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510A - 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0510A
CN104380510A CN201380031574.9A CN201380031574A CN104380510A CN 104380510 A CN104380510 A CN 104380510A CN 201380031574 A CN201380031574 A CN 201380031574A CN 104380510 A CN104380510 A CN 104380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ate
fuel cell
supply flow
compresso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15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80510B (zh
Inventor
富田要介
筑后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8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80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828Humidity; Water content
    • H01M8/0485Humidity; Water content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1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using a compressor turbin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1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water in solid electrolyte fuel cel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01M8/04395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of cathode reactants at the inlet or inside the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492Humidity; Ambient humidity; Water content
    • H01M8/04529Humidity; Ambient humidity; Water content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19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53Pressure; Flow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76Pressure; Flow at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 compressor, bur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5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cathode exhaus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01M8/04432Pressure differences, e.g. between anode and cath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燃料电池系统根据燃料电池堆的要求来计算向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的目标值,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来控制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基于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来控制旁路阀,使得从压缩机供给到燃料电池堆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为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在旁路阀为规定开度、且向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为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以上时,限制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为了向燃料电池堆供给正极气体而使用压缩机的情况下,有时压缩机必须供给比应该供给到燃料电池堆的空气量大的流量,以避免压缩机的浪涌等。然而,对燃料电池堆来说,除发电、湿润管理所需的空气量以外的空气量是不需要的。因此,在日本JP2009-123550A中,作为以往的燃料电池系统,公开了如下的燃料电池系统:将从压缩机喷出的正极气体中的对燃料电池堆来说不需要的空气量经由旁路通路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
发明内容
然而,发明人发现,在上述的以往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如下的不妥。
通常,旁路通路的上游与燃料电池堆内的压力相等,因此被设定了比大气压高的压力。另一方面,旁路通路的下游为正极气体的排出通路,与大气压相当。
因而,能够通过打开设置于旁路通路的旁路阀来利用该压力差取得旁路流量,但是,例如在为了压缩机的热保护等而必须降低燃料电池堆的压力等情况下,有可能即使旁路阀完全打开也无法使对燃料电池堆来说不需要的空气量流向旁路通路。
此时,压缩机只是流出避免浪涌等所需的流量,而未考虑燃料电池堆所要求的流量。因而,未流向旁路通路的量的空气会被供给到燃料电池堆,从而有可能产生所管理的湿润状态偏向干燥侧之类的不妥。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旁路阀已为规定的开度以上也抑制供给对燃料电池堆来说不需要的空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具备:压缩机,其供给正极气体;旁路通路,其使从压缩机喷出的正极气体的一部分绕过燃料电池堆而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旁路阀,其设置于旁路通路,调节在旁路通路中流过的正极气体的流量;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计算部,其根据燃料电池堆的要求来计算向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的目标值;压缩机供给流量控制部,其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来控制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旁路阀控制部,其基于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来控制旁路阀,使得从压缩机供给到燃料电池堆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为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以及压缩机供给流量限制部,其在旁路阀为规定开度、且向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为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以上时,限制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与燃料电池堆的负荷相应地示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与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的图。
图4是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对应图。
图5是流量校正值计算表。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燃料电池通过用负极(anode)电极(燃料极)和正极(cathode)电极(氧化剂极)将电解质膜夹在中间并向负极电极供给含氢的负极气体(燃料气体)、向正极电极供给含氧的正极气体(氧化剂气体)来进行发电。在负极电极和正极电极这两个电极处进行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电极:2H2→4H++4e-…(1)
正极电极:4H++4e-+O2→2H2O…(2)
通过该(1)、(2)的电极反应,燃料电池产生1伏特左右的电动势。
在将燃料电池用作汽车用动力源的情况下,由于要求的电力大,因此作为将数百块的燃料电池层叠所得的燃料电池堆来进行使用。然后,构成向燃料电池堆供给负极气体和正极气体的燃料电池系统,取出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力。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100的概要图。
燃料电池系统100具备燃料电池堆1、正极气体供排装置2、负极气体供排装置3以及控制器4。
燃料电池堆1是层叠数百块燃料电池而得的,接受负极气体和正极气体的供给,来发出驱动车辆所需的电力。
正极气体供排装置2向燃料电池堆1供给正极气体,并且将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正极排气排出到外部大气。正极气体供排装置2具备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过滤器21、正极压缩机22、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正极压力调节阀24、旁路通路25、旁路阀26、第一流量传感器27、第二流量传感器28、压力传感器29以及温度传感器30。
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是流通向燃料电池堆1供给的正极气体的通路。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一端连接于过滤器21,另一端连接于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入口孔。
过滤器21将取入到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的正极气体中的异物去除。
