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990A -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990A
CN104321990A CN201380026231.3A CN201380026231A CN104321990A CN 104321990 A CN104321990 A CN 104321990A CN 201380026231 A CN201380026231 A CN 201380026231A CN 104321990 A CN104321990 A CN 104321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tation
station device
signal
data
disp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2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草岛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21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5Iterative decoding, including iteration between signa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能高效地生成针对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副本信号,来进行利用了该副本信号的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副本生成部(232)使从解码部(209)输入的干扰数据信号返至由发送站生成的频率解映射处理前的符号串。所生成的副本符号串被输出至干扰去除部(231)。干扰去除部(231)从由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中减去从副本生成部(232)输入的副本频域信号,来去除非期望的接收站信号。将减法结果的符号串输出至信号分离部(206)。具有2种以上的副本信号生成处理,根据传播路径的状况、数据信号接收处理内容来选择所述副本信号生成处理,通过选择副本信号生成处理来生成副本信号,进行干扰去除。

Description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对针对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通信的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蜂窝无线通信中,基于数据业务的急增,期望进一步的传输速度提高。作为提高传输速度的手段,使用大量的无线频带和数据发送时间来进行通信的手法是有效的,但蜂窝无线通信中可使用的无线频带和数据发送时间是受限的。故而,在使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LTE-A(LTE-Advanced(先进))这样的蜂窝无线通信规格进一步演进后的下一代无线通信规格等中,期望以少的无线频带、数据发送时间来发送更多的信息的频谱效率提高技术。
作为频谱效率提高技术之1,为了使用同一无线频带和同一数据发送时间来对针对多个接收站(接收站装置、终端、移动站、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数据信号进行通信,使用复用接入方式(多址接入方式)。该复用接入方式中例如有进行基于正交扩频码的正交复用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进行利用了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的基于空间的正交复用的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接入)等。在这些复用接入方式中,发送站(发送站装置、基站、eNodeB)使用同一无线频带和同一数据发送时间来发送针对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之际,发送站将这些数据信号彼此正交复用来发送。故而,即使使用同一无线频带和同一数据发送时间,各接收站也能解码数据信号。即,在这些通信技术中,通过进行发送站侧的事先的正交分离处理,能使用同一无线频带和同一数据发送时间来对针对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通信。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无线频带、数据发送时间、空间流、正交扩频码各个的无线传输的传播环境定义为无线资源,进而将4要素全部相同的无线传输的传播环境定义为同一无线资源。然而,在基于扩频码的码复用、基于MIMO技术的空间复用中,可复用的接收站数存在上限,在现阶段,仅凭这些技术难以实现频谱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作为频谱效率提高技术的另一种,能使用在接收站侧将作为干扰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分离出来的手法。例如,接收站能使用逐次干扰去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并行干扰去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或Turbo SIC等的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一般而言,在不进行发送站侧的事先分离处理、而由发送站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发送针对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同一无线资源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彼此会互相干扰,各接收站变得难以解码数据信号。然而,通过由接收站来去除或降低干扰信号,接收站能从由发送站不进行事先分离处理而使用同一无线资源发送的针对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之中接收去往自身的数据信号。例如,在接收站的干扰去除技术或干扰降低技术中,接收站从接收信号之中,生成成为干扰信号的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副本信号,并使用该副本信号,进行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去除处理或降低处理。这样的利用了接收站的干扰去除技术或干扰降低技术的通信系统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富田,樋口,“下行链路蜂窝中的正交多址接入和叠加编码以及使用SIC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用户吞吐量特性的比较评价”,信学技法RCS2011-58,pp.135-140,2011年6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现有所设想的接收站中的干扰去除技术或干扰降低技术考虑了在干扰信号的副本生成时对干扰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的方式和不进行纠错解码的方式。关于对干扰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的方式,干扰信号的副本信号通过纠错解码处理而得到编码增益,因此高效地得到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的效果,但因纠错解码处理,会产生大的处理延迟或负荷。另一方面,关于对干扰信号不进行纠错解码的方式,处理较简单,但在接收站所生成的副本信号中会产生大量的比特错误。若使用含大量的比特错误的副本信号来进行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则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所致的效果会降低,因此成为妨碍高效的数据通信的主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高效地生成针对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副本信号并进行利用了该副本信号的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的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接收站装置,具备:解调部,其对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或者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干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处理;解码部,其对经解调处理的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或者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干扰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其根据接收信号来在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处理与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干扰数据信号处理之间进行选择;副本生成部,其针对由所述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选择了处理而得到的所述干扰数据信号,对所述解调部的输出信号进行调制处理或对所述解码部的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来生成副本信号;以及干扰去除部,其进行从接收数据信号中减去所述副本信号的接收数据信号处理,其中,对于所述干扰去除部输出的信号,所述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选择期望数据信号的处理,并由所述解码部进行解调处理,由所述解码部进行解码处理。
第2本发明是在第1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部对从所述解调部输入的信号进行多个纠错解码处理,所述副本生成部对进行了纠错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多个纠错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在所述解码部中,在对干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之际中途停止纠错解码处理后,在所述副本生成部中进行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来进行生成副本信号的处理。
第3本发明是在第1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对于从所述解调部输入的信号,在对干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之际,基于分支条件来在不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而输出至所述副本生成部的处理、与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后输出至所述副本生成部的处理之间进行切换处理,所述副本生成部对应于所述切换处理,切换调制处理或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来生成副本信号。
第4本发明是在第3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解码部具有在一个数据信号接收处理中进行检错处理的多个检错部,所述多个检错部当中的一个具有对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中所含的数据信号串进行检错的构成,将所述检错的结果作为所述分支条件。
第5本发明是在第4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条件是由所述检错部输出的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中的错误数与阈值的关系,所述检错部对如下处理进行切换:在所述错误数少于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解调部进行解调处理后由所述副本生成部进行调制处理的处理,在所述错误数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由所述解调部进行解调处理和由所述解码部进行解码处理后由所述副本生成部进行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的处理。
第6本发明是在第3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具有功率比计算部,该功率比计算部对于接收数据信号处理中的干扰数据信号功率与接收数据信号当中的所述干扰数据信号以外的数据信号功率的功率比,进行在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中计算的处理,并将所述功率比作为所述分支条件。
第7本发明是在第6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条件是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中的功率比与阈值的关系,在所述功率比高于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解调处理后进行调制处理,在所述功率比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进行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后进行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
第8本发明是在第1至第7本发明的任一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处理部具有:控制信息获取部,其从接收信号中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和与所述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所关联对应的1个以上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其对选择出的信号处理的无线控制信息进行输出。
第9本发明是在第8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获取部从所述无线控制信息的构成顺序中获取接收数据信号处理的顺序的信息。
第10本发明是在第8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无线控制信息中所含的资源映射图信息,来生成对由接收站装置进行干扰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的无线资源进行监测的资源映射图信息。
第11本发明是在第10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资源映射图信息来生成进行所述分支条件的判断的比较映射图信息,并基于所述比较映射图信息来判断所述分支条件,从而切换处理。
第12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处理部,该发送处理部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在一个数据信号发送处理中进行多个不同的纠错编码处理的编码部。
第13本发明是在第12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具有对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叠加的叠加合成部的非正交复用方式发送构成、与具有通过多用户预编码权重来对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空间分离处理的多用户预编码部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发送构成、当中的至少一者。
第14本发明是在第13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对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与所述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相关联的1个以上的经复用的去往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进行发送的构成。
第15本发明是在第12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如下构成:从构成其他小区的其他的发送站装置获取去往在所述其他小区内存在的其他小区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并发送:使用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与所述其他小区的发送站装置进行协作来从发送站装置发送的站间协作发送构成、本小区的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与所述本小区的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相关联的1个以上的去往其他小区的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
第16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特征在于,具有第2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以及第12至第15本发明的任一者的发送站装置。
第17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处理部,该发送处理部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编码部,该编码部在一个数据信号发送处理中进行多个检错编码处理,并且多个检错编码处理当中的一个对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之中所含的数据信号进行检错编码处理。
第18本发明是在第17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具有对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叠加的叠加合成部的非正交复用方式发送构成、与具有通过多用户预编码权重对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空间分离处理的多用户预编码部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发送构成、当中的至少一者。
第19本发明是在第18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具有对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与所述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相关联的1个以上的经复用的去往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进行发送的构成。
