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081B -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081B
CN104417081B CN201410433003.4A CN201410433003A CN104417081B CN 104417081 B CN104417081 B CN 104417081B CN 201410433003 A CN201410433003 A CN 201410433003A CN 104417081 B CN104417081 B CN 104417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device
black
accumula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30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081A (zh
Inventor
弹塚俊光
植月雅哉
加藤大岳
伊部刚
富田麻子
小松宏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69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based on the amount printed or to be printe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墨储存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打印头;空气连通部,用于与所述墨储存部和空气连通;抽吸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在满足与所述打印设备的运送有关的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保存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经由所述打印头排出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在满足预定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喷墨打印机为代表的打印设备,已提出了应对诸如A1大小和A0大小等的大小相对较大的打印介质的打印设备。这种类型的打印设备包括空气连通部,其中该空气连通部使诸如储存墨的储墨器等的墨储存部与空气连通。该打印设备被配置成空气连通部内的墨液面与打印头的墨排出面相比在重力方向上变低。利用该水头差方法,可以使打印头的内部保持处于负压。由于该原因,如果使打印设备大幅倾斜,则墨有时从空气连通部漏出。
在安装打印设备之后,如果需要将该打印设备运送至另一场所(还称为二次运送),则可能使该打印设备大幅倾斜。已提出了用以在二次运送之前、排出打印设备内的全部量的墨的措施(例如,日本特开2007-313829)。
通常,喷墨打印设备包括从打印头抽吸墨从而维持打印头性能的抽吸装置。在二次运送之前排出打印设备内的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抽吸装置来使该作业自动化。然而,抽吸装置所排出的墨通常无法再使用。如果排出打印设备内的全部量的墨,则浪费了大量墨。如果在排出打印设备内的墨时空气混入墨供给路径,则在使用时不排出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二次运送时墨的浪费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墨储存部,用于储存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打印头,用于排出从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墨通路所供给的墨;空气连通部,用于与所述墨储存部和空气连通;抽吸单元,用于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抽吸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与所述打印设备的运送有关的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保存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经由所述打印头排出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以及在满足预定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多个墨储存部,其是针对各墨类型所配置的,并且用于储存墨;检测单元,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多个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打印头,其包括针对各墨类型的多个墨排出口,并且用于排出从各个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各墨类型的墨通路所供给的墨;多个空气连通部,其是针对各个所述墨储存部所配置的,并且用于与相应的所述墨储存部和空气连通;抽吸单元,用于针对所述墨排出口的各组,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抽吸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与所述打印设备的运送有关的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保存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经由所述墨排出口排出各个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以及在满足预定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针对各组从所述墨排出口抽吸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墨储存部,用于储存墨;打印头,用于排出从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墨通路所供给的墨;墨连通部,用于与所述墨储存部和空气连通;以及抽吸单元,用于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之前,保存与所述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经由所述打印头排出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以及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之后,基于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墨供给系统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示出开闭阀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运送前准备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MBk墨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PBk墨处理的流程图;
图7B是示出C墨处理的流程图;
图8A是示出M墨处理的流程图;
图8B是示出Y墨处理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副容器填充处理的流程图;
图9B是示出更换相关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信息保存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运送后启动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副容器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运送前准备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运送后启动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打印(printing)”不仅包括诸如字符和图形等的重要信息的形成,而且还广泛包括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图和图案等的形成或者针对介质的处理,而与它们是否重要以及它们是否被可视化以使人们可在视觉上感知无关。
同样,术语“打印介质”不仅包括在普通打印设备中使用的纸张,还广泛包括能够接受墨的诸如布料、塑料膜、金属板、玻璃、陶瓷、木材和皮革等的材料。
此外,与上述对“打印”的定义类似,应当广泛地解释术语“墨”(还称为“液体”)。也就是说,“墨”包括如下液体,其中当施加到打印介质上时,该液体可以形成图像、图和图案等,可以处理打印介质,或者可以处理墨(例如,使在施加至打印介质的墨中所包含的着色剂凝固或不可溶解)。
第一实施例
整体结构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喷墨打印设备。这里,将说明采用所谓的热喷墨打印头的示例。然而,还可利用诸如压电方法等的其它方法的打印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示意图。打印设备1包括通过排出墨来打印图像的打印头1000。打印头1000包括墨排出面1002。在图1中,箭头Z表示垂直方向,并且箭头X表示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有时被称为主扫描方向。
本实施例假定打印头1000可以排出多个类型的墨的结构。在墨排出面1002上,形成有墨排出口阵列1001C、1001M、1001Y、1001MBk1、1001MBk2和1001PBk(以下统称为墨排出口阵列1001)。各墨排出口阵列1001包括排成一行的多个墨喷出口(还称为喷嘴)。例如,在各行上配置1,280个墨排出口,并且这些墨排出口之间的间隔例如为1,200dpi(点/英寸)。墨排出口阵列方向是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还称为Y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各墨排出口例如配备有电热变换器。将基于驱动信号的电气信号应用于该电热变换器以在墨中产生气泡。利用气泡的压力,可以将墨从墨排出口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墨排出口阵列1001C排出青色墨。墨排出口阵列1001M排出品红色墨。墨排出口阵列1001Y排出黄色墨。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和1001MBk2排出亚光黑色墨。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阵列1001MBk1和1001MBk2配置为用于排出亚光黑色墨的排出口阵列。墨排出口阵列1001PBk排出照片黑色墨。注意,墨的类型不限于此。
将打印头1000安装在滑架1100上。滑架1100由引导轴1110引导,并且可以利用驱动机构(未示出)在X方向上往复运动。该驱动机构例如由滑架马达和带传送机构构成,其中该带传送机构将来自马达的输出传送至滑架1100。
利用输送机构(未示出)将打印介质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至台板1200上。该输送机构例如由输送马达和根据来自该马达的输出而转动的辊对构成。例如,将打印介质沿副扫描方向间歇地输送至台板1200上。在打印介质停止的情况下,使滑架1100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扫描。在该往复扫描期间,将墨从打印头1000的墨排出口排出至打印介质,从而打印图像。通过重复打印介质的间歇输送和滑架1100的往复扫描期间的墨排出,完成了在一个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打印设备1还包括抽吸单元10。抽吸单元10是用于恢复或维持打印头1000的性能的一个恢复机构。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抽吸单元10吸收打印头1000内的高粘度墨来恢复打印头1000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抽吸单元10包括盖1010和1020、抽吸泵1030以及泵管1011和1021。
盖1010和1020是用于抑制墨从墨排出口蒸发的盖。盖1010和1020可以分别配备有墨吸收体。利用已知机构使盖1010和1020在加盖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沿Z方向往复运动。加盖位置是盖覆盖墨排出口的位置。分离位置是与墨排出面1002分开的位置。图1示出盖1010和1020位于分离位置的情况。
盖1010和1020的内部分别与泵管1011和1021连通。抽吸泵1030例如是管泵。可以驱动抽吸泵1030以经由泵管1011和1021对盖1010和1020的内部进行负压抽吸。将通过驱动抽吸泵1030所抽吸排出的墨经由泵管1011和1021容纳在维护盒(未示出)内。该维护盒例如被配置为相对于打印设备1可自由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抽吸单元10可以针对墨喷出口的各组抽吸墨。盖1010覆盖墨排出口阵列1001C、1001M和1001Y的组。可以利用盖1010从这些墨排出口阵列抽吸墨。盖1020覆盖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1001MBk2和1001PBk的组。可以利用盖1020从这些墨排出口阵列抽吸墨。
