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2814B -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2814B
CN106712814B CN201510489521.2A CN201510489521A CN106712814B CN 106712814 B CN106712814 B CN 106712814B CN 201510489521 A CN201510489521 A CN 201510489521A CN 106712814 B CN106712814 B CN 106712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signal
codeword
spat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95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2814A (zh
Inventor
武卓
王钧
沈钢
张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95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2814B/zh
Priority to PCT/IB2016/001141 priority patent/WO201702579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6712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2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2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2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该叠加传输方法包括: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生成针对将要与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将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将针对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在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实现具有相同预编码器、但是不同秩指示符的用户设备被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

Description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行多用户叠加传输(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以下简称为MUST)中,多个用户设备(UE)被配对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层不分离的情况下实现其多于一层的数据的同时传输(即,在相同的资源元素上使用相同的空间预编码向量或者相同的传输分集方案)。
目前存在针对LTE定义的十个不同的传输模式(TM)。它们根据天线映射的具体结构、哪些参考信号(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还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被设定用于解调、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如何由终端获取并反馈回网络而不同。在传输模式1至6的情况下,CRS被用于信道估计,也称为基于CRS的TM。
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与传输模式4(TM4)相关联。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情况下,假定网络基于来自UE的反馈来选择预编码器矩阵。在当前的3GPP标准中定义了UE基于对CRS的测量来选择传输秩(rank)和预编码器矩阵,关于所选择的传输秩和预编码器矩阵的信息然后以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的形式被报告给增强型节点B(eNB)。
目前3GPP组织已同意针对MUST,考虑针对信号被叠加的UE采用相同的预编码器。因此,对于闭环的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而言,由于不同的UE报告不同的秩,所以针对叠加传输而被配对的UE可导致不同的传输结构。此外,不同的传输空间层将导致针对叠加传输的不同配对场景。由于不同的叠加场景可能使得在近处/受害UE处解码远处/干扰UE的信号所需的信息不同,因此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叠加场景的传输结构是值得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或者至少部分地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符大于或等于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秩指示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码字;并且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每一个经调制后至少映射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每一个经调制后至少映射到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经调制后至少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每一个经调制后至少映射到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经调制后至少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包括:基于所述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以及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包括: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包括:在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三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单用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将针对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以及在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仅采用一种调制方式,对所述多个码字中的、将要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进行调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进行比较;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优于另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分别利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所述另一个码字进行调制,以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将所述另一个码字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所述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包括:从所接收的信号中盲检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指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和所述高层信令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基于所述高层信令来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第一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第二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第一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符大于或等于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秩指示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码字;并且第一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每一个经调制后至少映射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经调制后至少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并且第二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叠加传输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三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第三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第二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以及第一单用户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单用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第四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以及第三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仅采用一种调制方式,对所述多个码字中的、将要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进行调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进行比较;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优于另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分别利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所述另一个码字进行调制,以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第一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所述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解码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码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从所接收的信号中盲检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收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指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解码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和所述高层信令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基于所述高层信令来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使得能够在采用多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将具有相同预编码器、但是不同秩指示符的用户设备进行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叠加传输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针对三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针对四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针对四个传输空间层的这种叠加传输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三方面的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若干示例实施例来描述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原理。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在此描述的主题,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在此描述的主题的范围。
在此使用的术语“基站”(BS)可以表示节点B(NodeB或者NB)、演进节点B(eNodeB或者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射频头(RH)、远端射频头(RRH)、中继器、低功率节点,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