正极压缩机22设置于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正极压缩机22经由过滤器21将作为正极气体的空气(外部大气)取入到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
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是流通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正极排气的通路。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一端连接于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出口孔,另一端为开口端。
正极压力调节阀24设置于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正极压力调节阀24由控制器4来控制开闭,将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的压力调节为期望的压力。
旁路通路25是为了能够根据需要将从正极压缩机22喷出的正极气体的一部分不经由燃料电池堆1地直接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而设置的通路。旁路通路25一端连接于比正极压缩机23更靠下游的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1,另一端连接于比正极压力调节阀24更靠下游的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4。
旁路阀26设置于旁路通路25。旁路阀26由控制器4来控制开闭,调节在旁路通路25中流动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以下称为“旁路流量”。)。
第一流量传感器27设置于比正极压缩机23更靠上游的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第一流量传感器27检测向压缩机23供给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以下称为“压缩机供给流量”。)。
第二流量传感器28设置于比与旁路通路26连接的连接部更靠下游的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即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入口孔附近的正极供给通路20。第二流量传感器28检测向燃料电池堆1供给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以下称为“堆供给流量”。)。
压力传感器29设置于比与旁路通路26连接的连接部更靠下游的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即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入口孔附近的正极供给通路20。压力传感器29检测燃料电池堆的入口压力(以下称为“堆入口压力”。)。
温度传感器30设置于正极压缩机23的喷出侧附近的正极气体供给通路20。温度传感器30检测从正极压缩机23喷出的正极气体的温度(以下称为“喷出温度”。)。
负极气体供排装置3向燃料电池堆1供给负极气体,并且将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负极排气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负极气体供排装置3具备高压罐31、负极气体供给通路32、负极压力调节阀33、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以及放气阀35。
高压罐31将要向燃料电池堆1供给的负极气体保持为高压状态来贮存。
负极气体供给通路32是用于将从高压罐31排出的负极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的通路。负极气体供给通路32一端连接于高压罐31,另一端连接于燃料电池堆1的负极气体入口孔。
负极压力调节阀33设置于负极气体供给通路32。负极压力调节阀34由控制器4来控制开闭,将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的负极气体的压力调节为期望的压力。
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是流通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负极排气的通路。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5一端连接于燃料电池堆1的负极气体出口孔,另一端连接于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
经由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的负极排气在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内与正极排气和在旁路通路26中流过来的正极气体相混合,排出到燃料电池系统100的外部。负极排气中包含电极反应中未使用的剩余的负极气体(氢),因此通过像这样与正极排气和正极气体相混合来排出到燃料电池系统100的外部,该排出气体中的氢浓度会变为预定的规定浓度以下。
放气阀35设置于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放气阀35由控制器4来控制开闭,对从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的负极排气的流量进行控制。
控制器4由具备中央运算装置(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的微型计算机构成。除了来自上述的第一流量传感器27、第二流量传感器28、压力传感器29、温度传感器30的信号以外,来自检测大气压的大气压传感器41等各种传感器的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器4。
控制器4基于这些输入信号对正极压缩机22和旁路阀26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同时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使排出到燃料电池系统100的外部的排出气体中的氢浓度为规定浓度以下的要求(以下称为“稀释要求”。);以及利用燃料电池堆1发出驱动电动机等燃料电池系统100的各电气部件所要求的电力(以下称为“要求输出电力”。)的要求(以下称为“发电要求”。)。
图2是与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要求输出电力)相应地示出使排出到燃料电池系统100的外部的排出气体的氢浓度为规定浓度以下所需的压缩机供给流量(以下称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与发出要求输出电力所需的堆供给流量(以下称为“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2所示,在中高负荷区域,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一方大于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地将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则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会变为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因此能够利用燃料电池堆1发出要求发电电力。然后,能够利用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正极排气,来稀释从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流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来的负极排气,从而使排出气体的氢浓度为规定浓度以下。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低负荷区域,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一方大于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地将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则虽然能够利用燃料电池堆1发出要求发电电力,但是即使利用从燃料电池堆1排出的正极排气来稀释从负极气体排出通路34流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23来的负极排气,也无法使排出气体的氢浓度为规定浓度以下。
因而,在低负荷区域为了使排出气体的氢浓度为规定浓度以下,必须将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通过正极压缩机22供给比利用燃料电池堆1发出要求发电电力所需的正极气体流量(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多的正极气体。这样一来,会将发电所不需要的剩余的正极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因此存在以下担忧:构成燃料电池堆1的各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干燥,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
因此,在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大于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时,需要一边将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一边对旁路阀26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堆供给流量为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来使发电所不需要的剩余的正极气体流向旁路通路25。也就是说,需要打开旁路阀26,以使旁路流量为从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减去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所得的流量(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