在仅从盖1010抽吸墨的情况下,盖1010位于加盖位置处,并且盖1020位于分离位置处。同样,在仅从盖1020抽吸墨的情况下,盖1020位于加盖位置处,并且盖1010位于分离位置处。作为从盖1010和1020分别抽吸墨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例如,在盖1010和1020中分别配置有空气连通阀。要抽吸的盖的空气连通阀闭合,并且不进行抽吸的盖的空气连通阀打开。可以在盖1010和1020中分别配置特定的抽吸泵。
接着,将参考图2来说明打印头1000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图2示出墨排出口阵列1001C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也就是说,图2示出青色墨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
作为青色墨所用的墨供给系统,打印设备1包括墨储存部20C、空气连通部2030C、开闭阀2100C和供给管2001C。墨储存部20C可以储存青色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副容器2010C和储墨器2020C这两个构件构成。副容器2010C固定至打印设备1,并且储墨器2020C从打印设备1可拆卸。
供给管2001C与副容器2010C连通以构成副容器2010C和打印头1000之间的墨通路。打印头1000经由供给管2001C从墨储存部20C接收青色墨。
在副容器2010C的重力方向的上部配置有中空供给针2011C。在将储墨器2020C安装至打印设备1的状态下,供给针2011C延伸贯通储墨器2020C中所配置的橡胶塞G1。在供给针2011C延伸贯通橡胶塞G1的情况下,副容器2010C和储墨器2020C彼此连通。
空气连通部2030C在重力方向的上部包括中空供给针2031C。在将储墨器2020C安装至打印设备1的情况下,供给针2031C延伸贯通储墨器2020C中所配置的橡胶塞G2。在供给针2031C延伸贯通橡胶塞G2的情况下,储墨器2020C和空气连通部2030C彼此连通。空气连通部2030C的内部和供给针2031C在靠近空气连通部2030C的底部的位置处彼此连通。
空气连通部2030C具有空气连通口2032C。在供给针2031C延伸贯通橡胶塞G2的情况下,储墨器2020C内的青色墨可以与空气连通。空气连通部2030C的内部和空气连通口2032C在靠近空气连通部2030C的顶部的位置处彼此连通。
在一些情况下,墨从储墨器2020C经由供给针2031C流入空气连通部2030C。空气连通部2030C内的墨液面被设计成与打印头1000的墨排出面1002相比在重力方向上变低。利用所谓的水头差,使打印头1000的内部保持处于负压。还被配置成不会由于水头差而破坏在墨排出口中所形成的弯月面。
在储墨器2020C与打印设备1分离的状态下副容器2010C内的墨液面被配置成与空气连通部2030C内的墨液面在重力方向上几乎齐平。因此,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更换储墨器2020C。
将开闭阀2100C以与副容器2010C相邻的方式插入供给管2001C。开闭阀2100C使供给管2001C所形成的墨通路开闭。开闭阀2100C还具有通过开闭操作来将墨从储墨器2020C的内部移动至副容器2010C的内部的功能。向着副容器2010C的墨的移动有时被称为副容器的填充。图3A和3B是示出开闭阀2100C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图3A示出打开状态,并且图3B示出闭合状态。
在图3A中,利用杆2101C向图中的上侧拉起阀主体2102C以形成供给墨的打开状态。在图3B中,使杆2101C向着图中的下侧移动以使阀主体2102C向下移动并且使墨通道闭合。通过利用驱动机构(未示出)上下移动杆2101C来进行开闭阀2100C的开闭操作。注意,弹簧2103C是向着下侧推动杆2101C的下推弹簧。
在具有该机构的开闭阀2100C从闭合状态(图3B)转变为打开状态(图3A)的情况下,阀主体2102C的内部体积增加。通过该体积变化,如图3A的箭头Q1和Q2所示,将墨从打印头1000和副容器2010C引入阀主体2102C。通过该墨引入动作,副容器2010C的内压下降。结果,储墨器2020C内的墨移动至副容器2010C内。
在该引入操作中在空气连通部2030C中存在墨的情况下,该墨移动至储墨器2020C内。在空气连通部2030C中不存在墨的情况下,空气经由空气连通部2030C移动至储墨器2020C内。在任意情况下,空气经由空气连通口2032C流入空气连通部2030C。
在该引入操作中,甚至从打印头1000引入墨(参见箭头Q1)。通过针对各墨排出口阵列1001在打印头1000中配置挠性构件,可以利用该挠性构件的弯曲来抵消由于墨引入动作所引起的降压。
另一方面,在开闭阀2100C从打开状态(图3A)转变为闭合状态(图3B)的情况下,阀主体2102C的内部体积减少。通过该体积变化,从阀主体2102C的内部所排出的墨移动至打印头1000和副容器2010C(参见图3B的箭头P1和P2)。通过该排出动作,对副容器2010C的内部进行加压。
在对副容器2010C的内部加压的情况下,如果该副容器2010C充满墨,则该墨移动至储墨器2020C内。如果在副容器2010C中存在空气,则该空气移动至储墨器2020C内。在排出操作中,储墨器2020C内的墨移动至空气连通部2030C,并且该空气从空气连通口2032C流出。
在排出操作中,墨还移动至打印头1000(参见图3B中的箭头P1)。通过针对各墨排出口阵列在打印头1000中配置上述的挠性构件,可以利用该挠性构件的弯曲来消除由于排出动作所引起的加压。
如上所述,在副容器2010C中存在空气的情况下,通过重复开闭阀2100C的开闭操作来在副容器2010C和储墨器2020C之间进行气液交换。结果,储墨器2020C内的墨移动至副容器2010C内。也就是说,在副容器2010C未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重复地进行开闭阀2100C的开闭操作来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C的内部。
返回参考图2,副容器2010C包括能够检测副容器2010C内的墨剩余量的传感器2012C。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2012C配置在供给针2011C的附近以检测副容器2010C是否已满。作为传感器2012C,可使用已知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例如,可利用通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检测液面的传感器、或者基于两个电极之间的通电的有无来检测液面的传感器。
储墨器2020C也包括能够检测储墨器2020C内的墨剩余量的传感器2021C。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2021C是配置在储墨器2020C的底部附近以检测到储墨器2020C内的墨剩余量不足的近端传感器。作为传感器2021C,可使用已知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例如,可利用通过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检测液面的传感器、或者基于两个电极之间的通电的有无来检测液面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除传感器2012C和2021C以外,还利用所谓的点计数器来检测副容器2010C和储墨器2020C内的墨剩余量。该点计数器可以由(后面要说明的)控制单元来实现。该点计数器是对从墨排出口阵列1001C所排出的墨的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从墨排出口阵列1001C所排出的墨包括从墨排出口所排出的墨以及所抽吸/排出的墨。该点计数器对通过将排出墨滴数乘以各滴的体积而获得的值、以及抽吸排出量进行计数。
储墨器2020C还可以配备有存储储墨器2020C的墨剩余量的存储器。该存储器便于进行拆卸储墨器2020C之前和之后的墨剩余量的管理。还可以通过利用(后面要说明的)控制单元访问该存储器来检测储墨器2020C是否安装至打印设备1。
以上已经说明了青色墨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示例。然而,还针对其余的墨类型(品红色、黄色、亚光黑色和照片黑色)配置相同的墨供给系统。
在以下说明中,将各墨类型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各构成组件统称为墨储存部20、副容器2010、储墨器2020、空气连通部2030、开闭阀2100和供给管2001。在指定墨类型的情况下,将表示墨类型的符号(C、M、Y、MBk或PBk)添加至这些构成组件。例如,将品红色所用的墨储存部20称为墨储存部20M。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针对亚光黑色墨配置两个墨排出口阵列。因而,墨供给系统包括两个供给管2001MBk和两个开闭阀2100MBk。墨储存部20MBk的数量为一个,并且两个供给管2001MBk与共通的副容器2010MBk连通。
两个供给管2001MBk其中之一和两个开闭阀2100MBk其中之一用于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一个供给管2001MBk和一个开闭阀2100MBk有时被称为供给管2001MBk1和开闭阀2100MBk1。两个供给管2001MBk中的另一个和两个开闭阀2100MBk中的另一个用于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2。因而,另一个供给管2001MBk和另一个开闭阀2100MBk有时被称为供给管2001MBk2和开闭阀2100MBk2。
控制单元
图4是示出打印设备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打印设备1包括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包括CPU 4020。CPU 4020控制打印设备1整体。
ROM 4040存储打印设备1的各种控制操作所需的程序和永久数据等。CPU 4020执行ROM 4040中所存储的程序。NVRAM 4050是用于保存即使在打印设备1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也应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AM4030是提供CPU 4020的工作区域的存储器。接收缓冲器4010保持从主机计算机4500发送至打印设备1的打印数据等。在CPU 4020的管理下,将接收缓冲器4010中所保持的打印数据等传送至RAM 4030并且临时存储。
主机计算机4500经由USB接口等连接至打印设备1。将打印机驱动器4510以软件的形式存储在主机计算机4500中。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打印机驱动器4510根据用户想要的文档或照片等的图像数据生成打印数据,并将该打印数据发送至打印设备1。
头驱动器4060是驱动打印头1000的驱动器。马达驱动器4070驱动各种马达4075。马达4075包括滑架马达、输送马达、用于使盖1010和1020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的马达、以及用于使开闭阀2100开闭的马达。传感器控制器4080控制各种传感器4085。传感器4085的控制包括传感器4085的检测结果的获取。传感器4085包括传感器2012和2021以及用于滑架1100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器4080控制打印设备1的显示单元4095a和操作单元4095b。
控制示例
将说明CPU 4020要执行的控制的示例。将说明二次运送打印设备1时的处理。将CPU 4020要执行的处理大致划分成二次运送之前的处理(运送前准备处理)和运送后处理(运送后启动处理)。本实施例假定在将储墨器2020从打印设备1拆卸的状态下进行二次运送。这是因为,如果在运送期间储墨器2020受损,则大量墨可能漏出。
在运送前准备处理中,排出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以防止二次运送时墨从空气连通部2030漏出。并非始终需要完全排出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可以在运送时打印设备1倾斜的范围的前提下设置排出量。
利用抽吸单元10经由打印头1000排出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通过使用抽吸单元10,可以使墨的排出自动化。然而,所排出的墨成为废墨。由于该原因,如果排出墨供给系统内的全部量的墨,则废墨量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要排出的墨最少来减少二次运送时被浪费的墨。即使在运送之后也使用墨供给系统中剩余的墨。然而,在墨供给系统中可能混入空气。
在运送后启动处理中,对于判断为可能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更换供给管2001和打印头1000中的全部量的剩余墨。对于判断为没有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使用全部量或几乎总量的剩余墨。在运送前准备处理中判断空气的混入。在运送前准备处理中,保存与墨储存部20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在运送后启动处理中,通过参考所保存的信息来判别可能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以下将说明具体的控制示例。
