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2168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2168B
CN104412168B CN201280074551.1A CN201280074551A CN104412168B CN 104412168 B CN104412168 B CN 104412168B CN 201280074551 A CN201280074551 A CN 201280074551A CN 104412168 B CN104412168 B CN 104412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hotoreceptor
delevoping cartridge
housing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2168A (zh
Inventor
高木猛行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1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2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2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2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46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eg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打印机(1)包括:本体壳(2),形成有盒开口部(5);处理盒(15),具有感光鼓(20)和鼓握持部(75);以及扫描单元(16),用于使感光鼓(20)曝光。在处理盒(15)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鼓握持部(75)的握持部分(77)相对于从扫描单元(16)射出的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配置在盒开口部(5)的相反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已知一种打印机,其具有:设备本体;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进行装卸,并且具有感光体鼓的处理盒;以及用于使感光体鼓曝光的曝光构件。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曝光构件基于图像信息向感光体鼓射出信息光(光像)。处理盒一体地具有容纳用于供给到感光体鼓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和用于容纳残留在感光体鼓的废调色剂的除去调色剂容纳部,在调色剂容纳部和除去调色剂容纳部之间,形成有用于使信息光通过的曝光开口。在上述打印机中,在处理盒安装在了设备本体的状态下,除去调色剂容纳部配置在信息光的射出轨迹的上侧,调色剂容纳部配置在信息光的射出轨迹的下侧。
在上述打印机中,当将处理盒从设备本体卸下时,握持设置在除去调色剂容纳部的握持部,将处理盒从设备本体卸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000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需要在设备本体内部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和用于使信息光通过从而使感光体鼓曝光的空间两者,因而使打印机的小型化受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使得既能够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和用于使感光体曝光的空间,又能够实现小型化。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壳体,形成有开口部;盒,具有感光体,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以及曝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被构成为向着所述盒的所述感光体射出激光。
所述盒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激光的射出轨迹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用于当将所述盒从所述壳体卸下时握持。
根据上述结构,盒通过开口部安装在壳体内部,因此,在壳体内部,在所安装的盒与开口部之间,确保用于将盒从壳体卸下的空间(以下称为壳体内卸下空间)。
握持部在壳体内卸下空间内配置在相对于激光的射出轨迹的开口部相反侧,从而当从壳体卸下已安装的盒时握持。
因此,当从壳体卸下盒时,使用者将手伸进壳体内卸下空间,从开口部侧向其相反侧通过激光的射出轨迹,握持握持部。
即,在用于卸下盒的壳体内卸下空间,能够确保用于使激光从曝光构件向感光体通过的空间和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中的每个相互兼用。
因此,在壳体内部,无需分别确保用于使激光从曝光构件向感光体通过的空间和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中的每个,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进而能够使图像形成设备小型化。
(2)所述盒包括:感光体框体,具有所述感光体和所述握持部,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以及显影盒,具有被构成为向所述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感光体框体。
所述感光体框体形成为具有卸下空间,所述卸下空间用于从所述感光体框体卸下所安装的所述显影盒,所述感光体框体配置为在所述感光体框体安装在了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激光通过所述卸下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感光体位于感光体框体,显影剂承载体位于显影盒,因此,在例如感光体的使用寿命已尽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感光体框体,在显影剂承载体的使用寿命已尽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显影盒。
因此,与在一个盒中同时具有感光体和显影剂承载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感光体框体在安装在了壳体的状态下配置为激光通过卸下空间(以下称为框体内卸下空间),因此,能够在框体内卸下空间中确保用于使激光通过的空间,能够有效利用框体内卸下空间。
因此,能够既降低运行成本,又有效利用框体内卸下空间。
(3)所述感光体框体包括:感光体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显影盒容纳部,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邻接配置,被构成为容纳所述显影盒。
所述握持部设置为与所述卸下空间邻接,从而在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内确保所述卸下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握持部被设置为与卸下空间(框体内卸下空间)邻接,因此,能够在框体内卸下空间中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能够有效利用框体内卸下空间。
因此,无需在框体内卸下空间以外再单独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能够使感光体框体小型化,进而能够使壳体进一步小型化。
因为在框体内卸下空间中能够确实握持握持部,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的操作。
因此,能够既使壳体进一步小型化,又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的操作。
(4)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相对于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射出方向下游侧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所述显影盒容纳部相对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配置在所述射出方向上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射出轨迹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
根据上述结构,显影盒容纳部相对于感光体容纳部配置在射出方向上游侧,并且配置在相对于射出轨迹的开口部相反侧,因此,在壳体内卸下空间中,在显影盒容纳部与开口部之间,能够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因此,在显影盒容纳部与开口部之间的空间中,能够使激光确实通过,并且能够确实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
其结果是,能够既使感光体确实曝光,又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的操作。
(5)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倾斜,从而在与连接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和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直线平行的邻接方向上,从作为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随着向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而从所述射出轨迹离开。
根据上述结构,显影盒容纳部倾斜,从而在与感光体容纳部的邻接方向上随着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而离开射出轨迹,因此,在显影盒容纳部与开口部之间能够确保更大的空间。
(6)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包括: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显影盒设置在所述射出轨迹的相反侧;以及第二壁部,相对于所述显影盒设置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壁部形成为以从与所述第一壁部连续的基端部随着向所述出射轨迹而离开所述显影盒的方式倾斜。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基端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壁部形成为随着向射出轨迹而离开显影盒地倾斜,因此,能够在感光体框体中确实确保框体内卸下空间。
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显影盒从感光体框体卸下的操作。