第20本发明是在第17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如下构成:从构成其他小区的其他的发送站装置获取去往在所述其他小区内存在的其他小区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并发送:使用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全部或一部分相同的无线资源来与所述其他小区的发送站装置协作而从发送站装置发送的站间协作发送构成、本小区的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与所述本小区的接收站装置的无线控制信息相关联的1个以上的去往其他小区的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
第21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特征在于,具有:第4或第5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以及第17至第20本发明的任一者的发送站装置。
第22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处理部,该发送处理部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以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每一个来通知所述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值信息的每一个的构成。
第23本发明是在第22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对去往所述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信息进行通知的值为在0至基准功率值之间对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值进行量化后的值。
第24本发明是在第23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功率值是最大发送容许功率值。
第25本发明是在第24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功率值是以紧挨接收站装置之前的顺序进行了复用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值,在不存在以紧挨之前的顺序进行复用的接收站装置的情况下,是最大发送容许功率值。
第26本发明是在第6、第7或第8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根据由第15至第17本发明的任一者的发送站装置发送的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中所含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值信息和基准功率值,来获取量化范围,并获取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值信息。
第27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之际使用的无线资源重叠的通信系统,特征在于,具有第26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以及第22至第25本发明的任一者的发送站装置。
第28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处理部,该发送处理部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如下构成:通过对去往所述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与按所述接收站装置之前的顺序进行了复用后的接收站数据信号发送功率的总和进行相加而得到的发送功率,来发送与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同时发送的去往接收站的参考信号。
第29本发明是在第6、第7或第8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中,特征在于,对由第28发送站装置发送的去往各接收站的参考信号进行接收,从去往各接收站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之中按进行干扰数据信号处理的接收站装置的顺序来减去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从而获取去往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接收功率值信息。
第30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之际使用的无线资源重叠的通信系统,特征在于,具有第29本发明的接收站装置和第28本发明的发送站装置。
第31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处理部,该发送处理部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全部或一部分相同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述发送处理部具有进行如下处理的构成:即,在确定的无线资源范围内计算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装置当中的一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预测接收功率、与复用至所述一个接收站装置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预测接收功率的总和以及所述一个接收站装置的干扰噪声功率之和的功率比。
第32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接收方法,特征在于,具有:进行从接收信号之中判别出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与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干扰数据信号的处理的步骤;进行接收数据信号处理的步骤,其中,对所述干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后进行调制处理,或进行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后进行编码处理和调制处理,生成副本信号,并从接收数据信号中减去副本信号;以及进行接收数据信号处理的步骤,其中,对期望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并结束接收处理。
第33本发明是用于使接收站装置执行第32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的各步骤的程序。
第34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方法,特征在于,具有: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的步骤;以及在一个数据信号发送处理中进行多个不同的纠错编码处理的步骤。
第35本发明是用于使发送站装置执行第34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的各步骤的程序。
第36本发明是在发送站装置与多个接收站装置之间进行利用了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的通信的通信系统的发送站装置,特征在于,具有:使用由多个接收站装置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所述去往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的步骤;以及在一个数据信号发送处理中进行多个检错编码处理,多个检错编码处理当中的一个对确定了的无线资源范围之中所含的数据信号进行检错编码处理的步骤。
第37本发明是用于使发送站装置执行第36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的各步骤的程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高效地生成针对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副本信号,并进行利用了该副本信号的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例子的其1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例子的其2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例子的其3的图。
图5是以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非正交复用方式进行发送的信号的星座图。
图6是表示以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一部分正交复用方式进行发送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发送站装置内的编码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以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非正交复用方式进行发送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1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1装置内的解码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1装置内的控制信号处理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装置UE2内的控制信号处理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副本生成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副本生成部内的再编码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期望数据信号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装置所获取的捆绑型的控制信息构成的一例。
图1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装置所获取的连接型的控制信息构成的一例。
图1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装置所获取的连接型的控制信息构成的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分配和功率分配的概要图其1。
图2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1的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分配和功率分配的概要图其2。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可应用的多小区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可应用的异构多小区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2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2的副本生成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2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期望数据信号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3的发送站内的编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3的接收站UE2装置内的解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3的接收站UE2装置内的副本生成部内的再编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站构成3的接收站UE2装置内的再编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期望数据信号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站内的编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装置内的解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装置的干扰去除处理中的从解码起到再编码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装置内的解码部的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装置的干扰去除处理中的从解码起到再编码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通信线路为下行链路(下行线路,downlink)的情况进行说明。尽管以下将使用同一无线资源进行通信的接收站的数量设为2来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接收站数也可以为3以上。另外,尽管以从1处发送站进行发送来说明,但也可以从2处以上的发送站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进行通信。此外,在此情况下多个发送站从不同的发送位置进行发送,因此若发送站所使用的空间资源不同但接收站所使用的空间资源相同,则为使用同一无线资源。因此,“从2处以上的发送站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是指,接收站进行来自2处以上的发送站的载波的接收时,认为是同一无线资源。
在此,不进行发送站侧的事先分离处理而发送站使用同一无线资源来发送针对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利用了复用接入方式的通信系统被称为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所对应的发送方法存在多种。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所对应的发送方法之一是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是对发送数据信号乘以使多个接收站间信道矩阵成为上三角矩阵的多用户预编码矩阵来从多个天线发送预编码后的信号的发送方式。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所对应的发送方法的另一种是非正交复用方式。非正交复用方式是使用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 coding)、分层调制(Hierarchal modulation)等技术将针对去往经复用的接收站当中的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合成为一个调制后符号、且从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合成信号的发送方式。
另外,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中的接收站优选具有干扰去除技术或干扰降低技术。另外,干扰去除技术或干扰降低技术中,高效地生成针对去往其他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副本信号,来进行利用了该副本信号的干扰去除处理或干扰降低处理。
作为与共享同一无线资源的其他的多址接入方式如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空分多址接入)不同的点,能不进行基于正交码序列的频谱扩散,而在空间上也处于非正交或者一部分正交的状态下由接收站检测数据信号。即,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较之于使用多天线的MIMO通信方式,能以少的天线根数来提高频谱效率。另外,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能与CDMA、SDMA等现有多址接入方式进行组合。由此,能进一步增加接收站同时通信数(复用数),能达成高的频谱效率。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概念图。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发送站eNB1、接收站UE1以及接收站UE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接收站UE1相对于发送站eNB1,位于比接收站UE2更远之处。故而,接收站UE1中的接收信号的信噪功率比(SNR;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因信号的距离衰减而比接收站UE2中的接收信号的信噪功率比低。
图2、图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在图2所示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中,接收站UE1与接收站UE2共享同一无线资源而以非正交复用方式进行了复用。另外,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与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以各自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被发送。即,将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功率设为高于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功率。由此,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中的各接收站能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例如,在接收站UE1中,在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为相同程度或比其小的情况下,接收站UE1将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以比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大的功率来进行发送,因此能在不意识到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接收处理。即,接收站UE1能以与现有同样的接收方法来获取去往接收站UE1的数据信号。另一方面,对于接收站UE2而言,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成为大的干扰,因此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的提取变得困难。在提取去往接收站UE2的信号的情况下,接收站UE2首先检测接收站UE1的信号,将该信号从接收站UE2的接收信号中去除,从而接收站UE2能获取去往接收站UE2的数据信号。