在此使用的术语“用户设备”(UE)是指能够与BS通信的任何设备。作为示例,UE可以包括终端、移动终端(MT)、订户台(SS)、便携式订户台(PSS)、移动台(MS)或者接入终端(AT)。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叠加传输环境。如图所示,一个或多个UE可以与基站100通信。在此示例中,示出了两个UE 110和120。这仅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在此描述的主题的范围。可以存在任何适当的数目的UE与基站100通信。如图所示,UE 110和UE 120位于相同小区,并且UE 110与UE 200相比更接近该小区的中心。由此,在下文中UE 110也被称作“近处UE”或“受害UE”,而UE 120也被称作“远处UE”或“干扰UE”。
基站100可以将UE 110和UE 120配对,以在相同的资源元素(RE)上使用相同的空间预编码向量或者相同的传输分集方案,针对UE 110和UE 120进行叠加传输。
目前,3GPP只规定了采用相同预编码器的UE可以进行叠加传输。例如,3GPP规定,如果RI为1的UE1的预编码器向量为v1,1,RI为2的UE2的预编码器矩阵为[v2,1v2,2],并且如果v1,1=v2,1,则认为UE1和UE2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器。换言之,如果近处UE和远处UE具有相同的PMI,则可以针对二者进行叠加传输。
然而,对于闭环的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而言,由于不同的UE可能会报告不同的RI,所以针对叠加传输而被配对的UE可导致不同的传输结构。此外,不同的传输空间层数目也将导致针对叠加传输的不同配对场景。由于不同的叠加场景可能使得在近处/受害UE处解码远处/干扰UE的信号所需的信息不同,因此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叠加场景的传输结构是值得研究的。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方面的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200的流程图。
方法200开始于步骤210。在步骤S210,生成针对第一UE的多个码字。应当理解,针对第一UE的多个码字的数目取决于第一UE的能力以及信道质量。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实施例中,针对第一UE的多个码字的数目可以取决于第一UE所反馈的第一RI。例如,如果第一UE具有两个接收天线并且第一UE所反馈的第一RI等于2,则针对第一UE的多个码字的数目为2。在步骤S220,生成针对将要与第一UE配对的第二UE的至少一个码字。类似地,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实施例中,针对第二UE的多个码字的数目可以取决于第二UE所反馈的第二RI。
可以理解,在本文中,第一UE以及将要与第一UE配对的第二UE(以及后文所述的第三UE、第四UE等)位于相同小区,并且第一UE与第二UE、第三UE等相比更接近该小区的中心。因此,在后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第一UE也被称作“近处UE”,而第二UE、第三UE等也被称作“近处UE1”、“近处UE2”等。此外,由于第一UE与第二UE、第三UE等相比更接近该小区的中心,因此第一UE与第二UE、第三UE等相比,其信道质量更佳。因此,第一UE所反馈的RI将大于或等于第二UE、第三UE等的RI。
继续参照图2,在步骤S230,将针对第一UE的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
在步骤S240,将针对第二UE的该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随后,在步骤S250,在该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的叠加传输。
应当理解,尽管操作S210与S220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并行执行操作S210与S220。类似地,也可以并行执行操作S230与S240。
目前,针对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3GPP提出了天线的必选配置和可选配置。在必选配置中,发射端的天线数目为2、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为2,或者发射端的天线数目为4、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为2。在可选配置中,发射端的天线数目为4、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为4,或者发射端的天线数目为8、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为2。因此,在发射端的天线数目为4并且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情况下,可考虑最多4个接收天线用于叠加传输,并且最多可以有RI为1的4个不同的远处UE与一个近处UE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
另外,在本文中,第二UE、第三UE等被描述为“将要与第一UE配对的UE”,意指第二UE、第三UE等满足与第一UE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的条件,即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器。
在下文中,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描述在第一UE、第二UE、第三UE等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器、但反馈不同的RI,并且传输空间层的数目(即发送天线的数目)不同的情况下,不同UE如何相互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第一UE所反馈的PMI和将与其配对的UE所反馈的PMI相同,但是所反馈的RI可能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等于1,则此时可以有两个不同的UE(即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而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也等于2,则此时只能一个UE(例如第二UE)与第一UE配对。
在两个不同UE(即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且第二UE和第三UE所反馈的RI为1的情况下,基于第一RI,生成针对第一UE的两个码字,将针对第一UE的两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此外,基于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此外,基于第三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进一步,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的叠加传输,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三UE的叠加传输。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框311和321,分别将针对近处UE(第一UE)的第一源数据流和第二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分别生成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
随后,在框312和322,分别对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应当理解,在框312和322处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调制方式来分别对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该调制方式例如包括但是不限于:QPSK、16QAM、64QAM。
接下来,在框313,将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
类似地,针对远处UE1(第二UE),在框331,将针对远处UE1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形成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随后,在框332,对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333,将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314,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1的叠加传输。
类似地,针对远处UE2(第三UE),在框341,将针对远处UE2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随后,在框342,对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343,将针对远处UE2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334,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
之后,在框315,将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接下来,在框31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进一步,图3还示出了只有1个UE、即远处UE1与近处UE配对、但远处UE1所反馈的RI为2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框341,将针对远处UE1的另一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2。随后,在框342,对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1的另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343,将针对远处UE1的该另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随后,在框334,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1的该另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1的叠加传输。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第一UE所反馈的PMI与第二UE所反馈的PMI相同,但是第一UE所反馈的第一RI与第二UE所反馈的第二RI不同。具体地,第一RI等于2、第二RI等于1,并且第二UE的预编码器向量与第一UE的预编码器矩阵中的一列相同。此时,只能有一个UE与第一UE配对。
通过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仅在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之一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的叠加传输,而在另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的单用户传输。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框411和421,分别将针对近处UE(第一UE)的第一源数据流和第二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分别生成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随后,在框412和422,分别对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413,将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
针对远处UE(第二UE),在框431,将针对远处UE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形成针对远处UE的码字CW1。随后,在框432,对针对远处UE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433,将针对远处UE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434,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的叠加传输。此外,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的单用户传输。之后,在框415,将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的单用户数据流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接下来,在框41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针对三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第一UE所反馈的PMI和将与其配对的UE所反馈的PMI相同,但是所反馈的RI可能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等于1,则此时可以至多有两个不同的UE(即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而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也等于2,则此时只能一个UE(例如第二UE)与第一UE配对。