握持部设置在第二壁部的距离显影盒最远的自由端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触到握持部。
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的操作。
因此,能够既平顺地进行将显影盒从感光体框体卸下的操作,又平顺地进行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的操作。
(7)在所述显影盒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显示与所述显影盒有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部。
所述信息显示部配置为当在所述盒的卸下方向上投影时与所述开口部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信息显示部配置为当在盒的卸下方向上投影时与开口部重叠,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口部确认信息显示部。
因此,能够容易地掌握与显影盒有关的信息,而无需将盒(感光体框体和显影盒)从壳体卸下。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显影盒的维护性。
(8)所述盒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卸下方向与所述显影盒相对于安装在了所述壳体的所述感光体框体的卸下方向是大体同一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盒相对于壳体的卸下方向和显影盒相对于已安装在壳体的感光体框体的卸下方向是大体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通过壳体内卸下空间将显影盒从已安装在壳体的感光体框体卸下。
因此,在更换显影盒的情况下,能够仅将显影盒从壳体卸下,而无需将感光体框体从壳体卸下。
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显影盒的维护性。
(9)所述盒包括显影剂容纳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与所述感光体邻接配置,被构成为容纳显影剂。
所述盒被构成为当安装到所述壳体时从插入位置向着安装位置转动,所述插入位置是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邻接方向与所述盒的安装方向大体平行的位置,所述安装位置是所述邻接方向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位置。
伴随着壳体的小型化,存在难以充分确保形成在壳体的开口部的大小的情况。
因此,在使壳体小型化时,存在将盒安装到壳体的操作较为繁杂的情况。
但是,因为感光体与显影剂容纳部邻接,因此,盒当在它们的邻接方向上投影时的投影面比当在与邻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投影时的投影面小。
因此,如果使盒沿着沿着邻接方向的方向安装到壳体,即使降低开口部的大小,也能确保平顺地将盒安装到壳体的操作。
但是,对于这样安装了的盒,因为邻接方向与安装方向是大体相同的方向,因此,在壳体内部,在盒与开口部之间,存在不能充分确保用于使激光通过并且握持握持部的空间的情况。
对此,根据上述结构,当安装到壳体时,盒从插入位置向安装位置转动,插入位置是沿着安装方向的位置,安装位置是邻接方向与安装方向交叉的位置。
因此,能够既使壳体小型化,又确保平顺地将盒安装到壳体的操作,而且,在壳体内部,在已安装的盒与开口部之间,能够充分确保使激光通过和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
(10)所述壳体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转动。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盒从插入位置向着安装位置的转动由引导部引导,因此,能够确保盒平顺的转动动作。
(11)所述握持部在所述邻接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的相反侧。
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感光体侧;以及第二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握持部侧。
根据上述结构,引导部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因此,当盒安装到壳体时,感光体侧部分由第一引导部引导,握持部侧部分由第二引导部引导。
即,当盒安装到壳体时,在邻接方向上的两侧中的每个被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引导。
因此,能够确实确保盒平顺的转动动作。
(12)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设置为随着向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而在所述射出方向上的相互间隔越大。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设置为随着向安装方向下游侧而在射出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越大,因此,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形成为在安装方向上游侧在射出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相对小。
因此,盒被配置为在安装方向上游侧盒的感光体侧和握持部侧中的每个在射出方向上的间隔小。即,盒确实配置在邻接方向被配置为沿着安装方向的插入位置。
因为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随着向安装方向下游侧而在射出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越大,因此,处理盒转动,从而随着向安装方向下游侧移动而感光体侧的部分与握持部侧的部分在射出方向上的间隔越大。
其结果是,能够确实将盒从插入位置向着安装位置引导。
(13)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引导部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第一引导部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的安装方向下游侧,因此,在盒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被第二引导部引导的盒的握持部侧配置在被第一引导部引导的盒的感光体侧的安装方向下游侧。
因此,在盒的握持部侧与开口部之间能够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其结果是,能够使激光确实通过盒的握持部侧与开口部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确实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
(14)所述壳体包括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能够在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
在所述开闭构件设置有记录介质排出部,所述记录介质排出部被构成为排出形成了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
所述记录介质排出部在所述开闭构件配置在了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曝光装置附近。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开闭构件设有记录介质排出部,因此,在开闭构件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取放排出到记录介质排出部的记录介质。
在开闭构件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记录介质排出部被配置为在曝光构件附近,因此,能够有效率地配置记录介质排出部。
因此,能够既设置记录介质排出部,又抑制壳体的大型化。
(15)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射出轨迹的上侧。
所述曝光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感光体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开口部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射出轨迹形成在上侧。曝光构件在水平方向上与感光体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因此,能够确保进一步有效率地配置盒和曝光构件。因此,能够使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的空间和用于使感光体曝光的空间,又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示出顶盖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2是从左上侧看图1所示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上侧看图1所示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上侧看图3所示鼓盒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装卸的说明图,示出顶盖配置在打开位置,并且处理盒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
图6是用于接着图5说明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装卸的说明图,示出处理盒位于装卸途中的状态。
图7是用于接着图6说明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装卸的说明图,示出处理盒位于卸下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具有作为壳体的一个例子的本体壳2。
本体壳2形成为大体盒状,在其内部空间容纳有用于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纸张P的供纸部3,以及用于在所供给的纸张P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在以下说明中,当言及方向时,以打印机1水平放置的状态为基准,以图1的纸面右侧为前侧,以图1的纸面左侧为后侧。以从前侧看打印机1时为左右的基准,以图1的纸面近前侧为左侧,以纸面进深侧为右侧。
即,水平方向包含前后和左右方向,竖直方向与上下方向是同一方向。
(1)本体壳
在本体壳2形成有:盒开口部5(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用于装卸处理盒15(后述);以及纸张开口部6,用于导入纸张P。
盒开口部5在本体壳2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而形成。
纸张开口部6在本体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而形成。