将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的复用关系以复用层进行了定义。关于分配至复用层的接收站,在下层分配有其他的接收站的情况下,由于去往下层接收站的信号以大的发送功率且资源重叠地被发送,因此需要对于分配至其下层的全部的去往接收站的信号,使用干扰去除机构来进行干扰去除或者干扰降低。另一方面,对于分配至上层的接收站,能无意识地进行接收处理。即,接收站UE1被分配至第1层,接收站UE2被分配至第2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收站的分配无线带宽定义为传输块,并使用传输块中所含的信号来进行纠错解码。或者,将最小分配无线带宽定义为资源块,且各资源块以一个无线资源编号来表示。
图3、图4示出在各复用层独立地设定所分配的无线资源量的情况。图3是表示在上层的资源分配单位多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分配至上层的接收站必须对下层的全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信号进行解码来进行干扰去除,因此例如要对去往分配至第3层的接收站UE3的信号进行解码,就需要对去往接收站UE11、12、13、14、21、22这6站的接收站的信号进行解码、去除。另一方面,图4是表示在下层的资源分配单位多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同样,要对分配至第3层的接收站UE31进行解码,仅对去往接收站UE1、21这2站的接收站的信号进行解码、去除即可。但需要对分配有期望信号的无线资源以上的频带进行监测,在所述的例子中,不仅对无线资源编号1,还对无线资源编号2、3、4进行监测。本实施方式能应用于图2、图3、图4的任一种情况。
<接收信号模型>
在此,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站装置可应用的一部分空间正交的复用法以及非正交的复用法,使用接收信号模型来进行说明。此外,尽管以接收站的数量为2进行说明,但即使接收站数为3以上也以同样的接收信号模型来表示。
[1.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的接收信号模型]
首先,针对传播路径信息进行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分配给针对接收站UEi的发送的发送天线群j与接收站UEi的接收天线群i间的传播路径矩阵设为Hij,则传播路径矩阵H如下式(1)来定义。
[数式1]
H = H 11 H 12 H 21 H 22 = H 1 H 2 . . . ( 1 )
在此,Hi=[Hi1,Hi2]是发送站的全部发送天线与接收站UEi的接收天线间的传播路径矩阵。传播路径矩阵H能使用QR分解而如下式(2)进行分解。
[数式2]
H = LQ = L 11 0 L 21 L 22 Q . . . ( 2 )
若将接收站UEi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设为yi,将发送站对接收站UEi发送的数据信号设为xi,且将经QR分解所得到的酉矩阵QH设为多用户预编码权重W来使用,则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的接收信号模型如下式(3)表示。
[数式3]
y 1 y 2 = y = HWx + n = L 11 0 L 21 L 22 x 1 x 2 + n 1 n 2 y 1 = L 11 x 1 + n 1 y 2 = L 22 x 2 + L 21 x 1 + n 2 . . . ( 3 )
在此,ni是接收站UEi所受的加性白噪声。
根据式(3),接收站UE1不受干扰,而对接收站UE1的期望数据信号L11x1进行传输。另一方面,接收站UE2接受接收站UE1的干扰数据信号L21x1,而对接收站UE2的期望数据信号L22x2进行传输。接收站UE2的接收站装置通过搭载对接收站UE1的干扰数据信号L21x1进行去除的机构,能识别期望数据信号L22x2
[2.非正交复用方式的接收信号模型]
另一方面,作为共享同一无线资源进行复用的别的技术,有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 coding)、分层调制(Hierarchal modulation)。将发送站所发送的符号如以下的数式(4)进行设定。
[数式4]
x = [ &alpha; 1 x 1 + &alpha; 2 x 2 ] . . . ( 4 )
在此,αi是对接收站UEi所分配的功率分配系数。图5表示以非正交复用方式进行了合成的星座的一例。如图5所示,若将去往接收站UE1的QPSK符号与以较之于去往接收站UE1符号而为一半的振幅所发送的去往接收站UE2的QPSK符号进行合成,则合成后的符号表示为16种,能将2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合起来发送。非正交复用方式的接收信号模型如下式(5)表示。
[数式5]
y 1 y 2 = y = Hx + n = H 1 H 2 [ &alpha; 1 x 1 + &alpha; 2 x 2 ] + n 1 n 2 y 1 = &alpha; 1 H 1 x 1 + n ~ 1 y 2 = &alpha; 2 H 2 x 2 + &alpha; 1 H 2 x 1 + n 2 . . . ( 5 )
在接收站UE1中,干扰数据信号的接收功率比期望数据信号的小,因此能视作噪声进行解调·解码。另一方面,在接收站UE2中,干扰数据信号的接收功率比期望数据信号的大,因此需要去除去往接收站UE1的数据信号的机构。
<收发站构成>
接下来,针对能以上述说明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或者非正交复用方式、或者将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与非正交复用方式进行了组合的复用方式来进行信号传输以及信号检测的发送站装置以及接收站装置的构成,基于附图来进行说明。
(1)收发构成1
首先,说明对干扰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的收发站构成1。通过对干扰信号进行纠错解码,从而干扰信号的副本信号得到编码增益。
图6是表示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来进行发送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发送站装置eNB1-A构成为包含:编码部101(101-1~101-4)、调制部102(102-1~102-4)、层映射部103(103-1,103-2)、预编码部104(104-1,104-2)、多用户预编码部105、频率映射部106(106-1~106-4)、IFFT部107(107-1~107-4)、GI插入部108(108-1~108-4)、无线发送部109(109-1~109-4)、天线部110(110-1~110-4)、以及控制信息决定部111。编码部101、调制部102、频率映射部106、IFFT部107、GI插入部108、无线发送部109、天线部110的“○○○-1,2”处理去往接收站UE1数据信号,“○○○-3,4”处理去往接收站UE2数据信号。另外,层映射部103、预编码部104的“○○○-1”处理去往接收站UE1数据信号,“○○○-2”处理去往接收站UE2数据信号。
由编码部101、调制部102、层映射部103、预编码部104、多用户预编码部105、频率映射部106、IFFT部107、GI插入部108、无线发送部109构成的部分是发送处理部,发挥使用多个接收站各自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复用去往所述多个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而进行发送的功能。
编码部101以图7的概略图来构成。编码部101构成为包含检错编码部121和纠错编码部122。检错编码部121针对从上级层输入的数据信号,使用检错编码方法来对数据信号附加校验比特。该检错编码方法例如有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等。附加了校验比特的数据信号按作为编码比特单位的代码块的每一个而被分割后,由纠错编码部122进行纠错编码。使用与由控制信息决定部111决定的控制信息(无线控制信息、Control Information)相应的纠错编码方法来生成编码比特串。该纠错编码方法例如是Turbo编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等。编码部101基于所输入的编码率信息来对已生成的编码比特串进行打孔(puncture)。
由此,编码部101省略已生成的编码比特串(例如校验比特)的一部分来生成与所输入的编码率信息所示的编码率相应的编码比特串。编码部101将进行打孔而生成的编码比特输出至调制部102。
在此,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控制信息来确定编码部101所使用的编码方法,但该控制信息既可以从外部接收而保存在控制信息决定部111中,也可以是设定有由发送站装置以及接收站装置预先设定的编码方法。
控制信息决定部111将指示以后处理的控制信息输出至各部,但该控制信息也同样既可以从外部接收,也可以预先设定。
调制部102针对从编码部101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使用与对应于接收站的信道状况的控制信息相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符号串。调制部102将生成的调制符号串输出至层映射部103。
调制部102所进行的调制方式例如是BPSK(Binary Phase ShiftKeying;二相相移调制)、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调制)、16QAM(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值正交振幅调制)、64QAM(64-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值正交振幅调制)等。
层映射部103将从调制部102输入的符号串基于与控制信息相应的发送秩信息而重排为每个接收站的每层的符号串。层是指发送数据信号的单位。在此,经重排的层的数量成为发送秩信息所示的层数。层映射部103将经重排的符号串输出至预编码部104。
预编码部104从层映射部103输入每层的符号串,来构成以各层的符号为要素的矢量。预编码部104对构成的矢量乘以与传播路径的状况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来构成包含与分配给接收站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相等数量的要素在内的矢量,生成由构成的矢量中所含的各要素的符号组成的符号串,并将生成的符号串输出至与各发送天线110对应的多用户预编码部105。预编码矩阵对应于多用户预编码矩阵而由控制信息决定部111决定。
多用户预编码部105针对去往各接收站的从预编码部104输入的频域信号,构成以各接收站的信号为要素的矢量。对构成的矢量按照使接收站彼此空间正交的方式乘以预编码矩阵,来构成包含与传播路径的状况对应的发送站所具备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相等数量的要素在内的矢量。预编码矩阵由控制信息决定部111决定。生成由构成的矢量中所含的各要素的符号组成的符号串,并将生成的符号串输出至与各发送天线对应的频率映射部106。
频率映射部106基于与控制信息相应的频带分配信息来分配从多用户预编码部105输入的符号串中所含的符号,从而生成频域信号。频率映射部106将生成的频域信号输出至IFFT部107。
IFFT部107对从频率映射部106按每块而输入的叠加编码信号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来变换成时域。IFFT部107将变换出的时域信号输出至GI插入部108。
GI插入部108对于从IFFT部107针对每块而输入的复用信号,按每块插入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作为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来生成输出信号。由GI插入部108插入至复用信号的CP例如是之前刚输入的复用信号当中预先确定部分的信号。GI插入部108将生成的输出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09。
无线发送部109对从GI插入部108输入的输出信号以及控制信息进行D/A(Digital to Analog;数字·模拟)变换而变换成模拟信号。将变换出的模拟信号上变频至无线频带而生成无线频带信号,并对生成的无线频带信号进行放大而输出至天线110。
天线110将所输入的无线频带信号承载于电波等的载波而发送至接收站装置。
此外,由无线发送部109和天线110构成的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带)部作为RRH(Remote Radio Head;展开无线装置),可以与从编码部101起至GI插入部108为止构成的基带部进行分离,并设置于不同的场所。此时,RF部、基带部间通过有线进行连接。
此外,以发送站装置为每接收站对应2个流的数据处理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满足发送流数与天线根数的对应,流数也可以为2以上。
图8是表示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正交复用方式来发送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本发送站装置eNB1-B的构成是与图6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的发送站装置eBN1-A同等的构成,但作为一部分不同的点,从多用户预编码部105变更为叠加合成部131,另外,所述叠加合成部131成为配置于频率映射部106与IFFT部107之间的构成。
叠加合成部131从频率映射部106输入频域信号,接收站间的同频域信号通过从控制信息决定部111输入的功率分配信息而产生功率差,作为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 coding)进行合成。接收站间的功率差例如根据接收站的传播路径状况而决定。接收站间所合成的叠加编码信号被输出至与各发送天线对应的IFFT部107。此外,叠加合成部131也称为功率控制部。
设发送站装置具有图6的eNB1-A和图8的eNB1-B当中任一者的构成,但也可以具有两者的构成。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装置的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装置成为与上述的部分空间正交复用方式和非正交复用方式的两发送站装置对应的接收站构成。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1的装置构成的概略图。
接收站装置UE1构成为包含:天线201(201-1,201-2)、无线信号处理部202(202-1,202-2)、GI去除部203(203-1,203-2)、FFT部204(204-1,204-2)、频率解映射部205(205-1,205-2)、信号分离部206、层解映射部207、解调部208(208-1,208-2)、解码部209(209-1,209-2)、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传播路径估计部211。
天线201接收由发送站发送的无线频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频带信号输出至无线信号处理部202。
无线信号处理部202将从天线201输入的无线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带而生成模拟信号。无线信号处理部202对生成的模拟信号进行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而变换成数字信号。无线信号处理部202将变换出的数字信号输出至GI去除部203。
GI去除部203将从无线信号处理部202输入的数字信号之中去除CP而得到复用信号。由GI去除部203分离出的数据信号被输出至FFT部204。
FFT部204对从GI去除部203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的数据信号。FFT部204将得到的频域信号输出至频率解映射部205。
频率解映射部205从由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之中,提取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输入的频带分配信息所示的频带的符号串。频率解映射部205将提取出的符号串输出至信号分离部206。
信号分离部206对于以各自包含在从频率解映射部205输入的符号串中的符号为要素的矢量进行空间分离处理来构成每层的符号串,并将构成的符号串输出至层解映射部207。在空间分离处理中,例如存在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误差)检测、V-BLAST(Vertical-Bell Laboratories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码)检测、ML(Minimum Likelihood;最小似然检测)检测。空间分离处理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211输入的每个传播路径的传播路径特性来进行检测。
层解映射部207将从信号分离部206输入的每层的符号串,基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输入的发送秩信息RI(Rank Indicator),来重排为作为编码单位的码字的每一个的符号串。因此,层解映射部207所进行的重排是与发送站装置的层映射部103所进行的重排相反的处理。层解映射部207将重排后的符号串分别输出至解调部208。
解调部208对从层解映射部207输入的符号串,使用与从控制信息获取部210输入的调制方法信息对应的解调方法来进行解调,从而生成编码比特串。解调部208将生成的编码比特串分别输出至解码部209。此外,编码比特串对应于解码方法而发送硬判定值和软判定值的一者。
解码部209由图10所示的概略图构成。解码部209构成为包含纠错解码部221和检错部222。纠错解码部221对从解调部208输入的编码比特串进行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应的纠错解码来得到数据信号。检错部222对构成由纠错解码部221得到的数据信号的数据比特例如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来校验错误的有无。解码部209在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将ACK确定为传递确认信息,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将NACK确定为传递确认信息。检错部222将在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信号输出到外部。
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如图11所示,是从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之中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以及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获取部215。
另外,传播路径估计部211根据从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来求取与每个传播路径的传播路径特性相关的传播路径估计信息。