图5是示出运送前准备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满足与打印设备1的运送有关的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执行运送前准备处理。满足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例如是用户对操作单元4095b进行预定操作的情况。另一示例是用户对主机计算机4500进行预定操作以从主机计算机4500向打印设备1发出处理开始指示。
在步骤S1中,检测墨储存部20内的墨剩余量。利用传感器2012和点计数器来检测副容器2010内的墨剩余量。青色、品红色、黄色、亚光黑色和照片黑色的各墨的副容器2010内的墨剩余量由SC、SM、SY、SMBk和SPBk来表示,并且被统称为S。
利用传感器2012和点计数器来检测储墨器2020内的墨剩余量。青色、品红色、黄色、亚光黑色和照片黑色的各墨的储墨器2020内的墨剩余量由IC、IM、IY、IMBk和IPBk来表示,并且被统称为I。
然后,针对各墨类型计算总剩余量TO。TO=S+I。青色、品红色、黄色、亚光黑色和照片黑色的各墨的总剩余量分别由TOC、TOM、TOY、TOMBk和TOPBk来表示。
在步骤S2中,进行MBk墨处理。图6是示出其内容的流程图。在S5100步骤中,进行TOMBk和针对亚光黑色墨供给系统的预设阈值THMBk之间的比较判断。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THMBk的具体值为21ml,但不限于此。针对各墨类型设置该阈值。
如果在步骤S5100中判断结果为“是”、即TOMBk<THMBk,则处理进入步骤S511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TOMBk≥THMBk,则处理进入步骤S5150。在步骤S5150中,将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关闭),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更换显示标志是表示是否提示用户更换该墨类型的储墨器的处理的标志。通过使用例如RAM 4030的预定区域来针对各墨类型设置更换显示标志。
在步骤S5110中,判断副容器2010MBk的内部是否几乎充满亚光黑色墨。该判断使用传感器2012MBk的检测结果。假定本实施例中的副容器2010MBk的容量约为18ml,但不限于此。
如果步骤S511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副容器2010MBk是满的,则处理进入步骤S513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5120。
在S5130中,将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开启)。此时,由于副容器2010MBk已满,因此没有将(后面要说明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在将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之后,一个单元的处理结束。
在步骤S5120中,判断储墨器2020MBk是否几乎为空。该判断使用传感器2021MBk的检测结果。如果步骤S512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储墨器2020MBk内的墨剩余量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5130。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将(后面要说明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这是因为,储墨器2020MBk内的墨剩余量几乎为空,并且即使进行副容器填充操作,也几乎没有剩余能够填充副容器2010MBk的内部的墨。
如果步骤S512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2020MBk并非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5121以将针对副容器2010MBk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副容器填充标志是表示是否对该墨类型的副容器进行填充操作的标志。通过使用例如RAM 4030的预定区域来针对各墨类型设置副容器填充标志。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130以将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
通过上述的步骤S5100~S5130,如果应更换储墨器2020MBk(剩余量小),则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如果应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MBk并且可以进行填充,则将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3中进行PBk墨处理。该处理与步骤S2的MBk墨处理几乎相同,并且是设置填充标志和更换显示标志的处理。图7A是示出其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5200中,进行TOPBk和针对照片黑色墨供给系统的预设阈值THPBk之间的比较判断。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THPBk的具体值为11ml,即,约THMBk的一半。后面将说明其原因。
如果在步骤S5200中判断结果为“是”、即TOPBk<THPBk,则处理进入步骤S5220。在步骤S5220,基于传感器2021PBk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储墨器2020PBk是否几乎为空。与副容器2010MBk的容量相同,假定本实施例中的副容器2010PBk的容量约为18ml,但不限于此。如果步骤S52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TOPBk<THPBk(11ml),则副容器2010PBk的内部没有充满照片黑色墨。
如果步骤S522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储墨器2020PBk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5230以将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即使此时,储墨器2020PBk内的墨剩余量也几乎为空,并且即使进行副容器填充操作,也几乎没有剩余能够填充副容器2010PBk的内部的墨。因而,没有将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在将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之后,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522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2020PBk并非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5221。在步骤S5221中,将针对副容器2010PBk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之后,则处理进入步骤S5230。
通过上述的步骤S5200~S5230,如果应更换储墨器2020PBk,则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如果应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PBk,则将针对照片黑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
返回参考步骤S5200,如果步骤S52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TOPBk≥THPBk,则处理进入步骤S5250。在步骤S5250中,将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4中进行C墨处理。该处理与步骤S3的PBk墨处理相同,并且是设置填充标和更换显示标志的处理。图7B是示出其内容的流程图。
在步骤S5300中,进行TOC和针对青色墨供给系统的预设阈值THC之间的比较判断。注意,与THPBk相同,假定本实施例中的THC的具体值为11ml,但不限于此。
在步骤S53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TOC<THC的情况下的步骤S5320~S5330中的处理与步骤S5220~S523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将不重复针对这些处理的说明。注意,还假定本实施例中的副容器2010C的容量约为18ml,但不限于此。在步骤S5300~S5330的处理中,如果应更换储墨器2020C,则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如果应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C,则将针对青色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
返回参考步骤S5300,如果步骤S53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TOC≥THC,则处理进入步骤S5350。在步骤S5350中,将针对储墨器2020C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5中进行M墨处理。该处理与步骤S3的PBk墨处理和步骤S4的C墨处理相同,并且是设置填充标志和更换显示标志的处理。图8A是示出其内容的流程图。
步骤S5400~S5430中的处理与步骤S5300~S533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将不重复针对这些处理的说明。注意,还假定本实施例中的针对品红色墨供给系统的预设阈值THM的具体值为11ml,并且还假定副容器2010M的容量约为18ml,但阈值和容量不限于此。在步骤S5400~S5430的处理中,如果应更换储墨器2020M,则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如果应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M,则将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
如果步骤S54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TOM≥THM,则处理进入步骤S5450以将针对储墨器2020M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并且一个单元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6中进行Y墨处理。该处理与步骤S3~S5的墨处理相同,并且是设置填充标志和更换显示标志的处理。图8B是示出其内容的处理。
在步骤S5500中,进行TOY和针对黄色墨供给系统的预设阈值THY之间的比较判断。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THY的具体值为11ml,但不限于此。
在步骤S55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TOY<THY的情况下的步骤S5520~S5530中的处理与步骤S5220~S5230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将不重复针对这些处理的说明。注意,还假定本实施例中的副容器2010Y的容量约为18ml,但不限于此。在步骤S5500~S5530的处理中,如果应更换储墨器2020Y,则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N。如果应利用墨填充副容器2010Y,则将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N。
如果步骤S55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TOY≥THY,则处理进入步骤S5550以将针对储墨器2020Y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并且一个单元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7中进行副容器填充处理。图9A是示出副容器填充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5600中,判断上述的针对各墨类型的副容器填充标志中的至少一个是否被设置为ON。如果在步骤S5600中判断结果为“是”,即,即使一个副容器填充标志已被设置为ON,则处理也进入步骤S5601以进行副容器填充操作。在步骤S5601中,使开闭阀2100进行预定次数的开闭。