在两个不同UE(即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且第二UE和第三UE所反馈的RI为1的情况下,基于第一RI,生成针对第一UE的两个码字,将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并且将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此外,基于第三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进一步,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的叠加传输,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三UE的叠加传输,并且在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进行针对第一UE的单用户传输。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框521和531,分别将针对近处UE(第一UE)的第一源数据流和第二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分别生成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
随后,在框522和532,分别对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应当理解,在框522和532处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调制方式来分别对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该调制方式例如包括但是不限于:QPSK、16QAM、64QAM。
接下来,在框523,将针对近处UE的(来自于码字CW1的)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在框533,将针对近处UE的(来自于码字CW2的)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此外,针对远处UE1(第二UE),在框511,将针对远处UE1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随后,在框512,对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513,将针对远处UE1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524,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1的叠加传输。
类似地,针对远处UE2(第三UE),在框541,将针对远处UE2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随后,在框542,对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543,将针对远处UE2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544,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此外,在第二传输空间层进行针对第一UE的单用户传输。
之后,在框515,将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的单用户数据流、以及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接下来,在框51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在图5所示的叠加传输过程中,近处UE的码字CW2经调制后被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但是仅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叠加传输,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单用户传输。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近处UE会受到叠加传输的剩余干扰,并且在该空间层上承载的信息中仅一部分信息比特是属于近处UE的。因此,如果针对码字CW2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则会在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造成不同的调制结果。
举例而言,如果在框532和542处,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2和远处UE2的码字CW1均采用QPSK调制,那么通过框544处的叠加后将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产生16QAM调制信号。然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单用户传输,因此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依然是QPSK调制信号。当近处UE接收到第二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的信号后,需要从这两个传输空间层的信号中恢复出码字CW2。但是,由于从近处UE的角度来看第二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的调制方式不同,因而需要采用不同的解调方式来解调。由于16QAM调制对信道质量的要求高于QPSK调制,如果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的信道质量达不到16QAM调制的要求,则有可能导致近处UE处的解调和解码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如下两种解决方案。
在第一种方案中,针对近处UE的将要被映射到第二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例如图5中近处UE的码字CW2,仅采用一种调制方式来生成经调制的码字。此外,在将远处UE2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之前,将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进行比较,并且响应于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优于另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将针对的远处UE2的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
以这种方式,由于在信道质量相对较好的一个空间层上进行叠加传输,因而降低了在近处UE处解调和解码失败的风险。
在第二种方案中,针对近处UE的将要被映射到第二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例如图5中近处UE的码字CW2,分别采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其中第一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第二调制方式。举例而言,针对图5中近处UE的码字CW2,分别采用16QAM调制和QPSK调制,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可以理解,16QAM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QPSK调制。然后,将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分别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进一步,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
以这种方式,由于在进行叠加传输的空间层上采用了调制阶数相对较低(从而对信道质量的要求也较低)的调制方式,因而同样降低了在近处UE处解调和解码失败的风险。
此外,在第二种方案中,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近处UE和远处UE2的信号的叠加之后,使得在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出现相同的调制结果。如果近处UE在接收到信号后,针对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采用相同的解调方式,则将可能导致错误的解调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站可以通过向近处UE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由此,针对第三传输空间层,近处UE可以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关于近处UE和远处UE2的功率分配信息和该高层信令,来从第三传输空间层的接收信号中解码远处UE2的信号,从而基于解码的远处UE2信号来获得近处UE自身的信号。
此外,如前所述,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等于1,则此时可以至多有两个不同的UE(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尽管以上结合图5描述了远处UE1和远处UE2与近处UE配对的实施例,但是也可以只有一个RI等于1的远处UE与近处UE配对。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图5所示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远处UE和近处UE的叠加传输。因为码字CW1仅被映射到该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因而基站无需通过向近处UE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该传输空间层上进行近处UE和远处UE的叠加传输。
此外,在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所反馈的RI也等于2的情况下,只能有一个远处UE(例如第二UE)与第一UE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远处UE在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与近处UE(第一UE)进行叠加传输,其过程与参照图3所描述的过程类似,因而不再赘述。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针对四个传输空间层的叠加传输过程。在四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第一UE所反馈的PMI和将与其配对的UE所反馈的PMI相同,但是所反馈的RI可能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等于1,则此时可以至多有四个不同的UE(即第二UE、第三UE、第四UE、第五UE)与第一UE配对。而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也等于2,则此时至多两个UE与第一UE配对。
在两个不同UE(即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且第二UE和第三UE所反馈的RI为1的情况下,基于第一RI,生成针对第一UE的两个码字,将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并且将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二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此外,基于第三秩指示符,生成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并且将针对第三UE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进一步,在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二UE的叠加传输,而在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的单用户传输;并且在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和第三UE的叠加传输,而在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第一UE的单用户传输。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框611和631,分别将针对近处UE(第一UE)的第一源数据流和第二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分别形成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随后,在框612和632,分别对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613,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在框633,将针对近处UE的另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针对远处UE1(第二UE),在框621,将针对远处UE1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形成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随后,在框622,对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623,将针对远处UE1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614,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1的叠加传输。