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4682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4682A
CN104394682A CN201380034588.6A CN201380034588A CN104394682A CN 104394682 A CN104394682 A CN 104394682A CN 201380034588 A CN201380034588 A CN 201380034588A CN 104394682 A CN104394682 A CN 104394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forementioned
lever
changer lever
accelerator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5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4682B (zh
Inventor
山本桂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9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 A01D41/142Header dr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联合收割机为课题:通过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转操作,能够将加速器杆(40)切换操作到低速侧,使收割装置(3)反转。该联合收割机具备设置割刀(15)的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谷装置(9)、设置发动机(7)以及驾驶座席(42)的行驶机体(1)和使收割装置(3)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的正反转切换杆(212),使收割装置(3)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该联合收割机是具备调节发动机(7)的转速的加速器杆(40)的构造,构成为在使正反转切换杆(212)转移到反转操作位置时,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搭载了收割田间的未割谷杆的收割装置和将收割谷杆的谷粒脱粒的脱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包括具有行驶部以及驾驶座席的行驶机体、具有第1割刀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谷装置、从收割装置向脱谷装置供给收割谷杆的进料室、驱动各部分的发动机和分选脱谷装置的脱粒物的谷粒分选机构,连续地收割田间的未割谷杆并进行脱谷。另外,存在下述技术:使收割装置正转,收割田间的谷杆,且使收割装置反转,将进料室内的堵塞草等除去(参见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9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收割装置的反转切换被加速器操作件的高速切换制约,所以,在使收割装置反转的情况下,需要在对加速器操作件进行低速切换操作后,对收割装置进行反转切换操作。例如,在进行收获作业时,存在需要进行将收割装置的正转离合器切断的操作、加速器的低速侧操作和将收割装置的反转离合器接合的操作,使收割装置反转等操控上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发明意欲提供一种研究这些现状并加以改善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第一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设置割刀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谷装置、设置发动机以及驾驶座席的行驶机体和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的正反转切换杆,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该联合收割机是具备调节前述发动机的转速的加速器杆的构造,被构成为在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转移到反转操作位置时,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第2方面记载的发明是在第1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构成为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和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交叉地形成,通过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第3方面记载的发明是在第1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构成为使前述加速器杆的低速旋转操作位置和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位置一致。
第4方面记载的发明是在第1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构成为使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部抵接于高速旋转侧的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部,利用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面记载的发明,由于联合收割机具备设置割刀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谷装置、设置发动机以及驾驶座席的行驶机体和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的正反转切换杆,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该联合收割机是具备调节前述发动机的转速的加速器杆的构造,被构成为在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转移到反转操作位置时,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所以,通过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前述加速器杆被切换操作到低速侧,能够使收割装置反转。在收割田间的谷杆的收获作业中,即使草在例如进料室内等堵塞,也能够通过前述正反转切换杆和前述加速器杆的同时操作(一个动作)使收割装置反转,能够迅速地将进料室内等的堵塞草除去。在使前述收割装置反转的情况下,前述发动机的旋转确实地成为低速,能够将进料室内等的堵塞草从进料室等的谷杆获取侧顺利(以低压缩状态)送出。