注意,针对副容器填充标志已被设置为ON的墨类型,可以根据储墨器2020内的墨剩余量中的最大墨剩余量来确定使开闭阀2100开闭的次数。通过副容器填充操作,除储墨器2020MBk以外的储墨器内的墨剩余量几乎变为0,以下将简要说明其原因。
如上所述,在副容器填充标志为ON(开启)的情况下,副容器内的墨剩余量和储墨器内的墨剩余量的总值小于11ml。另一方面,各副容器2010的容量约为18ml。因而,储墨器内所剩余的所有墨小于副容器内的空量。这就是通过副容器填充操作使得除储墨器2020MBk以外的储墨器内的墨剩余量几乎变为0的原因。
另一方面,储墨器2020MBk内的墨剩余量的最大值约为3ml。这是因为,在副容器填充标志为ON的情况下,TOMBk小于21ml,并且副容器2010MBk的容量约为18ml。
在步骤S5601中的副容器填充处理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5602以将各副容器的副容器填充标志设置为OFF(关闭)。然后,一个单元的处理结束。如果步骤S56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副容器填充标志均没有被设置为ON,则在无需进行副容器填充操作的情况下,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8中判断上述的针对各墨类型的更换显示标志中的至少一个是否被设置为ON。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即使一个更换显示标志已被设置为ON,则处理也进入步骤S9。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所有的更换显示标志已被设置为OFF,则处理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9中,进行更换相关处理。图9B是示出该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5611中,进行通知以提示用户更换更换显示标志已被设置为ON的墨类型的储墨器2020。可以通过例如将预定显示呈现在显示单元4095a上来进行该通知。可选地,可以通过声音来进行该通知。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620。
在步骤S5620中,判断用户在接收到步骤S5611中的通知时是否打开了储墨器罩以更换储墨器。储墨器罩是覆盖储墨器2020的容纳空间的罩。使用由光遮断器等构成的已知的罩开闭传感器来检测储墨器罩的开闭。
如果步骤S562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储墨器罩已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5630以判断是否拆卸并安装了储墨器。注意,可以通过访问上述的各储墨器2020的存储器来检测储墨器的拆卸/安装。
如果步骤S563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已拆卸并安装了储墨器,则处理进入步骤S5640以判断储墨器罩是否关闭。
如果步骤S564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罩没有关闭,则处理等待,直到关闭储墨器罩为止。
如果步骤S564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储墨器罩已关闭,则处理返回至步骤S1以再次重复上述处理。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更换了储墨器,则再次重复墨剩余量和阈值之间的比较判断以及其它处理。
如果步骤S563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没有检测到储墨器的拆卸/安装,则处理进入步骤S5650以判断储墨器罩是否关闭。
如果步骤S565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罩没有关闭,则处理等待,直到关闭储墨器罩为止。
如果步骤S565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在没有更换储墨器的情况下储墨器罩已关闭,则处理进入步骤S5700。
返回参考步骤S5620,如果步骤S562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罩没有打开,则处理进入步骤S5700。
在步骤S5700中,处理等待,直到用户指定不更换储墨器为止。可以通过按下操作单元4095b的预定键来输入该指定。如果用户输入了该指定,则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如果在预定时间内不存在用户指定,则一个单位的处理可以自动结束。在步骤S5611中的通知之后,可以允许用户选择并指定是否更换储墨器。紧挨在用户选择不更换储墨器的情况下,一个单位的处理可以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更换储墨器2020的情况下,进行表示该情况的通知以提示用户更换储墨器2020。然而,由于以下原因,用户可以选择不更换储墨器2020。
更具体地,假定紧挨在二次运送打印设备1之前进行运送前准备处理。如果尽管用户要运送打印设备1、但该用户仍需要准备新的储墨器,则这可能不方便。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即使在应更换储墨器的情况下也不更换储墨器的序列。如果用户根据通知更换储墨器2020,则针对所有的墨类型将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然而,如果用户不更换储墨器,则针对该墨类型,更换显示标志保持为ON。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10中进行信息保存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保存与墨储存部20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图10是示出信息保存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5710中,判断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是否为ON。如果步骤S571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5711。
在步骤S5711中,将针对盖1020的盖2标志设置为ON。盖1020是对与储墨器2020MBk连通的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和1001MBk2加盖的盖。盖2标志是如下标志,其中该标志表示在运送之后的启动时、是否更换被盖1020覆盖的墨排出口阵列1001的墨供给系统(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内)的所有墨剩余量。该标志构成与墨储存部20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特别地,构成与墨剩余量TO和阈值TH之间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作为与墨剩余量TO和阈值TH之间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存在更换显示标志。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各盖进行负压抽吸。因而,将盖2标志构成作为包括一组更换显示标志的各盖的信息。盖2标志是如下信息,其中该信息表示更换显示标志所表示的各墨类型的比较结果是否包括表示预定关系(这里为墨剩余量<阈值)的比较结果。使用例如NVRAM 4050的预定区域来设置该标志。在步骤S571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5720。
如果步骤S571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针对储墨器2020MBk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FF(关闭),则在无需将盖2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720。
在步骤S5720中,判断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是否为ON。如果步骤S572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5721。在步骤S5721中,与步骤S5711相同,将针对盖1020的盖2标志设置为ON。盖1020是对与储墨器2020PBk连通的墨喷出口阵列1001PBk加盖的盖。在步骤S572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5730。
如果步骤S572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针对储墨器2020PBk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FF,则在无需将盖2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730。
在步骤S5730中,判断针对储墨器2020C的更换显示标志是否为ON。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针对储墨器2020C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5731。
在步骤S5731中,将针对盖1010的盖1标志设置为ON。盖1010是对与储墨器2020C连通的墨排出口阵列1001C加盖的盖。盖1标志是如下标志,其中该标志表示在运送之后的启动时、是否更换被盖1010覆盖的墨排出口阵列1001的墨供给系统(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内)的所有墨剩余量。该标志构成与墨储存部20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并且特别地,构成与墨剩余量TO和阈值TH之间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作为与墨剩余量TO和阈值TH之间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存在更换显示标志。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各盖进行负压抽吸。因而,将盖1标志构成作为包括一组更换显示标志的各盖的信息。盖1标志是如下信息,其中该信息表示更换显示标志所表示的各墨类型的比较结果是否包括表示预定关系(这里为墨剩余量<阈值)的比较结果。使用例如NVRAM 4050的预定区域来设置该标志。在步骤S573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5740。
如果步骤S573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针对储墨器2020C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FF,则在无需将盖1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740。
同样,在步骤S5740和S5741的处理中,如果针对储墨器2020M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N,则将针对盖1010的盖1标志设置为ON。盖1010也是对墨排出口阵列1001M加盖的盖。如果针对储墨器2020M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FF,则在无需将盖1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750。
在步骤S5750和S5751的处理中,如果针对储墨器2020Y的更换显示标志为ON,则将盖1标志设置为ON,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如果将针对储墨器2020Y的更换显示标志设置为OFF,则在无需将盖1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盖1010也是对墨排出口阵列1001Y加盖的盖。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11中执行墨抽吸处理。在该抽吸处理中,盖1010和1020这两者均位于加盖位置处。驱动抽吸泵1030以从打印头1000的所有墨排出口阵列1001负压抽吸墨并排出该墨。
设各墨排出口阵列的抽吸排出量为抽吸量A。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抽吸量A的具体值约为10ml,但不限于此。可以利用例如抽吸泵1030的操作量或操作时间来控制墨抽吸量。
在将所有的储墨器2020从打印设备1拆卸的状态下运送打印设备1的情况下,将抽吸量A设置为墨不会从各空气连通部2030漏出的值。例如,作为运送条件,假定打印设备1的最大倾斜角度约为30°,并且在打印设备1倾斜了30°的状态下的环境温度波动不会太大。可以对抽吸量A进行设置,以使得在这些运送条件下,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不会从空气连通部2030的空气连通口2032漏出。例如,在上述运送条件中,计算估计出墨不会漏出的空气连通部2030的估计墨剩余量。然后,可以根据空气连通部2030的容量和估计墨剩余量来计算抽吸量A。例如,抽吸量A≥容量-估计墨剩余量。