在本体壳2,在其上端部设有作为开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顶盖7,在其前端部设有供纸盖8。
顶盖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在其前侧部分形成有作为记录介质排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排纸盘41。
排纸盘41以顶盖7的前侧部分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下方凹的方式形成,形成为向前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具体来说,排纸盘41其后端缘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其下端缘形成为在从后端缘的下端部弯曲并且向前方延伸后,随着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
顶盖7被设置为能够以其后端部为支点,在关闭盒开口部5的关闭位置和打开盒开口部5的打开位置(参照图5)摆动(移动)。
在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排纸盘41配置为通过盒开口部5面对本体壳2内部,配置在扫描单元16(具体来说是第二覆盖部49(后述))的后上方。即,排纸盘41在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配置在扫描单元16附近。
供纸盖8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供纸盖8被设置为能够以其下端部为支点,在关闭纸张开口部6的第一位置和打开纸张开口部6的第二位置摆动(移动)。
(2)供纸部
供纸部3具有设置在本体壳2的底部的纸张放置部9。
纸张放置部9通过纸张开口部6与本体壳2的外部连通。
纸张P在供纸盖8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其前侧部分堆叠在供纸盖8的上表面,同时,其后侧部分通过纸张开口部6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内。
供纸部3具有:拾取辊11,配置在纸张放置部9的后端部上侧;供纸辊12,配置在拾取辊11的后侧;供纸垫13,与供纸辊12的后下侧相面对配置;以及供纸路径14,与供纸垫13的后端部连续,向上方延伸。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4具有作为盒的一个例子的处理盒15、作为曝光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扫描单元16和定影单元17。
(3-1)处理盒
处理盒15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在本体壳2,配置在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的上侧。
处理盒15具有:鼓盒18;以及作为显影剂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盒19。
鼓盒18具有:作为感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感光鼓20;转印辊21;以及电晕(scorotron)型带电器22。
感光鼓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体圆筒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
转印辊2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圆筒状,相对于感光鼓20从后侧有压力地接触。
具体来说,转印辊21以其轴中心位于感光鼓20的轴中心稍微下侧的方式配置在感光鼓20的后侧。转印辊21的下端缘配置在感光鼓20的下端缘的上侧。具体来说,连接转印辊21的轴中心和感光鼓20的轴中心的虚拟线(图未示)与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虚拟直线(图未示)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约3度。因此,转印辊21有压力地接触感光鼓20的压力(转印压)不受转印辊21的自重的影响。
电晕型带电器22具有带电线缆23和栅格(grid)24。电晕型带电器22与感光鼓20的前上侧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
具体来说,电晕型带电器22相对于转印辊21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并且配置为连接感光鼓20的轴中心和转印辊21的轴中心的虚拟线(图未示)与连接感光鼓20的轴中心和带电线缆23的虚拟线(图未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为约120度。
带电线缆23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张设,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栅格24形成为向着前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字形,设置为从后下侧围绕带电线缆23。
显影盒19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具有显影框体25。
在显影框体25内,前后并排地形成有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形成为它们的容积大体相同,通过连通口28连通。
在调色剂容纳室26,容纳调色剂(显影剂的一个例子),在其前后上下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分,设有搅拌器29。即,搅拌器29配置在感光鼓20的下侧。
在显影室27,在其下壁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给辊槽30、显影辊相对面31和下片粘贴面32。
供给辊槽30呈沿着供给辊33(后述)的周面的大体半圆形,形成为向后下方凹。
显影辊相对面31呈沿着显影辊34(后述)的周面的大体圆弧状,形成为与供给辊槽30的后端部连续,向后上方延伸。
下片粘贴面32形成为与显影辊相对面31的后端部连续,向后方延伸。即,下片粘贴面32配置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侧。
下片粘贴面32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配置为当在上下方向上投影时,与感光鼓20的轴中心重叠。
在显影室27,设有供给辊33、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34、层厚限制片35和下片36。
供给辊33以其下侧部分配置在供给辊槽30内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室27的前侧部分。由此,供给辊33配置在调色剂容纳室26的后侧,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与调色剂容纳室26大体相同高度(调色剂容纳室26稍微上侧)。
显影辊34以其下侧部分的周面与显影辊相对面31相互隔着间隔相面对的方式,能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室27的后侧部分。
显影辊34设置为从后上侧接触供给辊33,同时其上侧和后侧部分从显影室27露出,相对于感光鼓20从前下侧接触。即,显影辊34配置在供给辊33的后上侧,同时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供给辊33的轴中心、显影辊34的轴中心和感光鼓20的轴中心位于与感光鼓20的径向平行的大体同一直线上。
显影辊34相对于电晕型带电器22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地配置。显影辊34配置为连接感光鼓20的轴中心和带电线缆23的虚拟线(图未示)与连接感光鼓20的轴中心和显影辊34的轴中心的虚拟线(图未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为约120度。即,显影辊34、电晕型带电器22和转印辊21中的每个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着大体相等的间隔地配置。
层厚限制片35其上端部固定在显影室27的上壁的后端部,其下端部从前侧接触显影辊34。
下片36其后侧部分固定在下片粘贴面32,其前端部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方与显影辊34的周面接触。
(3-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以面对处理盒15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在本体壳2内的前侧部分。
扫描单元16向着感光鼓20基于图像数据而射出激光束L(激光的一个例子),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具体来说,激光束L从扫描单元16向后方射出,使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曝光。即,射出方向是从前方向后方的方向,前后方向包括射出方向。
感光鼓20被曝光的曝光点(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被设定在相对于感光鼓20的轴中心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相接触的夹持点的相反侧。
这时,显影盒19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电晕型带电器22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上侧。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7配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具体来说,定影单元17具有配置在电晕型带电器22的上方的加热辊38,以及相对于加热辊38从后上侧有压力地接触的加压辊39。
即,加热辊38配置在电晕型带电器22的栅格24的上端部(开放侧端部)附近。
(4)图像形成动作
显影盒19的调色剂容纳室26内的调色剂由于搅拌器29的旋转通过连通口28供给到供给辊33,然后供给到显影辊34,在供给辊33与显影辊34之间正极性摩擦带电。
供给到显影辊34的调色剂伴随着显影辊34的旋转被层厚限制片35限制厚度,以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34的周面。
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周面由电晕型带电器22均匀地带电后,由扫描单元16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将显影辊34所承载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0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0的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