此外,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的单用户传输。之后,在框615,将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的单用户数据流和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接下来,在框61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针对远处UE2(第三UE),在框641,将针对远处UE2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形成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随后,在框642,对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643,将针对远处UE2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四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634,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此外,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的单用户传输。之后,在框635,将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的单用户数据流和在第四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接下来,在框63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通过比较图6和图5可以看出,二者的类似之处在于针对近处UE的一个码字均被映射到两个传输空间层。即,在图6中,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均被映射到两个传输空间层。因此,对于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均可以采用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调制方式。换言之,对于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中的每一个既可以采用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相同的调制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此外,类似地,在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的情况下,基站同样需要通过向近处UE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特定传输空间层(第二或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近处UE和远处UE的叠加传输。
此外,在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所反馈的RI也等于2的情况下,至多有两个远处UE(例如第二UE和第三UE)与第一UE配对以进行叠加传输。在这种情况下,远处UE在四个传输空间层上与近处UE(第一UE)进行叠加传输,其过程与参照图3所描述的过程类似,因而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在四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如果第一UE所反馈的RI等于2,将与其配对的UE反馈的RI等于1,则此时可以至多有四个不同的UE(即第二UE、第三UE、第四UE、第五UE)与第一UE配对。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针对四个传输空间层的这种叠加传输过程。
如图7所示,在框721和751,分别将针对近处UE(第一UE)的第一源数据流和第二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分别生成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随后,在框722和752,分别对针对近处UE的码字CW1和CW2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近处UE的两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723,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在框753,将针对近处UE的另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针对远处UE1(第二UE),在框711,将针对远处UE1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随后,在框712,对针对远处UE1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713,将针对远处UE1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714,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1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1的叠加传输。
针对远处UE2(第三UE),在框731,将针对远处UE2的源数据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生成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随后,在框732,对针对远处UE2的码字CW1进行调制,以生成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接下来,在框733,将针对远处UE2的该经调制的码字映射到第二传输空间层。
随后,在框734,将针对近处UE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和针对远处UE2的一个经调制的码字进行叠加,以便在第二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近处UE和远处UE2的叠加传输。
之后,在框715,将在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在框735,将在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上叠加的数据流进行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
接下来,分别在框716和746,将经预编码的数据流映射到RE。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800的流程图。方法800可以在用户设备、例如图1的UE 110处执行。
方法800开始于步骤810。在步骤S810,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
随后,在步骤S820,响应于检测到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第二UE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第二UE的信号。该功率分配信息至少指示在叠加传输期间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功率分配比例,例如10%和90%、20%和80%或者30%和70%等。
接下来,在步骤S830,基于经解码的第二UE的信号,获得针对第一UE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两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如以上参照图3和图4所描述的。
在该实施例中,在从基站接收到信号后,第一UE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执行干扰检测。响应于检测到在其中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第二UE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确定在该传输空间层上进行了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的叠加传输。可以选择任何适当的值作为该预定阈值。例如,可以将第一UE的功率的一倍作为该预定阈值。
接下来,第一UE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该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解码第二UE的信号。例如,第一UE可以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该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盲检第二UE的信号,以解码第二UE的信号。由于在盲检第二UE的信号的情况下,不需要由基站向第一UE通知关于第二UE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因而可以节省下行链路开销。
随后,第一UE从该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去除经解码的第二UE的信号,然后对去除第二UE的信号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得第一UE自身的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两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上分别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以及第一UE的信号和第三UE的信号,如以上参照图3所描述的。
在该实施例中,在从基站接收到信号后,第一UE针对两个传输空间层执行干扰检测。响应于检测到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上由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确定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上均进行了叠加传输。接下来,例如,第一UE可以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两个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盲检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以解码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之后,基于经解码的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获得第一UE的信号。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三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其中的两个传输空间层上分别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以及第一UE的信号和第三UE的信号。例如,如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以及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三UE的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从基站接收到信号后,第一UE针对三个传输空间层执行干扰检测。响应于检测到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例如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由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确定在这两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了叠加传输。接下来,例如,第一UE可以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两个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盲检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以解码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之后,基于经解码的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获得第一UE的信号。