接下来,说明与接收站UE1装置进行了非正交复用的接收站UE2装置的构成例。接收站UE2装置以搭载有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逐次干扰去除)电路的构成为前提。此外,接收站UE2装置的构成可用于接收站UE1装置。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站UE2-A装置的装置构成的概略图。
图12所示的接收站UE2-A装置是在图9所示的接收站UE1装置的构成例的基础上具备干扰去除部231和副本生成部232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FFT部204与频率解映射部205之间配置干扰去除部231作为了前提,但频率映射的方式不限于此构成,例如,只要像图2那样经复用的接收站彼此的频率资源处于同频带上,则也可以在频率解映射部205与信号分离部206之间配置干扰去除部231。
另外,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如图13所示,具备:接收站UE1装置的控制信号处理部210a的控制信息获取部215、以及对各部的数据信号处理进行选择的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216。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216从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的处理、与其他的接收站的干扰数据信号的处理当中选择任一者,并将进行该处理的控制信息输出至各部。
此外,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216使用从由控制信号处理部215获取的无线控制信息之中获取的选择信息来进行选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例如还设想根据从由解码部209输出的接收数据信号的检错结果,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出的结果来进行数据信号处理的选择。
副本生成部232使从解码部209输入的干扰数据信号返回至发送站所生成的频率解映射处理前的符号串。所生成的副本符号串被输出至干扰去除部231。输出功率零的符号串作为初始值。
干扰去除部231从由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中减去从副本生成部232输入的副本频域信号,来去除非期望的接收站信号。将减法结果的符号串输出至信号分离部206。在初次处理中,省略干扰去除部231中的处理,或者减去功率零的符号串。
图14表示副本生成部内的处理的概略图。副本生成部232构成为包含:再编码部241(241-1,241-2)、再调制部242(242-1,242-2)、再层映射部243、再预编码部244、再频率映射部245(245-1,245-2)、传播处理部246。
再编码部241如图15所示,构成为包含纠错编码部251。图15的纠错编码部251与图7的纠错编码部122同样。从解码部209输入的数据信号被输入至纠错编码部251,进行与从控制信息获取部210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应的纠错编码,来生成副本编码比特串。再编码部241使用与发送侧同等的纠错编码方法。
再调制部242对从再编码部241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使用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输入的调制方法信息对应的调制方式来进行与发送侧同等的调制,生成副本调制符号串。
再层映射部243基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输入的发送秩信息RI,将从再调制部242输入的调制符号串重排回每层的副本符号串。
再预编码部244针对从再层映射部243输入的每层的符号串,使用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输入的预编码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来进行乘法,从而生成每个发送天线的副本符号串。再预编码部244被输出至再频率映射部245。
再频率映射部245基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输入的频率映射信息来分配从再预编码部244输入的每个发送天线的副本符号串,从而生成副本频域信号。
传播处理部246对从再频率映射部245输入的每个发送天线的副本符号串乘以从传播路径估计部211输入的频率映射图和与收发天线对应的传播路径估计信息,来生成所接收的副本频域信号。
此外,图9所示的接收站UE1装置的构成例或图12所示的接收站UE2-A装置的构成例是以接收图6或者图8所示的发送站装置所发送的数据作为了前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
图16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接收站UE2-A获取数据信号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由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控制信息获取部215从由FFT部204输入的频域信号之中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以及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步骤S11)。用于同时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以及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构成在后说明。在获取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进行了保持的情况下(步骤S12;“是”),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216选择进行干扰数据信号处理,并对各处理部发送接收处理所需的信息。接收站UE2-A对接收数据信号使用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来进行解映射(步骤S13)、解调(步骤S14)、解码(步骤S15)。然后,由副本生成部232对解码出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使用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来进行再编码(步骤S16)、再调制(步骤S17)、再映射(步骤S18),生成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接收信号副本,并由干扰去除部231从接收数据信号之中去除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接收数据信号(步骤S19)。在以获取到的全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无线控制信息而结束了这些工序的情况下(步骤S12;“否”),控制信号处理部信息获取部210b的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216选择期望数据信号处理,对于接收数据信号使用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来进行解映射(步骤S20)、解调(步骤S21)、解码(步骤S22),从而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
《数据信号处理顺序》
在非正交复用方式中,存在若弄错数据信号的处理顺序则不能正常解码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图3中,若在去除去往接收站UE11的数据信号之前对去往接收站UE21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则因去往接收站UE11的数据信号的影响而会产生大量的比特错误。为此,需要复用层的信息。通过通知复用层的信息,能掌握接收站、非正交复用的分配无线资源和其他的接收站的关系,从而以正确的接收处理顺序来去除干扰。
复用层的信息之中存在绝对编号和相对编号。绝对编号例如是图3、4那样的层编号。在以复用层的绝对编号进行了通知的情况下,从去往分配给第1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起依次进行数据信号处理。相对编号是分配有自身接收站的复用层与使用同自身接收站相同的无线资源来进行通信的其他接收站的复用层之间的编号差。在以复用层的相对编号进行了通知的情况下,从去往相对编号最大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起依次进行数据信号处理。
《无线控制信息的构成》
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中,在干扰去除工序时进行去往其他接收站的符号的解调或解码,因此需要通知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以下,列举2个包含经复用的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在内的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构成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构成的说明,作为复用了2个接收站时的构成来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构成不限于此,接收站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以上。
[1.捆绑型]
图17是接收站UE2所获取的捆绑型的无线控制信息构成的一例。去往接收站UE2的无线控制信息301成为对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2进行捆绑的构成,使用接收站UE2固有信息而被编码。接收站UE2使用预先保有的接收站UE1固有信息进行解码,获取去往接收站UE2的无线控制信息301。接收站UE2还能与去往接收站UE2的无线控制信息301同时地获取经捆绑的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2。
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2与去往接收站UE2的无线控制信息301独立地构成,使用接收站UE1固有信息而被编码。接收站UE1使用预先保有的接收站UE1固有信息进行解码,仅获取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2。
尽管针对在1个无线控制信息内包含1个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无线控制信息不限于此,在像图3、4的复用的资源配置那样对下层分配了2接收站以上的情况下,成为对1个无线控制信息捆绑2个以上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的构成。
此外,在本无线控制信息构成法中,需要对执行非正交复用接收处理的顺序的信息进行捆绑。顺序的信息例如是指分配有复用接收站的复用层的绝对编号、以自身接收站的复用层为基准时的复用层的相对编号等。由复用层的编号和资源映射图信息来构成图3、4那样的无线资源与复用层的资源映射图信息,接收站使用该信息来进行干扰去除处理、接收处理。
[2.连接型]
图18是接收站UE2所获取的连接型的控制信息构成的一例。
成为如下构成:在去往各接收站的控制信息的内部,存在对用于向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进行参照的链路信息进行明示的字段。
各无线控制信息按照各接收站能唯一获取的方式而被进行编码处理,例如,去往接收站UE2的控制信息303使用接收站UE2的固有信息而被加扰。接收站UE2能使用预先保有的接收站UE2固有信息来唯一获取去往接收站UE2的控制信息303。然而,接收站UE2未保有接收站UE1固有信息,因此不能获取去往接收站UE1的控制信息。为此,在本无线控制信息构成中,对去往接收站UE2的控制信息303仅捆绑对接收站UE1的链路信息304。对接收站UE1的链路信息304例如有接收站UE1固有信息、存在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图地址信息等。通过获取到的链路信息,接收站UE2能搜索存在去往接收站UE1的控制信息的地址。接收站UE2使用获取到的链路信息进行搜索,来获取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5。
另一方面,由于在下层未分配有接收站,因此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305成为在对链路信息进行明示的字段上设定空信息306或者不存在对链路信息进行明示的字段这样的构成。
尽管针对在1个无线控制信息内包含1个链路信息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无线控制信息构成不限于此,在像图3、4那样的复用的资源配置那样对下层分配了2接收站以上的情况下,成为对1个无线控制信息捆绑2个以上的链路信息的构成。
图19是基于本无线控制信息构成的无线控制信息获取处理的流程图。这是由针对图18的连接型的控制信息构成的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控制信息获取部215所执行的无线控制信息获取处理。
首先,接收站使用自身接收站固有信息来搜索存在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地址(步骤S31),并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步骤S32)。接下来,获取用于向捆绑至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进行接入的链路信息(步骤S33)。在获取了链路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4;“是”),使用获取到的对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链路信息,接收站搜索存在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地址(步骤S35),来获取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步骤S32)。在不能获取链路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4;“否”),链路中断,接收站结束控制信息获取处理。直至全部的链路中断为止都反复该工序,进行无线控制信息的搜索和获取。
此外,在捆绑型的无线控制信息构成法中,需要对顺序的信息进行捆绑来对接收站显式地通知,但在本无线控制信息构成法中,为了使链路信息、所链接的次数还起到复用层的相对编号的功能,需要隐式地通知顺序的信息。无需捆绑顺序的信息也是特征。
《监测》
在非正交复用方式中,除了接收包含去往自身接收站信号在内的无线资源之外,还需要接收包含经非正交复用的去往接收站信号在内的无线资源,从而保持数据信号。为此,针对根据预先经接收处理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来生成自身接收站所监测的资源映射图信息的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针对图4中接收站UE31为了进行接收处理而在监测中所需的资源映射图信息进行说明。若是正交复用方式,则要对去往接收站UE31的信号进行解码的话,仅对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31的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ResourceMap3 UE31={1}进行监测即可。然而,在非正交复用方式中,直至对去往接收站UE31的信号进行解码为止都需要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和去往接收站UE21的信号的干扰去除。要对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和去往接收站UE21的信号进行解码的话,还需要监测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1和去往接收站UE21的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ResourceMap1 UE1={1,2,3,4}、ResourceMap2 UE21={1,2}。也就是,在去往第1层接收站数据信号处理中,ResourceMap1=ResourceMap1 UE1={1,2,3,4},在去往第2层接收站数据信号处理中,必须至少监测ResourceMap2=ResourceMap2 UE21={1,2}。
接下来,例如,针对图4中分配有接收站UE32、UE33的资源被1个接收站分配(以下,称为接收站UE34)而在进行接收处理之际监测所需的资源映射图信息进行说明。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34的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成为ResourceMap3 UE34={2,3}}。在非正交复用方式中,需要对在第1、2层中使用了无线资源{2,3}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进行干扰去除,因此还需要对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1、接收站UE21、接收站UE22的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ResourceMap1 UE1={1,2,3,4}、ResourceMap2 UE21={1,2}、ResourceMap2 UE22={3,4}进行监测。也就是,在去往第1层接收站数据信号处理中,ResourceMap1=∪ResourceMap1 UE1={1,2,3,4},在去往第2层接收站数据信号处理中,必须至少监测ResourceMap2=ResourceMap2 UE21∪ResourceMap2 UE22={1,2,3,4}。
《参考信号》
在非正交复用方式中,特性较大地依赖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在此说明基于参考信号的对接收站的功率通知方法。
图20是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功率的概要图。接收站UE1和接收站UE2的参考信号被分配不同的正交无线资源,另外以与对各接收站所分配的发送功率相同的功率来发送参考信号。由于各参考信号使用正交资源而被发送,因此参考信号彼此无串扰,而能接收参考信号。接收站通过接收各参考信号,能估计传播路径和功率。
图21是参考信号的资源对功率的其他的概要图。作为与图20不同的点,去往接收站UE2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加上去往接收站UE1的发送功率而进行发送。由此,通过得到接收站UE1的发送功率部分的功率增益,从而接收站UE2的估计精度得以提升。接收站UE2的传播路径或功率的估计能通过如下方式来计算:先根据去往接收站UE1的参考信号计算接收站UE1的发送功率,然后从去往接收站UE2的参考信号之中减去去往接收站UE1的功率部分。
尽管在接收站数为2的情况下说明了参考信号,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接收站数为3以上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设定。