在纸张放置部9堆叠的纸张P通过拾取辊11的旋转输送到供纸辊12和供纸垫13之间,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而一次一个地取出。然后,所取出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输送到供纸路径14,在预定的时刻一次一个地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感光鼓20(后述)与转印辊21(后述)之间)。
纸张P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到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这时,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形成图像。
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时被加热和加压。这时,图像被热定影在纸张P。
然后,定影了图像的纸张P被向着排纸辊40输送,通过排纸辊40排出到顶盖7的排纸盘41上(排纸)。
这样,纸张P以从纸张放置部9供给、通过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夹持点)、接下来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后排出到排纸盘41上的方式,在侧视时呈大体C字形的输送路径中输送。
2、本体壳的详细说明
(1)处理盒安装部
如图1所示,在本体壳2中设有处理盒安装部60。
处理盒安装部60被构成为支撑配置在安装位置(后述)的处理盒15,在本体壳2内的后端部配置在在上下方向上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与定影单元17之间。
处理盒安装部6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L字形,具有第一安装部分61和第二安装部分62。
第一安装部分6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在其下端部可旋转地支撑拾取辊11和供纸辊12。第一安装部分61的上表面沿着处理盒15的下端部(具体来说,是沿着盒安装部67(后述)的底壁69(后述))而形成。
第二安装部分6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在其前表面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形成有配合槽63。
配合槽63形成为从第二安装部分62的前表面向后方凹,沿着处理盒15的后端部(具体来说,是鼓容纳部66(后述)的后端部)呈侧视时大体弯曲形状。
第二安装部分62以配合槽63下侧的部分与第一安装部分61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安装部分61的后侧。第一安装部分61的后表面和第二安装部分62的前表面中配合槽63下侧的部分形成上述供纸路径14。
(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以与第二安装部分62隔着间隔并且与其前方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在纸张开口部6的后上侧。扫描单元16配置为与感光鼓20隔着间隔并且与其前方相面对。
扫描单元16具有扫描器支撑部45、扫描器本体46和扫描器盖47。
扫描器支撑部45形成为向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字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扫描器支撑部45其左右两端部支撑在本体壳2的左右两侧壁,同时,其前端部支撑在纸张开口部6的上端缘周端部,从而固定在本体壳2。
扫描器本体46形成为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盒状,在其内部空间容纳有激光发光部(图未示)和多棱镜(图未示)等。扫描器本体46支撑在扫描器支撑部45的上表面。
扫描器盖47形成为向前下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V字形,一体地具有第一覆盖部48和第二覆盖部49。
第一覆盖部48形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第二覆盖部49与第一覆盖部48的上端部连续,形成为向着处理盒15的卸下方向C(前上方,后述)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扫描器盖47配置为第一覆盖部48从后侧覆盖扫描器本体46,同时第二覆盖部49从上侧覆盖扫描器本体46,以第二覆盖部49的上端部固定在本体壳2的前端部的上端部的方式支撑在本体壳2。
此外,在扫描单元16的后方,具体来说,在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安装部分62与扫描器盖47之间的空间,划定为处理盒装卸空间S1(壳体内卸下空间的一个例子)(参照图5),用于相对于本体壳2安装和卸下处理盒15。
(3)引导部
在本体壳2中,在本体壳2的与处理盒装卸空间S1相对应的内侧面(左右方向内侧面),设有引导部37。
引导部37在本体壳2的左右一对侧壁42(参照图2)中的每个相面对地设置,形成为从侧壁4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向左右方向外方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引导部37有关的结构在一对侧壁42中的每个是相同的。因此,在以下关于引导部37的说明中,对设置在右侧的侧壁42的引导部37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对设置在左侧的侧壁42的引导部37的说明。
如图7所示,引导部37具有作为第一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的鼓轴引导部50,以及作为第二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的凸台引导部51。
鼓轴引导部50设置为在侧壁42的左右方向内侧面从侧壁42的上端部(盒开口部5)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随着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鼓轴引导部50的后端部是侧壁42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分,与第二安装部分62的配合槽63隔着间隔地配置在其前方。鼓轴引导部50的槽宽形成为与鼓轴82的外径大体相同长度(稍长)。
凸台引导部51与鼓轴引导部50隔着间隔地设置在其前侧,设置为从侧壁42的上端部(盒开口部5)随着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
具体来说,凸台引导部51一体地具有上侧的第一部分52和下侧的第二部分53。
第一部分52侧视时与扫描器盖47的第二覆盖部49隔着间隔地设置在其后上方。第一部分52设置为从侧壁42的上端部(盒开口部5)与鼓轴引导部50大体相同地倾斜地随着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
第二部分53设置为侧视时在第一覆盖部48和第二覆盖部49的连接部分的上方与第一部分52的下端部连续。第二部分53弯曲,从而比第一部分52向下倾斜得更大,通过第一覆盖部48的后侧,随着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即,鼓轴引导部50和凸台引导部51(第二部分53)中的每个设置为随着向后下方(安装方向D(后述)的下游侧)而在前后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越大。
第二部分53形成为向前下方鼓出的侧视时大体弯曲形状。
第二部分53的后端部是鼓轴引导部50的后端部的前下方,与第一安装部分61的前端部的前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
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中的每个的槽宽形成为与引导凸台73的外径大体相同长度(略长)。
3、处理盒的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处理盒15具有鼓盒18和显影盒19,鼓盒18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本体壳2(参照图1),显影盒19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盒18。
处理盒15在安装在了本体壳2的状态下(图1)其上下前后方向与水平放置时(图3)的上下前后方向略微不同。如图1所示,处理盒15被配置为在安装在了本体壳2的状态下,图3的前侧是打印机1的前下侧,图3的后侧是打印机1的后上侧。
在以下对处理盒15的说明中,当言及处理盒15的方向时,虽然以处理盒15安装在了本体壳2的状态(图1、2、5~7)为基准,但是,必要时使用图3、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来进行说明。
(1)鼓盒
如图4所示,鼓盒18具有作为感光体框体的一个例子的鼓框体65。
鼓框体65其后侧部分形成为鼓容纳部66(感光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其前侧部分形成为盒安装部67(显影盒容纳部的一个例子)。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鼓容纳部66在处理盒15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在邻接方向A上邻接的方式配置在盒安装部67的后上侧。这里,邻接方向A是与连接盒容纳部67和鼓容纳部66(或者感光鼓20)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在图1中,是从前下方向后上方的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
在处理盒15水平放置的状态下,邻接方向A与前后方向大体是相同方向。
(1-1)鼓容纳部
如图4所示,鼓容纳部6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前侧开放的大体盒状,其前端部划定为鼓开口71(参照图1)。鼓容纳部6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的一对容纳部侧壁72。
一对容纳部侧壁72中的每个形成为在上下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平板状。
如图1所示,鼓容纳部66容纳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
如图4所示,感光鼓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鼓轴82。感光鼓20被构成为通过鼓轴82的左右方向两端部支撑在一对容纳部侧壁72而能够相对于鼓容纳部66旋转。鼓轴82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贯穿相应的容纳部侧壁72,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1-2)盒安装部
盒安装部67形成为上侧开放的大体盒状,从而允许显影盒19(参照图3)的装卸,盒安装部67通过鼓开口71与鼓容纳部66在邻接方向A上连通。
盒安装部67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相面对配置的一对安装部侧壁68;连接一对安装部侧壁68的下端部的底壁69(第一壁部的一个例子);以及连接一对安装部侧壁68的前端部的前壁70(第二壁部的一个例子)。