根据第2方面记载的发明,由于构成为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和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交叉地形成,通过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所以,抓住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部的手还抓住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部,能够同时执行将前述正反转切换杆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和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的操作。能够使与前述收割装置的反转操作联动地降低前述发动机的旋转的构造简略化,能够低成本地构成。
根据第3方面记载的发明,由于构成为使前述加速器杆的低速旋转操作位置和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位置一致,所以,能够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和前述加速器杆的转动限制位置一致,能够容易地降低前述正反转切换杆或者前述加速器杆因误操作等而损伤。
根据第4方面记载的发明,由于构成为使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部抵接于高速旋转侧的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部,利用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所以,通过将前述正反转切换杆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能够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能够使与前述收割装置的反转操作联动地使前述发动机的旋转降低的构造简略化,能够低成本地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从斜前方看的正反转切换箱体部的立体图。
图5是该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图。
图6是从斜前方看的行驶机体前部和正反转切换箱体部的立体图。
图7是从斜前方看的正反转切换箱体部的立体图。
图8是正反转切换杆部的俯视图。
图9是从斜前方看的正反转切换杆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正反转切换杆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反转切换说明图。
图12是正反转切换箱体部的剖视图。
图13是正反转切换杆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正反转切换杆部的剖视说明图。
图15是从上方看的正反转切换杆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正反转切换杆部的上面侧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正反转切换杆部的正视图。
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正反转切换箱体部的其它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应用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附图(图1~图15)说明将本申请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其右侧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首先,一面参见图1~图3一面对联合收割机的概略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将左侧简单称为左侧,同样,朝向前进方向将右侧简单称为右侧。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备由作为行驶部的橡胶履带(ゴムクローラ)制的左右一对履带2支撑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由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可升降调节地装配着一面收割一面收入稻(或麦或大豆或玉米)等未割谷杆的收割装置3。
在行驶机体1的左侧搭载用于对从收割装置3供给的收割谷杆进行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9。在脱谷装置9的下部配置用于进行摆动分选以及风分选的谷粒分选机构10。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右侧搭载操作者搭乘的驾驶台5。将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7配置在驾驶台5(驾驶座席42的下方)。在驾驶台5的后方(行驶机体1的右侧)配置将谷粒从脱谷装置9取出的谷粒箱6、和朝向卡车货箱(或集装箱等)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传送器8。构成为使谷粒排出传送器8向机外侧方倾倒,由谷粒排出传送器8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运出。