《基于无线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的通知》
上述对使用参考信号来通知发送功率的方法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对利用了同一无线资源的参考信号进行共享的方法中,不能以参考信号来通知发送功率,因此在此针对基于无线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的通知来进行说明。
方法之一是在每个单位无线资源的去往各复用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中承载将各分配发送功率以0至最大发送容许功率的范围进行了量化后的信息从而显式地通知值的方法。由于范围固定,因此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处理容易。
作为别的方法,有使用对上层所分配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来对功率信息的量化范围进行限定的方法。量化的范围使用如下特征来限定:对上层所分配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被设定为小于对下层所分配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具体而言,第1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以最大发送容许功率为最大值来进行量化。接下来,第2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由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的特性而不设想为以比第1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高的功率进行发送,因此以第1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为最大值进行量化。以下,通过在第3层以后也将正下层的接收站的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作为最大值进行量化,来限定量化范围。由此,能减少通知比特数或提高量化精度。
此外,在使用参考信号来通知功率的传输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以无线控制信息进行通知。
以上说明了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解码来去除干扰的收发站构成1。由此,能进行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的通信,能基于进一步的复用数增加而使频谱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站UE2装置构成还能适用于小区间干扰去除。图22是表示宏基站间干扰的概念图。另外,图23是表示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和宏基站间干扰的概念图。图22、图23均构成为包含发送站eNB1-A、发送站eNB2-B、接收站UE1以及接收站UE2。发送站eNB1与图6、图8,接收站UE1与图9,以及接收站UE2与图12为同等的构成。图22的发送站eNB2是与发送站eNB1基本相同的构成,但图23的发送站eNB2被设定为低发送功率。图22、图23的接收站UE1与发送站eNB1连接,接收站UE2与发送站eNB2连接。接收站UE1和接收站UE2如图2所示利用同一无线资源,另外接收站UE2配置于小区端附近,因此接收站UE2将来自发送站eNB1的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作为强的相邻小区间干扰来接受。此时,接收站UE2通过从发送站eNB1或者发送站eNB2接收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从而能以与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同样的工序来去除干扰信号。
在从发送站eNB2发送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记载的无线控制信息同等的构成来发送。此时,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通过在发送站间连接的回程线路而从发送站eNB1被送至发送站eNB2。在从发送站eNB1发送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在上述记载的无线控制信息构成当中,仅以连接型进行发送。此时,在由发送站eNB1发送的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被分配的无线资源中,为了避免无线控制信息的串扰,在发送站eNB2中不进行数据发送。为了进行上述的处理,需要将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1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无线资源映射图信息在发送站eNB1与发送站eNB2间共享。
如此,从构成其他小区的其他的发送站获取去往在所述其他小区内存在的其他小区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使用由多个接收站各自使用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无线资源来与所述其他小区的发送站进行协作,而从发送站发送。将本小区的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以及与所述本小区的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加以关联的1个以上的去往其他小区的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进行发送。
(2)收发构成2
接下来,说明不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信号的解码而去除干扰的收发站构成2。
本收发站构成所涉及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与图6、图8相同。但关于接收站UE2的构成中的副本生成部和干扰去除部,与收发站构成1不同,故以下针对副本生成部和干扰去除部进行说明。
图24是第1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2所涉及的接收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在图11的收发站构成1的接收站UE2-B装置构成中,解码部209的输出比特串被输入至副本生成部232,副本生成部232的输出结果被输入至在FFT部204与频率解映射部205之间所插入的干扰去除部231。另一方面,在本收发站构成中,如图24所示,副本生成部262不与解码部209而与解调部208连接,另外干扰去除部261配置在频率解映射部205与信号分离部206之间。这是由于本收发站构成2不进行解码,因此无需进行基于传输块单位的干扰去除。即,通过不受下层接收站的无线资源映射的影响而仅对分配有期望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进行处理,能实现干扰去除。另外,本收发站构成2不进行解码,因此由解调部208输出经硬判定的编码比特串,并输入至副本生成部262。
图2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本生成部内的构成的框图。与图14对应,副本生成部262也从再调制起开始处理,成为去除了再频率映射后的构成。但与图14的副本生成部232不同,输入来自解调部208的信号,因此不需要再调制部242、再频率映射部245。
图26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经非正交复用的接收站获取期望数据信号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由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控制信息获取部15来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以及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步骤S41)。用于对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以及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进行通知的控制信息与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1为同样的构成。由频率解映射部205以及层解映射部207根据获取到的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来对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所在的频率以及层进行解映射(步骤S42)。
接下来,在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同时获取到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43;“是”),由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16选择进行干扰数据信号处理,并从控制信息获取部向各处理部发送接收处理所需的信息。由解调部208进行接收数据信号的解调(步骤S44)。经解调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不进行解码处理,而使用其他接收站的控制信息,由副本生成部262的再调制部242进行再调制处理(步骤S45),由副本生成部262依次进行处理,生成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接收信号副本,并由干扰去除部261从接收数据信号之中去除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接收数据信号(步骤S46)。在通过获取到的全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无线控制信息而结束了这些工序后(步骤S43;“否”),由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16选择进行期望数据信号处理,使用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控制信息来对接收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步骤S47),进行解码(步骤S48),从而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
以上说明了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扰信号不进行纠错解码处理而使用来自解调部208的信号来去除干扰的收发站构成2。由此,能较之于收发站构成1更简易地进行干扰去除。
(3)收发站构成3
最后,针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1与收发站构成2组合在一起的收发站构成3进行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1的编码部中所使用的纠错方式,设想使用Turbo码或LDPC码等具有高的纠错能力但计算量多的方式。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2不对干扰去除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因此使用含错误的副本信号来进行干扰去除。为此,副本的符号错误传播至后级的处理,其结果,使期望信号的比特错误增大。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3是根据错误数来自适应地控制对副本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收发站构成1和不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的收发站构成2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3所涉及的发送站装置以及接收站装置的基本的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1相同。但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的处理以及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和副本生成部内的再编码部的处理与本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1不同,故以下针对编码部、再编码部以及解码部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101中以二阶段进行检错编码的例子进行说明。检错编码方法例如存在奇偶校验码或CRC码等。接收站装置使用该检错的结果,来使去除处理时的解码处理自适应地变化。
图2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内的构成图。
编码部101构成为包含:第一检错编码部141、纠错编码部142、以及第二检错编码部143。
第一检错编码部141和纠错编码部142进行与图7的检错编码部121和纠错编码部122同样的处理。
第二检错编码部143例如使用CRC码来对数据信号附加校验比特。应用第二检错编码部143的编码的数据长(代码块)可以与第一检错编码部141或纠错编码部142不同。例如,第一检错编码部141对于传输块,第二检错编码部143可以以资源块单位进行编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而以资源块单位进行CRC码。
图2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内的构成图。
解码部209构成为包含:第二检错部271、纠错解码部272、第一检错部273。
第二检错部271对于所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例如进行循环冗余校验来校验错误的有无。从错误校验结果中获取比特错误数,根据条件来切换是将编码比特串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72还是输出至副本生成部262的再调制部242。在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72的情况下,从所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之中去除校验比特,并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72。此外,在所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为软判定比特串的情况下,在第二检错部271中变换至硬判定比特串来进行检错。
纠错解码部272进行与图10的纠错解码部221同样的处理。另外第一检错部273也进行与图10的检错部222同样的处理。
图2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站装置的副本生成部内的再编码部的构成图。
副本生成部232的再编码部241构成为包含:纠错编码部274、第二检错编码部275。
纠错编码部274进行与图27的纠错编码部142同样的处理。另外第二检错编码部275也进行与图27的第二检错编码部143同样的处理。
图30是以从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去除处理中的非期望的信号的解调起至再调制为止的处理作为流程图的图。
首先,从层解映射部207输入的符号串在解调部208中解调,并输出编码比特串(步骤S51)。
关于编码比特串,由解码部209的第二检错部271针对每个代码块来检测比特错误(步骤S52),并将检测出的比特错误数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53)。该比特错误数与阈值的关系是将来自调制部208的信号送往副本生成部232,还是将由解码部209的纠错解码部272处理后的信号送往副本生成部232的分支条件。比特错误数的阈值的设定方法例如有设定预先固定值、设定与接收SINR等的传输环境对应的变动值等。比较方法例如有与多个输出的比特错误数的平均进行比较、与最小比特错误数进行比较、与最大比特错误数进行比较等。
将错误数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映射图Mi成为经解调处理得到的分配有第i层的接收站u的资源映射图ResourceMapi u的位置,且对在之上1层分配有接收站的资源ResourceMapi+1=∪ResourceMapi+1 v进行监测的位置。在此,v是在i+1层使用与分配有接收站u的无线资源相同的无线资源的接收站编号。也就是,在之上1层不可能进行解调或解码的资源中不进行比较处理,而以满足下式(6)的资源映射图的各单位资源来进行比较。
[数式6]
M i = Resource Map i u &cap; Resource Map i + 1 . . . ( 6 )
在此,以该映射图生成处理为具体例,列举图4的接收站UE31的接收处理中的干扰去除处理来进行说明。直到对去往接收站UE31的信号进行解码为止,都需要去往接收站UE1的信号和去往接收站UE21的信号的干扰去除。分配有去往接收站UE1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是{1,2,3,4},分配有接收站UE21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是{1,2},分配有期望的接收站UE31数据信号的资源映射图是{1},因此ResourceMap1={1,2,3,4},ResourceMap2={1,2},ResourceMap3 UE31={1}。首先,进行第1层的干扰去除处理。此时实际比较错误数的映射图成为M1={1,2,3,4}∩{1,2}={1,2},以无线资源编号1、2来进行错误数与阈值的比较。接下来,在第1层的干扰去除处理中,成为M2={1,2}∩{1}={1},以无线资源编号1来进行错误数与阈值的比较。此外,尽管本实施方式以集合体进行了说明,但在安装时也可以以比特映射图描述来表示。
在通过检错处理而得到的检错数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53;“是”),判断为正常地传输了数据,将编码比特串输出至副本生成部232内的再调制部242。关于输入至再调制部242的编码比特串,以与解调部208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副本符号串(步骤S54)。
另一方面,在比特错误数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53;“否”),因具有大量的比特错误因此判断为需要进行纠错处理,编码比特串被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72。输入至纠错解码部272的编码比特串通过与发送站侧的纠错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方法而被解码,来生成数据比特串(步骤S55)。所得到的数据比特串被输出至副本生成部232。在副本生成部232内的再编码部241的纠错编码部274,进行与发送侧的纠错编码方法对应的纠错编码(步骤S56),在再编码部241的第二检错编码部275,附加与发送侧的第二检错编码部143对应的校验比特(步骤S57),最后生成以与解调部208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后的副本符号串(步骤S54)。