一对安装部侧壁68中的每个与相应容纳部侧壁7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连续,形成为向前方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在安装部侧壁68,在其左右方向外侧面,一体地设有引导凸台73。
引导凸台73形成为从安装部侧壁68的左右方向外侧面的前端部向着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大体圆柱状。
底壁69形成为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配置在安装在了盒安装部67的显影盒19的下侧(参照图1)。即,底壁69相对于显影盒19设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相反侧。
前壁70形成为从与底壁69的前端部连续的下端部(基端部)随着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参照图1),相对于安装在了盒安装部67的显影盒19配置在前侧。即,前壁70相对于显影盒19设在鼓容纳部66的相反侧。
如图4所示,在盒安装部67设有鼓握持部75。
鼓握持部75与前壁70一体地设置,具有作为第二壁部的一个例子的本体部76,以及作为握持部的一个例子的握持部分77。
本体部76形成为从与前壁70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连续的基端部与前壁70大体相同地倾斜地随着向上方而向前方倾斜(参照图1)。本体部7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相对于安装在了盒安装部67的显影盒19配置在鼓容纳部66的相反侧。
即,本体部76从与前壁70的上端部连续的基端部(下端部)随着向上方即随着接近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而离开显影盒19地倾斜。
如图4所示,握持部分77设置在本体部76的后表面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如图1所示,形成为从本体部76的后表面的上端部向后上方突出的侧视时大体三角形状。即,握持部分77相对于本体部76的基端部(下端部)设置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上端部)。换句话说,握持部分77在邻接方向A上相对于显影盒19设置在感光鼓20的相反侧。如图5所示,在处理盒15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处理盒15的前端部(鼓握持部75侧)配置在处理盒15的后端部(感光鼓20侧)的下侧。
如图3所示,鼓框体65形成为在安装在了盒安装部67的显影盒19的上侧并且在在邻接方向A上鼓容纳部66与本体部76之间的空间具有显影卸下空间S2(卸下空间和框体内卸下空间的一个例子)。
即,设置在本体部76的握持部分77设置在与显影卸下空间S2邻接的盒安装部67内,从而确保显影卸下空间S2。
(2)显影盒
如图3所示,显影盒19具有上述显影框体25。
显影框体2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盒状(参照图1),在其前端部设有两个显影握持部80,在其上端部设有信息显示部81。
显影握持部80设置在显影框体25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中的每个,与显影框体25的前端部连续,向前上方延伸(参照图1),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平板状。
信息显示部81设置在显影框体25的上表面的左侧部分,在信息显示部81显示与显影盒19有关的信息(例如,所容纳的调色剂的型号等)。
如图3所示,显影盒19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容纳)在鼓盒18的盒安装部67。即,如图1所示,显影盒19邻接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即,显影盒19和感光鼓20在邻接方向A上并排配置。
显影盒19的显影辊34通过鼓开口71配置在鼓容纳部66内,在图1中从前下侧与感光鼓20接触。
多个(两个)显影握持部80中的每个在显影盒19安装在了盒安装部67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夹着鼓握持部75而配置。
当从盒安装部67卸下显影盒19时,握持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80,向前上方拉显影盒19的前端部。于是,显影盒19通过鼓框体65的显影卸下空间S2从盒安装部67卸下。
(3)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安装状态
如图1所示,上述处理盒15配置在支撑在处理盒安装部60的安装位置。
具体来说,在处理盒15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鼓容纳部66的后端部嵌在配合槽63,底壁69配置在第一安装部分61的上侧。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嵌在鼓轴引导部50的后端部,引导凸台73嵌在凸台引导部51的第二部分53的后端部。
感光鼓20相对于扫描器本体46在后方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盒安装部67相对于鼓容纳部66配置在前侧,并且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配置在下侧。即,盒安装部67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配置在开口部5的相反侧。
具体来说,盒安装部67向下方倾斜地配置,从而在邻接方向A上,从与鼓容纳部66连续的后端部100(第一端部的一个例子)随着向前端部101(第二端部的一个例子)而离开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因此,鼓握持部75配置在扫描器本体46的后下侧,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在下侧隔着间隔地配置。
由此,当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激光束L首先在鼓握持部75的上侧从前侧向后侧通过处理盒装卸空间S1。然后,激光束L在显影盒19的上侧从前侧向后侧通过显影卸下空间S2,使通过鼓开口71而露出的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4、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装卸动作
接下来,说明处理盒15相对于本体壳2的装卸。
(1)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卸下动作
当将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时,首先,如图5所示,将本体壳2的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
这时,如图2所示,显影盒19的信息显示部81通过盒开口部5露出。即,信息显示部81当在处理盒15的卸下方向C(参照图5)上投影时配置为与盒开口部5重叠。这里,如图5所示,卸下方向C是从后下侧向前上侧的方向。
接下来,如图5所示,使用者将手伸进处理盒装卸空间S1,从上侧向下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握持鼓盒18的握持部分77。向上方拉鼓握持部75,直到引导凸台73(参照图3)位于凸台引导部51的第二部分53的上端部。
于是,通过引导凸台73(参照图3)被第二部分53引导,处理盒15以鼓轴82为支点沿着箭头所示的转动方向B(左视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由此,处理盒15的前端部(鼓握持部75侧)向前上方移动,鼓握持部75的本体部76和盒安装部67的前壁70依次通过扫描器盖47的第一覆盖部48的前侧(参照图6)。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处理盒15的后端部伴随着处理盒15的转动而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被鼓轴引导部50引导,向前上方移动。
这时,安装在鼓盒18的显影盒19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参照图5)。
设置在处理盒15的各种辊(转印辊21、供给辊33和显影辊34)也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当引导凸台73(参照图3)到达第二部分53的上端部(参照图5)时,处理盒15配置为邻接方向A与卸下方向C大体平行(方向A、C大体一致,或者是相互相反的方向),与扫描单元16的后上侧稍微隔着间隔地配置。
接下来,当向前上方拉鼓握持部75时,在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被鼓轴引导部50引导的同时,引导凸台73(参照图3)从第二部分53移动到第一部分52,被第一部分52引导。
由此,处理盒15沿着卸下方向C向前上方移动。
如图7所示,处理盒15通过第二覆盖部49的后上侧的处理盒装卸空间S1,通过盒开口部5从本体壳2卸下。
通过以上动作,处理盒15从安装位置(参照图5)移动到从本体壳2卸下的卸下位置,完成将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
(2)处理盒相对于本体壳的安装动作
当将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时,按照与上述卸下动作相反的顺序操作。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在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将处理盒15配置在邻接方向A与安装方向D大体一致的插入位置。这里,安装方向D是从前上侧向后下侧的方向,卸下方向C和安装方向D是相互相反的方向。
接下来,握持配置在插入位置的处理盒15的握持部分77,通过盒开口部5插入处理盒装卸空间S1,从而使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从前上侧嵌在鼓轴引导部50。
如图6所示,沿着鼓轴引导部50向后下方压处理盒15。
于是,在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被鼓轴引导部50引导的同时,引导凸台73从前上侧嵌在凸台引导部51的第一部分52,被第一部分52引导。换句话说,在邻接方向A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个被鼓轴引导部50和凸台引导部51中的每个引导。由此,处理盒15向着作为安装方向D的后下方移动。
这时,处理盒15与扫描单元16(第二覆盖部49)稍微隔着间隔地通过其后上侧,引导凸台73(参照图3)到达第一部分52的下端部(参照图5)。
接下来,向下方压处理盒15的握持部分77,在鼓轴82的左右方向端部被鼓轴引导部50引导的同时,引导凸台73(参照图3)从第一部分52移动到第二部分53,被第二部分53引导。
由此,处理盒15以鼓轴82为支点沿着转动方向E(左视时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引导部37引导处理盒15的转动。如图5所示,转动方向E是左视时顺时针方向,转动方向B和转动方向E是相互相反的方向。
如图5所示,处理盒15配置在安装位置,从而邻接方向A与安装方向D交叉。即,安装方向D和转动方向E对应于安装方向的一个例子。
通过以上动作,完成处理盒15向本体壳2的安装。
5、显影盒相对于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鼓盒的装卸动作
