(参照图8)时的时刻用作所述推断的条件。换句话说,也可以将大多数吃早/午/晚饭的时间段预先储存于存储机构140,追加进行所述推断的时刻包含于所述时间段这样的条件。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推断动作种类。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室内人的动作种类而举出厨房动作和餐厅动作,但当然也能够适用其他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  空气调节机
100  室内机
103  进气风扇
103a  进气风扇驱动部
104  左右风向板
104a  左右风向板驱动部
105  上下风向板
105a  上下风向板驱动部
120  拍摄机构
125  温度检测机构
130  控制机构
131  人体检测部(人体检测机构)
132  坐标变换部
133  移动距离计算部
134  活动量计算部
135  移动轨迹推断部(动作种类推断机构)
136  动作种类推断部(动作种类推断机构)
137  温度检测单元提取部
138  驱动控制部
138a  热源位置风向控制部(第一风向控制机构)
138b  热源温度风向控制部(第二风向控制机构)
140  存储机构
150  温度矩阵检测部(温度分布制作机构)
151  热源判断部(热源判断机构)
160  温度矩阵(温度分布数据)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
风向板,其改变调节空气的风向;
温度检测机构,其检测室内中的热源的位置和温度;
第一风向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位置来变更所述风向板的朝向;以及
第二风向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来变更所述风向板的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向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风向板,以使所述风向板在包含该热源在内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具备人体检测机构,该人体检测机构基于从拍摄所述室内的拍摄机构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检测人体的位置,
在检测到由所述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人体的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和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人体、并且在所述检测到的人体的附近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风向控制机构使所述风向板以朝向该人体送风的方式静止、或者使所述风向板一边朝向该人体重点地送风一边在规定范围内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具备人体检测机构,该人体检测机构基于从拍摄所述室内的拍摄机构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检测人体的位置,
在检测到处于由所述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人体的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以及进深方向中的规定的范围内的多个人体、并且在所述检测到的人体的附近处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风向控制机构使所述风向板在包含该人体在内的规定范围内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具备人体检测机构,该人体检测机构基于从拍摄所述室内的拍摄机构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检测人体的位置,
关于由所述人体检测机构检测的各个人体的位置,提取包含实际空间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宽度、进深方向的移动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脸的位置在内的信息,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所述提取的信息是否满足规定条件,根据该判断结果对人体在厨房站立作业的厨房动作、人体在餐厅就坐的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任一者进行推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对在所述推断出的厨房动作、餐厅动作、或者其他动作中的人体的附近是否具有第一规定温度以上的热源进行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判断为在进行所述推断出的厨房动作的人体的附近处具有热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向板,使得所述风向板以朝向该人体送风的方式静止,或者使所述风向板一边朝向该人体重点地送风一边在规定范围内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判断为在进行所述推断出的餐厅动作的人体的附近具有热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风向板,使得所述风向板在包含进行餐厅动作的人体在内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判断为在进行所述推断出的其他动作的人体的附近具有热源的情况下,停止制热模式并切换为送风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具有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的温度为第二规定温度以上的热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向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风向板,以避开朝向该热源的送风。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起动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进行通信的换气扇。
CN201410389657.1A 2013-09-09 2014-08-08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4422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6082A JP6046579B2 (ja) 2013-09-09 2013-09-09 空気調和機
JP2013-186082 2013-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2085A true CN104422085A (zh) 2015-03-18
CN104422085B CN104422085B (zh) 2017-07-28