在此,已知若想要通过这种反馈控制来控制正极压缩机22和旁路阀26,则会产生在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下面,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之前,参照图7来说明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说明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的问题。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的图。
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具备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1、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正极压缩机控制部105、目标旁路阀开度计算部106以及旁路阀控制部107。
对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1输入通过交流阻抗法计算出的燃料电池堆1的实际阻抗和根据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预先决定的目标阻抗。
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1将使实际阻抗为目标阻抗所需的堆供给流量设定为达到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使堆供给流量以规定的过渡响应向所设定的该达到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变化时的目标值作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达到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换言之即为将电解质膜的湿润度(含水率)控制为与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相应的最佳的湿润度(要求湿润度)所需的堆供给流量。
对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输入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和根据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预先决定的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将发电要求堆流量和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设定为目标堆供给流量。这样,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将与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相应的最佳的堆供给流量设定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对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输入由第二流量传感器28检测出的堆供给流量(以下称为“实际堆供给流量”。)和目标堆供给流量。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计算用于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以规定的过渡响应向目标堆供给流量变化的压缩机供给流量的目标值作为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对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输入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根据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决定的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对正极压缩机控制部105输入由第一流量传感器27检测出的压缩机供给流量(以下称为“实际压缩机供给流量”。)和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正极压缩机控制部105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控制使得实际压缩机供给流量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对目标旁路阀开度计算部106输入实际堆供给流量和目标堆供给流量。目标旁路阀开度计算部106基于实际堆供给流量与目标堆供给流量的差量(实际堆供给流量-目标堆供给流量)来计算目标旁路阀开度。目标旁路阀开度是在实际堆供给流量多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使其差量流向旁路通路25所需的旁路阀26的开度。因而,差量越大则目标旁路阀开度越大,在差量为零以下时目标旁路阀开度为零(完全闭合)。
对旁路阀控制部107输入旁路阀26的实际开度和目标旁路阀开度。旁路阀控制部107将旁路阀26的开度控制为目标旁路阀开度。
在该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中,如果在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中选择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堆供给流量,则在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中计算使堆供给流量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所需的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此时,如果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大于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则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中,选择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然后,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压缩机供给流量为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堆供给流量逐渐向目标堆供给流量收敛,因此会通过反馈控制将旁路阀26控制为完全闭合。由此,实际阻抗被控制为目标阻抗。
另一方面,如果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小于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则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中,选择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然后,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压缩机供给流量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堆供给流量与目标堆供给流量相比逐渐变大,因此会通过反馈控制逐渐打开旁路阀26以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此时,当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仍不能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实际堆供给流量还会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若此状态持续,则电解质膜干燥而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因此想要减少压缩机供给流量以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也就是说使实际阻抗为目标阻抗。
在此,当实际堆供给流量变得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在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中,想要将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向减少的方向控制。
然而,在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中,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中,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因此,在选择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时,若将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向减少的方向控制,则会继续选择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其结果,当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的状态仍会持续,从而产生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使压缩机供给流量减少以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而构成正极系统的控制。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
图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中,对实现了与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相同的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模块除了具备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1、目标堆供给流量设定部102、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正极压缩机控制部105、目标旁路阀开度计算部106以及旁路阀控制部107以外,还具备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1、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计算部112、压缩机限制流量计算部113以及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
