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6243B -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6243B
CN104796243B CN201410030862.9A CN201410030862A CN104796243B CN 104796243 B CN104796243 B CN 104796243B CN 201410030862 A CN201410030862 A CN 201410030862A CN 104796243 B CN104796243 B CN 104796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pped
physical resources
physical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08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6243A (zh
Inventor
戴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4100308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6243B/zh
Priority to TW104101747A priority patent/TWI568280B/zh
Priority to KR1020167019606A priority patent/KR101849032B1/ko
Priority to JP2016547590A priority patent/JP6293292B2/ja
Priority to EP15740127.4A priority patent/EP309899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71217 priority patent/WO2015110008A1/zh
Priority to US15/111,467 priority patent/US1001499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796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6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6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6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正交方式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涉及通信技术,基站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再发送物理资源上的数据,从而实现通过较少的物理资源,发送较多的数据,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4G系统是基于线性接收机和正交发送的基本思想进行设计的。采用线性接收机是由于线性接收机在保证了性能的同时,工程实现也很简单;基于正交发送是由于正交发送可以使得接收端工程实现相对简单,图1是基于正交设计的一个示意图,不同数据分别在正交的物理资源上进行传输,每一个物理资源上传输一个数据,各数据是正交的,无干扰。
由于无线资源有限,所以正交系统不能达到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容量。采用正交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缺陷是:系统容量较低,即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较低。
目前NTT DoCoMo(都科摩)提出基于能量分配的原则来实现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参见WO2012161080,相对正交系统有性能增益,但是由于能量分配的自由度限制,其系统容量仍然不够,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非正交方式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由于发送数据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小于数据的数量,所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
进一步,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包括:
UE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UE根据所述数据在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由于发送数据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小于数据的数量,所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是经过叠加处理后发送的。
进一步,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所述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
更进一步,所述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由于发送数据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小于数据的数量,所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
进一步,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进一步,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解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在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由于发送数据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小于数据的数量,所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是经过叠加处理后发送的。
进一步,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较佳的,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所述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
更进一步,所述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非正交方式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基站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再发送物理资源上的数据,从而实现通过较少的物理资源,发送较多的数据,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正交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3数据传输具体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5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较具体的数据接收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非正交方式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基站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再发送物理资源上的数据,从而实现通过较少的物理资源,发送较多的数据,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01、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步骤S202、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由于发送数据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小于数据的数量,所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通过功率控制,可以使得每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的数据数目大于物理资源的数目,但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可以通过叠加的方式发送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即,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其中,该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在进行映射时,可以将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并进一步的,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相同。
进一步,多个数据可以是属于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属于至少2个用户的。
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时,基站首先将至少2个用户N个数据分为K层;再通过总共M个不相关的物理资源发送所述N个数据,其中,N>M,且:对于同一层中的数据,发送该数据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相同,且大于发送后一层中每个数据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
由于基站将N个用户的数据数据分为K层在M个物理资源中发送,后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小于前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基于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的数据流分集度在第一层获得的最低,之后依层递增。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方式,使得后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小于前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第一层数据的发送分集度最大。从而保证了每一层数据在经过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的检测后的分集度相近,以便于用户解出自身对应的数据。
其中,发送分集度是指,发送该数据所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两个不相关的物理资源上承载的数据是不相关的;若在同一个物理资源上承载多个数据,则此多个数据是相关的。通常,在同一个物理资源上是通过线性叠加的方式进行多个数据的发送。
通过功率控制,可以使得每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的数据数目大于M,即K可以大于M,但是,K>M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常情况下,K小于或等于M时,UE就可以解出自身对应的数据,所以,基站在每个物理资源中发送不大于M个数据较佳。
较佳的,基站可以在一定粒度的物理资源中均发送M个数据,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便于各用户较准确的解出自身对应的数据。
在接收端,利用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方式进行信号检测。基于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第i层数据流的接收分集度为:
N分集度=NR-NT+i.