当相对于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鼓盒18装卸显影盒19时,如图5中的虚拟线所示,握持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80,向前上方拉显影盒19的前端部。
于是,显影盒19依次通过显影卸下空间S2和处理盒装卸空间S1中的每个,通过盒开口部5从本体壳2卸下。
这时,显影盒19的卸下方向F与处理盒15的卸下方向C是大体相同的方向。
当将显影盒19安装到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处理盒15时,按照与上述卸下动作相反的顺序操作。
6、技术效果
(1)如图5所示,处理盒15通过盒开口部5以能卸下的方式安装在本体壳2内部。即,在本体壳2的内部,在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处理盒15与盒开口部5之间,确保用于将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的处理盒装卸空间S1。
鼓握持部75的握持部分77在处理盒装卸空间S1内配置在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盒开口部5的相反侧),从而当从本体壳2卸下已安装的处理盒15时握持。
因此,当从本体壳2卸下处理盒15时,使用者将手伸进处理盒装卸空间S1,从上侧向下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盒开口部5侧的相反侧),握持握持部分77。
即,在用于卸下处理盒15的处理盒装卸空间S1,能够确保用于使激光束L从扫描单元16的扫描器本体46向感光鼓20通过的空间和用于握持握持部分77的空间中的每个相互兼用。
因此,在本体壳2内部,无需分别确保用于使激光束L从扫描器本体46向感光鼓20通过的空间和用于握持鼓握持部75的空间中的每个,能够使本体壳2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打印机1小型化。
(2)如图1所示,处理盒15具有鼓框体65和显影盒19,鼓框体65被构成为通过盒开口部5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本体壳2,显影盒19被构成为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框体65。
鼓框体65具有感光鼓20和鼓握持部75,显影盒19具有被构成为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0的显影辊34。
因此,在例如感光鼓20的使用寿命已尽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鼓框体65,在显影辊34的使用寿命已尽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显影盒19。
其结果是,与在一个盒中同时具有感光鼓20和显影辊34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如图3所示,鼓框体65形成为具有用于将已安装的显影盒19从鼓框体65卸下的显影卸下空间S2,如图1所示,在安装在了本体壳2的状态下,配置为激光束L通过显影卸下空间S2。
因此,能够在显影卸下空间S2中确保用于使激光束L通过的空间,能够有效利用显影卸下空间S2。
因此,能够既降低运行成本,又有效利用显影卸下空间S2。
(3)如图1所示,鼓框体65具有容纳感光鼓20的鼓容纳部66,以及与鼓容纳部66邻接配置、被构成为容纳显影盒19的盒安装部67。
在盒安装部67,以确保显影卸下空间S2的方式设有与显影卸下空间S2邻接的握持部分77。
因此,能够在显影卸下空间S2中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分77的空间,能够有效利用显影卸下空间S2。
其结果是,无需在显影卸下空间S2以外再单独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分77的空间,能够使鼓框体65小型化,进而能够使本体壳2进一步小型化。
因为在显影卸下空间S2中能够确实握持握持部分77,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将处理盒15(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的操作。
因此,能够既使本体壳2进一步小型化,又能够平顺地进行将处理盒15(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的操作。
(4)如图1所示,鼓容纳部66相对于扫描器本体46在后侧(射出方向下游侧)隔着间隔相面对地配置。
盒安装部67相对于鼓容纳部66配置在前侧(射出方向上游侧),并且配置在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盒开口部5的相反侧)。
因此,在处理盒装卸空间S1中,在盒安装部67与盒开口部5之间,能够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其结果是,在盒安装部67与盒开口部5之间的空间中,能够使激光束L确实通过,并且能够确实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分77的空间。
因此,能够既使感光鼓20确实曝光,又能够平顺地进行将处理盒15(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的操作。
(5)如图1所示,盒安装部67配置为向下方倾斜,从而从在邻接方向A上与鼓容纳部66连续的后端部100(第一端部)随着向前端部101(第二端部)而离开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因此,在盒安装部67与盒开口部5之间,能够确保更大的空间。
(6)如图1所示,盒安装部67具有底壁69和前壁70。
前壁70一体地设有鼓握持部75。
鼓握持部75的本体部76形成为从与前壁70的上端部连续的下端部(基端部)随着向上方(激光束L射出轨迹)而向前方(离开显影盒19)倾斜。
因此,能够在鼓框体65中确实确保显影卸下空间S2。
其结果是,能够平顺地进行将显影盒19从鼓框体65卸下的操作。
在本体部76的后表面的上端部(自由端部),设有握持部分77。即,握持部分77设置在本体部76的距离显影盒19最远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触到握持部分77。
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将处理盒15(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的操作。
因此,能够既平顺地进行将显影盒19从鼓框体65卸下的操作,又平顺地进行将处理盒15(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的操作。
(7)如图2所示,在显影盒19的显影框体25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显示与显影盒19有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部81。
信息显示部81在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盒开口部5露出。即,信息显示部81配置为当在处理盒15的卸下方向C(参照图5)上投影时与盒开口部5重叠。
因此,使用者如果将顶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能够通过盒开口部5确认信息显示部81。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掌握与显影盒19有关的信息,而无需将处理盒15从本体壳2卸下。因此,能够提高显影盒19的维护性。
(8)如图5所示,处理盒15相对于本体壳2的卸下方向C和显影盒19相对于已安装的鼓框体65的卸下方向F是大体相同的方向。
因此,能够通过处理盒装卸空间S1将显影盒19从已安装的鼓框体65卸下。
其结果是,在更换显影盒19的情况下,能够仅将显影盒19从本体壳2卸下,而无需将鼓框体65从本体壳2卸下。
因此,能够提高显影盒19的维护性。
(9)处理盒15被构成为从插入位置向安装位置转动,插入位置如图7所示是当安装到本体壳2时邻接方向A沿着安装方向D的位置,安装位置是如图5所示邻接方向A与安装方向D交叉的位置。
因为感光鼓20与显影盒19邻接,因此,处理盒15当在邻接方向A上投影时的投影面比当在与邻接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投影时的投影面小。
因此,如果使处理盒15沿着沿着邻接方向A的方向安装到本体壳2,即使降低盒开口部5的大小,也能确保平顺地将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的操作。
关于这一点,处理盒15当安装到本体壳2时,从插入位置(参照图7)向着安装位置(参照图5)转动。
因此,能够既使本体壳2小型化,又确保平顺地将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的操作,而且,在本体壳2的内部,在已安装的处理盒15与盒开口部5之间,能够充分确保使激光束L通过和用于握持鼓握持部75的空间。
(10)在本体壳2内,设有用于引导处理盒15的转动的引导部37。
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15平顺的转动动作。
(11)如图1所示,鼓握持部75(握持部分77)在邻接方向A上相对于显影盒19设置在前侧(感光鼓20的相反侧)。
引导部37具有用于引导处理盒15的后端部(感光鼓20侧)的鼓轴引导部50,以及用于引导处理盒15的前端部(鼓握持部75侧)的凸台引导部51。
因此,当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时,后端部由鼓轴引导部50引导,前端部由凸台引导部51引导。
即,当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时,在邻接方向A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个被鼓轴引导部50和凸台引导部51中的每个引导。
因此,能够确实确保处理盒15平顺的转动动作。
(12)如图7所示,鼓轴引导部50和凸台引导部51中的每个设置为随着向后下方(具体来说,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而在前后方向(射出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越大。
因此,鼓轴引导部50和凸台引导部51中的每个形成为在前上侧(具体来说,安装方向D的上游侧)在前后方向上相互之间的间隔相对小。
其结果是,处理盒15在安装方向D的上游侧确实配置在邻接方向A与安装方向D大体平行(方向A、D大体一致,或者是相互相反的方向)的插入位置。
处理盒15转动,从而随着向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移动而后端部(感光鼓20侧的部分)与前端部(鼓握持部75侧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越大。
其结果是,能够确实将处理盒15从插入位置向着安装位置引导。
(13)如图7所示,凸台引导部51的后端部(具体来说,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配置在鼓轴引导部50的后端部(具体来说,安装方向D的下游侧端部)的前下方。
因此,如图5所示,在处理盒15配置在了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处理盒15的前端部(鼓握持部75侧)配置在处理盒15的后端部(感光鼓20侧)的下侧。
其结果是,在处理盒15的盒安装部67(鼓握持部75侧)与盒开口部5之间能够确保相对大的空间。