对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1输入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1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设定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计算部112计算在当前的燃料电池系统100的运转状态下假定旁路阀26的开度完全打开时的旁路流量的估计值(以下称为“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
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计算部112具备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部1121、流量校正值计算部1122以及乘法部1123。
对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部1121输入堆入口压力和大气压。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部1121参照图4所示的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对应图,基于堆入口压力和大气压来计算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如图4的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计算对应图所示,堆入口压力(表压)、即旁路阀26的上游侧的压力越高,则旁路阀26的前后压力差越大,因此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越多。另外,如果堆入口压力(表压)固定,则大气压越高,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越多。
对流量校正值计算部1122输入喷出温度。流量校正值计算部1122参照图5所示的流量校正值计算表,基于喷出温度来计算校正值。如图5的流量校正值计算表所示,喷出温度越低,则流量校正值越小。
对乘法部1123输入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和流量校正值。乘法部1123输出使完全打开时基本旁路流量与流量校正值相乘所得的值作为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
对压缩机限制流量计算部113输入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和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压缩机限制流量计算部113将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与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相加来计算压缩机限制流量。
对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输入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压缩机限制流量。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将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压缩机限制流量中的较小一方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这样,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考虑了稀释要求、发电要求以及湿润要求等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运转状态,将与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相应的最佳的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由于以下的理由,能够在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使压缩机供给流量减少以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中,也是当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而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由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计算出的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逐渐变小。其结果,在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1中,会选择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另外,当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而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由于电解质膜干燥,实际阻抗与目标阻抗相比逐渐增加。这样一来,在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1中,计算出使实际阻抗为目标阻抗的堆供给流量作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因而,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变为比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的实际堆供给流量小的值。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与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相加所得的值作为压缩机限制流量输入到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
在此,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输入到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的压缩机限制流量是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与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之和。另一方面,作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输入到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的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能够认为是实际堆供给流量(>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与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之和。
因而,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输入到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的压缩机限制流量小于作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输入到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的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其结果,在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中,将压缩机限制流量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由此,在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会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实际堆供给流量为湿润供给堆供给流量,因此能够使已增加的实际阻抗向目标阻抗收敛。因此,能够抑制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的状态持续,因此能够抑制电解质膜的干燥来抑制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系统的控制的动作的时序图。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根据需要以细实线示出比较例的正极系统的控制的动作。
设在时刻t1,在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1中,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中,将该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当在时刻t1喷出温度变为根据正极压缩机22的耐热性能等而决定的规定的允许温度以上时,为了使喷出温度降低而打开正极压力调节阀24,正极压缩机22的喷出侧的压力(=堆入口压力)被降低(图6的(F))。当堆入口压力降低时,旁路阀26的前后压力差变小,因此若旁路阀26的开度相同则旁路流量降低。因此,当在时刻t1堆入口压力被降低时,为了维持旁路流量,随着堆入口压力的降低而逐渐打开旁路阀26(图6的(D)(E))。
当在时刻t2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之后随着堆入口压力的降低而旁路流量逐渐降低(图6的(D)(E)),实际堆供给流量与目标堆供给流量(在此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相比逐渐变大(图6的(C))。其结果,实际阻抗与目标阻抗相比逐渐变大(图6的(A))。
当实际堆供给流量变得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在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03中,想要将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向减少的方向控制以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然而,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中,选择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因此,由于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减少,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04中,会继续选择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作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图6的(B))。