这里,将说明抽吸量A和针对各墨类型的供给系统的阈值TH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处理中,在副容器2010内的墨剩余量和储墨器2020内的墨剩余量的总值TO小于阈值TH的情况下,提示用户更换储墨器,从而防止在抽吸量A的抽吸排出之后、副容器2010变空。也就是说,将阈值TH设置为等于或大于抽吸量A的墨量。
对于亚光黑色墨,存在两个墨排出口阵列1001。抽吸量是抽吸量A×2=20ml。为了满足抽吸量<阈值TH的关系,阈值THMBk为21ml。这样,根据各墨类型的墨排出口的数量来针对各墨类型设置阈值TH。关于除亚光黑色墨以外的墨,墨排出口的数量相等,并且阈值TH也相等。可以将阈值TH设置为等于或大于通过将墨排出口阵列的数量乘以抽吸量A所获得的值的值。
由于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量根据环境温度波动等而大幅改变,因此难以精确地掌握墨量。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最大墨量来设置抽吸量A。然而,空气连通部2030内的墨量的最小值几乎为0。如果总值TO小于阈值TH,则副容器2010可能变为空。
副容器2010为空意味着空气进入供给管2001。由于供给管2001的内径小,因此供给管2001内的空气伴随着墨排出而向着打印头1000移动。在空气到达墨排出口的情况下,发生所谓的排出失败而无法排出墨。因此,需要在供给管2001内抽吸排出空气。
为此,在副容器2010内存在充足量的墨的状态下,需要使用抽吸泵1030来抽吸排出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内的墨。也就是说,该量的墨成为所谓的废墨。这就是在总值TO小于阈值TH的情况下提示用户更换储墨器2020的原因。
然而,如以上已经说明的,紧挨在运送打印设备1之前必须更换储墨器2020可能是不方便的。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空气可能进入供给管2001的情况下,将标志(盖1标志和盖2标志)设置为ON以通过运送后处理来应对空气。这样使得可以在无需更换储墨器的情况下进行二次运送。
由于存在与副容器2010MBk连通的两个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和1001MBk2,因此针对亚光黑色墨供给系统的阈值THMBk大约是针对其余的墨供给系统的阈值的两倍。仅关于亚光黑色墨,通过抽吸量A的抽吸排出操作,使副容器2010MBk和储墨器2020MBk内所储存的墨减少了大约其余类型的墨的量的两倍。
返回参考图5,在步骤S11中的抽吸排出操作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2以闭合所有的开闭阀2100,使得即使在二次运送时打印设备1大幅倾斜,也不会破坏墨排出口中所形成的弯月面。除非弯月面被破坏,否则不会发生相对于墨排出口的空气流入或空气流出。因此,即使打印设备1大幅倾斜,也没有墨漏出。
更具体地,副容器2010中所配置的供给针2011的内径非常小。并且在供给针2011中没有进行气液交换。只要不存在来自墨排出口的空气流入,即使打印设备1大幅倾斜,也没有墨从副容器2010漏出。
在步骤S12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3,并且等待直到将所有的储墨器2020与打印设备1分离为止。简言之,处理等待,直到用户拆卸了储墨器2020为止。
在将所有的储墨器2020从打印设备1拆卸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4以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N。二次运送标志是运送后启动处理中所使用的标志,并且是使用例如NVRAM4050的预定区域来设置的。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5以自动断开打印设备1的电源。因此,一个单位的运送前准备处理结束。
在这种状态下,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二次运送。此时,盖1010和1020位于加盖位置处。
接着,将参考图11来说明运送后处理。图11是在运送打印设备1之后CPU4020要执行的运送后启动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满足预定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执行运送后启动处理。本实施例假定在二次运送标志为ON的情况下满足启动条件。更具体地,在接通打印设备1的电源的情况下,CPU 4020检查二次运送标志,并且如果该标志为ON,则自动执行图11的处理。满足启动条件的另一示例是用户对操作单元4095b进行预定操作的情况。又一示例是用户对主机计算4500进行预定操作以从主机计算机4500向打印设备1发出处理开始指示的情况。
在步骤S6010中,处理等待,直到将所有的储墨器2020安装至打印设备1为止。如果确认了所有的储墨器2020均安装至了打印设备1,则处理进入步骤S6020以打开所有的开闭阀2100。
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6030以执行副容器准备处理。图12是示出该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6100中,基于传感器201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要处理的副容器2010是否已满。
如果步骤S61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要处理的副容器2010未满,则处理进入步骤S6110。在步骤S6110中,基于传感器202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与要处理的副容器2010连通的储墨器2020是否几乎为空。
如果步骤S611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储墨器2020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6111,并且等待直到更换储墨器为止。在更换了储墨器2020之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6110。
如果步骤S611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储墨器2020并非几乎为空,则处理进入步骤S6112。在步骤S6112中,进行副容器填充操作。也就是说,使开闭阀2100进行预定次数的开闭。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此时开闭阀2100的开闭次数为10次。
在步骤S6112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6113。在步骤S6113中,判断是否已针对所有类型的墨进行了步骤S6100~S6112的处理。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未处理的副容器2010设置为要处理的副容器2010,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6100。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返回参考图11,在步骤S6200中判断盖1标志是否为ON。如果步骤S62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盖1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6300以判断盖2标志是否为ON。
如果步骤S63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盖1标志和盖2标志这两者都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6310。
盖1标志的ON状态表示存在运送时副容器2010C、2010M和2010Y中的至少一个为空的可能性。同样,盖2标志的ON状态表示存在运送时副容器2010MBk和2010PBk中的至少一个为空的可能性。副容器为空的可能性表示在供给管2001内进入空气的可能性。
在步骤S6310中,检测并计算墨储存部20MBk的墨剩余量TOMBk,并且判断TOMBk值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H2。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TH2的具体值为29ml,后面将说明其原因。
如果步骤S631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TOMBk小于TH2,则处理进入步骤S6311,并且等待直到更换储墨器2020MBk为止。在更换了储墨器2020MBk之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6310。
如果步骤S631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TOMBk等于或大于TH2,则处理进入步骤S6321。
在步骤S6321中,通过在盖1010和1020位于加盖位置处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030来从所有的墨排出口阵列1001抽吸排出墨。设此时每个墨排出口阵列的抽吸排出量是抽吸量B。注意,假定本实施例中的抽吸量B的具体值约为14ml,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抽吸量B是用于抽吸排出可能进入供给管2001的空气的量。也就是说,抽吸量B是可以抽吸排出上述的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内的墨的量。
注意,将第二阈值TH2设置为通过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副容器2010MBk没有变为空的值。换句话说,将第二阈值TH2设置为空气没有进入供给管2001MBk1和2001MBk2的值。通过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副容器2010MBk和储墨器2020MBk内所储存的亚光黑色墨减少为约14ml×两个阵列=约28ml。如果如上所述将第二阈值TH2设置为29ml,则副容器2010MBk没有变为空。
如果如上所述将抽吸量B设置为约14ml,则关于除副容器2010MBk以外的副容器(容量约为18ml),在抽吸排出操作之后副容器2010没有变为空。这是因为,在抽吸排出操作之前这些副容器2010已充满。
更具体地,通过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来抽吸排出可能进入供给管2001的空气。同时,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的内部充满墨。
在步骤S632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6322以进行包括擦拭操作和预备排出操作的已知恢复操作。然后,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FF(步骤S6500),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63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盖1标志为ON但盖2标志为OFF,则处理进入步骤S6331。
在步骤S6331中,进行仅盖1010的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更具体地,从墨排出口阵列1001C、1001M和1001Y各自抽吸排出约14ml的墨。此时,如上所述,仅盖1010位于加盖位置处并且驱动抽吸泵1030。没有进行从盖1020的墨的抽吸排出。因而,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和1001PBk以及供给管2001MBk和2001PBk内所剩余的墨没有被浪费而是得以利用。
在步骤S633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6322以进行包括擦拭操作和预备排出操作的已知恢复操作。然后,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FF(步骤S6500),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62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盖1标志为OFF,则处理进入步骤S6400以判断盖2标志是否为ON。如果步骤S640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盖1标志为OFF但盖2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6410。步骤S6410和S6411中的处理与步骤S6310和S6311中的处理相同,并且将不重复针对这些处理的说明。
在步骤S6421中,进行仅盖1020的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更具体地,从墨排出口阵列1001MBk1、1001MBk2和1001PBk各自抽吸排出约14ml的墨。因而,墨排出口阵列1001C、1001M和1001Y以及供给管2001C、2001M和2001Y内所剩余的墨没有被浪费而是得以利用。