其中,NR为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和接收天线数之和,NT为数据的发送天线数。
因为串行干扰删除在做检测时,第一层的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检测出来的数据由于检测带来的分集度最低,后一层检测的数据分集度为前一层检测的数据分集度加1。由此可见基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系统性能取决于第一层干扰删除的准确度。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正交联合设计发送方式,其发送的基本原则是使得前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大于后一层中的数据的发送分集度。从而保证了每一层数据在通过串行干扰删除后的分集度相近。
数据流可以考虑在频率,空间或者时间等等的其中一维维度上实现物理资源的不相关,也可以在任何其中的任二维维度实现物理资源的不相关,以此类推。
以三个用户、两个不相关的物理资源为例,如图3a所示,按照如下方式发送:
其中,用户1第一个发送的s1与第二个发送的s1在时间,或者频率,或者空间是不相关的,这样保证其在接收端可以获得2重分集度。对于1*2的SIMO(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由于用户1,s1符号分集度是2,可靠度最高,最先解调,这时基于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的检测后信号s1的分集度为
4=2(2个符号)+2(2根接收天线)-1+1;
在解调完第一个符号s1后,用户2、用户3的数据s2和s3和检测后分集度为:
4=1(1个符号)+2(2根接收天线)-1+2;
对于一个多数据流系统,每个数据流的接收分集度相同时,对应的发送方式是较可靠的,同理可以推广到大于2个数据流的情况。
以LTE系统为例,若需要实现上述发送,可以按照如图3b的方式进行发送,图3b中,纵向表示频域,横向表示时间,用户1、2的数据在第一频域区域发送,用户1、3的数据在第二频域区域发送。
如图3c所示,两个正交物理资源也可以用于发送两个数据,此时,用户2可以分别在两个正交物理资源中发送两份数据:S2和S2’。
对于五个用户、三个正交物理资源的情况,一种较佳的发送方式如图4所示,按照如下方式发送:
即,第一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第一、二、五个数据,第二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第一、二、三个数据,第三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第一、三、四个数据,各用户数据的发送分集度关系为: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用户5,假设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均为3根,则各用户的接收分集度为:
图4所示的发送方式也可以通过矩阵表示为:
对于通过总共M个不相关的物理资源发送N个数据来说,基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发送:
其中,s1~sN分别为N个数据,为N*M维的非正交发送方式的生成矩阵,矩阵G中属于同一层数据对应的各个行中1的个数相同,矩阵G的每行中1的个数分别记为n1,n2,n3,…,nN,并且n1≥n2≥n3≥…≥nN
较佳的,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层和发送:
其中,行重是指,该行中1的个数,该行重等于发送相应数据所占用的物理资源个数,此时,n1>n2=n3≥…≥nN
或者,当K=M时,也可以表示为如下M维方阵:
此时,第一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一行数据的和:s1+s2+s4+……+sN
第二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二行数据的和:s3+s1+s2+……+sN-2
……
第M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M行数据的和:sN-1+……+s5+s3+s1
或者
第一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一列数据的和:s1+s3+s5+……+sN-1
第二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二列数据的和:s2+s1+s3+……+sN-3
……
第M个物理资源中,可以发送第M列数据的和:sN+……+s4+s2+s1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501、UE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步骤S502、UE根据数据在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通过功率控制,可以使得每个物理资源中发送的数据数目大于物理资源的数目,但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可以通过叠加的方式发送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即,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其中,该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在进行映射时,可以将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并进一步的,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可以相同。
进一步,多个数据可以是属于一个用户的,也可以是属于至少2个用户的,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较佳的,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串行干扰消除技术一般是依次解调检测出各层数据,前一层的解调检测结果用于后一层进行干扰消除,利用消除了前一层数据干扰影响的结果进行后一层的数据检测。
进一步,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较具体的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01、UE接收基站通过不多于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发送的多个数据,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步骤S602、UE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方式,从第一层开始,依次解出各层数据,直至解出自身对应的数据。
较佳的,步骤S601中,具体包括:UE接收基站通过M个正交物理资源,向至少2个用户发送的N个数据,其中,M<N,且满足:
该N个数据分为K层,通过总共M个不相关的物理资源发送,且:对于同一层中的数据,发送该数据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相同,发送前一层中每个数据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都大于发送后一层中每个数据占用的不相关的物理资源的数目。
从第一层开始依次解出各层数据时,各用户的平均计算复杂度较小。
仍以如图3a所示的三个用户、两个正交物理资源为例,对于用户1来讲,用户1接收信号为:
y11=h11(s1+s2)+n11
y12=h12(s1+s3)+n12
其中,h11为前一半符号经历的信道矩阵,h12为后一半符号经历的信道矩阵。
用户1检测时,s2和s3被当成干扰信号,首先,用户1对接收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
然后,用户1使用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平方差)检测得到s1+s2、s1+s3,再确定符号s1的对数使然比LLR1(s1)和LLR2(s1),最后,利用LLR1(s1)+LLR2(s1)进行软解调,得到
对于用户2:
用户2接收信号为:
y21=h21(s1+s2)+n21
y22=h22(s1+s3)+n22
用户2获得自身对应的数据的思路是,先检测符号s1,得然后将中删除,得
首先,用户2将接收信号归一化,将s1+s2,s1+s3分别记为Τ(1)和Τ(2),利用MMSE检测后,得到:
确定T(1)、T(2)的对数使然比LLR1(T(1))、LLR2(T(2)),利用LLR1(T(1))+LLR2(T(2))进行软解调,得到
使用turbo(涡轮)译码,turbo译码的好处是可以增强每个bit的可靠性。然后经过软调制得到软调制符号
进行干扰删除,将得到的带入中,得到
对于用户3:
y31=h31(s1+s2)+n31
y32=h32(s1+s3)+n32
同用户的2的步骤,在得到后,将其带入中,得到
其中,
然后对采用turbo译码,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提供一种基站,如图7所示,包括:
映射单元701,用于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发送单元702,用于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较佳的,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
进一步,该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较佳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解调单元802,用于根据数据在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较佳的,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不大于物理资源的数量。
较佳的,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是经过叠加处理后发送的。
进一步,该叠加为线性叠加。
较佳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进一步,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较佳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进一步,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
更进一步,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该基站还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其他功能。
该基站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通过收发信机模块和无线接口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根据数据在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该用户设备还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其他功能。
该用户设备进行各消息的接收时,可以通过收发信机模块和无线接口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非正交方式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基站在发送数据时,首先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再发送物理资源上的数据,从而实现通过较少的物理资源,发送较多的数据,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数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
7.一种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UE根据所述数据在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数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是经过叠加处理后发送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所述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
14.如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将多个数据映射到不多于所述数据数量的物理资源上,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物理资源上的数据;