其结果,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即使在时刻t2旁路阀26打开而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压缩机供给流量也保持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而无法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实际阻抗大于目标阻抗的状态会持续。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旁路阀26打开到完全打开时,在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设定部114中,会将压缩机限制流量设定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时刻t3,图6的(B))。
由此,压缩机限制流量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与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之和,因此能够将实际堆供给流量控制为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从而能够将实际阻抗控制为目标阻抗(图6的(A))。其结果,能够抑制电解质膜的干燥,从而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
此外,在像这样在将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选择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的情况下选择压缩机限制流量作为最终的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时,只要通过将放气阀35向闭合的方向控制来防止排出气体的氢浓度变为规定浓度以上即可。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根据燃料电池堆的负荷来计算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和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中的一方作为目标堆供给流量,对旁路阀26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另外,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来计算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稀释要求堆供给流量中的一方作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然后,在选择稀释要求堆供给流量作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的情况下旁路阀26变为完全打开时,将比该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少的流量设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具体地说,将使完全打开时估计旁路流量与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相加所得的流量设为压缩机限制流量,将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压缩机限制流量中较小的一方设为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来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
由此,在旁路阀26变为完全打开之前,能够对正极压缩机22和旁路阀26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在满足稀释要求的同时使实际堆供给流量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然后,在旁路阀26变为完全打开而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时,能够对正极压缩机22进行反馈控制使得实际堆供给流量为湿润供给堆供给流量。因此,能够抑制实际堆供给流量大于目标堆供给流量的状态持续,因此能够抑制电解质膜的干燥从而抑制燃料电池堆1的发电效率降低。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由于某些理由而旁路阀变为规定开度(例如完全打开)时,也能够抑制向燃料电池供给发电所不需要的正极气体,因此能够抑制电解质膜的干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目标堆供给流量计算部102输入发电要求堆供给流量和湿润要求堆供给流量,但是也可以除此以外还输入根据燃料电池堆1的负荷决定的液泛防止用的堆供给流量,将它们的最大值设为目标堆供给流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111输入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和堆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但是也可以除此以外还输入正极压缩机22的浪涌防止用的压缩机供给流量,将它们的最大值设为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
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12-135721号要求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6)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将负极气体和正极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堆来进行发电,该燃料电池系统具备:
压缩机,其供给正极气体;
旁路通路,其使从上述压缩机喷出的正极气体的一部分绕过上述燃料电池堆而排出到正极气体排出通路;
旁路阀,其设置于上述旁路通路,调节在上述旁路通路中流动的正极气体的流量;
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计算部,其根据上述燃料电池堆的要求来计算向上述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的目标值;
压缩机供给流量控制部,其根据上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来控制上述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旁路阀控制部,其基于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来控制旁路阀,使得从上述压缩机供给到燃料电池堆的正极气体的流量为上述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以及
压缩机供给流量限制部,其在上述旁路阀为规定开度、且向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为上述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以上时,限制上述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机供给流量限制部基于在上述旁路阀完全打开时能够向上述旁路通路供给的可旁路流量,来限制上述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湿润要求燃料电池供给流量计算部,其为了使上述燃料电池堆的电解质膜的湿润度为要求湿润度,基于上述要求湿润度和实际湿润度来计算需要向上述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以及
发电要求燃料电池供给流量计算部,其基于上述燃料电池堆的发电要求来计算向上述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其中,上述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计算部将湿润要求燃料电池供给流量和发电要求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中较大的一方设为应向上述燃料电池堆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的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机供给流量控制部具备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该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根据上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转状态来计算上述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的暂定目标值,
上述压缩机供给流量限制部通过计算上述湿润要求燃料电池供给流量与上述可旁路流量的相加值作为压缩机限制流量,并选择暂定目标压缩机供给流量和上述压缩机限制流量中较小的一方,来限制上述压缩机所供给的正极气体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机供给流量控制部具备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该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计算部根据从上述燃料电池系统向外部大气排出的排出气体,来计算用于使该排出气体的氢浓度稀释到规定浓度以下的正极气体流量作为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
基于上述目标燃料电池供给流量和上述稀释要求压缩机供给流量中较大的值来控制压缩机供给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旁路流量是基于上述旁路阀的前后压力差而计算出的。
CN201380031574.9A 2012-06-15 2013-06-14 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104380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5721 2012-06-15
JP2012135721 2012-06-15