在步骤S6421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6322以进行包括擦拭操作和预备排出操作的已知恢复操作。然后,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FF(步骤S6500),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64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盖1标志和盖2标志这两者都为OFF,则在无需进行抽吸排出操作和其它处理的情况下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FF(步骤S6500)。各墨排出口阵列1001和各墨供给管2001内所剩余的墨没有被浪费而是得以利用。之后,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运送后启动处理中,对于空气可能进入的供给管2001,从与同该供给管2001连通的墨供给口阵列1001相对应的盖,进行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此时,针对墨供给口阵列1001的各组进行抽吸排出操作。更具体地,在针对与盖1010相对应的墨供给口阵列1001的组、不存在空气进入墨供给系统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进行盖1010的抽吸排出操作。同样,在针对与盖1020相对应的墨供给口阵列1001的组、不存在空气进入墨供给系统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进行盖1020的抽吸排出操作。注意,不存在空气进入墨供给系统的可能性的情况是在运送前准备处理中判断为墨剩余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二次运送时减少废墨量的同时,防止在空气进入墨供给系统的状态下执行打印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在开闭阀2100打开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030来进行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然而,还可利用另一方法。例如,在开闭阀2100闭合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030。也就是说,在打印头和供给管内累积了高的负压。然后,打开开闭阀2100以负压抽吸墨。通过重复多次该操作,可以进行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不对盖标志为OFF的盖进行抽吸排出操作。然而,可以进行抽吸量C的抽吸排出操作以恢复墨排出性能。也就是说,根据盖标志的ON或OFF,可以将抽吸排出操作期间的抽吸量控制在抽吸量A和比抽吸量A小的抽吸量C之间。抽吸量C是各墨排出口阵列的抽吸排出量,并且可以为数ml(例如,1ml)。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运送前准备处理(图5)中的墨抽吸量是抽吸量A(步骤S1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基于盖标志来控制抽吸墨量。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于可能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抽吸排出比没有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的墨量大的墨量的墨。更具体地,对于可能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在运送前准备处理的阶段,从打印头1000、供给管2001和副容器2010排出全部量的剩余墨。以下将说明示例。
首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针对盖1010和1020这两者,在步骤S11中进行抽吸量A的抽吸排出操作。这样防止了墨从空气连通部2030漏出。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针对可能混入空气的墨供给系统,从副容器2010排出剩余墨。因此,对于更换标志变为ON的墨供给系统,不进行图9A的副容器填充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废墨量。
在步骤S11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13中拆卸储墨器2020,并且针对盖标志为ON的盖,进一步进行抽吸量D的抽吸排出操作。例如,如果盖1标志为ON,则对盖1010进行抽吸量D的抽吸排出操作。如果盖2标志为ON,则对盖1020进行抽吸量D的抽吸排出操作。
抽吸量D是各墨排出口阵列的抽吸排出量,并且假设一些副容器2010是满的,则在本实施例中该抽吸量D约为32ml。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针对各盖进行抽吸排出操作。如果对盖1010进行墨抽吸排出操作,则抽吸亚光黑色和照片黑色的墨。如果对盖1020进行墨抽吸排出操作,则抽吸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墨。在该结构中,利用一个盖来同时抽吸多个类型的墨,并且该盖标志是针对各盖的标志,例如,在盖2标志为ON的情况下,品红色的副容器2010M可能是满的,并且黄色的副容器2010Y可能几乎为空。
由于该原因,将抽吸量D设置为约32ml,其细分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各墨类型,从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抽吸排出墨的量约为14ml。在本实施例中,副容器2010的容量约为18ml。这些值的总和约为32ml。通过进行抽吸量D的抽吸排出操作,排出墨供给系统内的全部量的墨。
接着,第二实施例中的运送后启动处理(图1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更具体地,在图11的步骤S6030中,将副容器2010充满。在步骤S6321、S6331和S6421各自的处理中,进行抽吸量B的抽吸排出操作。因此,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的内部可以充满墨。在该抽吸排出操作中,在打印头1000和供给管2001内几乎不存在墨,并且实际上抽吸排出仅非常小量的墨。
第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已经例示了排出多个类型(五个类型)的墨的结构。然而,排出单色墨的结构也是可以的。还可以采用不包括副容器2010的结构。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的示意图。与打印设备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将不重复针对这些部分的说明。
根据实施例的打印头7000包括配置在墨排出面7002上并且排出墨的墨排出口阵列7001。墨排出口阵列7001例如排出黑色墨。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可以使盖7010在加盖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抽吸泵7030经由泵管7011连接至盖7010。抽吸泵7030可以负压抽吸盖7010的内部。将通过驱动抽吸泵7030所抽吸排出的墨容纳在被配置为相对于打印设备2可自由拆卸的维护盒(未示出)内。盖7010配备有墨吸收体。
接着,将参考图14来说明打印头7000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图14示出墨排出口阵列7001所用的墨供给系统的结构。
打印头7000的墨排出口阵列7001经由供给管8001和中空供给针80111与储墨器8020连通。也就是说,不存在副容器,并且墨储存部由储墨器8020构成。
储墨器8020经由中空供给针8031与空气连通部8030连通。注意,空气连通部8030具有空气连通口8032。在将储墨器8020安装至打印设备2的情况下,供给针8011和8031分别延伸贯通储墨器8020的橡胶塞G1和G2。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空气连通部8030内的墨液面被设计成与打印头7000的墨排出面7002相比在重力方向上较低。通过所谓的水头差,使打印头7000的内部保持处于负压。还被配置成不会破坏由于水头差而在墨排出口中形成的弯月面。
另外,打印设备2包括故障安全用的墨容纳部8050。即使储墨器8020受损,漏出的墨也被容纳在墨容纳部8050中。注意,墨容纳部8050配备有墨吸收体。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打印设备2包括传感器2021,其中该传感器2021检测储墨器8020内的墨剩余量。可以利用传感器2021和点计数器来检测储墨器8020内的墨剩余量。储墨器8020还可以配备有用于储存墨剩余量的存储器。通过访问该存储器,打印设备2的控制单元可以确认储墨器8020的安装/拆卸。打印设备2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接着,将说明打印设备2的二次运送。第三实施例假定在安装有储墨器8020的状态下运送打印设备2。这是因为,即使储墨器8020受损,漏出的墨也可被容纳在墨容纳部8050内。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运送前准备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满足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图15的运送前准备处理开始。
在S9100中,利用传感器2021和点计数器来检测储墨器8020的墨剩余量I,并且将该墨剩余量I与预设阈值ITH进行比较。假定ITH的具体值为8ml,但不限于此。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墨剩余量I小于阈值ITH,则处理进入步骤S9101以将抽吸标志设置为ON。抽吸标志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盖标志。在墨剩余量I小于ITH的情况下,在步骤S9110中,通过(后面要说明的)抽吸量α的抽吸排出操作,空气可能进入供给管8001。抽吸标志表示空气进入供给管的可能性。在将抽吸标志设置为ON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9110。
如果步骤S910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墨剩余量I等于或大于阈值ITH,则在不将抽吸标志设置为ON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110。
在步骤S9110中,通过在盖7010位于加盖位置处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030来从墨排出口阵列7001抽吸排出墨。此时的抽吸排出量是抽吸量α。具体值约为7ml,但不限于此。
将抽吸量α设置为在二次运送打印设备2的情况下、在环境温度波动时没有墨从空气连通部8030漏出的值。也就是说,将抽吸量α设置为即使在环境温度波动时打印头7000、供给管8001或储墨器8020内的空气膨胀、也没有墨从空气连通部8030漏出的值。抽吸量α是考虑到空气连通部8030中的最大墨量所设置的。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运送的运送条件是打印设备2没有大幅倾斜的条件。
在步骤S9110中的抽吸排出操作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9120以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N。该二次运送标志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运送标志。
在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N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9130以自动断开打印设备2的电源,并且运送前准备处理结束。之后,运送打印设备2。此时,盖7010位于加盖位置处。
接着,将参考图16来说明运送后处理。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运送后启动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满足预定运送准备条件的情况下,图16的运送后启动处理开始。第三实施例假定在二次运送标志为ON的情况下满足启动条件。
在步骤S10010中,判断上述的抽吸标志是否为ON。如果步骤S1001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抽吸标志为OFF,则二次运送标志保持为OFF(步骤S10050),并且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1001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抽吸标志为ON,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20。注意,抽吸标志的ON状态表示存在空气进入供给管8001的可能性。