以上,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搭载有进行二阶段的检错编码的编码部的发送站装置构成以及搭载有与之对应的解码部的接收站装置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进行三阶段以上的检错编码。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检错码来进行了副本信号生成处理的分支判断。然而,若追加检错码,则将进一步附加校验比特,发送信号的冗余度会增加,即使程度不高,也会使数据传输效率劣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错误率较大地影响传播路径的状态和调制方式的情况,使用复用信号的功率比来进行副本信号生成处理的分支判断。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以及接收站装置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209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下针对解码部209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3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内的构成图。
解码部209a构成为包含:功率比计算部281、纠错解码部282、检错部283。
功率比计算部281计算所输入的去往接收站的数据信号与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的数据信号的接收功率比。若将利用了第k个单位无线资源时的对第i层分配的接收站的每单位资源的数据信号接收功率设为Pi(k),则复用信号的接收功率比γi(k)如下式(7)表示。
[数式7]
&gamma; i ( k ) = P i ( k ) / ( &Sigma; j > i P j ( k ) + &beta; ) . . . ( 7 )
在此,∑j>iPj (k)是经复用的去往其他接收站数据信号接收功率,β是噪声项。代入噪声项的噪声功率例如通过在发送站侧以功率0发送参考信号并在接收站侧测量接收功率,从而获取噪声功率。在未获取噪声功率的情况下,β设为0。关于数据信号接收功率Pi(k)以及β,使用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来计算信号功率,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限于此,还可以以无线控制信息来进行通知。
式(7)是噪声功率已知或较之于接收功率非常小的情况下有效的计算式。然而,在蜂窝通信方式中,多数情况下,因小区间干扰,β不为0。另外,若以功率0来发送参考信号或通知噪声功率,则开销会增加。为此,若定义为SNRi (k)=Pi (k)/β,SINRi (k)=∑j≥iPj (k)/β,则式(7)能如下式(8)进行变形。
[数式8]
&gamma; i ( k ) = SNR i ( k ) / ( SINR j ( k ) - SNR i ( k ) + 1 ) . . . ( 8 )
在此,若以利用了基于图19的参考信号的功率通知方法时为例来进行说明,则SNRi (k)成为去往UE1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与噪声比,SINRi (k)成为去往UE2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与噪声比。也就是,通过使用基于参考信号的功率通知方法,能不获取噪声功率而准确地计算γi (k)
功率比计算部将从基于式(7)或式(8)而计算出的接收功率比γi (k)且根据条件而输入的编码比特串,在是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82还是输出至副本生成部262的再调制部242之间进行切换。此外,功率比计算部也称为分支部。
纠错解码部282和检错部283进行与图10的纠错解码部282和检错部283同样的处理。
图32是以从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去除处理中的非期望的信号的解调起至再调制为止的处理为流程图的图。
首先,从层解映射部207输入的符号串被解调部208解调,从而输出编码比特串(步骤S61)。
接下来,由功率比计算部281计算复用信号的接收功率比γi (k)(步骤S62),并通过计算结果与阈值的比较来进行解码处理的分支判断(步骤S63)。也就是,接收功率比与阈值的关系是将来自调制部208的信号送至副本生成部232还是将由解码部209a的纠错解码部282处理后的信号送至副本生成部232的分支条件。对接收功率比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映射图Mi与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收发站构成3的错误数的分支判断处理同样。阈值的设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规定,例如既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通过无线控制信息来通知。
在以比较映射图所分配的接收功率比γi (k∈Mi)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63;“是”),由功率计算部281判断为在其复用层中在传输条件好的环境下进行了发送,并切换为不进行解码的处理。由解调部208输出的编码比特串不输入至纠错解码部209,而向副本生成部232内的再调制部242进行输出(步骤S64)。由再调制部242调制后的符号串作为副本信号而用于干扰去除。
另一方面,在以比较映射图所分配的接收功率比γi (k∈Mi)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63;“否”),由功率计算部281判断为在其复用层中在传输条件差的环境下进行了发送,成为进行纠错码的解码的处理。也就是,由解调部208输出的编码比特串被输入至解码部209a内的纠错解码部282来进行与纠错码对应的解码(步骤S65),并将数据比特串向副本生成部232内的纠错编码部251输出。由纠错编码部251生成编码比特串(步骤S66),并经再调制处理(步骤S64)而生成副本符号串。
此外,尽管对接收功率比进行计算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由功率计算部进行,但也可以对应于发送功率的通知方法而由控制信息获取部或传播路径估计部来计算。
此外,对接收功率比进行计算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由接收站内的功率计算部来进行,但也可以在发送站侧计算并通知给接收站。在此情况下,由接收站预先对传播路径衰减信息和噪声功率进行测量,并将信息通知给发送站,在发送站侧使用数据信号发送功率和传播路径衰减信息来计算预测数据信号接收功率,并使用数式(7)来计算接收功率比。
以上,说明了第2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由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进行二重编码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送站装置的构成以及接收站装置的基本构成与图6、图8、图9以及图12相同。但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101的处理以及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209和副本生成部内的再编码部241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故以下针对编码部101、再编码部241以及解码部209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3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站装置的编码部内的构成图。
编码部101a构成为包含:检错编码部151、第一纠错编码部152、第二纠错编码部153。
检错编码部151进行与图7的检错编码部121同样的处理。
第一纠错编码部152对所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第一编码比特串。纠错编码方法例如使用Turbo编码、LDPC等纠错能力高的编码方法。
第二纠错编码部153对从第一纠错编码部152输入的第一编码比特串进行进一步的纠错编码,并将第二编码比特串向调制部102输出。纠错编码方法例如使用RS(Reed Solomon,里德·所罗门)码、卷积码等与由第一纠错编码部152设定的纠错编码方法相比计算量少的纠错编码方法。应用第二纠错编码部153的编码的数据长(代码块)可以与第一纠错编码部152或检错编码部151不同。
图3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站装置的解码部209b内的构成图。
解码部209b构成为包含:第二纠错解码部291、第一纠错解码部292、检错部293。
第二纠错解码部291对从解调部208输入的编码比特串(以下,将从解调部208输入至第二纠错解码部291的编码比特串也称为第二编码比特串),进行与从控制信息获取部210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应的纠错解码,从而获得第一编码比特串。
第一纠错解码部292对从第二纠错解码部291输入的第一编码比特串进行与从控制信息获取部210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应的纠错解码,来得到数据信号。
检错部293进行与图10的检错部222同样的处理。
图3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站UE2装置的副本生成部所搭载的再编码部内的构成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再编码部241a构成为包含第二纠错编码部295。
图35的第二纠错编码部295进行与图30的第二纠错编码部153同样的处理。从解码部209输入的第一编码比特串被输入至第二纠错编码部295,进行与从控制信号处理部210b的控制信息获取部215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应的纠错编码,来生成副本编码比特串。再编码部241a使用与发送侧同等的纠错编码方法。
图36示出由本实施方式中的经非正交复用的接收站获取去往自身接收站的期望数据信号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进行与图1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处理,但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不同的点,如步骤S75所示,干扰数据信号处理进行到第二纠错解码为止,不进行第一纠错解码。另一方面,期望数据信号处理进行到第二以及第一纠错解码为止(步骤S82,S83)。其他的处理与图14的处理同样。
由此,副本符号也能在进行纠错的同时减轻解码处理延迟。
以上说明了第3实施方式中的发送站构成、接收站构成以及接收处理。此外,尽管针对搭载有进行2种不同的纠错编码的编码部的发送站装置构成以及与发送站装置构成对应的搭载有解码部的接收站装置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进行3种以上的不同的纠错编码处理。
以上,参照附图来详述了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实施方式,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另外,本发明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且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中。另外,还包含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要素、以及对起到同样的效果的要素彼此进行置换后的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送站装置以及接收站装置中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所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蓄积在RAM中,其后,存放至各种ROM或HDD,并根据需要而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作为存放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存储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的任一者。另外,不仅存在通过执行加载的程序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情况,还存在基于该程序的指示来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况。
另外在使得流通于市场的情况下,能使程序存放于可移动型的记录介质来进行流通,或是转发至经由互联网等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此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记录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发送站装置以及接收站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既可以是典型功能块单独地处理器化,也可以对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集成而处理器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于LSI,还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实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还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标号说明
101 编码部
102 调制部
103 层映射部
104 预编码部
105 多用户预编码部
106 频率映射部
107 IFFT部
108 GI插入部
109 无线发送部
110 天线部
111 控制信息决定部
121 检错编码部
122 纠错编码部
131 叠加合成部
141 第一检错编码部
142 纠错编码部
143 第二检错编码部
151 检错编码部
152 第一纠错编码部
153 第二纠错编码部
201 天线
202 无线信号处理部
203 GI去除部
204 FFT部
205 频率解映射部
206 信号分离部
207 层解映射部
208 解调部
209 解码部
210 控制信号处理部
211 传播路径估计部
215 控制信息获取部
216 数据信号处理选择部
221 纠错解码部
222 检错部
231 干扰去除部
232 副本生成部
241 再编码部
242 再调制部
243 再层映射部
244 再预编码部
245 再频率映射部
246 传播处理部
251 纠错编码部
261 干扰去除部
262 副本生成部
271 第二检错部
272 纠错解码部
273 第一检错部
274 纠错编码部
275 第二检错编码部
281 功率比计算部
282 纠错解码部
283 检错部
291 第二纠错解码部
292 第一纠错解码部
293 检错部
295 第二纠错编码部

Claims (17)

1.一种第1接收站装置,与发送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发送站装置获取对去往该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1接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固有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1接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控制信息是使用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固有信息而被编码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1接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去往该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在内的资源块、与包含去往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在内的资源块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1接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解码部,其进行2个以上的检错处理,
所述解码部对去往该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所述2个以上的纠错检测处理,或对去往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至少1个所述纠错检测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1接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解码部,其进行2个以上的纠错解码处理,
所述解码部对去往该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所述2个以上的纠错解码处理,或对去往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至少1个所述纠错解码处理。
7.一种发送站装置,与第1接收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将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信息包含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固有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控制信息是使用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固有信息而被编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在内的资源块、与包含去往所述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在内的资源块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编码部,其进行2个以上的检错编码处理,
所述编码部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所述2个以上的检错编码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编码部,其进行2个以上的纠错编码处理,
所述解码部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所述2个以上的纠错编码处理。
13.一种通信系统,是发送站装置与第1接收站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站装置将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
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从所述发送站装置获取所述第1控制信息和所述第2控制信息。