PCT/JP2013/066505 WO2013187514A1 (ja) 2012-06-15 2013-06-14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0510A true CN104380510A (zh) 2015-02-25
CN104380510B CN104380510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75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1574.9A Active CN104380510B (zh) 2012-06-15 2013-06-14 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1096B2 (zh)
EP (1) EP2863463B1 (zh)
JP (1) JP5796680B2 (zh)
CN (1) CN104380510B (zh)
CA (1) CA2876576C (zh)
WO (1) WO201318751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9593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7154507A (zh) * 2016-03-04 2017-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82789A (zh) * 2021-08-31 2021-12-10 金华氢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阳极压力保护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03547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6009518A (ja) * 2014-06-20 2016-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6161580B2 (ja) * 2014-06-30 2017-07-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車両
CA2958530C (en) * 2014-08-20 2017-07-18 Nissan Motor Co., Ltd. Fuel cel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uel cell system
JP6168028B2 (ja) * 2014-11-05 2017-07-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9075360B (zh) * 2016-03-15 2019-10-0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的湿润状态控制方法以及湿润状态控制装置
DE102018212420A1 (de) * 2018-07-25 2020-01-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Die Erfindung betrifft ein Brennstoffzellen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0862143B2 (en) * 2019-01-30 2020-12-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urbo compressor path and rate control
JP7434399B2 (ja) 2022-03-31 2024-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2617B2 (ja) 2002-01-11 2007-02-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498845B2 (ja) * 2004-07-16 2010-07-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排出ガス処理装置
JP2006164626A (ja) * 2004-12-03 2006-06-22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7257956A (ja) * 2006-03-22 2007-10-04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044969B2 (ja) * 2006-04-07 2012-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運転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運転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弁の凍結防止方法
JP2008016399A (ja) 2006-07-10 2008-01-24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9123550A (ja) 2007-11-15 2009-06-04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375077B2 (ja) 2008-12-24 2013-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KR101300897B1 (ko) * 2009-07-30 2013-08-27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JP5564315B2 (ja) * 2010-04-06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DE112010005600B4 (de) * 2010-05-27 2022-01-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rennstoffzellensystem
JP5585412B2 (ja) * 2010-11-19 2014-09-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9593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6169593B (zh) * 2015-05-18 2021-02-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7154507A (zh) * 2016-03-04 2017-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54507B (zh) * 2016-03-04 2020-05-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82789A (zh) * 2021-08-31 2021-12-10 金华氢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阳极压力保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87514A1 (ja) 2013-12-19
JPWO2013187514A1 (ja) 2016-02-08
CA2876576C (en) 2019-05-14
CA2876576A1 (en) 2013-12-19
US10581096B2 (en) 2020-03-03
US20150162629A1 (en) 2015-06-11
EP2863463B1 (en) 2020-08-05
EP2863463A1 (en) 2015-04-22
JP5796680B2 (ja) 2015-10-21
EP2863463A4 (en) 2015-07-29
CN104380510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510A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9722261B2 (en) Fuel cell system
CN101868881B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8227123B2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current control method with PI compensation based on minimum cell voltage
CN100527511C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和燃料电池车辆
EP3021398B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uel cell system
JP552230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4145362A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11489181B2 (en)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fuel cell stack
CN104040771B (zh) 燃料电池系统
EP2717371B1 (en) Fuel cell system
CN104885280A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818177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5531857A (zh)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
JP6329976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603587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809819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2016009592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20000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201313486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136185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6134258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WO2014192649A1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