收割装置3具备与脱谷装置9前部的脱粒口9a连通的进料室11、被连续设置在进料室11的前端的横向长的桶状的谷物割穗机12。在谷物割穗机12内可旋转地轴支承拢入搅龙13(收割台搅龙)。在拢入搅龙13的前部上方配置带搂齿梁的拢入拨禾轮14。在谷物割穗机12的前部配置推子状的第1割刀15。在谷物割穗机12前部的左右两侧突出设置左右的分草体16。另外,将供给传送器17内设在进料室11。在供给传送器17的进给终端侧(脱粒口9a)设置收割谷杆投入用逐稿轮18(前转子)。另外,进料室11的下面部和行驶机体1的前端部经升降用液压缸4连结,将后述的收割输入轴89(进料室传送器轴)作为升降支点,由升降用液压缸4使收割装置3升降运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左右的分草体16之间的未割谷杆的穗尖侧被拢入拨禾轮14拢入,未割谷杆的杆根侧被第1割刀15收割,通过拢入搅龙13的旋转驱动,收割谷杆汇集在谷物割穗机12的靠左右宽度的中央部的进料室11入口附近。被构成为谷物割穗机12的收割谷杆的全部的量由供给传送器17运送,由逐稿轮18投入脱谷装置9的脱粒口9a。另外,也可以具备使谷物割穗机12绕水平控制支点轴转动的水平控制用液压缸(省略图示),由前述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调节谷物割穗机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相对于田间面水平地支撑谷物割穗机12、第1割刀15以及拢入拨禾轮14。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脱谷装置9的脱粒室内可旋转地设置脱粒滚筒21。将脱粒滚筒21轴支承于在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滚筒轴20。在脱粒滚筒21的下方侧张设使谷粒漏下的承网24。另外,在脱粒滚筒21前部的外周面在半径方向向外地突出设置螺旋状的螺旋叶片状的收入叶片25。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逐稿轮18从脱粒口9a投入的收割谷杆一面通过脱粒滚筒21的旋转朝向行驶机体1的后方被运送,一面在脱粒滚筒21和承网24之间等被搅拌并被脱谷。比承网24的网眼小的谷粒等脱谷物从承网24漏下。未从承网24漏下的草屑等通过脱粒滚筒21的运送作用从脱谷装置9后部的排尘口23向田间排出。
另外,在脱粒滚筒21的上方侧可转动地枢轴安装着调节脱粒室内的脱谷物的运送速度的多个送尘阀(省略图示)。通过前述送尘阀的角度调整,能够与收割谷杆的品种、性状相应地调节脱粒室内的脱谷物的运送速度(滞留时间)。另一方面,作为被配置在脱谷装置9的下方的谷粒分选机构10,具备具有谷粒盘及颖壳筛以及谷粒筛及稻草架(ストローラック)等的比重分选用的摆动分选盘26。
另外,作为谷粒分选机构10具备向摆动分选盘26供给分选风的风选机风扇29等。构成为由脱粒滚筒21脱谷并从承网24漏下的脱谷物通过摆动分选盘26的比重分选作用和风选机风扇29的风分选作用,被分选成谷粒(精粒等一级物)、谷粒和稻草的混合物(带枝梗的谷粒等二级物)以及草屑等并被取出。
在摆动分选盘26的下侧方,作为谷粒分选机构10,具备一级传送器机构30以及二级传送器机构31。通过摆动分选盘26以及风选机风扇29的分选而从摆动分选盘26落下的谷粒(一级物)由一级传送器机构30以及扬谷传送器32收集于谷粒箱6。谷粒和稻草的混合物(二级物)经二级传送器机构31以及二级还元传送器33等返回摆动分选盘26的分选始端侧,由摆动分选盘26再次被分选。构成为草屑等从行驶机体1后部的排尘口23向田间排出。
再有,如图1~图3所示,在驾驶台5配置操纵柱41和操作者乘坐的驾驶座席42。在操纵柱41配置调节发动机5的转速的加速器杆40、变更行驶机体1的行进路线的操纵杆43、切换行驶机体1的移动速度的主变速杆44以及副变速杆45、对收割装置3进行驱动或停止操作的收割离合器杆46、对脱谷装置9进行驱动或停止操作的脱谷离合器杆47。另外,在驾驶台5的上方侧经遮光板支柱48安装着遮阳用的屋顶体49。
如图1、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面侧配置左右的履带架50。在履带架50设置向履带2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的驱动链轮51、维持履带2的张力的张力辊52、以接地状态保持履带2的接地侧的多个履带辊53和保持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中间辊54。构成为由驱动链轮51支撑履带2的前侧,由张力辊23支撑履带2的后侧,由履带辊53支撑履带2的接地侧,由中间辊54支撑履带2的非接地侧。
接着,参照图4~图5说明联合收割机的驱动构造。如图5所示,将具有未图示出的行驶液压泵以及液压马达的行驶变速用的液压无级变速机64设置在变速器箱体63。在行驶机体1前部的右侧上面搭载发动机7,在发动机7左侧的行驶机体1前部配置变速器箱体63。另外,经发动机输出皮带67连结从发动机7向左侧方突出的输出轴65和从变速器箱体63向左侧方突出的输入轴66。另外,构成为将驱动升降用液压缸4等的供给泵68和冷却风扇69配置在发动机7,由发动机7驱动供给泵68以及冷却风扇69。
再有,具备对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进行轴支承的脱粒滚筒驱动箱体71(副箱体)。在脱谷装置9的前面壁体设置脱粒滚筒驱动箱体71。另外,将用于驱动前述收割装置3和脱粒滚筒21的副轴72轴支承在脱粒滚筒驱动箱体71。在轴支承了风选机风扇29的风选机轴76的右侧端部设置风选机输入皮带轮83。在发动机7的输出轴65上经兼用作张力辊的脱谷离合器84和脱谷驱动皮带85连结风选机轴76右侧端部的风选机输入皮带轮83。即、在发动机7的输出轴65上经脱谷驱动皮带85连结风选机轴76。而且,在从发动机7离开的一侧的风选机轴76的左侧端部设置脱粒滚筒驱动皮带轮86。
另外,在从发动机7离开的一侧的副轴72的左侧端部配置副输入皮带轮88。在脱粒滚筒驱动皮带轮86上经总是拉张状的脱粒滚筒驱动皮带87连结副轴72左侧端部的副输入皮带轮88。在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副轴72的右侧端部经斜齿轮机构75连结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构成为从风选机轴76经副轴72向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使脱粒滚筒21向一方向旋转驱动。