14.一种第1接收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第1接收站装置与发送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发送站装置获取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
15.一种发送站装置的通信方法,该发送站装置与第1接收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
16.一种在第1接收站装置中实现的集成电路,该第1接收站装置与发送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
实现如下功能:从所述发送站装置获取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
17.一种在发送站装置中实现的集成电路,该发送站装置与第1接收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
实现如下功能:将对去往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信息、以及对去往第2接收站装置的数据信号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第1接收站装置。
CN201380026231.3A 2012-05-25 2013-05-17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Pending CN1043219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9975A JP6050028B2 (ja) 2012-05-25 2012-05-25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2012-119975 2012-05-25
PCT/JP2013/063746 WO2013176042A1 (ja) 2012-05-25 2013-05-17 受信局装置、送信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990A true CN104321990A (zh) 2015-01-28

Family

ID=4962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231.3A Pending CN104321990A (zh) 2012-05-25 2013-05-17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71983A1 (zh)
EP (1) EP2858281A4 (zh)
JP (1) JP6050028B2 (zh)
CN (1) CN104321990A (zh)
WO (1) WO2013176042A1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389A (zh) * 2015-05-27 2015-1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非正交多址系统的新用户差异性选择接入方法
WO2016119240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WO2016165098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74985A (zh) * 2015-07-20 2017-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680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52664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方法
CN106470178A (zh) * 2015-08-11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系统
WO2017121334A1 (zh) * 2016-01-12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43899A1 (zh) * 2016-02-24 2017-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409115A (zh) * 2015-03-19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缓解超低等待时间(ull)与旧式传输之间的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1555A (zh) * 2015-03-31 2017-12-01 索尼公司 装置
CN107431554A (zh) * 2015-03-26 2017-12-01 索尼公司 一种装置
CN107534509A (zh) * 2015-05-14 2018-01-02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8028719A (zh) * 2015-09-24 2018-05-11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8123903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8353057A (zh) * 2015-11-02 2018-07-31 索尼公司 使用noma技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8886418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9155648A (zh) * 2016-06-03 2019-01-0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9196788A (zh) * 2016-07-15 2019-01-1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9565349A (zh) * 2016-08-12 2019-04-0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TWI691177B (zh) * 2015-05-20 2020-04-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及通訊程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478B2 (ja) * 2013-02-06 2015-1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018969B2 (ja) * 2013-05-13 2016-11-0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364159B2 (ja) * 2013-06-28 2018-07-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BR112016014196A2 (pt) * 2013-12-24 2017-08-08 Sony Corp Aparelhos e métodos de comunicação por rádio e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CN104796243B (zh) * 2014-01-22 2018-05-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4868983B (zh) 2014-02-26 2018-03-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WO2015180019A1 (zh) * 2014-05-26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邻区干扰的消除方法、基站控制设备及基站
US9712272B2 (en) * 2014-06-02 2017-07-18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ynami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US10051634B2 (en) * 2014-06-10 2018-08-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non-orthog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60021515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Electronic shelf label gateway,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thereof
US20170238261A1 (en) * 2014-08-21 2017-08-17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72745B (zh) * 2014-09-04 2020-09-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导频信号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设备
WO2016038960A1 (ja) * 2014-09-11 2016-03-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555314B2 (en) 2014-10-07 2020-02-04 Hfi Innovation Inc. Signaling of network-assisted intra-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suppression
US10123315B2 (en) * 2014-10-15 2018-11-0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hannel capacit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96167B2 (ja) * 2014-11-06 2018-03-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080060A1 (ja) 2014-11-19 2016-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US10708941B2 (en) 2014-11-21 2020-07-0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nd reporting power allocation
JP6380071B2 (ja) *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02623B2 (ja) * 2014-12-26 2018-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
US9831958B2 (en)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93843B2 (en)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680578B2 (en) 2014-12-30 2017-06-13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EP3229541B1 (en) * 2014-12-31 2019-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6106700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9614711B2 (en) 2015-01-12 2017-04-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emi-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10136397B2 (en) 2015-01-14 2018-11-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JP2016146554A (ja) * 2015-02-06 2016-08-12 Kddi株式会社 通知方法、基地局、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056603A (ja) * 2015-02-13 2018-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056604A (ja) * 2015-02-13 2018-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8064128A (ja) * 2015-02-26 2018-04-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276902B1 (en) 2015-03-23 2021-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586762B2 (ja) 2015-04-07 2019-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63499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82041A1 (ja) * 2015-05-14 2016-1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JPWO2016185969A1 (ja) * 2015-05-15 2018-04-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6367154B2 (ja) * 2015-06-17 2018-08-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無線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装置
US10285169B2 (en) * 2015-07-10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enhancement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6712814B (zh) * 2015-08-11 2020-07-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GB2541390B (en) * 2015-08-14 2021-10-20 Tcl Communication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CN113645012A (zh) 2015-08-14 2021-11-1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US10064217B2 (en) * 2015-10-16 201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lexible numerology in multi-user MIMO system
WO2017170109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KR102616481B1 (ko) 2016-04-04 2023-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WO2017221352A1 (ja) * 2016-06-22 2017-1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EP3890201B1 (en) * 2016-07-13 2022-11-3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736081B2 (en) * 2016-09-14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WO2018083769A1 (ja) 2016-11-02 2018-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JP7267378B2 (ja) * 2016-12-19 2023-05-0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6970501B2 (ja) * 2016-12-19 2021-11-2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11026237B2 (en) * 2017-03-24 2021-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of a signal based on an allocated resource block
US10771105B2 (en) * 2018-02-22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NOMA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ple sets of spreading sequences
JP7226432B2 (ja) * 2018-03-29 2023-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686502B1 (en) *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JP2021082858A (ja) * 2019-11-14 2021-05-27 株式会社東芝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11698786B (zh) * 2020-06-12 2023-09-22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37282A1 (ja) * 2020-12-21 2022-06-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11539557B1 (en) * 2021-12-16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evel coding for power efficient channel cod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622A (zh) * 1998-09-10 2001-12-12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对诸如速率和功率之类的资源进行分布式最佳反向链路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780458A (zh) * 2004-11-24 2006-05-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时频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WO2011063854A1 (en) * 2009-11-30 2011-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downlink signal communic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WO2011130451A1 (en) * 2010-04-13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erring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apability from measurements re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8643A (ja) * 1982-04-13 1983-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誤り検出訂正装置