因此,能够使激光束L确实通过处理盒15的盒安装部67与盒开口部5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确实确保用于握持握持部分77的空间。
(14)如图1和图5所示,本体壳2具有顶盖7,顶盖7被构成为能够在打开盒开口部5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盒开口部5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所示,在顶盖7设有排纸盘41,排纸盘41被构成为被排出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
因此,能够容易地取放排出到排纸盘41的纸张P。
在顶盖7配置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排纸盘41被配置为通过盒开口部5面对本体壳2内部,配置在扫描器本体46附近(具体来说,是后上方),因此,能够有效率地配置排纸盘41。
其结果是,能够既设置排纸盘41,又抑制本体壳2的体积变大。
(15)盒开口部5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形成在上侧。
扫描单元16的扫描器本体46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与感光鼓20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因此,能够确保进一步有效率地配置处理盒15和扫描单元16。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进一步小型化。
7、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影盒19被构成为能够从配置在安装位置的鼓盒18单独卸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显影盒19还可以被构成为不能从配置在安装位置的鼓盒18卸下。
在这种情况下,显影盒19在与鼓盒18一体地从本体壳2卸下后,从鼓盒18卸下。
上述变形例也能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打印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除了上述黑白打印机以外,还可以是彩色打印机。
在图像形成设备是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可以是具有多个感光体和记录介质输送构件的直接式串列型彩色打印机,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和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式串列型彩色打印机。
在安装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盒中,包括上述处理盒15和鼓盒18。
处理盒15除了上述鼓盒18与显影盒19能够分离的分离型以外,还可以是一体地具有鼓盒18与显影盒19的一体型。
显影盒19还可以被构成为将用于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在具有显影辊34的框体。
代替上述感光鼓20,还可以使用例如感光带等感光体。
代替上述显影辊34,还可以使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子状的辊等显影剂承载体。
代替上述供给辊33,还可以使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刷子状的辊等供给构件。
代替上述搅拌器29,还可以使用例如螺杆、输送带等输送构件。
代替上述转印辊21,还可以使用例如转印带、转印刷、转印板(transfer blade)、胶片型转印装置等接触型转印构件,或者例如电晕式(corotron type)等非接触型转印构件。
代替上述电晕型带电器22,还可以使用例如电晕(corotron)型带电器、锯齿状的放电构件等非接触型带电器,或者带电辊等接触型带电器。
在上述信息显示部81中,显示与显影盒19有关的信息,但是不限于此,信息显示部81还可以显示将处理盒15安装到本体壳2或从其卸下的操作说明等指示信息,以及公司名称等。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以具有图像读取部,从而成为多功能机。
上述各变形例也能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 打印机
2 本体壳
5 盒开口部
6 纸张开口部
7 顶盖
15 处理盒
16 扫描单元
18 鼓盒
19 显影盒
20 感光鼓
34 显影辊
37 引导部
41 排纸盘
50 鼓轴引导部
51 凸台引导部
65 鼓框体
66 鼓容纳部
67 盒安装部
69 底壁
70 前壁
76 本体部
77 握持部分
81 信息显示部
100 盒安装部的后端部
101 盒安装部的前端部
P 纸张
L 激光束
S2 显影卸下空间
A 邻接方向
C 处理盒的安装方向
D 处理盒的卸下方向
E 处理盒的转动方向
F 显影盒的卸下方向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壳体(2),形成有开口部(5);
盒(15),具有感光体(20),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以及
曝光装置(16),设置在所述壳体,被构成为向着所述盒的所述感光体射出激光,
所述盒具有握持部(77),所述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激光的射出轨迹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用于当将所述盒从所述壳体卸下时握持,
所述盒包括显影剂容纳部(19),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与所述感光体邻接配置,被构成为容纳显影剂,
所述盒被构成为当安装到所述壳体时从插入位置向着安装位置转动,所述插入位置是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邻接方向(A)与所述盒的安装方向(D)大体平行的位置,所述安装位置是所述邻接方向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位置,
所述壳体设置有引导部(37),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转动,
所述握持部在所述邻接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的相反侧,
所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引导部(50),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感光体侧;以及
第二引导部(51),用于引导所述盒的所述握持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包括:
感光体框体(65),具有所述感光体和所述握持部,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以及
显影盒(19),具有被构成为向所述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34),被构成为安装在所述感光体框体,
所述感光体框体形成为具有卸下空间,所述卸下空间用于从所述感光体框体卸下所安装的所述显影盒,
所述感光体框体配置为在所述感光体框体安装在了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激光通过所述卸下空间(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框体包括:
感光体容纳部(66),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以及
显影盒容纳部(67),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邻接配置,被构成为容纳所述显影盒,
所述握持部设置为与所述卸下空间邻接,从而在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内确保所述卸下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相对于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射出方向下游侧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所述显影盒容纳部相对于所述感光体容纳部配置在所述射出方向上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射出轨迹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倾斜,从而在与连接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和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直线平行的邻接方向(A)上,从作为所述感光体容纳部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100)随着向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01)而从所述射出轨迹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容纳部包括:
第一壁部,相对于所述显影盒设置在所述射出轨迹的相反侧;以及
第二壁部,相对于所述显影盒设置在所述感光体容纳部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壁部形成为以从与所述第一壁部连续的基端部随着向所述出射轨迹而离开所述显影盒的方式倾斜,
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基端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显示与所述显影盒有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部(81),
所述信息显示部配置为当在所述盒的卸下方向上投影时与所述开口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卸下方向(C)与所述显影盒相对于安装在了所述壳体的所述感光体框体的卸下方向(F)是大体同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每个设置为随着向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而在所述射出方向上的相互间隔越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端部的所述安装方向下游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开闭构件(7),所述开闭构件被构成为能够在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
在所述开闭构件设置有记录介质排出部(41),所述记录介质排出部被构成为排出形成了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
所述记录介质排出部在所述开闭构件配置在了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曝光装置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射出轨迹的上侧,