即、通过操作者对脱谷离合器杆47的操作,对脱谷离合器84进行接合断开控制。构成为通过脱谷离合器84的接合操作,脱粒滚筒21经副轴72被驱动,从逐稿轮18投入的谷杆连续地被脱粒滚筒21脱谷。
再有,在一级传送器机构30的一级传送器轴77的左侧端部和二级传送器机构31的二级传送器轴78的左侧端部经传送器驱动皮带111连结风选机轴76的左侧端部。在轴支承了摆动分选盘26后部的曲柄状的摆动驱动轴79的左侧端部经摆动分选皮带112连结二级传送器轴78的左侧端部。另外,扬谷传送器32经一级传送器轴77被驱动,一级传送器机构30的一级分选谷粒被收集到谷粒箱6。另外,二级还元传送器33经二级传送器轴78被驱动,二级传送器机构31的混杂了草屑的二级分选谷粒(二级物)返回摆动分选盘26的上面侧。
另一方面,具备对逐稿轮18进行轴支承的逐稿轮轴82。在副轴72的左侧端部经收割驱动皮带114以及收割离合器115(张力皮带轮)连结逐稿轮轴82的左侧端部。具备对供给传送器17的进给终端侧进行轴支承的作为传送器输入轴的收割输入轴89。在收割输入轴89的左侧端部设置正反转切换箱体121(收割输入轴89的轴承构件)。将收割输入轴89的左侧端部插入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内,且将正反转传递轴122和正反转切换轴123设置在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另外,将收割输入轴89和正反转传递轴122配置在大致相同的轴心线上。另外,在逐稿轮轴82上经收割驱动链条116以及链轮117、118连结正反转传递轴122的左侧端部。
如图5所示,在谷物割穗机12的右侧部背面侧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割穗机驱动轴91。在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割穗机驱动轴91的左侧端部经割穗机驱动链条90连结收割输入轴89的右侧端部。具备对拢入搅龙13进行轴支承的拢入轴93。在拢入轴93的右侧端部经拢入驱动链条92连结割穗机驱动轴91的中间部。
另外,具备对拢入拨禾轮14进行轴支承的拨禾轮轴94。在拨禾轮轴94的右侧端部经中间轴95以及拨禾轮驱动链条96、97连结割穗机驱动轴91的中间部。在割穗机驱动轴91的右侧端部经第1割刀驱动曲柄机构98连结第1割刀15。构成为通过收割离合器242的接合断开操作,对供给传送器17、拢入搅龙13、拢入拨禾轮14和第1割刀15进行驱动控制,连续地收割田间的未割谷杆的穗尖侧。
如图5、图12所示,将一体形成在正反转传递轴122上的正转用斜齿轮124、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收割输入轴89上的反转用斜齿轮125和使反转用斜齿轮125与正转用斜齿轮124连结的中间斜齿轮126内设在正反转切换箱体121中。使中间斜齿轮126总是与正转用斜齿轮124和反转用斜齿轮125啮合。另一方面,在收割输入轴89上滑移自由地花键卡合轴支承滑块127。可卡合地构成为可经爪离合器形状的正转离合器128使滑块127与正转用斜齿轮124卡紧脱离,且可卡合地构成为可经爪离合器形状的反转离合器129使滑块127与反转用斜齿轮125卡紧脱离。另外,正转离合器128以及反转离合器129不限于爪离合器式的离合器,也可以采用图19所示那样的犬齿离合器等啮合离合器,还可以使用摩擦离合器。
另外,构成为具备对滑块127进行滑动操作的正反转切换轴123,在正反转切换轴123上设置正反转切换臂130,使正反转切换臂130摆动,转动正反转切换轴123,使滑块127相对于正转用斜齿轮124或反转用斜齿轮125接触分离,经正转离合器128或反转离合器129将滑块127择一地卡定于正转用斜齿轮124或反转用斜齿轮125,使收割输入轴89与正反转传递轴122正转连结或反转连结。
再有,在脱谷装置9的前方,在行驶机体1上竖立设置左右的收割支柱231。在左右的收割支柱231上经右收割轴承体232和左轴承保持器233旋转自由地轴支承着收割输入轴89的两端部。如图13所示,将收割轴承体232用螺栓230拧紧在右收割支柱231。如图9、图12所示,将正反转切换箱体121用螺栓230拧紧在左收割支柱231,将左轴承保持器233紧固在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另外,在左右的收割支柱231上经收割输入轴89可转动地支撑进料室11的后端部。在收割输入轴89上经进料室11可升降运动地支撑着收割装置3整体。另外,在左右的收割支柱231之间,经逐稿轮轴82轴支承着逐稿轮18。
再有,如图5所示,在发动机7的输出轴65上经张力皮带轮状的搅龙离合器56以及搅龙驱动皮带57连结搅龙驱动轴58的右侧端部。在搅龙驱动轴58的左侧端部经斜齿轮机构59连结谷粒箱6底部的横进给搅龙60前端侧。在横进给搅龙60的后端侧经斜齿轮机构61连结谷粒排出传送器8的纵进给搅龙62。另外,具备对前述搅龙离合器56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谷粒排出杆55。构成为在谷粒箱6前面中的驾驶座席42后方的前面安装谷粒排出杆55,操作者可从驾驶座席42侧操作谷粒排出杆55。
如图4所示,具备长度形状与推子状的第1割刀15大致相同的推子状的第2割刀133。另外,作为向行驶机体1装配第2割刀133的第2割刀框架,具备左侧框架134、右侧框架135、中央框架136。将第2割刀台137紧固在左侧框架134、右侧框架135、中央框架136的顶端侧,构成第2割刀机构132。在第2割刀台137的两端部设置左右的接地橇体138。在第2割刀台137中的左右的接地橇体138之间可往复运动地安装第2割刀133。另一方面,在行驶机体1的驾驶台框架上经右侧轴承体可转动地支撑着右侧框架135的基端侧。另外,在行驶机体1的前侧框架上经支撑框架体140可转动地支撑着中央框架136的基端侧。
再有,在进料室11和中央框架136之间设置第2割刀高度调整机构150。第2割刀高度调整机构150具有可伸缩的四方筒状的升降下框架151和升降上框架152。从下方侧将升降下框架151的上端侧可滑动地插入升降上框架152的空心部。另一方面,将加强框架154紧固在进料室11的上面侧。在加强框架154上经升降轴体153可调节高度地紧固着升降上框架152。
如图5所示,具备从前述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向第2割刀133传递驱动力的第2割刀驱动机构171。第2割刀驱动机构171具有向第2割刀133传递驱动力的第2割刀驱动轴172、经斜齿轮机构173与第2割刀驱动轴172连结的偏心旋转轴174和与偏心旋转轴174连结的第2割刀驱动曲柄机构175。使第2割刀驱动轴172的一端侧突入到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内,将前述中间斜齿轮126卡合并轴支承在第2割刀驱动轴172,经中间斜齿轮126将第2割刀驱动轴172连结在正反转传递轴122。