JP5409388B2 (ja) * 2007-12-25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移動局装置
WO2010011112A2 (ko) * 2008-07-25 2010-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547545B1 (ko) * 2009-04-20 2015-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간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10586B2 (en) * 2009-05-08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for coverag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69336A1 (en) * 2009-05-08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updating of a self organizing network
US9264097B2 (en) * 2009-06-04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down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069B (zh) * 2009-06-15 2016-01-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装置
JP5198480B2 (ja) * 2009-06-23 2013-05-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
EP2456272A4 (en) * 2009-07-17 2017-06-28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478342B2 (en) * 2009-11-19 2013-07-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WO2011068367A2 (ko) * 2009-12-03 2011-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US8682313B2 (en) * 2009-12-08 2014-03-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ver-the-ai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s in cellular systems
US8868091B2 (en) * 2010-01-18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via over the air load indicator and relative narrowband transmit power
KR20120094239A (ko) * 2011-02-16 201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182755A3 (en) * 2012-12-21 2017-09-13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622A (zh) * 1998-09-10 2001-12-12 夸尔柯姆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对诸如速率和功率之类的资源进行分布式最佳反向链路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780458A (zh) * 2004-11-24 2006-05-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时频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WO2011063854A1 (en) * 2009-11-30 2011-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downlink signal communicat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WO2011130451A1 (en) * 2010-04-13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erring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apability from measurements report

Cited B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1065B (zh) * 2015-01-30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WO2016119240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CN106031065A (zh) * 2015-01-30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方法、基站及ue
EP3249837A4 (en) * 2015-01-30 2018-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e)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7409115B (zh) * 2015-03-19 2020-10-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缓解超低等待时间(ull)与旧式传输之间的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09115A (zh) * 2015-03-19 2017-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缓解超低等待时间(ull)与旧式传输之间的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1554B (zh) * 2015-03-26 2019-10-18 索尼公司 一种装置
US11362757B2 (en) 2015-03-26 2022-06-14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unit that generates transmission signal sequences of multiple power layers
CN107431554A (zh) * 2015-03-26 2017-12-01 索尼公司 一种装置
CN107431555B (zh) * 2015-03-31 2020-01-10 索尼公司 装置
US10645700B2 (en) 2015-03-31 2020-05-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CN111262676A (zh) * 2015-03-31 2020-06-09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7431555A (zh) * 2015-03-31 2017-12-01 索尼公司 装置
CN111262676B (zh) * 2015-03-31 2022-07-12 索尼公司 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7409390A (zh) * 2015-04-16 2017-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6165098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00812B2 (en) 2015-05-14 2020-06-30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534509A (zh) * 2015-05-14 2018-01-02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7534509B (zh) * 2015-05-14 2019-10-18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RU2703453C2 (ru) * 2015-05-14 2019-10-17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и программа
TWI691177B (zh) * 2015-05-20 2020-04-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及通訊程式
CN104980389A (zh) * 2015-05-27 2015-1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非正交多址系统的新用户差异性选择接入方法
CN104980389B (zh) * 2015-05-27 2019-0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适用非正交多址系统的新用户差异性选择接入方法
CN106374985B (zh) * 2015-07-20 2020-0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374985A (zh) * 2015-07-20 2017-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52697B (zh) * 2015-08-04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680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52697A (zh) * 2015-08-04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70178B (zh) * 2015-08-11 2019-08-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系统
CN106452664B (zh) * 2015-08-11 2019-08-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方法
CN106452664A (zh) * 2015-08-11 2017-02-22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方法
CN106470178A (zh) * 2015-08-11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系统
CN108028719A (zh) * 2015-09-24 2018-05-11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8028719B (zh) * 2015-09-24 2020-07-17 索尼公司 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8353057A (zh) * 2015-11-02 2018-07-31 索尼公司 使用noma技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WO2017121334A1 (zh) * 2016-01-12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96938A (zh) * 2016-02-24 2019-01-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7143899A1 (zh) * 2016-02-24 2017-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196938B (zh) * 2016-02-24 2019-08-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886418B (zh) * 2016-03-30 2020-08-0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8886418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9155648B (zh) * 2016-06-03 2021-09-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11057084B2 (en) 2016-06-03 2021-07-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49535B2 (en) 2016-06-03 2022-05-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155648A (zh) * 2016-06-03 2019-01-0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11736160B2 (en) 2016-06-03 2023-08-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196788A (zh) * 2016-07-15 2019-01-1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9196788B (zh) * 2016-07-15 2021-10-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9565349A (zh) * 2016-08-12 2019-04-0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8123903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8281A4 (en) 2016-01-20
EP2858281A1 (en) 2015-04-08
US20150171983A1 (en) 2015-06-18
JP6050028B2 (ja) 2016-12-21
JP2013247513A (ja) 2013-12-09
WO2013176042A1 (ja)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990A (zh) 接收站装置、发送站装置、通信系统、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及程序
US8185798B2 (e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joint detection complexity in a channel-cod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80508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TWI517616B (zh) 在多重輸入多重輸出系統用於改善無線電資源分配之配置及方法
CN102484801A (zh) 用于在多用户-mimo通信网络中确定信道质量指数的方法和装置
KR20090128343A (ko) 다중 셀 협력 통신 시스템 및 단말 장치
EP2478723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compressed feedback information
KR10259809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94848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intra-phy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Higuchi NOMA for future cellular systems
US101421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87090B2 (ja) 無線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1319878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스트림의 조합 표시방법
WO2012063739A1 (ja) 無線制御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37348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피드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90359A (zh) 信号调制的各种分辨率级别取决于传播条件的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18619B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577575B (zh) 实现多天线模式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4767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odulation based on virtual antenna
KR20140088185A (ko) 프레임들을 전송하는 방법, 그에 대응하는 스테이션들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101319876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스트림의 조합 표시방법
JP201709261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073921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신호 전송 방법
JP5642572B2 (ja) 無線制御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Castaneda et al. Achievable rates in the SIMO-uplink/MISO-downlink of an FDD system with imperfect CS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