所述曝光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感光体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配置。
CN201280074551.1A 2012-07-09 2012-11-29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412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136 2012-07-09
JP2012154136A JP5920070B2 (ja) 2012-07-09 2012-07-09 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2/080828 WO2014010116A1 (ja) 2012-07-09 2012-11-2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2168A CN104412168A (zh) 2015-03-11
CN104412168B true CN104412168B (zh) 2018-04-17

Family

ID=4991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551.1A Active CN104412168B (zh) 2012-07-09 2012-11-2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7007B2 (zh)
JP (1) JP5920070B2 (zh)
CN (1) CN104412168B (zh)
WO (1) WO20140101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2273B2 (ja)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358749A1 (en) * 2013-05-29 2014-12-04 General Motors Llc Cross-Reference Electric Vehicle Charge Data for Billing
JP6128044B2 (ja) 2014-03-31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79585B2 (ja) 2014-03-31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026B2 (ja)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1444B2 (en) 2015-08-31 201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includes a detachable cartridge configured to avoid a collision between an exposing member and the cartridge when mounting the cartridge to a supporting member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75472B2 (ja) * 2019-10-31 2023-1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1523A2 (en) * 2001-02-09 2002-08-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parating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developing member from photosensitive drum
CN1495581A (zh) * 1997-03-31 2004-05-12 ������������ʽ���� 适于小型化的成象处理盒和成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1978A (ja) * 1989-06-20 1991-01-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感光体ユニット
JPH0467967A (ja) * 1990-07-07 1992-03-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H06110264A (ja) 1992-09-28 1994-04-22 Fujitsu Ltd 画像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48967A (ja) * 1992-11-13 1994-05-27 Minolta Camera Co Ltd 作像カートリッジの位置決め装置
JPH0815940A (ja) * 1994-04-28 1996-01-19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74032A (ja) 1996-08-30 1998-03-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3031A (ja) * 1996-11-11 1998-05-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99263B2 (ja) * 1997-03-31 2004-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03679B2 (ja) * 1999-07-09 2004-1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82449B2 (ja) * 2000-03-01 2007-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81882B2 (ja) 2003-01-22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6918B2 (ja) 2003-09-24 2010-01-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032B2 (ja) 2007-01-30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76138A (ja) * 2007-05-0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US7840154B2 (en) 2007-02-20 2010-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JP2008203566A (ja) * 2007-02-20 2008-09-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985030B2 (ja) 2007-03-29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236B2 (ja)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0006A (ja) 2009-11-06 2011-05-1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311B2 (ja) * 2010-09-22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91090B2 (ja) 2011-06-21 2017-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962273B2 (ja)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5581A (zh) * 1997-03-31 2004-05-12 ������������ʽ���� 适于小型化的成象处理盒和成象装置
EP1231523A2 (en) * 2001-02-09 2002-08-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parating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developing member from photosensitive dr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60607A1 (en) 2015-06-11
JP5920070B2 (ja) 2016-05-18
JP2014016484A (ja) 2014-01-30
US9317007B2 (en) 2016-04-19
CN104412168A (zh) 2015-03-11
WO2014010116A1 (ja)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216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10866538B2 (en) Process unit
JP47848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61023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US7512363B2 (en) Provid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a rotatable developer carrier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506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26768B2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204462646U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872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0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244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3787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444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002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20773B (zh)
JP2011209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1657A (ja)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587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被記録媒体収容カセット
CN204925625U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41572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8074A (ja) 現像器
JP20081650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