在步骤S10020中,利用传感器2021和点计数器来检测储墨器8020的墨剩余量I,并且将墨剩余量I与预设阈值ITH2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ITH2的具体值为15ml,后面将说明其原因。
如果步骤S10020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即墨剩余量I小于阈值ITH2,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21,并且等待直到更换储墨器8020为止。在更换了储墨器之后,处理返回之步骤S10020。
如果步骤S10020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即墨剩余量I等于或大于ITH2,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30。
在步骤S10030中,通过在盖7010位于加盖位置处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1030来从墨排出口阵列7001抽吸排出墨。此时的抽吸排出量是抽吸量β。具体值约为14ml。抽吸量β是用于抽吸排出可能进入供给管8001的空气的量、即用于抽吸排出打印头7000和供给管8001内的墨的量。
注意,将阈值ITH2设置为通过抽吸量β的抽吸排出操作、空气没有进入供给管8001的值。通过将阈值ITH2设置为15ml、并且将抽吸量β设置为约14ml,可以防止空气进入供给管8001。
通过抽吸量β的抽吸排出操作,抽吸排出了可能进入供给管8001的空气。同时,打印头7000和供给管8001的内部充满墨。
在步骤S10030结束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0040以进行包括擦拭操作和预备排出操作的已知恢复操作,并且将二次运送标志设置为OFF(步骤S10050)。然后,一个单位的运送后启动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在存在空气进入供给管8001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进行抽吸量β的抽吸排出操作以排出该空气。另一方面,在不存在空气进入供给管8001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进行抽吸排出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在抽吸标志为OFF的情况下不进行抽吸排出操作。然而,可以进行抽吸量γ的抽吸排出操作以恢复墨排出性能。抽吸量γ可以为数ml(例如,1ml)。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8)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墨储存部,用于储存墨;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
打印头,用于排出从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墨通路所供给的墨;
空气连通部,其中所述墨储存部通过所述空气连通部与空气连通;
抽吸单元,其具有盖,并且用于通过所述盖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抽吸单元,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述控制单元保存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然后使所述抽吸单元基于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量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
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保存的信息来使所述抽吸单元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是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和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以及
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保存的信息来使所述抽吸单元从所述打印头抽吸一定量的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后,
在所述信息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第一墨量的墨,以及
在所述信息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不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比所述第一墨量小的第二墨量的墨,或者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不抽吸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墨量是与所述打印头和所述墨通路的容量相对应的墨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墨量为数ml。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经由所述打印头抽吸预定墨量的墨从而排出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以及
所述阈值是不小于所述预定墨量的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墨量被设置为使得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时不会使墨从所述空气连通部漏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以及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所述墨剩余量小于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提示用户选择是否更换所述储墨器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所述墨剩余量小于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提示用户更换所述储墨器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保存的信息来使所述抽吸单元从所述打印头抽吸一定量的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
在所述信息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第一墨量的墨,以及
在所述信息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比所述第一墨量大的第二墨量的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以及
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抽吸第一墨量的墨,以及
在所述信息表示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小于阈值时,在将所述储墨器拆卸之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进一步抽吸第二墨量的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墨量是与所述打印头、所述墨通路和所述副容器的容量相对应的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配置在所述储墨器中的传感器;
配置在所述副容器中的传感器;以及
计数器,用于对从所述打印头排出的墨的量进行计数,以及
所述墨剩余量是所述储墨器的墨剩余量和所述副容器的墨剩余量的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以及
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用于使所述储墨器内的墨移动至所述副容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以及
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时,将所述储墨器与所述打印设备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开闭阀,所述开闭阀用于使所述墨通路开闭,
其中,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时,使所述开闭阀闭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维护盒,所述维护盒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并且用于容纳所述抽吸单元所抽吸的墨。
20.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多个墨储存部,其是针对各墨类型所配置的,并且用于储存墨;
检测单元,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多个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
打印头,其包括针对各墨类型的多个墨排出口,并且用于排出从各个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各墨类型的墨通路所供给的墨;
多个空气连通部,其是针对各个所述墨储存部所配置的,所述墨储存部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空气连通部与空气连通;
抽吸单元,其具有盖,并且用于针对所述墨排出口的各组,通过所述盖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抽吸单元,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述控制单元保存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然后使所述抽吸单元基于各个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量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
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打印设备被运送之前所保存的信息来使所述抽吸单元针对各组从所述墨排出口抽吸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信息是针对各组的信息,并且是与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各个所述墨储存部的所述墨剩余量和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中的、表示预定关系的比较结果有关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阈值是根据各墨类型的所述墨排出口的数量来针对该墨类型设置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配置在所述储墨器中的传感器;
配置在所述副容器中的传感器;以及
计数器,用于对从所述打印头排出的墨的量进行计数,以及
所述墨剩余量是所述储墨器的墨剩余量和所述副容器的墨剩余量的和。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以及
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用于使所述储墨器内的墨移动至所述副容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墨储存部包括:
储墨器,其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以及
副容器,其固定至所述打印设备,
所述副容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
所述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所述空气连通部与所述储墨器连通,以及
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时,将所述储墨器与所述打印设备分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开闭阀,所述开闭阀用于使所述墨通路开闭,
其中,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时,使所述开闭阀闭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维护盒,所述维护盒从所述打印设备能够拆卸,并且用于容纳所述抽吸单元所抽吸的墨。