第2割刀驱动曲柄机构175具有设置在偏心旋转轴174上的偏心旋转体176、经摆动变换体177与偏心旋转体176连结的摆动旋转轴178、与摆动旋转轴178连结的摆动驱动臂179和将第2割刀133连结在摆动驱动臂179上的推拉杆180。构成为将偏心旋转轴174的一方向旋转变换为摆动旋转轴178的摆动旋转(在一定范围内正反转的往复旋转),使摆动驱动臂179摆动,经推拉杆180使第2割刀133往复滑动,由第2割刀133切断田间的谷杆。
另外,具备内设第2割刀驱动轴的圆筒状的传动框架181和内设斜齿轮机构173的四方箱状的斜齿轮箱体182。在从斜齿轮箱体182突出设置的偏心旋转轴174上可转动地支撑前述左侧框架134基端的框架轴承部134a。将传动框架181的一端侧可装拆地拧紧在正反转切换箱体121上,将斜齿轮箱体182可装拆地拧紧在传动框架181的另一端侧。即、将左侧框架134经偏心旋转轴174、斜齿轮箱体182和传动框架181支撑于正反转切换箱体121。另外,第2割刀驱动曲柄机构175配置在可装拆地支撑于左侧框架134上的第2割刀驱动罩185内。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收割离合器115的接合操作来驱动收割装置3,据此,第2割刀133与第1割刀15一起工作,由第1割刀15收割田间的未割谷杆的穗尖侧,将该谷杆的穗尖侧从进料室11运入脱谷装置9,将谷粒从谷粒分选机构10取出到谷粒箱6。另一方面,残存在由第1割刀15收割了田间的谷杆的路迹上的余茬由第2割刀133切断成适宜的高度,在收获作业后,残存在田间的余茬的高度被整理成大致一定高度。通过使收获作业后的残存在田间的余茬的高度变低,能够提高田间的后处理作业(耕耘作业等)性。
接着,参见图8~图15,说明对收割装置3进行正反转切换操作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构造。如图8~图15所示,在前述正反转切换轴123上设置正反转切换臂130,在对滑块127进行切换的正反转切换臂130上经操作杆211连结着作为正反转切换操作件的正反转切换杆212。在右收割支柱231的右侧面经杆支撑用的托架体213可转动地支撑着正反转切换杆212。在右收割支柱231和驾驶台5之间配置正反转切换杆212。构成为乘坐在驾驶座席42上的操作者可用左手对正反转切换杆212进行切换操作。
如图13~图15所示,在右收割支柱231上焊接固定着コ形状的杆托架221的两端部。将正反转切换杆212支撑用的托架体213用螺栓222拧紧在杆托架221中间的垂直面。在托架体213上焊接固定杆轴承筒体214的外周面。与右收割支柱231平行地竖立设置并支撑杆轴承筒体214。另外,正反转切换杆212具有内插在杆轴承筒体214的内孔的杆垂直部212a和将杆垂直部212a的上端侧横向地折曲而形成的L形状的杆水平部212b。在杆水平部212b的顶端侧设置杆抓握部212c。
即、围绕杆垂直部212a的垂直轴心线(纵轴),将杆抓握部212c(正反转切换杆212)构成为可横向水平转动,且将杆抓握部212c(正反转切换杆212)构成为可在杆垂直部212a的垂直轴心线方向上纵向升降运动。使杆垂直部212a贯通杆轴承筒体214。使杆垂直部212a的下端部从杆轴承筒体214的下端侧向下方突出。将前述连杆体215的一端侧键嵌合在杆垂直部212a的下端部。将该连杆体215的一端侧用螺栓216即可装拆地拧紧在杆垂直部212a的下端部。另外,在连杆体215的另一端侧经连结销体217连结着操作杆211。
再有,在杆轴承筒体214的上端侧焊接固定锁止板体224。在锁止板体224的水平面部开设将正反转切换杆212支撑在正转切换位置的正转定位孔224a。另一方面,在从杆轴承筒体214的上端侧向上方突出的杆垂直部212a的上端部焊接固定卡合板体225。在卡合板体225上焊接固定锁止销体226。
即、在杆轴承筒体214的内孔中从其上端侧插入有杆垂直部212a。使卡合板体225的下面侧从上方抵接于锁止板体224的上面侧。使向卡合板体225的下面侧突出的锁止销体226可卡紧脱离地卡入正转定位孔224a。在使锁止销体226卡入到正转定位孔224a的情况下,正反转切换杆212被支撑在正转驱动收割装置3的收获作业位置。
另外,在抓住杆抓握部212c,抬起正反转切换杆212,使杆垂直部212a相对于杆轴承筒体214上升运动,使锁止销体226从正转定位孔224a脱出的情况下,抓住杆抓握部212c,使正反转切换杆212围绕轴心转动,能够使正反转切换杆212向正转位置或者反转位置转移,能够使正转离合器128或者反转离合器129的一方进行断开工作,使另一方进行接合工作。
再有,在杆支撑用的托架体213的底部紧固一方的弹簧托臂体161,从托架体213的底部向下突出设置弹簧托臂体161,且在连杆体215上紧固另一方的弹簧托臂体162,从连杆体215的下面向下突出设置弹簧托臂体162,在各弹簧托臂体161、162之间张设支点越过弹簧体163。
因此,在使锁止销体216从正转定位孔224a脱离,对正反转切换杆212进行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若手松开杆抓握部212c,则正反转切换杆212被支点越过弹簧体163弹压支撑在正转驱动收割装置3的收获作业位置(正转切换位置)或者反转驱动收割装置3的保养作业位置(反转切换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另外,由于锁止销体216因正反转切换杆212的自重而卡入支撑在正转定位孔214a,所以,能够防止正反转切换杆212因机械振动等而误工作。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操作者操作前述正反转切换杆212,使滑块127经正转离合器128与正转用斜齿轮124卡合,使收割输入轴89正转并连结于正反转传递轴122的状态下,操作者对脱谷离合器84进行接合操作,使脱谷装置9工作,且对收割离合器115进行接合操作,使收割装置3工作,一面连续地收割田间的谷杆,一面进行脱谷,将谷粒收集在谷粒箱6。
另一方面,当在前述收获作业中,收割谷杆堵塞进料室11或者逐稿轮18等而停滞的情况下,首先,在操作者操作正反转切换杆212,使滑块127经反转离合器129卡合在反转用斜齿轮125,使收割输入轴89反转并连结于正反转传递轴122的状态下,对脱谷离合器84和收割离合器115进行接合操作,使供给传送器17(收割装置3)反转工作,使堵塞在进料室11内等的谷杆向谷物割穗机12侧逆行移动,将堵塞在进料室11内等的谷杆从谷物割穗机12侧取出到外部。
再有,如图8~图11、图13、图15所示,在驾驶台5的与操纵柱41邻接的侧柱39的上面侧配置主变速杆44、副变速杆45。另外,在侧柱39的上面侧中的靠近正反转切换杆212安装部的上面侧配置加速器杆40。可沿形成在侧柱39的上面的杆导向槽38移动地设置加速器杆40。构成为将杆导向槽38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槽形状,使加速器杆40向后方侧倾倒,使发动机7低速工作,另一方面,使加速器杆40向前方侧倾倒,使发动机7高速工作。