此外,如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在三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针对第一UE(图5中的近处UE)的码字CW2被映射到两个传输空间层,即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因此,对于第一UE的码字CW2既可以采用以上参照图5所描述的相同的调制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的情况下,第一UE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指示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第一UE和第三UE的叠加传输。由此,针对第三传输空间层,第一UE将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关于第一UE和第三UE的功率分配信息和所述高层信令,来从第三传输空间层的接收信号中解码第三UE的信号。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在四个传输空间层的情况下,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其中的两个传输空间层上分别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以及第一UE的信号和第三UE的信号。例如,如以上参照图6所描述的,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在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二UE的信号、以及在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UE的信号和第三UE的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从基站接收到信号后,第一UE针对三个传输空间层执行干扰检测。响应于检测到在两个传输空间层(例如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由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确定在这两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了叠加传输。接下来,例如,第一UE可以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功率分配信息来从两个传输空间层接收的信号中盲检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以解码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之后,基于经解码的第二UE和第三UE的信号,获得第一UE的信号。
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针对第一UE的两个码字中至少一个码字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这第一UE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指示在第一和第三传输空间层上分别针对第一UE与第二UE第三UE的叠加传输。由此,针对第一和第三传输空间层,第一UE将利用MUST接收器、基于关于第一UE和第二UE的功率分配信息、第一UE和第三UE的功率分配信息、以及所述高层信令,来从第一和第三传输空间层的接收信号中解码第二和第三UE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装置。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三方面的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装置900的框图。装置900例如可以在基站中实施。
如图9所示,装置900包括:第一生成单元910,被配置为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第二生成单元920,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第一映射单元930,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第二映射单元940,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第一叠加传输单元950,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符大于或等于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秩指示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910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码字;并且第一映射单元93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每一个经调制后至少映射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93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两个码字经调制后至少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93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单元93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单元920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并且第二映射单元94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叠加传输单元950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900进一步包括:第三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三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第三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第二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以及第一单用户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单用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900进一步包括:第四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第四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以及第三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910被进一步配置为采用一种调制方式,对所述多个码字中的、将要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进行调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进行比较;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优于另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单元910被进一步配置为分别利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所述另一个码字进行调制,以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第一生成单元910被进一步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所述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映射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900进一步包括: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1000的框图。装置1000例如可以在用户设备、例如图1的用户设备110中实施。
如图所示,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010,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解码单元1020,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码单元1020被进一步配置为从所接收的信号中盲检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010被进一步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指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码单元1020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和所述高层信令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基于所述高层信令来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而且,流程图中的各框可以被看作是方法步骤,和/或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操作生成的操作,和/或理解为执行相关功能的多个耦合的逻辑电路元件。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有形地实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被配置为实现上文描述方法的程序代码。
在本公开内容的上下文内,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用于实现本公开内容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针对前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改变将在连同附图查看前述描述时对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变得明显。任何及所有修改将仍落入非限制的和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范围。此外,前述说明书和附图存在启发的益处,涉及本公开的这些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此处阐明的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
将会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都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尽管此处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仅在通用和描述的意义上使用,而并不用于限制目的。

Claims (16)

1.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包括:
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
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
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
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其中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符大于或等于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秩指示符;并且
其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码字;以及
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或者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以及
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包括:
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三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
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
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以及
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另一个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单用户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四用户设备的一个码字;
将针对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以及
在所述第四传输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四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
仅采用一种调制方式,对所述多个码字中的、将要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二者的码字进行调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