Family

ID=5270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9657.1A Active CN104422085B (zh) 2013-09-09 2014-08-08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6579B2 (zh)
CN (1) CN104422085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806A (zh) * 2015-09-02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扫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157186A (zh) * 2015-10-29 2015-12-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6052034A (zh) * 2015-10-30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脸部特征进行空调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664251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智能节能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07576010A (zh) * 2017-08-22 2018-01-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
CN107906692A (zh) * 2017-10-09 2018-04-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厨房空调器控制方法、厨房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7990484A (zh) * 2017-11-28 2018-05-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控制方法
CN108131786A (zh) * 2017-10-31 2018-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278730A (zh) * 2017-12-21 2018-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444082A (zh) * 2018-04-27 2018-08-24 苏州倍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净化器辅热装置
WO2019061911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出风口结构、空调及出风口姿态调整方法
CN113195980A (zh) * 2018-12-11 2021-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以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8291B (zh) * 2015-10-21 2018-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45225A1 (ja) * 2016-02-22 2017-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7175305A1 (ja) 2016-04-05 2017-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10291332A (zh) * 2017-02-22 2019-09-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WO2018220830A1 (ja) * 2017-06-02 2018-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7314511B (zh) * 2017-08-23 2020-05-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09489213A (zh) * 2018-11-13 2019-03-19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的送风系统及送风方法
JP7276807B2 (ja) 2019-01-16 2023-05-18 株式会社浅沼技研 検査マスタ
WO2020196493A1 (ja) 2019-03-28 2020-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20245891A1 (ja) * 2019-06-03 2020-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3091230A (zh) * 2021-04-12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送风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3639430B (zh) * 2021-07-30 2023-05-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32771A1 (ja) * 2021-08-31 2023-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6748A (ja) * 1988-04-07 1989-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換気扇制御装置
JPH06180139A (ja) * 1992-12-11 1994-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の応用機器
CN101403512A (zh) * 2007-10-05 2009-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空调机的风向控制方法以及致动器的控制方法
JP2009109025A (ja) * 2007-10-26 2009-05-2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用リモコン
JP2010159887A (ja) * 2009-01-06 2010-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171517A (zh) * 2008-10-06 2011-08-3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2192575A (zh) * 2010-03-12 2011-09-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74589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02889666A (zh) * 2012-05-25 2013-01-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3870B2 (ja) * 1994-09-21 2003-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応用機器
JP2002081667A (ja) * 2000-09-07 2002-03-22 Noritz Corp 浴室暖房機
JP4225137B2 (ja) * 2003-06-27 2009-0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5016863A (ja) * 2003-06-27 2005-01-2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6748A (ja) * 1988-04-07 1989-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換気扇制御装置
JPH06180139A (ja) * 1992-12-11 1994-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の応用機器
CN101403512A (zh) * 2007-10-05 2009-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空调机的风向控制方法以及致动器的控制方法
JP2009109025A (ja) * 2007-10-26 2009-05-2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用リモコン
CN102171517A (zh) * 2008-10-06 2011-08-31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10159887A (ja) * 2009-01-06 2010-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192575A (zh) * 2010-03-12 2011-09-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74589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02889666A (zh) * 2012-05-25 2013-01-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806B (zh) * 2015-09-02 2017-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扫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042806A (zh) * 2015-09-02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扫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64251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智能节能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05157186A (zh) * 2015-10-29 2015-12-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6052034B (zh) * 2015-10-30 2019-01-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脸部特征进行空调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6052034A (zh) * 2015-10-30 2016-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脸部特征进行空调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7576010A (zh) * 2017-08-22 2018-01-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
WO2019061911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出风口结构、空调及出风口姿态调整方法
CN107906692A (zh) * 2017-10-09 2018-04-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厨房空调器控制方法、厨房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8131786A (zh) * 2017-10-31 2018-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131786B (zh) * 2017-10-31 2020-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990484A (zh) * 2017-11-28 2018-05-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空调控制方法
CN108278730A (zh) * 2017-12-21 2018-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278730B (zh) * 2017-12-21 2020-08-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444082A (zh) * 2018-04-27 2018-08-24 苏州倍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净化器辅热装置
CN113195980A (zh) * 2018-12-11 2021-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以及控制方法
CN113195980B (zh) * 2018-12-11 2022-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以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6579B2 (ja) 2016-12-21
CN104422085B (zh) 2017-07-28
JP2015052435A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2085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701397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3673089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7631423B (zh) 一种基于人体位置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5932998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756012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7602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34123A1 (zh) 一种智能空调器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器
JP7004827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31885B2 (en) Thermostat with occupancy detection via proxy measurements of a proxy sensor
CN107726562A (zh) 一种用于控制温度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KR101947156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6494562B2 (ja) 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20866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5518396B (zh) 空调系统
JP2014159908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1204000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10222903A1 (en) Person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smart home devices
KR102238868B1 (ko) 공조 실내기 제어방법, 이를 이용하는 컨트롤러 및 공조기
JP7038835B2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868990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JP7268407B2 (ja) 送風システム
CN11130662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6384514U (zh) 一种室内热环境全自动节能控制装置
US11692729B2 (en) Single-package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5

Address after: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Applicant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aoteng Plaza No. 8 Chinese Kowloon Linze street 12 floor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