另外,如图10、图13、图15所示,正转切换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沿侧柱39向前方延伸设置,另一方面,如图11、图13、图15所示,反转切换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被延伸设置在侧柱39的上面侧。使加速器杆40的低速旋转操作位置和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转切换操作位置一致。
即、构成为使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和加速器杆40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交叉地形成,通过向反转切换操作位置转移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在使正反转切换杆212转移到反转切换操作位置时,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换言之,构成为从正转切换操作位置向反转切换操作位置转移的正反转切换杆212抵接于加速器杆40,加速器杆40因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转切换操作而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因此,在对脱谷离合器84和收割离合器115进行接合操作,使供给传送器17(收割装置3)反转工作,将堵塞在进料室11内等的谷杆从谷物割穗机12侧向外部取出的情况下,发动机7低速运转,能够将进料室内等的堵塞草从进料室等谷杆获取侧顺利(以低压缩状态)送出。由于也存在能够以低压状态使内部的堵塞草返回进料室等谷杆获取侧的情况,所以,在堵塞解除后,仅通过使供给传送器17(收割装置3)正转工作,就能够将返回到谷杆获取侧的堵塞草再次获取到进料室11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节省将返回到谷杆获取侧的堵塞草从谷物割穗机12侧向外部取出的工夫。
接着,参照图16说明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速器杆40和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安装构造。如图16所示,具备强制性地使加速器杆40从高速旋转侧向低速旋转侧返回的作为低速旋转操作件的低速旋转用金属线241。构成为将加速器杆40经低速旋转用金属线241与正反转切换杆212连结,通过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可强制性地使加速器杆40从高速旋转侧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因此,在将正反转切换杆212从正转操作位置切换到反转操作位置时,低速旋转用金属线241被拉伸,强制性地使加速器杆40从高速旋转侧向低速旋转侧转移。发动机7的旋转速度成为低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低速(空转旋转)下使供给传送器17(收割装置3)反旋转工作。另外,在将正反转切换杆212切换到正转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即使使加速器杆40从低速旋转侧向高速旋转侧转移,也由于低速旋转用金属线241松弛,从而能够在正反转切换杆212在正转操作位置时将加速器杆40操作到任意位置。
接着,参照图17、图18说明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加速器杆40和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安装构造。如图17、图18所示,将加速器杆40的杆抓握部40a和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配置在乘坐于驾驶座席42的操作者用左手同时抓住的位置。即、以在上下接近的状态配置高速旋转操作位置的加速器杆40的杆抓握部40a和正转操作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另外,以在上下接近的状态配置低速旋转操作位置的加速器杆40的杆抓握部40a(操作部)和反转操作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操作部)。构成为可同时执行将正反转切换杆212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和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的操作。
因此,还能够用抓住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的手抓住加速器杆40的杆抓握部40a,同时执行将正反转切换杆212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和使加速器杆40从高速旋转侧向低速旋转侧转移的操作。换言之,能够用抓住正转操作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部(杆抓握部212c)或者高速旋转侧的加速器杆40的操作部(杆抓握部40a)的任意一方的手也将另一方的操作部抓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低速(空转旋转)下,使供给传送器17(收割装置3)反旋转工作。
另一方面,能够同时执行将正反转切换杆212从反转操作位置向正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和使加速器杆40从低速旋转侧向高速旋转侧转移的操作。换言之,能够用抓住反转操作位置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部(杆抓握部212c)或者低速旋转侧的加速器杆40的操作部(杆抓握部40a)的任意一方的手也抓住另一方的操作部。另外,能够分别抓住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杆抓握部212c和加速器杆40的杆抓握部40a,分别独立地操作正反转切换杆212和加速器杆40的情况没有必要详细阐述。