28.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墨储存部,用于储存墨;
打印头,用于排出从所述墨储存部经由墨通路所供给的墨;
空气连通部,其中所述墨储存部通过所述空气连通部与空气连通;以及
抽吸单元,其具有盖,并且用于通过所述盖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之前,保存与所述墨储存部的墨剩余量有关的信息,然后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基于所述空气连通部内的墨量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以及
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之后,基于在运送所述打印设备之前所保存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抽吸单元以从所述打印头抽吸墨。
CN201410433003.4A 2013-08-28 2014-08-28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417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7240 2013-08-28
JP2013177240A JP6192439B2 (ja) 2013-08-28 2013-08-28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081A CN104417081A (zh) 2015-03-18
CN104417081B true CN104417081B (zh) 2017-03-15

Family

ID=5258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3003.4A Active CN104417081B (zh) 2013-08-28 2014-08-28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1658B2 (zh)
JP (1) JP6192439B2 (zh)
CN (1) CN104417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370B (zh) * 2015-01-05 2019-04-23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打印装置
JP6552265B2 (ja) * 2015-05-19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13156B2 (ja) * 2017-07-21 2022-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残量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69370B2 (ja) * 2017-12-27 202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JP7273516B2 (ja) * 2018-01-30 202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7377003B2 (ja) * 2019-04-05 2023-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257856B2 (ja) * 2019-04-05 202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350506B2 (ja) 2019-04-25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457A (zh) * 1999-10-01 2004-10-2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可消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7361B1 (en) 1993-05-26 2003-03-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freshing and recovering ink discharge in a multi-col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447095B1 (en) 1994-05-19 2002-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 recovery method for ink jet apparatus using waterproof ink and ink jet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method
DE69729424T2 (de) * 1996-11-22 2004-11-04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MY125797A (en) * 1998-05-25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filling device
JP3884878B2 (ja) 1999-02-24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吸引回復制御方法
US6644777B2 (en) 2000-03-29 2003-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nd recovering ej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ame
JP3487584B2 (ja) 2000-05-02 200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吐出状態を回復させる方法
JP4646419B2 (ja) 2001-02-23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3089219A (ja) 2001-09-18 2003-03-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回復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回復方法
JP4243342B2 (ja) * 2003-11-11 2009-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輸送方法
US7261399B2 (en) 2004-01-21 2007-08-28 Olympu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intenance for ink je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46111B2 (ja) * 2004-02-27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05386A (ja) * 2005-01-25 2006-08-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4717475B2 (ja) 2005-03-04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313829A (ja) * 2006-05-29 2007-12-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回収方法
JP4944566B2 (ja) * 2006-10-2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WO2008075730A1 (ja) * 2006-12-21 201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処理方法
JP5645367B2 (ja) * 2009-03-10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53088B2 (ja) * 2010-06-29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55474B2 (ja) * 2010-09-30 2015-0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4089B2 (ja) * 2010-11-24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721450B2 (ja) 2011-01-26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001068A (ja) * 2011-06-21 2013-0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5782961B2 (ja) * 2011-09-27 2015-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
JP5968048B2 (ja) * 2012-04-26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230606A (ja) 2012-04-27 2013-11-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色補正方法
JP6157131B2 (ja) 2013-02-01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457A (zh) * 1999-10-01 2004-10-2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可消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61658B2 (en) 2017-02-07
US20150062231A1 (en) 2015-03-05
JP2015044357A (ja) 2015-03-12
JP6192439B2 (ja) 2017-09-06
CN104417081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7081B (zh) 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3302991B (zh) 喷墨打印设备
JP53816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85574B (zh) 液滴排放装置
CN10255549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29799A (zh) 油墨填充装置
JP68964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111780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61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EP4098450A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CN101269585B (zh) 打印机系统、用于该系统的主打印机和排出废墨的方法
JP2004188758A (ja)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
JP5636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46237B (zh) 墨盒、墨盒袋和喷墨记录设备
US984008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739565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025373B2 (en) Printer system, main printer and sub printer to be used therefor, and ink supply method
JP525832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60784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廃液収容容器用中継ユニット
JP20111436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52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143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179575A (ja) 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160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953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