将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进行比较;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优于另一个传输空间层的信道质量,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一个传输空间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
分别利用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对所述两个码字中的所述另一个码字进行调制,以生成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第二子调制信号流;
将所述另一个码字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调制信号流和所述第二子调制信号流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高于所述第二调制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中的一个传输空间层包括:
将针对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所述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以指示在所述第三传输空间层上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11.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
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其中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包括:
从所接收的信号中盲检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指示在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和所述高层信令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
基于所述高层信令来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
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15.一种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将要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配对的第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码字;
第一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与多个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多个传输空间层;
第二映射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层;以及
叠加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间层上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叠加传输;
其中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符大于或等于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秩指示符;并且
其中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码字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秩指示符,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码字;以及
将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所述多个码字映射到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包括: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一传输空间层和第二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第三传输空间层和第四传输空间层;或者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经调制后映射到所述第一传输空间层,以及将所述两个码字中的另一个码字经调制后分别映射到所述第二传输空间层和第三传输空间层。
16.一种用于在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中对信号进行解码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在多个传输空间层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功率分配信息,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
解码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空间层上由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超过预定阈值,基于所述功率分配信息来从所接收的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基于经解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获得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
其中所接收的信号至少包括: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一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信号,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二传输空间层上叠加传输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信号和第三用户设备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多个传输空间层中的第三传输空间层上针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的信号。
CN201510489521.2A 2015-08-11 2015-08-11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712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521.2A CN106712814B (zh) 2015-08-11 2015-08-11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IB2016/001141 WO2017025793A1 (en) 2015-08-11 2016-07-25 Method and device of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with codebook-based closed-loop precod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9521.2A CN106712814B (zh) 2015-08-11 2015-08-11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2814A CN106712814A (zh) 2017-05-24
CN106712814B true CN106712814B (zh) 2020-07-17

Family

ID=5674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9521.2A Active CN106712814B (zh) 2015-08-11 2015-08-11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2814B (zh)
WO (1) WO2017025793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542B1 (en) * 2012-02-29 2013-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3346996A (zh) * 2013-07-19 2013-10-09 清华大学 基于叠加编码的用户聚类mimo广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8652A2 (en) * 2010-11-10 2013-09-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6050028B2 (ja) * 2012-05-25 2016-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2014131201A (ja) * 2012-12-28 2014-07-1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6521509A (ja) * 2013-05-08 2016-07-2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重畳符号化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542B1 (en) * 2012-02-29 2013-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3346996A (zh) * 2013-07-19 2013-10-09 清华大学 基于叠加编码的用户聚类mimo广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2814A (zh) 2017-05-24
WO2017025793A1 (en)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3548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SI reporting
US10785007B2 (en) Dynamic precoding of shared reference signals
CN107079444B (zh)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US20210007089A1 (en) Reception of downlink data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the event of fall-back
US99419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n loop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53478B2 (e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9119193B2 (en) Channel rank update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629164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0526093A (ja) データ送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EP2534767B1 (e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coordinated rank information for neighbor cell
WO2014167992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集積回路
EP3550906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beam collection
US11018732B2 (en) Reporting of radio channel quality
CN106452537B (zh) 用于在多用户叠加传输中增强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US9515709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precoding matrix smoothing at the transmitter
WO2012129810A1 (e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59278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6712814B (zh) 采用基于码本的闭环预编码的叠加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9105215A1 (zh) 传输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7294899B (zh) 用于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6164009A1 (en) Multi-user operation
WO201518002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long term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88 Jinqiao ning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after: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