如图1、图8~图15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设置割刀15的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谷装置9、设置发动机7以及驾驶座席42的行驶机体1和使收割装置3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的正反转切换杆212,使收割装置3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该联合收割机是具备调节发动机7的转速的加速器杆40的构造,构成为在使正反转切换杆212转移到反转操作位置时,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因此,通过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转操作,能够将加速器杆40向低速侧切换操作,使收割装置3反转。在收割田间的谷杆的收获作业中,例如即使草将进料室11内等堵塞,也能够通过正反转切换杆212和加速器杆40的同时操作(一个动作),使收割装置3反转,能够迅速地将进料室11内等的堵塞草除去。在使收割装置3反转的情况下,发动机7的旋转确实地成为低速,能够将进料室11内等的堵塞草从进料室11等谷杆获取侧顺利(以低压缩状态)送出。
如图8~图15所示,构成为使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和加速器杆40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交叉地形成,通过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因此,能够用抓住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部的手也将加速器杆40的操作部抓住,同时执行将正反转切换杆212向反转操作位置切换的操作和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的操作。能够使与收割装置3的反转操作联动地降低发动机7的旋转的构造简略化,低成本地构成。
如图8~图15所示,构成为使加速器杆40的低速旋转操作位置和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转操作位置一致。因此,能够使正反转切换杆212和加速器杆40的转动限制位置一致,能够容易地降低正反转切换杆212或者加速器杆40因误操作等而损伤。
如图8~图15所示,构成为使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作为正反转切换杆212的操作部的杆抓握部212c与作为高速旋转侧的加速器杆40的操作部的杆抓握部40a抵接,通过正反转切换杆212的反旋转切换操作,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因此,通过将正反转切换杆212向反转操作位置的切换操作,能够使加速器杆40向低速旋转侧转移。能够使与收割装置3的反旋转切换操作联动地降低发动机7的旋转的构造简略化,能够低成本地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行驶机体;3:收割装置;7:发动机;9:脱谷装置;15:第1割刀;21:脱粒滚筒;40:加速器杆;40a:杆抓握部(操作部);42:驾驶座席;212:正反转切换杆;212c:杆抓握部(操作部)。

Claims (4)

1.一种联合收割机,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设置割刀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谷装置、设置发动机以及驾驶座席的行驶机体和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的正反转切换杆,使前述收割装置正转旋转或者反转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收割机是具备调节前述发动机的转速的加速器杆的构造,被构成为在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转移到反转操作位置时,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和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轨迹的一部分交叉地形成,通过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前述加速器杆的低速旋转操作位置和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位置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从正转操作位置向反转操作位置转移的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操作部抵接于高速旋转侧的前述加速器杆的操作部,利用前述正反转切换杆的反转操作,使前述加速器杆向低速旋转侧转移。
CN201380034588.6A 2012-06-29 2013-06-25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4394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7113A JP5894510B2 (ja) 2012-06-29 2012-06-29 コンバイン
JP2012-147113 2012-06-29
PCT/JP2013/067391 WO2014003005A1 (ja) 2012-06-29 2013-06-25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4682A true CN104394682A (zh) 2015-03-04
CN104394682B CN104394682B (zh) 2016-12-07

Family

ID=4978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588.6A Active CN104394682B (zh) 2012-06-29 2013-06-25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94510B2 (zh)