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数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叠加后进行发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
2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多个物理资源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解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在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进行解调检测,其中,所述多个物理资源上映射了不少于物理资源数量的多个数据,且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至少被映射到一个物理资源、每一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每个物理资源上被映射的数据数目不大于所述物理资源的数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映射到同一物理资源上的数据是经过叠加处理后发送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加为线性叠加。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分为多个层,前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大于后一层中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的数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分到同一层中的不同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相同。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数据属于至少2个用户,所述UE在解调检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E采用串行干扰消除方式进行解调检测。
28.如权利要求24或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E优先检测每个数据被映射到的物理资源数量较多的层的数据。
CN201410030862.9A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Active CN104796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862.9A CN104796243B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TW104101747A TWI568280B (zh) 2014-01-22 2015-01-20 A data transmission, data receiving detec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JP2016547590A JP6293292B2 (ja) 2014-01-22 2015-01-21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受信検出方法及び基地局、ユーザ機器
EP15740127.4A EP3098997B1 (en) 2014-01-22 2015-01-21 Data transmission and data receiving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KR1020167019606A KR101849032B1 (ko) 2014-01-22 2015-01-21 데이터 전송, 데이터 수신 검출 방법 및 기지국, 사용자 장치
PCT/CN2015/071217 WO2015110008A1 (zh) 2014-01-22 2015-01-21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US15/111,467 US10014995B2 (en) 2014-01-22 2015-01-2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0862.9A CN104796243B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6243A CN104796243A (zh) 2015-07-22
CN104796243B true CN104796243B (zh) 2018-05-29

Family

ID=5356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0862.9A Active CN104796243B (zh) 2014-01-22 2014-01-22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4995B2 (zh)
EP (1) EP3098997B1 (zh)
JP (1) JP6293292B2 (zh)
KR (1) KR101849032B1 (zh)
CN (1) CN104796243B (zh)
TW (1) TWI568280B (zh)
WO (1) WO2015110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661B (zh) * 2016-06-14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1080A1 (ja) * 2011-05-20 2012-11-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378885A (zh) * 2012-04-17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3176042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局装置、送信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3744B2 (en) * 2001-06-10 2013-01-29 Aloft Medi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secure, and high-efficiency voice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d-hoc, mesh, and MIM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90323602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Qinghua Li Efficient bandwith request for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US20100098042A1 (en) * 2008-10-21 2010-04-22 Paul Wilkinson Dent Using the same multiplexed radio resource for pilot and information signals
CN101772039B (zh) 2008-12-31 2013-03-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用户共享物理资源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036402B (zh) 2009-09-30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解调导频的层映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JP5864200B2 (ja) * 2011-05-20 2016-02-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299728B (zh) 2011-08-24 2015-09-30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频编码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1080A1 (ja) * 2011-05-20 2012-11-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378885A (zh) * 2012-04-17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3176042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局装置、送信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8997A1 (en) 2016-11-30
TW201531119A (zh) 2015-08-01
KR20160100384A (ko) 2016-08-23
EP3098997B1 (en) 2022-10-26
KR101849032B1 (ko) 2018-04-13
JP6293292B2 (ja) 2018-03-14
US10014995B2 (en) 2018-07-03
JP2017505579A (ja) 2017-02-16
WO2015110008A1 (zh) 2015-07-30
CN104796243A (zh) 2015-07-22
TWI568280B (zh) 2017-01-21
US20160344522A1 (en) 2016-11-24
EP3098997A4 (en) 201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877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on-orthogonal-resource based multiple access
CN107733624B (zh) 用于参考信号生成以及确定参考信号资源分配的装置
US20140169565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scrambling code signalling
EP323663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and determining a code superposition-based multiuser encoding mode
WO2017097269A1 (zh) 一种干扰估计方法和设备
WO2015081726A1 (zh) 导频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53786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082648B (zh) 数据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7888260A (zh)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063607B2 (ja) 送信信号のための多入力多出力mimo検出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479624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JP5700645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WO201512788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检测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2148779B (zh) 一种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JP6120595B2 (ja) Mimo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101241B (zh)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JP6144409B2 (ja) 最大ログマップ(mlm)を用いたジョイント復調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038265B (zh) 检测方法及装置
JP553575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KR2018000772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253259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634517A (zh) 在无线通信中双接收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