CN (1) CN104394682B (zh)
PH (1) PH12014502735B1 (zh)
WO (1) WO2014003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2084B2 (ja) * 2015-09-17 2019-07-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KR102423471B1 (ko) * 2017-12-19 2022-07-20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콤바인용 조작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217U (zh) * 1981-02-19 1982-08-23
JPH10217783A (ja) * 1997-02-10 1998-08-18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pto伝動装置
JP2005152000A (ja) * 2005-03-07 2005-06-16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レバー装置
CN101334100A (zh) * 2002-01-17 2008-12-3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插秧机用变速器
CN201894076U (zh) * 2007-01-11 2011-07-1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谷装置及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7187B2 (ja) * 2002-03-15 2006-11-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作業機の変速操作構造
JP3859570B2 (ja) * 2002-10-03 2006-12-2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873643B2 (ja) * 2007-07-23 2012-02-0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002042B2 (ja) * 2010-08-06 2012-08-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217U (zh) * 1981-02-19 1982-08-23
JPH10217783A (ja) * 1997-02-10 1998-08-18 Iseki & Co Ltd トラクタのpto伝動装置
CN101334100A (zh) * 2002-01-17 2008-12-3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插秧机用变速器
JP2005152000A (ja) * 2005-03-07 2005-06-16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レバー装置
CN201894076U (zh) * 2007-01-11 2011-07-1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谷装置及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8009A (ja) 2014-01-20
PH12014502735A1 (en) 2015-02-02
WO2014003005A1 (ja) 2014-01-03
PH12014502735B1 (en) 2015-02-02
CN104394682B (zh) 2016-12-07
JP5894510B2 (ja)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5699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3781344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249298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2017023044A (ja) コンバイン
TWI594691B (zh) Harvester Combine Harvester
CN203482632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4394682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226035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261777U (zh) 联合收割机的前处理装置
CN103369956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WO2015081548A1 (zh)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
JP2013153656A (ja) コンバイン
CN20313658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7922021B (zh)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JP5788169B2 (ja) 作業車両
CN104135847B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2077496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938139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9112265A (ja) 収穫機
CN104780753A (zh) 联合收割机
JP5355241B2 (ja) 走行車両
JP2009112264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100068A (ja) コンバイン
JP7337040B2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